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超重与失重

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超重与失重

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超重与失重。

我们坐电梯时,速度慢的就先不说,但当我们做快一点的电梯时我们就深有体会。当电梯上升时,我们就会觉的身子一沉,这就是超重的感觉;相反,当电梯下降时,身子一轻,这就是失重的感觉。

当然说到失重就不得不说过山车,说到过山车我们或者自己做过,或者看别人坐过,当我们看到过上车从高处俯冲下来时可能觉得得没有什么,但直到你自己做过以后才知道有多么的不适,我做过过山车,俯冲的感觉:先是缺氧然后身子就轻飘飘的在下降的过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在我们下蹲呢时候,其实也有超重与失重。当你蹲下时其实就先做了失重,然后又超重,这就是在称体重时不能上下乱晃的原因了。

同时对于超重与失重,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我们出行时,如果坐飞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我么们会同样会不舒服,严重的话甚至想吐,这都是超重与失重的感觉。

在生活中如果有一个杯子漏水了,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堵住,要不就是把水倒出来,但如果你超重失重学的好的话,你可能就会让杯子自由落体,然后水就不会流出来了,这虽然有点扯。但这就是失重。

人教版(2019) 高一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综合问题 专题一:超重与失重 无答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 专题一:超重与失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重力的方法. 2.知道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重点) 3.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 (重点+难点) 二、新课引入: 在乘竖直升降电梯上下楼时,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在电梯里上楼时,开始时觉得自己有“向下坠”的感觉,好像自己变重了,快到楼顶时又觉得自己有“向上飘”的感觉,好像自己变轻了. 下楼时,在电梯里,开始觉得有种“向上飘”的感觉,背的书包也感觉变“轻”了,快到楼底时,觉得自己有种“向下坠”的感觉,背的书包也似乎变“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阅读反馈: 重力的测量: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再用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状态.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 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 完全失重 ①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的状态. ②产生条件:a=g,且方向. 四、探究思考: 1、①人站在体重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就显示了人的体重.人为什么需要在静止时测体重呢?不静止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呢? ②人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经历几个过程?体重计的示数还是人的体重吗?体 重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活中的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生活中得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121 学号:2 姓名:张、、,,,, 案例1: 原因:儿童衣柜得设计,单一性状得设计,小孩不能很好快速得找出自己想要得衣物。 解决方案;把抽屉得形状设计得与物体得形状一致,达到让小孩子清楚哪个抽屉放置什么东西。 案例2 原因:饮水机放置水杯得凸台面积较小,难以放下大杯 子。 解决方案:在托盘上方加上可拉伸得托盘,并且托盘上 设计有与原水槽相符得漏水孔,托盘四周垫高可防治水 溢出。 案例3 原因:当我们用完一支圆珠笔,又有多少人真得会只换笔芯不换笔壳得呢? 解决方案:右图得圆珠笔,将形状改成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装入两倍得笔墨量,相当于两支笔,减少了笔壳得浪费。 案例4 原因:易拉罐得内嵌式开口,开口开启后会陷入与罐 里液体接触,将细菌灰尘等杂物带入罐内。

解决方案:在开口处注上开盖前要清洗得提示。 案例5: 原因:我们用得鼠标一般都就是有很长得线,使用起 来很不方便,偶尔会与其她数据线缠在一起,而且一 团乱得线让人瞧了心情很就是不好。 解决方案:可以把线放在鼠标中,可以自由伸长,不 使用得时候可以卷进去,瞧着很就是方便利落。 案例6 原因:我们每天都用得牙膏盒不合理。基挤出牙膏 得口都就是“O”型得,容易掉落,造成浪费。出 口处往往很硬,造成剩很少牙膏时,很难挤出牙膏。 解决方案:应该设计成矩形得,这样跟牙刷及牙齿 都成平面接触会利用率提高。还可以把牙膏盒设计 成透明得,这样可以瞧到里面得牙膏还剩多少,不会造成里面还有牙膏就丢掉。 案例7: 原因:坐过火车硬座得都知道,椅子得角度几乎就是90度,时间长了腰酸背痛。解决方案:椅子都互相旋转一个角度,使得不就是相互靠在一起,也解决了与陌生人面对面得尴尬。 案例8 原因:遥控器得电池安装在底部后座,由于重心靠后, 人手握住后方,然而常用数字按键却在正面前部,造 成使用得不方便,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解决方法:将电池放置位置移后,后者重新设计按键 位置。

