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春节习俗3.1

潮州春节习俗3.1
潮州春节习俗3.1

潮州春节在腊月中下旬就开始了。冬至后要做四件事:谢神,扫舍(即采囤),做粿,买年货。二十四就是神上天的日子,要拜堂桃,就是用糖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说好话,落地保平安。”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祭祖。人们要搬来一张八仙桌,摆上祭品,然后家中的长辈要从神龛上请下香炉,再按辈分依次跪拜,长辈要给小辈们发“压岁钱”,能挣钱的小辈也要给长辈送红包,称为“压腰兜”。之后再是吃团圆饭,菜式是很讲究的,像三鸟肝肠炒芹菜蒜等,都有寓意。象征着全家一年自始至终圆圆满满。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象征“年年有余”。是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之首,称“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是日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新装,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供,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

接着全家入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吃早饭,下辈向长辈祝福,长辈给下辈寄以期望。吃过早饭后,父母就携带儿女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大桔表示吉祥。带多少大桔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关于潮汕用摈榔的风俗,府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因摈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摈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换吉祥的一种礼节。客人进门时,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主人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还有敬以“擂茶、米程”之俗),并互换大吉,还要互送小孩“利市”(红包)。春节是圣日,因此在潮汕有许多禁忌,如不要扫地、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饭汤,否则出门会遇上天下雨;不许说坏话、骂人、打架。

在潮洲,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新年,分为辞年(辞旧岁)、新年(过新年)、年过(年径开)三段。

(一)辞年——除夕围炉合家团聚

辞年,潮洲人也称过年。腊月廿三日,作为起点,开始置办节品,清扫卫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说是“老爷上天”,就得准备“纸马”。“纸马”,其寄意是让各路神仙骑马上天去“述职”,祈望它“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廿四日,还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欢乐。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人们就称“除夕”,因为多是月小,故

称“廿九夜”,也称“大年夜”。

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新春联,家内摆满食品,有鸡鹅鸭、猪肉、猪蹄、香菇、针菜、木耳、腐枝和鲜蔬佳果。下午,必须祭拜祖宗神位,然后,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须摘下十二样花叶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春。

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关门“围炉”,“围炉”何必关门?这与传说古代人们于年底驱除怪兽“年”有关。因而,也叫“过年”。围炉桌上,菜肴丰盛。桌中央,摆着“火炉”俗称“宾炉”。“宾炉”是用铜、锡或铝铸打而成的一种器皿,这种器皿,在中间的火炉中盛炭火,四周热汤中放置肉丸、鱼丸,取其“丸”与“圆”谐音,寄寓合家除夕团圆。远离桑梓诸亲人,都赶在除夕来家围炉团聚。“宾炉”四周,摆满“白切鸡”、“红卤鹅”、“红蚊猪蹄”、“生炒韭菜”、“活灼鲜蚶”、朥蚊姜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食鸡起家”、“食猪蹄年年有奔头”、“食韭菜长命富贵”、“食鲜蚶,钱银多多赚”等寓意。更妙趣横生的是:吃完年饭,家长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龟粿”,让每人尝一点,以祝贺健康,来年顺遂。紧接着,家长向小孩发压岁钱,后生向长辈敬奉“压岁钱”。然后,合家便团聚在一起,开始“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潮洲有句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二)新年——欢度新春展望未耒

除夕夜零时起至正月初四日,就叫新年。新年期间,人们都穿新衣,家家煮吃甜羌薯汤,不过媳妇要敬公婆,儿女要敬父母亲先吃甜羌薯汤。然后,祭拜天地、祖先后放鞭炮。早饭后,人们就带着潮州蜜柑互相上门拜年,大家相遇说“新年康健如意”、“新年发财”等吉利话。共庆新春,展望未来。

潮州柑,潮阳人称“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说:古时,有一年将过新春,可是,潮州某村,全村人都突

患口干渴症,此时,有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聪明美丽的少女,说:“吃了甘(古称柑桔为…甘?),保大吉。”少女意会,立即让她妈妈先吃柑,再自己吃,母女俩奇迹般立即病就好了。四邻闻讯,互相传柑,吃了柑病愈。从此,潮州蜜柑成了带来吉利的象征。

