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应用技术复习要点及答案

燃气应用技术复习要点及答案
燃气应用技术复习要点及答案

燃气应用技术

第1章燃气燃烧(24)

1、燃烧、热值、着火概念

燃烧:气体中可燃组分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剧烈的、产生大量热、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热值:是指标准单位体积的燃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全部热量,单位为 kJ/Nm3。

着火温度:定义: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

2、燃烧必备的条件

一定的氧气——提供燃烧所需充足氧气,并与燃料充分混合接触

一定的温度——有点火源、具有维持燃烧的条件、保证一个高温环境外

将燃烧产物——烟气和灰及时排走。

一定的时间——混合、燃烧时间

3、燃烧计算内容

4、燃烧所需空气量的两种计算方法

5、燃烧产生烟气量的两种计算方法

①按燃气组分计算②按发热量近似计算

6、燃烧温度、理论燃烧温度、实际燃烧温度概念

燃烧温度是燃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加热烟气,使之能达到的温度,也称烟气温度。

7、了解焓温图

8、燃烧反应机理

9、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影响因素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Sn(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单位火焰面积上所燃烧的可燃混合物体积

①可燃混合物的性质:

导热系数——越大-Sn也越大

分子结构——越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Sn越大

②燃气浓度: Sn随燃气浓度的变化均呈“”形。

③初始温度:升高——Sn显著增大。

④压力:压力增大——CmHn与空气混合物的Sn减小

⑤添加剂:可以增大或减小火焰传播速度。

⑥孔口直径d:d越小,Sn越小;当d<dc,熄火。

10、火焰传播极限的定义、影响因素

定义:能使火焰持续不断传播所必需的最高、最低燃气浓度,称为火焰传播浓度上、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就是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燃气所在环境组分:在纯氧中:极限范围扩大,加入惰气:极限范围缩小,含尘、水蒸气:极限范围改变。

混合物的温度、压力:提高,则极限范围扩大

燃烧空间大小、形状、壁面材料:极限范围改变

11、强化燃烧的方法

,从而提高燃烧温度、方法:烟气余热预热空气、部预热燃气和空气、可以提高S

n

分高温烟气重新引回燃气、空气入口处

加强气流紊动

燃烧反应速度>>分子间的扩散混合速度——提高混合速度——极大提高燃烧速度。

方法:旋转气流——使气流切向进入主通道;在管道中设置导流叶片。

12、燃气燃烧方法分类及其定义;

1、扩散式燃烧(有焰燃烧):燃烧所需的氧气完全依靠扩散作用从周围大气获得,燃气与空气在接触面处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方式。α′=0

2、部分预混式燃烧:在燃烧前预先混入部分空气,其余所需空气以扩散方式从周围获得。α′=0 .2—0.8

3、完全预混式燃烧(无焰燃烧):按比例先将燃气和空气均匀混合,再经燃烧器火孔喷出

进行燃烧。α′=1.05~1.10

13、扩散式燃烧中的多相燃烧产生原因。

原因:高温、缺氧——固体碳粒

14、部分预混式燃烧:内焰存在条件、影响层流燃烧稳定的因素及方法、影响紊流燃烧稳定的因素及方法。

内焰存在条件:α′=0 .2—0.8燃气浓度在着火浓度上、下限之间;浓度>着火上限:无内焰—扩散式燃烧;浓度<着火上限:不能燃烧

15、完全预混式燃烧的特点。

1)所需α′小——能实现完全燃烧,燃烧温度可以很高;

2)Sn大——火焰稳定性差——易回火(小火孔;水冷却燃烧器头部—降低Sn )

3)出口气流速大大增加——易脱火(火道稳焰)

16、燃气互换性、燃具适应性定义;

①为保证燃具正常工作,置换前后的燃气的性质变化不能超过某一范围,以保证用户安

全、经济用气。

②设一燃具以a燃气为基准进行设计和调整,若以s燃气置换a燃气,如果燃具此时不

加任何调整而保证正常工作,则表示s燃气可以置换a燃气,s燃气对a燃气具有“互换性”。

a燃气称为“基准气”,s燃气称为“置换气”。

燃具适应性定义:指燃具对燃气性质变化的适应能力。

17、燃气互换性判定方法。

1、华白指数法

2、燃烧特性曲线判定法

3、A.G.A指数判定法(燃烧特性曲线法)

4、德尔布判定法(华白指数法+燃烧特性曲线法)

18、燃气燃烧污染物种类

CO2:无毒、造成大气温室效应;

SOx:用前脱硫——很少;

CO:造成人体组织缺氧;是燃烧的中间产物

措施:O2充分、在炉内停留时间充分。

NOx: NO 、 NO2

19、NO生成类型及其生成量影响因素。

温度型:影响生成因素:燃烧温度、氧气浓度及烟气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

快速型降低途径:供给足够的氧气。

燃料型:燃烧温度与氧气浓度——影响NO生成量的主要因素。

二者均受α′影响

燃烧热负荷Q

影响火焰温度——影响NO生成量。

燃料(除甲醇)生成NOx浓度均随Q的而。

20、燃烧噪声来源、噪声控制途径。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燃烧噪声、振荡燃烧噪声

?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在噪声接收点防护

?在噪声接收点防护

第2章燃烧器(20)

1、燃烧器基本技术要求、分类(按与空气混合情况、按空气供给方式分)

