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习题解 第二章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习题解 第二章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习题解 第二章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最新)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1.(单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 .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 (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 参考答案:B 6.(多选题) 下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就业理论 B. 分配理论 C. 通货膨胀理论 D.价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AC 7.(多选题) 下面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有() A.我们应该将人民币的利率限制在一定范围 B.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政府应该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占主导地位 D.降低出口退税会对我国的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ABC 8.(多选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ABC 第二章生产什么 1.(单选题)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一章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 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 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 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 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 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 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 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E、以上各项都涉及 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E、边际的 3、经济学研究() 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 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 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A、可以为某人赚钱 B、符合伦理道德 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 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 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 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 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 B、减少了市场势力 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 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6、假设你捡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 本是() 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

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7、对外贸易() 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 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 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 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 20%,我们可以预期() 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 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 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 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 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 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 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 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 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 A、香烟 B、音响设备 C、防止疾病的疫苗 D、教育 E、食物 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 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 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 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 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 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 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 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 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 A、美国的公会维护了高工资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经济学原理习题15-1

15-1 1. The source of the supply of loanable funds a. i s saving and the source of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is investment. b. i s investment and the source of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is saving. c. a nd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is saving. d. a nd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is investment. 2. Other things the same,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a. w ould shift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to the right. b. w ould shift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to the left. c. w ould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demande d. d. w ould decrease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demanded. 3. If there is a surplus of loanable funds, then a .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demanded is greater than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supplied and the interest rate is above equilibrium. b .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demanded is greater than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supplied and the interest rate is below equilibrium. c .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supplie d is greater than th e quantity o f loanable funds demanded and the interest rate is above equilibrium. d . th e quantity o f loanable funds supplied is greater than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demanded and the interest rate is below equilibrium. 4. If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shifts to the right, then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a. a nd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rises. b. a nd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falls. c. r ises and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falls. d. f alls and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rises. 5. If the supply for loanable funds shifts to the left, then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a. a nd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rises. b. a nd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falls. c. r ises and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falls. d. f alls and the quantity of loanable funds rises. 6. If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7 percent and the rate of inflation is 3 percent, then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s a. 7 percent. b. 4 percent. c. 3 percent. d. 10 percent. 7. Suppose the U.S. offered a tax credit for firms that built new factories in the U.S. Then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商品、货币和市场 一、单项选择 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A 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A 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A 金属货币 B 纸币 C 价格标准 D 价格 4、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 始终一致 5、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A 简苹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6、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 A 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 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 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劳动二重性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商品二因素理论 D 价值规律理论 8、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A 可以是观念上的 B 必须是现实的 C 必须是金属货币 D 只能是纸币 9、通货膨胀是指() A 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 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 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 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 价值量相等 B 效用相同 C 都具有自然属性 D 都具有社会属性

经济学原理 曼昆课后答案 chapter 2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1. Many answers are possible. 2. a. Steel is a fairly uniform commodity, though some firms produce steel of inferior quality. b. Novels are each unique, so they are quite distinguishable. c. Wheat produced by one farmer is complete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wheat produced by another. d. Fast food is more distinguishable than steel or wheat, but certainly not as much as novels. 3. See Figure 2-5; the four transactions are shown. Figure 2-5 4. a. Figure 2-6 shows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between guns and butter. It is bowed out because when most of the economy?s resources are being used to produce butter, the frontier is steep and when most of the economy?s resources are being used to produce guns, the frontier is very flat. When the economy is producing a lot of guns, workers and machines best suited to making butter are being used to make guns, so each unit of guns given up yields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butter; thu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flat. When the economy is producing a lot of butter, workers and machines best suited to making guns are being used to make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1、什么是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答:(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统一性表现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人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答:(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例如,今年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例如,2008年底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当市场不景气,企业遭受亏损,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样的

广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4)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表现在:(1)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3)从中心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联系表现在:(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和“理性人既然是一个 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两个命题对不对,为什么? 答:(1)“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这一命题是不对的。理性人假定是指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自私自立的体现。(2)“理性人既然是一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命题是不对的。假设虽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94415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第 1 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C 、为谁生产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C 、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 、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 A 、选择会导致短缺 B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 、 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 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 、 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 、 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 、 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 、通货膨胀 B 、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 、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膨胀 C 、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 、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 、 1982 年 8 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 10% B 、 1981 年失业率超过 9% C 、 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 、 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 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 、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 、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 2005年 D 、 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 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 你肯定赚不少钱)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D 、以上都包括 )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 , 资源总是不足的

章答案《经济学原理》习题集

《经济学原理》习题集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B )。 A.减少B.增加 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 2、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B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价格上升 3、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 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 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 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4、当网球拍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网球的需求量A(不属于无弹性物品)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变动情况不能确定 5、在下列需求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 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6、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会导致(A )。A.卖者总收益增加B.买者需求量减少 C.买者总支出减少D.买者需求量增加 7、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98元,需求数量为200件,价格下降到80元,需求数量仍保持原来的水平,那么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C ) A 1 B 1.2 C 0 D 不能确定 8、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D.完全无弹性 9、低档商品的收入弹性为(C )。 A.等于零B.大于零 C.小于零D.大于1 10、某商品供给富有弹性,若该商品价格下降10%,则供给量B (A) 也下降10% (B) 下降幅度大于10% (C) 下降幅度小于10% (D) 不能确定 11、某商品的收入弹性为一2,此商品可能是D (A) 高档化妆品 (B) 小轿车 (C) 移动电话 (D) 白菜 二、多项选择题 1.均衡价格就是B C A.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D.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E.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2.需求曲线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A B C A.边际效用最大化B.消费者均衡的考虑C.价格的高低 D.在既定收入情况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考虑E.政府意志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循环流量图(circular flow diagram) 答: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 循环流量图 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深圳大学2007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

