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点测定概述

界址点测定概述
界址点测定概述

界址点测量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即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

2、勘丈法测定界址点: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

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方式:所有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解析法地籍测量;部分界址点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当所有界址点都采用勘丈法测定时,叫做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 界址点测量方法

编辑

1、解析法

解析法是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艰巨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GPS定位法。

2、图解法

图解法是采用标识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界址点测量实验要求

课间实验一界址点的测量 时间:第十周周一3、4节 地点:中苑 报告提交时间:第十四周,每人一份。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极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分点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和内业计算,比较分析极坐标法、角度和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 二、实验任务 1、分别用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直角坐标法测量4个界址点坐标(1个界址点用4种不同方法),每种方法观测20次(5人一组,1人4次),采用分点法测量1个位于已知点连线上的界址点的坐标(观测20次)。 2、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每个小组配备全站仪一套,经检验的钢尺一副。 2、每个小组记录板一块,水平角观测记录表一张,钢尺丈量记录表一张,界址点成果表一张。 3、控制点成果资料。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在室外进行,要求场地开阔,各小组之间尽可能不相互干扰。利用原有的控制点(每组2个已知控制点),埋设好界址点,界址点的位置与控制点位置的关系要满足各种测量方法的图形条件。实验小组由5或6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 1、利用全站仪直接测出界址点坐标。

2、极坐标法。在一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测出已知方向和界址点之间的角度,用钢尺量测测站点与界址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3、角度交会法。分别在两个控制点上设站,在两个测站上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4、距离交会法。在两个控制点上分别用钢尺量出至一个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5、内外分点法。当界址点位于两个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个已知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界址点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 1、极坐标法本次试验采用全站仪测角,用钢尺量距,其测站点为控制点;角度交会法一般用于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的情况;内外分点法必须是界址点位于已知点的连线上。 2、当采用直角坐标法时,引垂足点时操作要精细,确保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3、用角度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30°~150°的范围内。用距离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30°~150°的范围内,并且界址点在已知点连线的投影位置要在两已知点之间。 4、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cm。 5、对界址点坐标计算,每个人必须单独完成,计算过程随其他资料一同上交。 6、报告包括各种方法详细的公式及其数据计算过程(用表格表示计算过程,包含观测的角度、距离等观测量),另外还必须列出不同方法测量精度的比较分析表(每种方法均方差的比较,1个表),画出各种方法的测量误差的正态分布图(5种方法,x、y两个方向,共10个图)。

地籍测绘流程说明

宗地测绘流程及要求 1.资料收集准备(地籍内业) 1.1 收集的资料包括已有的地形数据和甲方提供的相关文件,包括:①供(征)地图(纸质与电子版);②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③若已竣工提供房产测绘面积成果报告(纸质与电子版)。 注:此步应在接受任务时,向甲方说明并要求其提供,并将电子文档放于\\DJ08\……。 1.2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将供(征)地图上的用地红线套入地形图,为外业测绘做准备。 注:向外业组提交①供(征)地图(纸质与电子版);②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③宗地号;④宗地测绘工程编号;⑤由甲方初步填写的地籍调查表; ⑥房产测绘面积成果报告(纸质与电子版)。 2.地形图修测(外业组) 2.1 按照地籍图测量要求(尽量布设一级图根附合或闭合导线,少用支导 线),进行外业数据、地籍要素测量。采集精度要求如下表: 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2.2 采集完成后,对地形图进行绘制,形成现势地形图。 2.3 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图:将甲方提供的供(征)地线套入新修测的现势地形图,判读地形图,确保用地红线内无其它建筑物,若有其它建筑则需通知甲方,让其出面协调处理。决定是拆除建筑还是甲方在一定程度上退让其宗地界线(告诉甲方:存在违章建筑的情况下一般是办不出土地证的)。参考供(征)地线和

