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简答题全(考研合用)

构造地质学简答题全(考研合用)
构造地质学简答题全(考研合用)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何谓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

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不整合有哪些类型?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

什么叫变形?变形程度如何量度?.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物体变形程度用应变来度量,即以其相对变形量来度量.

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1)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3)变形的环境条件,包括围压、温度、溶液和孔隙压力;(4)时间.

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有什么影响?.时间对变形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快速施力不仅可加快岩石变形速度,而且会使其脆性变形加强,缓慢加力则会使同样岩石表现为韧性;(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使岩石多次重复受力,虽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岩石破裂;(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蠕变与松弛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实际上都反映了一条规律,即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哪些?岩石力学性质除取决于岩石性质如成分、结构、构造外,不取决于变形环境,如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以及岩石变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什么影响?时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什么叫构造应力场?其研究意义如何?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构造应场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研究构造应力场的目的秒在于揭示一定范围内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和规律,及其对区域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及区域构造发育的制约关系,推断可能在何处出现的某种构造等。

地应力在什么情况下易集中? .当岩体或岩层内存在早期断裂再次发生构造变形时,在早期断裂附近,特别是在断裂带的拐点、端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汇点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岩石变形经哪几个阶段?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三个阶段.

褶皱形成机制及纵弯褶皱作用的主要特征.褶皱形成机制是指各种褶皱的形成方式、变形过程、形成环境和条件,以及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机制的褶皱,在形态、产状、分布及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顺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单层纵弯曲的应变分布是外弧一侧受平行于弧的引张而拉伸,内弧受平行于弧的挤压而压缩,二者间无拉伸也无压缩,为无无应变中和面.中和面随褶弯曲的加强而和曲率的增大而逐渐

向内弧(核部)迁移.

如果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称弯滑作用,纵弯褶皱引起的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为(1)各单层都有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中和面;(2)褶皱不发生物质流动形成平行(等厚)褶皱;(3)层间滑动规律为上层面向背斜转折端滑动,而下层向向斜转折端滑动;(4)层间滑动引起层间剪切作用,形成旋转节理、同心节理、层间破带、层间破碎劈理及与枢纽直交的层面滑痕线理等伴生构造;(5)两个相邻强硬层的弯滑作用,在转拆端形成“虚脱”;(6)当强硬层夹有软弱层时,可能形成层间小褶皱,其轴面与层面锐角指向邻层滑动方向.据此可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及背、向斜的位置.

当岩层纵弯褶皱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某些软弱层会出现物质流动,这就是纵弯弯流作用,有下列特点:(1)物质从翼部流向转折端,使转折端加厚;流动受层面控制;(3)形成相似褶皱和顶厚褶皱;(4)产生线理、流劈理、构造透镜体等伴生小构造.

横弯褶皱作用及其特点.横弯褶作用是指岩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外力作用而弯曲成褶皱的作用,如地壳的差异升降、岩浆顶托、底辟作用及同沉积褶皱等都可形成横弯褶皱.其特点为(1)岩层整个都处于拉伸状态,无中和面;(2)发生层间滑动作用及层内的弯流作用;(3)物质流动方向是从转折端流向两翼,形成顶薄褶皱;(4)伴生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层面锐夹角指向褶皱的内弧方向;(5)形成穹窿等构造,并形成放射状及环状伴生断裂.

简述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很多,诸如层理的发育情况,岩层的厚度,岩石的力学性质,动力作用的方向、性质,埋藏深度和基底构造等.分别述之即可(略)

如何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褶皱形成时代主要是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岩相厚度分析法.此外还可以根据与褶皱相接触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重叠变形关系间接确定.大多数褶皱是成岩后,或主要是成岩后形成的,如果区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民层未褶,则褶皱形成于下伏老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新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之前;对于在较长地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褶皱可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时代.

什么是柔流褶皱作用? 指高韧性岩石(如岩盐、石膏、煤等)或岩石处于高

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褶皱,如肠状褶皱等

试述褶皱的主要要素,并画出立体示意图表示褶皱的要素即褶皱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翼、转折端、枢纽、褶轴、轴面、脊和槽、脊线和槽线等.核:又称核部,泛指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又称翼部,系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

转折端:系指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分.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部面上,同一褶皱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褶轴:又称褶皱轴线或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指一条平行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S)弯曲形态的直线.过去文献中将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线,可指其延伸方向,常用于地质构造图上.有的认为是轴面与褶皱面的交线,即本书指的枢纽.