技术要求

满足加热所需热量或燃烧温度——具有一定热负荷;

具一定火焰特性(着火浓度、温度,燃烧速度),火焰稳定

燃烧效率高——燃烧完全

燃烧器配备必要的自动调节、自动安全装置——自控

烟气毒素少——安全、环保

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成本低。

分类:按一次空气分:扩散式、大气式、完全预混式

按空气供给方法分:引射式、鼓风式、自然引风式

2、扩散式(自然引风式、鼓风式)、大气式、完全预混式燃烧器工作原理

自然引风式:燃气在一定压力下进入管内,经火孔逸出后从周围空气中获得氧气而燃烧,形成扩散火焰。

鼓风式:燃气燃烧所需全部空气均由鼓风机一次供给,但燃烧前燃气与空气并不顶混——燃烧过程属扩散燃烧。

大气式:燃气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速度从喷嘴喷出,依靠燃气动能产生的引射作用从一次空气口吸入一次空气,在引射器内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经头部火孔流出而燃烧。

3、完全预混式燃烧器防回火、防脱火措施

4、引射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

工作原理

燃气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流速从喷嘴1喷出,进入吸气收缩管2,燃气靠自身动量传递来吸入一次空气;在混合管3内和一次空气的流速、成分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经扩压管4进一步匀速后,经燃烧器头部火孔流出燃烧。

作用:

①以高能量的气体引射低能量的气体,并使两者混合均匀。

②在引射器末端形成所需剩余压力,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

克服气流在燃烧器头部的阻力损失

混合物在火孔出口获得必要的速度

③输送一定的燃气量,以保证燃烧器所需的热负荷

5、了解扩散式、大气式、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的特点、应用范围。

自然引风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燃烧稳定、不会回火;点火容易、调节方便;可利用低压燃气(200~400Pa或更低),且不需鼓风,无动力消耗;燃烧热强度低,火焰长、需较大燃烧室;为使燃烧完全,必须供给较多的过剩空气(α=1.2~1.6);燃烧温度低,排烟热损失大。

适于:温度要求均匀、且不高,火焰稳定的场合。

如:小型采暖锅炉的点火器、临时性加热设备。

大气式:与扩散式燃烧器比:火焰短、火力强、燃烧温度高、稳定性较差;与全预混燃烧器比:热负荷调节范围宽、适应性强,可燃烧各种燃气和低压燃气,燃烧较完全、效率较高。

引射式燃烧器:具有自动调节特性,调节方便;不需送风设备,节省动力

不适应正压炉膛。

应用范围

多火孔大气式燃烧器——广泛应用在家庭及公用事业中的燃气用具

单火孔大气式燃烧器——广泛应用在中小型锅炉及某些工业炉中。

鼓风式:与自然引风式比:燃烧热强度大,火焰长短可调节。与热负荷相同的引射式燃烧器比:结构紧凑,体形轻巧,占地面积小。与完全预混式燃烧器比:燃烧室容积热强度小,火焰较长——需较大的燃烧室容积。

特点:要求燃气压力低,热负荷调节范围大,能适应正压炉膛,容易实现粉煤-燃气或油-燃气联合燃烧。可预热空气或燃气,预热温度可接近燃气着火温度——极大地提高燃烧温度。需鼓风——耗电。需配自动比例(空气-燃气比例)调节装置。

适用:各种工业炉及锅炉中

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火焰短、燃烧热强度大、燃烧温度高——可缩小燃烧室体积、易满足高温工艺要求;过剩空气少——不会引起直接加热工件的过分氧化;易燃烧低热值的燃气;燃烧完全,节约能源;可用引射器引射空气——不需鼓风、节省动力;火焰稳定性差——调节范围较小;保证燃烧稳定,要求燃气热值及密度要稳定。;为防止回火,头部结构比较复杂和笨重;火孔出口流量明显增大——噪声大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热强度大或高温工艺的工业加热装置上。

6、自动点火装置常用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应用范围

1、电热丝点火

工作原理:利用电流将电阻丝加热至炽热状态,使通过它的可燃混合气流被点燃

特点:可实现连续点火、点火可靠。

2、电火花点火

工作原理:利用点火装置产生的高压电在两电极间产生的电火花来点燃燃气。

点火方式分类:单脉冲和连续脉冲

3、小火点火

工作原理:先用电火花或电热丝等方式点燃小流量的点火燃烧器,形成小火焰,再用小火焰对主气流点火。

适用范围:在功率较大的各类工业燃烧器上

单脉冲点火装置主要用于小负荷的民用灶具。连续电脉冲点火装置主要用于燃气热水器

7、燃气调压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比例调节器的作用

燃气调压控制器避免管路燃气压力波动,影响燃烧装置的运行工况——保持燃烧器入口压力稳定。

流量控制器保持燃烧器入口流量稳定。

8、设置各自动安全装置的目的

目的:保证燃烧安全、可靠,发生异常时及时切断燃气,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9、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不同

①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

②光电式熄火保护装置

③火焰离子探针熄火保护装置

第3章民用燃气用具(20)

1、燃气灶系统组成、性能要求、型号含义

供气系统:提供符合要求的燃气;燃气管道、阀体

点火系统:点燃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自动点火器

燃烧系统:燃烧器(大气式、辐射板式)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熄火保护装置(热电偶的)、定时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等

其他系统:外壳、承液盘、锅支架等

性能要求:使用安全:熄火保护装置。

完全燃烧:

燃烧完全、稳定;火孔着火均匀;

燃烧器热负荷2.9~5.23kW;负荷波动≤±10%额定负荷;

热效率高:≥55%

环境污染少

2、烤箱分类方式、性能要求

按功能分

①普通型

②自动调温型:据食物烘烤要求来调节燃烧器燃气流量来控制温度;

③自动定时型:定时切断燃气

④远红外调温定时型:用红外线辐射燃烧器

按传热方式分:

①直火式:上升的高温烟气

②间接式:室壁辐射热

③半直火式:上升的高温烟气+燃烧室壁面辐射热

④强制对流式:箱内风机使高温烟气强制循环加热

性能:使用安全;完全燃烧、热效率高、环境污染少;温度均匀性好(温差≤20 ℃);

升温快(20min后升至200 ℃);最高温度<250 ℃

3、快速式燃气热水器定义、系统组成、分类、适用范围

快速式(直流式):冷水在流经热交换器的瞬间被加热至所需出水温度的水加热器。

系统组成

燃气系统:燃气阀、主燃烧器、(长明小火燃烧器)

水路系统:水阀、水膜阀

热交换系统:热交换器(上部翅片管式、下部板管式)

排烟系统:排气罩、烟道

安全装置:水气联动阀、防冻装置、过热保护、过压保护(安全阀)、燃气泄露报警装置等

4、前制式、后制式燃气热水器工作原理、适用范围。

5、容积式燃气热水器定义、系统组成、分类、特点

容积式:能储存较多水,间歇将水加热到所需温度。

系统组成

水箱:圆柱形(热水口在上、冷水口在下)、内设浮球式自动给水装置燃烧装置:燃烧器(大气式)

热交换器

温控装置:与燃气阀门控制装置相连

安全装置:熄火保护装置、过热保护装置、安全阀、水路逆止阀等

特点

一次性供水较多,

加热慢、占空间——不适合人口多的家庭使用。

使用安全——多数产品采取了过压、过热、漏电保护

不易结垢——除垢装置(牺牲阳极-镁棒)。

价格偏高

封闭式——在正常情况下,内胆采用双层玻璃化搪瓷,能防腐蚀、不结垢,寿命≥20年。

6、燃气热水器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参数

热负荷:热水器加热能力;快速式的≤70kW

热效率:有效利用热量占燃气总发热量的百分比,是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的综合效率。

η≥80%(《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6932-2001)

热水产率:热水器工作能力。在燃气额定压力、水压0.1MPa、水温升至25 ℃时,每分钟流出的热水量。

CO含量:燃烧反应的完全程度。

7、燃气热水器型号含义

8、燃气采暖热水器定义、分类方式、系统组成、型号含义

定义

额定输入热负荷≤70kW,最大采暖工作压力≤0.3MPa,工作水温≤95℃,采用大气式或完全预混式燃烧器的采暖、热水两用或单采暖的燃具。

按用途分:单采暖(N)、两用型(L)

按给排气安装方式分:自然给排气(Z)、强制给气(G,鼓风式)、强制排气(P,引风式);

按进、排气口位置不同又分为1~8型

按采暖系统结构分:封闭式(B)、敞开式(K)

按最大采暖工作压力分:压力等级1(0.1MPa)、压力等级2(0.2MPa)

9、冷凝式与普通型采暖热水炉的比较(从结构、性能比较)

10、容积式采暖热水炉的结构、特点

容积式特点

①定热负荷运行

水温高于设定值——自动关机

水温低于设定值——自动开机

③对燃气压力有要求

④对供水压力有要求(敞开式)

11、看图能分清:单采暖普通型、两用(双换热器式、复合换热器式)普通型、冷凝式采暖热水炉、容积式采暖热水炉

12、采暖热水炉主要部件的作用

燃烧器、燃气阀据热负荷调节燃气量、空气燃气混合器按比例、充分、均匀混合、换热器、水泵、风机、膨胀水箱、

13、燃气取暖炉的定义、特点、分类、型号含义

特点:使用方便、清洁;能耗少;易控制。

按给排气方式分:敞开式、半封闭式、密闭式

按结构分:移动式、庭院式

按放热方式分:辐射式、自然对流式、强制对流式

按安装地点分:室外、室内

14、用气房间全面通风量计算公式的含义、有效通风面积的计算。

15、燃具排烟口位置确定原则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烟气流向——应考虑利用热烟气浮力和烟气能均匀加热被加热物质。

16、烟囱的作用

及时排出燃烧室内燃烧产物,提高燃具运行安全性和热效率。

17、机械排烟风机选择方法

18、半密闭式、密闭式燃具烟囱布置方式

19、家用燃具安装验收规范名称

第4章燃气锅炉(12)

1、燃气锅炉的特点。

2、波形炉胆的优点。

波形炉胆:

增强烟气扰动,促进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

增大了辐射传热面积,强化了传热效果

增加了炉胆刚度,有效减弱了炉胆热应力

3、为什么说炉膛容积取决于燃烧和传热。

取决于燃烧和传热

完全燃烧——强化燃烧,减小炉膛容积;烟气在炉膛有足够停留时间-有一定炉膛容积传热效果好——足够受热面、炉膛出口烟温合适(1300℃),炉膛容积热负荷高,减小炉膛容积

