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_王鸣鸣

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_王鸣鸣
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_王鸣鸣

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分析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 Total No .301 收稿日期:2011—09—13 作者简介:王佳琪(1988—),女,吉林延边人,延边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分析 王佳琪 (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外交决策是一个过程,从外交决策的条件来看,包括决策人员、智囊班子、公众舆论、党派斗争、国际局势。本文着重分析就决策人员来讲, 对于外交决策的影响程度。决策人员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历史事件对决策人员的影响、决策者是否过高的估计对方对自己意图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着决策人员对于决策的把握程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更全面、辩证的认识决策人员在外交活动中的影响,意识到决策人员的个体因素只有通过外交决策整体进程才能产生作用,有力的交织在一起才可得出最大程度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外交决策;决策人员;认知;历史事件;影响中图分类号:D8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121—02 一、外交人员在外交决策中的影响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是生产力的主体和第一要素。而国家和政党领导人等关键的个人在制定和执行对 外政策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对外关系无论 多么纷芜庞杂, 战略决策影响如何深远,回溯到本原也都是以个人为基本的主体元素, 国际问题、政策动向,都涉及特定时空里的个人。外交关系的发展固然取决于国家间关系的客观历史渊源、现实利益需 求等因素, 但国家领导人和具有权势的政治家对于外交官关系的政治判断和主观价值取向具有相当重 要的影响 。“主体是影响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因为任何外交决策归根结地都是由人做出的,其心理特点、生活经理、对环境的感知等都会影响决 策结果。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作为决策者,享有集中的权力,从这点来讲对外决策是处于一定条件下 的个人决策,“即使是决策集体或决策机构,它也是 由个人所组成的具有智能和主观能动性的系统” 。个人的品德、阅历、教养、动机和心理等都会对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外交决策主体是影响外交决策过程的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任何决策归根到底是由 人做出的,决策者的心理特点、 生活经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等都会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决策者不同 的个性、 经历或价值观念,会导致对于同一件事情、同一条信息,不同的决策者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 可见,决策人员在外交决策中的深刻影响,以下详细分析外交决策人员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 二、外交决策人员的影响因素(一)个人认知对决策人员的影响 外交决策的心理认知模式认为, 在信息输入和政策输出之间, 存在着诸多影响信息处理的变量,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对以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对信息的阐释、对信息按偏好进行排序等,心理学家就把这个对信息的定义和排序的过程称之为认知。影响 外交决策者的认知因素包括:信仰体系、 意识形态、决策者的个性特征等。决策者的认知过程就是根据信仰体系、意识形态等对客观现实的重构而形成“意象”过程。意象的重构作用导致了决策者所捕 捉的信息只能是其感知和意象化的“客观现实” 。正如斯普劳特所指出的“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们将 环境想象成什么,而不是它实际上如何。”意象对信 息筛选起着近似于过滤器的作用。在信息量少的情 形下, 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现存的意象和信念来做出判断。在信息量大的情形下,意象又作为过滤信息的主要标准,因为在所有的信息中,我们只会选择 一部分信息, 对信息的解释将取决于个人决策者的信仰体系和他的意象。 1.认知误差 1 21

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 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因为这种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论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人们迫切地希望使决策成为完全理性的和十分科学的事情,因而逐渐地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理性决策模式的理论和学说。 理性决策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构成,或者说,它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决策程序理论 (1)发现问题。决策者之所以要进行决策,首先是因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2)提出目标。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假设作为决策主体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他根据自己的目的或价值观,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排列或组合。 (3)设计方案。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备用。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摘要西蒙以“个人得失”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论述人类本就是“理性人”。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对在其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参与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来分辨其行为的准确性。“有限理性”行为催生了追求“满足”的行政人,而组织中的多数人则是在追求功力最大化。 关键词有限理性组织个人经济人 被誉为“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的赫伯特·西蒙,是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决策理论既符合经济学家选择理论的合理方面,又适应于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所注意的人类决策的性质和局限性。西蒙认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经济人”被设想为完全理性,“经济人”掌握完全的信息并具备全面的知识,包括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各备选方案并能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的全部结果,能够做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时间证明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说”,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按照理性的要求,各行为主体能在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但实际上,人们在决策时不可能考虑和比较所有方案来选出其中的最优,人们通常只能想到有限的几个方案。“经济人”的全局理性应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这种理想在所存在的环境中与实际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相容,即与人类的理性限度相容。 一、组织中个人的近理性行为