超重失重 大量练习题 较难

2014-2015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B .失重就是物休的重力减少了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 D .不管是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 【答案】D 【解析】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 解答:解:A 、超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增加,所以A 错误. B 、失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减小,所以B 错误. C 、完全失重是说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为零的时候,此时物体的重力也不变,所以C 错误. D 、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只是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和重力相等了,所以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运动员“大力扣篮”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和谐号”动车组行驶313km 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km"指的是位移大小 C.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超重状态 D.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h 的卫星,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可忽略时,物体就能看出质点,运动员扣篮的技术分析需要研究动作的变化,不能忽略形状和大小,故不能看出质点,选项A 错误。B 、动车行驶的313km 是路程,只有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选项B 错误。C 、竖直上抛的最高点时0v =,a g =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选项C 错误。D 、只有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满足五定(定周期24h T =、定高度 36000km h =、定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定线速度、定加速度) ,选项D 正确。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位移与路程、超重与失重、地球同步卫星。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D .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则合力也是确定的 【答案】BD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1.超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上—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都会发生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下—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都会发生失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的特殊情况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 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2)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 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3)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 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注意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物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大或变小,物体所受重力G=mg始终存在,且大小方向不随运动状态

变化。只是因为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视重 变大变小。 3.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加速度。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重、失重的实际问题。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 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 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 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 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 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 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 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 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 为系统。看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的 人还看了:

超重和失重的典型例题

超重和失重 问题 超重和失重是两个很重要的物理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 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超重和失重的有关问题。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 =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10m/s 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 1=40N ,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 2=32N ,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 3=44N ,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 的 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当T 1=40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1-mg =ma 1,则 0/410440211=?-=-=s m m mg T a 由此可见电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 2=32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2-mg =ma 2,则 2 222/2/44032s m s m m mg T a -=-=-= 式中的负号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 3=44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3-mg =ma 3,则 2 233/1/44044s m s m m mg T a =-=-=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小结: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 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 =m 1g =120×10N =1200N , (1)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 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于重物:F -m 2g=m 2 a 1,则 2 2221/2/10010001200s m s m m g m F a =-=-= (2)当升降机以a 2=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F mg 图1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设计)含答案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教学设计)(1)(2)(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利用导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导数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以及科学认真的生活态度,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根据实际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称为优化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导数是求函数最大(小)值的有力工具.这一节,我们利用导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有关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几何有关的最值问题; 2、与物理学有关的最值问题; 3、与利润及其成本有关的最值问题; 4、效率最值问题。 例1(课本P101例1).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 学校或班级举行活动,通常需要贴海报进行宣传。现让你设计一如图1.4-1所示的竖向贴的海报,要求版心面积为128dm 2,上、下两边各空2dm,左、右两边各空1dm 。如何设计海报的尺寸,才能使四周空心面积最小? 解:设版心的高为xdm ,则版心的宽为128 x dm,此时四周空白面积为 128512 ()(4)(2)12828,0S x x x x x x =++-=++>。 求导数,得 '2 512()2S x x =- 。 令' 2512()20S x x =-=,解得16(16x x ==-舍去)。 于是宽为128128 816x ==。 当(0,16)x ∈时,' ()S x <0;当(16,)x ∈+∞时,' ()S x >0. 因此,16x =是函数()S x 的极小值,也是最小值点。所以,当版心高为16dm ,宽为8dm 时,能使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答:当版心高为16dm ,宽为8dm 时,海报四周空白面积最小。 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需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创造在闭区间求函数取值的情境,即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再通过研究相应函数的性质,提出优化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导数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超重与失重(高考题及答案详解)

