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讲义2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讲义2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讲义2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

参考讲义

邹华张一波

江南大学

高浓度有机废水UASB-好氧偶联废水处理实验UAS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

菌胶团微结构显微摄影实验

活性污泥动力学系数、增长系数及内源呼吸系数测定生物挂膜及膜法水处理实验

实验一U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仅用于有机污泥、高浓度有机废水,而且还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较,厌氧生物处理具有有机物负荷高、污泥产量低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一种主要构筑物,它集厌氧生物反应与沉淀分离于一体,有机负荷和去除效率高,不需要搅拌设备。本实验利用UASB反应器模型进行有机废水处理的运转实验,了解其内部构造,掌握UASB反应器运行的基本条件与工艺参数。

二、实验原理:

UASB反应器中废水自下而上地通过污泥床。在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的有机物在这里转化为CH4和CO2。由于产生污泥消化气体的结果,在污泥层的上部可形成一个污泥悬浮层。反应器的上部为澄清区,设有三项分离器,完成沼气、污水、污泥三相的分离。被分离的消化气体从上部导出,被分离的污泥则自动落到下部反应区。在污泥悬浮层可放置软性填料或悬浮填料,在厌氧处理污水过程中填料上将生长大量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能明显提高UASB的处理能力。

本实验装置的本体由有机玻璃制作,外部尺寸:长×宽×高=1000mm×500mm×2300mm,下部为双层圆柱体,内径为ф140mm发酵柱,外层为ф170mm保温柱,高1700mm。上部为三相分离器,柱体上有进水阀、排泥阀、出水阀、气阀等。

三、UASB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首先必须熟悉实验模型的构造、管道的走向、各种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进而熟悉模型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始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经清水试运行后,将污泥接入UASB反应器,接种污泥量为反应器总体积的1/3。

控制进水温度为35±1℃,PH值5-7,污水用人工配制的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配制方法见下表),COD约3000毫克/升。控制柱塞泵的流量。

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配方表

污泥培养驯化期间,COD浓度控制在1000~2000毫克/升。逐步提高容积负荷,每次提高0.5kgCOD/(m3d)左右,运行时间为10d,当运行稳定后(去除率稳定或提高,不出现酸化等异常现象)再提高负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当COD去除率已达80%左右,可认为污泥培养和驯化已完成。

运行阶段使进水COD控制在3000毫克/升,每隔4小时取样一次,在反应器中部取样口取样,测定CODcr、挥发性污泥浓度、颗粒污泥直径等参数。测定污水进水和出水的CODcr、挥发性污泥浓度、PH。反应器连续运行,测量记录各参数。

四、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UASB反应器模型(有效容积5L)。

2.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1毫升,5毫升移液管数根。

4.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5.马弗炉。

6.电子天平。

五、实验运转记录:

六、数据处理和方法:

1.COD的测定见附录。

2.VSS和SS的测定见附录。

3.绘制COD去除率和COD容积负荷的关系曲线。

实验二生物挂膜及膜法水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主要设施,又称为淹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废水中,池底放置曝气装置,空气来自鼓风机。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接触氧化池的内部构造,掌握接触氧化池的启动方法,观察到微生物生长情况,能看到气泡、水流、生物膜的状态。通过该装置进行有机废水动态实验,可确定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工艺参数。

二、实验原理:

从实验模型可清楚地看到接触氧化池的构造,淹没在废水中的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废水在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均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可以随水流到二次沉淀池,通过沉淀与水分离,废水得到净化。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中,空气来自池子底部的布气装置,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一部分氧气溶解在水里。

实验模型主体包括池体、半软性填料、陶瓷微孔曝气器。配套装置包括水泵、配水箱、空气压缩机、木桌等。池体用有机玻璃制作,填料由化学纤维编结成束,呈绳状连接。三、实验运行方法:

首先必须熟悉实验模型的构造、管道的走向、各种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进而熟悉模型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始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经清水试运行后,将污泥接入反应器,接种污泥量为反应器总体积的1/3。控制进水温度为35±1℃,PH值5-7,污水用人工配制的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配制方法见下表),COD 约400毫克/升。控制柱塞泵的流量。

挂膜期间,COD浓度控制在500毫克/升。逐步提高容积负荷,每次提高

0.05kgCOD/(m3d)左右,运行时间为10d,当运行稳定后(去除率稳定或提高)再提高

负荷。

运行阶段使进水COD控制在300毫克/升,每隔4小时取样一次,在反应器中部取样口取样,测定CODcr、挥发性污泥浓度、颗粒污泥直径等参数。测定污水进水和出水的CODcr、挥发性污泥浓度、PH。反应器连续运行,测量记录各参数。

四、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接触氧化池模型。(长×宽×高=410mm×410mm×940mm)

2.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1毫升,5毫升移液管数根。

4.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5.马弗炉。

6.电子天平。

七、实验运转记录:

八、数据处理和方法:

1.COD的测定见附录。

2.VSS和SS的测定见附录。

3.绘制COD去除率和COD容积负荷的关系曲线。

实验三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许多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过去都是根据经验数据进行设计和运行,近年来对活性污泥动力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希望通过对有机污泥物降解和微生物生长规律的研究,能更合理地进行曝气池的设计和运行。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构造和主要工艺参数,加深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实验模型本体为生物反应器(曝气池)。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四个部分组成。在曝气池中的污泥称为活性污泥,是一个细菌的混合群体,常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在活性污泥的曝气池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吸附和稳定两个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废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构成活性污泥法有三个基本要素:(1)微生物;(2)有机物;(3)溶解氧。废水连续稳定地流入曝气池,经处理后泥水混合液连续地排至沉淀池,在沉淀池泥水分离,处理水排出,同时污泥也从沉淀池连续地回流到曝气池内。实验时先要经过活性污泥培养期,先将作为菌种的活性污泥加入曝气池,使污泥浓度约2g/L,开动系统运行,使污泥浓度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连续运行2~4周就能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可以进行正式的废水实验。

