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制备全息光栅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制备全息光栅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制备全息光栅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87789

迈克耳逊干涉仪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波长和精细结构。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透镜等。 三.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射镜M1、M2、光源 S和观察点E (或接收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一方。M1、M2相互垂直,M2是固定的,M1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G1和G2是两块材料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1、G2与平面镜M1、M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1上,被G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1和M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2是平面镜M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处去看,经M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1和M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1和M′2之间的距离为d,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M1与M′2平行,则各处d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增加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减小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与d的变化量△d之间有下列关系 根据该关系式就可测量光波波长λ或长度△d。 钠黄双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原理简介: 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当,时V=1, 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时V=0,可见度最小。 从一视见度最低的位置开始算起,测量一次视见度最低处的位置,者其间的光程差 为,且由关系算出谱线的精细结构。 四.实验结果计与分析 次数初读数 d1(mm) 末读数 d2(mm) △ d=|d1-d2| (mm) (nm)(nm ) 137.7247937.754420.02963592.6592.6

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分振幅法实现干涉的精密光学仪器.自1881 年问世以来,迈克尔逊曾用它完成了三个著名的实验:否定“ 以太” 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精细结构和利用光波波长标定长度单位.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简单、光路直观、精度高,其调整和使用具有典型性.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 原理发展的各种精密仪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研领域. 【预习要求】 1. 阅读实验十六,理解光的干涉、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 . 2. 了解定域干涉与非定域干涉概念 . 3.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使用 . 【实验目的】 1. 研究迈克尔逊干涉仪上各种光的干涉现象 . 2.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氦氖激光器,钠光灯,白炽灯, 扩束镜 【实验要求】 1. 定域干涉与非定域干涉的研究 (1)观察激光产生的定域干涉与非定域干涉; (2)粗略测定激光定域等倾干涉条纹和等厚干涉条纹的定域位置(精确到 mm ); (3)观察钠光产生的定域干涉与非定域干涉 . 2. 钠光双线波长差与相干长度的测定 (1)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钠光双线波长差; (2)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钠光相干长度;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考察氦-氖激光的相干长度 . 3. 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与考察补偿板的作用 (1)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钠光双线波长差; (2)用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测定钠光双线波长差; (3)观察无补偿板的迈克耳孙干涉仪中条纹的特点 . 【实验提示】 1. 如何获得点光源和面光源?如何测定干涉条纹的定域位置? 2. 钠光包含中心波长分别为589.0nm 和589.6nm 的两条谱线,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它的干涉条纹有什么特点? 测波长差的公式;能用测出的波长差计算相干长度吗?测定光源相干长度的方法,实际可能达到的精度 . 3. 钠光包含中心波长分别为589.0nm 和589.6nm 的两条谱线,在迈克耳逊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中它的干涉条纹各有什么特点? 4. 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补偿板有哪些作用? 5.考虑实际可能达到的精度,确定是否要用微动手轮,应如何安排测量次数,如何处理数据 . 【设计报告要求】 1 . 写明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 阐明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 3 . 说明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的选择 4 . 列出所用仪器和材料 5 . 确定实验步骤 6 .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7 . 确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思考题】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迈克尔逊干涉的实验,我们可以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并掌握其调整方法,了解电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形成与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测定光源的波长,测量空气折射率。本实验报告简述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原理,阐述了具体实验过程与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尝试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 关键词: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空气折射率; 一、引言 【实验背景】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是珀罗于1897年所发明的一种能现多光束干涉的仪器,是长度计量和研究光谱超精细结构的有效工具; 它还是激光共振腔的基本构型,其理论也是研究干涉光片的基础,在光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光谱学中,应用精确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可以准确而详细地测定谱线的波长及其精细结构。 【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 2.了解各类型干涉条纹的形成条件、条纹特点和变化规律; 3.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 1M 、2M 是一对平面反射镜,1G 、2G 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1G 称 为分光板,在其表面 A 镀有半反射半透射膜,2G 称为补偿片,与1G 平行。 当光照到1G 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1M ,经1M 反射后,透过2G ,在1G 的半透膜上反射到达E ;反射光2射到2M ,经2M 反射后,透过1G 射向E 。两束光在玻璃中的 光程相等。当观察者从E 处向1G 看去时,除直接看到2M 外还可以看到1M 的像1 M 。于是1、2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精品

