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以中国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为例

引言: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然性、新鲜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传播速度非常惊人。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居住在一个信息的地球村里,且不要说像美国“9·11”那样震撼世界的突发事件瞬间传遍世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新闻都在无国界的传播当中,这是任何决策者所无法阻挡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从国内媒体如何报道汶川地震出发,分析我国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上,选取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而对国内外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着重比较中外报道突发性事件的立场、角度、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国外优秀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反省如何加强国内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中华民族的声音引领国内以及国际舆论。

一、突发事件

㈠突发事件的定义

所谓突发事件,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①

㈡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本身就备受大众关注,更为媒体竞相传播。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性质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历来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来源之一,易于产生热点效应。那么,下面就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真实性就是报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对公众传播信息时最基本的要求。不夸大、不缩小、不炒作、不消极、不造谣、不煽动情绪、不制造恐怖气氛,这些都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次,必须确保时效的准确快速。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在时间上的比拼一点都不亚于奥运竞赛,谁都想夺得第一时间报道的金牌。这就意味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重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力。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发稿,都要竭尽全力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抢”出新闻价值。

最后,必须确保舆论的导向正确。“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媒体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传播新闻;二是传播有用信息;三是传播观念或观点。”②媒体不仅有责任给受众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有责任做好大众舆论的向导,在报道政治性、敏感性的突发事件时,要求严格谨慎的考究报道方式和内容,引导受众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情况,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二、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不仅市给国人的当头一击,也让我国的媒体措手不及。但是,这一时刻注定要载入史册,我国媒体也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㈠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方法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中央电视台24小时连续直播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很引人注目。地震发生后,央视一方面快速派出记者赶赴灾区,另一方面马上联系汶川、成都、绵阳、都江堰以及周边有震感的省市电视台,征集关于地震的一切一手信息,同时专家学者也被请进直播间,直播平台迅速搭建起来。从报道内容来看,在直播初期,央视的报道集中在报告最新消息、救人救命上,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从16日开始,央视对地震的直播进入突发事件的常规报道阶段,报道的主题逐渐向防疫、灾民安置等议题过渡。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报道初期略显凌乱,但报道的主题意识、阶段意识都较

清晰的体现出来。截至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676小时,创电视直播史纪录。在汶川地震发生18分钟后,新华社就向全国发出了有关地震的快讯,28分钟后就发布了震后第一张图片;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和报头相当醒目的位置发表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的报道,将重大灾情及时告知了受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当天下午3点04分时的《中国之声》开始播发地震消息,并且邀请了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介绍汶川地震的情况,在之后的节目中直播了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

除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外、各地方电台电视台、国内各个报刊杂志,也纷纷加入汶川地震报道中来,开设专版专栏,组织专题报道。

中国媒体的迅速反应、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信息内容的丰富,都为建立完善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的新闻舆论在国际上的刻板印象。

㈡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赤膊上阵的方式来面对,这对于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来说正面临着最大的冲击和突袭,也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报道领域的一次变革,带来了中国对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手法的进步。

⒈充分公开即时发生的信息

自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媒体便显现出超水平的快速反映。不仅从网络,甚至到电视、广播、报纸,都迅速集中到同一阵地,

成为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灾区的信息大本营。

对媒体而言,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公开报道,一直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在这场引起全世界媒体关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国媒体做到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快速、充分、透明地公开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在地震发生十多分钟后,新华社立即发出了第一条快讯。新华社所播发出的英文快讯早于所有外电,早法新社六分钟,早美联社八分钟。新华社在14点47分即发出简明消息:“据中国国家地震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于14时55分42秒公布了地震消息,这是网上最早发布的关于汶川地震的消息,距离地震发生时间仅差27分钟。地震发生28分钟后,新华社发布了第一张图片。地震后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口播了第一条新闻,之后推出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直播,同时滚动播出有关抗震救灾的消息和工作进展。与此同时,许多纸媒体也纷纷推出应急预案,各家中央媒体同时在地震当天就进行了报道采访。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大出人们预料。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③

⒉媒体报道以关注最具价值的生命为核心

在任何天灾人祸中,没有什么比人的安危更为重要,所以突发性灾难新闻的报道视角,都以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在

汶川强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站发布了关于地震震中和震级的消息。地震后的两个小时里,重庆最先发布了此次受难的首批伤亡数字。之后,官方便开始逐步更新伤亡人数,媒体也开始记录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在记录全力营救和医治生者的同时,也对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给予力所能及的祭奠,这是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信息铺天盖地,高级官员和救援人员快速做出反应,这与中国以前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方式形成鲜明对比。”④