轴面:又称枢纽面,是指一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

脊和槽:在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背斜或背形的最高点称为脊,向斜或向形的最低点称为槽.

脊线或槽线:同一褶皱面的各个横剖面的脊的联线称为脊线,槽的联线称为槽线.

试述褶皱的组合型式平面上:(1)平行型;(2)斜列型(雁行)褶皱;(3)弧型;(4)帚状;剖面上:(1)穹窿和构造盆地;(2)复背斜和复向斜;(3)隔档式和隔槽式.(注:各教材不尽相同)

膝折作用及其特征..膝折作用是岩性均一的薄层受到与层理平行或稍稍斜交的力的作用时,由于层间滑动受到某种限制而使滑动面发生急剧转折,即绕一个相当于轴面的膝折面发生转折而发生的褶皱作用.其特点如下:(1)常形成具长翼和短翼规则的单列膝折,短翼构成膝折带(或称扭折条带),轴面为膝折面,有时也形成共轭膝折;(2)形态为尖棱褶皱;(3)几何形态既为相似褶皱,又是平行褶皱;(4)形成机制上兼具沿层面的弯滑褶皱作用和沿膝折面的剪切褶皱作用;(5)膝折带带是一个剪切带,同一列膝折有相同的剪切方向.什么是节理? 凡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

节理的类型.节理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一)几何分类:(1)根据节理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2)根据节理与褶轴的关系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二)成因分类:(1)原生节理、次生节理、非构造节理;(三)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剪节理.试述剪节理的识别标志.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发生的破裂面,其特征为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远,沿倾向切割深;节理面平滑;擦痕发育;充填脉平直;常切割砾石;多组成X型共轭节理系或近等距的单组节理带;剪节理有时表现为由斜列小节理组成的羽列带;节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结环或分叉.试述张节理的识别标志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其特征为产状不稳定;节理面粗糙弯曲;常无擦痕;多绕砾石而过;常有脉岩充填,且短而粗;其组合形态呈侧列状、锯齿状、放射状、同心环状,以及树枝状、网格状等;尾端多呈树枝状,并可形成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态.

如何区别张节理和剪节理可根据下列特征区别剪节理和张节理,剪节理,其特征为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远,沿倾向切割深;节理面平滑;擦痕发育;充填脉平直;常切割砾石;多组成X型共轭节理系或近等距的单组节理带;剪节理有时表现为由斜列小节理组成的羽列带;节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结环或分叉.张节理其特征为产状不稳定;节理面粗糙弯曲;常无擦痕;多绕砾石而过;常有脉岩充填,且短而粗;其组合形态呈侧列状、锯齿状、放射状、同心环状,以及树枝状、网格状等;尾端多呈树枝状,并可形成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态.

何为节理分期?如何分期节理分期是划分节理组形成的先后次序与相互关系.其主要依据有:(1)交切关系,包括错开(晚期节理错开早期节下)、限制(早期节理限制晚期节理)、互切(同期节理互相切错);(2)后期节理追踪,后期节理利用和改造早期节理;(3)根据节理中的岩墙、岩脉和矿脉等的差异及其关系不分期;(4)对比不事例中上、下岩系中的节理.

何为节理的配套?如何配套?节理配套是将同一时期的统一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节理配套依据有:(1)共轭组合关系;(2)节理与各种大型构造(褶皱、断层)的关系;(3)节理总的发育特征;(4)构造应力场

节理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节理的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图、极点图和等密图等.用计算机处理节理测量结果就更快捷,准确.凡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什么是断层?它与节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层.节理与断层从成因上讲无大区别,有些断层就是由节理发育起来的.其差别反映在其发育规模、位移量大小、伴生和派生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如为了寻找被断失矿层或矿体就需研究断层的位移方向,测算断层的位移量(断距)等.

断层几何要素及其组成部分.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

简述断层分类依据及其类型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一)构造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4)地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地层重复应注意与褶皱造成的重复的区别;缺失应注意与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区别);(5)岩浆活动和矿化带;(6)岩相和厚度急变带;(7)物探标志.(二)地貌标志:(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表现,它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识别断层的构造标志断层活动形成或留下的许多构造现象是判别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

断层的组合类型断层的组合型式:(1)地堑、地垒;(2)阶梯状断层;(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4)雁列式断层;(5)断块型断层;(6)叠瓦式逆冲断层;(7)背冲式逆冲断层;(8)对冲式逆冲断层;(9)楔冲式断层.什么叫构造窗?飞来峰? 它们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称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部分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征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形成构造窗或飞来峰,需发育推覆构造或大型逆冲断层,将远距离岩块推来并遭受剥蚀,才具备形成这两种构造现象的条件.如何确定断层活动的时间? (1)发育于被切割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断层的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2)被侵入体充填的断层早于侵入体或与其同期形成;(3)与褶皱构造有成因联系的断层发生于褶皱运动期;(4)很多断层的活动是长期的,特别是大型断层往往是多期活动的产物;(5)多期活动的断层各活动期的性质、位移及伴生构造等断层现象可以不同,因而可利用这些现象的交织关系判断断层多期活动的期次.

