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耕地类型高产田

全国各耕地类型高产田

全国各耕地类型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粮食单产指标参照表

备注:1、产量指标为当地前三年正常年份的平均产量,除薯类作物按5:1的比例进行折算外,其他粮食作物直接累加; 2、非粮食作物按邻近地块的参照粮食作物产量折算;

3、可改造中低产田指具备改造条件通过适当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就可提高单产的农田。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摘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耕地面积,趋势。 一、中国农业耕地现状 1.中国耕地的现状 想要更好的解决耕地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耕地的现状。我们就简单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一下我国耕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中国耕地资源数量由1997 年的13024. 9 万公顷减少为2006 年的12177. 59万公顷,年均减少94. 15万公顷,人均耕地数量不足0. 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全国有2 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 053公顷的警戒线。 日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透露,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一再受到侵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下面我们就了解下我国不同地区耕地的现状,从而进行横向的比较。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立项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立项 与验收规范(试行)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项目立项、项目验收、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建后管护与利用。 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内所有耕地提质改造为水田项目的立项与验收。提质改造后耕地的地类未发生变化仅提升耕地质量等别或改造为水浇地的可参照执行。 “十二五”以来已经实施过土地整治的耕地不再纳入耕地提质改造范围。年月日前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和除耕地开垦费以外的各类资金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所补充的耕地,当前国家政策规定不得用于耕地占补平衡。今后如国家政策有另行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土壤检测 1 / 1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建设规范 土地整治工程第部分:建设规范 土地整治工程第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土地整治工程第部分:验收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耕作层:经耕种熟化的表土层。 犁底层:指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 有效土层厚度:农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或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 田块格局:指集中连片水田以田间道(机耕路)为骨架,以田间渠道为网络形成的格局。 耕作田块:末级固定渠道或排水沟所控制的范围,是田间作业、轮作和工程建设的基本单元。 田面平整度:在一定的地表范围内两点间相对水平面的垂直坐标值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田间防渗工程:为控制农田日渗漏量、提高水田保水能力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农田防渗工程效果,以灌水后田面保持田面水不落干的天数进行评价。 地下水位:水田地下水位至田面的距离。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水田是否存在渍水风险。 土地平整工程:为满足农田耕作和均匀灌溉需要,综合考虑表土保护因素而进行的土方挖、填与调配、格田归并等使田面平整的一系列工程措施的总称。 灌溉与排水工程:为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农田水分状况的工程措施总称。

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一、成都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浦江县: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 大邑县: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 彭州市: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 都江堰市: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 邛崃市: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 崇州市: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 二、自贡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17.5℃-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 荣县: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 富顺县: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 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米易县: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 盐边县: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 四、泸州市全市范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日照l,290小时,大于10℃积温为5,770℃,光照充足,雨盆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农作物年可三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具有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业商品基地的优越条件。海拔最高1902米,最低203米,平均海拔1052米。全市幅员12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4万公顷。 泸县:平均海拔757米,幅员面积15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99.7公顷 合江县:平均海拔470米,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万亩 叙永县:平均海拔1270米、全县幅员2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23公顷 古蔺县:幅员318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03公顷 五、德阳市全市范围: 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海拔465~750米,面积占全市的30.76%;东南,为盆中丘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 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答案补充 耕地面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中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零星果树、桑树、茶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多年固定耕种的河滩地,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都属于耕地的范围。但专业性的桑园、果园、果林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不包括在内。据统计,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答案补充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匿名回答采纳率:52.0% 2009-03-19 23:39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 92万亩原平市地处晋北,是山西省较大的县市之一,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共有29个乡镇,520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其中水地面积42.54万亩。查看来源:着力构建新世纪的晋北强市,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 320万亩全市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查看来源:搞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只占13.8% 耕地面积只占13.8%。查看来源:二、人口变化正朝着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栏目: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成就辉煌的20年》(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医药; 30万公顷全市耕地面积30万公顷,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量7213万立方米。查看来源: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医药名城,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净减少683万亩“八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 查看来源:三、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栏目:深化改革协调政策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成就辉煌的20年》(年) 1838-1949 全国范围拥有61.01% 据靖江四个乡五个村的调查,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前,占农村户数5.5%的地主,拥有总耕地面积的

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7363280.html, 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公开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YLZC-G--GXJT 采购单位:博白县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 采购代理机构:广西建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年月