4、燃气锅炉燃烧器具有的主要技术性能。

燃烧效率高:在燃气额定压力、额定流量下——完全、充分燃烧,达到额定热负荷;

合理配风:保证燃气完全、稳定燃烧,风阻小;

火焰:与炉膛结构相适应;

热负荷调节:满足锅炉负荷的需要;

运行:安全、可靠,噪声小;

结构:简单、紧凑、轻巧;

操作:方便,易实现燃烧的自动控制。

5、爆炸地点、原因、时间及防爆方法。

爆炸地点:炉膛或烟道内

爆炸原因: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炉膛高温——被引燃、发生事故。

爆炸时间:点火过程中、运行中熄火时

防爆方法:

点火前仔细吹扫炉膛、烟道;

炉内无明火时,防止燃气进入炉膛;

保证良好燃烧

配置必要的自控装置:控制、检测、保护装置。

设置防爆门:设在燃气易集聚的部位;面积足够大

6、卧式内燃火管锅炉的分类、特点、技术限制。

据回燃室的结构型式分:干背式锅炉全湿背式锅炉

据炉胆布置分对称型非对称型

合理的炉膛空间——充分燃烧、充分换热

波形炉胆结构——接收燃烧时产生的膨胀应力、使燃烧形成强制扰动,大大提高了炉膛传热效果。

先进的螺纹烟管——保证足够受热面积的同时,大大提高对流传热系数,使对流换热充分、排烟温度低。

纯烟管结构——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爆管可能性小。

锅壳、炉胆——圆筒形元件,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

工作压力——一般都不超过2.0MPa;

锅炉出力——单炉胆锅炉一般不超过15t/h;双炉胆锅炉一般不超过30t/h。

7、水管锅炉的特点及常用的三种形式。

共同特点: 卧式纵置布置, 燃烧器一般在前部水平安装, 操作检修方便, 宽、高尺寸较小, 长度伸缩性较大, 适合于锅筒系列化生产。

D型——双锅筒, 右(左) 侧为水冷壁, 左(右) 是锅筒间的对流管束。可在需要的位置布置过热器或省煤器。

A型——单锅筒, 炉膛和对流管束均由上锅筒和两侧下集箱之间的管子构成。

O型——双锅筒, 上锅筒长, 下锅筒短, 前部炉膛两侧的水冷壁管在下部弯向对方并与其下集箱相连。

8、直流锅炉的定义、特点。

靠给水泵压力,使给水顺序通过省煤器、蒸发受热面(水冷壁)、过热器并全部变为过热水蒸气的锅炉。

连续受热——水的状态在各受热面无固定分界点,随锅炉负荷变动而变动

没有汽包——加工制造方便,金属消耗量小;水冷壁布置比较自由,不受水循环限制;

可用于一切压力——特别是在临界压力及以上压力范围内广泛应用。

调节反应快,负荷变化灵活;最低负荷通常低于汽包锅炉;启、停迅速;

对给水品质和自动调节要求高;

汽水系统阻力大,给水泵的耗电量较大。

9、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工作原理、分类

按冷凝换热器类型分

直接接触换热型:

水通过喷嘴以逆流方式流入热烟气中,水蒸发吸热,同时冷却烟气,但被加热的水被污染——喷淋冷凝式。

间接换热型:

烟气与被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被加热介质不被污染——脉冲冷凝式

同时带接触和间壁型

10、喷淋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工作原理、特点。

工作原理:喷淋式热交换器中,喷淋水阶梯式下落并穿过小孔与烟气逆向流动。烟气和水直接接触,因而既有热交换又有质交换。

烟气与喷淋水直接接触,水充分吸收烟气排热或工业余热;

利于环境保护:冷凝换热器既是废热回收设备,又是高效除尘器、消声器

换热器与酸性喷淋水长期接触:腐蚀严重,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用铸铁、铝合金或不锈钢制作。

11、结合图说明高效节能天然气锅炉的工作原理、特点。

工作原理:当锅炉工作时,进水和烟气直接进行热质交换。

特点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

排烟温度降至25~75℃间,热效率(低热)>100%

12、脉冲冷凝锅炉工作原理、特点。

工作原理

燃气与空气通过各自阀门进入燃烧室被点燃,燃烧产生膨胀压力使进气阀关闭。

产生的烟气在脉冲管内高速流动并放热冷却(40-45℃),燃烧室里形成负压,进气阀开启,新的空气、燃气被吸入。

同时由于换热器尾部结构原因使高温烟气运动受阻,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反射波,折回燃烧室,使燃烧室中混合气体自燃。如此反复。

13、小容量燃气供热锅炉热效率主要取决于什么?