经济学原理曼昆Chapter 02

Chapter 2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MULTIPLE CHOICE Figure 2-1 A B 2 1 1. Refer to Figure 2-1.Which shape refers to the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a a. oval A b. oval B c. rectangle 1 d. rectangle 2 2. Refer to Figure 2-1.What is flowing from rectangle 1 to oval A? b a. revenue b.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c. factors of production d. labor, land, and capital 3. Refer to Figure 2-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ctivity undertaken by the actors in rectangle 2? c a. produce and sell goods and services b. hire and use factors of production c. own and sell factors of production d. exchange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firms and households Figure 2-2 1

2A B C D E F G 135 20406080100120140160180corn 12 3 4 5 6 7 8 9 10 cars Consider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for a country that can produce cars, corn (in bushels),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4. Refer to Figure 2-2. If this economy devotes all of its available resources to producing corn, then it will produce d a. 0 bushels of corn and 10 cars. b. 135 bushels of corn and 3 cars c. 160 bushels of corn and 10 cars. d. 160 bushels of corn and 0 cars. 5. Refer to Figure 2-2. Which combination of points show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only achievable with improvements in technology or increases in resources? d a. A, D, and E b. B and G c. C and F d. None of the above is correct. 6. Refer to Figure 2-2. If this society moves from point D to point E, d a. it gives up 25 bushels of corn to get 3 cars. b. it gives up 135 bushels of corn to get 3 cars. c. it gives up 3 cars to get 135 bushels of corn. d. it gives up 3 cars to get 25 bushels of corn. 7. Refer to Figure 2-2. If this society is producing at point C, d a. there is unemployment. b. production is efficient. c. growth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an advancement in technology. 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more car is approximately 10 bushels of corn.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sitive, as opposed to a normative, statement? b a.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should allow a merger between AT&T and T-Mobile because it would have little effect on consumers. b. Antitrust laws should be used to prevent further concentration in the wireless telephone service market. c.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sued AT&T to block its merger with T-Mobile.

微观经济学案例(第二章和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第三章案例 案例一:春运“一票难求” 年年春节,年年有春运。回家团圆的步伐让国人义无反顾涌入春运购票大军中。网民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叫上全家老少以及朋友一起加入抢票大军,网络、电话和手机三管齐下,甚至拿护照、身份证分开刷票。很多网民感叹“蜀道难,难不过火车票”,有人甚至形容其比“唐僧西天取经”还难。在这场“战役”中,抢到票的人欢喜如中彩票,没成功的则难过哀叹。体验抢票的“酸甜苦辣”成为这几天国人的共同经历。 请借助供求理论分析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原因。 原因理论 供给和需求原理:供给规模有限,而需求猛增,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学规律,此时价格应上涨,可以抑制需求,把票给出多的钱的人,实现均衡。但是,价格上涨了,很多人就会买不起火车票,飞机票更加买不起,为了保证非常需要但又不能够出很多钱的人能够负担得起路费,政府控制火车票价上涨,造成在这样的价格条件下,依然有很多人需要火车票,出现供需缺口,即一票难求。 铁路的运营也要追求一定的收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所以,不可能大量投入,新造很多铁路,只保证春节时交通不拥挤,平时就让其闲置,只做保养。 二:原因详解 春运一票难求,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管理的原因,但主要在于管理,理由如下: 1.说有经济的原因,既指可用经济理论来浅显分析,也指经济能力不够。最基本的经济理论:供不应求造成了一票难求。我们先不谈管理上的问题,从每趟车的荷载来看,春运期间,基本每趟车都是饱和的,除了已有的座位和卧位都订满了外,还有很多站在过道的乘客,这是每年春运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只要春节坐过车的人都知道。所以,供不应求是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造成供不应求的原因除了管理原因外,这里是经济能力不够,也就是铁路部门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造更多的运输设备来满足过年回家人们的需求。 2.再说管理的原因。 其实,目前造成春运一票难求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的原因: (1)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高度集中绑架了运输部门与乘客。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国家法定节日制度,或者是国家法定节日能够不那么集中,或者春节能够放宽 至农历12月10日至次年1月20日,回家的人群会分散很多。 (2)车票销售制度的缺陷造成了腐败与倒票严重。腐败的是铁路部门对车票销售流程具有接触机会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倒票的是不劳而获的投机的黄牛党们。所以,车票销售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3)监督与惩罚制度不够完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与家人团聚,普通人会不惜代价搞到票,见到的腐败与倒票现象都不胜数,向公安机关与管理机构报告不在少数,但管理部门真正出面严惩的几乎没有,久而久之,没人监督了。 (4)社会失业率是一大隐患。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有所作,有所居,有所养,有所乐,谁还愿意去做黄牛呢 案例二:中国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4年,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