1 2 1 2 1 2 1 2 1 2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2) 观察等倾、等厚和非定域干涉现象 3) 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和钠光双线的波长差。 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光源、钠光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毛玻璃屏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光源 S 出 发的光经过称 45。 放置的背面镀银的半透玻璃板 P 1 被分成互相垂直的强度几乎相等的两束光, 光 路 1 通过 M 1 镜反射并再次通过 P 1 照射在观察平 面 E 上,光路 2 通过厚度、折射率与 P 1 相同的玻 璃板 P 2 后由 M 2 镜反射再次通过 P 2 并由 P 1 背面的 反射层反射照射在观察平面 E 上。图中平行于 M 的M ' 是M 经 P 反射所成的虚 1 2 2 1 像,即 P 到 M 与 P 到 M ' 的光程距离相等,故从 P 到M 的光路可用 P 到M ' 等 价替代。这样可以认为 M 与 M ' 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间隙, 这个空气间隙的厚度 可以通过移动 M 1 完成,空气间隙的夹角可以通过改变 M 1 镜或 M 2 镜的角度实现。 当 M 与M ' 平行时可以在观察平面 E 处观察到等倾干涉现象,当 M 与M ' 有一 1 2 1 2 定的夹角时可以在观察平面 E 处观察到等厚干涉现象。 2:激光器激光波长测量原理: 由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当 θ =0 时的光程差 δ 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

1 2 1 2 干 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 M1,当 d 增加时,相当 于增大了和 k 相应的θ 角 ,可以看到圆 环一个个从中心 “冒出” ;若 d 减小时,圆环逐渐 缩小, 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 出或“ 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 也就是 M 与 M ’ 之间距离 变化了半个波长。 若将 M 与 M ’ 之间距离改变了 △d 时,观察到 N 个干涉环变化,则 △d=N 由此可测单色光 的波长。 3: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在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低压钠黄灯双线的等倾干涉条纹时,可以看到 随着动镜 M 1 的移动,条纹本身出现了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周期性变化,即 反衬度从最大到最小再到最大的周期性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 可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对于等倾干涉而言,波长差的计算公式为: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 )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1) 通过粗调手轮打开激光光源, 调节激光器使其光束大致垂直于平面反光镜 M 2 入射,取掉投影屏 E ,可以看到两排激光点 2) 粗调手轮移动 M 1 镜的位置,使得通过分光板分开的两路光光程大致相等 3) 调节M 1 、M 2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 使两排激光点重合为一排,并使两个最 亮的光点重合在一起。此时再放上投影屏 E ,就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4) 仔细调节 M 、 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 M 与 M ' 平行,这时在屏上可 以看到同心圆条纹,这些条纹为非定域条纹。 5) 转动微调手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 、“吐”条纹随光程差 改变的变化情况。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 〔引课:〕 在大学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光的薄膜干涉,知道薄膜干涉现象分为两种: 在物理课上,我们只是从理论上研究了薄膜干涉的原理,那么在实验课上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等倾或等厚干涉的图像呢?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注意*** 本实验只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等倾干涉图像 〔正课:〕 实验目的与要求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 等厚干涉等倾干涉

2.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1) 光路图 图30—2 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 光源S发出的光到达分光板 1 G后,被分成振幅(强度)几乎相等的反射光(1)和透射光(2)。光束(1)向着 1 M前进,光束(2)经过 2 G后向着 2 M前进,这两束光分别在 1 M和2 M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到达光屏E。由于这两束光是来自同一光源S的同一束光,因此他们是两列相干光束,在E 处必有干涉图样形成。

