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应用生态学:(18分)

是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

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4、适应: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这种形态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5、扩散:

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6、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7、他感作用:

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

8、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

9、生态旅游规划: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10、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11、环境: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12、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二、填空:(10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三大类:-产业生态学--、--管理生态学----、---效益生态学--。

2、应用生态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应用生态学萌芽阶段--、--应用生态学形成阶段--、--应用生态学大发展阶段---。

3、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PH值 <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4、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化学农药污染等-----。

5、生态系统的干扰包括:--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6、四大自然圈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7、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3类:---全球性的大气环境变化---、---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9、生物的环境分为:---大环境---、---小环境---。

10、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三、简述:(48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答:应用生态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提高生产效率,维持全球生态良性循环的科学基础,也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科学基础之一。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可调节(补偿)作用但不可代替性;

(6)限制性作用—耐度限制及耐度限制的调节。

3、如何确定限制因子

答:首先进行野外观察和分析,找出可能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其次要分析这些因子如何对生物起作用;

最后设计室内实验,确定某一因子与生物的定量关系。

一般地,实验测定的耐受范围要比野外实际范围宽一点(野外可能还受其它因子的影响)。

4、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

答: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不良的后果;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扩大种群分布区。

5、优势种的作用:

答: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答: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多资源利用程度低,林地利用率低、森林质量较差,人工林和宜林地多,扩大森林资源体力较大。7、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答: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8、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有效的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水文状况,防治土地荒漠化,缓解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循环,防灾减灾,保护农牧业的生产稳定。

9、我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包括:

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暖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热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温带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高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原则:

答:扩大循环输入,建立与利用充分再生机制,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充分有机库存,提高投入效率,整体优化。

11、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

答:尊重湿地生态过程,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并从中迅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供多种效益,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形式的恢复与重建,外来种入侵和生物的死亡是恢复与重建常见的症状,需要足够的时间,模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及要求。

12、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答:环境污染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1)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

(2)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

(3)放射性污染物

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1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答:①当物种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时。

②或者原有生境不复存在时。

③或者当物种的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时。(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一项措施。)

14、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内容

答:保护区内生态系统调查和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稳定性、多样性、矿物质和能源等,确定生物圈内的保护区单元是否具有代表性,并研究和建立有关这种确定的方法。

15、种群生活史表现的主要特征

答:个体大小:是生物的遗传特征,与生活周期长短有很好相关性;

生长与发育速度:呈“S”形生长曲线,包括停滞期、指数期、静止期;

繁殖:指有机体生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是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繁殖。

16、试述优势种的作用

答: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

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论述:(24分)

1、试论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正面效应:

保护富有价值的自然原生地区

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保护人类历史遗迹与建设特色

唤醒当地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负面效应

生态破坏:主要是生物资源受影响及生态环境被破坏

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洪水和其他环境退化

对历史遗迹和古建筑的破坏

对其他之面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景区植被

环境污染:大气、水环境、噪声、视觉、垃圾等污染

(3)例如云南昆明滇池等。

2、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本来的自然面目,一方面维持有益于人类的良性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照系统。

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基因库。

维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种质资源的提供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为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

例如:丹霞山,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九寨沟。

3、试论生物工程体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举例说明。

答:生物工程体一般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而一旦释放到自然界又很难收回;有可能导致外来种入侵,引起生态灾难;转基因动植物有可能野生化,成为新的有害生物;遗传材料有可能从生物工程体中逸出,转移到其它生物中去,从而产生一些对人类有害的生物;转移到其它环境,从而破坏那里的生态系统。例如现在还在讨论的转基因食品等。

