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全重点复习

发酵工程全重点复习
发酵工程全重点复习

1 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2 发酵工程: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微生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 营养缺陷型:因丧失合成某些生活必需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4 诱变剂:凡是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或根本的改变,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统称为诱变剂。

5 自然选育:也称自然分离,是指对微生物细胞群体不经过人工处理而直接进行筛选的育种方法,又称为单菌落分离。

6 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7 连续培养:叫开放培养,是相对分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连续培养是采用有效的措施让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

8 介质过滤:让含菌空气通过过滤介质,以阻截空气中所含微生物,而取得无菌空气。

9 穿透率:过滤后空气中残留颗粒数与原有颗粒数之比

10 过滤效率:被过滤的戒指层捕集的尘埃颗粒数与空气中原有颗粒数之比

11 亨利定律:与溶解浓度达到平衡的气体分压与该气体被溶解的分子分数成正比

12 气膜传质系数:是对于气液相传质体系,单独根据气膜的推动力和阻力计算传质速率时所用的系数。

13 液膜传质系数:是根据双膜理论,对于气液相传质体系,在稳定条件下,单独根据液膜的推动力和阻力计算传质速率时所用的系数。

14 总推动力:空气中氧的分压与界面处的氧的分压之差。

15 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微生物摄取氧的量,记作

(mmol/L*h)

rO

2

16 搅拌功率:一般通过设定搅拌器的转速来满足达到所需的搅拌作业功率。

17 发酵机理: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18 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9 次级代谢:微生物利用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分解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和能量的过程

20 初级代谢: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21 产物生成速率:当以体积为基准是,与生长速率和基质消耗速率相同

22 比消耗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消耗底物的量

23 比生长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

偶联型:产物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有紧密关系,发酵产物通常是分解代谢的直接产物。

24 倍增时间:细胞质量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较大;随着营养物质25 莫诺得方程:通常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无知,其μ

m

碳链的逐渐加长,μ

则逐渐变小。

m

):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产物质量,单位为克。

26 产物得率系数(Y

p/s

27 生物反应器:是指任何提供生物活性环境的制造或工程设备

28 发酵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

29 生理碱性物质:经过生物体自身的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

30 生理酸性物质:经过生物体自身的代谢后生成酸性物质

31 消泡剂:消除发酵生产中产生泡沫的物质

32 诱导与阻遏机制:反馈抑制作用是末端代谢产物抑制其合成途径中参与前几步反应的酶活性的作用;

反馈阻遏作用是末端代谢产物阻止整个代谢途径酶的合成作用.

33 产物反馈抑制: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34 逃液:发酵液溢出

35 发酵液预处理:

: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BOD检36 BOD

5

测仪器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37 生物柴油:由动植物油脂与短链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所制备的脂肪酸单脂

38 生物有机肥:利用发酵的手段使有机废弃物生产出的肥料

39 发酵废物堆肥:将堆腐的有机物料与填充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合适的水分、通气条件下,使微生物繁殖并讲解有机物,从而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使有机物达到稳定化。

40 生物流化床:采用相对密度小于1的细小惰性颗粒为载体,微生物生长于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废水自下向上流动,实在提处于流化状态。

41 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42 闭路循环:将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外无排放,无污染,实现循环利用的过程

43 污染预防评价:

44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

45 ISO14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推出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总称

46 对数穿透定律:

1 什么是发酵工程?简述发酵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重要历史阶段和人物。

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相结合,是研究生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历史进程:天然发酵阶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代谢控制发酵和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物:列文虎克、巴斯德、布雷菲尔德、汉逊、弗洛里等

2 发酵工业有什么特点?简述发酵生产过程和主要环节

特点:发酵条件温和、原料主要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生产条件可控制、杂菌污染防范至关重要、产业价值高

过程环节:原料预处理、培养基制备、发酵设备与培养基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备、微生物菌种制备和扩大培养、发酵、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

3 工业微生物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1)培养基廉价 2)培养条件易控制 3)发酵周期短 4)满足代谢控制要求 5)抗噬菌体能力强 6)遗传性状稳定 7)产泡沫少 8)对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且不能做为碳源 9)非病原菌

应用:生产酸奶,抗生素、酶类、生物能源

4 常用工业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举例3种,说明主要的发酵产品

种类: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担子菌藻类

产品:酵母菌酿酒、制造面包放线菌生产链霉素藻类生产清洁能源

5 工业生产中使用微生物为什么会发生衰退?衰退的表现?防止措施有哪些?

