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画课题研究

纸浆画课题研究
纸浆画课题研究

2015—2016学年

课题研究小结

教师:段利华本学期,根据开学初拟定的<挖掘当地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之《纸浆画》活动计划,在本班认真地对其进行探究。通过本学期不断努力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做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园曾参与了《贵州省适应性课程项目研究》的工作,在该课题研究中,我们引进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探索以幼儿发展为核心,民族文化为线索的适应性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本土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利用。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掘当地本土资源,依托自然材料、本土特色,在节约的同时践行有效便利的宗旨,将其引入到幼儿园共同性活动、选择性活动、自选游戏、环境创设当中,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园本课程。在此,我班抓住本地各种纸资源丰富这个有利优势,着力对幼儿纸浆画活动进行研究,力图在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真正地做到了从自然资源中挖掘智慧,在塑造中培养能力。

二、研究目标开展情况

(1)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好奇心等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充分挖掘,使孩子在自

己动手制作或创作的基础上,让孩子玩起来、动起来,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知识技能在自己的创造与玩乐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真正做到积极操作、主动体验、快乐创造、分享成果,在有效的教育引导中提升教育内涵。教师在指导活动时,能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们玩得更尽兴,更合理,更科学,更完整。

(2)构建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纸浆画特色项目的目标体系,并梳理出一套基于主题的幼儿纸浆画活动内容。

(3)探索基于主题的幼儿纸浆画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培养和发展幼儿兴趣,开发幼儿艺术潜能,提高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通过课题实施,更新了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

在纸浆画活动中,过去我们注重幼儿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强调教师的“教”,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结果作品如出一辙,教师“教”得很辛苦,幼儿“学”得很痛苦,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发展。在课题引领下,我们改变了呆板的教学模式,解决幼儿在纸浆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三、研究方法在课题中的运用

在课题研究时,积极运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

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课题研究。

1、文献资料法:了解、收集有关幼儿时装表演活动的信息、动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对幼儿纸浆画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在纸浆画活动开展过程中,探索纸浆画创新的组织策略,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想象、思考、表达。并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作品,发现幼儿的创新思维。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分析、评价、反思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的表现、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四、实施步骤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在纸浆画活动中,根据活动目标、内容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时间、空间。在服装创作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

觉,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

2、提供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发展了乐学和探究的精神。

3、结合主题,开展纸浆画活动。

我们的纸浆画教育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让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纸浆画活动。

4、设置区域,渗透制作纸浆画活动。

在专门设置的纸浆画活动区里,根据主题及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成品、半成品,及自然材料等大量材料,方便幼儿自主探索。

5、启发诱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改变了“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6、开展亲子活动,深化纸浆画教育内涵。

家庭也是幼儿纸浆画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作品得到夸奖后,幼儿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会更加高涨;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幼儿为主体,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孩子们在纸浆画活动中启发创造和发散性思维,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浅谈传统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色彩是中国工笔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成分,地位并不低于在工笔画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描。在中国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使工笔画拥有独特的风格。传统工笔画遵循的“随类赋彩”,并不仅仅是指在画面中呈现出事物本来的面貌,而是要表现出事物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所在。现代工笔画的用色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色彩表达的精髓,使中国工笔画在色彩的表现方面取得创新。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绘画形式;随类赋彩;设色技法; 色彩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中不可代替的表达画家情感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方式。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色彩是最生动明了的表现形式。在绘画表现中,色彩本身就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冲击,当色彩被用于我们作画时的情感表现,那么就能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强烈的震撼。色彩是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获得视觉冲击效果最有用的方式。各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绘画,不管他们怎样变化、进步,从画的外在表现特征来分析,色彩在画面中一直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的工笔绘画更加注重运用色彩来表现画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以及再现绘画题材本来面貌。中国画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进步也有停滞不前或者退步的迹象。中国的画家文人在继承创新中国画的时候并没有对广泛运用在工笔画中的色彩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墨分五色”当中,总而言之,中国工笔画对颜色的运用经历了由少到多然后再逐渐衰弱的过程。在唐宋之后,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已经在文人画的影响下开始没落。我将结合我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传统工笔画对颜色运用的发展和现代工笔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浅谈我所感受到的中国工笔画对色彩运用的精髓,以及如何吸收借鉴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进行创新。中国工笔画对色彩的运用更有待我们去发展创新。 一、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历程 最早的中国工笔画是远古时期就有的,在唐代的时候正式确立,经过宋代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从新石器时代到两宋时期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鹳鸟石斧》就可以找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样子。白鹳的身体不勾线,用白色涂画而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则用黑线画出。勾线和平涂的技法可以看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雏形。据记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黑、红、白等颜色。 2.夏商周时期是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楚国时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以及《人物驭龙》都是用毛笔勾线画成,画法兼用平涂与渲染,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画色彩使用的原形在逐渐趋于成熟 3.秦汉时期从帛画的制作可以看出技巧得到提升,增加了橙色和紫色等不常见的矿物质颜料。西汉初期帛画《升天图》的技艺已经达到成熟,出现了银色和