第一卷 第一章招标公告 广西建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耕地提质改造 (旱改水)项目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已由玉国土资批〔〕号号文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博白县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来源:县级耕地开垦费。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 、项目编号:YLZC-G--GXJT 、建设地点:博白县三滩镇 、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总规模 .公顷,预计改造水田.公顷; 、招标标范围: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 三、本项目预算金额(人民币):.元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 、投标人必须是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注册的,具备法人资格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企业。 、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须具备国内注册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以上(含叁级)资质或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以上(含叁级)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本项目拟安排的项目经理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贰级以上(含叁级)资格或市政公用注册建造师贰级以上(含叁级)资格,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B 类)须为本企业注册人员。 本项目不接受有在建项目、已中标未开工项目或已列为其他项目中标候选人第一名的建造师作为项目经理。 、对在“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27363280.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7363280.html,)等渠道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得参与本次政府采购活动。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本次招标项目拟投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针对本项目进行充分的现场考察,了解项目实施的场地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将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图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江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图2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全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实施方案

全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耕地提质改造 (旱改水)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X〕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X〕13号)以及《X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X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百色、X、X)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绩效考核目标的函》(X环函〔X〕169号)文件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决定,从X年至X年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以下简称“旱改水”项目),为顺利完成工作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安全、绿色、高效、法制、和谐”的工作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土资源部提出的质量提升要求,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能突破、基本农田不能随便占用为总体目标,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旱地进行提质改造,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加速土壤熟化提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土壤肥力保护,

有效提高耕地产能,缓解我市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的压力,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加快发展我市的农业现代化,增加粮食综合产能,为我市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二、任务目标 根据我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X—X年“旱改水”立项及用地规模等情况,确定各县(市、区)X—X年实施50310亩“旱改水”项目。其中:X年实施40350亩并通过竣工验收;X—X年实施9960亩并通过竣工验收。具体任务如下:扶绥县11370亩(其中X年9096亩,X-X年2274亩)、大新县4515亩(其中X年3612亩,X-X 年903亩)、天等县4020亩(其中X年3216亩,X-X年804亩)、宁明县9090亩(其中X年7272亩,X-X年1818亩)、龙州县6135亩(其中X年4908亩,X-X年1227亩)、凭祥市510亩(其中X 年510亩)、江州区14670亩(其中X年11736亩,X-X年2934亩)。 三、责任分工 (一)项目责任主体。 项目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旱改水”项目,按照目标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开拓创新助推项目建设,支持鼓励“以奖代补”方式实施“旱改水”项目。 (二)项目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实施主

土地类型分类全国土地分类

土地类型分类-全国土地分类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 附录A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编码01 名称耕地 编码 二级类 含义 名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 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

包括南方宽度<米、北方宽度<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1 012 013 02 园地 021 022 023 03 林地 031 032 033 04 草地 041 042 043 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它草地果园茶园其它园地水田水浇地旱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

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研究(黑体小二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受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水平并不十分平衡,为此本文选取农业从业人口、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量等九个指标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农业差异。选取的指标及数据见SPSS数据文件农业综合发展水平.sav。 需要分析的问题: (1)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对相关经济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探讨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宋体四号) 一、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四号黑体) 进行因子分析时,应首先检验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根据数据文件的数据,利用SPSS得到KMO和Bartlett检验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宋体四号)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0.574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95.528 df 36 Sig. 0.0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KMO统计量的取值时0.574,为中度相关关系。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195.528,检验的P值近似为0,表面9个变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做因子分析。 二、计算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2 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3 变量共同度 初始提取 农业从业人口(万人) 1.000 0.915 耕地面积(千公顷) 1.000 0.756 农药使用量(吨) 1.000 0.876 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 1.000 0.932 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 1.000 0.854 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 1.000 0.787 机收面积占收获面积(%) 1.000 0.797 农产品出口总值(万美元) 1.000 0.814 农产品进口总值(万美元) 1.000 0.883 由表2可以看出,提取三个因子累计方差率就达到了84.601%,已经将原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提取出来;另外,提取的3个公因子对每个原始变量方差的解释程度都在75%以上(见表3),其中对农用化肥施用量的方差解释程度最高,达到了93.2% ;对耕地面积的方差解释程度最低,也达到了75.6%。因此我们选取三个公因子。 三、因子旋转与因子命名 为了得到意义明确的因子含义,我们将因子载荷阵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4