新年期间,大街上热闹非凡,传统游艺节目“打(唱)英歌”“舞虎狮”“舞金龙”“擎标旗”“笛套锣鼓队”等,给节日添姿加彩。

到初四日,家庭中老妇,神庙中庙祝,就准备祭品、纸礼,迎接年底上天的各路神仙归人间。那就是潮俗的“廿四老爷上天,初四老爷落地”。

(三)年过——养好吃好年后余庆

年过,也称“年径开”,从初五日开始。棉城人有段俚歌,是这样唱的:

初五“年径开”

初六食“大锤”(一种油炸食物)初七人食“七样鲞羹”初八人“食斋”(吃素)初九“天公生”初十媳妇敬“大家”(婆婆)

正月初五日,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到一段落。从这一天起,可以撤去除夕、新年以来的祭品、供品。如存放在饭钵、米桶中的“留年龟”、摆在神案上的供品。从年前休业的商店开张了。

正月初六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锤”,“大锤”与“大堆”谐音,吃后表示新年财源广进。

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蔬菜同煮的“七样羹”,这七样蔬菜是芹菜、菠菜、青葱、大蒜、

韭菜、芥菜。俗说:“吃了七样羹,食老变后生。”

正月初八日,据说是天上“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一天,人间为表示虔诚,必须食斋(吃素)。另一说法是明天是“天公生”,前一天要沐浴斋戒。

正月初九日,据说是玉皇上帝诞辰。玉皇上帝,潮人称“天公”,故称“天公生”。可也有另一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的大年三十夜,数干名倭寇入侵闽粤等东南沿海一带,正在“围炉”的老百姓立即逃上山,那率兵南来的戚继光,早有防备,立即发起进攻,用火箭射烧贼船,用土炮封住江口,更凑巧的是风吼雷击,大雨倾盆,路滑难走,倭寇被重重包围,群众认为这是“天公派天兵神将扶助”。人民与戚家军同心协力经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全歼入侵之敌,凯旋而归。初九一早,人们回家园,纷纷煮甜丸庆团圆,也祭奠阵亡战士。

正月初十日是“媳妇敬…大家?(婆婆)”。这一天,婆媳聚在一起,要互敬互让。古时,当媳妇的一定要敬公婆吃食,可公婆一定要推让,因而,有喜剧性的情节,因而潮人戏称“初十媳妇打…大家”云云。

初十日以后,人们就准备着过元宵节了。南澳人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称“开门炮”,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早餐用斋菜礼佛、拜神,合家人吃素。

平日常吃粥习惯,此日要吃干饭,含意在出远门不遇雨之

兆。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不准恶口骂人,不准扫地、倒脏水,不准动刀、剪,不得向人家讨债务,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马上说“无禁忌、勿过是”,或“缶开嘴、大富贵”的吉利话。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亲朋熟识者路上见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还有“初一早,初二晏,初三睡到日半挂”的俗语。初四“神落天”家家接神,午夜鞭炮连续不断,神庙香火更加旺盛,直至初五日止,俗称“初五过,各人觅工课”,人们才开始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劳动。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春节就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就是指除夕夜与正月初一。春节呢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作为小朋友的我最期盼的节日当属春节了。 在我们家乡这里,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要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传说这一天就是灶王爷回天庭的日子,人们要打扫家里的角角落落,干干净净的送走灶王爷,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就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与"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就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与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与"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就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与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 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 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就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就是张贴春联与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当然,我最期待的就就是守岁了。除夕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着年夜饭,电视机里放映着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想,这大概就就是 家的含义吧。零点的钟声将要响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出门放鞭炮,来驱赶扰人的年兽,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了,我身边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将来,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可贵的传统,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春节饮食文化 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春节饮食文化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 导语:中国春节饮食风俗,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中国春节饮食风俗,中国春节饮食习俗和寓意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现简述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以飨食客: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 生活常识分享