(2) 光程差的计算 1M 和2M ˊ平行时(1M ⊥ 2M ),将观察屏垂直置于S 1和S 2ˊ连线处,就可以观察到等倾干涉圆环条纹。由于1M 和2M ˊ之间 为空气,折射率n =1,故光程差 θδcos 2d =。 并且有: θδcos 2d == ?? ? ? ?----+--------暗条纹明条纹λλ)2/1(k k ( k=0、1、2…) 对光程差δ作进一步的分析: 图30—4 非定域等倾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调节与应用

4.1迈克尔逊干涉仪调节与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典型的分振幅的双光束干涉装置。它是较理想的教学仪器,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干涉现象,并可进行较精密的测量。同时它又是近代干涉装置的原型。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掌握其调节使用的方法。 2.通过实验考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形成的条件、花纹特点、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区别,加深对干涉理论的理解。 3.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钠光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4.观测等厚干涉条纹和钠光源的相干长度。二、仪器用具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带有小孔的光屏。三、实验原理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的干涉仪。图一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从扩展光源S 射来的光,到达平行平面板1G 上(此板后表面是镀有半反射膜,镀有铬)后分成两部分,反射光l 在1G 处反射后向着1M 前进,透射光2透过1G 后向着2M 前进,这两列光分别在1M 和2M 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到达E 处,既然这两列光波来自光源上同一点O ,所以是相干光,因而眼睛在E 处可观察到干涉条纹,2G 是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1G 相同,是为了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光程相等而设置的。 由于光在分光板1G 的第二面上反射,使2M 在1M 附近形成一平行1M 的虚像M'2,因而光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 1M 和2M 的反射,相当于自1M 和2 M '的反射,所以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 生的干涉与厚度为d 的空气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 另外,反射镜2M 是固定不动的,1M 可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反射光1和透射光2两光束之间的光程差。精密导轨与1G 成45°角。为了使光束1与导轨平行,光源应垂直导轨方向射向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干涉花纹的图样 M 2反射镜2 分光镜 补偿片 S d M '2 M 1 反射镜1 图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2)观察等倾、等厚和非定域干涉现象 3)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和钠光双线的波长差。 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光源、钠光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毛玻璃屏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光源S 出发的光经过称。45放置的背面镀银的半透玻璃板1P 被分成互相垂直的强度几乎相等的两束光,光 路1通过1M 镜反射并再次通过1P 照射在观察平 面E 上,光路2通过厚度、折射率与1P 相同的玻 璃板2P 后由2M 镜反射再次通过2P 并由1P 背面 的反射层反射照射在观察平面E 上。图中平行于1M 的'2M 是2M 经1P 反射所成的虚像,即1P 到2M 与1P 到'2M 的光程距离相等,故从1P 到2M 的光路可用1P 到'2M 等价替代。这样可以认为1M 与'2M 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间隙,这个空气间隙的厚度可以通过移动1M 完成,空气间隙的夹角可以通过改变1M 镜或2M 镜的角度实现。当1M 与' 2M 平行时可以在观察平面E 处观察到等倾干涉现象,当1M 与'2M 有一定的夹角时可以在观察平面E 处观察到等厚干涉现象。 2:激光器激光波长测量原理: 由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当θ =0 时的光程差δ 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干

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 M1,当 d 增加时,相当 于增大了和 k 相应的θ 角 ,可以看到圆 环一个个从中心“冒出” ;若 d 减小时,圆环逐渐 缩小,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出或“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也就是 M 与M ’之间距离 变化了半个波长。 若将 M 与 M ’之间距离改变了△d 时,观察到 N 个干涉环变化,则△d =N 由此可测单色光的波长。 3: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在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低压钠黄灯双线的等倾干涉条纹时,可以看到随着动镜1M 的移动,条纹本身出现了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周期性变化,即反衬度从最大到最小再到最大的周期性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对于等倾干涉而言,波长差的计算公式为: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1)通过粗调手轮打开激光光源,调节激光器使其光束大致垂直于平面反光镜2M 入射,取掉投影屏E ,可以看到两排激光点 2)粗调手轮移动1M 镜的位置,使得通过分光板分开的两路光光程大致相等 3)调节1M 、2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两排激光点重合为一排,并使两个最亮的光点重合在一起。此时再放上投影屏E ,就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4)仔细调节1M 、2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1M 与' 2M 平行,这时在屏上可以看到同心圆条纹,这些条纹为非定域条纹。 5)转动微调手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吐”条纹随光程差改变的变化情况。

