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第五节核心竞争力营造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性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25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提出企业知识基础论。1959年,安蒂思·潘罗斯在她的《企业成长论》中进一步发展和全面阐述了这一思想。1957年,菲利普·萨尔尼科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分析中,对能力的概念进行这样的描述: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组织的能力或特殊能力。1990年,潘汉尔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能力”的论文中正式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继潘汉尔德和哈默发表“公司核心能力”的著名论文后,1992年兰格·路易斯发表了“能力论”,1993年福斯发表了“核心能力论”,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了“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论文,把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推向高潮。

★潘汉尔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对核心能力下的定义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一定义的要点是“学识、协调和有机结合”,使协调和有机结合成为可能的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彦宁教授认为:“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使企业在战略上与众不同。”这一概念以比较明了的方式表明核心能力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能力,并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二)核心能力的特性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制胜的特殊能力,它具有非同于一般能力的一些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核心能力真正成为企业有用的战略资源。

★核心能力的知识性。企业能力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核心能力反映出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性在杜邦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14年前,杜邦公司从事爆炸品生产。欧洲战争爆发后,杜邦公司不得不借助染料生产保护它的主业。后来证明,染料工业为杜邦公司核心能力形成,特别在合成纤维方面取得卓越成效创造了两种必不可少的知识。第一种是有关染料合成和使用的知识。尼龙和后来开发的其他一些纤维品在问世当初并不能用那时生产的染料着色,而如果染色问题不能解决,这些产品的市场会非常狭小。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知识使公司相信它能够解决染色问题,那么它就不会着手开发这些产品。第二种知识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杜邦经营的炸药业第一次进入由众多有着各种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市场后,不仅要求必须创立新观念下的新的营销组织,而且要求在营销和生产之间建立新型的关系。由于染料工业方面的新知识,使杜邦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强了,于是尼龙等产品便应运而生。

★核心能力的辐射性。核心能力的辐射性主要地体现在它从核心技术到核心

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性功能上。企业由于拥有核心能力而得以源源不断地向消费市场提供各种新产品。核心能力具有辐射性,即把核心技术辐射到各种最终产品的能力特性。但是各种分散的技术却构不成这种核心能力。因为,核心能力是由不同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组合融化形成的新的专长。核心能力的辐射性可类比于一种核心专长的孵化和延伸,也可以喻为某个数学原理或管理的广泛应用,说到底,它是知识能的本性体现,没有辐射就没有核心能力的存在。有了核心能力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它的辐射性来延伸技术、延伸产品、延伸市场,最终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核心能力的不易仿制性。每个企业都想获得核心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愿以偿。即使某个企业试图模仿别人,某个产品也许能够仿制,如果想仿制企业的核心能力则是极其不现实的。因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累积的知识,是长期形成的战略性资产。战略性资产的开发不但花费一定时间,而且具有相当难度,不但涉及到技术,而且关联到企业的管理、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它是企业不易仿制、难以买卖、能拥有持久优势的稀缺性战略资源。这种战略资产具有严格的企业独占性特征。

二、培育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企业能力理论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它们共同揭示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潘汉尔德和哈默1990年在“公司核心能

力”一文中曾对企业核心能力作过形象比喻:多种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树枝是核心产品,较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果实则是最终产品。树的根系则提供了大树所需营养,大树的根系就是核心能力。

★无数事例说明,管理实践开始转向高度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拥有比竞争者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的结果和表现。今天,企业竞争成功的秘诀只有从企业能力理论中才能找到深刻的解释。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其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最关键的因素,而战略不过是企业发挥智力资本的潜能并充分应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与行为。

★日本企业的成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核心能力加速企业成长的许多例证。例如,佳能的前身是一家生产纯日本式照相机的小企业,成立于1937年。二战前后一直以照相机生产为主,积累了丰富的技能和经验。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多元化目标发展。佳能凭借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方面拥有的核心专长和能力,成功地进入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成像扫描仪、传真机等领域。到1995年12月为止,佳能各类产品销售额比例为:照相机占总销售额10%,复印机占28%,计算机周边器材占47%,信息和通讯仪器占7%,光学仪器占8%。

★张瑞敏对海尔的核心能力作了如下概括:“海尔的成功源于海尔人创业十五年来的观念创新和持续的创新活动。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管理、营销则处于有序的非平衡状态,并不断创造出新技术、新需求、新市场。”