浅析广东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浅析广东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发表时间:2017-09-28T11:24:17.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陆俊锋 [导读] 在广东省境内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针对当前广东省的土地整治现状展开讨论,旨在能够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改造工作,促进广东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清远市土地整理中心广东清远 摘要:伴随着广东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为此,在广东省境内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针对当前广东省的土地整治现状展开讨论,旨在能够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改造工作,促进广东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土体整治;现状问题;推进对策;耕地提质改造 前言 “十二五”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及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带领下,积极响应了我党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以及保护耕地政策的号召,结合了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关于“补充耕地、三旧改造、增减挂钩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现状,积极落实了“保护为本、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强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性,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并且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耕地保护成绩,在广东省区域范围内营造了一种和谐健康的耕地保护氛围。 一、广东省的农村土地整治现状 2016年6月17日,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关于农村耕地保护情况展开了考核结果通告,截止到2016年初,广东省的耕地面积为4744万亩,保护农田的面积为3955万亩,符合国家规定的补充耕地农田的标准任务,完成了对保护耕地的占补平衡,拆除了非法建筑1533万平方米,使得广东省的复耕复林面积提高了1.23万亩[1]。 广东省在深入开展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时,有效地使得广东省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水平同农村土地资源建设用地的减少水平相挂钩,符合广东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采用打造新建筑,拆除旧建筑以及农田复垦的方式,不改变现有建筑的使用面积,确保农村耕地面积不会减少,农村耕地质量不下降,进而解决广东省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加快广东省新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前广东省的土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数已经达到了82%,完成了拆旧复垦面积5.49万亩,耕地面积1.17万亩。 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广东省国土资源开发部门,创新性地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16年2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粤国土资耕保电〔2016〕40号要求,广东省各地要抓紧推进2015年度建设任务,为确保2017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2015年度建设任务争取主动。以农村的土地整治为建设平台,针对“ 农田、水源、道路、森林和农村”的综合整治改造,形成集中连片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对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加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建设水平,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进而提高农村高标准农田的抗灾能力水平,打造同现代化广东省乡村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农田[2]。 二、广东省土地整治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广东省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财政、农业、林业以及水利部门并没有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这就使得各级整改部门的资金利用比较分散,分头建设,难以集中,进而出现了交叉整改问题,不能够形成土地整改合力,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成本浪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广东省全域“规划、设计、整治”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格局[3]。 (二)考核审查运行机制滞后 广东省现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考核审查运行机制也很滞后,土地整治运作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对于土体资源整治的规划设计,并不能够满足广东省农业的实际生产要求,针对土地整治的中介机构很难展开监督和管理,始终存在着土地整治项目发展缓慢的问题,最终土地的整改质量得不到保证,没能更好地发挥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优势作用。 (三)土地整治工作的财政资金不够 在进行耕地开垦以及提质改造工程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数目非常庞大的整治改造资金,但是在实际整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调整,有关耕地提质改造的基础设施、设备等准备工作做的也不到位,使得后续的土地整改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起来,土地整治管理资金不充足,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就更谈不上对创新土地整治技术进行科学研发,不能吸引到更多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来对土地提质改造项目进行建设与投资[4]。 三、加快推进广东省土地改造工作实施进度的相关对策 (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关于制定出协调统一的广东省土地整治改造战略,是广东省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制定出一条科学土地整治改造路线,协调好各级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门所对应的土地整改职责和整治范围,将土地整治改造工作同广东省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农业、交通以及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整体推进全域“规划、设计、整治”的连片整治土地格局建设。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以及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主要责任主体,根据省内耕地提质改造任务的实施情况及今后建设占用耕地预测情况,按照以占定补、略有盈余原则,合理确定耕地提质改造计划,并编制本地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二)制定完善的耕地考核整改机制 在完善广东省土地整治改造运作机制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结合广东省历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经验,为进一步规范本项目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工作,面向社会外聘工程管理人员。聘用人员经统筹安排,协助国土资源局开展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和投资、进度控制工作,涉及经费业主管理费中支出。实施“投资者受益”原则,进而提高广东省土地整治项目的民间融资水平[5]。 (三)保证土地整治管理资金充足 健全广东省土地整治管理制度体系,进而约束好整体的土地整治管理行为,确定好土地整治管理的改革方向,通过健全制度的方式,

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一、xx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 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 37.3℃,年极端最低气温- 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xx: 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 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 xx: 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 xx: 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都江堰市: 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 xx: 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 xx:

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 二、xx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 17.5℃- 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 xx: 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 xx: 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 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 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xx: 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 xx: 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 四、xx全市范围:

中国耕地概况介绍

一、耕地概念 耕地是指用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中国耕地包括休闲地、草田轮作地、撂荒未满三年的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以及耕地中宽度小于等于1米到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图1 耕地 二、耕地分类 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耕地可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3个二级地类:(1)灌溉水田 灌溉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图2 水田