14、冷凝式锅炉系统适用场合。

适合于供水温度较低的低温供暖或地板辐射供暖。

15、冷凝式锅炉供热系统腐蚀原因。

腐蚀原因

水蒸气露点:<60℃——结露可能性小

酸露点(烟气露点):>150℃(烟气中含0.005%的SO3)——当金属壁面温度低于酸露点时,易产生低温腐蚀。

酸性冷凝水:腐蚀换热器

16、看课本P152图5-17,说明其工作流程和设计目的。

17、分析说明冷凝式锅炉供热系统选用P153图5-23所示的两种供暖方案的原因及其特点。

18、比较冷水直接、间接进入锅炉烟道尾部冷凝换热器得出的三个结论。

19、燃气锅炉系统增湿的原因。

提烟气露点温度,提热效

第5章燃气工业炉(7)

1、燃气工业炉的特点。

2、周期式和连续式燃气工业炉的特点。

连续性操作的炉子:适于少品种大量生产的物料加热。

周期性操作的炉子:适于处理批量小的物料。

3、据P160图6-3,知道燃气工业炉的基本组成。

4、炉膛的特点。

特点:在高温下工作,常受炉尘、炉渣和炉气的侵蚀

5、金属构架、炉门及提升装置的作用。

炉门的功用与结构:把工作门及观察孔关闭——保持炉温,减少热损失,避免吸入空气而恶化炉内气氛。

炉门提升装置:借助滑轮和滚子的作用垂直升降炉门

金属构架:作用——炉子的骨架,加固炉子砌体、承受炉顶压力,并把压力传给基础。

在其上面安装炉子的附属设备。抵抗砌体的高温膨胀,使炉子不发生变形。

6、燃气工业炉的排烟方式和适用场合。

下排烟适用场合:多台炉子共同组成一套排烟系统。

上排烟适用场合:当厂房通风条件好、炉子规模小,车间内炉子数量不多、对吊车运行妨碍不大时,或者当地下水位较高采用防水结构有困难时用

7、燃气工业炉中燃烧装置的设计依据。

依据:炉子的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及燃烧器的特性。

8、燃气工业炉的自控系统主要是对哪三个参数进行控制?

三个参数相互联系:炉温、炉压、燃气及空气量

9、自动控制系统作用、控制原理、系统组成、包括内容。

作用:对温度、压力等变化自动调节,并保证运行安全

原理:据被控制量的测出值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按某一规律来调节被调量,使其接近给定值。

组成:测量、显示仪部分,调节器部分,执行器部分。

内容:炉压、空燃比、炉温。

10、燃气工业炉安全装置的作用、组成。

作用

燃具由于故障、使用条件变化或误操作时——防止发生事故。

组成:

传感器部分检测产生事故前的各种物化现象变化,经变送,把检测值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部分接受传感器信号并经必要处理,然后控制执行器作出相应动作。

执行器部分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通过电磁阀、电动执行器或比例控制器等来控制燃气和空气量,以控制燃烧设备安全运行。

11、燃气工业炉的安全要求包括哪三方面内容?

1、对结构和功能的要求

2、对使用和操作的要求

3、对检查和维修的要求

12、燃气工业炉余热利用方法。

预热空气或燃气

生产蒸汽或热水(余热锅炉)

预热物料

13、燃气工业炉中预热空气或燃气的意义、设备。

预热空气或燃气

意义:节约燃料;提高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设备——空气预热器

14、辐射式空气预热器的特点、适用场合。

特点:

充分利用高温烟气的辐射传热能力;(900℃--700℃);空气流速高——可使壁温接近空气预热温度;烟气通道面积大。

适合场合:烟气含尘量大。

15、蓄热式、喷流式、陶瓷式空气预热器的特点。

蓄热式

特点:结构紧凑、体积小;布置方便;烟气腐蚀性小;检修周期长。

喷流式

喷射——强化传热

特点:传热系数高,管壁温度低,结构新,重量轻,体积小。

陶瓷式

特点:

耐温高,寿命长。

陶瓷传热系数小,体积大,气密性差。

第6章燃气空调(12)

1、燃气空调的定义。

是指以燃气为能源,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的空调系统及设备。

2、燃气空调的应用特点(优势)

环保优势

能源利用优势

机组运行优势

机组功能优势

3、燃气型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定义、特点

燃气型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以燃气燃烧热为驱动热源。燃气在高压发生器中直接燃烧,加热其中的溶液产生高压冷剂蒸汽。

特点:热源温度高,传热损失小;污染少;体积小,占地省;可供冷、供暖、供生活热水。

4、对照相应的图了解燃气型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三种热水供应方式

热水、冷水用同一回路

冷却水回路切换成热水回路

专设热水回路

5、燃气型直燃机的型号含义

6、什么是燃气发动机热泵。

燃气驱动压缩机制冷,发动机排热制热水

7、对照课本P209图7-35了解燃气发动机热泵的工作原理

8、对照课本图7-36~图7-39了解燃气发动机热泵供热系统

9、对照课本图7-41、图7-42了解户式燃气空调工作原理

第7章燃气汽车(5)

1、天然气发动机工作原理。

减压——混合——进气缸——点燃

2、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的四个环节。

进气过程:向气缸供给足够的可燃混合气;

压缩过程: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压缩,提高其压力和温度;

燃烧膨胀过程:用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燃烧的气体温度、压力升高而膨胀,推动活塞运行;

排气过程: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一个作循环完成时间:

在活塞上下一次(曲轴转一圈) 内完成的——二冲程发动机;

在活塞上下二次的时间内(曲轴转两圈)完成的——四冲程发动机。

3、燃气汽车的供气方式。

方式:

缸外:进气道混合器预混合供气—对发动机供气;缸外进气阀处喷射供气—对每一个缸定时、定量供气。空气量受供(燃)气的影响。

缸内:高压喷射供气—大型或高速发动机(压缩比大)

低压喷射供气—压缩比小的点燃式发动机

4、预混合点燃式压缩天然气汽车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气体燃料通过调压器按一定比例在混合器中与空气混合,由发动机吸入气缸点燃做功——适宜改装车。