三、企业能力构成

(一)企业能力来源及层次(图7-4)

★企业能力第一层次为资源禀赋能力,每个企业由于其所在区位不同、产业性质不同,

天然地在资源禀赋能力上有不同。有的企业因靠近原材料产地,能以较低的成本购得原材料,有的企业因靠近大学或科研机构而容易获得人才和技术信息。这种先天存在的资源禀赋能力的不同,使一些企业具有某种企业能力。但这种天赋能力不能成为企业制胜的决定因素,它能通过企业其他方面的努力被逐一取而代之。而且,这种资源并不是稀缺资源,在市场上容易买到。

★企业能力第二层次为组织结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以流程和组织为基础的。例如,传统的科层组织体系和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许多企业采用扁平式结构,将刚性组织变为柔性组织,使企业形成能够对环境变

化作出灵敏反应,从而提高了运作效率。事实上,企业效率始终同企业组织结构关联。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同它们采用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矩阵职能管理的灵活组织是分不开的。因此,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能力基础。其实,又何止企业是这样。古往今来,军队因改变组织形式而提高战斗力的实例也比比皆是。如拿破仑采用“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战斗队形”及“步兵、骑兵与炮兵,三者相倚为用”的战术,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又如,毛泽东的“三湾改编”使红军战斗力大大增强。

★企业能力第三层次是环境和制度能力。企业所处的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等)都会对企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竞争力不仅因自身条件不同而异,而且因竞争对手能力的消长会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强度。总之,竞争促进了企业能力的提高。

再看制度能力。企业采用不同的制度,就会有不同的效率和能力。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失去自主能力,对变化的市场需求没有反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力应对。实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效率得以显著改善,企业竞争力一天天上升,无数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曾在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任职达38年的爱瑞·德·葛斯先生,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有生命力的公司”论文中指出:“有生命力的公司都能够使自己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尔逊教授在英国为检验他的理论假设,对山雀和知更鸟的习性作了详细记录:在19世纪末期,送奶工将敞口的牛奶瓶放在人们的门口,瓶口会形成厚厚的一层奶油。两种英国花园中常见的鸟类山雀

和红知更鸟开始吃奶油。在20世纪30年代,当鸟儿已经喜欢上吃奶油大约50年后,英国在牛奶瓶上加上了铝制封口。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从苏格兰到岛的边缘,大约有100万只山雀已经学会了啄开封口,然而知更鸟却没有学会这种技术。为什么山雀获得这种能力呢?因为羽毛漂亮的红知更鸟是有领地的鸟类,彼此喜欢独处而不愿交流,而山雀却成群行动。群居的鸟类学习很快,因为一部分具有创造性的鸟能够带动群体提高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了适应环境和提高能力,企业也应当建立促进创新交流的制度机制。

★企业能力第四层次为学习能力。同个人能力来源于学习一样,企业能力的产生和提高依赖于学习。首先,通过学习可以增加企业的知识,获得新的价值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技术,打破固有僵化的“心智模式”,创造新的适于竞争需要的“心智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其次,通过标杆学习,即通过与竞争对手作比较,把对方的成就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把对方的先进经验移植到本企业中来,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强大竞争力。再次,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进行知识学习,可以在互动式学习中更快更有效地增加外部知识并提高组织吸收能力。

★企业能力第五层次为创新能力,它是企业能力来源的更高层次。这种能力体现出企业难以模仿、难超越的竞争优势,它已接近核心能力。

(二)核心能力的结构与维度

核心能力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各部分能力不仅扮演的角色不同,而且呈现出不同的能力层次和维度。核心能力有四个组成部分:

★核心价值观位于核心能力中心,属于第一维度,是核心能力的起源。它反

映出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价值标准等,对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组织与管理是核心能力的第二维度。组织设计对核心能力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组织灵活性强,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就广,企业效率就高,竞争优势就便于巩固。反之,核心能力就会被僵化的组织所窒息。管理的作用不仅影响员工的情绪,而且对核心能力形成起到引导资源积累和配置的功效,它保证了企业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的有序性。

