第十四章 政府审计

第十四章  政府审计
第十四章  政府审计

第十四章政府审计(1)

一、填空

1.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查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 ______ 、 _____ 和 _____以及该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所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包括 __ ___ 和 ____ _ 。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所熟悉的 _ ___ 、______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由 __ ___ 报 _ ___ 批准,由 __ __ 下达审计指令,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由两部分构成:__ ___、___ __。

5.按照审计工作开始时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任职的关系,可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 ____ _ 、___ __ 、____ _。

二、单项选择题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以()为主。

A.民间审计

B.内部审计

C.政府审计

D.社会审计

2.目前主要开展()。

A.任期前经济责任审计

B.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C.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D.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由()下达审计指令,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审计。

A.上级主管部门

B.领导干部管理机关

C.审计部门

D.人民政府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性质分类,经济责任审计可分为()。

A.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B.党政群机关经济责任审计

C.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D.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

A.审查和评价企业领导干部据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

效益性

B.审查和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当地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C.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所应负有的经济责任

D.审查和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当地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对单位财政或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

B.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C.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D.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4.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

A.标题

B.主送单位

C.审计组长的签名

D.审计报告日期

E.审计报告的内容

5.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A.对单位财政或财务审计

B.企业财务审计

C.对领导干部个人审计

D.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责等方面进行审计。

四、判断题

1.党政群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审查和评价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当地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该领导干部对经济活动所应负有的经济责任。()

2.当前主要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也有不少地区正在开展任职前经济责任审计。()

3.内部审计侧重于进行非国有企业及非国有控股企业及这些企业内部下属机构的经济责任审计。()

4.政府审计机关如委托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则审计委托手续可由被审计单位办理。()

5.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正文部分不应采用标准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格式,就参考政府审计报告的行文进行。()

五、名词解释

1.经济责任审计:

2.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

3.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4.任职前经济责任审计:

5.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政府审计需“转型升级”

政府审计需“转型升级” 一、政府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政府审计的概述 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在我国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其机关主要包括国家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审计机关等。世界各国政府对政府审计都赋予依法审计监督职责的强制性,在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和地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目标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政府审计的现状 面对政府反腐工作的严峻形势,作为国家反腐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家审计机关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公众迫切地希望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充分发挥其审计、检查、监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深化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化建设。但就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情况来看,状况不容乐观,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急需“转型升级”。 二、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独立性差 我国审计机关的管理模式是行政型审计模式,受行政部门领导,独立性较差。特别是政府的某些行政活动有悖于法律,或在行政活动中存在短期行为或存在区域利益、行政级次利益、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尤其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公正开展。同时审计机关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预算解决,受本级财政预算约束,即经费来源于被监督部门,进一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开工作。 (二)经济审计工作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政府审计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上来。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如果诸多经济问题不能在审计工作中及时揭露出来,将会日益增大国家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目前政府的审计工作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三)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法律尚未对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选拔、审计范围、审计职权、经费来源等内容作明确规定,不能保证政府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的行政法律、法规依据不足或不完

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路径分析

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路径分析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障社会公共经济委托人,即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推动实现国家良治。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意味着公共权力的私有化,是国家治理中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免疫系统必须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 1 国家审计在推进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审计发挥着预防、揭露和抵御社会经济中因腐败而产生风险、障碍和矛盾的免疫系统功能,其实质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而腐败,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滥用行为,可见,要有效减少腐败就必须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遏制。因而,作为权力制约机制的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在《联合国腐败治理公约》中,审计被认为是国家腐败治理的四大支柱之一。受托责任论的观点认为,审计是为了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经济控制,而腐败则会妨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 2 国家审计在推动腐败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腐败治理中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计独立性不高。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属于行政型审计模式,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公众也反映审计独立性不够的问题。二是审计问责不够。这些年通过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但是,审计问责不够,追责力度不强,导致权力未得到有效的监督。三是腐败治理监督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国家预防腐败局等监督机制,但是各监督主体之间在总体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未实现信息共享,未形成整体合力。四是审计机关自身力量不足。 3 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路径体系构建 上述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原因: 从法律层面来看,尽管法律确定了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权力和职责,但是,由于新中国审计制度建立时间还不长,我国审计法律法规在腐败治理方面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法律规定不够全面和合理,造成审计权力虚化。二是法律的约束力不强。 从权力层面分析,《审计法》对审计职权做了明确规定,审计职权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审计检查权,二是审计处罚权。但是由于《审计法》主要规定的是审计职权,对于违反职权的后果规定却很少,这导致审计权力的约束力并不强。从检查权看,也主要集中在资料审查权,且对执行职务行为的阻碍有法律后果的也仅此一项。在行使检查权时,更多的还要依赖其他国家机关的协助和配合。从审计处罚权来看,基本上没有行政处罚权,而只有建议权,这样一种权力配置,必然导致屡审屡犯,屡犯屡审,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从权利层面出发,公众既是权力腐败的受害者,也是治理权力腐败的权利主体。公众参与国家审计能将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甚至腐败问题及时暴露出来,为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国公众参与式审计还刚刚起步,尚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的意识不强。二是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途径还比较单一。三是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缺乏操作性条款。 从道德层面观察,审计机关以德治腐,就是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良好自律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施加影响,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可以说,审计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总体形象较好,得到了普遍赞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审计机关形象在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发展不均衡,审计经费自理也未普遍推行,这都对审计机关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我们试从法律、权力、权利和道德四个层面出发,构建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路径体系: (一)法律层面。治理腐败的根本在于健全法制,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审计实操经验】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审计实操经验】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受到空前重视。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美国在《多德—弗兰克法案》下成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英国创建了金融政策委员会,以期通过对专业机构赋予政策工具的形式来实施全面的宏观审慎监管。然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仍然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形式,其既对当下“影子银行”“地方债”“政府融资平台”等突出暴露问题领域缺乏整体性系统监管,也无法完全满足“利率市场化”“打破刚性兑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改革需求。而审计机关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通过开展国家审计既可起到预测与评估系统风险的“免疫系统”作用,又能为相关问题开出处方,因而应更多地参与到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设之中。一、宏观审慎监管概述(一)宏观审慎定义宏观审慎监管概念最早由国际清算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核心观点是“如果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不能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具有系统性的宏观视野,针对风险的机构跨度和时间跨度两个方向加强监管。(二)宏观审慎监管发展历程宏观审慎监管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但直到2003由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与政策分析部主任Claudio Borio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进行了详细区分(表1),并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维度后,金融理论界对其理解才更进一步。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