衰退原因菌:1)基因突变 2)变异菌株性状分离 3)连续传代 4)温度、湿度、培养基成分等其他原因

防止措施: 1)控制传代次数 2)选择合适的条件 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4)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

6 简要说明诱变育种的操作步骤。诱变育种注意的问题

出发菌株的选择,出发菌株的纯化,单孢子菌落液制备,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问题:诱变菌株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诱变剂的剂量与致死量有关,而致死率又与突变率有关,因此可以用致死率作为诱变剂剂量的选择依据。

7 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

3)合适的PH

4)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8 请列出空气除菌的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热灭菌法

2)辐射灭菌,仅仅用于一般表面灭菌和有限空间空气灭菌

3)静电除菌,很小的微粒无法沉降

4)介质过滤除菌法

9 解释临界氧浓度的概念和意义

微生物的好氧速率受发酵液中氧浓度的影响,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这一溶解氧浓度叫做“临界氧浓度”。

意义:保证了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最低需氧量

10 说明测定发酵设备溶氧系数K

L

a值的方法,如何判断

1)亚硫酸盐氧化法

2)取样极谱法

3)物料衡算法

4)动态法

5)排气法

6)复膜电极测定K

L a和氧化分析仪测定K

L

a

11 说明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和效果

1)溶液的性质对氧溶解度的影响:氧是一种难溶气体,且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发生盐析作用,氧的溶解度降低。在非电解质溶液中,氧的溶解度一般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要提高溶解度,简单的方法是增加罐压或进行富氧同期操作。

2)气-液比表面积对氧溶解度的影响:氧的传递速率与气-液比表面积成正比。气-液比表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截留在发酵液中的气体体积及气泡的大小。搅拌对比表面积影响较大,另外通过增大通气量也可增大比表面积。

3.影响氧传递系数的因素:搅拌、空气线速度、空气分布管、发酵液性质、表面活性剂、离子强度、菌体浓度气-液比表面积。

13 说明丙酮-丁醇发酵、乙酸发酵和甲烷发酵的机理和应用

14 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应该如何控制,使之大量积累

1)由组成型的丙酮酸羧化酶源源不断提供草酰乙酸。

2)在控制亚铁离子含量的情况下,顺乌头酸酶活性低,从而使柠檬酸积累,顺乌头酸酶在催化时建立如下平衡,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

3)丙酮酸氧化脱羟基生成乙酸CoA和CO2固定两个反应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能力。四柠檬酸积累增多,PH低,在PH低时,顺乌头酸和异柠檬脱氢酶失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柠檬酸自身的积累

15 说明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系及次级代谢产物特征

关系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次级代谢的产物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母体衍生出来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次级代谢产物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繁殖无关的一类物质。

16 抗生素生产菌的主要代谢调节有哪几种方式?说明各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诱导调节、反馈调节、碳、氮及其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磷酸盐的调节、细胞膜透性的调节、营养期和分化期)的关系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1、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3、链霉素的生物合成:(1)链霉月瓜的生物合成(2)链霉糖的生物合成(3)N—甲基—L—氨基葡萄糖的生物合成

17 阐述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产物生成速率及意义

菌体生长速率: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群体生长,其生长速率即单位体积(或面积)、单位时间里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菌体量。

基质消耗速率:以菌体得率系数为媒介,可以确定基质消耗速度与菌体生长速度的关系

产物生成速率:与生长速率和基质消耗速率相同,当以体积为基准时,称为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

18 发酵动力学如何分类?各种的优缺点怎样

根据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的关系分为

1)产物生成直接与基质消耗有关。

2)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间接有关。

3)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无关。

根据生长是否偶联分为偶联型、非偶联型、混合型。根据反映进程分为简单型、并联型、串联型、分段型、复合型。

19 简述比生长速率、基质比消耗速率、产物比生成速率的区别

比生长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

基质比消耗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消耗基质的量

产物比生成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生产产物的量

20 如何判断各种发酵的异常现象?然菌对发酵生产造成的危害?

方法有两种,一是脱氢酶快速测定法,二是常规法。1脱氢酶快速测定法采用此法能在几分钟之间判断发酵正常与否。具体方法是,吸取发酵液3ml(刚取的样品),加入0.2%次甲基蓝1ml摇匀后静置,如在1min~2min内从蓝色褪至灰色,则表明发酵

危害:1)产生菌和杂菌同时在培养基中生长,结果丧失了生产能力:2)在连续发酵过程中,杂菌的生长速度有时会比产生菌生长得更快,结果使发酵罐中以杂菌为主了3)杂菌会污染最终产品,如生产单细胞蛋白时,从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细胞夹杂有杂菌;4)杂菌所产生的物质,使目的产物的提取发生困难;5)杂菌降解了所需要的产物;6)发酵时如污染噬菌体,可使产生菌发生溶菌现象。

21 发酵生产中,有何办法可以检查发酵系统是否染菌

1)显微镜检查。

2)肉汤培养检查法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4)双层平板培养法

22 请说明生产过程中染菌的途径及防治方法

1)种子带菌。防治方法:在种子储存的地方进行灭菌,对各级种子培养基、器具、种子罐进行消毒、在种子转移时注意无菌操作。

2)无菌空气带菌。防治方法:选用除菌效率高的过滤介质、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

3)设备渗漏。防治方法:定期检查、使用质量好材料好的阀门。

4)操作失误和技术管理不善。防治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发酵罐进行操作。

23 说明噬菌体污染的途径和危害及防止噬菌体污染的措施

空气过滤系统侵入噬菌体,种子带进噬菌体或者种子本身就是溶源性菌株,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发酵罐及其辅助管道有死角、穿孔、渗漏,接种操作失误、补料过程中侵入等。

危害:使发酵罐中的菌体迅速死亡,产物合成停止,并造成倒罐甚至连续倒罐。措施:

1)净化生产环境,消灭污染源

2)改进提高对空气的净化能力

3)保证种子不带噬菌体

4)改进设备装置

5)防止操作错误

24发酵产物有何特性?发酵液组成有何特点?