工笔画基础教程

一、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 白描概况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 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 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 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 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 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 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 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放纵,表现出来的衣纹神采飞动有迎风飘举之感;所绘人物八面生动,传彩染色,别出心裁,人称“吴家样”。这种有别于浓艳、富丽的表现方法,后世苏东坡赞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自己也曾说:“众皆谨于像似,

纸浆画

纸浆画 (一)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画画了,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材料啊? (二)教学开展: (知识回顾)1、欣赏若干作品,发掘和以前的画用的材料有哪些不一样,同时看看画面和色彩处理。(让学生思考1-2分钟)请学生回答,再教师小结进而引入概念什么是纸浆画?顾名思义用纸做为主要的材料所制作出来的作品。 (课堂互动)2、教师提问:我们没有彩色纸浆怎么办呢?---------自己制作,增强动手能力。 (行为习惯教育)3、和学生一起制作纸浆,注意教室地面、桌面保持清洁。 (探求新知)4、提问:你发现碎纸屑拌入颜料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白色的纸泥变成彩色的了,穿上了彩衣。是因为纸泥里面添加了彩色的颜料进去。染成了各种颜色。 (三)纸浆画的制作过程: 1)在色卡纸或者其他材料上先画好外轮廓。 2)将准备好的碎纸屑拌上浆糊,并调入所需的颜色,作为纸浆等待备用。 3)用镊子取出纸浆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色卡纸或者是其他的材料上。 (四)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A 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暗色的处理。 B纸浆不要过多,粘时不要过厚;纸浆要覆盖整个画面。 C 粘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纸浆和底板充分粘接,以避免干后作品的脱落. D 粘贴的过程中不要将纸浆表面压平,从而失去纸浆本身的表面肌理效果。 E 粘贴的过程中各种颜色之间的衔接一定要严实,使各色纸浆相互形成一个整体。 F 粘贴的过程中各色纸浆容易混色,所以每做完一种颜色后应该清洗工具。 (五)纸浆画的特点及教学意义: 纸浆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安全无毒,无过于复杂的制作过程,原材料随处可见。学生在学习制作的同时老师不必为安全而担忧,学生找到童趣的同时通过纸浆画的课程学生的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纸泥、浆画装饰感很强,学生做完的作品完全可以挂到家里做为装饰画和艺术品为自己的房间或者以后的幼儿园添彩。也使学生对多种工具表达的探索兴趣有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六)优秀作品欣赏。 (七)(巩固提高)学生创作阶段:下面时间请同学们从以下内容中选一个物体或者自创图稿,用纸浆表现成画稿。如:小草莓、西瓜、太阳花、苹果、梨、香蕉、茄子、胡萝卜、蝴蝶、七星瓢虫、棒棒糖、彩色气球、樱桃、葡萄、等等。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 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

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 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