组织和管理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既是核心价值观的执行环节,又是第三维度知识与技能以及第四维度的软件与硬件的运作环节。组织与管理环节的能力强弱决定核心能力能否开发成功。例如,日本NEC公司1965年实行了以技术为横轴、市场为纵轴的矩阵型新事业部制,即事业部是由技术和市场二者来把握,两者的平衡点为最佳发展点。市场牵动着技术的发展,技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不断的革新的,两者形成一个自动调节机制。为了加强开发力量,研究开发小组通过横向项目将几个研究所结合起来,参加研究的研究所根据自己的特色,发挥特长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的运行体制。

★知识与技能是核心能力的第三维度。它主要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特殊技术、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例如,本田以其强大的技术开发力量和国际化战略,遥居世界摩托车产业经营业绩之首,主要归功于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关于构成核心能力的知识,至少应有三种:a科学知识(公共知识);b产业独有知识;c公司独有知识。详见图7-5。

从a到c,知识的编号序位越来越低,其易于转移性也越来越低。公司拥有知识的来源虽广,但真正体现核心能力的知识已经是精选提炼的知识精华,具有准确的竞争力定位,构成公司独占财富,使竞争者难以复制。公司员工的知识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折射出企业核心专长的开发能力。

★软件与硬件是企业能力第四维度。它在核心能力中相对来说是一种非能动性的能力,因为各种软件、硬件和设备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操作使用才能发挥效力的工具。但是,没有这些东西,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好的创意也都无法实现。优良的软件、硬件和设备能促进企业的成功,它不仅能带来短期利益,而且能带来长期优势;它不仅是核心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研究开发出新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四、核心能力的产生始于企业创新

虽然模仿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在模仿阶段还不具有核心能力,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竞争力。企业创新除了技

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的创新等,这些创新综合结果是企业全面的核心能力。创新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根据前面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最终是由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决定的经,创新机制如图7-6所示。

文化和价值观位于核心能力产生的四大机制的中央,与各种创新机制双向联系和影响,在四大创新机制之间在也是相互影响的。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创新(产品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因此,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正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说,“创

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小的步骤的”。

技术创新的源泉是什么?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系统的创新在于对各种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分析,即对创新机会的七个来源进行监测。这七个来源是:

★意外事件。包括意料之外的成功、意料之外的失败、意料之外的外部事件等。

★不一致性。指各种经济现实情况之间的不一致性,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它的假设之间不一致性,企业的努力与顾客的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性,某个过程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一致性等。

★过程的需要。成功的创新包括五个基本要求:一个独立完整的过程,一个清楚的关于目标的定义,“薄弱”环节剖析,明确解决问题办法的具体要求,具有高度的可接受性;

★工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变化。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就业、受教育及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等;

★观念的变化。如感受、情绪和理解上的变化。

★新知识。包括科技知识、社会知识等一切新知识。

技术创新的机会大量存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组织

地寻找和机会,确认机会,利用机会。

(二)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是公司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通过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能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来争取顾客,赢得成功。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种正向竞争手段,那么价值创新则是侧向竞争妙策。对于刚起步、翼羽未丰的中小企业,采用价值创新的办法,是避免同强手正面交锋而顺利赢得市场的取胜之道。例如,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在1983年推出它的第一台个人电脑时,IBM已经确定了企业的价值曲线。康柏第一个产品便选择了另一种全新的价值曲线。康柏的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是第一流的,而且在价格上比IBM低15%。在它起步短短三年里,康柏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当IBM不断增强计算机性能,试图战胜康柏的价值曲线时,康柏开始也曾选择过针锋相对打败IBM的策略,但发现此时大多数顾客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计算机厂商对用户的友善程度比创新的技术更为重要。于是,康柏改变了同IBM进行硬碰硬的较量,再次发起价值创新,新的价值曲线使康柏再入佳境,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公司重复进行价值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个平台:产品、服务和交货。一般说来,产品平台指物理意义上的产品;服务平台指在维护、顾客服务、质量保证及对分销商和零售商培训方面的各种支持;交货平台包括储运和交货给顾客的渠道。随着技术和顾客态度的改变,每个平台都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机会,管理者不能进行价值创新时只关注产品平台而忽视另外两个平台。

价值创新不同于传统战略之处在于,前者凭借提供价值上巨大的扩展作为支

配市场意图的起点,而后者是为扩大市场份额在边缘地带进行竞争。采用价值创新战略的公司释放出他们的资源去确立和传送全新的价值,虽然他们并不刻意去建立竞争优势,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他们确确实实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最大的优势。显然,通过价值创新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三)组织创新

