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3T17:08:1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颜英玲唐知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颜英玲唐知音(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6)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除一例截肢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地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病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足部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溃疡,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其病理变化是糖尿病病人因合并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障碍,或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致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因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截肢率。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自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①应用胰岛素或适宜的降糖药,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②糖尿病足皮肤水泡的处理:糖尿病足的皮肤水泡易诱发感染及坏疽,要积极处理,保持水泡清洁,避免受压,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对紧张性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③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处理: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局部坏死组织表浅分泌物少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 湿敷、清洗,将坏死组织予以清除,深部脓肿在低位处切开引流。局部坏死恶臭且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2%的双氧水清洗创面,采取蚕食的办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 +胰岛素4u 清洗,用烤灯进行烘烤20分钟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用生肌膏祛腐生肌敷在伤口表面,每日换药1到2次。④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应用红花注射液、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应用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⑤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⑥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护理

2.1健康教育精心护理足部皮肤①每天仔细检查双脚,特别是检查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水肿和感染会在脚趾间的部位开始。②每晚用温水(20-40°C)洗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即可,洗完脚后立刻擦干,轻轻擦干所有脚趾间的部位,另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造成患者下肢干燥,可以抹一些软膏或者是油类,比如鱼肝油软膏。③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趾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④选择一双鞋头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不要穿过紧过小的鞋子,以免与脚部产生摩擦。袜子应选择纯棉制品,每日更换。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不要自行用刀片切刮或鸡眼膏治疗⑤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可用棉织护脚套,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2]。⑥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⑦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慢性终生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因经济压力和面对截肢的危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糖尿病足感染坏疽,伴有恶臭,使患者自尊心下降,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就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讨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3]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用药,定期测血糖的变化,防此或延缓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经济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病人相信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防治的,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而局部的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治疗成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才能做好此项护理。参考文献

[1]张红妹,陈育群.糖尿病足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B):25—27.

[2]刘志明.高锰酸钾热水足浴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0,3(1):43.

[3]周佩如.58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2,2(2):28.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护理记录(1).doc

护理记录 科室内分泌科病房42 床号18 住院号1064 一、首次护理记录 2016-2-28 9am 患者,男性,62岁,主因“糖尿病”,门诊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于2016年2月28日9时收入病房。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 身体评估: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 辅助检查: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 H:173cm; 二、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2.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注射,主动定时复查。 3.尽可能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如发生酮症酸中毒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会足部护理的方法,保持皮肤完整性。 三、日常护理记录 2016-2-28 2pm 根据病人的理想体重及活动量,参照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营养师共同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合理饮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嘱病员按时、按量进餐。嘱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量。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病员住院期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缓解,血糖逐渐降至正常。 2016-2-29 2pm 说明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与疾病康复的关系。讲解尿糖、血糖监测的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张新红张亚蕊(福海县人民 医院 836400)【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一旦发生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 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加深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是预 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糖病尿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 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率的有效性。 方法在内科系统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发 放《糖尿病知识手册》。 教会他们合理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及早进 行足部护理等等。 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 05-022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 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目前,全球已有 1.5 亿以上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超过 9 千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2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足。 1 /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下肢坏疽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有效预防及护理,是控制因糖尿病足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的最有效方法。 一、发生机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继发肢体血管闭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和关节畸形有关。 二、致病相关因素(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极易发生感染。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挤压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4)足癣、甲癣、跖疣、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三、不良后果足部细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这些感染很多都开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细菌感染的有利环境,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将预防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 年 1 月~2010 年 1 2 月,共收住糖尿病患者 660 例,并发糖尿病足的165 例(均为入院时带入)。 根据 Foster 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1 级为正常的足; 2 级为高危的足; 3 级为溃疡的足; 4 级为合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护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的血脂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治疗 对于糖尿病湿性坏疽 (1)对于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创面处理是比较费事的,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给护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来说,创面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干性坏疽 第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第二、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第三、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9T15:26:28.0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申苏荣[导读] 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昆明市精神病院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 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80℃,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 –尽量将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显著减少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病的危险血糖监测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3-4次/天 –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次/天 –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天-2天/周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6.1mmol/L –非空腹血糖:4.4- 8.0mmol/L 血糖监测时间点 ?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 ?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 ?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 ?睡前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钟血糖 ?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监测随机血糖 二、足部护理要点: 足部清洁注意事项* ?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温不可太冷或太热,先用手肘测温,不要用热水泡脚。 ?洗脚时不要用毛刷擦脚,以防皮肤破损。 ?洗净后要轻轻擦干双脚,包括脚趾缝也要擦干,不要过分用力,以防擦伤干燥的皮肤。