本实验装置配有曝气池、空气泵、水泵、连接的水管和气管等。

三、实验步骤:

1.分别将实验一厌氧出水和未经厌氧处理过的有机废水进行稀释,将好氧实验进水的COD 控制在500毫克/升,取样测定其CODcr、氨氮等参数。

2.反应器连续曝气8小时以上,每间隔1小时测定曝气池上清液的CODcr、氨氮等参数。

四、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圆型曝气池。(直径×高度=ф400mm×500mm)

2.溶解氧测定仪。

3.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4.1毫升,5毫升移液管数根。

5.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6.马弗炉。

7.电子天平。

五、实验运转记录:

六、数据处理和方法:

1.COD、NH3-N的测定见附录。

2.绘制进出水COD、NH3-N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用简图绘制曝气池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菌胶团和微型动物形态。

实验四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过去都是根据经验数据来进行设计和运行。近年来国内外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方面做了不少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和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能更合理地进行曝气池的设计和运行。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加深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了解用间歇进料方式测定活性污泥法动力学系数a 、b 和K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污染物动力学模型有多种。在此以两个较常见的关系式来讨论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动力学系数。 (1)

o e

e v S S KS X t

-= (9-1) 式中:O S ——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以COD 或BOD 表示(mg/l );

e S ——出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mg/l ); v X ——曝气池内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g/l );

t ——水力停留时间(h )

K ——有机污染物降解系数(1

d -);

(2)

01

e

c

v S S a

b X t

θ-=- (9-2) (即0()v e v X aQ S S b V X ?=--??)

式中:c θ——泥龄(d );

a ——污泥增长系数(kg/kg );

b ——内源呼吸系数(也称衰减系数)(1

d -)。

其余符号同前。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系数的测定,可以在连续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或间歇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中进行。其方法如下。

1.连续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试验 连续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特点是,污水连续稳定地回流到生物反应器,经处理后连续排出,同时污泥也连续地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这种实验系统可用以模拟完全混合型活性污泥系统和推流型活性污泥系统。缺点是实验设备略多些,实验期间发生故障的机率较间接进料实验装备略大些。实验装置如图9-1所示。

实验时,先将作为菌种的活性污泥加入反应器,使反应器内的MLVSS 浓度约为2.0g/l 左右,然后按实验设计确定的进水流量、回流比引进无水和回流污泥,并通过压缩空气,使

系统开始运行。运行期间每天要测定MLVSS,以便确定每日的排泥量。每日排去的污泥量应等于每日增殖的污泥量,使反应器内的MLVSS推持在恒定的水平。一般情况下,连续运行2至4周(3至5倍的泥龄左右),系统便可处于稳定状态。判断实验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是:(1)测定反应器内混合液的耗氧速率(即呼吸速率,测定方法可参考试验八);(2)测定出水BOD。当二者的数据都稳定时,可认为实验系统已经稳定。

如果用3-5个生化反应器,在S0相同的条件下,按3—5个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实验。待实验系统稳定后,测定个反应器的S0、S e、X和ΔX,连续测定7—10天,便可得到3-5组实验数据。

式(9-1)表明,若将实验数据处理后点绘在以(S0-S e)/X v t为纵坐标,S e为横坐标的坐标纸上,便可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有机污染物降解系数K,如图9-2所示。根据式(9-2),将实验数据点绘在以1/θc为纵坐标,(S0-S e)/X v t为横坐标的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即污泥增长系数a,截距为内源呼吸系数b,如图9-3所示。

2.间歇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实验

间歇进料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实验是将污水一次投加到含有活性污泥的反应器内,然后进行曝气,曝气七小时后排区增殖的污泥,沉淀0.5-1小时后排去上层清液。重新加入污水并曝气,如此周而复始运行约2-4周,便可得到稳定的实验系统。间歇进料的实验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推流型活性污泥法,若用以模拟完全混合型活动污泥法测定动力学系数有一定误差,不如连续进料的实验系统较好。间歇进料的优点是实验装置较简单,有时管理操作也简单。如果用3-5个反应器,按3-5个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做实验,其实验操作的工作量将较大。若改为在S0与水力停留时间t不变的条件下,按3-5个不同的泥龄进行实验,则各反应器的排泥、沉淀、排上清液及加污水可在同一时间进行,使实验操作集中,便于管理。具体方法见下述实验步骤。

三、实验装置与步骤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5个生物反应器和一台空气压缩机组成,如图9-4所示。

为防止压缩空气机的油被带入反应器,减少反应器内水份蒸发损失,压缩空气输送管应先接入一个油蒸馏水瓶(或其他小口瓶)改装成的油水分离器后再接入反应器。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仪表

1.生物反应器2500ml小口瓶5个

或有机玻璃制反应器

高H=0.23m 直径D=1.14m

2.测定COD或BOD仪器1套

3.蒸馏水瓶(或2500ml小口瓶)1个

4.压缩空气机Z-0.025/6 1台

5.烘箱1台

6.分析天平1台

7.马弗炉1台

8.台秤1台

9.古氏坩埚20-40个

10.漏斗、漏斗架、100ml量筒、250ml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

1.从城市污水厂去回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

2.用清泌法弃去下层含泥沙的污泥,并取200ml污泥测定MLSS(每个样品100ml,做两个平行实验)。

3.按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为2升投加活性污泥,使各反应器内的MLSS为1.5-2g/l左右。

