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过电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过电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过电压复习重点

.电磁暂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1、电源合闸至单频振荡电路,在电容元件上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幅值为,Ucm=稳态值+振荡幅值=稳态值+(稳态值—初始值)=2*稳态值—初始值

2、导致波在传播过程产生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1)导线电阻引起损耗;2)导线对

地电导引起的损耗;3)大地电阻的损耗;4)导线发生电晕引起的损耗。

3、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

对导线耦合系数的影响:发生冲击电晕后,在导线周围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电晕套,在这个电晕区内充满电荷,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有效半径,因而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也增大。

对波阻抗和波速的影响:冲击电晕将使线路波阻抗减小、波速减小

对波形的影响: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的特性,有利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4.一般连续式变压器绕组的αl值为5~10。变压器绕组的末端不论接地与否,其初始电压分布均相同,按指数规律分布。

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冲击电压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初瞬,绕组首端的电位梯度是平均电位梯度的αl倍。αl越大,电位分布越不均匀,相应绕组的抗冲击能力越差。(危及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匝间绝缘)

5.变压器绕组中的电磁振荡过程在10μs以内尚未发展起来,在这段时间内变压器绕组的特性主要由其纵向电容和对地电容组成的电容链决定,对首端来说相当于一个等效集中电容Cr,称为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6.最大电位梯度均出现在绕组首端,其值等于αU0,对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匝间绝缘)有危害。绕组内的波过程除了与电压波的幅值有关外,还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电压波形有关。过电压波的波头时间越长(陡度越小),由于电感分流的影响,振荡过程的发展比较和缓,绕组各点的最大对地电压和纵向电位梯度都将下降;反之则振荡越激烈。波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下,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外加电压已经大为减小,导致绕组各点的对地电压和电位梯度也比较低。

截波作用下绕组内的最大电位梯度将比全波作用时大,会在变压器绕组中产生很大的电位梯度,从而危及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电力变压器不仅需要进行全波冲击耐压试验,还要通过截波耐压试验。

7.三相变压器绕组,三角形接线方式(Δ)

对于三角形接线的变压器,当冲击电压波沿一相线路(A相)入侵时,同样因为绕组的冲击波阻抗远大于线路波阻抗,所以B、C两端点相当于接地,因此在AB、AC绕组中的波过程与单相绕组末端接地的情况相同。

若发生两相或三相线路进波,则三角形接线的每相绕组两端同时有波侵入,当波传到绕组中部时,相当于波传到开路末端的情况,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在各相绕组的中部出现的最大对地电位将达2U0。

8.变压器绕组内部保护的关键措施是:改善绕组的初始电位分布,使初始电位分布尽可能地接近稳态电位分布。这可有效地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位梯度,并削弱振荡,减小振荡过电压的幅值.。

(1)补偿对地电容C0dx的影响;(静电环)

(2)增大纵向电容K0/dx (纠结式绕组)

变压器和电机绕组内部暂态过程

1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初始电压分布对变压器绝缘有何影响?如何改善绕组初始电压分布:初始电压分布要尽量接近稳态电压分布,可有效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

位梯度,并消弱振荡,减小振荡过电压的幅值。

改善方法:补偿对地电容的影响,增大纵向电容

2 变压器在冲击电压下产生振荡的原因,振荡的对地最大电位与哪些因素有关

绕组电容电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电压初始分布于最终分布不一致导致振荡。

Umax与绕组末端接地有关接地,出现在拒绕组首段附近l/3处,1.4U0;不接地,绕组末端,1.9U0。最大Umax作用于变压器绕组的主绝缘。

3 对三相变压器,什么样的进波条件下和在变压器绕组的什么部位会产生最严重的振荡过电压:三相绕组同时进波,在震荡过程中产生的中性点最大电位将为首端电位的两倍

4 电机绕组为什么容量越大,波速和波阻越小,而当额定电压越高时,波阻越大?

电机容量大,导线的半径将增大,每槽的匝数将减小,使电容C0增大而L0减小,使其波阻抗减小;电压等级升高,电机每槽匝数增多,L0变大,因而波阻抗增大。

雷电参数和防雷措施

9.雷电参数:1)雷暴日Td:在指定地区内一年四季所有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以Td表示。一天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一个雷电日。根据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通常把我国年平均雷电日数超过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把超过40的地区叫做多雷区,把不足15的地区叫做少雷区。2)雷暴小时:在一个小时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雷声就算是一个雷电小时。3)地面落雷密度:云—地放电频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地面平均落雷次数。4).雷电流:雷直击于接地良好的物体时泄入大地的电流。(幅值陡度波形极性)10.避雷器与电子设备防雷保护器件

基本要求:1. 过电压限制器的放电电压应略高于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2. 过电压限制器应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与被保护设备有合理的绝缘配合。3. 过电压限制器应有较强的绝缘强度自恢复能力。

避雷器的电气参数:(1)标称放电电流:冲击波形为8/20μs的放电电流峰值,单位kA,用以区分避雷器的等级。我国规定的标称电流有1、1.5、2.5、5、10和20kA几个等级。(2)残压:包括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陡波电流下的残压和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其中陡波电流波形为1/5μs,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间为30~100μs。

(3)雷电冲击保护水平: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值为其雷电冲击保护水平。陡波电流下的残压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之比不得大于1.15。

(4)操作冲击保护水平:避雷器在操作冲击电流(波头时间为30~100μs)下的最大残压。(5)额定电压:指能施加在避雷器两端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

(6)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为在运行中允许持续地施加在避雷器上的最大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kV。其值一般应等于或大于额定电压的0.8倍,且不低于系统的最高运行相电压。(7)起始动作电压(又称参考电压或转折电压):通常指通过1mA工频阻性电流分量峰值或1mA直流电流时避雷器端电压的峰值U1mA。

(8)压比:指避雷器在波形为8/20μS的标称冲击电流(例如10kA)作用下的残压U10kA 与起始动作电压U1mA之比。压比(U10kA/U1mA)愈小,表明避雷器的非线性愈好。(9)荷电率:指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幅值与起始动作电压的比值。

11.接地电阻R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I的比值。接地电阻R的数值与大地的结构和电阻率直接有关,还与接地体的形状和几何尺寸有关。

冲击接地电阻

冲击接地电阻:雷电流作用下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通常是在工频接地电阻计算的基础上,考虑冲击系数α,α的数值可根据计算分析和实验得到。

冲击系数:接地极流过冲击电流呈现的接地电阻成为冲击接地电阻,接地极流过的工频交流电流呈现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两者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

加大接地体的尺寸可以减少接地电阻,但由于雷电流的等值频率很高,伸长接地体在雷电流的作用下,接地体自身的电感将会产生很大影响,会增加接地体的阻抗。所以,通常伸长接地体只在40~60m的范围内有效,超过这一范围对降低接地阻抗不起作用。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在高压输电线路的每一基杆塔下一般都设有接地装置,并通过引线(或金属杆塔本身)与避雷线相连,其目的是使击中避雷线和杆塔的雷电流通过较低的接地电阻进入大地。高压线路杆塔都有混凝土基础,它们也起着接地体的作用,称为自然接地体。只有在土壤电阻率较低(300Ω·m以下)的地区,自然接地体才有些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自然接地体是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装设人工接地装置。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将同时起到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和防雷接地的作用。发电厂变电站的接地体主要采用由扁钢水平敷设组成的地网,以将变电站内的设备与接地体相连,同时使站内的地表电位分布均匀,其面积S大体与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面积相同。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12.雷击线路可能引起两种破坏:短路接地故障,引起线路跳闸停电事故;雷击线路形成的雷电过电压波(侵入波),沿线路传播侵入变电所,危害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避雷线对降低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架设有避雷线的线路,避雷线的电磁屏蔽作用可使导线的感直过电压降低。这是由于避雷线与大地相接,保持地电位,即将大地引入导线近区。对于静电感应,可以增大导线对地电容,从而使导线对地电位降低;对于电磁感应,其相当于在导线与大地回路附近增加了一个地线与大地的短路环,抵消了部分导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势,因而接地避雷线的辱蔽效果是降低导线的感应雷过电压。

为什么额定电压低于35kV的线路一般不全线架设避雷线?

