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有害气体标准额度

煤矿有害气体标准额度
煤矿有害气体标准额度

(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其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4%。

主要来源: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

(2)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遇火后能燃烧及爆炸;硫化氢极毒,它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粘液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66%。

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去和旧巷道水中放出。

(3)二氧化硫(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同呼吸气管潮湿表皮接触能产生硫酸,刺激并麻痹上部呼吸气管的细胞组织,使肺及支气管发炎。《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05%。

(4)二氧化氮(NO2):为红褐色,易溶于水,是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25%。

主要来源:井下爆破

(5)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规程》中对沼气容许浓度因在井下各点不同,后面详述。

(6)氨气(NH4):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似氨水的剧臭;它极毒,能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并能严重损伤眼睛。《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 0.004%。

(7)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微毒、稍有酸味的气体,它不助燃,也不维持久的呼吸,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的下山尽头;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5%。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可用便携式检测

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 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三)检查周期:抽采管路每周至少检查1次。要求检查的其他地点每班至少应检测一次。 第七条进行采空区穿层钻孔或探放水钻孔施工时,施工钻孔地点下风侧0.5m-1m处应每班检查CO和H2S气体,且在钻孔下风侧0.5m-1m处悬挂CO、H2S便携仪实时检测。 第八条NO2、SO2、H2S和NH3等气体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综采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掘进工作面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

XX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开展情况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我矿积极开展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或者是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场所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危害程度等。 辨识的方法:现场调查、检测法、专业分析法。 XX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电磁辐射等。 放射性物质:氡及子体 目前我矿正处于基建一期工程,主要施工的场所有主平硐、副平硐、进回风立井及地面土建工程。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及整个矿井生产系统,就现在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做简要的辨识分析。

一、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1.粉尘来源及形式 生产性粉尘: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打眼、爆破、综掘、支护、施工水沟、运输、提升、喷浆砌喧和地面排渣等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矽尘。 掘进机掘进巷道的作业过程是一个产尘过程,掘进工作面粉尘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1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岩石破碎产生的粉尘,即原生粉尘,包括岩石受截齿的压碎和摩擦作用产生的粉尘占机掘工作面粉尘的80%。 1.2岩块塌落后与机器和地面的碰撞,装载机运输皮带溜子转载造成的摩擦破碎产生的粉尘。 1.3随风流带入工作面的尘粒可控制在最小 1.4工作面上沉积的粉尘在综掘作业过程中或巷道通风产生二次扬尘。 掘进的主要危害因素: 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工序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15-80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加强通风,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 ⑴机电队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确保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主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启动备用通风机。 凡因机电事故而突然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必须及时启动《兴通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将无风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进风巷中,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恢复通风必须按规程及措施规定进行,严禁无风作业、无风放炮。 ⑵通风队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防设施等要建立巡查制度,通防队每旬至少全面检查测定一次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风量,保证矿井通风

系统合理,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满足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 ⑶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及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 ⑷煤矿井下实施爆破时,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2.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3.加强采空区管理。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加强瓦斯排放和巷道贯通管理。杜绝盲巷,停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值word精品

主讲人:李谦 有毒有害气体 认识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由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两部分构成。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有毒气体针对人体作用的分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两大类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氯气:CL2 光气:COCL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 及NO2 甲醛:CH2O 氨气:NH3 臭氧:O3 等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气体腐蚀人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CL2、氨气NH3、二氧化硫S02等对眼睛和上呼吸道 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 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C0CL2 、二氧化氮N02 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人体的慢性损伤,俗称职业病

氯气CL2 氯气(CL2)气态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化学式:CL2 , 35.5 X 2 = 71,密度大于空气 当氯气泄露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 氯气中毒机理 氯气,剧毒 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氯气中毒,起病及病情变化较为迅速。 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个别出现哮喘发作,肺部有哮喘音。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 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氯气的致死量 1000 PPM 的氯气,可造成人的死亡! 尸体解剖可见胃部及肺部严重糜烂!氯气的国家标准国家明令规定:低限警报值= 0.5 PPM 高限警报值= 1 PPM TWA 值= 0.5 PPM STEL 值= 1 PPM 光气COCL2 光气COCL2 光气,也叫氧氯化碳、碳酰氯、氯代甲酰氯。具有青苹果气味,剧毒!长期接触微量光气,会导致人体发胖气态的光气通常无色或略带黄色,工业品通常为已液化的淡黄色液体,以液态存放。 化学式:C0CL2 , 12 + 16 + 35.5 X 2 = 99, 密度大于空气 当光气泄漏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光气的中毒机理 光气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光气为酰卤类化合物,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与肺组织蛋白中的氨基、羟基等重要功能基团发生酰化反应,引起肺酶系统的广泛抑制,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及其功能,使肺气-血屏障受损,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肺泡表面严重受损,肺泡萎陷光气急性中毒症状 吸入中毒时,先出现短暂的呼吸变慢,继之呼吸浅而快。在出现早期肺水肿后,由于肺泡呼吸表面积减少,肺