小学《纸浆画》校本教材

课程纲要 一、课程设计背景: 纸浆画是一种美术手工制作,五年级的小学生可爱而纯真。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无限的开发潜力,同时在家倍受父母长辈的疼爱,不会动手干活,更别说是独自完成手工制作了。 通过开发这门校本课程,一是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二是提高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无限追求;三是不断的发展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四是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校的美好、体味同学间的友谊。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审美理念。 审美体验是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活泼趣味的个性创作。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完善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纸浆画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艺术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小组、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在活动中获取新的知

识。 3、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培养每个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自由的创作中获得个性表达。 三、纸浆画的特点及教学意义: 纸浆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安全无毒,无过于复杂的制作过程,原材料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学习制作的同时老师不必为安全而担忧,孩子们找到童贞童趣的同时通过纸浆画的课程孩子们的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 纸浆画装饰感很强,孩子们做完的作品完全可以挂到家里做为装饰画和艺术品为自己的儿童房添彩。也使孩子对多种工具表达的探索兴趣有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备注: 纸浆画的表现范围很广泛,从平面到立体的材料上都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当遇到大面积需要粘贴纸浆的时候也可以用先铺设没有搅拌颜色的纸浆待纸浆干后上颜色的方法。 四、制作方法 纸浆画。顾名思义用纸做为主要的材料,记得小时后淘气孩子们经常会把纸弄湿后互相扔掷或者是糊到墙壁上觉得很好玩!而现在我介绍的纸泥画恰恰是儿时玩耍的灵感所得! 纸浆画的材料很简单:卫生纸、乳胶、水粉色。卫生纸要吸水性好、易软、易烂的。水粉色可根据需要购买单支或盒装的,一般来说12色的就足够用了。

纸浆画教案

纸浆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对纸浆画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4、活动准备:颜料、白乳胶、卫生纸、牙签、硬纸板、铅笔、橡皮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制作纸浆画 难点:纸浆画作品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画画了,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材料啊?(学生回顾,谈论) (二)教学开展: (知识回顾)1、教师请欣赏若干作品,发掘和以前的画用的材料有哪些不一样,同时看看画面和色彩处理。(让学生思考1-2分钟)请学生回答,再教师小结进而引入概念什么是纸浆画?顾名思义用纸做为主要的材料所制作出来的作品。 (课堂互动)2、教师提问:我们没有彩色纸浆怎么办呢?---------自己制作,增强动手能力。 (行为习惯教育)3、和学生一起制作纸浆,注意教室地面、桌面保持清洁。

(探求新知)4、提问:你发现碎纸屑拌入颜料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白色的纸泥变成彩色的了,穿上了彩衣。是因为纸泥里面添加了彩色的颜料进去。染成了各种颜色。 (三)纸浆画的制作过程: 1)在色卡纸或者其他材料上先画好外轮廓。 2)将准备好的碎纸屑拌上白乳胶,并调入所需的颜色,作为纸浆等待备用。 3)用镊子取出纸浆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色卡纸或者是其他的材料上。 (四)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A 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暗色的处理。 B纸浆不要过多,粘时不要过厚;纸浆要覆盖整个画面。 C 粘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纸浆和底板充分粘接,以避免干后作品的脱落. D 粘贴的过程中不要将纸浆表面压平,从而失去纸浆本身的表面肌理效果。 E 粘贴的过程中各种颜色之间的衔接一定要严实,使各色纸浆相互形成一个整体。 F 粘贴的过程中各色纸浆容易混色,所以每做完一种颜色后应该