实验4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

实验4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调整方法,并用它测光波波长 2.通过实验观察等倾干涉现象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迈克尔逊干涉仪(250nm)、透镜、毛玻璃等。 迈克尔逊干涉仪外形如图一所示。 其中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光程差。反射镜M2的移动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转动粗调手轮(2)可以实现粗调。M2移动距离的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度尺(5)上读得。通过读数窗口,在刻度盘(3)上可读到0.01mm;转动微调手轮(1)可实现微调,微调手轮的分度值为1×10-4mm。可估读到10-5mm。M1、M2背面各有3个螺钉可以用来粗调M1和M2的倾度,倾度的微调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15)和竖直微调螺丝(16)来实现的。 图一图二 三、实验原理 1.仪器基本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和结构如图二所示。M1、M2是一对精密磨光的平面反射镜。P1、P2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与M1、M2均成45°角。P1的一个表面镀有半反半透膜,使射到其上的光线分为光强度差不多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P1称为分光板。当光照到P1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相互垂直的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M1,经M1反射后,透过P2,在P1的半透膜上反射后射向E;反射光(2)射到M2,经M2反射后,透过P1射向E。由于光线(2)前后共通过P1三次,而光线(1)只通过P1一次,有了P2,它

们在玻璃中的光程便相等了,于是计算这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两束光在空气中的光程差就可以了,所以P 2称为补偿板。当观察者从E 处向P 1看去时,除直接看到M 2外还看到M 1的像M 1ˊ。于是(1)、(2)两束光如同从M 2与M 1ˊ反射来的,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和M 1′~M 2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的干涉等效。 2.干涉条纹的图样 本实验用He-Ne 激光器作为光源(见图三),激光S 射向迈克尔逊干涉仪,点光源经平面镜M 1、M 2反射后,相当于由两个点光源S 1ˊ和S 2ˊ发出的相干光束。S ˊ是S 的等效光源,是经半反射面A 所成的虚像。S 1′是S ′经M 1′所成的虚像。S 2′是S ′经M 2所成的虚像。由图三可知,只要观察屏放在两点光源发出光波的重叠区域内,都能看到干涉现象。如果M 2与M 1′严格平行,且把观察屏放在垂直于S 1′和S 2′的连线上,就能看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干涉环,其圆心位于S 1′S 2′轴线与屏的交点P 0处,从图四可以看出P 0处的光程差ΔL =2d ,屏上其它任意点P ′或P ″的光程差近似为 ?cos 2d L =? (1) 式中?为S 2′射到P ″点的光线与M 2法线之间的夹角。当λ?k d =?cos 2时,为明纹;当 2/)12(cos 2λ?+=?k d 时,为暗纹。 由图四可以看出,以P 0为圆心的圆环是从虚光源发出的倾角相同的光线干涉的结果,因此,称为“等倾干涉条纹”。?=0时光程差最大,即圆心P 0处干涉环级次最高,越向边缘级次越低。当d 增加时,干涉环中心级次将增高,条纹沿半径向外移动,即可看到干涉环从中心“冒”出;反之当d 减小,干涉环向中心“缩”进去。 图三 图四 由明纹条件可知,当干涉环中心为明纹时,ΔL =2d=k λ。此时若移动M 2(改变d),环心处条纹的级次相应改变,当d 每改变λ/2距离,环心就冒出或缩进一条环纹。若M 2移动距离为Δd ,相应冒出或缩进的干涉环条纹数为N ,则有