产物:

1)发酵液或培养液中产物浓度低

2)初始物料组成复杂

3)产物多属于生物活性物质

4)产品种类多

5)含量和纯度要求高

发酵液

1)发酵液含水量高

2)发酵液中发酵产物浓度低

3)含大量的菌体和蛋白质胶状物

4)除产物外还含有无机盐和其他代谢物

5)还有色素、热源质、毒性物质

25 举例说明采用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提高破碎的机理

化学法与机械法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先用化学发或者酶法对细胞进行处理,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某些物质组成,使其机械强度下降,随后再用机械法处理,可提高破碎率。

酶法与机械法结合:用酶制剂先对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进行水解,降低其机械强度。再用机械法处理。

26 BOD、COD为何意?国家标准要求发酵工业废水排放的BOD和COD指标是多少答:COD即化学需氧量,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

BOD即化需氧量,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指标为: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BOD5标准为一级标准20 二级标准30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COD标准为一级标准60 二级标准120

27 何为生物能源?说明利用发酵废弃物制取沼气、氢能、生物柴油和燃料酒精的意义、机理、微生物菌种和工艺技术

答:生物能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意义:解决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酵制取沼气的意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是解决广大农村供能的一项重要途径。

氢能开发的意义:生产氢的方法只需消耗少量的能量且对环境无害。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和废物回收利用过程耦合。

发酵废弃物制取生物柴油的意义:生物柴油无毒,可生物分解,燃烧生物柴油可减少CO、HC、干碳烟及颗粒排放。

28 举例说明发酵废物资源化和生态农业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答:发酵废物生产有机肥料,发酵废物堆肥:堆肥化是将要堆腐的有机物物料与填充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合适的水份、通气条件下,使微生物繁殖并降解有机质,从而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使有机物达到稳定化,堆肥后用于农业生产中去。

发展趋势:1规模化和商品化;2多元化和多极化;3高效化和洁净化;4规范化和法制化。

29 何为清洁生产?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清洁生产概念?为什么

答: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累和环境的风险性。由UNEP于1990年10月正式提出,希望摆脱传统的末端控制技术,超越废物最小化,使整个工业界走向清洁生产。

30 请说明清洁生产的内容和意义

答:清洁生产的内容:1清洁的原材料,少用或不用有毒害的,现场循环利用物料、废弃物等;2清洁的能源,节约能源,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3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中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副产品,改进装置和设备,采用新装置,减少污染,尽量减少排除的三废数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进度;4清洁的产品,要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短缺

或稀有的原料,改变产品品种结构,达到高质量,低消耗,少污染,对人和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清洁的后处理,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排出的副产物或废弃物,研发低耗、节能、高效的三废治理技术。,强化管理,使最后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达到许可范围或最低限度。

31 清洁生产技术的特点和关键是什么

答:1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污染预防的综合措施;2清洁生产重在预防和有效性,通过污染物产生源的削减和回收利用,使废物减至最少,以有效地预防污染的产生;3清洁生产的经济性良好;4清洁生产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清洁生产技术的关键:清洁生产实施的途径、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程序、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

32 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程序怎么样

33 ISO 14000及其内容是什么?它与清洁生产的关系怎样

答:ISO 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推出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通行的成套管理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EMS标准的总称。包括:EMS、EA、EL、EPE、LCA、T&O

与清洁生产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清洁生产是环境意识提出明确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最重要的前提。推进清洁生产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清洁生产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方法。

发酵工程复习重点.doc

微生物生物技术重点 第一章 1 发酵的概念 传统概念: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谷物,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CO2的现象。 生物学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代谢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生化)工业生物学家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现代概念:培养生物细胞(含动植物和微生物)来制取产物的所有过程 2 生物工程(Microbial engineering )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1、传统的发酵时期——天然发几千年 酒(古埃及龙山文化)啤酒、黄酒、酱油、泡菜等 特点 多数产品为嫌气性发酵 非纯种培养 单凭经验传授技术,使产品质量不稳定 (不了解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 2、近代发酵工程时期——纯培养技术 1665 英国物理学家Robert Hooke(罗伯特·胡克)细胞壁 1680 荷兰列文·虎克(Antonie vanLeeuwenhoek) 活细胞人类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 特点 多数产品为嫌气性发酵 非纯种培养 单凭经验传授技术,使产品质量不稳定 (不了解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 由天然发酵阶段转向纯培养发酵(第一次转折 过程特点 产品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对生产要求不高,规模不大 3、近代发酵工程时期——深层培养技术 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青霉素的发现与大量需求 表面培养法(surface culture) 效价40U/mL,纯度20%,收率30% 二战期间,青霉素发酵生产成功 青霉素发酵生产的成功,给发酵工业带来两大功绩: 开拓了以青霉素为先锋的庞大抗生素发酵工业 建立深层培养法(submerged fermentation),把通气搅拌技术引入发酵工业。它使得需氧菌的发酵生产从此走上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途径。通气搅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是现代发酵工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机械搅拌通气发酵技术的建立是第二次转折 4、近代发酵工程时期——代谢控制发酵技术 定义:以动态生物化学和微生物遗传学为基础,将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株,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即能选择性地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物