⒊控制言论,主流媒体的声音占主导地位

地震刚发生不久,便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救灾过程中种种毫无根据的猜测、空穴来风的疑问、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常有出现。例如:5月12日汶川地震时,北京地区也有震感,于是有人就到处传播说“北京地区12日晚将发生地震”,对于这种情况,新华社立即发布了来自地震局值的权威消息。据北京地震局分析,“近期北京不会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关北京地区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于是各网站、大电台、电视台、迅速转发了来自新华社的消息,及时消除了人们的恐慌情绪,稳定了人心。

有新浪网民提出了“十不宣言”,即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盲动、不悲观、不恶搞、不冷漠、不无知、不漫骂,许多论坛纷纷转帖,各大网站也十分自觉、自律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在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有境外媒体针对灾区校舍的安全质量和学生伤亡较多的问题,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人民网迅速组织撰写并发布了《地震中

校舍倒塌是世界性难题》等几十篇评论文章,并邀请有关专家在线与网友交流,答疑解惑。也有人针对中国地震预警机制提出质疑,新浪网也迅速刊登了《一定要看,关于这次地震认识的误区》的文章。无论这些质疑是否得到满意的解答,但我国媒体有意愿站出来回应国际的声音的表现是积极的。

⒋媒体集中联合共同披荆斩棘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作为汶川大地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快速的信息,催人泪下的篇章,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团结的力量。在这场灾难中,我国媒体空前的团结和强大让人不禁惊讶。此次报道信息量之大,使得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一齐上阵,通过图片、文字、博客、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抗震救灾的情况。有的消息反映震情灾情、死亡人数,有的消息表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场面,有的消息报道防震抗震、卫生防疫等基本知识的介绍;此外,还应用了现场连线、采访访谈、甚至频道全天直播等手段来报道灾区情况。媒体如此集中联合式的报道,在我国突发新闻报道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⒌报道全面、准确

对于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情况报道,无论从报刊到电视广播还是网络,都铺天盖地的进行报道,灾情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报道涉及的信息范围更全面。从救援工作的总体进展程度,到每天最新人员伤亡的具体数字和财产损失,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达到了出乎国人以及境外媒体的意料。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媒体的快速反映、

权威透明的信息很快得到人们的称赞,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做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不同了,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丰富,展现人性的深刻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⑤以上这些都能够证明,今天的中国媒体已经在快速成长了,但是,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面覆盖一场灾难,既然是第一次,自然就有很多值得留意和检讨的地方。麦克卢汉说过:“我强调媒介是讯息,而不说内容是讯息,这不是说,内容没有扮演角色——那只是说,它扮演的是配角。”⑥也恰恰说明媒介在传播中的地位。

三、美国媒体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

2005年8月25日的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虽然离我们有段距离了,但同样印象深刻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国情不同,但同为突发性新闻事件,从美国媒体的消息报道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优势,可以参考对比这些媒体的报道角度及报道突发事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新闻思路。

㈠美国媒体报道卡特里娜飓风的方法

⒈美国电视台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

自从“卡特里娜”飓风于8月29日登陆美国,只要打开电视,在任何时间,你都可以看到关于“卡特里娜”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几乎所有新闻频道都24小时滚动报道关于风暴的灾情。美国的国家广播网(NBC)、美国有线电视(CNN)、美国广播网(ABC)和福克

斯新闻台等美国主流媒体,在飓风登陆的第二日里,都加大力度的投入了对风灾的报道。

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由于政府的救灾不力,引起了公众愤怒,而与此同时电视记者们在狂风暴雨之中,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现场报道,与公众站在一起,共赴“战场”。由此让平时对新闻媒体并不信任的美国国民信任大增,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和支持。可以说,飓风带来了灾难,也同时让美国媒体和记者们重拾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收视调查显示,三大电视网联动起来频繁播放关于“卡特里娜”让观众们目不暇接,把之前的收视不佳逆转了乾坤。从8月29日到9月中旬,美国的收视人数超过千万,有近2900万电视观众收看节目,连晚间新闻节目都上升了超过二成的收视率。

每天随着事件的发展各大电视台报道的内容和侧重点也随之变化。打开电视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飓风满天飞舞,海水汹涌翻滚,被摧毁的大树已断裂,狂风扫过的建筑被掀了屋顶,灾民们用苦难无助的眼神在寻找着被洪水冲散的家人,母亲泪流满面地呼唤孩子,数十万灾民驾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逃离灾难,救援人员在狂风暴雨中营救深陷困境的人们,总统布什在电视上发表讲话……

⒉美国报纸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

在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的那段时间里,所有关于灾难的新闻和图片一直处于美国各大报纸的中心位置。报纸见证和记录了这一切,从预报飓风登陆初始到数十万居民撤离危险地带,从遭遇困境的贫民挨饿受困到不法分子烧杀抢掠,从政府安抚现状到采取救援行动,从滔