(2)水浇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图3 水浇地 (3)旱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图4 旱地 三、我国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图5 我国耕地分布图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 四、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 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目前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 1996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 2005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由2004年的1.41亩降为1.4亩。 中国国土资源部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耕地提质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提质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8-05-23T09:46:08.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林杰章 [导读] 摘要:在我国土地中,耕地资源十分宝贵,对于近几年耕地占补平衡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按照情况发展,将提质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并遵守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标准要求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做好。 高明区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 摘要:在我国土地中,耕地资源十分宝贵,对于近几年耕地占补平衡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按照情况发展,将提质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并遵守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标准要求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做好。本文主要从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在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占补平衡,耕地提质改造,问题,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越来越少的耕地后备资源,一些区域很难实现占补平衡,其次就是新增的耕地质量状态不佳,而各个地区所开垦耕地不具有良好的质量,同时占优补劣的情况十分明显。这就需要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耕地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内容,对于当前新形势,那么国家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一些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做出重大举措,需要将耕地数量补足且提质改造耕地,将目前已有的耕地质量提升并把旱地改为水田,将耕地占补平衡这一要求严格落实。耕地提质改造,是对于当前等级低且恶劣的耕地,将其排灌以及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或是将水利农田的设施进行改造,把旱地改造为水田的整治形式。我国广东省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建设用地严重沿用耕地,那么难以实行耕地保护工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1]广东省对于国家政策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对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不断增大,并重视占补平衡。利用将当前已有的耕地质量提升,并改旱地为水田,不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要求,使耕地得到保护,稳定了耕地的总体数量,使其质量得以保持,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以及综合生产力得到一定提升,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村发展。 1 存在的不足之处 1.1改造资金方面问题 要顺利开展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特别是“旱改水”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情况,提质改造所需的费用一般是通过市县解决,但一些区域财政有着较多的负债,并且没有明确有关政策,且缺乏专门的改造资金,造成资金的落实没有保障,因此耕地提质改造就难以正常进行。 1.2改造区域不集中 当前,广东省大多数耕地已经完成了分田到户,但总体不够集中,且不连片,大小地块不等,那么就加大了改造的难度,并且改造完成之后无法取得集体效益。 1.3整治范围具有局限性 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而言,耕地提质改造不可再次建设投资,也就是不可包含有土地整理项目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已实施的项目范围,在“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建设,采用亩均投资的形式,并且投资标准不高,那么就会产生“集中建设水田,圈大范围,建设范围采用旱地或是农用地拼凑”的情况,这些旱地缺乏相关设施以及没有进行有关改造,所以没有从实际上提高耕地的质量,但其已被当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范围中,不可将其划分为耕地提质改造的行列中[2]。 1.4改造潜力没有均匀分布 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没有均匀分布,导致地区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粤北山区更难以进行改造,其地形大部分为坡耕旱地,缺少水利设施,没有引水灌溉沟渠,由于坡度大,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农业基本都是靠雨水的灌溉。在一些平原地区也存在耕性较差以及干旱缺水等问题,这就使耕地加大了耕地提质改造难度。 1.5改造技术方法需完善 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现处于初步时期,在改造方法以及技术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常用的技术方式就是土壤培肥、土地整平和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在这些整治过程当中,常出现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在经过提质改造之后,耕地明显质量不佳,且利用率较差,进而造成产量不足以及没有良好地发挥出经济效益,甚至造成不少土地经过改造之后出现大范围撂荒的情况。政策不完善,导致有较大的风险存在,没有明确验收方法以及要求,使项目改造认定难度增加。 2 耕地提质改造的建议 2.1完善项目资金政策,鼓励耕地提质改造 从当前情况来看,广东省提质改造工作还不健全,有关政策、资金以及设施等还不够完善,而且通常都是由市县解决提质改造的资金,而此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那么地方财政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准备,广东省进行耕地提质改造时,对项目需要加强投入资金,另外,还要建立有关的优惠政策,将社会资金引进来,对于耕地的提质改造工作加大鼓励以及扶持力度。对于完成提质改造的耕地要加大对其指标管理,采取使用人购入用地指标的方式增加用地指标流转,再把此资金注入到提质改造当中,从而减少财政负担[3]。 2.2改造模式的创新 耕地在提质改造阶段,不断要用常规的技术进行改造,同时还应该与该地区改造模式相适应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使用新技术加强技术。对于改造之后的管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将耕地提质改造工作落实到位。 2.3发展合作社的形式 大力发展合作社能够将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集中管理提质改造的耕地,规模化地进行管理,提高总体效益。 2.4加大潜力调查 对年度实施方案加大实施的力度。在耕地提质改造当中改造范围选址方面有限制,一些改造条件较好的地块被放置入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范围之中,而这些地块并没有被实际地进行改造,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潜力分布不够紧密,所以,需要深入挖潜,重点是提高耕地质量以及以垦造水田,加强专项行动的开展,按照调查的数据制定出区域年度实施方案,另外,可建立有关政策,把改造条件良好但没有展开改造的已经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地块状况进行了解,在此次提质改造的建设区间里适当纳入,另外,还需要与“十三五”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