西蒙所提出的“理性行政模式”被视为组织中人类行为的模式。在群体中,单一个体的理性程度是有限的,力争使复杂组织中的个人行为接近理性,这是西蒙区别于前人观点的最大标志。西蒙认为,只有个人开始依照符合组织利益的指导做出选择时,才能做到这一点。组织被视为一种决策体制,这个体制中蕴含三个过程,即“确定决策时机的指导或思维过程、找到和设计可能的行动路线的过程和判断并选择可能的替代方案的过程” (一)组织对个人的作用。 西蒙在其著作《管理行为》中对组织的含义做出了明确规定:“组织以此,指的是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互相联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的大量信息、许多决策前提、目标和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够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到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社会学家将这一模式称作‘角色体系’,我们大多数人称之为‘组织’”。 西蒙指出,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和目标主要是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是使组织目标成为其制定组织决策时所依据的价值指南过程。当组织成员做决定是,必然首先从自身的工作出发考虑,然后才会回答为什么这样做,职位决定了人员多特定问题做出的反应。这显示了组织的权威性,由此组织中的某一成员的决策就可能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从而使决策制定工作的专业化成为可能。

复杂问题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复杂问题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学号20129910126 学院班级:船山工管01班姓名:高炎鹏 内容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理论的发展以及管理学自身的发展,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而出现,成为了历史的必然。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对于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决策与计划的关系一直争议颇多,但是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之理论仍然影响了半个世纪。可以说决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无论是政府机关的行政决策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都无疑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策左右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决策更直接影响着当今领导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决策决策学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行政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经济学主流 决策学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于50年代,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在管理学中,“决策”一词首先在美国的管理文献中出现,被称为Decision-making,,它比其后出现的Policy-making有更广泛的含义。但是关于什么是决策的问题,众说纷纭,很不一致。管理学教授里基·格里芬在《管理学》中对决策一语作了简单的描述:“决策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①一个较具体的定义是:“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还有人从决策的过程入手将决策定义为:“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②而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则认为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③决策学是为决策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主要研究决策的本质、基本原理和原则、决策程序和方法、决策的要素、决策体制和决策组织、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等内容,它要借助于许多科学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决策的整个系统。 一、决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决策学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它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0世纪之前,人类社会也早就存在决策活动,人们对决策也十分重视,但由于那时的生产规模小,社会发展缓慢,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同时科技文化水平也相对欠发达,因而决策并没有上升为科学。20世纪以后,社会化的大生产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活动,特别是领导和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管理实践需要决策定量化、模型化、战略化、电脑化,从而推动了决策学的研究与发展。 其次,在理论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大批综合交叉学科,它们为决策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心理学、脑科学在决策的心理因素,脑活动的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决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数学分支的发展,电脑的出现,为决策学的产生提供了逻辑手段和定量分析的工具。 再次,这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决策学的兴起和发展与其自身内部的条件是否成熟也很有关系。决策学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强调效率,重点研究如何按科