安徽池州市2021届高三理综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Co 59 Pt 195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醇、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热的纯碱溶液可洗去仪器表面的矿物油 D.ABS树脂、光导纤维和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8.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普伐他汀可以转化为有机物A。有关普伐他汀及有机物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伐他汀的分子式为C23H36O7 B.普伐他汀和有机物A均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1 mol有机物A最多可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普伐他汀转化成有机物A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9.某种钠离子的二次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石墨上的电势比MnPO4上的高 B.充电时,石墨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aMnPO4+e-=MnPO4+Na+

D.充电时,Na+由右侧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左侧 10.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和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流顺序是a→b→e→f→g→h→c→d B.通网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氧气 C.实验结束后,还需向装置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D.实验中的Ba(NO3)2溶液可用BaCl2溶液代替 1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同主族,且Z的原子序数是Y 的2倍。n、q、s是上述元素的单质,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m的水溶液显碱性。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常见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Y>X 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13.用0.1 mol·L-1 NaOH浴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A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全国各地春节民俗大盘点

◆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陆桥时会撒些“四方金”与“土地公金”,可以消灾解危,逢凶化吉,中部与苗栗人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部分客家人与闽南人会吃早斋,据说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年初二回门是喜 ◆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须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做牙。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蒿。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我国一个最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大部分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 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 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 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 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 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 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 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 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 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 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 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 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 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 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 子劝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 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 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 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 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 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

春节习俗: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全【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 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 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 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 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 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 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 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 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 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 家老小的平安。 1、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 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

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 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 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 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 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 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 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 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 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 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 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 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 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2、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 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

各种传统节日的中英文介绍

各种传统节日的中英文介绍 1.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2.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3. 清明节(4月5日)Tomb-Sweeping Day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6.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7..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中国常见传统活动中英对照】 过年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paper-cuts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do shopping for the spring festival;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propose a toast 灯笼lantern 烟花fireworks 爆竹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舞狮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杂耍variety show 灯谜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灯会exhibit of lanterns 守岁staying-up 拜年pay new year's call;give new year's greetings;pay new year's visit 禁忌taboo 去晦气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gift money;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culture note;inthe old days,new year's money was given in the form of one hundred copper coins strung together on a red string and symbolized the hope that one would live to be a hundred years old. today, money is placed inside red envelopes in denominations considered auspicious and given to represent luck and wealth 辞旧岁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spring cleaning; generalhouse-cleaning 年糕nian-gao; rise cake; new year cake

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风俗习惯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安徽省池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省池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池州作为皖南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更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土地和资源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旱涝灾害频繁且加重,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开山采矿引发的地表破坏还在蔓延等,不仅影响了市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池州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进行池州市生态经济的定量评价研究,分析生态经济的动态演变趋势,对池州乃至皖南山区实现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经济系统对自然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一研究区概括 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二具体研究 1生态足迹的供需变化 1996-2004年池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揭示了生态经济系统自然资源环境供需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96-2004年池州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池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1.1906hm^2增加到2004年的1.8433hm^2,增幅为54.28%。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3,减幅为4.87%,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生态赤字由0.5147hm增至1.2003hm,总生态赤字由78.13万hn^2增至186.53万hm^2.生态赤字的存在说明池州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受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人地关系紧张。一般而言,生态足迹赤字部分主要靠进口和(或)枯竭本地的自然资源来解决,而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进出口贸易较小,所以该地区只能靠过度消耗自身的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不足,这同样说明池州市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2各类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变化 从池州市各年的生态系统的供需结构来看,林地和建筑的供给大于需求,存在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林地的生态盈余最大,这符合池州森林覆盖率57.5%的实际,表明池州市多年来坚持的“治山治水”的政策很有成效,但从侧面也说明池州市人民还没有从传统的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对林业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这将会加大对耕地的压力。建筑用地存在生态盈余反映丘陵山区城镇化水平低的特点,与之相反的是耕地、水域、草地的承载力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需求。其中耕地的生态赤字最大,池州的耕地面积人均占量仅为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 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 ?趣闻 ?灶糖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史料 3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照田蚕 ?千灯节 4腊月二十六 5腊月二十七 6腊月二十八 7腊月二十九 ?祭祖 ?小除夕 8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所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