4.加自来水至刻度2L处。

5.每个反应器内加入1g谷氨酸钠。

6.按表9-1投加无机盐。

7.启动空气压缩机进行曝气。

8.曝气20-22小时后,按泥龄为10、5、3、2、1.25d排去混合液,即分别排去混合液200、400、667、1000、1600ml。

9.静置0.5-1小时。

10.虹吸去处上层清液。

11.按实验步骤4至10进行重复操作,约2-4周实验系统可达到稳定。

12.系统稳定后,测定进水S0、反应器内混合液的MLSS和MLVSS、出水SS和S e,要求每天测定一次,连续测定1-2周。

注意事项:

1.可以用葡萄糖代替谷氨酸钠,此时,应按BOD5:N=100:5投加氯化铵,其他药

品不变。

2.所有的化学药品应事先溶解后加入反应器。

3.S0、S e的测定可以用BOD5或COD,S e应用经过滤后的水样进行测定。

4.测定坩埚重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灼烧后再称其重量。

五、实验结果整理

1.S0和S e测定数据可参考表9-2进行处理。

2.MLSS和MLVSS测定数据可参考表9-3记录。

3.将上述实验数据汇总于表9-4中。

4.以(S0-S e)/X v t为横坐标,1/θc为纵坐标作图求a和b。

5.以(S0-S e)/X v t为纵坐标,S v为横坐标作图求K。

六、实验结果讨论

1.评述本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2.以双因素试验设计法拟定一个测定曝气池设计参数泥龄和负荷率的实验方法案。

3.如果污水中存在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实验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表9-2 S

与S 的测定记录

表9-3 MLSS 与MLVSS 的测定数据记录

表9-4 实验结果汇总表

实验七水处理控制指标测定实验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水处理中几个常见指标(化学耗氧量COD、氨氮、SS、VSS、BOD)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由此判断废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及水质污染程度。

废水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快速烘箱法

一、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性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烘箱加热处理后,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液铁铵溶液滴定水样中未被反应的重铬酸钾,根据硫酸亚铁铵溶液用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芳烃及砒啶难以被氧化,其氧化率较低,在硫酸银催化作用下,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有效地被氧化。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废水的测定,要求水样COD大于30mg/L,对未经稀释的水样测定,其上限为2560mg/L。

三、仪器

250ml三角烧瓶;

50ml烧杯;

50ml滴定管;

5ml、10ml、20ml移液管;

烘箱,能够恒温在160℃(温度波动±1℃);

分析天平(精度0.1mg)。

四、试剂

1、C(1/6K2CrO7)=0.1000mg/L标准溶液:称取在105℃干燥2小时的优级纯重铬

酸钾4.9032克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

2、0.1mol/L(或0.01mol/L)K2CrO7(重铬酸钾)-2%Ag2SO4-30MH2SO4氧化液。称

取在105℃干燥2小时的优质纯K2CrO74.9克(或0.4904克),Ag2SO4(硫酸银)

20克溶于166毫升蒸馏水中,加入834毫升浓硫酸,冷却后,用浓硫酸冲至1000

毫升。

3、试亚铁灵指示剂:把1.485克试亚铁灵溶于少许蒸馏水中加入695毫克FeSO4·7H2O

稀释至100毫升,盛至棕色瓶中。

4、无还原物质的蒸馏水:二次蒸馏制得每1000毫升水中加少许高锰酸钾和2升浓硫

酸,进行蒸馏,再同法蒸馏一次。或同等纯度的水。

5、0.1 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称取40.00克Fe(NH4)2(SO4)2·6H2O(硫酸亚铁

铵)置于1000毫升试剂瓶中,加入含20毫升浓硫酸的蒸馏水1000毫升,用时标

定。

硫酸亚铁铵溶液标定方法:

吸取0.1000 mol/L标准溶液2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1硫酸溶液20ml,混匀,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到由亮绿色变红褐色,即为终点,硫

酸亚铁铵溶液浓度:

C(mol/L)=0.1000*20/V

式中V:滴定时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毫升)。

五、步骤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毫升氧化液于250ml三角锥瓶中,吸取废水样5毫升加入其中,上盖以50毫升小烧杯,(一是防止漂浮物进入,二是防止加热时蒸发),放入已升温至160℃的烘箱中,等温度热至160℃时,计时20分钟,取出、冷却,瓶内加入30 毫升蒸馏水,待冷却后,加入三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至亮绿色变红褐色为终点。空白用二次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代替水样,同样烘20分钟后用硫酸亚铁铵滴定之。

COD(mol/L)=(V0-V1)*C*8*1000/V

其中:

V0:空白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毫升数;

V1:为水样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毫升数;

C:为硫酸亚铁铵溶液摩尔浓度mol/L;

8:(1/4)O2的摩尔质量以mol/L为单位的换算值。

六、精密度

未测定。

七、安全注意事项

氧化液含有浓硫酸及重铬酸钾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必须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烘箱温度很高,使用时应该防止烫伤。

八、参考文献

1、《半微量快速烘箱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无锡市环保监测研究所陶大钧等

2、关于《废水COD测定比色法》和《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烘箱-重铬酸钾法》作为GB11914-89《COD测定-重铬酸钾法》等效方法使用的通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通知)苏环监测[1999]30号1999年6月23号

九、注意事项

1、水样要采集在玻璃瓶内,应尽快分析;如果不能够尽快分析应加入硫酸至pH<2,

置于4 ℃以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大于5天,采集水样体积不得少于100毫升。

2、在加热消解时,三角烧瓶宜盖上小烧杯,分析后三角烧瓶洗净烘干盖上小烧杯存

放,以免污染;

3、样品消解时,烘箱内的温度不宜超过165℃,10mol/L硫酸的沸点是167℃,超过

此温度,重铬酸钾本身会分解,温度升至180℃时,溶液呈绿色,结果偏高。

4、硫酸酸度一般以10mol/L较适宜,如降低酸度,则氧化电位降低;若酸度超出

10mol/L,在加热过程中同时可导致重铬酸钾自身分解。

1.

