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

第10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考试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a)。2.食物链、食物网与生物放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b)。3.营养级(a/a)。4.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及生态金字塔(/b)。5.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碳循环)(c/c)。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8.生态系统的稳态(a/a)。9.稳态的调节(b/b)。10.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及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a)。1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b)。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a)。13.活动:调查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热散逸减少。其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树种分布区改变;永冻土融化等。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A

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不能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答案 A

3.(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所以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答案 D

4.(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解析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同属第二个营养级,A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错误;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存在,C错误;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和富集,D正确。

答案 D

5.(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

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消费者的平均体重呈正相关

解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生产者只能将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B错误;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体温,同化的能量中有更多的比例用于细胞呼吸产生热量,所以其体重净增长会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由个体体重与个体数量共同决定,D错误。

答案 C

6.(2018·浙江4月选考)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

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____和C 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碳循环示意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E为燃料。演替过程中的生物群落,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有利于演替的正常进行。若改为能量流动则D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不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热能,要取消“D→A”。

答案(1)D 低于(2)细胞呼吸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

7.(2018·浙江11月选考)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________之间的流动情况。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________的能量两大部分。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捕食食物链中两相邻环节是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建立关系的。生物种类数会影响食物链的数量,同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通过分析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分析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未同化利用的能量,其中未同化利用部分将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比较小。

答案(1)取食与被取食种类数自我调节

(2)不同营养级未利用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

1.正误辨析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蝉为第一个营养级。(×)

(2)DDT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含有的DDT越多。(×)

(3)海洋的初级生产量约为陆地的一半,但次级生产量却约是陆地的三倍多。(√)

(4)越是处于食物链高位的动物,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5)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6)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所致。(√)

(8)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读图析图

提示(1)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2)非生物环境(大气中CO2) 生产者(3)A→D→E (4)

考点1 围绕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1.(2018·台州3月质量评估)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是通过取食关系建立起来的营养关系

B.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C.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

解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但也有例外。

答案 D

2.(2018·宁波十校联考)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________结构。

(3)由于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则可使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________。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出生率明显降低,其年龄结构将呈________型。

(4)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最高。此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1)5 浮游动物、北极兔、驯鹿(2)水平(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衰退(4)生物放大

(1)细菌未必都是分解者,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2)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4)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5)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除捕食外,可能还有竞争等。考点2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及生态金字塔

3.(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解析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错误;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倒置,B错误;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的50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里溶解态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多地进入大气圈,同样,如果水圈里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耗尽,也可及时从大气中得到补偿,C正确;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2,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D错误。

答案 C

4.如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三种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应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解析在捕食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有的能量越少,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越少。

答案 A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

依据: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和生物放大原理。如下图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若扇形面积代表能量多少,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应是丙→丁→甲→乙;若扇形面积代表生物体内DDT浓度,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则是乙→甲→丁→丙。

考点3 围绕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考查物质与能量观

5.(2018·绍兴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群落时间结构的差异,北方针叶林的初级生产量大于温带草原

B.因演替到最终的平衡状态,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等于零

C.因光照缺乏,深海区下层几乎没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D.因动物对植物利用效率的差异,海洋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生态系统

解析因群落空间结构的差异,北方针叶林的初级生产量大于温带草原;NP=GP-R,顶极群落的NP>0,以维持异养型生物的生存;深海区下层存在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答案 D

考点4 结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考查物质与能量观

6.(2017·台州9月选考)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它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为此时贝类的生物量

C.水禽、鱼类的粪便量属于贝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G/B

解析 B 表示贝类的同化量,C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答案 A

7.(2018·温州八校联考)关于绿色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B.常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分解者分解

D.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解析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农业产品的输出形式输出能量。

(1)摄入量≠同化量

消费者摄入的食物大部分经消化吸收后被同化,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这些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未流入本营养级,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被分解者分解的那一部分。二者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这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不能人为改变。

②能量利用率强调的是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可通过废物资源化和调整能量流动关系等措施人为地进行提高。

考点5 围绕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8.(2018·杭州一模)图示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