4、论保护生物学在我国近期的发展方向,举例说明。

答:搞清物种受威胁状态和原因;种群生存力分析,开展珍稀种、特有种、濒危种和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生存力研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着重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退化作用和破碎作用;自然保护区设计原理研究和保护区再评价,加强对与自然保护区设计原理有关的领域如岛屿生物地理学和物种生存力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与持续发展的关系。例如大熊猫、东北虎等的研究,森林的保护和重建,荒漠化治理等。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结合动植物生产、医学、太空旅行、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实践需要,来研究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现代由于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物环境、发展医学等得更广泛和深入的实际需要,生态学的应用价值显得越来越高,着重从应用需要来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也不断被开拓。例如,为了持续高产的农田生态学、林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化鱼饲料、自然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生态学、太空旅行生态学等等,都属于或可以看作是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应用生态学的主要领域有农业生态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样地经营管理、入侵物种控制、保护区管理、放牧区管理、国家公园与自然游憩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及环境与生态复育技术等。应用生态学在当前和今后应给予优先重视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入侵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等。在今后若干年内,围绕这些领域,可能会出现广泛而活跃的研究热潮以及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期刊 主要的应用生态学期刊包括《Journal of Applied Ecolpgy》、《Ecological Applications》以及《Journal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任何学科的产生、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的需求、学科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影响。应用生态学的产生也不例外。生态学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生态学一词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普遍认为是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rnst H.Haeckel(1834~1919)首先创造了这一术语。其实,早在1858年美国哲学家、生态思想家Henry D.Thoreau(1817~1862)在书信中使用此词,但未对其下具体定义。1869年,Ernst H.Haeckel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产生的历史看,它一开始就是与许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但作为生态学的一大重要门类,应用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生态学在40年代后也逐渐成为同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等一样的“硬”科学,而得到普遍认可。1935年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发展史上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生态系统概念之前,生态学受达尔文生存竞争学说的影响,主要研究自然历史或博物学,大部分研究工作是描述性的,在动物生态学主要研究诸如动物的繁殖、食性、迁移、生活史等;在植物生态学主要以野外调查为主,进行植物群落描述,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生物产量等研究。生态系统概念提出之后,当时人们对它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生态学家还是按照他们个人的兴趣开展研究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 1、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 Bergman 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冷害(chilling 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每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 (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年总积温/一个世代所需积温 (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4)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 (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3、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答:太阳光是地球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产生深刻的影象。(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有杀菌作用,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3)生物的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的变化对大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光周期对昆虫的滞育起主要作用。 4、为什么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光周期控制? 答: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物偏偏选择光(光照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复杂的繁殖生理机制的“触发器”。这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结合动植物生产、医药、空间旅行、资源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发展医学等更广泛、更深入的实践需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从应用需求出发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不断拓宽。 农田生态学、林业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养与鱼饲料学、自然资源保护学、病虫害防治学、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辐射生态学、空间旅行生态学等学科都属于或可视为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应用生态学的出现也不例外。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生态学一词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一般认为它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h ·海克尔(1834ー1919ー1919)于1866年创造的。事实上,美国哲学家、生态思想家亨利·d ·梭罗(1817ー1862ー1862)早在1858年就在信中使用了这个词,但没有详细解释。 1869年,恩斯特·h ·海克尔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之间整体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的历史来看,它从一开始就与许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应用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工业发展和普遍公害的时代。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态学逐渐成为与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并得到普遍认可。1935年,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是生态发展史上的一次理论突破。在生态系统概念出现之前,生态学受到达尔文生存竞争理论的影响,主要研究自然史或自然史。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描述性的。 在动物生态学中,主要研究动物的繁殖、食性、迁徙、生活史等方面,在植物生态学中,野外调查是主要的方法,包括植物群落的描述、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生物产量等。生态系统的概念提出后,当时人们对生态系统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生态学家仍然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工作。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定量分析的论文,标志着生态系统能量流研究的开始。 1953年,欧达姆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该书的出版使得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态系统的研究,对当时的生态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就把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发展迅速,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学家发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始解决实际问题。生态学已经从单一的学科、小规模的研究转变为综合性的研究,如研究人类环境破坏的机理、危害的程度和后果、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和技术方法等。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 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 Bergman 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冷害(chilling 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应用生态学:(18分) 是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 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4、适应: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这种形态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5、扩散: 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6、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7、他感作用: 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 8、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 9、生态旅游规划: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10、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11、环境: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12、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二、填空:(10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三大类:-产业生态学--、--管理生态学----、---效益生态学--。 2、应用生态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应用生态学萌芽阶段--、--应用生态学形成阶段--、--应用生态学大发展阶段---。 3、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PH值 <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张金屯编著 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58.18/24 馆藏号:022672 内容介绍: 本书较系统、完整地概括了应用生态学的全貌,并反映了应用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主县,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全球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为重点。通过对地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合理、安全运行的机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模式。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资源、环境等相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者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应用生态学的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应用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应用生态学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节生态系统一般规律及生态平衡 第六节生态系统研究的调查取样 第三章农业生态学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概述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机构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五节生态农业 第四章森林生态学 第一节导论 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研究 第四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应用 第五节生态园林 第五章草地生态学 第一节草地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草地资源 第三节草地的功能 第四节草地的生态系统 第五节草地畜牧业 第六节草地生态学模型

第七节草地退化与荒漠化 第八节草地灾害及保护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第一节工业生态学 第二节清洁生产 第七章旅游生态学 第一节旅游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科学性质 第三节旅游与环境 第四节旅游环境承载力 第五节旅游地的规划设计 第六节旅游地的管理 第七节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八章环境生态学 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第四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节环境建设的生态设计 第六节环境生态工程 第九章城市生态学 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点 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第五节城市建设的生态设计 第六节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第十章资源生态学 第一节资源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资源的涵义 第三节资源的分类 第四节资源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第五节资源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节资源、环境与经济作用的机制 第七节资源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资源生态学的综合研究第八节资源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自然保护生态学 第一节自然保护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生物圈保护区 第十二章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 第一节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恢复生态与生态工程的原理及方法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下列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是()。 A.森林生态学 B.植物生态学 C.湿地生态学 D.园林生态学 正确答案:D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是指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生态学是研究协调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和协调此种复杂关系以达到和谐发展目的的科学。 在实际研究中,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是相互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因为前者需要有研究对象的实例,而后者也要有适合研究对象的独特理论和模型。事实上,在理论生态学发展的同时,作为连接生态学与各类生物生产领域和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桥梁和纽带的应用生态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生态学的命题给理论生态学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而生态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如对