现势地形图和甲方一起初定其宗地的界址线。以原供(征)地项目的勘测定界位置作为宗地界址点的,应直接采用原勘测定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界址点以西北角为1号点(起点)顺时针方向沿着界址线重新编号,相邻界址点间距超过200米应适当增加界址点数量,遇圆弧、曲线时,应均匀设置奇数个界址点。界址点为不明显的地物(供地红线)应标出放样坐标。初定界址线后打印成1:500图纸,作为调查工作底图。 3.实地调查核实(外业组) 3.1 打印外业调查表:打印相应的地籍调查表,作为外业调查记录(共2页)。 3.2 外业调查:调查的内容为与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信息内容,包括:土地使用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四至关系、门牌号等,见调查表第二页。 其中,土地使用者名称、项目、土地坐落、宗地四至等内容外业调查时必填;法人代表或户主和代理人选一填写;土地权属性质、批准用途、使用期限等参见土地出让合同等填写;实际用途、共有使用权情况、说明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地籍号由国土局提供。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由外业人员填写;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由审核人填写。 3.3实地确定界址线:此工作应与甲方及相邻宗地各方一起参与,参考初定的宗地界址线和甲方及相邻宗地各方一起确定其宗地的界址线。主要原则: ①当与本宗地相邻的是道路或河流时:有永久性围墙以围墙为准;无永久性围墙并且建筑物没有超出供地红线的情况下,一般以供地红线为宗地界址线。 ②当与本宗地相邻的宗地内的部分建筑落在本宗地供地红线范围内或紧贴时,让甲方与邻宗权利人(或使用者)协商,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如内退或者拆除等方法),确定界址线。 在确定界址线时,界址点为明显的固定地物应现场确定界址点,并实测坐标;界址点为不明显的地物(供地红线)应进行界址点放样。适当丈量主要界址点距周边固定地物的距离。 3.4完成实地确定界址线后,填写权属成果表中的温州市地籍调查界址确认

界址点测量

界址测量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具体见表7-1。表中列出的界址点位置误差是指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误差。具体的施测精度等级由日本国土厅官房长官确定。 表7-1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体规定见表7-2。 注: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系指采用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 第一节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 (1)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

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或GPS接收机等。 (2)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通常以地籍基本控制点或地籍图根控制点为基础(视界址点精度要求)测定界址点坐标。具体的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等。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如图7-1所示)。 已知数据A(X A,Y A),B(X B,Y B),观测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 P,Y P)为:X P=X A+S cos(AB+) Y P=Y A+S sin(AB+) (7-1) 其中,AB =A B A B AB X X Y Y - - =arctan α 图7-1 极坐标法图示 测定β角的仪器有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S的测量一般都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鉴定过的钢尺。 二、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7-2所示,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 A、Y A)、B(X B,Y B),观测α、β角,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公式推导见有关测量学教材)如下: ? ? ? ?? ? ? + + - + = + - + + = β α β α β α β α cot cot cot cot cot cot cot cot A B A B P A B A B P X X Y Y Y Y Y X X X (7-2) 也可用极坐标法公式进行计算,此时图7-2中的 ) 180 sin( / sinβ α α- - = AB S S。其