集备:管日权纪殿荣授课日期:2018年5月 超重与失重专题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教学目标:掌握超重失重规律及应用 预习案 1匀加速下降加速度方向()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2匀减速下降加速度方向()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3匀加速上升加速度方向()3.(11四川19)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 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 4匀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5平抛运动物体()重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住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6竖直上抛物体()重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4.(10浙江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7人浮在水中不动()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A 探究案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对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v B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5.(10海南8)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 1.(09广东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 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 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5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 正) 2.(08山东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4讲 超重与失重(简单版) 教师版讲义

超重与失重 超重与失重 1.实重与视重 ⑴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实重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⑵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弹簧秤(台秤)的示数叫做物体的视重。 2.超重和失重 ⑴超重 定义: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 ⑵失重 ①定义: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②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 ⑶完全失重现象 ①定义: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②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a=g。即mg?F N=mg(F N=0)。 此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的大小变为零。 典例精讲 【例2.1】(2019春?凤城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某日小明去“爱琴海”商场买衣服,站在自动扶梯上随扶梯斜向上做匀速运动,关于小明受到的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为零 B.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支持力小于重力,属于失重现象 D.支持力大于重力,属于超重现象 【分析】自动扶梯上的人随扶梯斜向上做匀速运动,人的加速度为零,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AB、因人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受重力,支持力,不受到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 CD、因处于平衡状态,则人的加速度为0,故人不失重也不超重,故CD错误。 故选:A。 【例2.2】(2014?北京)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分析】超重指的是物体加速度方向向上,失重指的是加速度方向下,但运动方向不可确定。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 【解答】解: A、B物体向上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物体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错误; C、D、重物和手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二者不会分离,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离开手前手要减速,所以此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浅谈生活中的产品设计

浅谈生活中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设计的涵盖面很广,大到火车头小到一根针都可以成为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主要就是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问题,其目标是实现机能与美的统一。产品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满足可工业化生产。可区别于机械设计的是,产品设计更多关注与市场、用户群、产品造型、产品概念。[1]因此产品设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说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用品是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需求中产生的,与之密切相关的应用物品,[2]我们可以在这些不同的方面中简单的概括生活中的大部分产品设计。 在穿着上,从远古时代只讲求保暖的兽皮衣,树叶衣发展到奴隶制时代的麻布蚕丝衣物再到讲求审美情趣的各类时尚服饰,产品设计在衣着上的的发展也与时俱进着。除了传统的上衣裤子,遮阳的帽子,避光的墨镜,保暖的围巾、手套、护袖、护腿,防滑的鞋子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用到的衣饰,而它们的用途也从遮体护体保暖延伸到了时尚审美的体现。 食品上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烹饪的要求,各种方便使用的小厨具应运而生,配合刨丝的刨丝板,方便打发的打蛋器都大大缩短了我们的烹饪时间。我们的产品设计除了在常规厨具做出了人性化的设计之外,还增加了各种新型科技产品设计,比如面包机,电饼铛,酸奶机,豆浆机,烤箱,榨汁机、刨冰机等等,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轻而易举的做出美味的食物,在很久以前甚至还需要去到专门的商店里才吃的到这些美食,是产品设计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美味。 提到住,不论是上班上学还是在家里休息,我们都离不开家居。所谓家居生活,就是人与生活日常产品设计的相处过程,粗看没什么特别,实际上,家居生活产品设计作为生活质量的基础,从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许就是一件极为不起眼的物品,也许就能左右你一天的心情或者你的身体状况。家总是带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各种日用产品在材质选用上的考究与人心理上的贴合,例如棉质的服饰和衣物、木质的书柜、精美的瓷盘等,除此之外,现代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设计都讲求设计朴素大方,当然也有满足少数人的奢华

超重与失重教学案例

《超重与失重》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 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看实验,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2、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在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探究的成就感; 2、通过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掌握物理规律是有价值的;

