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电与磁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电与磁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电与磁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电与磁复习教案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继电学复习之后的内容。关于电与磁的教学内容,既有基础知识,又是电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是比较综合的,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电与磁中考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介绍了磁现象、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从内容的程度上看,既有比较严谨的基础知识,例如磁场、安培定则,又有应用性的知识,例如电磁铁。从教材涉及的教学形式看,需要多种行社。本节的教学设计,除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机除外,继续打好基础、密切联系实际是十分必要的。有些内容,例如关于磁场的基本认识,由于是本节学习内容的基础,必须认真复习,以使朦胧的认识变成清晰的后续学习的基础。新课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学,去做,复习课仍然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复习课也要突出探究,要有新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本节课的复习当中,我们尽量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没有做实验的则通过动画进行演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2)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5)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6)会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7)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8)知道什么是电磁继电器、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力;

(3)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4).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现象。

(3)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1)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1、整节课运用“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实验、动笔练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复习课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进行总结归纳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复习电流的磁效应的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让学生再一次形象的回顾本次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磁生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知识结构

(一)磁现象

1.磁体: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磁铁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极),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一些物体在磁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永磁体: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的物体(如钢).软磁体:磁化后磁性短期会消失的物体(如软铁).

(二)磁场

1.磁场

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的能使磁针偏转的一种物质.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

用.

方向:把小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定义:为形象描述磁场而人为设想的有箭头的曲

线.

方向:总是从磁体的北(N)极出来,回到南(S)

极.

各种磁体间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磁感线分布的一些规律:

1)磁感线是用来描绘客观存在的磁场而假想的一些曲线;

2)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3)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4)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方向:由N极到S极。

3、地磁场

磁场分布: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相似.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中考链接1

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

2、a、b 为两个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根据如图所示

的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a 为____极,小磁针上端为

_____极

三、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

揭示的规律: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

跟电流的方向有关,即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磁场分布:螺线管通电会产生磁场,其磁场

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磁极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练一练:

1)已知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如图,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磁的极性。

2)已知通电螺线管磁极的极性如图,请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中考链接2

1、如

图所

示,通

电螺线

管左端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 )

2、小刚学习了磁的知识后,标出了下列四种情况下磁体的磁极(小磁针的黑端为N极),其中正确的是( )

3、图中电流表连接正确,通电后小磁针静止在图示位置。在图

中标出电源的“+”、“-”极,并画出螺线管上线圈的绕线。

3、电磁铁

(1)定义: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工作原理: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2)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有无

实验:闭合和断开开关

结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3)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1:改变电流

结论: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实验2:改变线圈匝数

结论: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影响电磁铁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电磁铁的优点:

电磁铁磁性有无,可用通断电来控制

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用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

电磁铁的极性变换,可用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

中考链接3

1、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为了让铁钉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A.将滑片向左端滑动

B.将滑片向右端滑动

C.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

D.去掉一节干电池

2、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

当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将 .

4、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当开关S1闭合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将衔铁吸下,开关S的触点接通,工作电路在有电流通过,电动机便转动起来。

电磁继电器的作用

用控制低电压弱电流电路通断的办法来

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通断。

扬声器

中考链接4

1、如图所示为一

种温度自动报警器

原理图,在水银温

度计的顶端封入一

段金属丝,当温度

升高至( )

A.74 ℃时,电灯亮报警

B.72 ℃时,电铃报警

C.66 ℃时,电铃报警

D.74 ℃时,电铃报警

2、小明去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

当他站在电梯上时又快了起来.小明根据所学的

知识,画出如图 B29 所示的电路(R 是一个压敏

电阻).

小明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变____,衔铁与触点____(选填“1”或“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____.

知识回顾:

六、教学资源:课件(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件)

七、课时录像、文字实录(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时实录)

八、练习与作业(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练习)

九、反思与建议

《电与磁》一章的内容较多,本课主要复习的是磁现象、磁场、电生磁三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繁琐、零碎,作为复习课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

建立起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感,有清晰的知识脉络体系,还要深入挖掘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针对本部分概念多、知识点杂,相互联系少,但又是整章基础的特点,我提前让学生自行复习,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作为复习课要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回忆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要有系统的掌握一章的知识概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再现重点知识,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强调突出关键词,简洁回顾众多的概念、现象、规律,快速复习但效果明显。

2、重视实验复习,充分利用动画再现重点实验,如奥斯特实验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都采用了动画形式,直观形象、简单准确、方便快捷,为突破重难点留出了宝贵时间。

3、本章的很多内容单靠语言是很难描述的,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像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等内容都有准备图像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和了解结构和原理。大量的图片应用对降低学生复习难度有较好的作用。

4、深入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对知识遗忘严重和理解不透彻、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达到复习课推陈出新的目的。如对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非常容易混淆,对磁化的认识较为肤浅,对磁感线的特点没有深入掌握,会正确应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和电流方向,但不会电磁铁的绕线方式;对电磁铁铁加入铁芯为何会增强磁性,对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过程不太明白等问题都在本节课内进行深入学习,解决了以前新课学习遗留的问题。

5、精选习题,涵盖知识全面但不重复、啰嗦。突出了重点知识的巩固、应用,也注重对题型的选择,力求新颖、灵活、创新,综合性强,与中考衔接紧密。

不足之处:

1、内容多、杂,时间紧,较多环节没有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展开讨论。

2、用动画代替实验虽然简单、准确,但毕竟是模拟,而不是客观现象,有其局限性,如时间允许应将一些重点实验再做一次。

3、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来带领学生复习,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