有害气体检测标准

井下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及处理方法 (一)一氧化碳(CO) CO浓度不得高于24ppm/m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源有爆炸性。一氧化碳有剧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中毒浓度、中毒时间、呼吸频率和深度及人的体质有关。 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最大含量。 200ppm:数小时后有头痛、心跳、耳鸣等轻微中毒症状。 400ppm:2h可引起前额痛,3h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45分钟内头痛恶心,2h-3h内死亡。 1600ppm:短时间失去知觉、抽筋、假死。30min内即可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最显著的特征是中毒者粘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二)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硫化氢有剧毒。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 0.025-0.01ppm:人的嗅觉有感。50-100ppm:1-2小时内出现轻微中

毒症状。100-150ppm:嗅觉神经麻痹,中毒症状明细。200-250ppm:可忍受0.5-1小时有后遗症。200-350ppm:6-8分钟即可中毒,4-8小时内死亡。500-600ppm:一分钟内严重中毒,0.5-4小时内死亡。600-700ppm:2-15分钟内死亡。700-1000ppm:立即死亡。 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三)氧气 井下氧气含量不得低于20.9%,空气中正常含氧量为21%,氧含量缺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当氧气含量为12%一15%时,人的呼吸就会急促、头痛、眩晕、浑身疲劳无力,动作迟钝;当氧气含量为10%一12%时,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行动乃至瘫痪;当氧气含量为6%一8%时,人便会昏倒并失去知觉;当氧气含量低于6%时,6—8分钟的时间内,人就会死亡;当氧气含量为2%一3%时,人在45秒内会立即死亡.GB/T18883-2002确定新风量不应小于30m3/h人,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而定的,如要保证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 0.1%,则必须保证新风量为30m3/h。 (四)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

编号:SM-ZD-91044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 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节适用条件 第一条本章适用于公司井上下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地点的人员。 第二节上岗条件 第二条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从业人员经公司培训中心培训时,必须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知识,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第三节安全规定 第三条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如下: 化学毒物名称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氢H2S 0.00066 第四条加强矿井通风,采用通风的方法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第五条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第六条煤矿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第四节操作顺序 第七条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第八条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值

主讲人:李谦 ?有毒有害气体 认识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由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两部分构成。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有毒气体针对人体作用的分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两大类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氯气:CL2 ?光气:COCL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及NO2 ?甲醛:CH2O ?氨气:NH3 ?臭氧:O3 等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气体腐蚀人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CL2、氨气NH3、二氧化硫SO2等对眼睛和上呼吸道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 ?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COCL2、二氧化氮NO2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人体的慢性损伤,俗称职业病

?氯气CL2 氯气(CL2) ?气态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化学式:CL2,35.5 ×2 = 71,密度大于空气 ?当氯气泄露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 氯气中毒机理 ?氯气,剧毒 ?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氯气中毒,起病及病情变化较为迅速。 ?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个别出现哮喘发作,肺部有哮喘音。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 氯气的致死量 ?1000 PPM的氯气, 可造成人的死亡! 尸体解剖可见胃部 及肺部严重糜烂! 氯气的国家标准 ?国家明令规定: 低限警报值= 0.5 PPM 高限警报值= 1 PPM TW A值= 0.5 PPM STEL值= 1 PPM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培训考试题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培训 考试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有毒有害气体预防专项培训 矿井空气毒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CO 、CO 2、CH 4、H 2S 、NO 2、SO 2等有毒、有 害气体,这些气体的主要特点及对人体的危害,下面介绍给大家: 一、有毒气体 1、一氧化碳: 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时,轻微头痛;达到%时,肌肉酸痛、无力、感觉迟钝;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 )。 现场急救: ①迅速撤离中毒环境,将伤者移至空气流通良好地方,并注意保暖。 ②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呕吐时,一定让其头部歪向一侧,防止患者窒息或合并吸入性肺炎。 ③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 ④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场。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等。其特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 现场急救: ①发现有人中毒时,迅速隔离中毒环境并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流通良好地方。 ②二氧化碳中毒人员救出后,松解中毒人员衣带,呼吸新鲜空气并注意保暖。 ③取出口、鼻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④呼吸停止时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吸氧。 3、瓦斯:主要来源是煤层中的游离态瓦斯和可解析的瓦斯。在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瓦斯也是主要部分,采空区瓦斯除采空区遗煤释放瓦斯外,如果有邻近层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 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3。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3。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3。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 3。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 3。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3。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3。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3。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3。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 m3。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 3。 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3。 21、甲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mg/m3。 22、甲醛最高容许浓度0.5mg/ m3。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第 2 页共 4 页