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认识也有大的不同和进步,本文分析了色彩在工笔画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也分析了现代工笔画色彩的丰富运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发展创新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色彩的运用,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才更丰富多彩,色彩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那么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面的色彩表现更为重要,色彩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绘画,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可以想象没有的色彩的绘画将会是怎样。特别是在中国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这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唐宋以后的工笔画开始走向衰落,这主要受“五色令人目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观念的影响,不重视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就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可见色彩在绘画中运用的重要性。 从中国画历史看,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样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早期的工笔画中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这是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从而决定了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重彩工笔画。如敦煌壁画,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壁画的震撼人心。它虽然经过风化,走过漫长的历史,但是色彩依然浑厚、强烈、丰富而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型、绘画技巧、画面场景都让人惊叹和敬畏。到东晋时代,植物质透明颜料出现并得到充分运用,工笔画的用色变得更丰富、细腻入微了,也就形成了工笔淡彩画,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精细巧妙的线条、色彩的巧妙运用刻画出了人物的神采。到了唐宋时代,水色、石色融合使用,使工笔画发展得较为成熟。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不但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心里和情性。宋代工笔画达到鼎盛,宋徽宗赵佶是工笔画高手,他完善了绘画体制,促进了画院的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到两宋以后,在“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学思想指引下,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色彩被推向历史的边缘,传统工笔画也因色彩的消失而逐渐被历史冷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论点,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使绚烂多彩的颜色一直处于弱势,工笔画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工笔画艺术开始逐渐从衰微走向复苏。中国画持续了数百年的“水墨独尊”局面被打破,揭起了现代色彩变革。这场色彩变革是中国画传统观念的变革,是色彩语言表达形式的变革,是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变革。进入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受到西方文化,西方绘画的影响,工笔画的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色彩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图案化、装饰化,肌理特殊技法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新材料、新颜料广泛的运用,都使得工笔画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就唤醒了人们对工笔画的重视,给工笔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解开一切的理论枷锁,充分的运用色彩这一语言表现形式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同时一定不能丢弃我们传统工笔画中的精髓,扎实练好基本功,认真系统的研究传统卷轴画、壁画中极丰富的色彩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发掘、研究和整理,更好的为今所用。 传统的工笔画色彩的运用理论一直影响着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一,谢赫提出“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一色彩理论的运用,虽然使画家创作了大量崇尚自然的绘画精品,但是也限制了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不能那么充分的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心意境。二、“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这一理论使得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这就使色彩在传统工笔画中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就形成了无论是画什么,总用一套陈旧的方法,先用墨勾线,再“三矾九染”。这必然限制了画家用色造型和色彩的表现力。三、“三矾九染”式的传统渲染方式。这是由于

国画基础教程:工笔蝴蝶画法与线描画谱

国画基础教程:工笔蝴蝶画法与线描画谱 蝴蝶色彩绚丽,舞姿轻盈,为我国历代文墨客所喜爱。“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生动地描绘了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的美妙情景;“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与相知者,同心终莫违”,诗人将蝴蝶看作美好爱情的象征,表达了忠贞的感情。 蝴蝶入画历史悠久,古代名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杰作:五代黄筌绘有《花荫蝶阵图》,北宋赵昌有《写生蛱蝶图》绘三只蝴蝶,色彩艳丽典雅用笔精确,画面秀雅平和。明朝戴进的《葵石蛱蝶图轴》用工笔重彩画法绘制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形象生动逼真,勾画细腻传神。郎世宁《荷花蝴蝶》,绘两只蝴蝶飞舞在荷花间,设色艳丽,蝴蝶描绘细致逼真,立体感强。当代更有名家绘出的形态各异、形神兼备的蝴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着艺术的发展。明戴进葵石蛱蝶图1 蝴蝶概述蝴蝶,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量递减。蝴蝶白天活动,成虫取食花粉和花蜜。 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躯体表面密披着整齐的鳞片和鳞毛,头部有一对圆圆的复眼、一对球杆状的触角,一对翘起的下唇须和卷曲的口器。胸部分为前中后三节,以