35kV及以下线路因为绝缘相对较弱,装避雷线效果不大,一般不全线假设避雷线。只在距变电站1-2km加装避雷线,减少绕击和反击的几率。

为什么绕击的绝缘水平远低于直击杆塔的水平:绕击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过电压幅值为100I(220kV及以下),往往会引起绝缘子串的闪络。

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13.设雷云带负电荷,在主放电开始之前,雷云中的负电荷沿先导通路向地面运动,线路处于雷云和先导通道形成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效应,在最靠近负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聚集了异号的正电荷,成为束缚电荷。导线上的负电荷被排斥到导线两端远处。由于先导发展的速度很慢,导致线路上束缚电荷的聚集过程也比较缓慢,因而导线上由此而形成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雷击地面主放电开始后,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被迅速中和,导线上的束缚电荷转变成自由电荷沿导线向两侧运动。这种由于先导通道中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突然消失而引起的感应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同时,主放电通道中的雷电流在通道周围空间产生了强大的磁场,该磁场交链导线与大地的回路,也将使导线上感应出电压。这种由于主放电通道中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而引起的感应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的电磁分量。由于主放电通道与导线几乎互相垂直,电磁感应较弱,因此电磁分量不大,约为静电分量的1/5。

感应雷过电压的极性与雷电流极性相反,并且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和电磁分量都是由同一主放电过程产生的电磁场突变引起的,感应雷过电压中静电分量起主导作用。

感应过电压的大小与雷电流幅值I成正比;感应过电压的大小与导线悬挂的平均高度成正比;感应雷过电压的大小与雷击点距导线的距离成反比。

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一般不超过300~400kV。对35kV及以下输电线路,可能造成绝缘闪络,而对于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不会引起闪络。

雷电感应过电压在三相导线中同时存在,三相导线上感应过电压在数值上的差别仅仅是

导线高度不同引起的,相间电位差很小,一般不会引起架空线路的相间绝缘闪络。

如果导线上方架设有避雷线,发生雷击导线附近大地时,由于避雷线的屏蔽作用,导线上的感应电荷会减少,从而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将会下降。

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与雷击跳闸率

14.(1)、输电线路与雷击相关的参数

1).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N

2). 击杆率g :雷击杆塔顶部的次数N1与线路总的落雷次数N 之比

3.) 绕击率P α:雷绕击导线的次数N2与雷击线路总次数N 的比值

4). 建弧率η:冲击电弧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的概率

(2)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耐雷水平: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与分流系数、杆塔等值电感Lt 、杆塔冲击接地电阻Ri 、导地线间的耦合系数k 和绝缘子串的冲击放电电压U50%有关。要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应在以上几方面采取措施。其中,降低冲击接地电阻Ri 和提高导地线间的耦合系数k 效果会比较明显,是提高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3)雷绕击导线时的耐雷水平: (4)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的耐雷水平,不管此时雷电流多少,线路都耐受。

15.雷击跳匝率

求得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后,根据雷电流的概率分布,求出雷电流超过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的概率,即雷击闪络的概率,再乘以建弧率,可以求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概率。雷击跳闸的概率乘以输电线路的落雷次数即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15.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 (防止雷直击导线;分流;使杆塔电位下降;耦合作用,降低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 (分流;耦合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装设自动重合闸;加强线路绝缘;安装线路避雷器;加装塔顶拉线;架设旁路架空地线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16.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站直击雷防护采用避雷针(线)。必须使发电厂和变电站中所有被保护物体处于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还要求雷击避雷针和避雷线时,不应对被保护物体发生反击。装设的避雷针可分为独立避雷针和构架避雷针。

17.变电站的侵入波防护

变电站侵入波的防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器。

不论被保护设备位于避雷器前或避雷器后,只要设备离避雷器有一段距离,则设备上所受冲击电压的最大值必然高于避雷器的残压。

避雷器的保护距离:最大电气距离:当侵入波的陡度一定时,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电气距离越大,设备上的电压高出避雷器的残压也就越多。因此,要使避雷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它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电气距离就不能超过一定的值(最大电气距离lmax )。 Lmax=(Uj-U5)/[2(a/v)k] Uj 为变压器的多次截波耐压值;U5为避雷器的残压;α为雷电波的陡度;k 为考虑电气设备入口电容而引入的修正系数;ν为波速

18.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进线段:指靠近变电站长度为1~2km 的一段架有避雷线的线路。进线段保护是指在进线段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对于35~110kV 全线无避雷线的线路,进线段必须架设避雷线,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大于20o;对于110kV 及以上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线路,在进线段内应使保护角减小,并使进线段线路有较高的耐雷水平。

作用:减少直击雷形成侵入波的概率;削弱侵入波的陡度,降低侵入波的幅值;限制流入避雷器的雷电流。

50%

2100U I

19.变压器的中性点和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一、变压器中性点的防雷保护

对于35kV及以下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系统,变压器是全绝缘的,其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与相线端相同。这种变压器的中性点一般不用接避雷器保护。

110kV及以上的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不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需在中性点上加装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避雷器的灭弧电压应大于该电网单相接地而引起的中性点电位升高的有效值。

500kV的变压器,其中性点通常是直接接地或经小电抗接地,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为35kV 级,应选用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进行保护。

中性点装有消弧线圈的变压器,且有单回进线运行的可能性时,应在中性点上加装避雷器。

二、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三点联合接地:高压侧避雷器接地线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以及低压侧中性点连在一起共同接地;正、反变换过电压;四点联合接地:高压侧避雷器的接地端、低压绕组的中性点、低压侧避雷器的接地端、以及变压器的外壳连在一起共同接地。

20.GIS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GIS是将除变压器以外的变电站高压电器以及母线封闭在一个接地的金属壳内,壳内以3~4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作为相间绝缘和相对地绝缘。GIS也叫做SF6全封闭组合电器变电站。特点:导线波阻抗较小、绝缘伏秒特性平坦、结构紧凑、内绝缘为稍不均匀电场结构、绝缘受外界影响小

21.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在发电机出线母线上安装一组避雷器;在发电机母线上装设一组并联电容器C;在发电机和架空线间接入一段电缆并在电缆首端加装管式避雷器;当发电机中性点有引出线时,在中性点加装一只避雷器;在电缆首端前方70m加装管式避雷器以发挥电缆段的作用;60MW以上的发电机不能与架空线直接连接,不能以直配电机的方式运行。

工频过电压

22.系统中在操作或接地故障时发生的频率等于工频(50 Hz)或接近工频的高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过电压。当系统操作、接地跳闸后的数百毫秒之内,由于发电机中磁链不可能突变,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的惯性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的工频过电压称为暂时工频过电压。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产生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时的工频过电压称为稳态工频过电压。

我国500kV电网:要求母线的暂态工频电压升高不超过工频电压的1.3倍(420kV),线路不超过1.4倍(444kV),空载变压器允许1.3倍工频电压持续1min

产生工频过电压的主要原因:空载长线路引起的电容效应、系统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以及发电机的突然甩负荷。

限制工频过电压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专门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采用并联电抗器补偿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选择合理的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对发电机进行快速电压调整控制等等。在超特网中,系统中有可能在伴随工频电压升高的同时,产生操作过电压。这两种过电压联合作用会对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害

23.电源漏抗和并联电抗器对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的影响:线路电容电流流过电容漏抗会使电容电压升高,使线路首端电压高于电源电势,相当于加长了线路长度

线路末端接有并联电抗器时,线路末端电压U2将随电抗器的容量增大(XL减小)而下降。这是因为并联电抗器的电感能补偿线路的对地电容,减小流经线路的电容电流,削弱了电容效应。