一定的组织形式会对企业能力和企业运行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任何管理学家无不重视企业组织的研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企业组织模式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

★不同组织模式的灵活性使企业效率不同;

★不同的组织模式具有不同的核心能力;

★环境对组织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没有它,甚至连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都不能很好实现。组织创新应遵循组织结构适应于战略的原则,并从三个方面着手:

★突破传统层层分级职能制的束缚,构建灵活、高效、扁平式的新型企业组织。这种企业组织是以加快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一方面组织适应信息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大幅精简企业中间管理层。

★以人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实行分权化。“以人为中心”就是通过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和人际工作关系来达到改进组织绩效的目的;“以流程为中心”就是将“过程”作为构件来构建组织,即把过去的专业职能部门转变为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这种组织自然数“过程组织”;“分权化”是针对“集权化”而言的,它有利于分散决策,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它要求变革和精简机构,养活层次而加宽管理幅度。

★加强团队建设。核心团队由企业核心部门的人员组成,直接面向顾客,资产专用性较强,因而体现出较高的组织效率。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围绕研究与开发、生产和营销来组建核心团队。

★内部行为市场化。将市场交易原则引入企业内部,在各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R&D部门、营销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等之间实行独立核算,以开展有偿交易。这种市场化的企业内部组织不但使组织结构扁平化,而且显著提高了经营效率。正如德鲁克所注意到的,企业内部的竞争比企业外部更加激烈。内部组织的市场化能从根本上克服科层组织的官僚主义,消除各部门间“混吃大锅饭”的现象,能激发出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特别是对承担技术创新的团队来说,更便于发挥其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以扁平化为重要特征的组织创新,不但是改进企业效率的关键,而且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四)管理创新

★管理是人类分工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提高企业

核心能力。管理创新内容有多个方面,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

★通过管理创新能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尔集团的OEC管理新模式。所谓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按照OEC管理法,必须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OEC 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事事、物物都有人管,并有人监督检查管的效果,以保证整个企业每一环节的运行不出疏漏。OEC管理方法的核心就是将过去对结果的管理转为对瞬时状态的控制,达到精细化,零缺陷。OEC管理的高目标是实现自主管理,增强每个职工的责任感,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当国家轻工业局一位负责同志参观海尔,看到员工们用自己发明的“看板”使设备发挥出巨大效益时,十分动情地说:“很多企业能把先进的设备利用好就不错了,而海尔却通过有效的管理使设备利用率提高,创造了额外价值,这是海尔管理创新的竞争优势体现。”

五、核心能力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企业要培育核心能力,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企业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不断研究探索出新路子。

(一)制定好战略规划

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属于企业重大战略问题。没有战略规划,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方向。一般来说,战略规划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表7-4所示。

★在左下角方格中,表示是企业现有核心能力与现有市场的组合,通过标出企业拥有哪些核心能力、哪些市场、哪些能力支持哪些产品与服务,企业便可以发现与这些产品、服务相关的核心能力,从而可以目标明确地强化特定市场地位。

★在右下角方格中,表示的是那些不属于现有业务单元的产品和服务的商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现有市场,设想新产品、新服务的商机,来扩大现有的核心能力。然后,再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市场上去。

★在左上角方格中,企业关心的是十年后如何才能占据领先地位,应该形成哪些核心专长,发展哪些核心能力才能巩固扩大现有市场?怎样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这里不仅需要明

确应增补哪些能力,而且应做出适时淘汰旧能力、建立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计划来。

表7-4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目标的关系

十年后企业要达

现有市场新的市场★在右上角的方格中,所标示的商机与现有核心能力、企业的目前市场地位都没有关系,它只是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对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肯定是有好处的。企业的实施战略手段可以借助于并购一些先进技术企业和参加工战略联盟等,以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同时,对这些能力的潜在用途进行研究。

(二)建立战略联盟

★联盟就是利益的联盟,它是指建立在长远共同利益上的重要伙伴关系。早期的战略联盟都是以共享资源和市场、降低成本、分担风险等为目标的产品联盟,这种联盟的最大着眼点是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外部规模经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沉没成本,降低重置成本。同时,建立产品联盟,能提高市场开发速度和进入速度,并能获得较好的进入利益。早期的产品联盟主要发生在经营能力、经营资源不均衡的企业之间,优势企业作为知识、资本、技术输出方,目的在于接近联盟对方的市场;而劣势企业作为优势企业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接受方,则以本国市场作为交换条件。所以,双方以共同开发新产品为纽带,形成一种企业战略联盟。在产品联盟中,知识流动是单向的,即由优势企业向劣势企业单方面提供。