天泛滥的洪水到渐渐退去平静,从灾难中的亲人失散到安全后的异地重逢,从人民生活回归平常到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由此可见,传媒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扮演了胜利者的角色,这正印证了普利策奖评委会的颁奖理由,“《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因卡特里娜飓风获奖的《比洛克西太阳先驱报》的获奖词是: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突发新闻照片奖当然也少不了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新闻摄影,《达拉斯晨报》摄影记者因为描述了飓风中的混乱和痛苦而获奖”⑦。也使得许多报纸媒体成为各大颁奖典礼的大赢家。

㈡美国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

⒈中心明确,脉络清晰

分析美国媒体十多天集中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几大主流媒体都各有千秋,但有个基本的共通点是,它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明确的中心,在中心主体不变的情况下,从以人为本、人为关怀出发,勇于担起自己的责任,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报道的中心都是以关注灾民的救援活动、生活情况和灾后重建展开的,媒体明确自己的立场,披露丑恶、张扬善良,以此来安抚的人民悲痛、恐慌和颓丧,振奋人心,从而展现媒体积极的良性的作用赢得民心。

把握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脉络并准确无误地向公众传达出信

息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反复传出某类新闻信息,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⑧。如果希望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需要通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传播的内容,是信息能够在公众心中留下某种既定印象。

其次,媒体对于自身觉得有价值的新闻通常会进行较为有策略性地有意识地集中报道,而对于新闻价值欠缺的内容就会简化弱化甚至忽略,这些都会通过版面呈献给读者。因此对新闻中心的确立其实是一个媒体对新闻价值重新评估的过程。

⒉全方位、多样化、联动式的报道策划

对于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全方位、多样化、联动式的报道策划几乎体现在所有的报道中,多样性的信息、多层次的采访、全方位联动的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这为信息的精彩度大大加分。

一般来说突发性事件是无法提前预测的,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媒体自身应该有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一旦发生便立即启动,对突发状况迅速反应,理清思路及时策划,做出预案,当事件的进展不断变化时要及时更新策划方案,随时随地召开“集会”,全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后方宏观调控策划有编辑部,前方挖掘跟进有记者,前后方联动一体,制订出完整的报道方案。记者在采访时根据编辑整合的相关背景资料的不断更新,深度透视事实真相,重点挖掘现场的微观细节,多层次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访。在这次的卡特里娜飓风中媒体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⒊个性创新,避免雷同

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希望自己的新闻有个性,独具匠心,避免雷同。但是,当信息源相同,又是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特征十分明显时,如何把这种重大突发报道的新颖独特,是新闻媒体的头等大事。

首先,思维要创新。媒体首先本身应该保持一颗自我创新、不断进步、活力充沛的心,这样才能使报道的水平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拥有自己的个性。其次,从技术层面讲,比如换一个报道视角,从其他层面建立新闻观点,打破常规的报道结构和方法,又或者是采用新的新闻表现形式等等,都可以使新闻报道彰显个性、立一家之言。

其次,准备过于充分。所谓过于充分不是贬义,是指不止是知道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还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未被公开的,隐藏的信息一网打尽,做到比别人知道多一些才抓住了更重要的信息。一般来说,发生突发事件后从三方面进行报道:突发事件本身、突发事件的受害者、突发事件引发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在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中,有关问题的报道相应出现,如:风灾事件本身的报道;风灾引起的环境、水资源、政府救灾等。这时美国媒体就充当了桥梁——沟通政府和公众,在危机事件中答疑解惑,发挥了桥梁的重要作用。

第三,故事个性化。媒体在收视竞争中的致胜法宝莫过于对突发事件的个性化报道。在报道卡特里娜风灾时,美国有一家电视台开办了以寻找失踪的亲人为主题的栏目,在节目中播放有关失踪者照片并由他们的亲人通过照片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通过节目的播出带动全社会去帮助遇难者家属寻找失踪的亲人。当大众看到这些满载人性

魅力的、无比真实的故事时都被深深感动了,并激发了全社会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愫。

四、中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异同

相对于中国媒体本身的纵向比较,确实和之前的“知情不报”、“信息不公开”已经有很大突破,但横向比较中国汶川地震的报道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我们就可以看出差距,要想赶上国际水准就必须改掉媒体自身的小毛病小规律。下面就总结一下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报道和美国对卡特丽娜飓风报道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㈠中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相同点

⒈国家利益至上,人民生命至上。

当发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媒体与国家政策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媒体对于政府的政策主要是起配合合作的作用,而反映在公众身上的主要是知情权的问题。

尽管西方媒体一再强调新闻自由和监督权利,但是,一旦遭遇重大国难,媒体依然会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遵循此原则,美国媒体与政府不遗余力的一起承担救灾、重建的重任,并为政府带来了许多积极正面的报道工作,而这些是政府所鞭长莫及的。美国式英雄主义是最能够鼓舞感染美国人的精神良药,报道通过描述具有极浓人情味的新闻故事,刻画出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勾勒出重大的灾难后人类浴火重生的美好,展现出与恶势力勇于争斗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一种团结互助、永不言输的美国精神,同时也减轻了人民对政府的谴责与压力。