发酵工程完整版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传统发酵工程:通过微生物生长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产 的生物反应过程。 将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 综合对 发酵过程控制、优化及放大 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培养分离及培养 微生物。(特别是极端微生物) 4富集培养主要方法: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 求不同,如温度、PH、培养基C/N 等,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成为人工环境下 的优势种。方法:⑴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 消毒仅仅是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 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 真菌孢子等,特别适合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器 具的灭菌处理。灭菌杀灭所 有的生命体,因此灭菌特别适 的灭菌处理。 法及其区别: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 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 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 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 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 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 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 菌,如玻璃器具、金 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 用本法灭菌。 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用 8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 在致死 微生物所需要对 的致死时间。 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 基和所用设备一起(实罐灭菌)进 行灭菌 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 热、保温盒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是指将 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 状 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 逐级扩大培养而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纯培养物称为种是指种子的 龄:是指种子始移入下一级 的培养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 影响呼吸所能允许的最低溶氧浓 13稀释度D:单位时间内连续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 的培养总体积的比值。 把导致菌体开始从系统中洗出时的稀 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 于 生的净物在生长 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耗氧培养 的 发酵罐都有一定功率的做机械 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由此产生 。 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液体的提升力, 翻动实现混合和传质传热过程。其 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质效率高,能 耗低,安装维修方便。缺点:不适合高粘度或含大量固体 感菌体的生产。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 生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和促进剂。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不是 必需。 18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 物 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 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提高的一类 那些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但加入 量的一些物质,常以添加剂的形式 20 分批发酵(序批式发酵):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 留在发酵罐内。 在发酵过程中,连续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 培养液。 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具 用以客服介质阻力所需用的功 率。 23供氧:指空气中的氧气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 界 液体主指氧气从液体主流通 内。 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优良 传代和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 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 现象。 25氨基酸发酵:指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脱离其正 常 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要末端治理。 二、选择填空 1染菌概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现每批次发酵都 完 染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采用“染菌概率” 一般 为10-3 ①细菌②放线菌③酵母菌④霉菌⑤未培养 采集样品→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 酵性能鉴定→菌 种保藏 层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秋季采土样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诱饵法。 因突变;直接原因:连续 传 菌种保藏方法:①斜面低温保藏法②砂土管保藏法 ③冷 液保藏法⑥液体 石蜡保藏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 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持菌种存活率②减少变异③保 持 优良性状 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原理:在超低温(-130℃)状态下 延续,且不发生 加保护剂(甘油等)制成菌悬液封于安瓿管内 温速度的冻结后,贮藏在-150~-190℃液氮冰箱内;特 点:适合各类微生物①适合各类微生物②保存时间长③需 特殊设备④操作较复杂 8培养基成分: ①碳源(糖类,导致PH下降;油和脂肪, ,导致PH上升)②氮源(有机、无 量元素④水⑤生长调节物质。 ⑴一般首先是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成 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个组分及其适宜的浓 度;⑵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①最陡爬坡实验 10检测染菌方法:镜检查法 ②平板划线培养检 法④发酵过程异常现象观察法(溶 CO 2、粘度)。 种子带菌②过滤空气带菌③设备的 培养基霉菌不彻底⑤操作不当⑥噬 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 除菌法,火焰灭菌法 13空气除菌方法:辐射杀菌,加热杀菌,静电除菌,过 乙醇发酵;部分相关型,中间 复杂发酵类型:抗生 15DO值只是发酵与 配合起OUR: CER:CO2 的 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 式、固定化、 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 加而漩涡基本消 18发酵罐构件:搅拌器,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 罐的基本体积上升,单位发酵液 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和 理,改进生产工艺,废 20工艺技术改革方式:改变原料,改进生产设备,改革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 ,反应过程,后 23总成本费用=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①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 间 体分子处于层流状态,氧气以 浓度差方式透过双膜,任何一点的氧浓度 氧分压相等;② 在双膜之间的界面上,氧分压与溶于液体中的氧浓度处于 平衡状态;③氧传递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传递途径上各 间而变化。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富集培养课增加 数量。 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以便 中尽可能的缩短延迟期,种子最好 是在对数生长期接种。 27. S0 为底物初始St为发酵时间为t时底物的 残留 小。 、传热及混合效 30发酵罐放大极限为100级 成本的20% ~30% 32酒精发酵原料: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 三、简答 1影响微生物耗氧因素:①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的影响 菌龄④发酵条件⑤代谢类 影响③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④ PH对不同 3发酵工艺过程: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 种 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形成大量的代 谢产物;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 的代谢产物;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P8图)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 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 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以提 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 速度,缩短发酵周期。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 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物质。⑥原料价格 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 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 ①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中经常 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 波动;②培养温度:温度对多数微生物的斜面孢子质量有 显著影响;③湿度:斜面孢子培养基的湿度对孢子的数量 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湿度低,孢子生长快;湿度高,孢 子生长慢;④通气与搅拌:在种子罐中培养的种子除保证 供给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外,应有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 菌种代谢的正常,提高种子的质量;⑤斜面冷藏时间:斜 面冷藏时间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通常冷藏时间 越长,生产能 力降低越多;⑥培养基:一般来说,种子罐 是培养菌体的,培养基的糖分要少而对微生物生长起主导 作用的氮源要多,而且其中无机氮源所占比例要大些;⑦ pH:各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生长和合成酶的最适pH,为了 达到微生物的打了繁殖和酶合成的目的,培养基必须要保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①分批作业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 程产品质量易控制;②不利于测定其 过程动力学,存在底物限制或抑制问题,出现底物分解阻 遏效应以及二次生长现象;③对底物类型及初始浓度敏感 的次级代谢产物如一些抗生素等就不适合采用分批发酵; ④营养层分很快耗竭,无法维持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生产; ①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 延长对数期生长期,增加生物量 等;②长时间发酵,菌种易变异,易染菌;③操作不当, 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培养基不易完 全混合。 10补料分批发酵优缺点:①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 物 应;③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 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量过多,以致通 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③菌体可被控制在一 续的过度态阶段,可用来作为控制细胞质量的手段 ①无菌要求低;②菌体变异 11分批补料发酵的应用:①消除分解阻遏作用,保障通 浓度培养基的抑制作用并延 配置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 使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 中加入非营养物质的酸碱调节剂;③培养过程中加入基质 性酸碱调节剂;④加入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⑤将pH 控制与代谢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13搅拌式、气升式结构特征及其应用:①搅拌式: 带有 机 械搅拌的作用是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保持液体中的固性物 料呈悬浮状态,并能打破空气气泡以提高气液间的传氧速 率。较适合对剪切力生长,不适于高粘度或 含大量固体的培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 液体的提升力,下翻动实现混合和传 质传热过程,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 质效率高、能耗低、安装维修方便。 1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的比较:①清洁生产: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15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优点:①取消离子交换工艺,减少 温结晶,节约大量冷冻 耗电;③因为采用闭路循环工艺,除了副产品中夹带少量 目标产物外,没有其他损失,故产品得率高;④实现物料 主体闭路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的三统一;⑤ 冷凝水可循环作为工艺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发酵工程重点