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干涉条纹精确测定长度或长度改变的仪器.它是迈克尔逊在1881年设计成功的。迈克尔逊和莫雷应用该仪器进行了测定以太风的著名实验.后人根据此种干涉仪研制出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干涉仪。 预备知识 ?光程:光波实际传播的路径与折射率的乘积, 光程差:,在杨氏干涉的例子里,它的光程差就可以表示 ? ?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变换关系为: ?相干条件:两束光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时即可成 为相干光源,这时的光强应表达为: 令;对应的位相差为

?获得相干光光源的两种常见方法 1.分波阵面法:从同一波阵面上获取对等的两部分作为子光源成 为相干光源;如杨氏实验等。 2.分振幅法:当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它的所有的 反射光线或所有的透射光线会聚在一起时即可发生相干;如薄膜 干涉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G2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相连,使其可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 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消失”。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一个个条纹。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d 与条纹移动数N 的关系满足。

迈克尔逊干涉仪示意 经M2反射的光三次穿过分光板,而经M1反射的光只通过分光板一次.补偿板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而设置的.在使用单色光源时,补偿板并非必要,可以利用空气光程来补偿;但在复色光源时,因玻璃和空气的色散不同,补偿板则是不可缺少的。 若要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两相干光的光程差要非常小,即两臂基本上完全对称,此时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若M1或M2稍作倾斜,则可以得到等厚的交线处(d=0)的干涉条纹为中心对称彩色直条纹,中央条纹由于半波损失为暗条纹。 实验内容 ?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吐”条纹 随光程差的改变而变化情况; ?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利用公式计算,用适当的数据处理 方法求出值; ?测钠黄光波长及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观察条纹的可见度的变化; ?测量钠黄光的相干长度,观察氦氖激光的相干情况; ?调节观察白光干涉条纹,测定透明薄片的折射率.

迈克尔逊干涉实计算仿真

西南交通大学 个性化实验项目结题报告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计算仿真 班级:电气(电牵)2012级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邱春蓉 完成时间:2015年5月23日

1.在项目中的分工 在项目中我主要负责代码的撰写和实验结果的采集调试。 2.查阅资料、方案确定等准备工作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是一个基本的光学物理实验。光的干涉现象是波相干迭加的必然结果,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根据光强分布的理论公式,通过编程得到数值曲线,这种计算机仿真方法可以不受仪器、场地的限制,实验效果形象、直观,扩展了等倾干涉,等厚干涉问题的研究途径。 应用 Matlab 仿真这两种干涉方式,并与实验结果类比。 我首先复习了大学物理实验关于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的部分,初步理解了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结果。然后复习了数学实验中MATLAB 软件的应用。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开始试图思考MATLAB 中仿真迈克尔逊实验图样的方法,即通过解析式生成函数图样。我发现我的物理知识和书本内容不足够描述干涉图样,在上网查阅专著后,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编写了代码。 3.项目实施过程描述 3.1 二、实验原理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 现。当一束光被分成两束,经过不同路径再 相遇时,果光程差小于该束光的相干长度, 将会出现干涉现象。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 利用分割光波振幅的方法实现干涉的精密光 学仪器。自1881年问世以来,迈克尔逊曾用 它完成了三个著名的实验:否定“以太”的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精细结构和利用 光波波长标定长度单位。迈克尔逊干涉仪结 构简单、光路直观、精度高,其调整和使用 具有典型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利用两个完全相同、斜 置的玻璃板,将两个几乎垂直的平面镜等效 为接近平行的情况,以至于只需要用螺丝进 行微调即可,同时使一束光成为两束相关光,发生干涉现象。可以认为,是平面镜与另一个平面镜等效位置之间的空气薄膜发生了干涉。 光程差推导计算式为: θcos 2d =? 其中d 为薄膜厚度,θ为入射角。 根据理论公式,迈克尔逊干涉仪成像会是一群同性圆环,其各点处光强公式为: δcos 22121I I I I I ++= 其中,δ是两列光波的相位差。由此可以构造xOy 坐标轴下的轨迹方程集合,由这个原理编写程序。 3.2 程序设计与运行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水的折射率