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并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原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所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在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中国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

安徽省二甲以上医院名录,要最新的,准确的。池州市

安徽省二甲以上医院名录,要最新的,准确的。池州市 安庆 安庆中医院 (二甲)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安庆市宜城医院 (二甲) 海军安庆医院 (二甲) 桐城市中医医院 (二甲)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精神) 宿松中医院 (二甲) 望江县人民医院 (二甲) 合肥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甲) 安徽省立友谊医院 (二甲) 安徽省立新安医院(二甲) 合肥市友好医院 (二甲)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二甲) 合肥市传染病医院 (二甲, 特色:传染) 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 (二甲) 蚌埠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儿童) 怀远县中医院 (二甲) 蚌埠二院 (二甲) 天长市人民医院 (二甲)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二甲) 蚌埠市中医院(二甲) 淮南 淮南东方医院 (二甲) 淮南东方肿瘤医院 (二甲) 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淮南广济医院 (二甲)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甲)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二甲) 颍上县人民医院 (二甲) 巢湖 庐江县人民医院 (二甲) 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和县人民医院 (二甲) 芜湖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甲) 芜湖县中医院 (二甲)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特色:精神) 宣城 宣城中心医院 (二甲) 宁国市人民医院 (二甲) 滁州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来安县人民医院 (二甲) 六安 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亳州 亳州市人民医院 (二甲) 铜陵 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 (二甲) 池州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甲) 黄山 祁门县人民医院 (二甲)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 旧时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 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明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 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

池州市区域概况

年平均气温:167C 。年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3.1~35C,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27.9~2 8。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 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主城区位于池州市北部,北隔长江与安 庆市相望。其中东北的江口区属于江口镇的一部分,东邻梅龙镇;主城中信片区东隔白沙毗 邻马衙镇,西隔秋浦河与高岭镇、乌沙镇相邻;火车站地区的城南片区属于里山镇的一部分, 西南靠近涓桥镇。贵铜公路从东北向进城, 318国道在城区南部包绕而过。 阪利寸 言.电;77 IS 4 r?lL A 迪恢七丸中 遷云鼎大 H / 帀舉耐 1 冷泄严1服业 '邑技术字疋 I ?三台山£园 A 星期大甲 亢霁山口 罠生甘 牛栏曲 2.1.1气象条件 $卜療村 图2-1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 沛,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年均日照时数:1730~2100小时之间。 7C 。极端最低气温为-16C ,极端最高气温为409C 。 平均年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最短189天。 年均降水量:1400--2200m m ,大多年份超过1000mm 。 2.1.2地形地貌 池州市地貌变化较大,分为丘陵与圩区两种地貌类型。主城中心片区的西侧与城南片区 均为 堆积港岗地,秋浦河水系呈脉络状延伸其间,地形较破碎,中心片区东侧白洋河以西地 区地形相对完整,有微坡起伏,白洋河以东主要为圩区。 东部经济园片区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雨 50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建设条件 好,水利条件优越。 2.1.3水文 池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以地表水资源为主。 (1) 地表水 该市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长江过境径流量、区域内各支流径流量、湖泊和水库四部 分组成。 ?河川径流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深500~1000mm 。东南部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在60% 上,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 以上;沿江圩区及丘陵径流系数 45%,500~800mm 。 径流 的年际变化大,干旱年径流深为 300~500mm ,78年大旱径流深平均为400mm 。丰 水年 流深可达900~1400mm 。 经流年内分配极不平均,4~7月份汛期径流500~600mm 。占全年的50~70%,而8~9 月份为高温耕水期,径流深只有 50~170mm ,占全年的10%左右,供需卖盾尖锐,易形 成 秋旱。特别是山区,遇旱河水断流,又无地下水可取,旱情更为严重。圩区在汛期受 江水内河水顶托,圩内积水无法自排,易形成内涝。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71.19亿m 3,人均5273 m 3,亩均573m 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境内河流较多,十大河流横跨三大水系,直接入江的河流6条,流入青戈江的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