空载线路末端接并联电抗器后,沿线电压分布。

并联电抗器的作用不仅是限制工频电压升高,还涉及系统稳定、无功平衡、潜供电流、调相调压、自励磁及非全相状态下的谐振等方面。

24.限制工频过电压的主要措施:1.并联高压电抗器补偿空载线路的电容效应。2.静止无功补偿器补偿空载线路电容效应。3.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降低不对称故障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4.发电机配置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或调压装置,使发电机甩负荷时抑制容性电流对发电机助磁电枢反应。防止过电压的产生和发展。5.发电机配置反应灵敏的调速系统,甩负荷时限制发电机转速的上升造成的工频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又称为外部过电压,包括对设备的直击雷过电压和雷击于设备附近时在设备上感应的过电压。为防止直击雷对变电站设备的侵害,变电站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为防止进行波的侵害,按电压等级装阀型避雷器、磁吹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和与此配合的进线保护段,即架空地线、管型避雷器或火花间隙,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装消弧线圈,可减少雷击跳闸次数。所有防雷设备都装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引雷、泄流、限幅、均压。

25.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当系统发生单相或两相不对称对地短路故障时,短路引起的零序电流会使健全相上出现工频电压升高,其中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的电压可达较高的数值,若同时发生健全相的避雷器动作,则要求避雷器能在较高的工频电压作用下熄灭工频续流。

单相接地时工频电压升高值是确定避雷器灭弧电压的依据。

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采用对称分量法,利用复合序网进行分析计算非故障相的电压升高。

健全相的电压升高与故障点看进去的正序、负序、零序入口阻抗有关。

α:接地系数,说明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相的对地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与故障前故障相对地电压有效值之比。

26.甩负荷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当甩负荷后,发电机中通过激磁绕组的磁通来不及变化,与其相应的电源电势E’d 不变。原来负荷的电感电流对主磁通的去磁效应突然消失,而空载线路的电容电流对主磁通起助磁作用,使E’d上升。因此加剧了工频电压的升高。

其次,从机械过程来看,发电机突然甩掉一部分有功负荷,而原动机的调速器有一定惯性,在短时间内输入给原动机的功率来不及减少,主轴上有多余功率,这将使发电机转速增加。转速增加时,电源频率上升,不但发电机的电势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加剧了线路的电容效应。

谐振过电压

27.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这些电感、电容元件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串联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部分或某元件上出现严重的谐振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持续时间比操作过电压长得多,甚至可稳定存在,直到破坏谐振条件为止。但在某些情况,谐振发生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不能自保持。

谐振过电压的危害性既决定于其幅值大小,也决定于持续时间长短。谐振过电压将危及电气设备绝缘,也可能因谐振持续的过电流烧毁小容量电感元件设备(如电压互感器)。

谐振分为线性谐振、参数谐振、铁磁谐振

28.消弧线圈补偿网络中的谐振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 消弧线圈的主要作用是补偿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短路电流。利用消弧线圈灭弧后,故障相恢复电压的自由振荡的角频率与系统电源的角频率相接近,恢复电压将以拍频的规律缓慢上升,从而可以保证电弧不再发生重燃和最终趋于熄灭,使系统恢

复正常运行。

消弧线圈的功能有:补偿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延缓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促使电弧自熄。从减小残流、熄灭接地电弧来说,消弧线圈的脱谐度越小越好。

实际系统中消弧线圈又不宜运行在全补偿状态,因为系统正常运行时,电网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可能在系统中性点上出现较大的位移电压。当系统接入消弧线圈后,恰好形成零序谐振回路,在系统位移电压的作用下将发生线性谐振现象。

29.抑制传递过电压的措施:.避免出现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如尽量使断路器三相同期操作;装设消弧线圈后,应当保持一定的脱谐度,避免出现谐振条件;在低压绕组侧不装消弧线圈的情况下,可在低压侧加装三相对地电容,以增大3C0。

30.超高压电网中的潜供电流

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作电压和负载电流可以通过相间电容和互感对故障相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使故障相在与电源断开后仍能维持一定的接地电流,被称为潜供电流(二次电流)。

潜供电流以电弧的形式存在,而潜供电流的自熄是单相自动重合闸成功的必要条件。潜供电流的自熄取决于潜供电流的大小及电弧熄灭后作用于故障点的恢复电压。

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均由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个分量组成,而起主导作用的是静电感应分量,静电感应分量是通过相间电容传递过来的。

要限制潜供电流和接地故障点的恢复电压,可采取在导线间装设一组三角联接的电抗器,补偿相间电容,使相间阻抗趋向无穷大,这样潜供电流的横分量和恢复电压的静电感应分量都将趋于零(补偿法)。考虑系统限制空载长线路工频电压升高的要求,系统应装设一组星形联接而中性点接地的电抗器。

31.铁磁谐振具有以下特点:

产生串联铁磁谐振的必要条件是:电感和电容的伏安特性曲线必需相交

在相同的电源电势作用下,回路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稳定工作状态。在外界激发下,电路可能从非谐振工作状态跃变到谐振工作状态,相应回路从感性变成容性,发生相位反倾现象,同时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

非线性电感的铁磁特性是产生铁磁谐振的根本原因,但铁磁元件饱和效应本身也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此外,回路损耗也是阻尼和限制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有效措施。

基波铁磁谐振、高次谐波谐振、分频谐振

32.断线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断线泛指导线因故障折断、断路器拒动以及断路器和熔断器的不同期切合等。

非全相运行时的谐振电路,在一定的参数配合和激发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基频、高频或分频谐振。

当发生基频谐振时,会出现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如两相电压升高、一相电压降低,或三相电压同时升高的现象。在负载变压器侧可能发生负序电压占主要成分的情况,引起系统相序反倾,造成小容量电机反转的现象。

为防止断线过电压,可采取下列的限制措施:保证断路器的三相同期动作,不采用熔断器设备;加强线路的巡视和检修,预防发生断线;若断路器操作后有异常现象,可立即复原,并进行检查;不要把空载变压器常期接在系统中;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合闸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时,先将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这样做可使变压器未合闸相的电位被三角形联接的低压绕组感应出来的恒定电压所固定,不会引起谐振。

3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的励磁阻抗很大,所以每相对地阻抗(L和C0并联后)呈容性,三相基本平衡,系统中性点0的位移电压很小。但当系统中出现某些扰动,使电压互感器三

相电感饱和程度不同时,系统中性点就有可能出现较高的位移电压,激发起谐振过电压。

由于电压互感器饱和程度不同,会造成系统两相或三相对地电压同时升高,整个电网对地电压的变动表现为电源中性点0的位移(电网中性点的位移过电压)。

中性点的位移电压也就是电网的对地零序电压,将全部反映至互感器的开口三角绕组,引起虚幻的接地信号和其它的过电压现象,造成值班人员的错觉。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此类谐振过电压。虚幻接地现象是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引起工频(基频)谐振过电压的标志。

34.1)铁磁谐振过电压是怎么产生的,其与线性谐振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由于空载变压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等铁磁电感的饱和,可能与系统电容参数配合,激发起持续时间长,幅值较高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1 可以再较大参数范围内产生

2 在外界激发下,可能从非谐振工作状态跃变到谐振工作状态,相应回路从感性变成容性,发生相位反倾,同时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

3 非线性电感的电磁特性是产生铁磁谐振的根本原因,但铁磁元件的饱和效应本身也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此外,回路损耗也是阻尼和限制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有效措施。

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如何引起基波铁磁过电压的?如何限制和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的励磁阻抗很大,每相对地阻抗为容性,中性点的位移电压很小,但当系统中出现某些扰动,使电压互感器的三相电感饱和程度不同时,系统中性点就有可能出现较高的位移电压,激发铁磁谐振过电压

措施:改变系统零序参数:投入零序阻尼:采用专门的消谐装置

3)系统因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分别引起基波分屏高频谐振过电压时,将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基波(一相对地电压降低,虚幻接地);分频(表计指示有抖动或以低频来回摆动);高频(过电压数值较高)

35.参数谐振过电压

参数谐振过电压有以下的特点:参数谐振所需要的能量由改变参数的原动机供给,不需要单独的电源,一般只要有一定的剩磁或电容中具有很小的残余电荷,就可以使谐振得到发展;由于回路中有损耗,所以参数变化所引入的能量必须足以补偿损耗能量,才能保证谐振的发展。对一定的回路电阻R,存在一定的谐振范围。谐振发生以后,由于电感的饱和,使回路自动偏离谐振条件,使自励磁过电压不能继续增大。

抑制参数谐振过电压措施有:利用快速自动励磁调节装置消除同步自励磁;在超高压电网中投入并联电抗器,补偿线路电容,使得等值容抗大于和,从而消除谐振;临时投入串联电阻。