试分析断层效应.断层效应是断层沿一个方向滑动,造成在另一方向的视位移现象.它主要表现在横断层和斜向断层中,其效应规律是(1)正(逆)断层的上升盘会在平面上造成顺岩层倾向平移的效应;(2)平移断层顺岩层倾向的平移盘,会在与断层直交与斜交的剖面上造成上升的效应.

计量经济学试题

06A卷 一、判断说明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实际中,一元回归没什么用,因为因变量 的行为不可能仅由一个解释变量来解释。(×) 4.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 释变量是结果。(×) 7. 给定显著性水平 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 的t 值超过t的临界值,我们将拒绝零假设。 (√) 8.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 变量有 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计量经济学:融合数学、统计学及经济理论,结合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理论和实务。 2.最小二乘法:使全部观测值的残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方法就是最小二乘法。 3.虚拟变量:在经济生活研究中,有一些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如战争、天灾、人祸等,这些因素在经济中不经常发生,但又带有相同特性,经济学家把这些不经常发生的、又起暂时影响作用的称为虚拟变量。 4.滞后变量:用来作为解释变量的内生变量的前期值称为滞后内生变量,简称为滞后变量。 5.自回归模型:包含有被解释变量滞后值的模型,称为自回归模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应用最小二乘法应满足的古典假定有哪些?(1)随机项的均值为零; (2)随机项无序列相关和等方差性; (3)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如果是随机的则与随机项不相关; (4)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步骤一般是什么? (1)建立模型; (2)估计参数; (3)验证理论; (4)使用模型。 3.你能分别举出三个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混合数据、虚拟变量数据的实际例子吗? (1)时间序列数据如: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各年商品的零售总额、各年的年均人口增长 数、年出口额、年进口额等等; (2)截面数据如:西南财大2002年各位教师年收入、2002年各省总产值、2002年5月成都市 各区罪案发生率等等; (3)混合数据如:1990年~2000年各省的人均收入、消费支出、教育投入等等; (4)虚拟变量数据如:婚否,身高是否大于170厘米,受教育年数是否达到10年等等。 4.随机扰动项μ的一些特性有哪些? (1)众多因素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代表的综合体; (2)对Y的影响方向应该是各异的,有正有负;(3)由于是次要因素的代表,对Y的总平均影响可能为零; (4)对Y的影响是非趋势性的,是随机扰动的。 四、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根据下面Eviews回归结果回答问题。Dependent Variable: DEBT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31/06 Time: 08:35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6 Variable Coefficie nt Std. Erro r t-Statist ic Prob . C() INCOME() COST()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Durbin-Wats on stat Prob(F-statisti c) INCOME——个人收入,单位亿美元; COST——抵押贷款费用,单位%。 1. 完成Eviews回归结果中空白处内容。 2. 说明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修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 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1、比较普通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异同。 答: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是使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的拟合样本数据,反映在 图上就是是样本点偏离样本回归线的距离总体上最小,即残差平方和最小 ∑=n i i e 12min 。 只有在满足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古典假设时候,采用OLS 才能保证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在不满足基本假设时,如出现异方差,就不能采用O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 模型加权,对较小残差平方和2i e 赋予较大的权重,对较大2i e 赋予较小的权重,消除异方差,然后在采用OLS 估计其参数。 在出现序列相关时,可以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这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小二乘 法。 最小二乘法是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特例,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广义 最小二乘法的特列。 6、虚拟变量有哪几种基本的引入方式?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方式有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 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7、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结构式方程的结构参数为什么不能直接应用OLS 估计? 答:主要的原因有三:第一,结构方程解释变量中的内生解释变量是随机解释变 量,不能直接用OLS 来估计;第二,在估计联立方程系统中某一个随机方程参数时,需要考虑没有包含在该方程中的变量的数据信息,而单方程的OLS 估计做不到这一点;第三,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系统中每个随机方程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相关性,表现于不同方程随机干扰项之间,如果采用单方程方法估计某一个方程,是不可能考虑这种相关性的,造成信息的损失。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答:①结构分析,即是利用模型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研究,分析当其 他条件不变时,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发生一定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②经济预测,即是利用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模型对被解释变量的未来值做出预测估计或推算。③政策评价,对不同的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对比,从中做出选择的过程。④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模型可用来检验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并揭示经济活动所遵循的经济规律。 6、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答:一般分为5个步骤:①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②样本数据的收集; ③估计参数;④模型的检验;⑤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 7、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答:①经济意义检验;②统计准则检验;③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④模型预测检 验。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43378