发酵工程重点

————————————————————————————————作者:————————————————————————————————日期:

啤酒 啤酒概念:啤酒是以优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酿造酒。 啤酒的分类 1、据工艺分类 可分两大类: 以德国、捷克、丹麦、荷兰为典型的下面发酵法啤酒; 以及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的上面发酵法啤酒。 2、根据是否巴氏灭菌 分为:生啤酒/熟啤酒 3、根据麦芽度 可分为:8o啤酒/10o啤酒/12o啤酒/14o啤酒/18o啤酒 4、根据色泽 可分为:黑啤酒/黄啤酒/淡色啤酒 啤酒作用:含二氧化碳,饮用时有清凉舒适感,促进食欲。 啤酒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苦味素、树脂等,具有强心、健胃、利尿,镇痛等医疗效能,对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结核病等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产妇喝啤酒,以增加母体乳汁,使婴儿得到更充分的营养。 适量饮用啤酒对心脏和高血压患者亦有一定疗效。 啤酒是夏秋季防暑降温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据医学和饮料专家们研究,啤酒含有4%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过度饮用冰冻啤酒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影响健康。 啤酒酿造对大麦质量的要求 1.感官 (1)色泽:良好大麦有光泽,淡黄;受潮大麦发暗,胚部呈深褐色;受霉菌侵蚀的大麦则呈灰色或微兰色 (2)气味:良好大麦具有新鲜稻草香味 (3)谷皮:优良大麦皮薄,有细密纹道 (4)麦粒形态:以短胖者为佳 (5)夹杂物:杂谷粒和沙土等应在2%以下 2.物理检验 (1)千粒重:以无水物计千粒重应为30~40g (2)麦粒均匀度:按国际通用标准,麦粒腹径可分为2.8、2.5、2.2mm三级 (3)胚乳性质:胚乳断面可分为粉状、玻璃质和半玻璃质三种状态 3.化学检验 (1)水分:原料大麦水分不能高于13%,否则不能贮存,易发生霉变,呼吸损失大(2)蛋白质:蛋白质含量一般要求为9~12%,蛋白质含量高,制麦不易管理,易生成玻璃质,溶解差,浸出物相应的低,成品啤酒易浑浊 (3)浸出物:间接衡量淀粉含量的方法,一般为72~80% 4.酿造大麦的质量标准:1986年正式制定和通过了啤酒大麦国家标准,编号为QB—1416—87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常为括号后2-4字) 1.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可分为( )酸解法、( )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法 三种。 2.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是( )己糖激酶、磷酸丙糖激酶、( )丙 酮酸激酶。 3. 甘油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在酵母发酵醪中加入( )亚硫酸氢钠 与乙醛起加成反应 和在( )碱性 条件下乙醛起歧化反应。 4. 微生物的吸氧量常用呼吸强度;耗氧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 ( ) 。 5. 发酵热包括( )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 )辐射热等几种热。 6. 发酵过程中调节pH 值的方法主要有添加( )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和尿素流加 法。 7.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消泡和( )机械消泡两种。。 8. 一条典型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 )迟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9.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 )斜面保藏法、( )沙土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 真空冷冻保藏法等。 10.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 )碳源、氮源;( )无 机盐;( )生长因子和水。 11. 提高细胞膜的( )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的合成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 伤。 12.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 )有(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两 大类。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 代谢控制育种;( ) 基因重组和定向育种 等。 14. 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产物为( )乳酸;( )乙醇;CO2。 15. ( )诱导酶指存在底物时才能产生的酶,它是转录水平上调节( )酶浓度的 一种方式。 16. 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 )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通气搅拌的 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拓新型 发酵原料时期,与( )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 等六个阶段。 17. 去除代谢终产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膜的( )通透性来实现。 18.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 )稀释法,( )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利用选择培 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19.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 )维生素,( )氨基酸,( )碱基,它们对微生物 所起的作用是供给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其生长必需的有机物质。 20. 微生物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 )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补料分批 培养三种类型。 