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三章常用公式及數據表

第四節衝壓件模具設計常用公式衝裁間隙分類見表4-1

表4-1 衝裁間隙分類(JB/Z 271-86)

分類依據類別

ⅠⅡⅢ

制件

剪切面特征

t=材料厚度塌角深度a(4~7)%t(6~8)%t(8~10)%t 光亮帶b(35~55)%t(25~40)%t(15~25)%t 剪裂帶E小中大

毛刺高度h一般小一般

斜度β4°~ 7°7°~ 8°8°~ 11°

制件精度撓角f稍小小較大

尺寸精度

落料件接近凹模尺寸

稍小于凹模尺

小于凹模尺寸沖孔件接近凸模尺寸

稍小于凸模尺

小于凸模尺寸

模具壽命較低較高最高

適用場合制件剪切面質量﹑

尺寸精度要求高

時采用,模具壽命

較低

制件剪切面質

量﹑尺寸精度

要求一般時采

用,適用于繼續

塑變的制件

制件剪切面質

量﹑尺寸精度要

求不高時采用,

以利提高模具

壽命

衝裁間隙選取(僅供參考) 見表4-2

(見下頁)

表4-2 衝裁間隙比值(單邊間隙) (單位:%t)

(注: 1. 本表適用于厚度為10mm以下的金屬材料, 厚料間隙比值應取大些;

2. 凸,凹模的制造偏差和磨損均使間隙變大, 故新模具應取最小間隙;

3. 硬質合金衝模間隙比鋼模大20% 左右.)

注: 衝裁間隙選取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衝床﹑模具的精度及剛性.

產品的斷面品質﹑尺寸精度及平整度.

模具壽命.

跳屑.

被加工材料的材質﹑硬度﹑供應狀態及厚度.

廢料形狀.

衝子﹑模仁材質﹑硬度及表面加工質量.

衝裁力﹑卸(剝)料力﹑推件力﹑頂件力

F衝= 1.3 * L * t *τ(N) (公式4-1)

F卸= K卸* F衝(N) (公式4-2)

F推= N * K推* K衝(N) (公式4-3)

F頂= K頂* F衝(N) (公式4-4)

其中:

L ―― 衝切線長度(mm)

t ―― 材料厚度(mm)

τ ―― 材料抗剪強度(N/mm2 )

1.3 ―― 安全系數

K卸――卸(剝)料力系數

K推―― 推料力系數

K頂―― 頂料力系數

K卸K推K頂數值見表4-3

表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頂件力系數

料厚K卸K推K頂鋼

≦0.1

>0.1~0.5

>0.5~2.5

>2.5~6.5

>6.5

0.065~0.075

0.045~0.055

0.04~0.05

0.03~0.04

0.02~0.03

0.1

0.063

0.055

0.045

0.025

0.14

0.08

0.06

0.05

0.03鋁﹑鋁合金

紫銅﹑黃銅

0.025~0.08

0.02~0.06

0.03~0.07

0.03~0.09

注:卸料力系數K卸在衝多孔﹑大搭邊和輪廓復雜時取上限值.

中性層彎曲半徑

R = r + x * t (mm) (公式4-5)

其中:

R―― 中性層彎曲半徑(mm)

r ―― 零件內側半徑(mm)

x ―― 中性層系數

中性層系數見表4-4(僅供參考)

表4-4 中性層系數x值

注: 彎曲件展開尺寸與下列因素有關:彎曲成形方式.

彎曲間隙.

有無壓料.

材料硬度﹑延伸率﹑厚度.

根据實際狀況精確修正.

材料最小彎曲半徑,見表4-5

表4-5 最小彎曲半徑

t

≦2mm2t3t4t5t

注:表列數据用于彎曲中心角≧90°﹑斷面質量良好的情況.

六﹑彎曲回彈半徑及回彈角

r凸= r0 / ( 1 + K r0 / t ) (公式4-6)

回彈角的數值為

Δα = (180°-α0 )( r0 / r凸- 1) (公式4-7)

式中r凸―― 凸模的圓角半徑, [r凸]為mm;

r0 ―― 工件的圓角半徑, [r0 ]為mm;

α0 ――工件的彎曲角度, [α0]為(°);

t ―― 工件材料厚度, [t]為mm;

K ―― 簡化系數, 見表4-6

表4-6 簡化系數k值

名稱牌號狀態K名稱牌號狀態K

鋁L4, L6退火0.0012磷青銅QSn65-0.1硬0.015冷硬0.0041

鈹青銅Qbe2

軟0.0064

防銹鋁LF21

退火0.0021硬0.0265

冷硬0.0054鋁青銅QA15硬0.0047 LF12軟0.0024

碳鋼

08, 10, A20.0032

硬鋁LY11

軟0.006420, A30.005

硬0.017530, 35, A50.0068 LY12

軟0.007500.015

硬0.026

碳工鋼T8

退火0.0076

銅T1, T2, T3軟0.0019冷硬0.0035硬0.0088不銹鋼1Cr18Ni9Ti退火0.0044

七﹑彎曲力計算

針對“v”型彎曲:

F彎= 0.6kbtσb / (R + t ) (N) (公式4-8)

其中:

b――― 彎曲線長度(mm)

t――― 材料厚度(mm)

r――― 內側半徑(mm)

σb―― 材料極限強度(N/mm2)

k――― 安全糸數,一般k=1.3

八﹑拉深(抽引)系數

m = d/D (公式4-9)

其中:

d ―― 拉深(抽引)后工件直徑(mm)

D―― 毛坯直徑(mm)

1. 無凸緣或有凸緣筒形件用壓邊圈拉深系數見表4-7

表4-7 無凸緣或有凸緣筒形件用壓邊圈拉深的拉深系數(適用08,10號鋼)

注: 1) 隨材料塑性高低,表中數值應酌情增減.

2) ――線上方為直筒件(d凸=d1 ).

3) 隨d凸/D 數值增大, r/t 值可相應減小, 滿足2r1≦h1, 保証筒部有直壁.

4) 查用時, 可用插入法, 也可用偏大值.

5)多次拉深首次形成凸緣時,為考慮多拉入材料,m1增大0.02.

2. 帶凸緣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系見表4-8

表4-8 帶凸緣筒形件第一次拉深時的拉深系數m1

注:適用于08﹑10號鋼

3. 無凸緣筒形件用壓邊圈拉深系數見表4-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