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2弹力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

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

3.弹力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

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

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接触面

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而指向圆心

注意:弹力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画在受力物体身上。

(2)绳子的拉力(弹簧的拉力):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3)轻杆的拉力:①可沿杆②可不沿杆,要依具体情况确定

判断弹力的有无:

(1)条件判断法:弹性形变、直接接触

(2)假设推理法:先假设有弹力、再根据受力平衡分析

4.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kxF? k——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大小只跟弹簧的形状、大小、长短、钢丝的线径、材料等因素有关,与弹簧受到多大的弹力无关),单位为N/m。

x为弹簧在拉力F

作用下的

伸长量或压缩量。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F-x(形变量)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公式:kxF?(2)F-L(弹簧长度)图像:图线与L轴的交点表示弹簧的原长L0,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公式:)(0LLkF??

(3)F-L(弹簧长度)图像:0-L0表示压缩弹簧,L0-L表示拉伸弹簧。

注意:

(1)求图线斜率时,注意单位换算。

(2)读数时,注意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为:2.40N。

思考: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典型例题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a的原长比b的大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典型例题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5___cm,劲度系数k=___20____ N/m.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在于: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

3.3摩擦力

1.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又没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静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不光滑;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

③接触且有挤压(即有弹力)。

(3)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上

(4)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①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或阻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