21.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培养基,( )种龄与( )接种量,温度,pH 值, 通气和搅拌,泡沫,染菌的控制和(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22. 空气除菌的方法有加热杀菌法,静电除菌法,( )介质过滤除菌法。 23. 发酵产物的浓缩和纯化过程一般包括发酵液( )预处理,提取,精制。 24.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提供( )数量相当的( )代谢旺 盛的种子。 25.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 ) 目的明确, ( )营养协调,物理化学条件适宜和( )价廉易得。 26.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 )pH 值。 27.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牛肉膏,蛋白胨等,无机氮源有 硫酸铵,硝酸钠,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尿素、( )液氨等作为氮源。 () X c Q r O ?=2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微生物工程可分为发酵和提纯两部分,其中以发酵为主。 化学工程与发酵工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工程利用非生物催化剂,发酵工程利用生物催化剂---酶。 二、判断: 发酵产品是经微生物厌氧生物氧化过程获得的。错 三、课后思考题: 1、发酵的定义: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把底物(有机物)转化成中间产物,从而获得某种工业产品。(工业上定义、广义、有氧无氧均可) 2、发酵流程: 3、比拟放大的基本过程:斜面菌种-摇瓶试验(培养基、温度、起始pH值、需氧量、发酵时间)-小型发酵罐-中试-大规模工业生产 4、发酵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自然发酵时期 2)纯培养技术建立(第一个转折期) 3)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建立(第二个转折期)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建立(第三个转折期) 5)发酵动力学、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第四个转折期) 6)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建立(第五个转折期) 5、微生物工业发展趋势 1)、几个转变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自然发酵→人工控制的突变型发酵→代谢控制发酵→通过遗传因子的人工支配建立的发酵(如工程菌) 2)、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相结合 3)、大型、连续化、自动化发酵 发酵罐的容量可达500t,常用的也达20-30t。 4)、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

微生物潜力进一步挖掘,新菌株、新产品层出不穷。 5)、原料范围不断扩大 石油、植物淀粉、天然气、空气、纤维素、木质素等 6、举例说明微生物工业的范围 酿酒工业(啤酒、葡萄酒、白酒) 食品工业(酱、酱油、食醋、腐乳、面包、酸乳) 有机溶剂发酵工业(酒精、丙酮、丁醇) 抗生素发酵工业(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 有机酸发酵工业(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酶制剂发酵工业(淀粉酶、蛋白酶等) 氨基酸发酵工业(谷氨酸、赖氨酸等) 核苷酸类物质发酵工业(肌苷酸、肌苷等) 维生素发酵工业(维生素B12、维生素B2等) 生理活性物质发酵工业(激素、赤霉素等) 名贵医药产品发酵工业(干扰素、白介素等) 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工业(酵母、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环境净化工业(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等) 生物能工业(沼气、纤维素等天然原料发酵生产酒精、乙烯等能源物质) 微生物治金工业(微生物探矿、治金、石油脱硫等) 第二章发酵基础知识 1、写出生产以下产品的主要菌种: 啤酒(啤酒酵母)、黄酒(霉菌(根霉、曲霉)、酵母菌、细菌)、味精(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柠檬酸(黑曲霉)、食醋(霉菌、酵母菌、醋酸菌)、酸奶(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 2、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应监控温度、pH值、溶解氧、 泡沫、氧化还原电位等。 3、概念:单菌发酵: 现代发酵工业中最常见,传统发酵工业中很难实现。 混合菌发酵: 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 液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流动状态,如啤酒发酵、柠檬酸发酵等。 固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不流动状态。如固态酱油发酵、米醋发酵、大曲酒(白酒)发酵等。半固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半流动状态,如黄酒发酵、传统稀醪酱油发酵等。 4、发酵产品主要类型 微生物菌体、代谢产物、酶 5、如何理解:传统工艺,原料决定菌种;现代工艺,菌种决定原料? 传统工艺,原料决定菌种:传统工艺中,发酵原料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传统工艺就是利用这种选择作用,把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发酵基质上进行选择富集培养,这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结果可生产出有特殊风味的食品。 现代工艺,菌种决定原料:在使用纯种发酵剂前,我们必须对原料进行灭菌,以防止其他杂菌对发酵的干扰。 6、发酵产品主要有哪些附加值 1)发酵有利于食品保藏食品发酵后,改变了食品的渗透压、酸度、水的活性等,从而抑制了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食品保藏。 2)发酵产品有保健作用有些食品经过微生物发酵后,不仅能产生酸类和醇类等,还能产生某些抗菌素可抑制致病菌和肠内腐败菌。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终极版