5、预混合压燃式汽车——天然气—柴油双燃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以压燃少量柴油喷入气缸作“引燃燃料”,以压缩天然气为主燃料,通过混合器同空气混合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的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被压燃的柴油点燃。

特点:双燃料:柴油作引燃燃料,天然气为主燃料;柴油为主燃料。

特点:

节约改装费:柴油车易改装为双燃料压燃式汽车;与改装成火花点燃的发动机汽车比,节约大量改装费。

污染少、噪声低、发动机维修简单、发动机机油使用寿命长、发动机低速时扭矩大、气缸零件磨损少。

系统组成: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控制保护系统

6、液化天然气汽车。

第1章燃气燃烧(24)

第2章燃烧器(20)

第3章民用燃气用具(20)

第4章燃气锅炉(12)

第5章燃气工业炉(7)

第6章燃气空调(12)

第7章燃气汽车(5)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数据库应用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SQL*PLUS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A.是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器运行的基础构件。B.是ORACLE数据库系统底层网络通信协议,为所有的ORACLE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公共的通信平台。 C.是ORACLE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一个工具,通过它可以向服务器发送SQL命令。 D.是ORACLE客户端到客户端的点对点的通信工具,用来传递各个客户端的数据。 2.命令sqlplus /nolog的作用是(C ) A.仅创建一个ORACLE实例,但并不打开数据库. B.仅创建一个ORACLE实例,但并不登录数据库. C.启动sqlplus,但并不登录数据库 D.以nolog用户身份启动sqlplus 3.在SQL*PLUS中显示EMP表结构的命令是( B) A.LIST EMP B.DESC EMP C.SHOW DESC EMP D.STRUCTURE EMP 4.在SQL*PLUS环境中可以利用DBMS_OUTPUT包中的PUT_LINE方法来回显服务器端变量的值 但在此之前要利用一个命令打开服务器的回显功能,这一命令是( D) A.set server on B.set serverecho on C.set servershow on D.set serveroutput on 5.在SQL*PLUS中执行刚输入的一条命令用(A ) (A) 正斜杠(/) (B) 反斜杠(\) (C) 感叹号(!) (D) 句号(.) 6.在SQL*PLUS中显示当前用户的命令是(C ) (A) show account (B) show accountname (C) show user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创建 3.查询的创建 4.窗体的创建 5.报表的创建 6.宏的创建 三、总结 一、概述 (一)上机内容: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 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 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 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 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 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 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3.图表窗体的创建 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 5.练习美化窗体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 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 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 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 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 (二)上机完成情况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pplication of Database Technology) 授课教师: 答疑时间: 办公室: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模块V、挂牌、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选修课) 课程时间安排:2012年2月—2012年6月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教育技术中心 授课安排调整:节日放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末考试时间:第17周(随堂闭卷笔试) 教学课时数: 2 × 17 = 34课时(课后课程实验8课时) 课程网址:上财教学网 指定教材: 崔敬东于长锐崔丽丽编著。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面向业务分析的Access 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亚历山大著梁普选刘玉芬等译。Access数据分析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布鲁特曼等著,付宇光等译。Access Cookbook中文版:数据分析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选修课,假设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着重于计算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较全面地介绍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数据彼此的逻辑联系及联系方式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掌握基于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应用Microsoft 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取数据、加工数据和对数据进行组织输出。同时,通过上机操作、练习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关系数据库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利用Microsoft Access工具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和设计业务报表的方法。 课堂练习: 由于本课程的重点是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实验性质,所以要求学生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 (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 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 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 思考题 (1)在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 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 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 数据库记录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围的元数据、端点、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数据库应用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数据库应用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系部:信息工程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目录 题型一填空题 (1) 题型二选择题 (3) 题型三简答题 (7) 题型四综合题 (10)

题型一填空题 1.数据库操作系统文件分为主数据文件、二级数据文件、日志文件。 2.21MB=__16__个扩展区。 3.SQL sewer 2000文件有两个名称逻辑文件名、物理文件名。 4.删除数据库命令格式:____DROP DATABASE 。 5.使用交叉连接将产生过多的__冗余数据______。 6.按照在数据库中实现完整性的作用级别,可以将其分为__对象级___、___总体级______。 7.核查约束的作用:用于检查输入数据取值是否正确。 8.使用默认过程的顺序依次为_创建默认、绑定默认、解除绑定、删除默认。 9.数据库操作系统文件分为主数据文件、二级数据文件、日志文件。 10.SQL Server 2000支持两种登录验证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混合模式。 11.如果用户选择混合模式的验证模式,则需要设置sa用户的口令。 12.使用ALTER TABLE 语句可以实现对表结构的修改操作。 13.向表中添加列需要使用ALTER TABLE的ADD子句。 14.删除列需要使用DROP COLUMN 子句。 15.使用ALTER TABLE语句还可以向一个已经存在的表添加约束或删除约束,向表中添加 约束需要使用ADD CONSTRAINT 子句。 16.删除约束使用DROP CONSTRAINT 子句。 17.Transact-SQL中的变量分为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用@ 开头,全局变量用 @@ 开头。 18.在Transact-SQL中,可以使用嵌套的IF…ELS E语句来实现多分支选择,也可以使用 CASE 语句来实现多分支选择。 19.SQL Server 2000 使用了TOP 关键字,用于查询时只显示前面几行数据。 20.使用默认的过程依次为_创建默认、绑定默认、解除绑定、删除默认。 21.系统存储过程主要存储在master 数据库中。 22.SQL Server 2005中有四种备份类型:完整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事务日 志备份、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23.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4.以外键为主键的表称为主表。 25.数据库管理系统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系统软件。 26.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数据库管理系 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7.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 28.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29.实体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30.以关系数据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RDBMS) 31.关系模型允许定义四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 完整性。 32.主键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33.结构化查询语言简写 SQL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