中胸节最为发达,各胸节腹面生有一对足,在中胸和后胸各生有一对翅膀。蝴蝶的腹部细长,雄性可见8节,雌性仅7节。 蝴蝶翅膀的形状和色彩千变万化,翅膀的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变化。我国人民常将蝴蝶作为一种观赏类昆虫采集和收藏。蝴蝶的种类很多,我国蝴蝶的各类主要有凤蝶类、绢蝶类、粉蝶类、斑蝶类、蛱蝶类、环蝶类、眼蝶类、灰蝶类等。2 工笔画蝶所需工具与材料由于工笔蝴蝶画的技法、特点及艺术要求,对笔墨纸砚等绘画材料也有一定的选择。 笔:工笔蝴蝶所使用的毛笔可分为勾线用笔和渲染用笔两大类。勾线笔要求锋长健挺,染色笔选择大中小号白云即可。此外还可准备几只山水画笔或用过的秃笔,以备勾皴树、石之用。 墨:大致可分为油烟墨、松烟墨两种。油烟较光泽,用于勾线,渲染鸟类羽毛、点睛之类,可浓可淡,用途甚广。松烟无光,用于渲染蝶翅和某些底色,用途较少。画工笔蝴蝶画要使用新研磨的墨,切忌使用宿墨或墨汁,因为其中的颗粒浮在纸面上,遇水会洇开,弄脏画面。 纸、绢:工笔蝴蝶画一般先用熟宣和熟绢。熟宣以纸质细密均匀、纹理清晰、绵韧,耐湿耐擦者为上好;绢的质地以细密均匀者为佳。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画家们苦苦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在新时期,中国工笔人物画将面临更多的抉择和挑战,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 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工笔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历练数千年形成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出中国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未来。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在意识结构,是儒学的道德内涵,追求真、善、美,而道学的“天人合一”以及禅学的“梵我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观念,作为中国画家的思维方式构建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它使传统中国画在大自然与人之间,以“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思维模式,将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即精神与物象的统一,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中国工笔人物画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传统不只是文人画传统,她包括文人画以前的早期绘画传统,“五四”运动以来的新中国画传统,还包括由民间传统,其它相关艺术门类在美术方面的传统和各民族美术的优秀传统。乃至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入中华文化的外国美术传统,例如佛教艺术传统。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主流传统,那是我们的根,那是我们的遗传基因,这一点不能动摇。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海纳百川的能力,我们不能孤立、单一地看待传统,更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拿一种传统去反对另外一种传统。 对于民族传统,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从本源上研究,才能从本质上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对于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我们也必须从深层了解,才能理解其由一点一线完成的构成图式的本质内涵,才会理解其发展从不以否定自己的传统为代价,而是不断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我,于传统母体中脱胎换骨,来寻求新的艺术生命的道理,这样一来,也就会少一些那种一提创新就否定传统的无知,少一些那种以西方没落艺术的沉渣来改革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愚昧,少一些不愿下苦功夫、追求急功近利的狂妄之徒。 发展基于继承 传统的中国工笔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技术语言。例如,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追求神似胜于追求形似的艺术目标,题材主要以帝王将相、仕女、佛教为主,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工笔画中的人物脸部,基本上都形成了固定的表现程式。古代的设色工笔人物画,以工笔重彩为主,以浅绛(淡彩)为辅,重彩多画在绢上,色彩浓重艳丽,用笔工细严谨。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写意画渐渐兴起,其笔墨趣味影响到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出现了笔墨趣味浓厚,设色淡雅,风格多样的作品。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物画家们在技法上吸取山水、花鸟画中的各种皴法和笔墨技巧。虽然中国传统工笔画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一直在不停地改变,但这些改变都不及在新时代中国画的变化大。这些传统的东西都面临新的发展,以适应新的时代,继承与发展的问题非常迫切地摆到了中国工笔画家的面前。 首先,是这个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衣着举止乃至精神状态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对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提出了发展的要求。例如工笔画的造型语言——线描。线描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础和精髓,线描技法丰富多样,发展到明代已总结出18种描法,以后更有许多新的创造。但是我们看到,古人的线描主要表现方式还是产生于古人长衣大袖的着装特点,现代人的衣着有了极大的改变,同时,服装的质地也变化多端,所以,古代线描在今天面临着发展新的技法的问题。 其次,是西方造型艺术对传统中国工笔画的冲击。西方传入中国的解剖、透视等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艺术观念,对中国工笔画的影响十分巨大。例如素描,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物画家,多经过美术学院的学习,基本上是属于从素描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教学原本是徐悲鸿、蒋兆和先生为代表,强调西法中用。人物画要塑造形象就必须有素描基础,这是训练造型能力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素描