四、实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测定实验一和实验二废水的CODcr。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一、测定原理:

氨氮是指以游离状的氨或铵离子(NH4)等形式存在的氮。铵离子能同纳氏试剂反应形成棕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目视比色法为0.02mg/L

分光光度法为0.05mg/L。

测定上限为2mg/L。

二、试剂:

1.纳氏试剂:称取5克碘化钾,溶于5毫升无氨水中,分次加入少量二氯化汞溶液(2.5g 二氯化汞溶于10毫升热的无氨水中,可微温以增加二氯化汞的溶解度),不断搅拌至微有朱红色沉淀为止。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15g氢氧化钾溶于30毫升水中),充分冷却,加入稀释至100毫升,静置一天,将上清液贮于棕色瓶内,盖紧橡皮塞,有效期为一个月。

2.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氧,放冷,稀释至100毫升。

3.铵标准贮备液:称取3.819g在100℃干燥过的无水氯化铵,溶于水,转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4.铵标准液:吸取铵标准贮备液10.00毫升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0mg氨氮。

三、仪器:

1.721型分光光度计;

2.50毫升具塞比色管;

3.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刻度吸量管;

4.PHS-2C型酸度计。

四、测定方法:

1.取铵标准液(每毫升含0.0100mg氨氮)0.00、3.00、5.00、7.00、9.00毫升于50毫升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

2.分别加入1毫升酒石酸钾钠溶液。

3.再加入1.5毫升纳氏试剂摇匀,放置10分钟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径为20mm 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其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校准曲线。

4.水样按同样步骤测定吸光度,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再经计算得出水样的氨氮含量(mg/L),计算公式如

下:

氨氮(mg /L)=测得氨氮量(微克)/水样体积(毫升)

五、注意事项:

1.如水样浑浊,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混匀水样于一具塞瓶子中,加1.0毫升10%硫酸锌溶液和0.1~0.2毫升0.5%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至约10.5混匀,放置10分钟,用滤纸过滤。弃去25毫升初滤液后,接取滤液备用。

2.铁、锰、镁和硫等无机离子,脂肪胺、芳香胺、醛类等有机化合物,引产生异色或浑浊而引起干扰,水中颜色和浑浊亦影响比色。为此,需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或蒸馏预处理,易挥发的还原性干扰物质可在酸性条件下加热除去,对金属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掩蔽剂予以消除。

3.连续测定水样时,显色与绘制标准曲线时的显色都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25度。减少温度差别、显色时间长短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4.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溶液,均应用橡皮塞塞紧保存。实验所用吸量管不得混用,更不能插错试剂瓶,造成试剂污染。 5.比色管的玻璃塞与比色管是配套的,不得混用,以免颠倒混匀溶液时造成溶液外漏,给比色带来误差。

6.如溶液氨氮含量浓度过高,应进行稀释。

7.所有实验试剂和用水均使用无氨水,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玷污。

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总固体(TS )指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恒重所余固体物的总量,它包括样品中悬浮

物、胶体物和溶解性物质,其中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挥发性固体(VS )则表示样品中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物质中有机物的量。总固体中的灰份是经灼烧后残渣的量,这个灰份表示了试样中盐或矿物质以及不可灼烧的其他物质(例如Si )的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S= VS+灰份。以此法测定的TS 和VS 不包含在蒸发温度下易于挥发的物质的量。TS 、VS 的测定多用于含大量悬浮物的水样和污泥的分析。 二、仪器:

1.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2. 马弗炉; 3. 瓷坩埚; 4. 干燥器; 5. 电子天平。 三、测定方法:

1. 将瓷坩埚洗涤后在600℃马弗炉灼烧1h ,待炉温降至100℃后,取出瓷坩埚并于干燥

器中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恒重,记作 a (g )。 2. 取V 毫升水样(约25毫升或1~2 g 污泥),置于坩埚,如果样品为污泥可将其与坩

埚一起称重,记作 b (g )。然后将含样品的坩埚放入干燥箱,在105±2℃下干燥至恒重,记作 c (g )。

3. 将含干燥后样品的坩埚在通风橱内燃烧至不在冒烟,然后放入马弗炉,在600℃下灼

烧2h ,待炉温降至100℃时,取出坩埚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记作 d (g )。

四、计算:

TS=

V

a

c -×1000(g/L ) VS=TS-灰份

灰份=

V

a

d -×1000(g/L ) 污泥中的TS 和VS 常以百分率表示,可计算如下:

TS=

a b a

c --×1000(g/L ) 灰份=a

b a d --×1000(g/L )

VS=TS-灰份(g/L )

总悬浮物和挥发性悬浮物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总悬浮物(TSS)指水样经离心或过滤后得到的悬浮物经蒸发后所余固体的量,它不包含水样中胶体和溶解性物质。挥发性悬浮物(VSS)为TSS中有机物的量。TSS中的灰份为TSS经灼烧后的残渣量,其中不包含试样中溶解性盐或矿物质。三者关系为TSS= VSS+灰份。

二、仪器:

1.离心机;

2.过滤用铝杯;

3.其余仪器与总固体测定仪器相同。

三、测定方法:

1.将定量滤纸放入干净的过滤用铝杯,放入105℃干燥至恒重,质量记作a(g)。

2.将坩埚在马弗炉内灼烧并恒重,方法与总固体测定相同,质量记作b(g)。

3.取样品V毫升置于离心管内,于5000r/min离心10分钟。然后将定量滤纸在铝杯中放置好,以蒸馏水润湿,在抽吸作用下将离心管内上清液过滤后,将离心管内的沉淀转移至滤纸上,并用蒸馏水少许洗涤离心管,使沉淀全部经滤纸过滤。