《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1 一、选择题 1.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B )。 A. 命令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程序的集合 D. 文件的集合 2.支持数据库的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D )。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操作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3.(C )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开发工具和各种人员(如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等)构成。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B. 文件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软件系统 4.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能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A )。 A. 实体 B. 实体集 C. 字段 D. 记录 5.在数据库设计的需求阶段中,业务流图一般采用(B )表示。 A. 程序结构图 B. 数据流图 C. 程序框架 D. E-R图 6.在数据库设计的(B )阶段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1.SQL Server2005的操作中心是(A )。 A. Management Studio B. Enterprise Management C.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5706530.html,2005 D. 查询编辑器窗口2.注册至某服务器,表示该服务器(B )。 A. 已启动但未连接 B. 已启动并且已连接 C. 还未启动 D. 还未连接 3.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应该采用(A )版本的SQL Server2005。 A. 企业版 B. 工作组版 C. 开发者版 D. 精简版 1.一个数据库至少有(A )个文件。 A. 2 B. 3 C. 4 D. 5 2.若要使用多个文件,为了便于管理,可以使用(B )。 A. 文件夹 B. 文件组 C. 复制数据库 D. 数据库脱机 3.在SQL Server中,用来显示数据库信息的系统存储过程是(D )。 A. sp_dbhelp B. sp_db C. sp_help D. sp_helpdb 4.在SQL Server中,下列关于数据库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个数据库可以不包含事务日志文件 B.一个数据库可以只包含一个事务日志文件和一个数据库文件 C.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文件,但只能包含一个事务日志文件 D.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事务日志文件,但只能包含一个数据库文件 1.在Transact-SQL语句中,删除表中数据的命令是(A)。 A.DELETE B.DROP C.CLEAR D.REMOVE 2.在SQL Server2005中,更新表中数据的命令是(C )。 A.USE B.SELECT C.UPDATE D.DROP 3.以下关于外键和相应的主键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外键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键同名 B.外键一定要与相应的主键同名 C.外键一定要与相应的主键同名而且唯一 D.外键一定要与相应的主键同名,但并一定唯一 4.在Transact-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时应使用的命令是(C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二维表来表示。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它 以文件形式存储。 2.数据库中的选择、投影、连接等操作均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3.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字段,行称为记录。 4.在Access中,查询可作为窗体、报表和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源。 5.子查询“包含于”对应的谓词是In。 6.参数查询中的参数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并且设置条件提示。 7.绑定文本框可以从表、查询或SQL语言中获取所需的内容。 8.在创建主/子窗体之前,必须设置主窗体和子窗体(主表和子表)之间的关系。 9.表A中的一条记录可以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但是表B中的一条记录至多只能与表 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这样的关系是“一对多”。 10.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有3种,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1.在关系数据库中,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称为主键。 12.参照完整性是一个准则系统,Access使用这个系统用来确保相关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 有效性,并且不会因意外删除或更改相关数据。 13.在数据表中,记录是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的。 14.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把由一个关系中相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形成新的二 维表的操作称为连接。 15.关系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6.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常通过不同表的共同字段名来体现。 17.表是Access数据库的基础,是存储数据的地方,是查询、窗体、报表等其他数据库对 象的基础。 18.在Access中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是在设计器中完成的。 19.在查询中,写在“条件”行同一行的条件之间是并的逻辑关系,写在“条件”行不同行 的条件之间是或的逻辑关系。 20.窗体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表和查询。 21.计算型控件一般来说用表达式/公式作为数据源。 22.主窗体和子窗体通常用多个表或查询的数据,这些表或查询中的数据具有一对一/一对 多的关系。 23.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表达式对记录进行排序或分组。 24.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故 障恢复功能。 25.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中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26.实体完整性是对关系中元组的唯一性约束,也就是对关系的主码的约束。 27.若想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就要尽量满足关系规范化原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订单管理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 订单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客户查询商品信息、客户预订商品并提交订单、销售人员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销售人员管理商品信息、客户信息等。 2、说明ER模型的作用? 答: ER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 是描述概念世界, 建立概念世界的工具, ER方法把管理系统所要描述的问题划分为单个的实体, 经过实体间的联系实现有效、自然地模拟现实世界。 3、什么是关系模型? 关系的完整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 关系模型就是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关系模型包括四类完整性: 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按照功能, SQL语言分为哪4部分? 答: 按照功能, SQL语言分为数据定义语言、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 5、规范化范式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它与一事一地的原则有什么联系? 答: 规范化范式根据一个关系满足数据依赖的程度不同, 可规范化为第一范式( 1NF) 、第二范式( 2NF) 、第三范式( 3NF) 。规范化范式遵循一事一地的原则, 将描述一个独立事物的属性组

