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片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泮托拉唑片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泮托拉唑片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泮托拉唑片联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12T08:46:16.7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5期作者:卓玛措[导读]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片与硫糖铝混悬液联合治疗的效果。(久治县人民医院青海果洛 814499)

【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片与硫糖铝混悬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住院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A组(n=100)给予泮托拉唑片单药治疗,B组(n=100)在A组用药基础上配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对比A、B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4.0%,高于A组的78.0%,差异显著(P<

0.05)。A、B组用药前的黏膜损伤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比A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患者实施泮托拉唑片以及硫糖铝混悬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修复黏膜损伤,值得应用。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泮托拉唑片;硫糖铝混悬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145-02 糜烂性胃炎是一组具有胃黏膜糜烂、出血表现的消化道疾病,由于现代医学对其病因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很难做到特异性治疗[1]。泮托拉唑、硫糖铝混悬液是近年临床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的常用药物,对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也有确切的药效。本文中,我院就200例高原地区糜烂性胃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明确泮托拉唑片与硫糖铝混悬液两药联用对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所处高原地区的200例糜烂性胃炎住院患者做研究分析,入选患者均收治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由胃镜、临床症状等检查明确诊断,无消化性溃疡、药物过敏史等问题。通过随机抽签模式分组,A组(n=100)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为(42.8±3.9)岁;B组(n=100)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27~64岁,平均为(43.5±4.2)岁。采取统计软件处理

A、B组间基线资料,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1.2 方法

A组给予泮托拉唑片单药治疗,每次用量40mg,每日1次,经口服给药。B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配合硫糖铝混悬液治疗,每次药量取10ml,每日服用3次。两组均接受持续4周的用药观察与研究分析,该期间未服用其他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药物,对Hp阳性者,可酌情给予阿莫西林服用。

1.3 观察指标

根据胃镜检查数据,评估两组不同用药阶段的黏膜损伤指数,每个出血点记0.5分,糜烂灶面积每1mm2记1.0分。

用药疗效:①显效:用药后基本无黏膜糜烂、出血等临床症状,且黏膜炎性病灶恢复正常;②有效:用药后黏膜糜烂、出血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黏膜炎性病灶有所减轻;③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1]。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作处理,具体经χ2检验与t检验,P<0.05,说明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与B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B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受高原低氧环境、长期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影响,该地区居民的胃肠壁供血循环普遍较差,并且多数存在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减退、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糜烂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泮托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多种胃肠疾病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其能够直接与囊泡内的酶物质、胃酸分泌小管等相互作用,使H+-K+-ATP酶的活性减退,由此起到强效抑酸的效果。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其生物利用度也较高,达到75%,并具有起效快、止血效果好等特点,能够为糜烂病灶的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而硫糖铝混悬液是一种胃黏膜保护药物,给药后可在胃黏膜上皮形成一层保护屏障,使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无法消化黏膜组织,同时还可加速胃黏膜释放黏液,能够降低胃壁细胞的敏感度,抑制胃酸向其他胃黏膜组织的扩散,具有保护与修复胃黏膜的作用[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