论外交决策中的理性决策模式

论外交决策模式中的理性决策模式 摘要:“理性决策模式”是外交决策研究的基本模式,具有决策者的单一人格化、决策目标的现实主义化、决策过程的完美理性化三个基本特征,但该模式忽视了显示国际政治中决策机构的多元化、国家利益的复杂性、决策过程的非理性操作性,存在着局限性。本文试就“理性决策模式”的定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作一定阐述,并对其得失提出自己的评价。 关键词:理性决策模式、定义、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优势、缺陷 外交决策虽然是针对外交、应对国际环境做出的决策,但是决策的基础还是国内政治,而且外交决策可能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作为一种危机处理方式,无论是金融、安全、环境、技术、文化、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可能涉及外交决策。因此,外交决策可谓“贯穿内外,包罗万象”。 此外,外交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各国各地的国体政体、政治传统、民主程度都可能影响一国的决策方式。但是为了规范研究,学者们还是将外交决策模式在理论上大体上分为了三种:即以博弈论为主要方法的理性选择模式、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方法的官僚组织模式和基于心理分析法的认知心理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rational model),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汉姆·艾里森(Graham T. Allison)在其《决策的本质》一书中所论述的“外交决策三大模式”之一,也是众多学者、专家用来观察、理解各国政府外交决策的传统研究视角。 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理性决策模式”,即是在历史学的外交决策研究框架内,将国家或国家外交决策者看作是一个高度统一的行为体,并认为决策者能从理性出发,能依据同样的国家利益,在一切可供选择的外交方案中进行决策,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的一种外交决策模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理性”是“理性决策模式”的核心要素。那么,何谓理性?理 性一词(rationality)来源于拉丁词根“ratio”,带有“明智、理智”的含义,通常用来描述信仰范畴中的“坚持信念的方式”[1]以及行为活动范畴中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中的“理性”属于后者。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教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摘要 东财国经赵飞 本文通过比较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优势和劣势,阐释了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各自的特点。并且解释了决策中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优势,劣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decisions, explains the rational decision and non-rational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s the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Key words: rational decisions, irrational decision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一、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一)理性决策的优势 1.理性决策的程序 理性决策前通盘考虑所有事实上可能的行动。由于事实上可能的行动数量很大,必定有一些末被决策者所知晚和顾及到,因此这一条实际上难以全部做到,而且对数日众多的可能行动作通盘考虑,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作为—种理想的情况,可以提出这样的步骤。 理性决策者应考虑每一种可能的行动在实施后,在无限时间、无限空间以及在各种价值系统上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影响,即掌握每一可能行动的每一个方面对整个世界所能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实施开始直到无限将来的任何影响。 理性决策者按自己的价值系统对各种行动的各种后果之价值进行估计,决策者的价值系统必须是客观的、理性的,其估计才会是客观理性的。在估计后再选定能够达到最高价值的行动。

问题分析与决策教程答案

试卷1 1.要进行正确决策,就要:回答:正确 1. A 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 B 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 3. C 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出有效的评价 4. D 以上都包括 2.不属于衡量问题轻重缓急程度标准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严重性 2. B 灵活性 3. C 紧急性 4. D 发展性 3.下列关于状况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状况评估针对的是单一问题 2. B 状况评估需要澄清和评估所面临的难题群 3. C 要运用问题分析、决策分析和潜在问题分析方法 4. D 能够帮助我们以正确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4.拖延问题:回答:正确

1. A 会使问题的紧急性不断增加 2. B 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3. C 需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评估 4. D 以上都包括 5.成功的条件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空间 2. B 高质量的分析 3. C 执行者和批准者的承诺 4. D 时间 6.考虑决策目标时必须考虑:回答:正确 1. A 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 2. B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 3. C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4. D 产品效益和品牌效益 7.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回答:正确 1. A 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 2. B 列举可能的原因 3. C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 4. D 以上都包括 8.在对问题进行评估时:回答:正确