实验一界址点坐标测量与宗地面积计算

实验一房屋调查、丈量、计算与分摊 一、实验目的 1.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 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 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 4.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构成和计算。 6.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房屋丈量。 2.绘制房屋平面图和房屋分层平面图。 3.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 2.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两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10层左右为宜。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 1.沿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要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 2.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 3.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 4.绘制房屋分层图,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 5.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 6.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 四、注意事项 1.钢尺操作要做到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m,cm的注记和mm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漏记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用完擦净后才可以卷入尺壳内。 3.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 4.丈量边长读数取cm。边长要进行两次丈量,两次丈量结果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D = 0.04×D(D的单位为m)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探讨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14T15:59:36.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韩式伟念森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土地归属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 7309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土地归属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5年3月1日全国开始统一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对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极坐标测量法;GPS RTK 1、引言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不管是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实施单位技术投入都比过去几年实施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项目大,相应的焦点亦集中在界址点测量精度上,只有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 2、过往农村地籍测量中界址间距勘丈边长与解析边长对比 农村地籍中宗地界址间距一般是30米以内,大部分集中于10~25米之间,统计发现:界址间距勘丈边长小于界址间距解析边长1~3cm存在普遍性。这就让人很难理解,钢圈尺与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为什么钢圈尺勘丈尺寸反而更“准确”?为了直观的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用农村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极坐标法测量进行分析。 3、极坐标法测量解析 极坐标测量法依据的极坐标如图1所示: 在上述公式中,棱镜对中误差表示为ms,仪器测角误差表示为mβ,全站仪测量的距离用S表示,一般为了使整个计算过程简化,在计算时常把ρ数值化,最常的ρ值为206265。 由公式(1)(2)两式可以看出,棱镜位置、棱镜对中误差是影响P界址点精度的关键因素。 在野外对界址点坐标的测量采集过程中,农村地物杂乱,巷道狭窄等原因造成极坐标法测量观测角度并不理想,加之兼顾测量精度与工作效率,即使采用2cm规格的小棱镜,由于棱镜框“阻碍”致使棱镜位置无法准确代表界址点位置,从而产生至少±1.5cm的棱镜中误差,更多的现实情况是:棱镜操作员认为将棱镜镜面尽量靠近墙角测量的坐标值是准确的,反而是增大了测量距离S值,致使界址间距勘丈边长小于界址间距解析边长情况出现的普遍性。 4、GPS RTK或CORS法解析 GPS RTK和CORS法测量原理及技术精度规范都是参照同精度下极坐标测量法的技术精度规范,优点在于不需要通视条件、大范围区域既可以进行测量点数据采集,但是在农村地籍测量中优势并不显著。首先,即使在GPS RTK或CORS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前提下(点位中误差小于±5cm),农村地籍测量中宗地界址点处(房子、院墙高度基本大于2.0米以上)无法保证固定到足够卫星数解算坐标值,此外GPS接收机无法底部靠近界址点法线方向位置,从而相位对中误差超限。目前虽然有部分GPS仪器供应商研发、推出倾斜校正测量技术,但在农村地籍测量界址点中误差精度达到±5cm,还没有成功的推广案例。所以,GPS RTK或CORS法不满足较高精度的农村地籍测量。 5、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保证界址点测量精度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过程中可以用下述方式保证界址点测量精度: (1)利用GPS RTK或CORS布设图根控制点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固定支架或三脚架固定整平仪器,每个图根点观测20个历元,采样间隔设置为5秒,每个图根点观测4次,计算点位较差,剔除较差大值,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另外,图根点布设间距不小于50米,降低图根控制点间距离、方位角误差对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时的残差。 (2)使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量界址点 ①普通型全站仪配置2cm规格小棱镜和同型号无棱镜框棱镜反射头:这样仪器中棱镜常数不用切换,而且无棱镜框棱镜头可以更方便、准确的立棱镜于砖制墙角、房角,保证界址点测量精度。 ②免棱镜型全站仪配置直径2cm圆形反射靶:对于观测角较小处界址点启指示、标定位置作用,避免错点、飞点的出现,提高工作效

界址点测量

第7章界址点测量 界址测量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具体见表7-1。表中列出的界址点位置误差是指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误差。具体的施测精度等级由日本国土厅官房长官确定。 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有不同的等级,具体规定见表7-2。 注: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系指采用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 第一节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

(1)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 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或GPS 接收机等。 (2)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 ,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通常以地籍基本控制点或地籍图根控制点为基础(视界址点精度要求)测定界址点坐标。具体的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等。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如图7-1所示)。 已知数据A(X A ,Y A ),B(X B ,Y B ),观测数据β,S ,则界址点P 的坐标P(X P ,Y P )为: X P =X A +S cos(αAB +β) Y P =Y A +S sin(αAB +β) (7-1) 其中,αAB =A B A B AB X X Y Y --=arctan α 图7-1 极坐标法图示 测定β角的仪器有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S 的测量一般都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鉴定过的钢尺。 二、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7-2所示,A 、B 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 A 、Y A )、B(X B ,Y B ),观测α、β角,P 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公式推导见有关测量学教材)如下: ???????++-+=+-++= βαβαβ αβαcot cot cot cot cot cot cot cot A B A B P A B A B P X X Y Y Y Y Y X X X (7-2)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一)