(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撤离前必须按照调度室要求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因瓦斯异常涌出造成出现人员窒息、伤亡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搞好自救、互救。撤离期间要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井下采掘工作面风流中及其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切断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如安全监测系统不能切断电源,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手动切断所有机电设备电源),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到采区主要进风巷中,并汇报调度室。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汇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工区值班人员。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安全科: 第 3 页共 4 页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气体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 气体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气体 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 、SO2 NH3 H2 。 一、基本性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主要危害: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

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0.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2、硫化氢(H2 S)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

有毒有害气体演练记录

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 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演练记录 通防部 二0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下石节煤矿 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应急演练记录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准备会议 时间:2018年3月31日,上午:7:00时 地点: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李文辉(矿长:演练总指挥) 参加人员:矿业公司:王广平刘念常红李健 刘铜军杨延峰 下石节矿:李国璧雷铁山王新堂李俊辉 秦永强马春平 以及矿生产、动力、通防、地测、调度、安质、供应、宣传、保卫、工会、医院等部门负责人。 李文辉:为了进一步搞好全矿应对突发事件和职业卫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维护矿区稳定,提高职工应对重大灾害救灾和自救能力,我矿今天8:00在225工作面举行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应急演练。要求所有参加人员熟悉演练预案,从实战出发,以人为本,减少灾害损失,防止此生灾害发生。矿业公司总调度室、通防部、安监部、机电部、调度信息中心、救护大队亲临现场参加演练。各单位认真按照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演练方案执行,做好各项工作,要充分体现出我矿各部门(区队)面对灾害的应急、救灾、协调能力。 李文辉:“我宣布下石节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灾害应急演练开始”。

二、演练开始: 1、2018年3月31日8点,调度值班员接到225工作面跟班区队长电话汇报:225工作面在采煤机回采期间,工作面风流中有臭鸡蛋气味,调度员问:当班出勤多少人,硫化氢气体含量多少有无人员毒跟班队长汇报:当班出勤17人,其中包括一名安检员和一名瓦检员,瓦检员仪器实测H2S含量为69ppm,目前暂无人员中毒。调度员作好记录,并立即汇报值班矿领导。值班领导于8时02分赶到调度室,并汇报矿长。 2、值班矿领导到调度室后,迅速了解225工作面通风系统,并下达了以下命令: (1)225工作面立即停止作业,切断工作面动力电源,组织人员撤离; (2)950变电所切断225工作面区域回风系统电源; (3)调度室查明可能受威胁区域人员数量,通知人员组织撤离; (4)立即组织救护队员集合。 3、矿长于8时06分到达调度室,了解灾情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命令调度员通知可能受威胁区域人员撤离,并当即决定:立即启动《下石节煤矿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程序,调度室值班员按照《预案》中的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调度室集结待命。 根据《预案》要求,成立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相应的处理小组,各组分别履行《预案》中规定的职责。救援指挥部根据灾情变化及时研究制订救灾方案,确定井下救援基地,并任命跟班矿长为井下基地总指挥。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一、有毒气体 1、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 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4%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 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 《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24ppm)。 2、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流冲淡 了,所以一般为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肺心病等。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0.025%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气体中毒往往有拖后性,常在升井4—6小时后发作,必须引起重视。 《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0.00025%。 3、二氧化硫:它主要由含有硫磺的煤炭氧化和煤炭自燃产生,以及在含硫煤层中进行爆破时产生。这种气体无色, 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会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的短时间内能造成人的死亡。 《规程》规定:井下的二氧化硫不得超过0.0005%。 4、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经常存在于煤层中,在落煤过程中自然放出,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水时 也可以分解出硫化氢。这种气体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1%时,短时间内会使人死亡。 《规程》规定:硫化氢不得超过0.00066%;另外,个别煤矿井下有氨气,《规程》规定井下氨气不得超过0.004%。 二、有害气体 1、氮气:煤层中本来就有,另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空气中约占79% 。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不支持燃烧,煤矿常用它防灭火,这种气体无毒,但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注意:这种气体《规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浓度规定,但井下大量存在,煤矿井下必须加强重视,加强防范。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井下大小便等。其特 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0.04%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0.5%;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1.5%;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0.75%。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99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 气体(正式版)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氢气(H2) 煤矿的五大灾害: 煤矿的五大灾害是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 1.瓦斯是指井下各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2.煤尘是指能爆炸的煤尘和浓度达到可以导致尘肺的煤尘; 3.水是指可以导致煤矿淹井或出现人员伤亡的涌水或透水; 4.火是泛指井下发生的各种火灾;