3、通过观看有关杨利伟在太空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 页 1 第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联系起来,探究现象本身和加速度的内在联系。 难点:设计问题梯度,筛选教学资源,设计典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控制讨论交流时间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 演示、讨论、讲解、分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每两位同学一个弹簧秤与一个砝码。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播放杨利伟在太空的工作的视频片段。 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面后,电视台记者在对他进行采访时,有一段很生动的对话: 记者:当你乘坐飞船升空时,你有什么感觉? 杨利伟:感到有载荷,就是感到胸部受到压力。 记者:压力很大?感到很难受吗? 杨利伟:还可以,不觉得很难受。我们平时训练时,这种压力可达到8个G,说得通俗一点,就等于有8个人压在你的身上。飞船加速上升时,压力没有这么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4讲 超重与失重(简单版) 教师版习题

第14讲超重与失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B. 运动的物体惯性小,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 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D. 做实验时,给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它都能正常工作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甲,放在容器底部,随同容器一起从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 中不计一切阻力,则物块甲 A. 加速度大于g B. 加速度小于g C.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0 D.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g 4. 人乘坐电梯加速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 B. 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 C. 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D. 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

5. 电梯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线悬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当 电梯以1 3 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线对物体拉力的大小为 A. 1 3mg B. 2 3 mg C. 3 4 mg D. mg 6. 如图所示,甲图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甲图中的“●”表示人的重心, 乙图是根据力传感器画出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乙图中a、d、f、g各点数据分别与甲图中人的a、d、f、g状态相对应,其余点对应状态没有在甲图中画出。乙图中a、c、e、i点对应的纵坐标均为610N。请根据这两个图所给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乙图中b点时刻,人处于超重状态 B. 乙图中d点时刻,人处于失重状态 C. 乙图中g点时刻,人处于失重状态 D. 乙图中i点时刻,人的速度为零 7.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可能在加速下降 B.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C.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地球对它的引力消失了 D. 物体失重的条件下,对支持它的支承面压力为零 8. 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测得体重为480N,则升降机的运动应是 A. 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 B. 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C. 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D. 减速下降或加速上升 9. 升降机地板上放一个弹簧盘秤,盘中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称的读数为0.8mg时,升降机的 运动可能是 A. 加速上升 B. 减速下降 C. 减速上升 D. 匀速下降 10. 人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当体重计示数减小时,可能的原因 A. 电梯匀速下降 B. 电梯匀加速下降 C. 电梯匀加速上升 D. 电梯匀减速下降 11.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使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做多种方式 的运动。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7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超重与失重》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能运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定量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探究实验发现超重失重现象,通过引导寻找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 2.用科学方法探究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超重失重例子和日常的小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知道物理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同时为新课教学中对超重与失重的解释做理论储备。) 1.判断下列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的方向: 加速下降: ( ) 减速上升: ( ) 减速下降: ( ) 说明:解题时两个受力分析图(图1)要留在黑板的右 上角,为新课教学服务。 2、怎样准确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问题:1.你看到的弹簧秤读数(直接)表示的是下列 哪个力? A.物体的重力 B.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 C.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 D.手对弹簧秤的拉力 测量出的力:重物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二、新课教学 电梯中的怪现象 观看视频1,再观看视频2 电梯静止时 : 台秤读数3.8kg 电梯加速上升:台秤读数4.4kg 电梯匀速上升:台秤读数3.8kg 电梯减速上升: 台秤读数3.4kg

逻辑推理 (1) 加速上升: =ma F 合 F-mg=ma F=mg+ma>mg F’=F>mg 一、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 减速上升: =ma F 合 mg-F=ma F=mg-ma<mg F’=F<mg 二、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 1 加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 2 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 3 加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 4 减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 小结:板书 三、产生超重条件:加速度方向上 产生失重条件:加速度方向下 注:超重失重的产生与速度方向无关 问题:1、当电梯向下加速,加速度达到g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是多大?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重物向下的加速度α = ɡ时, F合=ma mg-F=ma F=mg-ma F=0 这就是“完全失重”现象。 看太空的视频 四.习题 1、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时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B.超重时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 C.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没有了. D.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全部用来产生加速度.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典型例题解析