4.将带有沉淀物的滤纸的铝杯在105±2℃下干燥至恒重,记作c(g)。

5.将铝杯中的滤纸连同沉淀物全部转移至瓷坩埚,在通风橱内小心燃烧至不再冒烟,然后置于马弗炉,在600℃下灼烧2h,待炉温降至100℃时,取出坩埚,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记作d(g)。

九、计算:

TSS=

V a

c-

×1000(g/L)

灰份=

V b

d-

×1000(g/L)

VSS=TSS-灰份(g/L)

BOD5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氧化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的溶解氧的含量和在20±1℃培养五天后的溶解氧的含量,二者之差即为五天生化过程所消耗的养量(BOD5)。

对于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保证降解过程在有足够溶解氧的条件下进行。其具体水样稀释倍数可借助于高锰酸钾指数或化学需氧量(COD Cr)推算。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种有机伍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接种经过驯化的微生物。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仪器

1、恒温培养箱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棒:棒长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cm。在棒的底端固定一个比直径比量筒直径略小,并带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

5、溶解氧瓶:200-300ml,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口用的钟型口

6、虹吸管:供分取水样和添加稀释水用

试剂

1、磷酸盐缓冲溶液: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 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和1.7g氯化氨(NH4Cl)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ph应为7.2

2、硫酸镁溶液:将22.5g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3、氯化钙溶液:将27.5g无水氯化钙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4、氯化铁溶液:将0.25g氯化铁(FeCl3·6H2O)·稀释至1000mL

5、盐酸溶液:(0.5mol/L):将40ml(ρ=1.18g/mL)盐酸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6、亚硫酸钠溶液(0.5mol/L): 将20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7、亚硫酸钠溶液(C1/2 Na2SO3=0.025mol/L):将1.575g亚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不稳定,需每天配制。

8、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将葡萄糖(C6H12O6)和谷氨酸(HOOC-CH2-CH2-CHNH2-COOH)在103℃干燥1h后,各称取150mg溶于水,移入1000mL

9、稀释水:在5-20L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的水,控制水温在20℃左右。然后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薄膜茇,将此水暴气2-8h,使水中的溶解氧接近于饱和,也可以鼓入适量纯氧。瓶口盖以两层经洗涤晾干的纱布,置于20℃培养箱中放置数小时,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达8mg/L左右。临用前于每升水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镁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各1mL,并混合均匀。

10、接种液:可选用以下任一方法,以获得适用的接种液

(1)城市污水,一般采用生活污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昼夜,取上层清夜供用

(2)表层土壤浸出液,取100g 花园土壤或植物生长土壤,加入1L水,混合并静置10min,取上清夜供用

(3)用含城市污水的河水或湖水

(4)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5)当分析难于降解物质的废水时,在排污口下游3-8Km 处取水样作为废水的驯化接种业。如无此种水源,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暴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适量表层土壤或生活污水,使能适应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絮状物,或检查其化学需氧量的降低值出现突变时,表明适用的微生物已进行繁殖,可用做接种液。一般驯化过程需要3-8 d

11、接种稀释水:取适量接种液,加于稀释水中,混匀。每升稀释水中接种液加入量生活污水为1-10 mL;表层土壤浸出液为20-30mL;河水、湖水为10-100mL 接种稀释水的PH值应为7.2,BOD5值以在0.3-1.0mg/L之间为宜。接踵稀释水配置后应立即使用。

三、实验步骤

1、水样的预处理

(1)水样的ph值若超出6.5-7.5范围时,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调节至近于7,但用量不要超过水样体积的0.5%。若水样的酸度或碱度太高,可改用高浓度的碱或酸液进行中和。

(2)水样中含有铜、铅、锌、铬、砷、氰等有毒物质时,可使用经驯化的微生物接种

液的稀释水进行稀释或增大稀释倍数,以减小毒物的浓度

(3)含有少量游离氯的水样一般放置1-2h,游离氯即可消失对于游离氯在短时间不能消散的水样,可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以除去之。其加入量的计算方法是:取中和好的水样100ml,加入1+1乙酸10ml,10%(m/V)碘化钾溶液1ml,混匀。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水样中所需加亚硫酸钠溶液的量。

(4)从水温较低的水浴中采集的水样,可遇到含有过饱和溶液氧,此时应将水样迅速升温至20℃左右,充分振摇,以赶出过饱和的溶解氧。

从水温较高的水浴或废水排放取得的水样,则应迅速使其冷却至20℃左右,并充分振摇,使与空气中氧分压接近平衡。

2.水样的测定

(1)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地面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虹吸法将约20℃的混匀水样转移至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中注意不使其产生气泡。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加塞水封。

立即测定其中一瓶溶解氧。将另一瓶放入培养箱中,在20±1℃培养5d后,测其溶解氧。

(2)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稀释倍数的确定:地面水可由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乘以适当的系数求出稀释倍数(见

工业废水可由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确定。通常需作三个稀释比,即使用稀释水时,由COD值分别乘以系数0.075、0.15、0.225,即获得三个稀释倍数;使用接种稀释水时,则分别乘以0.075、0.15、0.25,获得三个稀释倍数。

稀释倍数确定后按下法之一测定水样。

①一般稀释法:按照确定的稀释比例,用虹吸法沿筒壁先引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于1000ml量筒中,加入需要量的均匀水样,再引入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800ml,用带胶版的玻璃棒小心上下搅匀。搅拌时勿使胶棒的搅拌露出水面,防止产生气泡。

按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步骤,进行装瓶,测定当天溶解氧和培养5d后的溶解氧含量。

另取两个溶解氧瓶,用虹吸法装满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作为空白,分别测定5d前、后的溶解氧含量。