在这一点上我国媒体的表现也是非常优秀的,“众志成城”也已经在成为国人心中的抗击灾难的口号,遇到紧急事件或者灾难时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其中媒体也贡献了很大力量。大量的报道都在宣扬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坚韧的民族脊梁,给灾区和关注灾区的受众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在推崇英雄主义这点上是美国和中国最相似的一点。看过美国大片的都知道,美式英雄主义是弘扬个人的,而中式英雄主义是宣扬国家的,模范们都是为了祖国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不仅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深刻的反映出中国特有的国情,大爱无私的思想本质。

⒉向公众传达真实有益的信息。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要及时向公民传达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让公民了解公共事务和与个人利益的相关信息是公民必要的权利,但是,同时也要保证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的情况下,不向公众传达恐怖。

在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中,无论是电视画面还是报纸图片,都很少出现尸体,许多画面选择的侧重点放在救援上。这些图片有预警逃离的、有居民受困的、有灾后混乱的、有平暴施援的、有重逢与新生等,在读者面前打开一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惊心动魄的灾后全景式画卷。

国内媒体的做法也是符合信息真实传达,满足受众知情权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慌和悲伤,而灾区以外的受众更加渴望得到最多灾区的信息,我国的媒体也尽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用最快速最积极正面的报道安抚人心,从报道的情况上看,各

个媒体基本如实的公开信息,各大电视台全天不间断的报道震后消息、报章杂志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为的就是尽全力让不知情的人们了解事实真相,而这一做法也确实赢得了国际舆论上的赞喻。

㈡中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不同点

⒈媒体立场的不同

“在美国,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立法、司法、行政并立的第四权利”⑨,美国媒体与政府是属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并且是相互独立的,政府不可以干预媒体的报道,受众可以自己选择听哪一方。2005年,当飓风横扫新奥尔良,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美国总统小布什却媒体曝光在自己的德州农场享受,副总统切尼在怀俄明州牧场,布什的传媒主任在希腊举行婚礼,而国务卿赖斯更被发现在纽约购物……因此,当政府的救灾物资和军队到达灾区时,一切为时已晚,而这种亡羊补牢的行径则被媒体抨击为“国家的耻辱”。

但是,我们与国外媒体不同的是,我们的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无法像国外媒体做到政府和媒体的声音是相互独立的,而我们的媒体与政府从开始就是一致的,甚至是听命于政府工作、为政府发声。所以,国内的声音只有一种,而受众很难听到国内拥有不同于官方的声音。当汶川地震发生初期,大部分报道都是转载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在接下来的报道大部分给公众的、占据头版头条的是国家救灾、国家领导人视察等新闻。

⒉关注对象的不同

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赞美英雄人物、募捐支援新闻,政府救灾报道抢占版面的大片江上。这些主要是正面性的宣传,它关注的重点是救灾而非灾难的本身,通常是用一些数字反应灾民震后的真实状况后,就开始对救灾过程进行动态全面的大篇幅的报道,不仅表现出了得力迅速的救援,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悲伤情绪的蔓延,充分显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同时巩固社会的稳定。然而我国的主流媒体高高在上对于群众最最关心的灾情新闻却占了不到10%,虽然这种救灾抗灾报道有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进程,但由于其报道内容的重复性,单调性和宣传性,所以此类报道是无法拥有忠实观众的。

飓风来临,美国媒体的第一反应首先是侧重于灾情信息类报道,及时向受众报道灾难现场的现状,并用极大篇幅的对灾民灾后的惨状进行非常细致的描写,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同时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美国媒体的关注对象绝不是政府,虽然政府的救灾工作会如实报道,但不会占据大量篇幅,对于这其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毫不客气的站出来指责政府的无能。

⒊新闻视角的不同

中国主流媒体对此次大地震的报道主要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受灾情况,以及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如何众志成城共同抗震救灾的。虽然其中偶尔也穿插了一些对地震引发的问题的报道,但绝大部分都是正面性的报道。到目前位置,中国的正面性报道仍然停留在缺乏新意、没滋没味的单项灌输模式上。如果媒体的视角

能够放宽,以至于能够揭露真相、究其原因、探其究竟,那么这样的文章不仅能吸引读者,具有启迪性的意义,还促进了我国媒体对公共危机的治理。

美国媒体在飓风初期的报道视角也是受灾情况和抗震救灾,但是在报道的过程中,对待灾情并不是低调谨慎的态度,而有极力渲染之嫌。负面新闻一向是美国媒体追求的独家报道,美国新闻的主要视角正是由普利策拟定的“用新闻揭丑”的思想。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给手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过分追求这种负面的视角也带来误解事实的现象,反而会被扣上别有用心的帽子。五、我国媒体报道中的不足