生态现象、过程和规律的揭示,无疑又为应用生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典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组织水平生命现象的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并且以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单元,一般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元结构。人是这个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属于杂食性消费者。这种划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或只有原始人的生态系统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今天,生物圈内几乎任何角落都有现代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远非一个普通的杂食性消费者所能作为,人是现代生态系统的调控者。根据人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生态位,胡涛提出了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调控者。通过“人的生态位”、“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四元结构”的研究,胡涛认为恰恰是人在其中充当着这种纽带。作为杂食性消费者的人,在自然子系统中,参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而作为调控者的人,则参与在经济活动与社会运行之中,按照人类自身的经济需求与社会意愿来调控自然子系统的其它组分。这样,一个整体的人被分为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子系统,人的社会属性属于经济与社会子系统,二者之间的联系正是通过人这个纽带得以实现。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绪论 答: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 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 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 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 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 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 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植被的恢复。 3、自我设计理论和人为设计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于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尺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可能是多种结果(MNdleton,1999;V an der V alk.1999)o 第三章 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在哪里?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于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问相互关系改变(Ch叩删,1992;Daily,1995;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当然,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退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例如,湖泊由于宫营养化会退化,外来种入侵、在人为干扰下本地非优势种取代历史上的优势种等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等,往往这种情况下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生 产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会卜升(Berser.1993)。 2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 Hobbs和N盯ton(1996)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

应用生态学

实验增温对树种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进程和功能的作用日趋明显。由于未来全球日益变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和树种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大量的北方温带森林和树种的增温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从植物生理生态到生态系统尺度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增温的直接作用:(1)叶子发芽时间提前和衰老时间延迟,导致生长季节时间延长;(2)食草昆虫的多度增加和食草昆虫的行为增强;(3)土壤氮(N)矿化速率和叶子凋落物分解速率加速。概括所有的物种,我们发现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有很高的物种专一性。甚至,我们发现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强烈的依赖于森林的叶子或植物的位置和年份。增温的间接作用:(1)增加土壤的氮有效性含量使树的碳(C)储存量增加;(2)植物生理生态功能的转变导致昆虫行为的改变。由于只有很少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平和考虑温度的间接作用的研究。因此,需要更密集, 长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发现的新兴趋势。增温实验是模拟全球变暖的有用工具,并且让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认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全球增温;动植物关系;物候;陆地生态系统 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连同甲烷、氮氧化物等其它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上升1.4~5.8℃[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生态系统有广泛的影响[2]。森林覆盖了世界陆地面积的30%,产生陆地生态系统50%的净生产力[3]。因此,森林能通过双向的转换大气中的能量,水和二氧化碳来影响气候[4]。甚至,森林提供了大量的生态服务,例如,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水循环和防止土壤流失。温度影响森林的所有生物过程,包括植物生长[5],物候[6]和N循环[7]。我们需要了解树种和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野外增温实验的响应。在增温实验中,不同的方法被应用到生态系统的不同部分,例如:加热电缆能够加热树枝或土壤,红外加热灯或开顶箱加热植物和土壤。 增温实验通过长期监测生态系统的种群,帮助我们模拟全球变暖。并且能够控制温度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直接检测温度的增加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增温实验的结果还能运用到模型中,评估生态系统对气候改变的脆弱性[8]。 鉴于实验增温在了解树种和森林对未来气候改变的响应,我们从很多的实验研究中收集信息和分析趋势。增温实验的结果已经分析了不同的方面。例如,Shaver[9]提供了运作增温实验的概念框架图,然而,Hyv?nen分析了增加温度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森林C吸收的影响。有另外三篇文章用元分析方法来分析温度的作用对重要过程的改变,例如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N矿化[10]。尽管这些文章的发现和观点对特定植物的响应很有用,我们仍需要从植物尺度放大到森林功能部分,例如C和N循环。 我们的研究曾关注C循环的生态过程和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CO2)的预算,树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循环在东亚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作用。虽然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树的生长,叶片物候,光合作用和土壤C,N循环,但是我们需要把增温实验应用到生态系统功能上。我们研究的意义:总结发生在温带和北方的森林的增温实验的研究发现。我们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交互,例如,植物物候,光合生产力和它们之间对食草昆虫和N循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实验增温研究对未来树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方向。 1植物物候的改变对实验增温的改变 植物物候的改变是对气候改变最敏感的和可观测的生物响应之一[11],它可看作为被中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