?看不到的部位用镜子帮助进行检查,或者请家人帮助。 ?如果皮肤干燥,清洗后应涂上润肤膏。 鞋子的选择* ?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有效保护双脚。 ?最好在下午购买鞋子,此时脚部比早上略大,尺码的选择更为合适,如果左右脚的尺码不同,应以较大的尺码为准。 ?尽量选择柔软、厚底、系鞋带的鞋子,不要选择尖头鞋,防止脚趾受压。 ?高跟鞋会增加脚底受到的压力。 ?无论何时都不要穿凉鞋或拖鞋外出。 ?禁止赤脚走路,即使是在室内。 ?新鞋每次的穿着时间不宜过久,应慢慢延长穿着的时间。 ?每次穿鞋前都需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如硬币、钉子或砂石等。 ?鞋子如有破损,应修补后再穿着。 袜子的选择 ?穿着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脚,还具有吸汗和避免摩擦的作用。 ?应选择柔软的棉质袜,天气寒冷时可穿着柔软的羊毛袜。 ?不宜穿着过紧的弹性过强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不可穿着有破损的袜子,因破口如套住脚趾,会影响血液循环,破损的袜子应丢弃,否则修补的缝口会增加摩擦,损伤皮肤。 ?袜子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 三、足部问题护理方法 ?修剪趾甲: –要用指甲钳将趾甲小心修剪平整,不要剪得太短,不能短过脚趾尖。 –如果视力欠佳,应请家人帮助。 –如果发生趾甲陷进肉里,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鸡眼与胼胝: –不可自行处理鸡眼或胼胝,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二、糖尿病饮食禁忌*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1、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饮食护 理 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应 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检查每次进 餐情况,如有剩余,必须计算实际进食量,供医师作治疗中参考。 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 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2、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胰岛素护理 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同样 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度以下。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 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 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 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 或静注50%葡萄糖40m,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3、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卫生护理

告知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内衣质地要 柔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水性、透气性要良好,鞋袜不宜过紧;每晚用温水洗脚,保持趾间干燥,经常检查足部,防止足部损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有感觉异常的病人,要防止烫伤。 糖尿病饮食禁忌1、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钠高纤维素饮食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粥样动脉硬化,所以不要吃 过多的钠盐,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可以 溶解的纤维素,这些食物能够改善胆固醇、脂肪以及糖类的代谢,并且可以减轻体重。 2、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糖类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发病,所以需 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3、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需 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易于合并肾病,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给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询问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进食情况及生活方式、休息状况、排泄状况、有无特 殊嗜好。 2.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 3.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 4.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症状护理】 1.感染的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换内衣。 2.肢体麻木、疼痛的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经常 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眼部病变的护理: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视力下降时,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 1维持营养平衡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具体计划因人而异。饮食治疗原则为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营养素以及合理安排饮食。 2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据个人喜好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坚持30-6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天。不宜空腹运动,每次运动宜选择餐后1小时。运动强度 因人而异,以运动后脉率应达(170-年龄)、且不感到疲劳为宜。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有效手段。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检测频率取决于治疗目标和方式。

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血糖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密切监测用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注射胰岛素病人护理 *胰岛素需置于0-5 C冰箱存放。 *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2).胰岛素使用法: *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指导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5健康教育 a.向患者解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使用降血糖药得到控制,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并发症。 b.解释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知道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均 匀,分配一般为1/5、2/5、2/ 5 或1/3、1/3、I/ 3。 c.教会患者及家属测尿糖、血糖,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技术及饮食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的调整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饭后2h血糖< 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ATC詣%。 d.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人量。 e?每日起居应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f.病人易产生焦虑,应鼓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坚持控制血糖,可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g.足部护理: (1)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3)以润滑剂按摩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长裤、袜、鞋。

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发病的三大因素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糖尿病足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由于糖尿病足并不是单一的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那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下面就请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们相许的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一、选合脚舒适鞋袜 糖尿病患者穿鞋袜宜合脚舒适,不宜过松过紧。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量增加,影响静脉回流量及速度; 但鞋袜过紧则压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对动静脉血流均不利,既不利于血供也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需准备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不挤脚的鞋。穿新鞋的第一天要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袜子选择纯羊毛或棉制品较好,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这些同样是有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方法。 以上是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加强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从而远离疾病,享受美好的人生。 二、足部取暖适温是关键 防寒保暖是最常见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有效方法。临近冬天,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脚麻、脚凉。因此,很多人选择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取暖。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性反射减弱,对热感反应迟钝,一些人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把脚烫伤了。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为宜。不要用刺激性药水泡脚,如果是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泡脚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才可结束;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揉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要轻柔,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 三、饮食调理 合理分配膳食,严格控制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醍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因素 四、生活调理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临床资料 (1) 2.1 一般资料 (1) 2.2治疗 (1) 第三章糖尿病足患者护理 (2) 3.1 足部护理 (2) 3.1.1 按摩 (2) 3.1.2 运动疗法 (2) 3.1.3中药治疗 (2) 3.1.4 观察局部皮肤 (2) 3.1.5 局部皮肤护理 (2) 3.1.6 艾灸保健 (3) 3.2 治疗方法 (3) 3.2.1 严格控制血糖 (3) 3.2.2 控制感染 (3) 3.2.3 改善血液循环 (3) 3.2.4 改善末稍神经功能障碍 (3) 3.3护理措施 (3) 第四章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 (4) 4.1 饮食指导 (4) 4.2 积极预防 (4) 4.3 强化保健 (4) 4.4 糖尿病足病分层管理 (5) 4.5 心理护理 (5) 4.6 提高专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重视 (5) 4.7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危险因素筛查及其重要性 (6) 4.8 糖尿病足护理要坚持四项原则 (7) 第五章结果 (7) 第六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论文