㈠报道方式的不足

⒈信息传播中的不足。

在灾难发生的初期,通过信息传播可以压倒一切的。不管这些画面的来源是外国游客或者学生的手机拍摄,还是这些画面没那么清晰和稳定,真实才是唯一标准。不过,这第一阶段的报道,可以看出一个缺陷,新闻界的报道看似在同一领域却并没有组成一个报道共通体,在电视直播中很少看到报刊和广播的报道,好像是各自为战,甚至是竞争状态,并没有充分做到资源共享。而电视直播对纸媒体的报道似乎仍然停留在平时读报的阶段,缺乏对其他媒体的充足利用和尊重。

⒉讲述故事中的不足。

当现场信息以被大众了解之后,媒体的报道开始转向讲述故事。其实,这并非是媒体任意为之,而是在这个时候广大受众开始有听故事的需求。在这一阶段里,非常熟悉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开始出现,由于近些年新闻的故事化是一个流行趋势,很多地方电视台都纷纷开办了故事栏目,无论法制类还是民生类节目都被归入故事档,因此,会讲故事是当代媒体的一项功能,这种功能在于表现对群体人物的故事挖掘,在汶川地震中,媒体塑造出的典型人物,例如:敬礼娃娃朗铮、可乐男孩薛枭、小英雄林浩等,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故事,而媒体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故事感人至深,这种刻意为之的报道方式会带来视觉疲劳。“干净透明的媒体是取信于民的必要条件,媒体的公信力是衡量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标准”。⑩

⒊发表评论中的不足。

当故事阶段还没结束的时候,媒体就应该开始思考怎样展开评论方面的报道。提及评论,最容易想到的是反思。在这次大地震中,备受各界关注的是倒塌学校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学生死亡人数等问题,对此网络上的质疑也是比较多的。对于我国的媒体而言,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评论阶段是比较敏感的,因为在信息公开初期是不能进行评论的,为之过早。讲述故事的时候,由于人们还沉浸在事件中无法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的始末。把握评论的最佳时期重要的,既要让受众接受观点,又把受众带入思考的层面上。而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评论员的素质,我国的专业评论员并没有统一规格和严格的标准,但凡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都可以坐在电视机前,或

出没于报章杂志之间,一旦发生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型突发新闻事件,真正发出声音的不过几人而已,那么就会造成受众新闻视角的不开阔,思维的不活跃,这也成为我国评论行业中的一个缺陷。

㈡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这次汶川地震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灾难的事件新闻现场,也是一个人性,意志,情感和理性交织的伦理新闻现场。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次考验,深刻在我们心中的不仅有我国的新闻媒体在这次灾难中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反应速度和敬业精神,还有让人难以忽视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表现在媒体对地震报道时,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例子。在电视直播的画面里,废墟中发现了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老大爷,这时,一个救援人员挡住了摄像机镜头,现场女主持对他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都说还是救人要紧,而主持人坚持说“只要5分钟就好。”此时,幸存者身体上方正有一块残存的预制板,随时可能发生垮塌,救援人员要求先把它搬开再说,没想到主持人的回答竟然是“不用,就保持那样别动。”接着转过身来继续对着镜头播报。这样的报道多多少少让我们感到寒心。我们可以发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现场的行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僭越和失职。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关系公众舆论和社会意识,让社会每一个不能赶赴现场的成员都有获得信息的权利。按照义务和权力对等的原则,新闻工作者有权利在各样的与新闻采编相关的工作上享受优先权力以更好地完成新闻采编工作。然而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却利用这种得

天独厚的权利享受着优先、优厚的待遇,这种普遍情况下的职业优越感成为了灾难中新闻采访弊病的源头。

㈢人文关怀的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各级新闻媒体的灾难报道往往侧重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报道领导多于群众;关注群体多于个体,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级政府认为灾难事件是“给政府抹黑”,在这种思想主导下,部分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偏离了新闻规律。即使见诸报端,灾难中的“主角”——死难者及其家属也只会是几个简单的数字。

⒈关注领导忽视弱者

灾难往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难中的受害者是物质损失最惨重、精神创伤最严重的群体,他们也最需要关心和帮助。媒体必须真实地反映这种状态,唤起更多的关爱和救助。但不少媒体在灾难新闻中只写事件,事件中人的思想、人的感受通常淹没在对事件经过的叙述和议论之中。各级领导的批示占据了报纸的主要版面,某某领导“亲临现场”“亲自指挥”等字眼充斥版面。经历那么大的灾难、面对生离死别,听到的只有“感谢”和坚强的话,而遇难者家属真正的心声,我们却无处知晓,这本身就是媒体的一种“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于学校教学楼的追究,至今在媒体上没有任何报道。似乎所有的教学楼都非常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标准。对于分散各地的预报地震网有的只有推卸责任的节目出现,却没有在根本制度完善预防地震危害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