★随着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战略联盟是在经营能力与经营资源方面基本上对等的企业之间建立的,是以开发新技术、控制新的国际标准和维持市场实力为目标的战略联盟。由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且越来越注重于学习效果的获得,因此这种战略联盟称为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是产品联盟发展的高级形态。虽然它仍保持产品联盟的一些功能,但因增加了新的推动学习和创新的功能,便使知识联盟成为企业发展核心专长、创建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今天,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成本、质量,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以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产品联盟,能够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却不能改变环境,引导未来。

(三)兼并关键技术企业

★兼并是大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指出:“纵观

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并购有许多重要功能,如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产生1+1>2的效应。特别是通过并购关键技术企业,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不少企业虽然进行了兼并或合并,却不能形成新的核心能力?有的企业搞了并购,反而是适得其反?美国麦肯锡公司研究了1972~1988年间英美两国最大工业企业进行的116项收购,以1986年的财务资料为分析依据,结果显示只有23%的收购赚钱,失败率达到61%,另有16%成败未定。哈佛商学院在调查研究1950~1980年30家美国大公司的兼并行为后,发现这段时间里有53%的兼并活动相继取消,并且卖掉了不相关的新领域的兼并资产的74%。这些都说明,企业兼并后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真正整合好才能取得并购成功。美国《商业周刊》的文章指出:“战略是成功的兼并的起点,只有当企业依照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进行兼并时,兼并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并购交易成功仅仅是走完了兼并路程的一小半,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还在于如何统一战略,实际上也就是管理整合。它涉及到企业价值链整合和组织整合,协调双方企业运行系统和促进双方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等。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管理整合呢?企业购并交易完成后,之所以必须继续进行整合,是由于两个企业还未真正统一在一起;被购并企业的资源未得以分解和有效利用,被购企业的企业文化同购并企业的文化还不能融合,被购企业的成员还保持原来的企业惯性;如果购并企业不从组织上、文化上和价值链上进行认真的整合,很可能会造成一种抗力,影响到兼并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企业进

行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掘和合理配置购并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购并后基于价值链的整合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统一至关重要。哈斯帕拉根据兼并双方的战略依赖性需求和组织独立性需求,提出了四种整合模式。如图7-7所示。

(1)合并式整合。也称为吸收合并法,它意味着两家企业长期形成的各种资源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消除重复,增强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在企业横向购并中,如一家在市场开拓方面占优势的企业,购并另一家在技术开发上有实力的同行企业,整合的最好方法就是吸收合并,即在组织上合并,战略上统一,达到企业增强实力和快速发展目的。

(2)保护式整合。指在被购并企业有较高的独立性要求时,购并企业以公正和有限干预的方式来培养被收购企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允许目标公司开发和利用自己的能力。这种整合方法主要是一般管理技巧的转移,适用于跨产业的混合购并。

(3)共生式整合。指两家企业的资源由最初共存向相互依赖发展。实施以共生为特征的购并,将实现保护和渗透并举。这种整合方式往往没有制造资源的共享,而更多地表现在R&D资源的合并,它产生在相关多元化购并中。例如,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徐亮

评论文章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二、中小企业的作用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发的催化剂。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力量的成长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依靠的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民营中小企业符合比较优势,具有自生能力,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篇一我把我们的课堂称之为高效课堂。 我仍然要批评那些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的人,有人甚至撰文批评高效课堂,我可以说他们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让我们大声喊出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它遵循的是差异性、选择性、人性化、个体性的教学原理。 超市的教学概念是通过黑板来实现的。黑板类似于超市里的货架,它是用来展示和陈列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选择需求。 我们说黑板有三个意义。第一,是货架,用来陈列展览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选择;第二,是竞技台,比较思维过程和创新成果;第三,是冶炼炉,思想碰撞、方法汇集,熊熊炉火,炼铁成钢。 因此我可以下一个绝对性的结论,高效课堂离不开黑板超市,没有黑板不能成其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因为你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仍然是大锅饭式的教学,好比是给脚丫子配鞋子,一旦鞋子不合脚,要么是削足适履,要么是小脚大鞋,合脚的才是最好的或者换句话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表述清楚这个教学主张,我还可以举例医生和教师的区别来加以说明。 对于医生看病,他能否要求所有的病人去照方服药当然不可以,因为病情不同,需要对症下药。即便是为了图省事,医生简单把病人分类,让每类病人按照一个方子去服药,恐怕这样做也不行。可我们的课堂竟然连简单的按病分类都没