1. A 严重性是第一位的 2. B 紧急性是第一位的 3. C 发展性是第一位的 4. D 应当结合三者考虑 9.在进行问题分析的准备时,首先要:回答:正确 1. A 明确解决问题的误区 2. B 明确解决问题的困难 3. C 明确问题分析的作用 4. D 描述面临问题 10.妄下结论是:回答:正确 1. A 很多中国企业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最大的错误之一 2. B 信息不足,却认为已经把握了问题 3. C 只把支持自己观念的信息用来去论证结论 4. D 以上都包括 11.决策最大的误区是:回答:正确 1. A 个人喜好导向 2. B 方案优先而不是目的优先 3. C 忽略风险 4. D 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全面 12.在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回答:正确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的异同点 1、不同点:(见表格) (1)模型的理论假设不同,理性模型是假设人是一个经济人、有限理性人,而渐进模型则是假设人是一个有限理性人 (2)手段与目的不同,理性模型是从目标到手段,而渐进模型是从手段到目标 (3)认识论基础不同,理性模型是奠定在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而渐进模型则是奠定在后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 (4)政策制定的依据不同,理性模型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而渐进模型具有政治性、价值型 (5)行为与结构不同,理性模型是个体及组织行为,而渐进模型则是结构、制度 (6)民主与精英的取向不同,理性模型趋向精英化,而渐进模型趋向民主化 2、相同点 (1)两者都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决策活动采取渐进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渐进决策模型正是对这一规律深陈家刚-被误导的关系: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9刻认识的体现。理性决策模型也并不主张违背这一法则,而是充分尊重这一法则。为此,它主张,决策必须对前途充满信心,对现实有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正视客观现实,充分重视前进中的阻碍因素。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是理性决策现实性的根本保障之一。 (2)两者都能体现知行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渐进决策的过程与之完全一致: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逐渐地迈向预定目标。这就是渐进决策过程的一种描述。理性决策也同样遵循这一决策过程的引导。它是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它既强调认识的实践来源,也强调认识的实践运用和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脱离实践的决策不会具有现实性,脱离认识的决策不可能体现理性。违背实践与认识辩证法的决策,不可能是理性的或实践的。实现知行观的统一,是理性决策的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又一根本保障因素。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 ——以中美建交为例 余丽 2013-2-15 15:36:51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1期作者简介:余丽(196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教学与研究,河南郑州450001 内容提要:中美建交,既受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受到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体现了理性行为者、官僚政治以及组织机构三种模式的决策特点。这三种模式的结合使美国能够较全面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病。 关键词:理性行为者模式官僚政治模式组织机构模式中美建交 宏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是国际体系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过程决定国家的国际行为,国家被当做一个理性、单一的统一体,国家的对外决策机制称为理性行为者模式。大部分探讨国家对外政策的文章都是使用这一分析模式。然而,单纯从国际层次进行分析的理论虽具有一定的解释性,但是它们“在实际存在的反常现象和理论的局限性的共同压力下很容易变得无能为力”[1](P42),以至于这种单一层次的分析(国际层次)不得不让位于两个结合起来的分析层次,即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按照亨利?基辛格的看法,任何政治家在做出外交决策时都受到两套因素的制约:一是其他国家的政治、势力和行动;二是从公众舆论到政府和官僚机构的态度这一系列内部条件[2](P157)。由此,国家对外决策机制的模式也加以扩大,出现了官僚政治模式和组织机构模式等,这两种模式都是考察国家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国家的对外行为。

中美建交是中美两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对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过程曲折复杂,扑朔迷离。回望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美国的国内政治如何影响着美国与中国建交的决策,让我们把分析的框架纳入上述的三种决策模式。 一、“大三角”关系与卡特的决策:理性行为者模式 自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尘封已久的大门以来,两国关系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美国历经尼克松、福特两任总统,与华建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卡特上任之初也并没有把建交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可是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促使他在1978年初最终下定决心与中国建交。这些国际因素主要是:苏联的继续扩张和日益恶化的美苏关系;1978年初苏联向中国示好的姿态以及中苏出现和解的迹象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加紧了与美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态势逼人。1978年初,苏联向古巴军队提供空运支持,并通过古巴企图策划在东非建立“红海联邦”。受挫后,苏联于1978年1-2月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军事援助反对索马里,终于迫使索军于1978年3月退出欧加登地区。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地区争议中扩大势力范围的举动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自毛泽东逝世以后,莫斯科一直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为此不断向中国作出示好姿态。虽然中国对苏联的建议反应冷淡,但有迹象表明,中国也在认真考虑松动对苏政策。1977年秋,中国政府决定派王幼平去莫斯科任中国驻苏大使。在此之前,中国驻苏大使职位已空缺了18个月。1977年11月初,中国领导人派外交部长黄华赴苏联大使馆出席在那里举行的苏联国庆日招待会,这是10年来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瞧法,刚好瞧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瞧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与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与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与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与咨询而言仍然就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与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与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瞧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就是系统的、独立的与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与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与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与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与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与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与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与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 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与肯定,但就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与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与权重她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就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 足,Tiedeman,O’Hara与Harren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模式):把个体瞧作就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与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与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瞧到,Tiedeman模式仅仅就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与深入。 (2)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简称CIP理论)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作者:@钟方源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 )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国际战略暨外交决策分析解析