简答: 1、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何不同?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这两类数据都是反映经济规律的经济现象的数量信息,不同点:时间序列数据是含义、口径相同的同一指标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列;而横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不同统计单元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赖以成功的三要素。P16(课本) 成功的要素有三:理论、方法和数据。理论:即经济理论,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计算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与手段,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科学的主要特征;数据:反映研究对象的活动水平、相互间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更广义讲是信息,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三者缺一不可。 3、什么是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用相关系数来衡量。 因果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在行为机制上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因果关系有单向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之分。 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具有数学上的相关关系。而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4、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关系。P23-P24(课本)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两者都是研究非确定性变量间的统计依赖关系,并能测度线性依赖程度的大小。其次,两者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相关分析仅仅是从统计数据上测度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而无需考察两者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因此,变量的地位在相关分析中饰对称的,而且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则更关注具有统计相关关系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变量的地位是不对称的,有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分,而且解释变量也往往被假设为非随机变量。再次,相关分析只关注变量间的具体依赖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通过解释变量的变化来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达到深入分析变量间依存关系,掌握其运动规律的目的。 5、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别。 答: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6、从哪几方面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P6(课本)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 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7。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8。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整理版

1. 请问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存在什么困难?如何来解决这些苦难? 答: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出现了随机解释变量Y ,而可能与随机扰动项相关; (2) 随机扰动项可能存在自相关,库伊克模型和自适应预期模型的随机扰动项都会导致自相关,只有局部调整模型的随机扰动项无自相关。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用工具变量法;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检验可以用德宾h 检验法,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模型尽可能的设定正确。 2. 为什么要进行广义差分变换?写出其过程。 答:进行广义差分变换是为了处理自相关,写出其过程如下: 以一元模型为例:Y t = b 0 + b 1 X t +u t 假设误差项服从AR(1)过程:u t =ρu t-1 +v t -1 ≤ρ≤1 其中,v 满足OLS 假定,并且是已知的。 为了弄清楚如何使变换后模型的误差项不具有自相关性,我们将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滞后一期,写为: Y t-1 = b 0 + b 1 X t-1 +u t-1 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ρ,得到:ρY t-1 = ρb 0 + ρb 1 X t-1 +ρu t-1 现在将两方程相减,得到:(Y t -ρY t-1 ) = b 0 ( 1 -ρ) + b 1 (X t -ρX t-1 ) + v t 由于方程中的误差项v t 满足标准OLS 假定,方程就是一种变换形式,使得变换后的模型无序列相关。如果我们将方程写成:Y t * = b 0* + b 1 X t * +v t ,其中,Y t * = (Y t -ρY t-1 ) ,X t * = (X t -ρX t-1 ) ,b 0* = b 0 ( 1 -ρ)。 3. 什么是递归模型? 答:递归模型是指在该模型中,第一个方程的内生变量Y 1仅由前定变量表示,而无其它内生变量;第二个方程内生变量Y 2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一个内生变量Y 1的函数;第三个方程内生变量Y 3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Y 1与Y 2的函数;按此规律下去,最后一个方程内生变量Y m 可表示成前定变量和m -1个Y 1,Y 2、,Y 3,…、Y m-1的函数。 4. 为什么要进行同方差变换?写出其过程,并证实之。 答:进行同方差变换是为了处理异方差,写出其过程如下: 我们考虑一元总体回归函数Y i = b 0 + b 1 X i + u i 假设误差σi 2 是已知的,也就是说,每个观察值的误差是已知的。对模型作如下“变换”: Y i /σi = b 0 /σi + b 1 X i /σi + u i /σi 这里将回归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已知”的σi 。σi 是方差σi 2 的平方根。 令 v i = u i /σi 我们将v i 称作是“变换”后的误差项。v i 满足同方差吗?如果是,则变换后的回归方程就不存在异方差问题了。假设古典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其他假设均能满足,则方程中各参数的OLS 估计量将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我们就可以按常规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 证明误差项v i 同方差性并不困难。根据方程有:E (v i 2 ) = E (u i 2 /σi 2 ) = E (u i 2 ) /σi 2 =σi 2 /σi 2 = 1 显然它是一个常量。简言之,变换后的误差项v i 是同方差的。因此,变换后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我们可以用常规的OLS 方法加以估计。 5. 简述逐步回归法的基本步骤。 答:先用被解释变量对每一个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然后以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这个过程会出现3种情形:①若新变量的引入改进了R 2 和F 检验,且其它回归系数的t 检验在统计上仍是显著的,则可考