能做到,这样的教学能有什么专业化真正的专业化是医生看病那样的望闻问切。遗憾的是,在我们旧式传统的课堂上找不到这样的专业化。我们让头痛和脚痛甚至没病的病人都必须服从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进度要求,都必须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上遇到障碍,都必须按照教师课前猜测出来的难点去变着法子的强化训练。 狂欢是指向于生命的内在状态的,是指心动和神动,但提前是外在的动,即身动。也许很多人至今还没明白,课堂上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的,除了兴趣这个词外,还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谁见过走着路睡觉的 课堂要快乐起来,要坚决消灭苦学和如坐牢监、度日如年的感觉。我是实在无法容忍旧式传统课堂的不快活的,学生们学得太过于苦不堪言。因此,课堂必须正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我们有义务让他们学得快乐,我甚至在想,什么时候课堂能像开晚会那样,孩子们还会度日如年地盼着下课吗我们没有理由以学习的借口剥夺孩子们的快乐! 生命的狂欢,每当我说道这个词的时候,我就觉出了责任。因此,高效课堂一直无比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我们的评课里,即便是课堂知识达标率是100%,如果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的,这样的课堂依然打零分,而这样的评价我们称之为一票否决。 那么如何实现狂欢 简单说,就是遵照儿童的方式。好比让喜欢饮酒的饮酒,让喜欢逛街的逛街,而喜欢表现的去尽情表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只是我们缺乏激发而已。马斯洛的五大需求,我们的旧式课堂满足了哪个遵照儿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为了兴趣而学的课堂一定是不会枯燥的。我又要评价一下减负了,我不知道咱们的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负担的,如果饮酒对酒鬼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哈默而 ( Gary Hamel ) 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哈默而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 杂志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和 The Dance of Change 的作者彼得·圣吉 ( Peter Senge ) 則赞誉他为“西方世界在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由于他提出的一系列管理观念,彻底改变了许多知名成功企业的战略重心和内容,他已跻身全球名列前茅的管理思想家。 哈默而与普哈拉(C. K. Prahalad)1990 年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发表的《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一文,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此后他在重要期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影响巨大。他的书不多,但每本均受到极大关注。他与普哈拉合著的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曾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报刊评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书籍之一。该书认为,企业要追求持久发展,就必须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他提出,战略家或企业领袖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忘却过去的成功模式,转而以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

二、文章内容 1、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所谓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技术和技能,通俗地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关键的能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例如,微型化是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的微型化,还包括对未来市场需求微型化选择模式的引导等等。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主要的特征: 1.1重视用户价值 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因为此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很有价值的好处:节省油、易发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我国中小企业概述