②直接稀释法:直接稀释法是在溶解氧瓶内直接稀释。再已知两个容积相同(其差小于1ml)的溶解氧瓶内,用虹吸法吸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再加入根据瓶容积和稀释比例计算出的水样量,然后引入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刚好充满,加塞,勿留气泡于瓶内。其余操作与上述稀释法相同。

在BOD5测定中,一般采用叠氮化钠改良法测定溶解氧。如遇干扰物质,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测定法。溶解氧的测定方法附后。

计算

1.不经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

BOD5(mg/l)=c1—c 2

式中:c1—-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c2—-水样经5d培养后,剩余溶解氧浓度(mg/l)。

2. 经稀释后培养的水样

BOD 5(mg /l )=

12121

2

()()c c B B f f ---

式中:B 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

B 2――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 f 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f 2――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注意事项

1. 测定一般水样的BOD 5时,硝化作用很不明显或根本不发生。但对于生物处理池出水,则含有大量消化细菌。因此,再测定BOD 5时也包括了部分含氮化合物的需氧量。对于这种水样,如只需测定有机物的需氧量,应加入硝化抑制剂,如丙烯基硫脲(ATU,C 4H 8N 2S )等。

2. 在两个或三个稀释比的样品中,凡消耗溶解氧大于2mg/l 和剩余溶解氧大于1mg/l 都有效,计算结果时,应取平均值。

3. 为检查稀释水和接种液的质量,以及化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可将20ml 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用接种稀释水稀释至1000ml ,测其BOD 5,其结果应在180-230mg/l 之间。否则,应检查接种液、稀释水或操作技术是否存在问题。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环境监测实验复习资料

1、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2、悬浮固体的测定过程中废水粘度高时如何处理?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反应式如下: MnSO 4+2NaOH=Na 2 SO 4 +Mn(OH) 2 ↓ 2Mn(OH) 2+O 2 =2MnO(OH) 2 ↓(棕色沉淀) MnO(OH) 2+2H 2 SO 4 =Mn(SO 4 ) 2 +3H 2 O Mn(SO 4) 2 +2KI=MnSO 4 +K 2 SO 4 +I 2 2Na 2S 2 O 3 +I 2 =Na 2 S 4 O 6 +2NaI 4、碘量法测定溶解氧适合哪类水样?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氮<0.1mg/L、铁不大于1mg/L,较为清洁的水样。 5、硫代硫酸钠溶液如何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加入10.00mL 0.02500mol/L 重铬酸钾(1/6K2Cr2O7)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分钟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C= V 02500 .0 00 . 1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6、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7、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如何处理? 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成绿色。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 8、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遇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104。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实验1 水样色度的测定 纯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中含有某些物质时,如:有机物、某些无机离子和有色悬浮微粒均可使水体着色。水的色度标准测定为铂钴比色法,如果没有氯铂酸钾时,也可改用铬钴标准比色法。但当水源污染时,水体往往产生不正常的颜色,用标准法很难测定,此时可改用稀释倍数法。即天然和轻度污染水的色度可用标准比色法测定,对各类工业有色废水用稀释倍数法测定,并辅以文字描述。 Ⅰ、铂钴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明确水体中色度的测定对水质评价的意义; 2. 掌握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规定相当于1L 水中含有1mg铂和0.5mg钴时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作为标准色度单位。 三、仪器与试剂 1.50mL具塞比色管。 2.500度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化学纯氯铂酸钾(K2PtCl6)(相当于500mg铂) 及1.000g化学纯氯化钴(CoC12·6H2O)(相当于250mg钴),溶于l00mL水中,加100mL浓盐酸,用水定容至1L。此溶液色度为500度,保存在密塞玻璃瓶中,存放暗处。 四、测定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向12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7.00、9.00及10.00mL色度为500度的铂钴 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各管的色度依次为0、5、10、15、20、 25、30、40、50、60、70、90和100度,密封管口,可长期保存。 2.水样的测定 *本方法与GB11903~89等效。

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1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目的】 (1) 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利用基准物质对其进行浓度标定的方法。 (2) 基本掌握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实验原理】 NaOH 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而使配得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 2CO 3,配制不含Na 2CO 3的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用NaOH 饱和水溶液(120:100)配制。Na 2CO 3在NaOH 饱和水溶液中不溶解,待Na 2CO 3沉淀后,量取上层澄清液,再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得到不含Na 2CO 3的NaOH 标准溶液。 作为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很多,如:草酸、苯甲酸、氨基磺酸、邻苯二甲酸氢钾等。本实验中,利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作为基准物质,酚酞做指示剂,其滴定反应如下: COOH COOK NaOH COOK COONa H 2 O 设此时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mL),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的质量为m (g),则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mol/L)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100022 .204NaOH KHP NaOH ??= V m c 【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 1.1仪器准备 25 mL 碱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1000 mL 的容量瓶;250 mL 烧杯;10 mL 移液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1.2试剂准备 (1) NaOH ;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基准试剂,于105 ℃ ~ 110℃干燥至恒重; (3) 酚酞指示剂(2 g/L 乙醇溶液)。

2实验步骤 2.1 NaOH饱和溶液的配制 称取120 g NaOH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搅拌。 2.2 0.10 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量取5.6 mL NaOH饱和溶液的上清液,转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充分摇匀。 2.3 0.10 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4 g ~ 0.5 g邻苯二甲酸氢钾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 ~ 30 mL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加1~2滴酚酞,用0.1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耗用的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标定3份。 3结果分析 表1-1 测定结果 【注意事项】 (1) 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水应在使用前加热煮沸,放冷使用,以除去其中的CO2。 (2) NaOH溶液的配制时,一定要待Na2CO3沉淀后再取NaOH饱和溶液上清液。 【思考题】 (1) 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 响? (2) 称取NaOH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