5.顶板灾害是指煤矿巷道或采区顶上的岩层发生的各种垮塌或冒落事故。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一、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二、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三、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四、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五、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六、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AQ-BH-01158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 置方案 On site disposal scheme of toxic and harmful gas in coal mine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 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国家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国家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国家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试点项目 我国化工企业园区化趋势日益加深。据统计,当前我国已建省级以上化工园区112个、地市级化工园区305个,县级化工园区829个,集中了全国约%的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这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储量更大,类型更为复杂,周边的人口也更为密集,部分化工园区周边聚集着上百万的人口,潜在的环境风险形势极为严峻。 此次试点工作确定了16个重点化工园区开展国家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试点工作,分别是江苏南京化学业园区、天津临港经济区、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西宁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河南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鲁西化工新材料园区、天津大港化工功能区、广东南沙小虎岛化工园区、广东湛江临港化工园区、江苏宜兴化工园区、江苏扬州化工园区、浙江嘉兴新材料化工园区。 江苏南京化学工业园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氯苯、二硫化碳等10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天津临港经济区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丙烯腈、一氧化碳、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丁二烯、苯并芘等12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甲苯、氟化氢、氰化氢等8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7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河北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光气、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以及氰化氢等6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光气、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甲烷、氰化氢等11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青海西宁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氟化氢等6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甲苯、二甲苯、氟化氢、氰化氢等9中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河南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光气、氯气、硫化氢、氨气、苯以及甲苯等6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山东鲁西化工新材料园区确定了氯气、硫化氢、氨气、氯化氢、苯以及氯甲烷等6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天津大港化工园区确定了氯气、氯化氢、苯、甲苯、丙酮、苯胺、对硝基苯胺、甲醇、丙烯醇、甲醛、乙苯等11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广东南沙小虎岛化工园区确定了氨气、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胺、甲醇、甲醛、氯乙烯、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环氧丙烷、甲烷/非甲烷总烃以及挥发性有机物(C2-C12)一共15种物质作为重点预警因子。

煤矿防治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东林煤矿防治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措施 总工程师:田丰2013年1月10日 安全副总:童加伟2013年1月9日 通瓦副总:黎国友2013年1月9日 安监处:袁海龙2013年1月8日 生产科:许元龙2013年1月8日 通瓦科:唐学伦2013年1月7日 通风队:程刚2013年1月7日 编制:彭凌云2013年1月6日 二○一三年一月六日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为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正常生产,特编制东林煤矿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安全措施。 1.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向井下连续供给新鲜风流,使有毒有害气体达到《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 2.发生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必须迅速及时的佩带自救器,防造成井下大量人员造成中毒伤亡事故。 3.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4.矿井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瓦检员,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的瓦斯检查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5.瓦检员必须持证上岗,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严禁空班、漏检、假检,严禁虚报瓦斯。 6.所有瓦斯检查地点都要有瓦斯检查记录牌板,瓦斯检查要做到:原始记录、井下牌板、瓦斯日报表“三对口”。 7.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点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无瓦斯积聚(瓦斯浓度在2%或以上,体积达到0.5m3),瓦斯超限时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 (1)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处理。(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一、有毒气体 二、 1、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 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 三、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 四、《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 五、 2、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流 冲淡了,所以一般为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肺心病等。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气体中毒往往有拖后性,常在升井4—6小时后发作,必须引起重视。 六、《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 七、 3、二氧化硫:它主要由含有硫磺的煤炭氧化和煤炭自燃产生,以及在含硫煤层中进行爆破时产生。这种气体 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会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的短时间内能造成人的死亡。 八、《规程》规定:井下的二氧化硫不得超过%。 九、 4、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经常存在于煤层中,在落煤过程中自然放出,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 水时也可以分解出硫化氢。这种气体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空气中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死亡。 十、《规程》规定:硫化氢不得超过%;另外,个别煤矿井下有氨气,《规程》规定井下氨气不得超过%。 十一、二、有害气体 十二、 1、氮气:煤层中本来就有,另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空气中约占79% 。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不支持燃烧,煤矿常用它防灭火,这种气体无毒,但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十三、注意:这种气体《规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浓度规定,但井下大量存在,煤矿井下必须加强重视,加强防范。十四、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井下大小便等。 其特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十五、《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