操作过电压

36.间歇电弧接地

.过电压产生机理: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经过故障点将流过数值不大的接地电容电流。随着电网的发展和电压等级的提高,单相接地电容电流随之增加,一般6 ~ l0kV 电网的接地电流超过30A,35 ~ 60kV 电网的接地电流超过10A 时电弧便难以熄灭。但这个电流还不至于大到形成稳定燃烧电弧,因此可能出现电弧时燃时灭的不稳定状态,引起电网运行状态的瞬时变化,导致电磁能量的强烈振荡,并在健全相和故障相上产生过电压,这就是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原因:当发生间歇性电弧接地时,健全相对地电压的起始值与稳态值不同,电容与电源电感产生振荡引起过电压。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消除间歇性电弧:110kV 及以上电网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单相短路电流,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我国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网采

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补偿电容电流)

消弧线圈的基本作用:①补偿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使电弧能自行熄灭,系统自行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②降低故障相上的恢复电压上升的速度,减小电弧重燃的可能性。37.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原因:由于截流留在电感中的磁场能量转化为电容上的电场能量。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1)断路器的性能:切除空载变压器引起的过电压与截流数值成正比,断路器截断电流的能力愈大,过电压UCmax 就越高。(2)变压器的参数:变压器L 愈大,C 愈小,则过电压愈高。当电感中的磁场能量不变,电容 C 愈小时,过电压也愈高。(3)变压器的相数、线组接线方式、铁芯结构、中性点接地方式、断路器的断口电容,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缆线段、架空线段等,都会对切除空载压器过电压产生影响。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切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特点是:幅值高、频率高,但持续时间短、能量小。只要在变压器任一侧装上普通阀式避雷器就可以有效限制这种过电压。.

38.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1)断路器的性能:随着断路器制造质量的提高,断路器已能做到基本上不重燃,使得这类过电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2)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三相断路器分闸不同期会构成瞬间的不对称电路,使中性点产生位移,相间的耦合,使过电压增高。(3)损耗:电晕要消耗能量,电源及线路损耗使过电压降低。(4)其它:若母线上有很多出线时,过电压降低。此外,当线路装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时,将泄放线路上的残余电荷,降低了过电压。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1)采用不重燃断路器(2)在断路器装设分闸电阻(3)线路上装设泄流设备(4)装设避雷器

39.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空载线路合闸时,产生过电压的根本原因:电容、电感的振荡,其振荡电压叠加在稳态电压上所致。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1)合闸相位:合闸相位是随机的,有一定的概率分布,与断路器合闸过程中的预击穿特性及断路器合闸速度有关。(2)残余电荷:过电压的大小与线路上残余电荷数值和极性有关。(3)断路器合闸的不同期:由于三相线路之间有耦合,先合相相当于在另外两相上产生残余电荷。(4)回路损耗:实际输电线路中,能量损耗(电阻、电晕)会引起振荡分量的衰减。(5)电容效应:合闸空载长线时,由于电容效应使线路稳态电压增高,导致了合闸过电压增高。

限制过电压的措施:(1)降低工频电压升高(2)断路器装设并联电阻(3)控制合闸相位(4)消除线路上的残余电荷(5)装设避雷器

绝缘配合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指该电气设备能承受的试验电压值。

包括:短时工频试验电压、工频放电电压、长时间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等。绝缘配合的原则: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之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便把作用于电气设备上的各种电压所造成的设备绝缘损坏降到经济上和运行上能接受的水平。

220kV 以下的电网,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主要由大气过电压决定;330kV 及以上的超高压绝缘配合中,操作过电压将起主导作用;特高压电网的绝缘水平可能由工频过电压及长时间工作电压决定;不考虑谐振过电压;不考虑线路绝缘与变电站绝缘间的配合

电力系统分析总结(复习资料)

1、由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器组成的整体,对电能进行不间断的生产和分配,称为电力系统。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成为电力网络。 2、额定频率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 3、按电压等级的高低,电力网可分为:1低压网络(<1kV)2中亚电网(1-10kV)3高压电网(35-220kV) 4、超高压电网(330-750kV) 5、特高压电网(>1000kV) 4、用电设备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在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 5、负荷的分类:1按物理性能分:有功负荷、无功负荷2按电力生产与销售过程分: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和用电负荷3按用户性质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4按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分: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6、我过电力系统常用的4种接地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中性点直接接地4中性点经电阻和电抗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优点:①可靠性能高②单相接地时,不易造成人身或轻微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缺点:经济性差、容易引起谐振,危机电网的安全运行大接地电流接地方式:优点:①能快速的切除故障、安全性能好②经济性好。缺点: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差(任何一处故障全跳)。 7、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单相接地时,可以线圈的电流Il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消除接地的不利影响。补偿方式:①全补偿:Ik=Il时,Ie=0.容易发生谐振,一般不用②负补偿,IlIk时,Ie为纯感性,一般采用过补偿方法。 8、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组在约束的上、下限运行。通常以两个变量表示,即发出的有功功率和端电压的大小或者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 9、架空线的组成:①导线②避雷线③杆塔④绝缘子⑤金具 10、电力网的参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元件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参数,称为网络参数,如R、G、L等;另一类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参数,称为运行参数,如I、V、P等。 11、分裂导线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用处?一般用在大于350kv的架空线路中。可避免电晕的产生和增大传输容量。 12、导线是用来反映的架空线路的泄漏电流和电晕所引起的有功损耗的参数。 13、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方式:①中、低、高②低、中、高排列方式的原则是为了绝缘结构的合理,一般的是将低压、中压绕组排在最里面,高压绕组必须在最外面。 14、标幺值:是指实际有名值与基准值的比值。优点: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缺点:同一实际值可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标幺值。基准值的选取原则:①基准值的单位应与有名值的单位相同 ②所选取的基准值物理量之间应符合电路的基本关系 15、短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的或相与地之间的通路。三相系统中发生的短路有四种基本类型: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载流导体的绝缘损坏。 16、短路计算的任务: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保证电气设备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都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③在设计发电厂的变电所的主接线时,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优设计方案,这也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④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也包含一些电流计算的内容。 17、无穷大电源:是一种为了理论上简化分析的需要,所假定的可以输出无穷大功率的电源。无穷大电源是一种理想电源,它的特点:①电源功率为无穷大;无限大功率电源的频率是恒定的,端电压也是恒定的。②电源的内阻为零。 18、短路要做的假设:①由无穷大电源供电②短路前处于稳态③电路三相对称。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接地装置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电力系统过电压与接地装置 班级:电气化铁道技术1132 姓名:刘浩 学号:201108023211 指导教师:赵永君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九日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中和运用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接地技术等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电力系统各种过电压防护措施研究接地装置的测量方法和降阻方式,设计电力系统的接地装置等。 关键词:内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接地保护 前言 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电工设备的绝缘长期耐受着工作电压,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过电压,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研究各种过电压的起因,预测其幅值,

并采取措施加以限制,是确定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前提,对于电工设备制造和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用电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往往采用接地的方式来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课程设计根据《高电压技术》简单的对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接地装置进行研究。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接地装置 一、电力系统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电磁能量的转换会使系统电压产生瞬间升高,其值可能大大超过电气设备的最高工频运行电压。其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很大的。电力系统过电压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雷电过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 1内部过电压 1.1工频过电压 系统中在操作或接地故障时发生的频率等于工频(50Hz)或接近工频的高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过电压。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过电压倍数不高,一般对设备绝缘危险性不大,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重要作用当系统操作、接地跳闸后的数百毫秒之内,由于发电机中磁链不可能突变,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的惯性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的工频过电压称为暂时工频过电压。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产生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时的工频过电压称为稳态工频过电压。