B.过程①减慢

C.过程②③加快

D.过程④加快

解析图中①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③表示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9.(2018·宁波3月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

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解析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考点6 围绕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10.(2016·浙江10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

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

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解析大型鱼类种类减少,会影响食物链的长度和食物链之间的交叉,所以会使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

答案 B

11.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种现象属于(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物种灭绝

D.生物放大

解析在该实例中,污染导致鱼类死亡,死鱼腐烂加重污染,使更多鱼死亡,系统对外界因素的反应加剧了最初的外界因素的作用,这是正反馈调节,A正确。

答案 A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而非生物数量。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反馈调节

考点7 人类与环境

12.(2018·学军中学3月模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C.人类活动使大气圈臭氧层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D.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解析 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答案 D

13.(2018·嘉兴3月选考测试)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我国北方地区变湿润

C.臭氧保护生物免受短波辐射伤害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D.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硫氧化物有关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更加干燥;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

答案 C

1.(2017·嘉兴9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一个连续的圈层

B.人类须控制自己,保持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平衡

C.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维持在0.035%

D.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一个不连续的圈层;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维持在0.028%;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答案 B

2.(2018·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二级消费者体内同化的能量

B.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个营养级

解析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一级消费者体内同化的能量。

答案 A

3.(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图中h/d可以表示笫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d/a可以表示笫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4.(2018·绍兴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CO2含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

B.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C.生态系统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调整碳的含量

D.分解者在碳循环中不可缺少

解析大气中CO2含量有明显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答案 A

5.(2017·浙江4月选考)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图中共8条食物链,绿鹭可以处第四、五、六个营养级。(2)由于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蝽数量变化较小,因此其将吃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鲶鱼粪便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是由于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

答案(1)8 四、五、六(2)减少自我调节(3)不能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属于第一个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D.猫头鹰只占有一个营养级

解析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2.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的数量不一定最多

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个体内能量越少

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

解析营养级别越高,动物体型往往越大,个体内能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答案 A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D.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热裂口

解析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生物圈的物质不需要从外界不断输入。

答案 B

4.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

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

解析温室效应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破坏生态环境;酸雨是指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5.6的降水。

答案 A

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的主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降低出生率

C.维持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就要从这三个层次上都加以维持。

答案 C

6.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五水共治”活动,下列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

B.工业用水封闭化

C.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

D.建立污水处理厂

解析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不能治理水体污染。

答案 C

7.下列活动中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C.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解析B、C、D三项均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生物多样性下降。

答案 A

8.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解析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答案 B

9.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该水域有人工管理,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高于自然区域

解析流经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与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错误;大闸蟹的同化量-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等于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人工管理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答案 C

10.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N、P污染造成的,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大量繁殖,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A正确;丙为消费者,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D错误。

11.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代表各成分之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中某种群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B.乙、丁属于二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即同化量

C.乙中的某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实现零增长

D.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内源性因素

解析 图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丙是非生物环境。次级生产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量;由于早夭、性比率失调、非随机交配等因素,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有可能下降;气候属于外源性因素。

答案 A

12.下表是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 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102 kJ/(m 2

·a)]。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表中NP =GP -R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5.5%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表示为②④①③⑤

C.调查结果显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增大

D.⑤代表的生物体内贮藏的能量(NP)属于次级生产量

解析 ⑤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可组成食物链②→④→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除了上述食物网中的成分外,还包括无机物、________、气候、能源和分解者,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________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在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________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称之为食物链。捕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为起点。

(3)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短期内鼠的种群密度的上升,会引发鹰、蛇和狐狸种群密度的上升,继而导致鼠种群密度下降,这个过程叫________。

答案(1)有机物结构复杂化(2)营养活的动植物(活的生物) (3)9 负反馈调节14.图甲是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B 为分解者。

请回答: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北极狐分别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据图甲回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图乙中,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的传递后,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答案(1)5 二、三(2)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8% (3)偏大(4)食物链(网)

15.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下表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上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等成分。

(2)上图中A 、D 、C 间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能量流动和________的通道。请画出上图中碳循环缺少的过程________(用字母、文字和箭头表示)。