超重和失重·典型例题解析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 =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10m/s 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 1=40N ,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 2=32N ,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 3=44N ,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 的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1)当T 1=40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1-mg =ma 1,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由此可见,电梯处于a 404104 m /s 012T mg m 1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 2=32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2-mg =ma 2,解得这 时电梯的加速度===-.式中的负号表a 2m /s 22T mg m m s 2232404 --/ 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 3=44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3-mg =ma 3,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电梯a 44404 m /s 1m /s a 3223T mg m 3- 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点拨: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

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 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 =m 1g =120×10N =1200N ,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于重物,-=,所以==-×=; F m g m a a 120010010100m /s 2m /s 221122F m g m -22 当升降机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m g F m a m 120010 2.5 kg 160kg 3323-=,得==-=.F g a -2 点拨: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是:该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即举重时对重物的最大支持力)是一个恒量,它是由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决定的,不随电梯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3】如图24-2所示,是电梯上升的v ~t 图线,若电梯的质量为100kg ,则承受电梯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在0~2s 之间、2~6s 之间、6~9s 之间分别为多大?(g 取10m/s 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梯的运动情况为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根据v -t 图线可以确定电梯的加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列式求解 对电梯的受力情况分析如图24-2所示: (1)由v -t 图线可知,0~2s 内电梯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6m/s ,其加速度a 1=(v t -v 0)/t =3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mg =ma 1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6 超重和失重

6超重和失重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测量的两种方法.2.知道什么是视重.3.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4.会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一、重力的测量 1.方法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2.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 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等于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 二、超重和失重 1.视重: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4.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 (2)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超重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加了.(×) (2)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就消失了.(×) (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一定在上升.(×) (4)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2.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当电梯以大小为0.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 N(g取10 m/s2). 答案475

一、超重和失重的判断 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某人乘坐电梯正在向上运动. 图1 (1)电梯启动瞬间加速度沿什么方向?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 (2)电梯将要到达目的地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沿什么方向?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答案(1)电梯启动瞬间加速度方向向上,人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人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 (2)减速运动时,因速度方向向上,故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人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支持力小于重力. 知识深化 1.对视重的理解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相对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重变了. 2.超重、失重的比较

生活中的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生活中的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121 学号:201200964106 :..,,,, 案例1: 原因:儿童衣柜的设计,单一性状的设计,小孩不能很好快速的找出自己想要的衣物。 解决方案;把抽屉的形状设计的和物体的形状一致,达到让小孩子清楚哪个抽屉放置什么东西。 案例2 原因:饮水机放置水杯的凸台面积较小,难以放下大杯 子。 解决方案:在托盘上方加上可拉伸的托盘,并且托盘上设计有与原水槽相符的漏水孔,托盘四周垫高可防治水溢出。

案例3 原因:当我们用完一支圆珠笔,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只换笔芯不换笔壳的呢? 解决方案:右图的圆珠笔,将形状改成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装入两倍的笔墨量,相当于两支笔,减少了笔壳的浪费。 案例4 原因:易拉罐的内嵌式开口,开口开启后会陷入与罐 里液体接触,将细菌灰尘等杂物带入罐内。 解决方案:在开口处注上开盖前要清洗的提示。 案例5: 原因:我们用的鼠标一般都是有很长的线,使用起来 很不方便,偶尔会和其他数据线缠在一起,而且一团 乱的线让人看了心情很是不好。 解决方案:可以把线放在鼠标中,可以自由伸长,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卷进去,看着很是方便利落。

案例6 原因:我们每天都用的牙膏盒不合理。基挤出牙膏的 口都是“O”型的,容易掉落,造成浪费。出口处往 往很硬,造成剩很少牙膏时,很难挤出牙膏。 解决方案:应该设计成矩形的,这样跟牙刷及牙齿都成平面接触会利用率提高。还可以把牙膏盒设计成透明的,这样可以看到里面的牙膏还剩多少,不会造成里面还有牙膏就丢掉。 案例7: 原因:坐过火车硬座的都知道,椅子的角度几乎是90度,时间长了腰酸背痛。解决方案:椅子都互相旋转一个角度,使得不是相互靠在一起,也解决了和陌生人面对面的尴尬。 案例8 原因:遥控器的电池安装在底部后座,由于重心靠后,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6超重和失重学案