《政府审计发展历史与趋势

政府审计发展的历史与趋势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政府审计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党和国家对政府审计工作指示的转变,总结政府审计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政府审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研究我国政府审计职能的新思路以及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职能审计史 Government audit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for Party and government audit changes direction, sum up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audit, the audit of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s of our government audit application of new ideas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ideas and methods of sele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Studies suggest that political system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governmental audit system options, the Control Yuan to establish audit and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in line with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direction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audit system. 【key words】System Functions Trends

试论政府审计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_兼论政府审计职能定位

收稿日期:20050515 作者简介:孙晋同(1966—),男,江苏铜山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 2005年第4期总第134期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No .4,2005Serial No .134 试论政府审计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兼论政府审计职能定位 孙晋同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本文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及我国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对政府审计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应对政府审计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的观点,并对进一步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权力监督;政府审计;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49(2005)0400770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就是说,政府审计不仅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经济监督职责,而且还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行政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政府审计机关应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重大意义,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把握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负有更大的责任,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大的作用。这时的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如果没有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就可能将行政权力推入到商品化的轨道,行政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就会忽略公共利益。因此,加强和完善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严密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对政府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党的十四大的要求,及时将审计重点转向财政、金融、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加强了对行政权力运用的监督。 2.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人民群众法律觉悟的提高相比,我们在健全法制、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行政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法制的权威性,破坏了党

政府审计的八种方法

审计监督是《宪法》、《审计法》赋予的高层次经济监督,它不仅肩负着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任务,而且对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审计机关除要有在发现大要案线索方面的责任感与敏感性外,还应注重审计方法。如何及时准确发现案件疑点和线索, 一下总结了八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从走访座谈中发现案件线索 在现场审计和审前调查时,注意以被审计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为询证对象,通过座谈寻找线索。审计组进驻后,可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干部监管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业务关联单位,如其上级主管部门、国资委、监事会、纪检、监察、组织、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开户银行等单位,听取各部门、各单位从各自角度所掌握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评价,以及对其领导人或单位存在问题线索的介绍,并查阅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检查和处理报告,以供审计参考,找出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通过个别谈话发现案件线索 在现场审计时,以被审计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为询证对象,通过谈话寻找线索。操作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以打消谈话人的思想顾虑。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分别找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或主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部分职工谈话,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个人重大经济问题线索,以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尤其要重视被审计单位纪检、监察、内审、财务、基建、三产、人事等部门负责人的谈话内容。 三、从内部控制入手查找和发现案件线索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效性差,这个单位就很可能产生违纪违规的问题。因此,基础制度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的主题理念,以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切入点,从内控制度到会计核算系统为基本路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尤其是要对不相容职务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和凭证传递程序进行重点检查,以测定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对审计预期、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做出 基本判断安排。 四、从严从细审核原始证据查找和发现案件线索 审计的过程从某方面看,也是审计证据搜集、查证,最终获得审计证据支持的过程。特别是以经费收支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对审计证据尤其是原始凭证审核,就是一个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无篡改原始数据、伪造经济事项、使用非法票据等、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等,从异常数据、字迹、经济往来、账务处理、收款收据使用等,去发现问题和查找一些重要问题的线索。 五、运用逻辑推理查找和发现案件线索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根据事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的关系,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推理,把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不断地纳入逻辑分析的视角,又不断地排除非逻辑因素,从现象间的矛盾关系到实质性的因果关系,推理出一些必然性的东西,发现和揭示重要问题 的线索。 六、政策攻心与实际调查相结合查找和发现案件线索

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和路径

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和路径 摘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来看,国家审计应走出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仅仅考虑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更应看到具有较高层次的“受托责任”。未来的国家审计,应从财政财务责任评价,发展到对行政责任的评价。因此,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之一,完善国家治理机制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字:国家审计国家治理方式路径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审计本身就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生于国家治理的;二是国家审计为国家治理服务,通过特有的独立监督对国家治理发挥作用。概括起来应该是国家审计来源于国家治理,同时反作用于国家治理,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是国家审计存在的基本前提。 从前一个方面看,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加强国家审计本身的治理也是很有意义的。审计署近年来不断推动审计的法治化进程,健全和完善审计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改进审计的方式方法,逐步加大审计队伍建设的力度,无不体现着对国家审计本身治理的极大重视。毫无疑问,搞好审计本身的治理既是完善国家治理的一部分,也是审计发挥为国家治理服务的一个首要前提。 从第二个方面看,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也都体现着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 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国家审计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政治制度设计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既是内生的,又是独立的。三是从审计运行机制来看,国家审计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对改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四是从增强治理绩效来看,国家审计通过发现并促进问题整改,保障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2004年12月原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主办的“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上就发表过《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为问责导航》的演讲,明确提出了“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