纸浆画教学设计

纸浆画教学设计

《神奇的纸浆画》教学设计 乳山徐家初中 一、课型:设计制作课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废纸,这些废纸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于是,我们开展了?纤纤巧手,‘纸’造惊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纸浆画是本学期新开发的子课题,是我校学生从未接触的课程内容,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纸浆画创作的难点在于技法的指导和掌握,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本节课设计制作课,就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才能掌握纸浆画的作画要领。 二、学习目标 1.学习纸浆画材料的准备和黏贴的技巧。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 维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废物 利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兴趣、态度、意识等方面来看,由于综合实践课一改以往学科课程单一的学习模式,跳跃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整合,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这对于知识能力尚浅又充满好奇心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本学年我们开展以?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纸是学生每天都用的材料,学生对此很熟悉,但对于纸的历史及纸艺活动却是了解 甚少。平时忙于功课,如没有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引领,他们是很难想有时间和机会了解纸的。 为此,我们一定要保证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对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价值有一个自身的评判,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实践

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提高,甚至开始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要求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究各组材料的选择方法及 纸浆画的操作步骤。 探究各组材料的选择是安排在课前进行的,并且是先锋小组事先进行实验得出的材料。纸的选择,有报纸、草稿纸和卫生纸。胶的选择,有普通胶水和白乳胶。颜料的选择,用学生常用的水粉颜料就行。 2.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型能 力。这一难点贯穿在正节活动中,从一开始 的材料探究就在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 能力,学生只有能够用发散思维和类比法才 能求得最终合适的材料。纸浆画的初稿需要 学生有创新能力和造型能力,我们没有给学 生指定内容,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商量定画 名、打轮廓、想寓意。在这样的设计制作课

工笔画的发展及技法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先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一、工笔画的历史背景 工笔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存物中,就有骨匕柄刻有“双鸟纹”作品中的鸟,已从真是的鸟形演化成一种装饰纹样,其中双鸟的对称描绘全用线刻画,用线已具有粗细、长短、虚实的变化,已能大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已开始显露出先民们刻画艺术形象时用线能力的端倪。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工笔画画种已经形成。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行,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笔画在唐代盛行起来,它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明清五百年间工笔画廖若星辰,几乎濒临绝境。工笔画的兴衰有历史的原因,有自身发展的原因,对于工笔画在常人的认识中是以直观的模拟自然物象为能事,刻意求似,刻意求全,刻意求细。而明清两代的一些文人画家把后人伪托王维所撰的《山水诀》中的一段文字奉为圭阜:“夫画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而把工笔画重彩画贬为“挥扫燥硬”“板细无土气”并说:“刻画细碎,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就是说工笔画格调不高,不登大雅之堂,这是对工笔画的偏见和不了解。 二、工笔画的发展。

工笔画专业初级班教学大纲

工笔画专业初级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和训练,使老同志能基本熟悉了解工笔画的绘画材料和历史发展过程,大致掌握工笔画的绘画技巧,对工笔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主要通过临摹来掌握工笔花鸟、草虫和人物的白描与着色。并尽量使学员能够进行简单的花鸟与人物创作,以便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训练基础。 二、学制与学时 学制2年,每周2学时,共60周、120学时。 第一学年:上半学年26学时,下半学年34学时 第二学年:(未定) 三、教材 第一学年: 上班学期 《工笔花卉技法》俞致贞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工笔牡丹》王天胜著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下半学期 《工笔草虫》周宏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黄筌作品技法解读》唐晓红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四、教学方法及要求 1、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板书、实际示范与作业讲评,向学员传授工笔花鸟、草虫和人物的绘画技法。从临摹入手,通过学员对白描、着色的学习来激发他们学习工笔画的兴趣。