第6节超重和失重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会根据条件判 断超重、失重现象.(重点) 2.能从动力学角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 运动. 3.掌握传送带问题和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解题 技巧.(难点) 一、重力的测量 1.一种方法是,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二、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①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 ②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 思维辨析 (1)物体向上运动时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2)物体减速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3)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重力减小了.() (4)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就不受重力了.() (5)不论物体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 提示:(1)×(2)×(3)×(4)×(5)√ 基础理解 (1)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

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提示:选D.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重物和手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二者不会分离,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向上运动,物体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方向竖直向下,选项D正确. (2)(2019·东胜校级月考)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向上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一定是向下运动 C.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提示:选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加速度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不能够判断它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故A、B错误;超重并非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而是弹力(视重)比重力大;失重也并非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而是弹力(视重)比重力小,故C错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超重和失重问题 问题导引 文博同学每天放学都要乘垂直电梯上、下楼,在电梯下楼时,开始他觉得背的书包变轻了,快到楼底时他觉得书包又似乎变重了.这是为什么?

30个生活等方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设计心理学作业 30个生活等方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1 手机的home键。 现在许多手机的home键处理的不是太完美,比如苹果,home键按动比较生硬,相对不容易按动,感觉质感很差;比如三星,它的home键大多为长方形,按动不均匀,也是不好按;再比如小米等手机,多为触屏,不需要按动,但是这样会经常误按,导致错误发生。 处理方法:可以将按键和触屏相结合,采用按键的方式,但是按动的程度不要再那么僵硬,再软一些,相对好按,多介入一点质感,这样效果会好上许多。 2 电灯的开关。 许多电灯的开关的指向性不明确,需要来回好几次开关才能记住哪头是开,哪头是关。

处理方法:可以在开关上标记上开关符号,例如“on”“off”。 3 电竞鼠标的多功能按键。 电竞鼠标左侧常有多功能按键,能够用来设置一些快捷键,但是人经常有误按这两个按键的习惯,以至于导致许多错误。 处理方法:减少侧面的按键,或者把这些按键装置在合理的位置,以供人们更好的使用。 4牙膏盒 牙膏用到最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这容易造成浪费,而且牙膏用到最后总是挤挤总还有一点。 处理方法:可以把牙膏盒做成透明的或是有透明条框的,这样可以让人知道还剩多少,避免过多的浪费。 5 有线耳机

有线耳机的插头连接处总是和耳机线分成两层的,几个关节点也是连接的很突出,这样一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折动而损坏。 处理方法:可以把耳机做成一体的,避免让耳机隔断,在关节细节处处理好。 6 厕所冲水的开关 许多厕所冲水的开关被设置成用手按的,但是人们在如厕以后并不大想用手去按它,毕竟厕所的环境普遍不卫生,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上完厕所后不冲的现象发生。 处理方法:可以把冲水的开关设置成脚踏式的,方便,卫生。 7 眼镜盒 普通的眼镜盒是折合的方式,开和关的力度都偏大,虽然这样不易把眼镜掉出来,但是一方面使用时开关比较费力,另一方面来回折合会大大降低眼镜盒的使用寿命。

高一物理 超重和失重 典型例题解析

超重和失重 典型例题解析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 =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10m/s 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 1=40N ,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 2=32N ,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 3=44N ,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 的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1)当T 1=40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1-mg =ma 1,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由此可见,电梯处于a 404104 m /s 012T mg m 1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 2=32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2-mg =ma 2,解得这 时电梯的加速度===-.式中的负号表a 2m /s 22T mg m m s 2232404 --/ 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 3=44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3-mg =ma 3,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电梯a 44404 m /s 1m /s a 3223T mg m 3- 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点拨: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 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 =m 1g =120×10N =1200N ,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于重物,-=,所以= =-×=;F m g m a a 120010010100m /s 2m /s 221122F m g m -22 当升降机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m g F m a m 120010 2.5 kg 160kg 3323-=,得==-=.F g a -2 点拨: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是:该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即举重时对重物的最大支持力)是一个恒量,它是由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