电力系统过电压复习题

1、试分析雷击杆塔时影响耐雷水平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工程实际中往往采用哪些措施 来提高耐雷水平 2、输电线路有哪些防雷措施?试分析各种防雷措施的作用。 3、什么是彼德逊法则?其适用范围如何 4、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 电弧接地过电压? 评价消弧线圈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 5、变电站入侵雷电波防护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对于接线复杂的变电所该如何处理避 雷器的安装位置?阀型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离对其保护作用有何影响? 6、断路器的并联电阻为什么可以限制空载分、合闸过电压?它们对并联电阻值的要求 有何区别? 7、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绝缘配合的方法有哪几种? 8、说明直配电机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及其原理。(P175) 9、断路器的并联电阻为什么可以限制空载分、合闸过电压?它们对并联电阻值的要求 有何区别? 10、试分析中性点运行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11、试求线路、电感、电容的贝瑞隆等值电路,并描述用贝瑞隆法计算电力系统过 电压的具体步骤。(P225) 12、试分析冲击电晕对线路波过程的影响。 由于电晕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大小又与电压的瞬时值有关,故将使行波发生衰减的同时伴随有波形的畸变。 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 雷电冲击波的幅值很高,在导线上将产生强烈的冲击电晕。研究表明,形成冲击电晕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大约在正冲击时只需0.05,在负冲击时只需0.01;而且与电压陡度的关系非常小。由此可以认为,在不是非常陡峭的波头范围内,冲击电晕的发展主要只与电压的瞬时值有关。但是不同的极性对冲击电晕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当产生正极性冲击电晕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迅速移向导线,正空间电荷加强距离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有利于电晕的进一步发展;电晕外观是从导线向外引出数量较多较长的细丝。当产生负极性电晕时,正空间电荷的移动不大,它的存在减弱了距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使电晕不易发展;电晕外观上是较为完整的光圈。由于负极性电晕发展较弱,而雷电大部分是负极性的,所以在过电压计算中常以负极性电晕作为计算的依据。 13、试说明在何种情况下,保护变电所的避雷针可装设在变电所构架上,何种情况

高电压技术重点复习大纲

汤逊理论 三个过程: α过程:起始电子形成电子崩的过程。 β过程:造成离子崩的过程。 γ过程:离子崩到达阴极后,引起阴极发射二次电子的过程。 总结: 1.将电子崩和阴极上的γ过程作为气体自持放电的决定因素是汤逊理论的基础。 2.汤逊理论的实质是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 击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3.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较小条件下建立起来的,pd过大,汤逊理论就不再适用。 ?pd过大时(气压高、距离大)汤逊理论无法解释: ?放电时间:很短; ?放电外形:具有分支的细通道; ?击穿电压:与理论计算不一致; ?阴极材料:无关; ?汤逊理论适用于pd<26.66kPa ·cm。 巴申定律: 当气体成份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击穿电压(ub)是气压(p)和极间距离(d)乘积的函数。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 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不容忽视的若干因素对气体放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 ?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四个过程: a)起始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形成初始电子崩;初崩发展到阳极,正离子作为空间电荷畸 变原电场,加强正离子与阴极间电场,放射出大量光子; b)光电离产生二次电子,在加强的局部电场下形成二次崩; c)二次崩电子与正空间电荷汇合成流注通道,其端部有二次崩留下的正电荷,加强局 部电场产生新电子崩使其发展; 流注头部电离迅速发展,放射出大量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流注前方出现新的二次崩,延长流注通道; d)流注通道贯通,气隙击穿。 注:流注速度为108~109cm/s,而电子崩速度为107cm/s。

电力系统分析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D、供电负荷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线电压 3)以下(A)不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A、中性点通过电容接地 4)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C、50Hz 5)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占最大比例的发电厂为(B)B、火力发电厂 6)以下(D)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D、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7)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B、水力发电成本比较大 8)当传输的功率(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一定时,(A) A、输电的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小 9)对(A)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A、一级负荷 10)一般用电设备满足(C)C、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增加 第二章 1)电力系统采用有名制计算时,三相对称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表达式为(A)A.S=3UI 2)下列参数中与电抗单位相同的是(B)B、电阻 3)三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装在(B)B、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

4)双绕组变压器,Γ型等效电路中的导纳为(A)A.G T-jB T 5)电力系统分析常用的五个量的基准值可以先任意选取两个,其余三个量可以由其求出,一般选取的这两个基准值是(D)D.线电压、三相功率 6)额定电压等级为500KV的电力线路的平均额定电压为(C) C. 525kV 7)已知某段10kV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电抗X=50Ω,若取S B=100MVA,UB=10kV,则这段电力线路的电抗标幺值为(B)A、X*=50ΩB、X*=50 C、X*=0.5 D、X*=5 8)若已知变压器的容量为S N,两端的电压比为110/11kV。则归算到高端压,变压器的电抗为(C)C.X T=U K%/100 X 1102/S N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D.电阻标幺值的单位是Ω 10)对于架空电力线路的电抗,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B.与电力网的频率有关第三章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主要求取的物流量是(A)A.U*,S~ B.U*;I* C.I*;S~ D Z ,I* 2)电力线路等效参数中消耗有功功率的是(C)A.电纳B.电感C.电阻D .电容3)电力线路首末端点电压的向量差称为(C)C.电压降落 4)电力线路主要是用来传输(C)C.有功功率 5)电力系统某点传输的复功率定义为(D)A.UI B.U。I。 C.U*I。D.U。I*(点米) 6)设流过复阻抗Z=R+jX的线路电流为I,线路两端的电压为U,则线路消耗的有功功率为(A)A.P=I2R B.P=I2|Z | C.U2/|Z| D.P=UI 7)当有功分点和无功分点为同一节点时,该节点电压是网络中的 B.最低电压8)变压器的励磁损耗(铁损)一般由等效电路中(C)确定C.接地支路的导纳9)电力线路等效电路的电纳是()的,变压器的电纳是(B)的。

高压电工入网考试题单选题 (电力系统过压)

六、单选题(电力系统过压) 1. 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成(A.外部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2. 下列关于保护变压器的角型间隙安装位置描述正确的是(C.高压熔断器的内侧)。 3. 为防止直接雷击高大建筑物,一般多采用(A.避雷针)。 4. 烟囱顶上的避雷环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其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C.圆钢直径12mm;扁钢厚度4mm,截面积100mm2)。 5. (D.避雷器)用来防护高压雷电波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损坏被保护设备。 6. 普通阀型避雷器由于阀片热容量有限,所以只允许在(A.大气过电压)下动作。 7. 下列避雷针高度为h,其影响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h<30m时P=1)。 8. 外部过电压,与气象条件有关,又称为(B.大气过电压)。 9. 在防雷装置中用以接受雷云放电的(B.金属导体)称为接闪器。 10. 在高杆塔增加绝缘子串长度,线路跳闸率(A.降低)。 11. 屋顶上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保护角(A.60°)确定。 12.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的距离应(A.大于)3m。 13. 阀型避雷器都由火花间隙和阀电阻片组成,装在密封的瓷套管内。火花间隙用铜片冲制而成,每对间隙用 (C.0.5~1.0mm)厚的云母垫圈隔开。 14. 35~110kV线路电缆进线段为三芯电缆时,避雷器接地端应与电缆金属外皮连接,其末端金属外皮应 (D.直接接地)。 15. 雷季经常运行的进出线路1条时,10kV避雷器与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是(D.15)m。 16. 氧化锌避雷器的阀片电阻具有非线性特性,在(B.电压超过其启动值时),其阻值很小,相当于“导通”状态。 17. 一般地,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B.允许最高工作电压)。 18. 其他接地体与独立避雷针的接地体之地中距离不应(B.<)3m。 19. 以下过电压中(C.操作过电压)属于内部过电压。 20. 多雷区,如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在35kV以上,则在变压器的(D.高、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保护。 21. 无续流管型避雷器安装时其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A.不小于45°)。 22. 下列关于保护间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B.灭弧能力小)。 23. 同等高度的避雷针,平原的保护范围(B.大于)山区的保护范围。 24. 雷季经常运行的进出线路3条时,10kV避雷器与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是(A.27)m。 25. 雷电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由于(A.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会使周围的物体产生危险的过电压,造成设备损 坏、人畜伤亡。雷电的这种破坏形式称为感应雷。 26. 在土壤率不大于100Ω·m的地区,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宜超过(A.10Ω)。 27. 下列关于低压阀型避雷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串联的火花间隙和阀片少)。 28.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为h,其地面保护半径是(B.1.5h)。 29. 在防雷装置中用以接受雷云放电的金属导体称为(A.接闪器)。 30. 内部过电压是在电力系统内部(D.能量)的传递或转化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31. 为防止直接雷击架空线路,一般多采用(B.避雷线)。 32.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特点有动作迅速、(A.无续流)、残压低、通流量大。 33.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引下线应适当(B.加大截面)或采用其他防腐措施。 34. 与FZ型避雷器残压相比,FS型避雷器具有(A.残压低)的特点。 35. 管型避雷器由(B.产气管、内部间隙和外部间隙)三部分组成。 36.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C.近似锥形空间)。 37. 下列关于避雷线保护角描述正确的是(D.多雷区的线路保护角适当缩小)。 38. 金属氧化性避雷器应安装垂直,每一个元件的中心线与避雷器安装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该元件高度的 (B.1.5%)。 39. 下列关于氧化锌避雷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残压低)。 40. 对于需要频繁投切的高压电容器,为了防止断路器触头弹跳和重击穿引起操作过电压,有时需要并联 (C.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1. 金属氧化性避雷器应(C.垂直立放)保管。 42. 外部过电压通常指(C.雷电)过电压。