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题目: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水的折射率班级: 实验日期:年月日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 实验课题及任务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实验课题任务是:根据液体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当一个光路中加有液体时,其光程差'l 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一的光学现象和给定的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测定水的折射率。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根据实验用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水的折射率n。 ⑷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改装过迈克尔逊干涉仪、专用水槽及配件、激光器。 学时分配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 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 学生自选题后2~3周内完成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并提交。提交整体设计方案,要求用纸质版(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里)供教师修改。

原始数据记录:实验台号: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水的折射率 实验题目: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水的折射率 总体设计方案思路或说明: 本实验介绍了用迈克逊干涉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原理简单。在干涉仪导轨上平放一方形玻璃容器,内装待测液体,动镜铅垂地浸没在液体中。通过测出动镜在液体内的移动量及其相应的干涉条纹变化数,就能计算液体的折射率,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本实验分析了干涉仪上分光板的反射光通过空气、玻璃、液体,由反射镜反射后出现的多个反射光点,只有通过对这些反射光点的调节,才能得出干涉条纹并符合计算公式的要求。 实验目的: 1、了解改装过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及调整方法。 2 、学会用改装过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水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专用水槽及配件、激光器。 实验原理: 1、仪器介绍 图中1M 和2M 为两平面反射镜,1M 可在精密导轨上前后移动,而2M 是固定的。分光板1G 是一块平行平面板,板的第二面(近补偿板2G )涂以半反射膜,它和反射镜1M 图1 成45°角。2G 是一块补尝板,其厚度及折 射率1G 完全相同,且与1G 完全相同,它的作用是使光束(2)和光束(1)一样以相同的入射状态,分别经过厚度和折射率相同的玻璃板三次。从而1G 和 2P 对两束光的折射影响抵消,白光实验时,光路(1)分光镜色散的影响可消除。单色光实验时,条纹形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引言】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发明的。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Morley)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迈克尔逊用镉红光波长作为干涉仪光源来测量标准米尺的长度,建立了以光波长为基准的绝对长度标准,即1m=1 553 164.13个镉红线的波长。在光谱学方面,迈克尔逊发现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水银和铊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这一发现在现代原子理论中起了重大作用。迈克尔逊还用该干涉仪测量出太阳系以外星球的大小。 因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并精密测出光速,迈克尔逊于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整方法。 (2)测量光波的波长和钠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钠光灯、扩束镜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点光源 S发出的光射在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 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 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垂直入射到全反射镜M1 和M2,它们经反射后再回到G1的半透半反射 膜处,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 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 发生干涉现象。 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 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 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 M1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 M2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微调螺丝。 2.可动全反镜移动及读数 可动全反镜在导轨上可由粗动手轮和微动手轮的转动而前后移动。可动全反镜位置的读数为: ××.□□△△△ (mm) (1)××在mm刻度尺上读出。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玻璃折射率》

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班级:电信06-1 姓名:林清伟学号:21 指导教师:方运良 茂名学院技术物理系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7年11月29 日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玻璃片折射率》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玻璃片厚度》实验课题任务是:根据玻璃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当玻璃片加到一个光路中时,必产生一光程差l ?,这个光程差会造成中央条纹会发生位移的现象,根据这一特定的光学现象和给定的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玻璃片的折射率》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按撰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测量5组数据,测量玻璃的折射率n 。 ⑷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⑸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有关提示 若用白光作光源,在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干涉条纹。进一步分析还可看出,在2M 、1'M 两面相交时,交线上0=d ,但是由于1、2两束光在半反射膜面上的反射情况不同,引起不同的附加光程差,故各种波长的光在交线附近可能有不同的光程差。因此,用白光作光源时,在2M 、1'M ,两面的交线附近的中央条纹可能是白色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在它的两旁还大致对称的有几条彩色的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 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迈克耳逊干涉仪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波长和精细结构。 二.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透镜等。 三. 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射镜M1、M2、光源 S和观察点E (或接收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一方。M1、M2相互垂直,M2是固定的,M1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G1和G2是两块材料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1、G2与平面镜M1、M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1上,被G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1和M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2是平面镜M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处去看,经M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1和M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

