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有很多

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为何这样的成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从自身找原因。1、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吸引他的学习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2、我们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3、我们课堂教学中多注意他们,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4、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以造成他们更重的学习心理负担。5、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决不能使孩子与成人之间形成“怕”与“不怕”的关系,要鼓励学生坦述内心想法和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和他们交朋友,使其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我们要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下手,多关心,多了解,多接触,以消除他们畏惧学习,不愿学习的心理负担。1、我们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变得乐于学习。

2、我们要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1.情绪与学业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它是个体对自己感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1908年,耶克斯和道德森(Yerkes &Dod-son )的研究表揭示了情绪唤醒水平、个体动机与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情绪的动机激励、协调组织功能影响着个体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到注意力水平、对自我和他人的觉知、记忆加工、创造力、思维流畅性等多个方面。人对于与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更加敏感,会 对这类内容进行选择性记忆、加工,而后也更容 易提取。 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的学术年会以“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次讨论引发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情绪作用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作用和机制等问题。Pekrun 和Perry 等人通过一系列质性研究发现, 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2002年,他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 )这一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我国学者扩展了“学业”的涵义,将学业情绪定义为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外学习过程中和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 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金则霜 摘要: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它不仅影响着学习 者的认知加工水平,还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自2002年Pekrun 等人正式提出学业情绪以来,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测评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几 个角度对学业情绪展开了初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研究讨论。 关键词:学业情绪青少年大学生测评工具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金则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

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_侯祎

1引言 学业拖延,是指故意而且没必要的推迟开始或者完成与学业相关的任务[1]。Ellis和Knaus的研究发现,大约95%的大学生经历过学业拖延[2]。Solomon 和Rothblum的研究显示,几乎25%的美国白人大学生具有学业拖延问题[3]。Clark和Hill的研究则显示,大约30%到45%的美国黑人大学生在写学期论文、备考和完成每周阅读作业上存在拖延,而且有55%到60%的学生想要减少在这些任务上的拖延[4]。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对于学业成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被连续评价的科目[2]。有研究显示,拖延与学业成绩成负相关[5,6]。 拖延评定量表—— —学生版由Solomon和Rothblum于1984年编制,是国外常用来评价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及原因的量表[3]。在正式研究之前,我们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方式,选取20名大学生对发生学业拖延的情境与原因进行了预调查,发现PASS量表很好的囊括了大学生发生学业拖延的情境及原因,因此本研究拟使用PASS量表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原因进行考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两个:(1)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2)系统评估拖延的原因,以了解导致拖延行为的认知原因。 2方法 2.1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某医科大学本科学生170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剔除无效问卷的原则是: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其中男生50人,女生116人;一年级95人,二年级54人,三年级17人。 2.2工具 拖延评定量表—— —学生版。由于该量表没有中文版本,首先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两名心理学博士生首先对量表进行了独立翻译,然后对翻译不一致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之后由两名大学生对问卷内容的语言表达进行了润色,使其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量表有项目要求被试报告在“完成每周阅读任务”上的拖延频率,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老师较少布置阅读任务,因此将其置换为“完成每周作业”。 定稿后的PASS量表有44道题目,量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18道题目,测量的是学生在六种学习任务下的拖延情况,六种任务为:写学期论文、备考、完成每周作业、学业管理任务(如填写表格、签到)、列席任务(如约见老师)、一般的学校活动。针对每种任务,要求被试回答三个问题:(1)你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情况,(2)对于你来说,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是一个问题吗?(3)你多大程度上想要减少在这个任务上的拖延?回答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程度越强。将每个任务下的第一题与第二题的分数相加,得到的是拖延程度的分数。 第二部分包含26道题目,指导语让被试设想 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 侯祎1盖乃诚2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南京2100972山东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系,济南250013) 摘要: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原因,使用拖延评定量表—— —学生版(PASS)对1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几乎总是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在0.6%-12.6%之间;拖延“几乎总是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例在9.0%-35.6%之间;“比较想或非常想”改变拖延行为的人数比例在43.3%-81.9%之间。(2)男生在写学期论文、学业管理任务以及总体学业拖延的程 度上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程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被试在各学业任务上的拖延程度差异不显著,但是在 改变拖延的愿望程度上具有差异。(3)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为害怕失败、缺少主张、厌恶任务、冒险、差的时间管理、害怕成功、反抗控制。大学生在拖延原因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拖延评定量表—— —学生版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08,1(4):91-9691 通讯作者:侯祎,女,博士生。Email:houyi24@https://www.360docs.net/doc/6318852974.html,

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谈考试心态和考试策略的调整 辅导部杜少波 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成绩不理想,甚至比不上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与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等试卷发下来以后,看看做错的题,自己都觉得错的可笑,看错题、抄错题的很多,计算上的错误也很低级。很多时候,学生甚至是老师都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为马虎,认为只要下次考试认真一些成绩就上来了。其实不然,学生下次成绩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考试心态存在问题。 平时的小测验,老师大都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考试不太正式,老师也不怎么看管,学生们可以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应考,此时大脑思维活跃,自然能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考出理想的分数。而每逢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各学校统一时间,学生单人单桌,监考老师严格把关,学生们相对紧张。对于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学生来说,心态调整不好,自然也就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在考试前后的心态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考前心态的调整 很多学生考前几天会变得焦虑不安,顾虑颇多:万一我考不进前五名怎么办?万一我超不过某某同学怎么办?……过度焦虑使得自己寝食难安,失眠时有发生,学习效率自然下降,也就很难进行有效地复习备考。 调整的方法是: 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对待考试,暗示自己:本次考试只不过是对我之前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我只要将会做的题全部做对,我就成功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问心无愧! 其次,要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千万不要将赌注全部押在这一次考试上,致使心理压力过大。唯有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最后,在考试前可以有计划地拿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抽出时间跟自己的同学、父母聊聊,说出自己的顾虑、苦恼等,这样有助于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和减轻压力,使自己身心放松。 越是临近考试,心态的调整就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整好心态,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二、考试中的心态调整和考试策略 进了考场,会提前5分钟发卷,在这5分钟里先把姓名、考号等个人信息填好。不要忙着答题,首先熟悉一下试卷,包括题目数量、试卷页数,试卷结构、是否有缺页现象,是否有答题纸,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开考铃声响起,这段时间,往往是最紧张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心跳会很快。倘若如此,,应