國際戰略暨外交決策分析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班 陳欣之 壹、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討論國家在國際體系中如何應對安全困境,擴大本國權力與追求國際地位的戰略構成暨外交決策。 有關戰略暨外交決策,首先從國際體系之層次,討論位處國際無政府狀態中之國家,所面臨之安全困境暨國家追求安全之必要性。其次就國家分析層次,討論外交策略形成。最後就個人層次,研究官僚體系暨政府菁英,如何處理對外事務,探索外交決策的內容、特徵與模式。 本課程期望能夠透過討論、老師講授與同學之報告過程,培養修課同學對於大戰略暨外交決策相關研究成果之認識與運用,並作為深入研析國家對外決策之基礎。 貳、教學方式: 透過課堂提問及討論,瞭解國家外交暨戰略之構成與對外行為。 參、課程要求: 每位同學於課前閱讀指定參考文獻,報告閱讀心得並且參與課間討論。 每位同學需進行一次論文口頭報告及繳交書面期末報告。書面報告格式以《問題與研究》之格式為準,需有章節目錄、本文與參考書目。書面報告不得少於15頁。 口頭暨書面期末報告之前,需繳交二頁論文提綱,並在課間就此進行口頭報告。論文提綱需列舉研究源起、所欲探索問題、研究方法、問題假設、論證之基礎、可能的理論解釋以及最後同學在論文中所欲補充的看法。 論文撰寫請參考: Thies, Cameron G. 2002. “A Pragmatic Guide to Qualit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Vol. 3, No. 4, pp. 351-372. Evera, Stephen Van. 1997. 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问题的分析与决策

课程名称:问题的分析与决策 主讲:周坤 【课程简介】 通过学习,掌握系统而科学的问题分析及决策方法,提高分析质量,降低决策失误。从根本上摆脱“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并建立“集体决策”的管理体系。 【课程目的】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掌握问题决策的程序和逻辑; ?树立“集体决策”的观念及方法; 系统思考、集体决策、直面风险、重在执行。 【课程对象】 1、企业高层决策者; 2、企业中层管理者;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传统决策思维模式?优秀决策思维模式?决策分析模型及工具?中、西方的差异?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二、状况评估 ?案例模拟 ?问题的两个方面?状况评估法 ?状况评估的主动性 1、查明难题的事项 ?K公司的难题?澄清难题 ?有效的问题?K公司难题的澄清?问题的分解 ?问题的澄清 2、把握难题的轻重缓急 ?缓急程度的标准?严重性、紧急性及发展性

?问题的级别评估 ?评估的结果 ?问题的变化与解决3、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步骤 ?问下列问题 ?再问下列问题 ?问题的核对与行动?潜在问题分析 ?进一步分解与澄清 4、计划行动 ?小结 ?状况评估的用途?为成功决策做计划?更广泛的考虑 ?成功的条件 ?作出承诺?明智的决策 ?时间因素 ?时间的价值 ?时间的投资 ?如何平衡时间与质量?状况分析 三、问题的分析 ?解决问题过程的误区?走出误区的桥梁 ?问题分析技巧的作用?回到K公司案例 ?阻碍问题分析的因素 1、描述问题 ?分辨可能的原因?评估可能的原因?确认可能的原因?陈述问题?K公司案例问题的几个角度?最佳切入点 ?细述问题 2、识别可能的原因 ?运用知识和经验?找出不同点 ?找出变化?列出原因?可能的叙述 3、评估可能的原因