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1和M ′2之间的距离为d ,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M1与M ′2平行,则各处d 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 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 增加 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 减小 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 与d 的变化量△d 之间有下列关系 根据该关系式就可测量光波波长λ或长度△d 。 钠黄双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原理简介: 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 当,时V=1,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时V=0,可见度最小。 从一视见度最低的位置开始算起,测量一次视见度最低处的位置,者其间的光程差为,且由关系算出谱线的精细结构。 四. 实验结果计与分析 钠光的平均波长 次数 初读数 d 1(mm ) 末读数 d 2(mm ) △d=|d 1-d 2| (mm) (nm) (nm) 1 其中λ=2*Δd/100,根据λ0=; = E=% 钠光的精细结构:

Zemax激光光学设计实例应用013迈克尔逊干涉仪仿真

013:迈克尔逊干涉仪仿真 在这一节的实例中,我们要采用干涉分析等工具来仿真物理光学现象。下面,我们一边建模一边讨论。 图13-1 理想成像LDE 编辑器列表 图13-2 理想成像结构及像差分析图列表 我们先建立一个简单的理想光学成像系统(4F 系统),系统设置中,物方类型选择物面数值孔径(随意设置一个合理的值);波长为默认;视场为默认0 度。在透镜数据编辑器中输入如图13-1 所示的数据。停止面(Surface 1)的类型选择“Paraxial XY”(傍轴光线),这样就可以将这个面设置为“理想薄透镜”。注意,“Paraxial”为旋转对称理想透镜,“Paraxial XY”为两轴分离理想薄透镜,可以分别设置两个轴不同的光焦度,

即单独设置一个轴就成为“理想柱面镜”。其参数“X-Power”和“Y-Power”分别为两个轴的光焦度,即理想焦距的倒数。 然后打开3D Layout 查看光路结构,同时调出各种像差分析图,例如点列图、光扇图、光程差OPD 图表等等,看看理想情况想的像差分析图表是什么样子的。如图13-2 所示,像差图分析结果像差均为0,点列图为理想点。 再来看看理想情况下的成像效果。点击Analysis→Image Simulation→Image Simulation打开成像仿真器,默认情况下的成像仿真为网格线条模式,如图13-3 所示。 图13-3 理想成像仿真分析(网格线条模式) 点击设置菜单,更改输入文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物方图像。软件自带了一个BMP 格式的演示图片(高一点的版本才有),可以用来模拟拍照实际成像效果。参数设置如图13-4所示,其中视场高度(Field Height)选项与系统设置中的视场类型有关,如果系统设置中视场类型为视场角度,那么这里应该是指物面对停止面STO 的张角(全角),所以视场高度若再设为0,则表示物面尺寸为0,可能无法看到成像。将视场高度(Field Height)的值设为5(度),表示物面高度(Y 方向)尺寸设定为tan5*50=4.4mm。而X 方向(宽度)则根据图片的比例(像素比例)直接换算得到。设置完毕,得到理想成像系统的成像效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杨氏模量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 验 报 告 实验题目: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杨氏模量 茂名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 年 月 日 实验提要 班 级: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方运良