高等学校教材 环境工程学 实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室实验 实验一沉淀实验 (2) 实验二混凝实验 (6) 实验三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8) 实验四动态活性炭吸附实验.......................................................... ..11 实验五气浮实验.............................................. (12) 实验六逆流气浮实验................................................. . (14) 实验七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 (16) 实验八污泥脱水实验 (20)

实验一沉淀实验 一、目的 通过沉淀实验,熟悉沉淀类型及各自特点,掌握沉淀曲线测试与绘制方法。 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浓度大于某值的高浓度水,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浊液面的整体下沉。这与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完全不同,后两者研究的都是一个颗粒沉淀时的运动变化特点,(考虑的是悬浮物个体),而对成层沉淀的研究却是针对悬浮物整体,即整个浑液面的沉淀变化过程。成层沉淀时颗粒间相互位置保持不变,颗粒下沉速度即为浑液面等速下沉速度。该速度与原水浓度、悬浮物性质等有关而与沉淀深度无关。但沉淀有效水深影响变浓区沉速和压缩区压实程度。为了研究浓缩,提供从浓缩角度设计澄清浓缩池所必需的参数,应考虑沉降柱的有效水深。此外,高浓度水沉淀过程中,器壁效应更为突出,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 三试验设备材料 1. 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600mm,内设搅拌装置转速1rpm,上设溢流管、取样口、进水管及放空管; 2. 配水系统一套(每套系统为两套沉淀装置供水),包括小车、污泥泵、水箱等; 3. 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 4. 悬浮物定量分析用电子天平、定量滤纸、称量瓶、烘箱、抽滤装置、干燥器等装置; 5. 取样用100ml比色管、100ml量筒、瓷盘等。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 1. 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实验一废水中浊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浊度的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适当的温度下,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聚合,生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以此作为浊度标准液,用分光光度计于68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比较,得知其浊度。 规定1000mL溶液中含0.1mg硫酸肼和1mg六次甲基四胺为1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25mL具塞比色管,吸量管(1mL、2mL、5mL),100mL容量瓶,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无浊度水:将蒸馏水通过0.2微米虑膜过滤,储存于蒸馏水瓶中。 浊度标准液 2、硫酸肼溶液(10 mg/mL):称取1.000g的硫酸肼[(NH2)2·H2SO4]溶于水,定容至100mL。 3、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0 mg/mL):称取10.00g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溶于水,定容至100mL。 4、浊度标准液:取5.00mL的硫酸肼溶液和5.00mL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混匀,于(25±3)℃下反应24h,冷却后用无浊度水稀释至刻度,制得浊度为400度的标准液。可保存一个月。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样品应收集到具塞玻璃瓶中,取样后尽快测定。如需保存可保存在冷暗处不超过24h,测试前需激烈振摇并恢复到室温。所有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洁,可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

2、标准系列的配制和测定 吸取浊度为400的标准液0、0.25、0.50、1.25、2.50、5.00及6.25mL分别于7个25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其浊度依次为0、4、8、20、40、80、100度的标准液。于680 nm波长,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水样测定 吸取20mL摇匀水样(无气泡,如浊度超过100度可酌情少取,用无浊度水稀释至25mL)置于25mL比色管中,稀至刻度,测定水样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上求得水样的浊度。 注: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用水稀释后测定。 计算公式: C C B A) (+ = 浊度(度) 式中:A---稀释后水样的浊度,(度) B---稀释水体积,(mL) C---原水样体积,(mL)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记录测得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及水样的吸光度。 2、根据测得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浊度的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上求得水样的浊度。 六、思考题 1、引起天然水呈现浊度的物质有些? 2、浊度测定还有哪些方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 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 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6.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各起什么作用 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其相互比例配制的。牛肉膏和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琼脂只为培养基提供半固体的支撑结构,不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有时,也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殊需要配制培养基,如特别提供某种营养素,或专门缺乏某种营养素,使微生物得以鉴别、分离。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一般动作要迅速一些,因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凝固剂,如琼脂等,熔化时,注意搅拌,防止糊底)→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 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做分离培养,则培 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分不清楚了,就达不到分离目的。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那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答:应该从低浓度开始。从低浓度开始到高浓度是不会改变高浓度水样的浓度,如果从 高浓度开始则会影响低浓度水样 要使斜面的线条致密,清晰,接种时应注意哪几点? 不要在已划线的地方重复划线,不要太用力划破培养基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王宝学杨同张磊编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 年3 月 3

试验是岩石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本指导书是根据我校“2005年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的实验条件而编写,主要内容有:1、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2、岩石比重试验; 3、岩石密度试验; 4、岩石耐崩解试验 5、岩石膨胀试验; 6、岩石冻融试验; 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8、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9、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10、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法),11、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12、岩石弱面抗剪强度试验,13、岩石点载荷指数测定试验,14、岩石纵波速度测定试验,15、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16、岩石声发射试验。 本指导书的内容主要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水利电力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SLJ2-81;同时参考了国际岩石力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试验方法标准》以及《露天采矿手册》等,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王宝学、杨同、张磊 2007年12月