名词解释 外交政策分析

第三章 1,组织伦理之父——韦伯P88(207/255) 马克斯·韦伯(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其中官僚组织模式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韦伯因此被称为“组织伦理之父”。(其行政组组织理论正是产生于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韦伯和泰勒、法约尔被认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甚至有人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2,韦伯的权力理论P88(276)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来自传统或世袭的传统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的超凡权力,根据法律与规定的法定权力。在这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中,传统权力的效率较差,因为其领导人不是按能力来挑选的,仅是单纯为了保存过去的传统而行事。超凡权力过于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或神圣的启示,所以这两种权力都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只有理性和法律的权力(合法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谨慎的公正。 3,官僚制P89 (228) 作为韦伯组织理论的基础,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韦伯勾勒的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的结构是分层控制的体系;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成员有严格的资历限制和选用制度,并建立了奖惩与升迁制度;通过对成员的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提高工作效率。官僚制的提出,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目前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 4,施耐德外交决策P90-93 (292) 施耐德从决策的视角研究外交政策,研究对象主要是“黑箱子”内部的决策组织和决策者个人的决策行为。由于研究内容涉及组织运作、官僚政治、认知心理等,被成为外交决策学的“大理论”。施耐德认为,研究外交政策的过程与研究其结果同样重要,对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就是外交决策学。他指出,外交决策的研究主题仍是民族国家,其主要概念有作为行为者的国家、目标、手段和情势;外交政策行为是职权范围、沟通和信息,动机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施耐德用系统分析法为外交决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有两个支柱:决策组织的形态和互动;决策者的心理状态。这是这两个支柱内外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决策的最终形成。 5,研究框架P93 (232) 施耐德用系统分析法为外交决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有两个支柱:决策组织的形态和互动;决策者的心理状态。这是这两个支柱内外各种变量之间的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研究性学习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研究性学习 曾色祥 一、问题提出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都在以银行贷款,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业住房。购房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是想弄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怎样计算这些贷款利率以及分期付款该付多少。在高一上学期学完数列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高二(3)班几个喜欢钻研、刨根问底的同学组成了课题小组,开始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课题背景及目的 2008年中国楼市在前期不正常的房价上涨过快,在持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严控房地产信贷安全等严厉的调控之后,骤然间房地产业快步进入了严冬,在楼市频遭“冬夜”之时,国务院又通过一系列措施出台救市政策:税收减免·利率下调·首付下调等政策提振低迷楼市。本次论述不考虑一系列措施对楼市的影响,着重分析购房贷款中贷款年限·贷款利率·支付方式对购房者支付利息的影响。所谓购房贷款,就是购房者支付了首期房款后,不足部分从金融机构贷款出来支付给开发商,再由购房者按约定的方式还本付息给金融机构的行为。而不同的贷款形式所产生的利息是不一样的,影响利息计算的有:

贷款年限,利率,支付方式等,上述发生变化则影响结果。我们应该运用数学知识作出科学的决策!通过社会调查,锻炼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学会合作,何获取大量信息并作分析的能力。学会数学建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先把要研究的课题确定下来 (2)小组讨论再分配任务,研讨研究方案,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收集,分析数据 (3)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出相关的整理 (4)确定调查的方案,进行问卷调查 (5)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列出相关图表 (6)得出结论 (7)对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8)归纳感想 四、课题研究过程 1、调查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的相关问题 ①去到房产公司售楼部,全面了解商业住房贷款政策、利率等 问题

从完全理性决策到渐进决策

从(完全)理性决策到渐进决策:决策理论的一次飞跃 如果说西蒙也还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政治与行政决策的话,那么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则是从另一个思维角度来探讨政治与行政决策,它的提出也成为决策理论的一次飞跃。 1953年,林德布洛姆在其《政治、经济及福利》一书中,通过对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价格体系、层级体系、多元体制、议价的分析首次提出“渐进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从价格体系的角度看,价格不可能单方面决策;从层级体系的角度看,除最高层外,其他层次也无法单方面作决定;从多元体制的角度看看,决定是各政治权力中心互动的结果;从议价的角度看,决定又是双方妥协的产物。这样,决策是彼此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一方可以单独做决策。政治上若要做决策,聪明之举是在相关人士取得共识的前提下作决定,才能够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具体地讲,可以从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作微小的调节。在林德布洛姆看来,这种被称之为“渐进主义”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2)在一时无法搞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作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易于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1959年,林德布洛姆在《“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中,进一步批评了传统的行政决策模式——“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并且阐述了他的“渐进决策”模式。他将两种决策模式加以比较,指出其中的主要差别。 “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目标——行动明确区分,将目标当作决策的前提 不区分,认为二者相互联系 目标——手段区分,先确立目标,再寻找手段 不区分,认为这种区分是不妥当的且有限的 决策——目标“好”的决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好”的决策是由“共识”所产生的(利益活动) 分析的范围综合或全面分析 有限分析 对理论的态度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 主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林德布洛姆认为,尽管当时各种文献把理性综合方法作为正规方法论述,但它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