XX办事处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征 求意见稿) 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促进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依据《XX新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XX办事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办事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指挥、疏导为主。突发事件发生后,严格按照新闻宣传的有关规定,新闻主管部门要迅速跟进,及时将情况上报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严格执行新闻宣传归口管理制度、统一对外发布制度和舆情监测制度,规范接受新闻采访的流程,掌握统一的新闻宣传口径,耐心细致地接待新闻媒体的采访,防止人为炒作、传谣、煽动等不利情况发生。

2.快速反应、力争主动。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对于不实、不利、负面等报道,要迅速了解实情,有针对性地发布准确、积极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3.严肃纪律、加强管理。严格新闻发言人工作规程,把公开透明建立在严密的组织工作基础之上,参与新闻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应严守保密规定,未经授权不得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与处置相关的工作信息,不得利用工作中获得的信息牟取私利。对于因行为人主观故意或过失而造成影响的,根据影响程度依法依纪处理。 4.区分情况、分类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国际形象事件,以及其它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要严格把握,公开报道要报请上级批准授权,统一组织发布消息。 (三)工作要求 1.及时准确。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及时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对境外媒体关注

6-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马颖,王超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我国正步入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公共安全受到挑战。研究如何减少危险因素,遏制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溯本求源,认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发生。对我国界定的四类突发灾害事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我国政府各部门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安全; 产生原因 1 引言 2006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安全生产重在治本”,虽然强调的是生产事故领域,但也再一次指出了各种突发灾害事件的管理方向,即“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速度和影响不断增加,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连锁反应和政治后果,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从近几年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实践来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中、事后应急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对于如何预防这些事件发生的事前预警方面还很欠缺。因此,必须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控能力,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探本溯源,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出发,是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关键。 2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和不良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有很多分类,目前政府和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4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城市生命线事故、核与辐射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十分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图1 突发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 这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综合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根据对武汉、重庆和衡阳等城市所作实地调查(见图1)看出,对生命的威胁、社会稳定、公众心理恐慌是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影响程度和范围较严重的后果。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已经

事件通讯稿要素

事件通讯稿要素 篇一:通讯稿的写作要素★通讯稿一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二通讯的种类: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三通讯稿的语言特点:(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四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1)确立明确的主题;(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2)写好人物;(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范文:让心灵沐浴朝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

突发性公共事件

上周,参加滨海新区举行的镇街科级公务员培训,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许多东西,现就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谈谈我的体会。 这两年,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社会影响重大、危害后果严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国内:西藏拉萨等藏区发生打砸抢骚乱事件,胶济铁路发生列车脱轨相撞事件,安徽阜阳发生大规模手足口疫情,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泥石流,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国际上:席卷全球的非典、粮食危机,美国发生次贷风波,缅甸遭到强热带风暴袭击,日本发生8级大地震以及核泄漏,等等。 那么,什么是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如何应对和处置,将危害与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公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何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国际上称之为危机事件,中国俗称“天灾人祸”。它一般由地震、海啸、疫情、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政治骚乱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利益冲突而引发,严重时会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分类 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事故灾难。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 一是发生具有偶然性。 二是演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或无规则性。 三是结果具有社会震憾性和危害性。 四是处置具有紧迫性。 五是发展具有两面性。 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 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99例1及“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思考的有序性和创新意识,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实验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 2 。 第一阶段自学阶段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运动吗?那么你们都喜欢什么运动呢?一天有些小朋友聚集在操场上 准备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可是这时他们正在为到底谁先开球发愁呢? 2.学生阅读教材99页主题图,你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3. 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学生自学 1. 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 猜想:如果抛掷硬币10次,正面大约可能会出现多少次? 3.小组动手实验: (1)组内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抛硬币另一位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观察表内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和疑惑。 第二阶段导学阶段

一、导学释疑 1.小组汇报抛一枚硬币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结论并说出自己的猜想依据,可让学生动手抛硬币10次。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后的发现。 4.小结实验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 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二、巩固提升 1.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同时出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2.游戏活动,体验可能性 下棋游戏,用转盘决定谁先走,课件出示转盘,学生观察转盘,判断用这种方式决定谁先走公不公平?为什么?如何修改呢? 第三阶段测评阶段 一、学生完成预习单上的习题。 二、交流检查测评结果。 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投掷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课件。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1/2 反面:1/2

乡镇街道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XX…XXXX?XX号 XX市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社区、各办公室: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班子研究,决定印发《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请各社区、办公室根据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XX街道党政(人大)办公室2012年8月27日印发 (共印55份)XX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依据 提高XX街道办事处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XX”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XX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现状特点 XX街道位于XX市东南部,东濒XX湾,与XX县隔海相望,总面积26.3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事故、生产安全、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灾难时有发生。 XX人多地少,人群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强,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机率较高。 XX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群体性事件及刑事案件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增发态势。 1.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 - 1 -