2、通过教师的板书讲解和范画讲读使学员大致了解工笔画的发展历史沿革和在当今艺术领域中地位与作用。 3、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员的不断临摹使学员能够对实物进行简单写生创作,从而激发学员的绘画自主性,提高他们的绘画审美水平与绘画技法。 教学方法主要有三大方面:1,课堂讲解与板书相结合,详细书写当堂课的讲授内容。2,示范范画的绘画技法,通过实地对学员进行绘画演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3,讲评学员的作业,以便其他学员有学习与借鉴的机会来相互取长补短。 五、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60学时)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工笔画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工笔画的特点及工具材料 第二章中国工笔画的临摹 第一节临摹范画及绘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节工笔花鸟和草虫的勾线方法。 第三节工笔花鸟和草虫的基本设色方法 第四节整体调整与细部勾勒 第二学年(60学时) (未定) 第三章花鸟画写生 第一节花鸟画写生(外出) 第二节白描写生练习 第四章工笔花鸟画创作 第一节花鸟、草虫的写生创作 第二节花鸟、草虫的白描与设色。

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色彩的运用,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才更丰富多彩,色彩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那么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面的色彩表现更为重要,色彩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绘画,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可以想象没有的色彩的绘画将会是怎样。特别是在中国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这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唐宋以后的工笔画开始走向衰落,这主要受“五色令人目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观念的影响,不重视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就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可见色彩在绘画中运用的重要性。 从中国画历史看,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样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早期的工笔画中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这是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从而决定了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重彩工笔画。如敦煌壁画,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壁画的震撼人心。它虽然经过风化,走过漫长的历史,但是色彩依然浑厚、强烈、丰富而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型、绘画技巧、画面场景都让人惊叹和敬畏。到东晋时代,植物质透明颜料出现并得到充分运用,工笔画的用色变得更丰富、细腻入微了,也就形成了工笔淡彩画,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精细巧妙的线条、色彩的巧妙运用刻画出了人物的神采。到了唐宋时代,水色、石色融合使用,使工笔画发展得较为成熟。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不但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心里和情性。宋代工笔画达到鼎盛,宋徽宗赵佶是工笔画高手,他完善了绘画体制,促进了画院的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到两宋以后,在“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学思想指引下,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色彩被推向历史的边缘,传统工笔画也因色彩的消失而逐渐被历史冷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论点,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使绚烂多彩的颜色一直处于弱势,工笔画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工笔画艺术开始逐渐从衰微走向复苏。中国画持续了数百年的“水墨独尊”局面被打破,揭起了现代色彩变革。这场色彩变革是中国画传统观念的变革,是色彩语言表达形式的变革,是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变革。进入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受到西方文化,西方绘画的影响,工笔画的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色彩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图案化、装饰化,肌理特殊技法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新材料、新颜料广泛的运用,都使得工笔画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就唤醒了人们对工笔画的重视,给工笔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解开一切的理论枷锁,充分的运用色彩这一语言表现形式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同时一定不能丢弃我们传统工笔画中的精髓,扎实练好基本功,认真系统的研究传统卷轴画、壁画中极丰富的色彩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发掘、研究和整理,更好的为今所用。 传统的工笔画色彩的运用理论一直影响着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一,谢赫提出“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一色彩理论的运用,虽然使画家创作了大量崇尚自然的绘画精品,但是也限制了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不能那么充分的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心意境。二、“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这一理论使得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这就使色彩在传统工笔画中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就形成了无论是画什么,总用一套陈旧的方法,先用墨勾线,再“三矾九染”。

工笔画基本教程--入门知识

工笔画基础教程—入门知识 本文仅供工笔画初学者了解工笔画的基本知识及介绍工笔画的入门技法。 1、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2、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3、工笔画使用什么种类的笔

(1)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3)板刷类。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4、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另外各种皮纸、高丽纸、水彩纸以及亚麻布、棉布等都可以用来画工笔,但要经过适当处理才好用。 5、工笔画怎样用笔