单位代码:007 分类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1047234002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防治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4月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对4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采取了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结果:46例糖尿病足44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1人行局部足趾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足部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增进健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好处。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目录 绪论 (3) 1临床资料 (4) 2.护理方法 (4) 2.1心理护理 (4) 2.2皮肤护理 (4) 2.3局部溃疡护理 (5) 2.4适当锻炼 (5) 2.5健康宣教 (5) 2.5.1严格控制血糖 (5) 2.5.2饮食护理 (6) 2.5.3足外伤的预防 (6) 3.护理效果 (6) 4.讨论 (6) 4.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6) 4.2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证 (7) 4.3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 (7) 5.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因此得到了提升。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或是两者共同存在而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现阶段糖尿病已经成为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属于一种终身疾病,临床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基于此,该文将收集国内外针对尿病的治疗与护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95-02 糖尿病(diabetes)主要有绝对缺乏胰岛素的Ⅰ型糖尿病与相对缺乏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如果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时间控制不稳定则可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大血管病变,甚至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等[1]。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逐渐受到了广大医学界以及群众的重视与关注,现就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综述如下。 1 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1.1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类,其中主要以原发性糖尿病为主,继发性糖尿病十分少见。而原发性糖尿病也分为Ⅰ型与2型[2]。Ⅰ型也就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由于胰岛素β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胰岛素缺乏,呈现出病毒性炎症、自身免疫破坏从而导致胰岛细胞产生抗体,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病,但常见于年轻群体,且患者有酮症倾向。2型也就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常见于成人、超重群体且具有患者多有家族发病倾向。 1.2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容易被发现。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加、疲劳、口渴、饥饿、体重减轻或是伤口不愈合、视力模糊、手脚发麻等。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症状主要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简称为三多一少[3]。糖尿病患者通常采用直接测血糖方法即可确诊,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患者存有可疑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单独空腹血糖≥6.1~7.0 mmol/L,称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3T17:08:1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颜英玲唐知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颜英玲唐知音(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6)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除一例截肢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地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病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足部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溃疡,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其病理变化是糖尿病病人因合并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障碍,或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致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因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截肢率。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自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①应用胰岛素或适宜的降糖药,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②糖尿病足皮肤水泡的处理:糖尿病足的皮肤水泡易诱发感染及坏疽,要积极处理,保持水泡清洁,避免受压,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对紧张性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③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处理: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局部坏死组织表浅分泌物少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 湿敷、清洗,将坏死组织予以清除,深部脓肿在低位处切开引流。局部坏死恶臭且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2%的双氧水清洗创面,采取蚕食的办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 +胰岛素4u 清洗,用烤灯进行烘烤20分钟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用生肌膏祛腐生肌敷在伤口表面,每日换药1到2次。④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应用红花注射液、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应用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⑤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⑥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护理 2.1健康教育精心护理足部皮肤①每天仔细检查双脚,特别是检查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水肿和感染会在脚趾间的部位开始。②每晚用温水(20-40°C)洗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即可,洗完脚后立刻擦干,轻轻擦干所有脚趾间的部位,另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造成患者下肢干燥,可以抹一些软膏或者是油类,比如鱼肝油软膏。③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趾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④选择一双鞋头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不要穿过紧过小的鞋子,以免与脚部产生摩擦。袜子应选择纯棉制品,每日更换。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不要自行用刀片切刮或鸡眼膏治疗⑤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可用棉织护脚套,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2]。⑥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⑦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慢性终生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因经济压力和面对截肢的危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糖尿病足感染坏疽,伴有恶臭,使患者自尊心下降,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就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讨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3]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用药,定期测血糖的变化,防此或延缓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经济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病人相信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防治的,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而局部的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治疗成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才能做好此项护理。参考文献 [1]张红妹,陈育群.糖尿病足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B):25—27. [2]刘志明.高锰酸钾热水足浴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0,3(1):43. [3]周佩如.58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2,2(2):28.

护理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方法在临床的实习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监测与护理。结果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病因及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再加上环境因素,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 1.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1.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