我国中小企业概述 2.1 中小企业相关概念 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中小企业这样的字眼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型企业发展稳定,是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与之相对的就是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自身的企业规模、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无法和大型企业进行比拟。中小企业的界定原本就是指规模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所以各方面发展体系都需要外界源源不断的提供帮助,没有扎实的根基,想要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另外,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时代在进步,科技业在进步,经济更是迅猛发展,在过去能被称之为大型企业的公司,现如今可能也只是中小企业中的一员了,既然是个相对的概念,就不存在绝对性和稳定性。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2.2 发展中国中小企业的意义 无论大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政策进行鼓励和帮助,因为中小企业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之所以得到扶持,是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为老百姓解决就业问题。老百姓毕竟占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他们的生计问题必须要得到保障,不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难以维护。现如今,中小企业在我国全部企业中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还靠上,稳稳地为我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贡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也是必要的。另外,中小企业由于投资小,易操作,对于新变革能够尽快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调整,配合实际的发展进行新生创造,如此的灵活性十大企业所无法相比的。对于新的机遇,中小企业身先士卒,率先进行专利的研发,技术的创新,新品的开发与上市,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与保障。还有一点就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能够在许多地域有限的地方进行创业,对于当地资源的有力开发和利用也是其一大特点。中国的发展并不均衡,像北京、上海等地方经济十分的繁荣,但是与之相比的西北一些地区就相对贫乏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引言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学生的前概念是生本课堂的起点,学生对于问题和概念的原有认知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走向。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概念,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淡化和弱化;而对于学生错误的概念,则注重实质性的引导,通过实验或探究,实现学生的概念的本质上的拨乱反正;而有些学生的概念认知是一个“擦边球”,总体来说不能算错,但是有部分的认识则稍有出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我们则要在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微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正确与错误,从而逐渐扭转自己的认知。 小学的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前概念的错误或偏颇。例如影响沉浮的因素和浮力的计算,例如水蒸气的形态和识别水蒸气,例如了解磁铁的磁性及能吸引的物质。学生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或基于小时候的玩耍,或家长告知,或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根深蒂固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彻底纠正过来。学生有时候是固执的,不严谨的教学设计很容易被学生的牛角尖所质疑,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关注合理的教学设计,无懈可击的教学思路,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来彻底扭转生本课堂的学生的前概

念对于教学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我就以《水珠从哪里来》一课谈谈教学设计对于学生错误前概念的影响和扭转。 课例陈述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节课是从上一节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的一个变化:在杯子的外壁上也形成了水珠,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实践证明,揭示水珠的来历和成因,为下一节课水蒸气的特点和蒸发做好铺垫。因此这一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个学生认知上的误区,而这节课就针对学生这个误区展开思维攻坚。 活动一,观察水珠的形成。学生观察盛有冰块的杯子,并且发现杯子外面的水珠。通过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的过程,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说明即使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水珠。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冰块形成过程,并且要求学生仔细描述这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描述,会得到这样一个现象:杯子的外面一开始形成了雾气,然后雾越来越浓,最后形成小水珠。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水珠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连贯思考下面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从外界还是从内部? 活动二,研究水珠的形成条件。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环节1:目标导学(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是否需要灵活掌握)。 (4)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环节2:自主学习(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先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简单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学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探究交流的前奏,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案。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要目标具体,合理的时间限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保障

学习效率。 操作程序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交流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环节3: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完善学案) (一)组内交流 (1)同桌交流: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讲解。 (2)组内交流: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内深入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必要时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教师在这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的去质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共同进步,形成能力。教师在这里还要应注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如何提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

企业的核心能力

广源天药集团的核心能力分析 广源天药集团是一家专门生产医药产品,并且拥有独一无二的国家级保密配方和百年老字号品牌的医药企业,其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广源天药集团最初生产销售的粉剂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药企业竟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医药产品功能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广源天药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对药品剂型、便捷性、准确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从1975年开始,在广源天药秘方原有剂型的基础上研制出系列新剂型、新品种广源天药集团公司坚持稳老扶新,循序渐进的优化产品群结构,将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多变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开发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广源天药新产品开发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广源天药创可贴。2000年,创口贴市场占领者国际品牌BD创可贴仅仅是一种卫生消毒材料,没有对伤口的止血和愈合的功效。广源天药的药性具有很强的止血和愈合功效。2001年3月广源天药投资成立专业透皮究部门,主要对创可贴进行研究开发,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透皮技术,委托国内企业加工生产8000多万张,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近100倍。随后投资300万建立广源天药创可贴生产线,并投资2000多万组建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完善创可贴销售网络。2004年广源天药创可贴年销售颕合计达到4000万元。2006年广源天药继续加大宣传攻势,着重宣传广源天药创可贴弥补了其他同类产品只能护理不能治疗的缺陷,彻底打破了BD独霸创可贴天下的局面。随后广源天药集团成立主要生产经营透皮产品