通讯稿六要素范文

通讯稿六要素范文 篇一:通讯稿的写作要素 ★通讯稿 一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通讯的种类: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四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确立明确的主题; (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九年级数学下册4.1随机事件与可能性教案(新版)湘教版

4.1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 事件的概念,并会识别;(重点) 2.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 一、情境导入 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 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水中捞月 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事件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 机事件 【类型一】 必然事件 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如果|a|=|b|,那么a=b 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圆的半径为3,圆外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5,过这点引圆的切线,则切线长为4 D.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解析:由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也相等,因此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不相等,A选项错误;平分的弦若是直径,那么两条直径互相平分,很明显,它们不一定互相垂直,B选项错误;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可得,C选项正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D选项错误.故选C.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 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三】 随机事件 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度量四边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四边形内角和总是36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 方法总结:一定发生的是必然事件,一定不发生的是不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是随机事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类型一】 可能性大小的意义的理解 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雨可能性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雨 B.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雨 C.本市明天肯定下雨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及防范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2·03·05期 一、引言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涌现的大量专项资金、捐赠物资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但其金额巨大,需要审计机关及时进行审计以避免出现物资和资金挪用、使用不到位、占用等情况,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效益。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救灾物资和资金的拨付、管理与使用越来越重视,要求政府及时公布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所具有的紧迫性、广泛性和重要性使常规审计方式不再适用。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能适应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的特点,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物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时揭露资金物资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但是由于救灾物资和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要求审计人员经验丰富、知识宽广,这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本文将在风险导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应用到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中,其与常规审计诸多方面的不同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一)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特点引发的风险 1.偶然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基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资金物资使用情况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也是非常规的、偶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审计机关投入大量的审计资源对巨额物资和资金进行全过程的追踪监督,由于审计资源有限,资源投入覆盖的范围不足,审计产生了局限性,客观上增加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突发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发生突然且持续时间短,发生后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筹集、分配物资和资金的时间短、时效性强,为保障物资和资金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避免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审计必须及时跟进。短时间内对审计资源的快需求、高要求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 性增加。 3.过程性。与传统审计方式事后 介入、阶段性审计的特征相比,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突出的是一种过程性和预防性。对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切入点的提前,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审计职责覆盖范围的扩大化,审计过程的持续化,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冲击审计独立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固有风险 1.总体定位的转变。由单纯的事 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总体定位上强化了审计在物资和资金拨付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与建议功能,使审计机关更大程度地接触物资和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的管理决策行为,审计人员不自觉地参与到管理之中。审计人员的定位逐渐从独立的局外人向内部管理者靠拢,审计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2.审计职责、审计内容的范围扩 大。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全面覆盖、全过程跟踪,审计职责、审计内容的范围极速扩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 □张然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如 何对救灾物资和资金实施审计成为审计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审计的风险较高。本文基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风险导向的基础上探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并提出相关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审计 S H E N J I 29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 新闻稿与通讯稿有些区别呢?下面小编整理的是两者的区别相 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1】 通讯稿1.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动脑筋:下列事件中,哪些一定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哪些可能发生. ①晴天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②通常,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沸腾. ③a是实数,a2<0. ④种瓜得豆. ⑤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 ⑥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 【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凭生活经验或已学过知识,对上述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①和②.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③和④.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⑤和⑥.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性事件,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 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例子. 例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的点数,试问,下列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出现的点数大于0.

(2)出现的点数为7. (3)出现的点数为5. 【教学说明】本例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答. 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例1如课本图,一个质地均匀的小立方体有6面,其中1个涂成红色,2个面涂成黄色,3个面涂成蓝色.在桌面扔这个小立方体,正面朝上的颜色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3.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21的议一议. 练习1: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掷一枚6面上分别刻有1,2,…6点的均匀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 (2)在全是红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一球,结果是白球; (3)地球绕着太阳转. 练习2: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P122第1、2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突发性公共事件

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 ——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 课程名称:行政案例分析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政治131 学号:1303010178 学生姓名:饶乃进 指导教师:王松老师 2016年10月27日

公共管理的短板之突发性公共事件 ——以贵阳公交纵火案为例 摘要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是对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验,是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反应。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考验政府的未雨绸缪的能力,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一切损失都可以避免。突发性公共管理事件的事中处理,如果事件发生已不可避免,若政府能快速启动紧急预案,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损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挽回和避免不必要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政府积极的表现。事件突发发性公共管理的善后管理,也是突发性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安抚善后处理,有助于恢复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因此,政府公共管理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 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预案管理缺位 案例陈述 事故回顾 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一辆至油