电力系统过电压考试复习汇编

当电力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接地故障时,就会在由电气设备构成的集中参数电路中产生电磁暂态过程,引起系统电压的升高或产生过电流。 当电力系统中某一点突然发生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时,这一变化并不能立即在系统其它各点出现,而要以电磁波的形式按一定的速度从电压或电流突变点向系统其它部位传播。 电磁波在分布参数电路中传播产生的暂态过程,简称波过程。 一般架空单导线线路的波阻抗Z?500 Q,分裂导线波阻抗Z?300 Q 冲击电晕对导线耦合系数的影响 发生冲击电晕后,在导线周围形成导电性能较好的电晕套,在这个电晕区内充满电荷,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有效半径,因而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也增大。 冲击电晕对波阻抗和波速的影响冲击电晕将使线路波阻抗减小、波速减小 冲击电晕对波形的影响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的特性,有利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绕组的首端。冲击电压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初瞬,绕组首端的电位梯度是平均电位梯度的a I倍。a l越大,电位分布越不均匀,相应绕组的抗冲击能力越差。(危及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匝间绝缘) 最大电位梯度均出现在绕组首端,其值等于 a U0,对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匝间绝缘) 有危害。 绕组内的波过程除了与电压波的幅值有关外,还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电压波形有关。过电压 波的波头时间越长(陡度越小),由于电感分流的影响,振荡过程的发展比较和缓,绕组各点的最大对地电压和纵向电位梯度都将下降;反之则振荡越激烈。波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 下,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外加电压已经大为减小,导致绕组各点的对地电压和电位 梯度也比较低。 变压器绕组内部保护的关键措施是:改善绕组的初始电位分布,使初始电位分布尽可能地接 近稳态电位分布。这可有效地降低作用在绕组纵绝缘上的电位梯度,并削弱振荡,减小振荡过 电压的幅值。 (1)补偿对地电容C0dx 的影响;(静电环)(2)增大纵向电容K0/dx (纠结式绕组)绕组匝间绝缘所承受的冲击电压为Uab= alab/v 侵入波的陡度愈大,每匝线圈的长度愈长,或波速愈小,则作用在匝间的电压也愈大。为了限 制匝间电压以保护绕组的匝间绝缘,必须采取措施来限制侵入电机的波的陡度。

电力系统过电压

电力系统过电压 一、单选题 1.一般地,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B)。P215 A、额定线电压 B、允许最高工作电压 C、绝缘水平 D、额定相电压 2.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成两大类(D)。P216 A、外部过电压和短路过电压 B、外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和短路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3.外部过电压,与气象条件有关,又称为(B)。p216 A、气象过电压 B、大气过电压 C、污秽过电压 D、条件过电压 4.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成两大类(B)。P216 A、外部过电压和短路过电压 B、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和短路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 5.云中的水滴受强烈气流的摩擦产生电荷,而且小水滴带(B)。P216 A、正电 B、负电 C、静电 D、感应电 6.在两块异号电荷的雷云之间,当(D)达到一定值时,便发生云层之间放电。P216 A、电流 B、电压 C、距离 D、电场强度 7.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其他物体,造成建筑物、电气设备及其他被击中的物体损坏,雷电的这种破坏形式称为(A)。 p216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波侵入 D、雷电的折射与反射 8.雷电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会使周围的物体产生危险的过电压,造成设备损坏、人畜伤 亡。雷电的这种破坏形式称为(B)。P217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波侵入 D、雷电的折射与反射 9.防雷设施及接地装置是(D)。P217 A、将导线与杆塔绝缘 B、将导线与与大地连接 C、将电流引入大地 D、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10.安装在烟囱顶上的避雷针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D)。p217 A、10mm B、12mm C、16mm D、20mm 11.下列避雷针高度为h,其影响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P218 A、h<30m时P=1 B、h>30m时P=1 C、h<30m时P=5.5/h D、以上都可以 12.为防止直接雷击架空线路,一般多采用(B)。P219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器 D、消雷器 13.避雷线一般用截面不小于(D)镀锌钢绞线。P219 A、25mm2 B、50mm2 C、75mm2 D、35mm2 14.下列关于避雷线保护角描述正确的是(D)。P219? A、保护角越小,越容易出现绕击 B、山区的线路保护角可以适当放大 C、保护角大小与线路是否遭受雷击无关 D、多雷区的线路保护角适当缩小 15.电气设备附近遭受雷击,在设备的导体上感应出大量与雷云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形成过电压,称为(B)。老书 P168 A、直接雷击过电压 B、感应雷过电压 C、雷电反击过电压 D、短路过电压 16.与FZ型避雷器残压相比,FS型避雷器具有(D)特点。老书P181 A、残压低 B、体积小 C、有均压电阻 D、残压高 17.阀型避雷器阀电阻片具有(A)特性。P221

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资料全

一、填空和概念解释 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4、绝缘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或厚度上承受的最小的击穿电压。 5、耐电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上或厚度所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 6、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增加的过程。 7、去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 8、碰撞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碰撞中性分子产生的游离。 9、光游离:中性分子接收光能产生的游离。 10、表面游离:电极表面的电荷进入绝缘介质中产生的游离。 11、强场发射:电场力直接把电极中的电荷加入电介质产生的游离。 12、二次电子发射:具有足够能量的质点撞击阴极放出电子。 13、电晕放电:气体中稳定的局部放电。 14、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时间:击穿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形成时延 15、统计时延:从间隙加上足以引起间隙击穿的静态击穿电压的时刻起到产生足以引起碰撞游离导致完全击穿的有效电子时刻。 16、放电形成时延:第一个有效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碰撞游离形成流注,最后产生主放电的过程时间。 17、50%冲击放电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放电的概率在50%时的电压值。 18、沿面放电:沿着固体表面的气体放电。 19、湿闪电压:绝缘介质在淋湿时的闪络电压。 20、污闪电压:绝缘介质由污秽引起的闪络电压。 21、爬距:绝缘子表面闪络的距离。 22、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外呈现电极性的过程。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28、冲击电晕:输电线路中由冲击电流产生的电晕。 29、雷暴日:一年中听见雷声或者看见闪电的天数。 30、雷暴小时:一年中能听到雷声的小时数。 31、地面落雷密度:每平方公里每雷暴日的落雷次数。 32、耐雷水平:雷击输电电路不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的雷电流幅值。 33、雷击跳闸率:每百公里线路每年在雷暴日为40天的标准条件下由雷击引起的跳闸的次数。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期末复习大纲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方式2?闭卷考试。3.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30分);二、判断题(10分);三、选择题(10 分);四、简答题(20分);五、作图题(9分);六、计算题(21分)。 3.考试时请带计算器以及三角板,铅笔等必备工具。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力网的概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的指标。 2.电力系统中性点概念;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及其各自适用范围。 3.电力系统负荷、负荷类型、负荷曲线的概念; 4.掌握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掌握电力系统平均额定电压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掌握变压器实际变比、额定变比、平均额定电压比的概念。 5.架空电力线路电阻、电抗、电导、电纳分别用来反映什么?