成一个关系。 第二章: 1、 SQL Server 有哪些新增特性? 答: SQL Server 的新特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数据管理、开发人员生产力、商务智能三个方面。企业数据管理体现在高可用性、管理工具、安全性和可伸缩性; 开发人员生产力体现在Common Language Runtime集成、集成XML、 Transact-SQL增强和SQL 服务代理; 商务智能体现在分析服务、数据转换服务、报表服务和数据挖掘。 2、 SQL Server 安装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是什么? 答: SQL Server 安装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参见教材表2-3、 2-4、2-5、 2-6。 3、 SQL Server 有哪些版本?有哪些服务组件? 答: SQL Server 包括企业版、标准版、工作组版、开发版和简易版五个版本, 服务组件主要有SQL Server 数据库引擎、Analysis Services、Reporting Services、Notification Services、 Integration Services等。 4、什么是实例? 经常提到的SQL Server 服务器和服务器实例是否具有相同的含义? 答: 实例就是SQL服务器引擎, 每个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实例各有一套不为其它实例共享的系统及用户数据库。一个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D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C.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D.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2)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关系的模型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这是()。B 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的位置独立性D.数据的存储独立性 (3)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中,对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描述是()。A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内模式D.逻辑模式(4)E-R图用于描述数据库的()。A A.概念模型B.数据模型 C.存储模型D.逻辑模型 (5)以下对关系模型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在一个关系中,每个数据项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数据单位 B.在一个关系中,同一列数据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在一个关系中,各列的顺序不可以任意排列 D.在一个关系中,不允许有相同的字段名 (6)已知两个关系: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性别,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其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则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部关键字为()。A A.设备关系的“职工号”B.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C.设备号D.设备号和职工号 (7)在建立表时,将年龄字段值限制在18~40之间,这种约束属于()。B A.实体完整性约束B.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C.参照完整性约束D.视图完整性约束 (8)下列标识符可以作为局部变量使用的是()。C A.[@Myvar] B.My var C.@Myvar D.@My var (9)Transact-SQL支持的一种程序结构语句是()。A A.BEGIN…E ND B.IF…T HEN…ELSE C.DO CASE D.DO WHILE (10)字符串常量使用()作为定界符。A A.单引号B.双引号 C.方括号D.花括号 2.填空题 (1)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数据库概述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相比,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带来了如下好处: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6.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 7.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8.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培训研修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对口支援临夏州项目(2018-2020)。通过几个月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现将一期培训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习与研修收获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Access_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一、选择题 1-5:D A D A B 6-10:B B C B B 二、填空题 1、用户操作系统 2、关系模型 3、1:1 1:n m:n 4、二维表 5、字段名 6、域 7、候选键或候选关键字 8、关系 三、简答题 10、借阅信息(读者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日期) 读者信息(读者编号、读者信息) 图书信息(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类别代码) 图书类别表(类别代码、允许天数)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5:C A B A D 二、填空题 1、关系 2、主窗体数据库窗体 5、主窗体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5:CBCDC 二、填空题 1、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3、宏 4、mdb 5、我的文档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5:CBBDB 6-10:DDDAD 11-15:ABDCC 16-20:CBCCD 二:填空题 1、主关键字 2、结构记录 3、升序降序 4、会不会

5、无有(无重复) 6、多对多 7、备注型 8、字段输入区 9、常规 10、查找替换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5:ADDCB 6-10:AACDA 二、填空题 1、分组 2、生成表追加查询 3、date() now() 4、对话框 5、“”“” 6、行列交叉处 7、同一行不同行 8、一致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5:CACCC 6-10:DBDBD 11:D 二、填空题 1、主体 2、非绑定计算 3、格式 4、事件其他 5、字段列表按钮 6、该节标题 7、键盘输入 8、添加控件 9、文本框 10、双击单击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5:BDCDC 6-10:DDDDA 11-14:ACDD 二、填空题 1、纵栏式表格式 2、文本框 3、原表记录顺序 4、报表向导

吉大年数据库应用技术作业及答案

单选 元数据是指数据结构的描述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其中,CREATE、DROP、ALTER语句是实现哪种功能数据定义 SQL语言具有的功能是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查询 SQl语言是()的语言,易学习非过程化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语言 SQL语言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GE=NULL X→Y,当下列哪一条成立时,称为平凡的函数依赖Y∈X 层次模型实现数据之间联系的方法是指针 层次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树 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数据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时,如果实体间的联系是M:N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增加一个关系表示联系,其中纳入M方和N方的码 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取出满足某个条件的所有记录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的操作是选择操作 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是数据库 当B属性函数依赖于A属性时,属性A与B的联系是多对1 当关系R和S做自然联接时,能够保留R中不满足连接条件元组的操作是左外联接 当同一个实体集内部实体之间存在着一个M:N的关系时,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成关系的数目为3 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对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采用同样的数据结构表达的数据模型为关系模型 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E-R模型 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关系代数运算的基础是集合运算 关系代数中的连接操作是由选择和笛卡尔积操作组合而成 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而主关键字有1个 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以上都不对 关系模式中的关系模式至少是1NF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造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 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公共属性 关系数据模型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任意联系 规范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冗余度大的缺欠 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假设有关系R和S,关系代数表达式R-(R-S)表示的是R∩S 假设在一个E-R模型中,存在10个不同的实体集和12个不同的二元联系(二元联系是指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其中3个1:1联系、4个1:N、5个M:N联系,则这个E-R模型转换成关系的数目可能是15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模式 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属性 如何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是()主要解决的问题。逻辑结构设计 若要撤销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表S,可用DROP TABL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