(3)上图中D 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C 。

(4)表中X 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气候、能源 (2)物质移动 A→CO 2 (3)不能 (4)流入下一营养级 13.5

16.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为解决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化学能。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由于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通过加大挺水植物的栽培量和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以有效地遏制该现象,其中挺水植物起到遮光来影响藻类生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5)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者是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污水有机物(2)垂直(3)吸收营养(无机盐),降低富营养化程度(4)次生(5)浮游动物和细菌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 专题思维导图 1.[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018·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4.[2014·江西]图ZT3-1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图ZT3-1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5.[2015·江西]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6.[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7.[2018·江西]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8.[2017·江西]如图ZT3-2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ZT3-2 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9.[2015·江西]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湖泊中甲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

(江西)中考生物复习 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 中考考情分析 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关系,自动调节能力和生态2014 2、5 选择题 2 平衡 5、15 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种类及调节能力2015 18(1) 非选择题 1 生态因素 保护环境,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2016 10、13 选择题 2 平衡 8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 2017 17(1) 非选择题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12 选择题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2018 16(3) 非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动调节 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2019 1、14 选择题 2 成 专题思维导图 江西中考真题

1.[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018·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4.[2014·江西]图ZT3-1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 图ZT3-1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5.[2015·江西]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6.[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7.[2018·江西]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8.[2017·江西]如图ZT3-2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建议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建议 XX 省沭阳高级中学徐茂田 一、该单元的知识网络 二、 高考要求 1、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和水),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 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 三、高考命题趋势 生物与环境专题包括《生物与环境》和《人与生物圈》两个部分,是最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它和《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一起成为了生物学科高考的三大重点。该部分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温室效应及酸雨的形成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近几年高考中,该部分的分值逐年增加,每年都有2个大题考查该部分知识,这反映了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1、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能够体现出高考的能力要求,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点章节之一。(1)强调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正确描述和理解图表所给出的信息,并能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能量流动的图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图,“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共生、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曲线等;(2)重视学科内综合的考查。(3)考查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最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强调运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去解释科研、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4)重视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数据),以及推导实验的能力,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试卷知识分布分析,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态因素及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经典案例研究、种群与生物群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两者关系、营养级、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类、生态平衡的原理及应用、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及自净化原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综合题中还可以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基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代谢类型等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揉为一体进行考查。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海洋生态系统阳光温度水 种间关系生物圈的稳态及生物多样性稳定性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 (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 (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 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 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 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案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辨析碳循环过程图解

(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6)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中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去向。 (7)未利用:存在现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 6.聚焦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问题 (1)能量传递效率=某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注意: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必考易错与加试特训(三)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是() A.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 B.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C.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解析A选项是酸雨造成的影响。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C.每-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A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 B.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差异 C.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的个体数 D.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 解析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 B

4.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 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解析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始往往呈指数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于1;时期Ⅰ,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一定等于乙;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是甲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故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开始种群数量增长的快,随时间的延续,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答案 D 5.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波动 B.A点时,雌鼠生殖能力下降是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

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概念解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六、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经典试题汇编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态系统经典试题汇编 1.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⑵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___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___ 。 ⑶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叫(“抗原”或“抗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使机体获得性免疫。 三.生态系统 1.右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属于生产 者。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 ⑵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和真菌,属于 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 对生态系统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 物链传递过程中。 ⑷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 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的[ ]。