●发酵工程: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包括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菌种选育与构建、大规模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 ●发酵工程原理:指导发酵产品研究与开发,发酵工厂设计与建设以及发酵生产实践的理论。 ●初级代谢:是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 ●次级代谢: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

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个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中去,而自身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产物的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抑制剂: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特定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种代谢途径活跃,获得人们所需产物的积累。 如生产甘油加抑制剂亚硫酸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这样使乙醇代谢途径中的乙醛不能成为NADH 2(还原型辅酶I)的受氢体,而使NADH 2在细胞中积累, 从而激活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磷酸二羟基丙酮取代乙醛作为NADH 2的受氢体而还原为α-磷酸甘油,其水解后即形成甘油。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加巴比妥盐能使利福霉素单位增加,并能使链霉菌推迟自溶,延长分泌期。 ●灭菌: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除掉物料及其器皿中所有的生命体。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分批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的灭菌。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 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 (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 化; (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 (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 热均匀;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 后熟器 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 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 ?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 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 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 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 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发酵工程复习题2013418

一、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特点是:发酵是生物体自身进行的反应 与传统酿造相比: 1、发酵过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在发酵设备中 一次完成; 2、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较简单; 3、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 再生资源,微生物本身能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的物质; 4、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 氧化、还原、官能团引入或去除等反应; 5、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大多情况下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 空气需要过滤等。 二、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1)作为生化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因此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各种设备都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2)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物,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物质;3)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单一设备内很容易地进行; 4)能够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5)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6)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7)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8)通过微生物的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生产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三、微生物发酵技术反应过程中的特点: 1、条件通常温和(常温、常压、弱酸、弱碱)。 2、原料来源广泛,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3、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单一反应器内进行。 4、发酵产品(多为小分子产品,也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反应。 6、生产发酵产物的微生物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发酵液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7、防止污染(灭菌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8、改良微生物菌种(提高生产水平;菌种是发酵的根本因素)。 四、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历史过程及特点: 1、自然发酵(天然发酵):厌氧发酵、非纯培养、产物稳定性差(酒、醋、酱油)。 2、纯培养技术建立:纯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建立、密闭发酵罐、表层培养、显微镜诞生及微生物发现(甘油、丙酮、丁醇等初级代谢产物)。 3、通气搅拌大规模发酵技术建立:好氧发酵、发现青霉素(次级代谢产物)。 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生产谷氨酸,菌种经遗传育种、人工诱变等控制其代谢途径得到所需的代谢终产物(氨基酸、某些抗生素)。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 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 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 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 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⑦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进行设备的冲洗、灭菌,空气过滤

发酵工程复习题

复习A 1. 发酵过程中异常现象(发酵液转稀、发酵液过浓、耗糖缓慢、pH不正常)处理措施? (1)发酵液转稀:适时补入适当碳源或氮源促使繁殖新菌体; (2)发酵液过浓:补入10%无菌水,使菌液浓度下降、粘度下降,改善发酵条件; (3)耗糖缓慢:补入适量合适的氮源、磷盐,提高发酵温度、风量; 2. Monod(莫诺)方程表明了什么和什么的重要关系?简介Monod(莫诺)方程? 比生长速率和生长基质浓度的关系。 内涵:当温度、pH恒定时,u随特定的S变化。 3. 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 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 特点:(1)由于机制的缓慢补入,既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持续需要,又避免了由于基质过量引起的各种调控效应,从而能使产率获得很大提高; (2)补料技术本身提高:少次多量→少量多次→流加→微机控制流加; 区别:(1)区别于分批发酵技术:由于补加物料,补料分批发酵系统不再是封闭系统; (2)区别于连续发酵技术:补料分批系统并不是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罐内的培养液体积(V)不再是个常数,而是随时间(t)和物料流速(F)而变化的变量(变体积操作)。 4. 通风发酵设备中的机械搅拌发酵罐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1)发酵罐应具有适宜径高比; (2)能承受一定压力; (3)发酵罐的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合; (4)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5)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 (6)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 5. 发酵液pH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1)影响酶活力; (2)影响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膜的渗透性,影响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6. 比底物消耗速率方程? Qs=Qsmax·S/Ks+S 7. 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 (1)高菌体浓度培养系统; (2)存在高浓度底物抑制的系统,通过添加底物降低抑制; (3)存在crabtree效应的系统; (4)受异化代谢物阻遏的系统; (5)利用营养突变体的系统; (6)希望延长反应时间或补充损失水分的系统。 8. 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1)避免将需蒸汽灭菌的部件与其它部件连接,因为即使阀门关闭,细菌也可在阀门内生长; (2)尽量减少法兰连接,因为设备震动和热膨胀会引起连接处的移位,导致染菌,应全部焊接结构,消除积蓄耐灭菌物质; (3)防止死角、裂缝等一类情况,以避免固体物质在此堆积,形成使杂菌获得热抗性的环境‘ (4)发酵系统的某些部分应能单独灭菌; (5)与反应器相同的任何连接应采用蒸汽加以密封,取样口在不取样时也要一直通蒸汽; 9. 控制发酵过程pH的方法? (1)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生理酸性盐或生理碱性盐; (2)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缓冲剂; (3)自动检控;