利用GPS(RTK进) 行工程 放 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 析(一) 论文关键词:GPS(RTK) 工程放样点放样曲线放样 地籍测量界址点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GPS(RTK) 地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误差来源和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并利用GPS(RTK) 在工程测量中进行点放样、曲线放样以及在地籍测量中进行界址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通过对放样点和界址点测量结果地精度分析,得出了GPS(RTK) 地测量精度是可以达到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地精度要求地结论,并且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GPS(RTK) 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通过本文地论述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 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并为GPS(RTK) 在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地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拓展了GPS(RTK) 在 测量领域地应用范围,增强了使用GPS(RTK) 地实际操作能力, 为以后承担更多地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s mainly introduced GPS(RTK)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system compositi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the error

source 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sequence of operation, and carry on a lofting, the curve lofting as well as using GPS(RTK) in the project survey carry on the boundary point survey in the cadastration, carries on the precision analysis to the measurement result. Through to the lofting and the boundary point precision analysis, has obtained the GPS(RTK) measuring accuracy is may achieve the project lofting and the boundary point survey precision request conclusion, and explained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GPS(RTK) ha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high, the pointing accuracy high, the data-handling capacity strong simple easy to use and so on Elaborated us through this article used GPS(RTK) to carry on the project lofting and the boundary point survey, and was GPS(RTK) has carried on the proof in the project lofting and the boundary point survey feasibility, has developed GPS(RTK) in the survey domain application scope, strengthened has used GPS(RTK) the actual operation ability, will undertake the more surveying work for later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 words : GPS(RTK) ; Project lofting ; Lofting ;Curve lofting ;Cadastration ; Boundary point 第 1章 绪 论 1.1 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是由 美国国防部联合美国海、陆、空三军为满足其军事导航 定位而建立地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其系统从 1973 年开始研 究 ,到 1993 年完成全部工作卫星组网工作 .该系统由 24 颗卫 星组成 ,卫星分布在相隔 60° 地 6 个轨道面上 ,轨道倾角 all-weather work, and the op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to understand how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界址点测量方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界址点测量方法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开展,选择什么样的界址测量方法,需要多角度综合考虑。实测法、航测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我们应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最优作业效果。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测法航测法面积误差 1、引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按照中央和各省市的安排部署,已在全国各地展开。 在确权登记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中,界址点测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否能解决承包地块空间位置不明、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的问题,关键是依靠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指认是否准确,测量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确权工作的质量与成败。 2、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界址点是承包地块的边界线的转折点或交点。依据农业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界址点测量允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航测法、图解法。实测法是利用 GNSS 接收机、全站仪等仪器,实地获取或解算界址点坐标;航测法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采集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的大比例尺航天数字正射影像、地籍图或地形图为基础,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其中航测法与图解法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获取了现势的正摄影像图,其界址点采集方法都是在图上量取即图解。 3、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3.1实测法精度 实测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 表1 实测法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

3.2航测法精度 航测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特殊困难地区放宽50%。 表 2 航测法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 3.3 图解法精度 图解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特殊困难地区放宽50%。 表 3 图解法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 4、不同界址点采集方法的适用条件 4.1 实测法的适用条件 实测法适用于任何地形地貌,尤其适用于北方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以道路、田埂、沟渠为自然分割形成基础地块,基础地块内整齐排列着各户的承包地块,承包地块形状为规则四边形,方便沿道路、地埂快速采集各承包地块的界址点,效率较高。另外,丘陵山区中影像识别困难、无法图解的部分地块也需要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