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1) 一、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 (1) 二、岩石比重(颗粒密度)试验 (5) 三、岩石密度试验 (10) 四、岩石耐崩解试验 (17) 五、岩石膨胀试验 (20) 六、岩石冻融试验 (28)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33) 七、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3) 八、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39) 九、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 (46) 十、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切) (51) 十一、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56) 十二、岩石弱面剪切强度试验 (68) 十三、点载荷指数的测定 (75) 十四、岩石纵波速度测定 (78) 十五、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 (80) 十六、岩石声发射试验 (86)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水污染部分)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16 实验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部分) 英文名称:Experime nt of En vir onmen tai Engin eeri ng (Water Polluti on) 课程总学时:36 总学分:1分实验学时:36时(20学时)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水质净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水质净化和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加强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污水的化学、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等,掌握水质净化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水处理指标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一整套的报告分析及实验结论。 基本要求: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应用;了解水处理实验模型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实验中各技术指标的分析测定程序及实验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与纪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从考勤、预习抽查、实验过程表现、实验报告等四方面考核, 各占比例5%、10%、20%、65%。 六、实验指导书 李燕城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七版次)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课 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的测定 实验三水样悬浮固体与浊度的测定 实验四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五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实验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实验七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 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实验九混凝实验 实验十噪声监测实验 实验十一烟气分析实验 实验十二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实验十三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十五有害气体吸附实验 实验十六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 实验十七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实验十八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十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

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能力是现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科技人员最佳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准备、运行启动、调试和运行控制,到检测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归纳、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全过程。 2、实验要求 (1)实验预习 (2)实验操作 (3)实验报告 二、实验安排 1、实践认识课 循环实验: 2、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 3、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4、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5、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 6、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 7、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8、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9、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10、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11、噪声监测实验

12、有害气体吸附实验 1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 14、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三、有关循环实验所用仪器的介绍和认识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总有机碳TOC 分析仪 3、离子色谱仪 4、便携式紫外线强度检测仪 5、便携式臭氧检测仪 6、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7、水份测定仪 8、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成套设备 9、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成套设备 10、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 11、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 四、数据处理 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 一、废水样品的采集 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废水,采样前应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在采样的同时还应测量废水的流量,以获得排污量数据。 1 .采样部位 (1)从排放口采样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学时: 4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 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 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它等三 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 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 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 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 光电浊度计1台 温度计1支 250ml烧杯6个 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 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察专业用)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察教研室 二○○七年十月

目录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颜色的测定 (4) 实验三氨氮的测定 (6)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 (15)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9) 实验七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5) 实验八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31)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36) 实验十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41) 实验十一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45) 实验十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47) 实验十三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4) 实验十四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6) 实验十五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 (59) 实验十六环境噪声监测 (61) 实验十七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 (63)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最新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a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 指导书 杨红刚 刘艳丽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07年2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3实验二混凝实验┅┅┅┅┅┅┅┅┅┅┅┅┅┅┅┅┅┅┅┅┅┅┅┅3实验三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实验┅┅┅┅┅┅┅┅┅┅┅┅┅┅┅┅┅┅9实验四可燃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11实验五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分析技术┅┅┅┅┅┅┅┅┅┅┅┅13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15 实验七碱液吸收气体中SO2实验┅┅┅┅┅┅┅┅┅┅┅┅┅┅┅┅19 实验八环境噪声测试(由杨红刚老师提供)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强理解曝气充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3.测定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l a。计算充氧能力Q s。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人为地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的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哪一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机理为双膜理论。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膜边界层(液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移到液相主体—水中,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主要来自液膜)。 根据传质原理,氧向水中转移的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气液接触面面积呈正比。其基本方程式为: dc/dt=-KL a(C s-C) 变量分离积分整理后,得曝气设备总转移系数: KL a=-2.303/(t-t0)*lg(C s-C0)/(C s-C t) 式中:KL a—氧总转移系数(1/分或1/时) t、t0—曝气时间(分) C0—曝气初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时使C0=0 C s—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mg/l)

-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实验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专业:环境工程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0一一年七月

目录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固体废物pH值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固体废物有效磷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固体废物碱解氮含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重金属)的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报告,画好表格以备实验过程填充原始数据。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小组之间不许随便合并工作量,注意水电热气的安全使用和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许在实验室内饮食就餐。 3.要求学生的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称量及滴定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干净,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药品,不要随意挪动位置。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如损坏,根据情节轻重处罚。 5.实验后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相关数据,合理表达和解释实验结果,并能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 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 二、方法原理 污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以含水率为97%计)。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主要考察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这一指标,含固体率越高,脱水效果越好。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径、密度和分形尺寸等)、ξ电势能、pH值以及污泥来源等。污泥粒径是衡量污泥脱水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细小污泥颗粒所占比例越大,脱水性能就越差。分形尺寸越大(最大值为3),絮体集结的越紧密,也就越容易脱水。污泥的ξ电势能越高,对脱水越不利。酸性条件下,污泥的表面性质会发生变化,其脱水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发现,pH值越低,则离心脱水的效率越高。不同来源的污泥,组成成分不同,脱水性能也不同,活性污泥比阻大,脱水也困难。通过添加改性剂在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同时,可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便于后续处理。 三、所需药品及配制方法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二○○七年九月

一、实习要求与目的: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容;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容; 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二、实习容: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工程学院”校园上发布。 本次实习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事项 1、监测方案的制定: 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容。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2、实验目的: 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 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实验方法 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4、实验仪器:

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 ⑵双球玻璃管(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⑶空气采样器 ⑷分光光度计 ⑸比色管10ml ⑹中流量采样器 (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8)气压计。 (9)温度计。 (10)分析天平:(感量0.1mg)。 5、实验操作方法 ⑴布点:按照布点采样原则,用功能区布点法进行布点 ⑵ SO2的测定: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下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B组各管加入1.00mL0.05%PRA溶液,A组各管分别加入0.5mL0.60%氨磺酸钠溶液和0.5ml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再逐管迅速将溶液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溶液的B管中,立即具塞混匀后放入显色15分钟,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7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整个测定过程在25℃空调中进行. ②采样 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装10.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避光采样60分钟。采样时吸收液温度的最佳围在23—29℃围。 24h采样:用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学时: 4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 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等三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 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 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 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 光电浊度计1台 温度计1支 250ml烧杯6个 2000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 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 FeCl3、Al2(SO4)3、FeSO4、NaSiO3 各1瓶 3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1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