实验课题及任务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课题任务是: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能精密测量微小变量的特点,测量出钢丝在拉力作用下的微小伸长量,用特制的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设计要求 ⑴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根据实验用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杨氏模量。 ⑷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力计、激光器。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 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 学生自选题后2~3周内完成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并提交。提交整体设计方案,要求用纸质版(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里)供教师修改。 参考文献 (1)金正宇一个经典力学实验测量方法的改进——霍尔传感器测杨氏模量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2)张帮利用迈克耳孙干涉原理测杨氏模量 [J] 大学物理实验2007 (3)陈水波,乐雄军测量杨氏模量的智能光电系统【J】物理实验,2001 原始数据 实验日期:12月16日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思考题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思考题 1、什么是干涉?什么是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有哪些必要与先决条件?什么是想干光? 2、光的干涉实验现象是什么?本实验光的干涉现象是什么? 3、在物理光学中有两类光的干涉现象,一种是等厚干涉,一种是等倾干涉,什么是等倾干涉?“等倾”是什么概念?指的是谁和谁的夹角? 4、等倾干涉是哪两束光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什么光学现象?此现象与等厚干涉的牛顿环有什么区别? 5、激光经扩束镜后的光线是平行光吗?为什么?激光经扩束镜后的光线与等倾干涉现象有何关系?如果激光经扩束镜后的光线是平行光又会出现什么干涉现象?为什么? 6、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干涉仪,在实验中,激光光束是如何分解的?分解后的两束光经定反射镜和动反射镜回到观察屏出现等倾干涉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7、补偿板的作用是什么(请详细说明)?取消补偿板还能实现光的等倾干涉现象吗?为什么? 8、在实验中,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把哪一个反射镜虚拟化?虚拟化的前提是什么? 9、在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我们看到:观测屏会出现明暗相间的等倾干涉同心圆环。这说明形成干涉的两束光是平行光汇聚同一圆环,为什么?这两束光与各自的反射镜法线反射角是什么状态?如果不平行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 10、形成等倾干涉的两束光的光程差公式,讲义上直接给出了,请予以详细说明。 11、本实验的实验条件是什么?用什么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条件?具体如何操作?每一步骤的目标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 12、在本实验中,观测屏出现什么实验现象才可记录实验数据?为什么?等倾干涉中心圆斑干涉现象与牛顿环干涉圆斑有何区别? 13、什么是实验计数的条件?有些什么要求?在实验计数中,干涉圆环中心发生漂移是什么光学现象?为什么必须克服才能继续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方法及步骤详解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实验前请认真阅读本要点: (1)听完课后,同学们结合仪器请仔细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特别是P189的干涉仪光路图(图5-61)、P191公式(5-123、5-124)的由来及应用、P193至P194的仪器说明与练习一。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还要阅读教材的P136与P138的实验内容1。 注:迈克尔逊干涉仪有仿真实验,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之前用其进行预习。 仿真实验位于: 桌面\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第二部分),其中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第二部分).exe为正式版,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示教版(第二部分).exe为示教版,同学们在使用之前可先看示教版。 (2)实验内容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记录位置改变时干涉条纹的变化,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 2)根据逐差法的要求确定如何合理测量数据,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及已知参数等。 3)拟定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透明薄片的折射率(厚度)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来验证实验方案。 4)(选做)利用仿真实验测量测量钠光的波长、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钠光的相干长度等。 (3)阅读F盘上的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了解需测量的数据要求(处理需用逐差法),确定如何进行数据测量。根

据需测量的数据,在实验仪器上进行预测量与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即先测量一小部份数据,弄清测量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测量方法,然后进行正式测量。 (4)测波长与测线膨胀系数的主要调节方法是一样的,需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调节方法,并了解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一些问题详见附录4 疑难解答) 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读数结构(包括如何读数、校零、消空程等)。 @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控温(详见38的实验内容1)。 (5)测波长的同学(后十位同学)需每冒出(或缩进)50环,读一次 M镜 1 的位置,至少连续测8组,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观察其实验现象。 测线膨胀系数的同学(前十位同学)可以采用按升高(降低)一定的温度(例如2℃)测量试件伸长量的方法(采用逐差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也可以采用按试件一定的伸长量(例如由20个干涉环变化算出的光程差),测出所需升高(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 注:测波长或测线膨胀系数只需做其中之一,但两个实验都需要掌握;请注意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 (6)将所测量数据输入相应的数据处理文件(位于F盘,共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三个文件),不要关闭文件,让老师检查数据是否合格。 (7)数据合格后重新用新报告纸按要求记录所测数据(并记录其标准值或参考值,详见附录1 数据记录要求),将原始数据与仪器使用登记本一并让老师签字,并了解如何处理所测数据(详见附录 2 数据处理要求)及逐差法相关知识(附录3 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