6.短短线路和中等长度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7.掌握双绕组、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计算这些参数所依据的变压器名牌参数的意义和变压器等值电路;掌握负荷用功率和阻抗表示方法。 8.掌握标么值的概念、电气量的基准值选取法和标么值计算;不同基准值间标幺值的换算。 第二章简单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1.电力系统的潮流值得是什么? 2.掌握电力线路及变压器的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功率损耗。 3.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分别指什么? 4.简单闭式网主要有几种类型?简述期潮流计算的主要步骤。 5.什么叫功率分点?如何分类? 6.初步功率分布,自然功率分布,经济功率分布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7.电力系统中如何实现潮流控制? 第四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负荷变动有哪三种形式?其对应的调频措施分别为什么? 2.KLD KG KS 3的含义?KG和3两者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无差调节?如何实现? 4.掌握一次、二次调频及互联电力系统的计算。 第五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有哪些? 2.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各自电压的变动范围是什么?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2013-2014-1 0912121-2) (王伟屠幼萍编著高电压技术)第1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何为原子的激励和电离。 2.气体电离的形式及基本概念。 3.气体碰撞电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4.气体产生放电的首要前提。 5.热电离与碰撞电离的异同。 6.影响逸出功的因素。 7.金属电极表面电离的四种形式。 8.负离子形成对气体放电的影响。 9.气体放电过程中存在哪三种带电质点。 10.带电粒子的自由行程及特性。 11.影响平均自由行程的因素。 12.带电粒子的迁移率。为何电子的迁移率和平均自由行程大于离子。 13.何为带电离子的扩散,何原因所致。 14.带电粒子消失的主要方式。 15为何电子与离子间的复合概率远小于正、负离子复合概率。 16.气体放电分为哪两类。 17.非自持放电自持放电 18.绘制并说明“气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及对应的放电过程。 19.阐述Townsend理论。 20.电子碰撞电离系数;正离子表面电离系数。 21.自持放电条件表达式。 22.影响电子碰撞电离系数的因素。 23.Paschen定律,击穿电压为何具有最小值。 24.当pd>200(cm.133Pa)后,击穿过程与Townsend理论的差异主要有哪些。 25. Townsend理论的适用范围。 26.流注理论的特点;流注 27.正流注、负流注以及二者形成的不同之处。 28根据放电特征,电场均匀程度如何划分。 29.电晕放电;防止和减轻电晕放电的根本途径。 30.极性效应 31.雷电放电的三个主要阶段。 32.沿面放电。 33.固体介质表面电场分布的三种典型情况。 34.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沿面放电过程。 35.滑闪放电以什么为特征。沿面放电与什么有关。比电容。

期中复习课_电力系统分析

期中复习课_电力系统分析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第1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重要概念、原理、性质、步骤等 1、电能质量的指标:频率、电压、交流电的波形。P5 2、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指标:煤耗、网损率、厂用电率。P5 3、什么是煤耗、网损率、厂用电率?P5 4、接线方式有哪些?P9 5、什么是无备用接线,包括哪些方式?P9 6、什么是有备用接线,包括哪些方式?P9 7、架空线路由哪些组成?P10 8、识别架空线路导线的型号。P11 重点——作业题 【作业题-1】课本P15 1.1 什么是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解答:P4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它包括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直到用电的全过程。 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就称为动力系统。 1.2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什么? 解答:P5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1)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系。 1.3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等级?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解答:P6-7 规定额定电压的原因:为了使电力设备生产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方便运行、维修,各种电力设备都规定有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 (1)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又称为网络的额定电压,它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等。 (2)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5%。 (3)变压器具有发电机和用电设备的两重性。一次侧的电网接受电能,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供出电能,相当于发电机。规定: ①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网络额定电压相等,但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等; ②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定义为空载时的电压,比网络额定电压高10%,但阻抗小于7.5%的小型变压器和二次侧直接(包括通过短距离线路)与用电设备相连的变压器,其额定电压比网络额定电压高5%。 1.4 电力系统接线图如题1.4图所示,标出图中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课本P15,图略) 解析: 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 三绕组变压器:①一次侧低压时:低压侧/中压测/高压测;②一次侧高压时:高压侧/中压侧/低压测)。 解答: G:10.5kV T1:10.5/242 kV,T2:220/38.5/6.6 kV,T3:35/6.3 kV,T4:10.5/3.15 kV,T5:220/38.5 kV M1:3 kV,M2:6 kV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分析

能源建设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分析 441022 湖北襄阳城郊供电公司(湖北襄阳) 朱国军 【摘 要】电力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是和过电压的大小密切相关的。过电压是指超过正常运行电压并可使电力系统绝缘或保护设备损坏的电压升高。内部过电压分为两大类,因操作和故障引起的瞬间电压升高,称为稳态过电压;而在瞬间过程完毕后出现的稳态性质的工频电压升高和谐振现象称为暂态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电网本身,并在额定电压的基础上产生,故其幅值大体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成正比,并且具有统计性质。 【关键词】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 1、稳态过电压分为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1.1工频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是在工频过电压Ug的基础上振荡产生的,Ug越高,操作过电压的幅值越高。其次,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决定于连接点的工频过电压,后者越高,则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相应的残压也越高。由此可知,工频过电压间接地决定了电网的操作和雷电冲击绝缘水平。 常见的几种重要的工频过电压有:空载线路电容效应引用的电压升高;不对称短路时正常相上的工频电压升高;甩负荷引起发电机加速而产生的电压升高等。 1)空载长线路中的电容效应电容效应是指在电感、电容的串联回路中,当容抗大于感抗时,在电源电动势E的作用下,容性电流在感抗上的压降把容抗压降抬高的一种现象。 2)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当线路中发生不对称接地时,通过相见的电磁耦合,可能使健全相的工频电压有所升高。统计表明,单相接地是主要的故障形式,所引起的电压升高一般最为严重,乃是选择避雷器额定电压的主要依据。 1.2谐振过电压 电力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电感和电容元件,如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消弧线圈、电抗器、线路电感等均可作为电感元件,而线路导线对地和相间电容、补偿用的并联和串联电容器组、高压设备的杂散电容均可作为电容器。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这些电感、电容元件可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的能源作用下,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元件)出现严重的谐振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的持续时间要比操作过电压长得多.甚至可稳定存在,直到破坏谐振条件为止。谐振过电压幅值可能很大,理论上可以达到无穷,实际数值小于3倍。 1)线性谐振 谐振回路由不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输电线路的电感、变压器的漏感)或励磁特性接近线性的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消弧线圈,其铁芯中有气隙)和系统中的电容元件所组成.在正弦电源作用下,当系统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或接近时,可能产生线性谐振。 消弧线圈产生的线性谐振:类似于间歇性接地,接有消弧线圈的系统,只要让消弧线圈工作于脱谐度不大的状态,即可使补偿网络对地容抗大于感抗,当故障时如断路器非全相动作、线路发生单相或两相断线时,容抗更大,不满足谐振条件,不会发生严重的过电压。 2)铁磁谐振过电压线性谐振的参数条件 ,铁磁谐振 ,对于一定的 值(Lo为铁芯线圈的初始电感),在很大的C值范围内(即 都有可能产生谐振)都可能产生谐振。有可能是工频的谐振,也有可能是高频谐波和分频谐波,如2、3、5次等高频谐波或1/2、1/3、1/5次等分频谐波。 在电力系统中,因导线的折断、断路器非全相动作等严重的运行状态出现的铁磁谐振过电压,都属于断线谐振过电压。现象:系统中心点位移、负载变压器相序可能反转、绕组电流急剧增加、铁芯有响声、导线有电晕声,多会发生传递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时,可能组成多种多样的串联谐振回路,这些回路中的电感是空载或轻载运行的负载变压器的励磁电感以及消弧线圈的电感等。电容是导线对地和相间的部分电容,电感线圈对地杂散电容等。在一定的参数配合激发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基频、分频或高频谐振。基频谐振时,会出现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例如一相升高、两相降低;或两相升高、一相降低;或三相同时升高的现象。在负载变压器侧会使三相绕组电压的负序分量占主要的成分,造成相序反倾。实践证明,有可能产生2、3、5次高频谐波。 谐振过电压幅值可能很大,理论上可以达到无穷。分频谐振由于频率为工频的一半,互感器的励磁阻抗下降了一半,使铁芯元件的励磁电流大大增加,互感器严重饱和,过电压被限制了,实际数值小于2倍,除非有弱绝缘设备,一般不危险的。 2、暂态过电压通常为操作过电压 电力系统中的电容、电感元件均为储能元件。当有操作故障使其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将产生振荡性的过渡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感元件中储存的磁能会在某一瞬间转化为电场能存储与电容元件之中,将产生数倍于电源电压的过渡过程过电压,即所谓的操作过电压。它是在几毫秒至几十毫秒后消失的暂态过电压。 形成操作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电力系统本身,因此这类过电压的幅值与系统的额定电压大致成正比。通常用系统运行量高相电压幅值的倍数来表示过电压的大小。操作过电压的大小与电气设备特性,尤其是断路器的特性,以及系统结构、运行参数、操作或故障形式等因素有关,具有明显的随机性。 在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操作过电压有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开断感性负载过电压、投切容性负载过电压等。 1)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 切空线是电力系统中常有的操作。在开断过程中,若断路器发生重燃,使线路积累了电荷,并引起电磁振荡,会出现过电压。这种过电压不止幅值高,且持续时间长,可达0.5~1个工频周期以上,是220kV及以下电网确定操作绝缘水平的依据。 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是决定超高压电网绝缘水平的重要因素。合空线过电压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一是计划性的合闸操作,合闸后,线路各点电压由零值过渡到由电容效应决定的工频稳态电压从而出现振荡过电压。另一种是重合闸操作,由于残余电压的存在,三相重合闸过电压要比计划性合闸过电压更为严重。 3)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常有电感性负载的分闸操作,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幅值较高的过电压。 4)解列过电压在多电源供电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如线路发生接地故障)而失去稳定时,线路两侧电源的电动势将产生相对摆动(失步)。为了避免事故扩大而将系统解列,则可能会在单端的空载线路上出现解列过电压。 54《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1年10月(上)