⑸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 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 图。请据图回答:(9分) (1)甲、乙、丙之间通过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 逐级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这条食物链 为。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者可将农 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3.右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8分) 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 统称为。 ⑵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通过 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⑶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 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下图示我国南方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8分)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者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 条食物链?。 (2)右图中的生产者是,它通过作用固 定光能,合成有机物;而分解者是腐生的,它对生态系统的起着重要作用。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5.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专题3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2.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B)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 3. “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C) A. 温度、水分 B. 水分、日照 C. 日照、温度 D. 温度、土壤 4. 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D) A. 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 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 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5.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 阳光→草→牛→虎 B. 草→鼠→鹰 C. 鹰→蛇→青蛙→昆虫 D. 草→兔→鹰 6.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C) A.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 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7.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蚯蚓靠刚毛的收缩就能进行运动 B. 鲫鱼向前的动力来自尾鳍 C. 蚯蚓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D. 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8.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9.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B) A. 阳光→草→兔→狐 B. 草→兔→狐 C. 狐→兔→草→细菌 D. 狐→兔→草 10.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C)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7.教学过程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5、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草蝗虫食虫鸟蛇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会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这个现象表明了环境中 的哪一种因素对生物有密切的影响()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丹 2.一场大雨过后,柔柔发现好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请你帮助她分析此时影响蚯蚓生活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雨水 B.温度 C.空气 D.土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反映的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干旱使作物减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在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蚜虫和水分 C.温度和土壤 D.空气和杂草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生物中考试题专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2018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40 小题) 1.(2018?乐山)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A. 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B【解答】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2.(2018?海南)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 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C【解答】:生物的生命现象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 ABD 中的自然现象都不具有生命特征,C 花开花谢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3 . (2018?常德)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B【解答】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 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 4.(2018?湘潭)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不影响生物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不影响环境 A【解答】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 减少,不利于樟树的生长。因此杨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5 .(2018?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A【解答】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6. (2018?达州)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C. 州河里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13 生物与环境(B)(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B)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海南高考)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 ●2.(2019·青海省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 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 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课堂练习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长沙石燕湖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D.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2.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也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的一项是() A.冬天青蛙钻井泥里冬眠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C.秋天木棉落叶 D.缺乏肥力,农作物长得矮小 4.长期的进化使生物以多种方式适应环境而生存。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莲藕茎内有很多气道 B.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D.人的皮肤出现白化现象 5.钓鱼岛上海风强,岛上植物长得又矮又粗壮,这体现了()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6.对生物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7.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8.七仙岭是保亭的标志。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七仙岭中的树 B.七仙岭中所有的生物 C.七仙岭中的动物 D.整个七仙岭 9.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10.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光照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是() A.干早使农作物减产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导学案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导学案 一、考点扫描 1.认识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生物圈的范围以及它对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等。 3.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与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的关系。 4.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及其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5.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核心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三、考点透析 考点一:生物的特征(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学习,你还记得生物的特征吗?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出产生的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除病毒外由细胞构成。) 例1.“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之间能相互影响 考点迁移: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B.地层中挖掘出来各种生物化石 C.通过网络传播的“熊猫烧香”病毒 D.H7N9禽流感病毒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离不开环境,环境影响着生物,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例2.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例3.右图中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是() A.兔和青蛙 B.兔和蛇 C.鹰和蛇 D.鹰和青蛙 考点迁移: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 快在部分水域蔓延,并威胁水中的其他生物。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决定环境 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语:为你精心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就我们后续更新吧!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6,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 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部分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 接的以植物为食物)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中的有 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 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部分----- 3、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友情提示

(1)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括蚯蚓、白蚁等动物,它们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巩固提升 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各项能表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所有鱼类 D.整条黄河 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全国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七) 生物与环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选C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2.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多年后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密度,得知该种群年龄结构较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B错误;建立植物园属于对百山祖冷杉的易地保护,C错误;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分别在不同的生长区域,应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 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解析:选C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

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复习目标一: 1.会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理解生物圈的内涵。 3.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目标二: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2.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及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复习目标一: 【知识回顾】 一、生物圈的内涵 生物圈的范围: 岩石圈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连连看: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的关系。 南橘北枳温度 仙人掌叶变成刺阳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 不同深度的青岛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 【练习】 1.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 生物圈的含义是()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 地球上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 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3. 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土壤 4. 今年年初湖南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说明()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复习目标二: 【知识回顾】 三、生态系统 ----------- 生物部分动物 --------- ----------- 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 -------- 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与_________ 的关系,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 ___和___ ____总是维持在_____ ______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 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__________。 资料分析: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牧草却生长良好,请你写出其中的食物链并解释其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 1. 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阳光→草→鼠→鹰 B.草←野兔←狼 C.草→田鼠→狐 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 2.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阳光B.草 C.羊 D.狼 3.自然林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大气圈水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