发酵工程复习

连续发酵: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 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 比生长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称为菌体比生长速率。它是表征微生物生长 速率的一个参数,也是发酵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又非前体,但加入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产物得率系数:可用于对细胞反应过程中碳源等物质生成细胞或其它产物的潜力进行定量评价,最常用的得率系数有对底物的细胞得率Yx/s,对碳的细胞得率Yc等。 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反馈抑制与反馈阻遏的区别在于: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反馈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此外,前者的作用往往会影响催化一系反应的多个酶,而后者往往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 分解代谢物阻碍:分解代谢物抑制作用(catabolite repression )又称代谢物阻遏作用,是葡萄糖或代谢物或葡萄糖的降解产物对一个基因或操纵子的阻遏作用。 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接种量: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悬浮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 接种龄: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接种至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空消:发酵罐未装入培养基的情况下进行的灭菌,也即是对发酵罐进行的灭菌。 细胞得率系数:菌体生长量相对于基质的消耗量的收得率,称为生长得率,其定义为:以消耗基质为基准的细胞得率系数。 两步法发酵:第一步、属有机酸发酵或氨基酸发酵。 第二步、是在微生物产生的某种酶作用下,把第一步的产物转化为所需的氨基酸,这种生产方法又称为酶转化法。 临界稀释速率:代表恒化器所能运行的最大稀释速率。虽然也有例外,但Dc通常相当于分批培养中细胞的最高生长速率。 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前体物质:是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 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发酵工程考试复习提纲

发酵工程考试复习提纲 1、初级代谢的氨基酸发酵根据需氧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请例举各类型的发酵产品。 2、最适pH与微生物生长,产物形成之间相互关系有四种类型,请简述之。 3、培养基灭菌为什么要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 4、泡沫对发酵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5分批发酵与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6发酵过程中引起pH上升和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7什么是淀粉的糊化、液化和老化。 8从谷氨酸合成途径知,氨的导入主要方式有哪些? 9发酵过程中引起溶解氧异常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10什么是絮凝剂和凝聚剂? 11什么是酵母的1、2、3型发酵? 12菌种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3柠檬酸发酵,Mn2+缺乏促进柠檬酸积累的机制是什么? 14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方式及其代谢途径的不同,抗生素分为哪几类? 15淀粉水解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16发酵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菌的原因有哪些? 17简述甘油发酵、柠檬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的途径。 18谷氨酸发酵与青霉素发酵最容易污染什么杂菌? 19搅拌的作用是什么?发酵罐搅拌器的间距大小、搅拌叶径大小以及搅拌转速受哪些因素影响? 20什么是惰性助滤剂?常见的惰性助滤剂有哪些? 21糖蜜有哪些特点? 22直连淀粉与支链淀粉各有何特点? 23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 24按照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是否同步,发酵可分成哪几类。 25培养基灭菌方法主要有哪些? 26培养基湿热灭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7什么是对数残留定律(掌握培养基灭菌时间的计算)?

28什么是菌体的倍增时间(掌握微生物比生长速率与倍增时间的关系)?29什么是monod方程(掌握monod方程中μmax和K S的计算)?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 纯化制备等技术集成。 发酵的本质 1、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著名的巴斯德实验:微生物作用 3、著名的毕希纳实验: 酵素(酶)的作用 本质: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生产的酶的生物催化作用所致。 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产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 二.发酵工业菌种 一、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 1. 细菌 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丙酮丁醇梭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常用的细菌: 大肠杆菌 应用:对谷氨酸定量分析,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乳酸杆菌

应用:乳酸、干酪、奶子酒、发面、泡菜、酸奶等的制作 枯草芽孢杆菌 应用:生产淀粉酶 2. 酵母菌 种类:酒精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面包酵母 应用:生产酒精、啤酒、石油发酵脱蜡和制取蛋白质、生产脂肪 3. 霉菌 黑曲霉:应用: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 黄曲霉:应用:酱油、酱类(淀粉酶) 米曲霉:应用:产糖化酶和蛋白酶、主要用于酿酒制曲和酱油制曲 土曲霉:应用:生产甲义丁二酸 毛霉:应用:可以产生蛋白酶,我国多用于豆腐乳、豆豉等的制作 根霉:种类:米根霉、华根霉、少根根霉、爪哇根霉 应用:酿酒 青霉:应用:生产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 红曲霉:应用:用于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的生产;用于红色色素的生产、豆腐乳的生产等 4. 放线菌:种类:龟裂链霉菌、金霉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 应用:各类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 5.未培养微生物 定义: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其在自然环境微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