电力系统过电压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1.地面落雷密度:一个雷电日每 km2 的地面上落雷的次数(次/雷电日·km 2 )。落雷密度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地面平均落雷次数 2.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如何配合?为什么?答案: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始终低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这样,当有一过电压作用于两设备时,总是保护设备先击穿,进而限制了过电压幅值,保护了被保护设备。 3. ZnO 避雷器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答案:ZnO 避雷器的主要优点有无间隙、无续流、电气设备所受过电压可以降低、通流容量大、ZnO 避雷器特别适用干直流保护和 SF6 电器保护等优点。适于大批量生产,造价低,经济性能好。 4.跨步电压:人的两脚着地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取跨距为 0.8m)工作接地中,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电位差包括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人所站的地点与接地设备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 5.内部过电压倍数:内部过电压倍数:内部过电压幅值与最大运行相电压幅值之比。 6.【简答题】什么叫做操作过电压?答案:电力系统是由电源、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当开关操作,或事故状态引起系统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时,各储能元件的能量重新分配并发生振荡,在设备上将会产生数倍于电源电压的过渡过程的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由于操作从一种稳定工作状态通过震荡转变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过渡过程所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 7.简述电力系统中操作过电压的种类。答案:①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②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③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④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一种是计划性的合闸操作,另一种是自动重合闸操作⑤电力系统解列过电压 8.在不同电压等级中起主导作用的操作过电压类型?答案:(一)6~10kV,35~60kV:电弧接地过电压;(二)110~220kV:切空载变压器,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三)330~500kV:合空载线路过电压。 9.电弧接地过电压:在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将会引起健全相得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如果单相接地为不稳定的电弧接地,即接地点的电弧间歇性地熄灭和重燃,则在电网健全相和故障相上将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一般把这种过电压称为电弧接地过电压。 10.影响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因素有哪些?答案:(一)电弧熄灭与重燃时的相位;(二)系统的相关参数(相间电容、线路损耗);(三)中性点接地方式。 11.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和幅值大小都与什么有关?答案:电弧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和幅值大小都与熄弧的时间有关,存在两种熄弧时间:(1)电弧在过渡过程中的高频振荡电流过零时即可熄灭(2)电弧要等到工频电流过零时才能熄灭 12.什么叫做截流?答案:流过电感的电流在到达自然零点前被断路器强行切断,称为强制熄弧,使得储存在电感中的磁场能量被强迫转化为电场能,导致电压的升高。当采用灭弧能力很强的断路器切断很小的励磁电流时,工频励磁电流的电弧可能在自然过零前被强制熄灭,甚至电流在接近幅值 m I 时被突然截断,这就是断路器的截流现象。 13.为什么说切空载变压器容易发生截流现象?答案:切断 100A 以上的交流电流时,电弧通常都是在工频电流自然过零时熄灭的;但当被切断的电流较小时(空载变压器的激磁电流很小,一般只是额定电流的 0.5%~4%,约数安到数十安),电弧提前熄灭,亦即电流会在过零之前就被强行切断。 14.断路器的性能和变压器的参数是怎么影响切空变压器的?答案:切断小电流电弧时,性能差的断路器,由于切断电流能力不强,切除空载变压器时过电压较低;而切除小电流电弧时性能好的断路器,由于切流能力强,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较高。另外,当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差时,切流后在断路器触头间容易引起电弧重燃,而这种电弧重燃与切空线相反,使变压器侧的电容中电场能量向电源释放,从而降低了过电压。使用相同断路器,即使是在相同的截流能力下,当变压器的电容越大和电感越小时,过电压会降低。 15.如何限制切空载变压器的过电压?答案:(一)在断路器的变压器侧加装阀式避雷器。(二)在断路器的主触头上并联一线性或非线性电阻。(三)需频繁进行变压器的分合闸操作的场合可采用:在电弧炉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侧并接三相整流电路,直流回路中接有大容量电解电容。 16.在不同电压等级中起主导作用的操作过电压类型?答案:(一)6~10kV,35~60kV:电弧接地过电压;(二)110~220kV:切空载变压器,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三)330~500kV:合空载线路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复习重点

绪论 1、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高压指35~220kv,超高压指330~1000kv,特高压指1000kv及以上。高压直流通常指±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600kv以上的称为特高压直流。 2、电介质的极化:通常电介质显中性,但是如果其处于电场中,则电荷质点将顺着电场方向产生位移。极化时电介质内部电荷总和为零,但会产生一个与外施电场方向相反的内部电场。 3、流过介质中的电流可以分为三部分:纯电容电流分量,吸收电流,电导电流。 4、电介质损耗:处于电场中的绝缘介质,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而这些由极化、电导等所引起的损耗就称为介质损耗。 5、介质损耗来源①由介质电导形成的漏电流在交变电压下具有有功电流的性质,由它所引起的功率损耗称为介质电导损耗;②由介质中与时间有关的各种极化过程所引起的损耗。 第一章 1、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 2、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较小的条件下在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pd过小或过大,放电机理将出现变化,汤逊理论就不在再适用了。 3、电晕放电现象:在极不均匀场中,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空气间隙完全击穿之前,小曲率电极附近会有薄薄的发光层。 4、电晕放电的危害:①引起功率损耗②形成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③产生噪声。对策:采用分裂导线。利用:①净化工业废气的静电除尘器②净化水用的臭氧发生器③静电喷涂。 5、下行的负极性雷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 6、提高气体击穿电压的措施:①电极形状的改进。②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③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④提高气体压力的作用。⑤高真空和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7、污闪:由于绝缘子常年处于户外环境中,因此在表面很容易形成一层污物附着层。当天气潮湿时污秽层受潮变成了覆盖在绝缘子表面的导电层,最终引发局部电弧并发展成闪络。 8、污闪发展过程:①污秽层的形成②污秽层的受潮③干燥带形成与局部电弧产生 ④局部电弧发展成闪络。 9、等值盐密法: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NaCl 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0、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碰撞电离,碰撞电离主要由电子的碰撞引起,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质量非常小,当电子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会遭到弹射而不损失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