榨街方向的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野鸭塘小学附近突然起火。事故造成6死35伤。 目击者王涛是贵阳市一家汽车维修站的员工。事发时,他正在距事发地不足40米的站内看报纸,“听到了好多女人的哭喊声,声音很大很尖利。”王涛循声望去,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了金阳南路的超车道上,尾部已经起火,“当时明火不大,但浓烟滚滚”。王涛随即叫两位同事拿上维修站内的灭火器灭火。“我们走到公交车前挡风玻璃前,刚想灭火的时候,车厢内的火势突然变大了,烟也变得更多。隔着挡风玻璃,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全都是烟。”为安全起见,王涛和两位同事只能退到安全地带。从王涛提供的一段客车燃烧的视频中可见,火势高约四五米,大火夹杂着黑烟从车窗不断往外蹿出。王涛称,在汽车燃烧后15分钟左右,消防车赶到了现场实施救援。“这时候,火已经变小了,但汽车早已经烧成了一个空壳,面目全非”。 政府回应 当天下午,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通报》的消息。这则只有93个字的消息写道:2014年2月27日12时37分,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发生燃烧,伤者已全部送达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组成工作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燃烧原因正在调查中。 当天下午15时34分,新浪认证信息为贵阳市委宣传部的微博“@微博贵阳”编发信息,全文转发了这条93个字的消息,结尾加上了#贵阳公交车自燃#的话题框。这是不少人最早从用户较广泛的公共信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义安镇栗村小学衡立华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义安镇栗村小学的教师衡立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应急预案 军户农场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在农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正确引导舆论~管理协调媒体~掌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报道的主动权~及时、准确地传达农场党委的声音~使广大职工群众即时、准确地了解事实真相~为构建和谐军户~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统一协调。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农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农场宣传科负责组织协调~负责处置事件的责任单位要主动同各级宣传部门沟通~共同提出新闻发布及报道意见~按照事件分级组织协调新闻宣传报道。 ,二,统一发布。按照新闻发布工作制度规定~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新闻发言人工作流程~除按规定应由国家、自治区、兵团、师市负责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和信息报道~经农场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涉事主管部门予以配合。 ,三,正确引导~注重效果。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农场党委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中的突发事件包括农场内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社会事件、恶性事故、特大刑事案件、重大灾情疫情事件等。

三、事件分类与报道分级 ,一,事件分类。突发事件主要分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事件,2、事故灾难事件,3、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5、公共新闻事件,6、其它突发事件。 ,二,报道分级。各类突发事件分为四级: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按照分级对应启动。一般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由农场党委负责~按照农场急指挥中心统一口径进行报道。较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农场新闻单位以及相关涉事部门不得擅自进行公开报道~由农场党委报经师市党委批准后指定媒体发布的新闻通稿。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农场新闻单位以及相关涉事部门不得擅自进行公开报道~兵团、师市级新闻单位确需报道的~报经农场党委批准指定媒体发布的新闻通稿。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须经师市 党委的许可才能报道。 四、应急措施 按规定应由农场党委指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启动新闻发布预案。 ,一,启动新闻发布预案。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农场党委的要求~分析形势及境内外舆情~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人员责任。 ,二,启动新闻发布方案审批机制。由农场新闻发布领导小组根据所发生的突发事件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经与相应的指挥部会商后~报农场党委审批。在组织新闻发布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把握的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向师市委请示~并遵照指示迅速组织落实。

通讯稿-简讯-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通讯稿-简讯-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通讯稿、简讯、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通讯稿 1.通讯的概念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简讯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

简讯的格式:(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4)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新闻稿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2、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3、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2、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概率的大小. 二、例题讲解 例1、如教材134页图13-1,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盘面上有8个全等的扇形区域,其中1个是红色,2个是绿色,2个是白色,3个是黄色.用力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例2、任意掷一枚骰子,比较下列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1)面朝上的点数系小于2;(2)面朝上的点数是奇数 (3)面朝上的点数是偶数;(4)面朝上的点数大于2. 三、练一练 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内容提纲 一、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深刻启示 中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五大能力的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依法执政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 (胡锦涛05年7月山西考察) 六大领导本领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 ?a?a 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 ?a?a 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 ?a?a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 ?a?a 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 ?a?a 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a?a 六大领导能力(习近平) 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 ?a?a 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a?a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 ?a?a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a?a 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 ?a?a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a?a

苏荣书记在2008年12月15日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讲话 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敏锐把握趋势的洞察力; 二是勇于破解难题、善于抓好落实的操作力; 三是愿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 四是冷静应对复杂情况、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驾驭力。实践启示之一:2003年非典疫情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臵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 实践启示之二: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次灾害警示我们,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是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深入总结,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种应急物资准备,进一步提高危机处理水平,真正把这场抗灾救灾斗争的经验转化为更好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 ?a?a胡锦涛 最高层的果断决策; 最快速的反应; 最有力的支援; 最广泛的动员和行动; 最开放的态度。 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