的事业部,并于2011年收购国内一家制药厂,作为与透皮事业部相配套的生产企业,202年广源天药创可贴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4亿元,到目前为止,广源天药仍然是创可贴行业的翘楚. 早在2002年,广源天药集团材开始进军日化产业。先从牙膏产品入手。一般传统牙膏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牙齿防蛀和清洁问题,而80%左右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萎缩出血等问题。广源天药集团开始研发天药牙膏,开发出一种能帮助消费者减轻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的药物牙膏。广源天药牙膏运用公司的关键资源原天药粉的神奇功效,使得广源天药牙膏具有独特的治疗功能。广源天药牙膏首先采用药品的销售渠道即医院和药房、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才进入超市等渠道。这样有利于在产品问世时显现出药企的背景,让消费者觉得质量有保障,并且巧妙避开了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竟争,还降低前期的销售费用。2004年广源天药牙膏开始投放市场,市场反映良好,2005年天药牙膏销售收入接近8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广源天药集团又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和究善,2014年广源天药牙膏销售额突破19亿元,在国内所有牙膏品牌中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运用辨别企业核心能力的3个关键性测试,简要分析广源天药集团在医药板块和牙膏两个领域是否具备核心能力。 (1)医药板块 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举”;“不断开发创造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拥有独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 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依安县中心中学何福军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最为基础知识。很多初中生对概念只机械的记忆,缺乏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从而导致对数学应用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无法建立数学的基本模式。要对概念深刻理解,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建立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往教学中结论已不再适用,下面是我对个人的教学经验讲一讲我的看法: 第一、在教学基本概念中,应让学生学会理解 要记住数学概念、定理、定义,首先要理解透彻,不能囫囵吞枣,尽量让教师在讲概念时讲清。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问题,你能否根据上面的函数的共同特点写出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回答去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是否到位。让学生从不同的关系式中找到反比例函数,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养成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得到的概念学生是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后面的数学实际运用中就应该很从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数学的一些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然而这些不足以说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高度以经达到理性的高度,所以教师

要通过对概念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升华,从而得出经验。我认为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最简单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上,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达到获得数学基本技能的目的。 第二、在基本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会记忆的习惯 要理解数学概念,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识记。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记忆:1、 用顺口溜记忆。如: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我编了:“同大取出大,同小取出小,大的小、小的大中间找,小小和大大取不了。”有效的让学生克服了求不等式解集时常犯的错误。2、用数形结合法帮助记忆。如:讲实数的相反数时,既要讲其代数意义,同时又要讲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又如讲一次函数函数(0)y kx b k =+≠的性质“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在初学函数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这可结合具体的函数图象来讲解: O 2y x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人员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能力是企业能做什么,势是指企业处于什么位置上,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处于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位置上,产生了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持恒性创造出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核心技术创造出核心产品,因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既可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份,又可以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具核心竞争力性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企业独家拥有的,有极强的价值性,而且能有相当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福建的片仔癀等;另一是指一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往往是一种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环节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此环节企业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这个中间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因为它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如耐克运动鞋新产品设计的设计图就是一种核心产品。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产品的提法,于是产生了“虚拟经营”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要把握住核心产品的生产,而其它环节都委托给其它企业加工,象耐克运动鞋那样OEM生产方式,仍可以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实证也很多,如北大方正中文排版技术、索尼的家电小型化技术等都是构成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硬核心竞争力与软核心竞争力。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这种独特技术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中最优秀,他人无法超越。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一家只有七个员工的生产口哨的厂家,因拥有生产面对喧哗不止球迷而能让裁判有效执法的哨子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如麦当

中小企业的定义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629759414.html,/sol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些企业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口,为我国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政府创造近50%的税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中小企业在生产和就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使中小企业成为了国家经济中一股无法替代的力量。 进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复合增长率达到15%左右。多家咨询机构均预测,到2008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 1 宏观经济角度的中小企业定义 1.1 各国划分中小企业的通用标准 从全世界范围看,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总体上分为两种情形:定量(Quantitative)划分与定性(Qualitative)划分。 第一种情形:定量划分。 作为与大企业相对的概念,定量划分一般以其从业人员数、资本金额、资产总额、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量的指标作为划分标准。例如: z以从业人数为标准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ve——SBA,成立于1953年)规定,中等小企业从业人数为20—99人;大型小企业从业人数为100—499人;小企业从业人数为5—19人;从业人数在5人以下的为个体企业。 z以企业资本金多少为标准 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年出台,并于1999年做了修订)规定,作为国家政策扶持对象的中小企业的范围是按资本额或出资总额确定的,工业、矿业、运输业为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或服务业为l,000万日元以下;批发业为3,000日元以下。 z以销售额多少为标准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 2013/10/22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 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中小企业定义标准_行业分类标准_贷款分类标准

附件一: 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全文如下: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