最新版精编2019年《生理学》大学期末完整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大学《生理学》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C A.75ml/min B.100m1/min C.125ml/min D.150m1/min E.175m1/min 2.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B A.低渗性重吸收 B. 等渗性重吸收 C.高渗性重吸收 D. Na+的重吸收是被动的 E.重吸收80%的葡萄糖; 3.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A A.近曲小管 B.髓襻升支 C. 髓襻降支 D.远曲小管 E. 集合管 4.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C A.Na+、K+ B.氨基酸 C.血浆白蛋白 D.甘露醇 E.葡萄糖 5.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不会减少:E A. 动脉血压降至10.6kPa以下 B.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 肾小囊内压力升高 E. 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 6.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将增加,D A.高血压、收缩压达170mmHg时 B.交感神经兴奋,入球小动脉收缩时

C.大量摄入含NaCI多的食物 D. 严重营养不良 E.糖尿病血糖浓度为180mg/100ml时 7.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 髓襻升段 D.髓襻降段 E.集合管 8.引起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因素不包括:D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机体失水过多 C.循环血量减少 D.循环血量增加 E.血压降低时 9.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使血浆滤出的动力是:E A.全身动脉压 B.肾动脉压 C.人球动脉压 D. 出球小动脉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10.不能重吸收Na+的是:E A.近曲小管 B.集合管 C. 远曲小管 D. 髓襻升支细段 E.髓襻降支细段 11.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D A. 水的含量 B. Na+的含量 C.葡萄糖的含量 D. 蛋白质的含量 E.尿素含量 12.用下列哪种物质能准确地测出肾小球滤过率:B A.肌酐 B.菊粉 C. 果糖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 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 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 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 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 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 外力、力、应力概念 2. 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 岩石破裂准则 4. 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 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 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6. 影响褶皱的主要因素 7. 褶皱形成时限 (四)节理 1.节理的分类、节理性质类型及特点 2.节理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计量经济学简答

简答题:1.选择工具变量的原则是什么:(1)工具变量必须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2)工具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3)工具变量与其它解释变量不相关,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 2.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 (1)经济变量的趋同性(2)滞后变量的引入(3)样本资料的限制 3.序列相关性产生的原因: (1)惯性;(2)模型设定误差;(3)蛛网现象;(4)数据加工。 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则称原模型出现随机解释变量问题。第一、随机解释变量与误差项相互独立;第二、随机解释变量与误差项同期无关,而异期相关;第三、随机解释变量与误差项同期相关;第四、解决方法为工具变量法。 5.随机解释变量产生的后果 1.若相互独立,则参数估计量仍然无偏一致。2 若同期相关,异期不相关,得到的参数估计有偏,但却是一致的3 若同期相关,则估计量有偏且非一致。 6.简述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1)线性性,即它是否是另一随机变量的线性函数;(2)无偏性,即它的均值或期望值是否等于总体的真实值;(3)有效性,即它是否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4)渐近无偏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是否它的均值序列趋于总体真值;(5)一致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它是否依概率收敛于总体的真值;(6)渐近有效性,即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是否它在所有的一致估计量中具有最小的渐近方差。 7、虚拟变量的作用:(1)表现定性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2)提高模型的说明能力与水平(3)季节变动分析。(4)方程差异性检验。 8、虚拟变量设置的原则:如果有定性因素共有个结果需要区别,那么至多引入m-1 个虚拟变量 9、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1)经济变量的趋同性(2)滞后变量的引入(3)样本资料的限制 10.引入随机误差形式为了:(1)代表未知的影响因素(2)代表残缺数据(3)代表众多细小的影响因素(4)代表数据观测误差(5)代表模型设定误差(6)变量的随机存在性 11. 12.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样本观测值对经济计量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求得回归方程(2)对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 13.叙述原理:最小二乘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模型能最好的的拟合样本数据:最大似然法:当从模型的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在满足一系列基本假设的情况下,模型结构参数的最大或然估计量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相同的。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生物体物质代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