开展纸浆画教学意义

开展“纸浆画”教学的意义 【摘要】《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或是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园选择——“纸浆画”为本园特色。纸浆画的作画材料来源与儿童,孩子们可以通过撕纸、浸泡等途径自己制作纸浆,而后根据自己的意图在木板、瓷、玻璃、石、纸等多种材料上绘画,再用纸浆进行装饰创造出具有浮雕效果的作品,同时,还可以利用纸浆制作各种立体作品,用于各种游戏中。纸浆画以他独特的作画材料运用于不同的作画工具,以及色彩呈现的丰富性、材料的可塑性、作品的美观艺术性,符合孩子们动手、审美发展的年龄特征,能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下,教师的引导与熏陶之下,创造出一些十分有创意的作品。幼儿在“玩”纸浆的过程中,产生探索创造乐趣,体验快乐,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关键词:趣味纸浆教学意义 一、结合环保开展趣味纸浆画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会中提出的“低碳生活”成为这几年的一大热点。很多热心人士在网上发帖号召全社会实行“低碳生活”。而制作纸浆就就是以卫生纸、报纸、餐巾纸等生活中常用的纸为材料,在液体中浸泡,加入白乳胶、颜料,调成一定的比例,制作成纸浆,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处美术作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好地球,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必然选择。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从你我抓起。让孩子们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幼儿园与社会中争当“环保小卫士”。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我个人认为环境保护教育一定要渗透到各学科、与创设优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开展纸浆画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教学途径,我们通过提倡“全民动员,回收废纸”,让幼儿将生活中的废纸提供到我们艺术创想室,供幼儿进行制作纸浆。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懂得了不随意乱扔纸屑,减少孩子破坏图书的意识了,懂得了废物利用。同时在撕、浸泡等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加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二、纸浆画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玩纸浆”特别需要孩子们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玩纸浆”包含着 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

纸浆画教案89521

课题纸浆画——京剧脸谱 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纸浆画的制作方法及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 2、能尝试新的作画方式,大胆、细心。 3、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纸浆画的制作方法及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作出一份满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特殊的绘画学习。 二、学习探究 1、出示老师完成好的作品,你们看漂亮吗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一猜这是怎么绘制出来的,用什么美术材料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学生汇报 3、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4、介绍这幅画的材料和工具材料和工具:各种颜色的纸浆、牙签、玻璃、记号笔、透明胶布、画框等。 三、讲解并演示绘制步骤及方法

1、在纸上绘制要制作的图案。 2、在玻璃板上描已经画好的图案。(把玻璃放在图案的上面,摆好适当的位置,用记号笔在玻璃上描画,注意要想好再画一次画成,画的过程中玻璃和图案不要窜位置。) 3、用工具把选好的颜色放到画好的玻璃上。(一次不要取太多的纸浆) 4、用牙签把玻璃上的纸浆均匀的摊开薄厚要适中,尽量不要留缝隙。(要先绘制深颜色部分,每次摊开的部分都要均匀,一部分摊平后再摊开另一部分。)师边讲解边演示 5、每次用牙签摊平纸浆的时候要让牙签与玻璃相接处。(就是要让牙签扎到底) 6、颜色搭配要合适,没有干之前不要用手碰。 7、根据画面适当的处理背景。 8、修整好后装裱成完美的作品 四、指导学生制作、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评析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 2、同学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总结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 陈飞飞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 洛社实验幼儿园陈飞飞 我们知道3—6岁幼儿正是身体迅速生长,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基本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让古老而神奇的童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吟唱、分享童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以童谣为参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童谣来提醒规范幼儿的行为。如老师发现图书架上的小画书损坏现象严重,就自编了一首《看图书》的新童谣和幼儿一起吟唱:“小小图书真好看,一页一页轻轻翻,不吵不闹静静看,不撕不折记心间,看完还要放整齐,图书宝宝谢谢你”。尽管没有规定看图书时应该这样,不许那样....... ,但是自从学会这首童谣之后,幼儿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很快形成了。童谣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针对问题,创编童谣,针对出现的问题,送给幼儿一面面可爱的“镜子”,让幼儿以童谣为参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那么幼儿园究竟如何开展童谣教学,如何实现童谣教学与幼儿园各主题活动的整合? 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本园“创意阅读”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寻找童谣与主题活动中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 一、童谣特点 1、童谣的内容贴近大自然和生活,内容浅显、主题单一。 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幼儿生活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