浅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的论文

浅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的论文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包括快乐、期望、自豪、放松、生气、焦虑、害羞、失望、厌 烦等,它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良好的学业情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的开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反之,不良的学业情绪会阻碍认知资源的激活,抑制学习的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状态 __,厌烦、失望、焦虑、生气等不良学业情 绪正在蔓延,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大学生学习焦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学习目标模糊导致的焦虑。学习目标不 明确,就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样学,然而人内心都有一个超我,都有向上、追求进步的愿望,因而当人处于茫然、浑浑噩噩的状态时,容易产生自责、焦虑的情绪体验。二是学习动机过强导致的焦虑。学习动机过强,坚持一些绝对化的信念,如“我一定要……,我必须……”,而外界环境的某些因素是不受人主观控制的,因此潜意识就会担心自己犯错,担心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能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结果是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焦虑。

(2)厌烦。厌烦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感到厌倦。厌烦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过高,认知资源、心理能量消耗过度,身心疲倦,感到厌烦;二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过低,学习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继而缺少愉快感,产生厌烦情绪;三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缺少兴趣,学习内容过于单调、枯燥,学习形式机械、重复。厌烦会抑制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兴奋性,使大部分认知资源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激活,从而削弱学习能力。 (3)失望。大学生对学习的失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失望。大学的学习跟想象中的学习有较大差别,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应,继而产生失落和失望情绪;二是对学习效益的失望。由于近几年就业形势 __,“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学习的重要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对学习效益的失望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生气。生气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生气主要是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而引起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实中的高校教育体系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高额的学费、严峻的就业形势、落后的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的教学内容。

论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论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青少年学业不良,是指智力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少年,因为心理、行为和环境等因素,学业没有达到其能力应有的水平。本文认为,青少年学业不良,与被诱惑影响过重有关。当今社会诱惑数量多,青少年接触诱惑的途径便捷,诱惑的诱惑力更强了。受到不良群体的影响、被感情困扰、需要追回前期落下的知识和陷入习得性无助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学业不良。应对学业不良,笔者提出,青少年应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应加强兴趣,明白学业对自己的重要性。对于诱惑可以采取隔离诱惑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正确处理好感情生活,不因感情影响学习。陷入学业停滞的过渡期时,青少年应给予自己足够时间迎头赶上。面对习得性无助,学业不良的青少年不应失去信心,而应该从小的抵抗做起。 关键词:青少年;学业不良;原因;对策 青少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对象。学业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他们的主要任务。青少年学业不良,是目前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问题。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一、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定义 为了明确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搜集和分析信息,方便讨论,我们首先需要界定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定义。笔者将此处讨论的青少年,定义为学校里属于初中到大学这一类型的学生。当然,也包括中职院校等年龄层次基本相近的人群。所以,我们可以明确他们的年龄处于13-22岁这个区间内。 那么学业不良就相当于成绩不好吗?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画上等号是不准确的。学业不良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相对于生活用语更加准确,有着更严谨的定义。对学业不良具体标准如何划分的观点,可分为两类:绝对性学业不良和相对性学业不良。绝对性的学业不良,指的是青少年的学业达不到标准。这里的标准,一般指的是该门课程的及格线,或者该门课程的其他普遍认定的基本要求。相对性的学业不良,指的是青少年相对于自身正常的能力来说,在学业上呈现出的成绩低于自身能力应该显现出的成绩的情况。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问卷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业情绪的问卷。下面是一些描述学习活动中可能有的情绪体验的项目。请您对照每一个项目,在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项目上标记“√”。本问卷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请据实填写。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认真作答。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请您在答题之前先填好以下资料,选择时在您要选的选项上打个“√”。 ①专业②年级③性别:男□女□ 项目 完全 不符合不太 符合 不肯定 比较符 合 完全 符合 1.临近考试我总是很紧张。①②③④⑤ 2.我一学习就想睡觉。①②③④⑤ 3.我总能安心学习。①②③④⑤ 4.有的课程越学越觉得学不好,我感到很 无助。 ①②③④⑤ 5.学习让我感到充实,我很自豪。①②③④⑤ 6.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对不起家人和老 师。 ①②③④⑤ 7.学习让我快乐。①②③④⑤ 8.我相信自己的学习会更好。①②③④⑤ 9.我很生气别人说我比他学习差。①②③④⑤ 10.我觉得自己很有趣。①②③④⑤ 11.有些学习内容如基础课记忆内容太①②③④⑤

多,我学不好,很焦虑。 12.我在学习时容易心浮气躁。①②③④⑤ 13.我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①②③④⑤ 15.我觉得学习上我不比别人差。①②③④⑤ 16.有些课程能学好而没学好感到对不起 ①②③④⑤自己。 17.有时完成一个作业我会感到很高兴。①②③④⑤ 18.我希望自己学得更好一些。①②③④⑤ 19.学习中经常受到挫折令我气愤。①②③④⑤ 20.我学习时总能集中注意。①②③④⑤ 21.我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我很着急。①②③④⑤ 22.学习时我容易心烦。①②③④⑤ 23.学习时我心情平静。①②③④⑤ 24.我一学习就情绪低落。①②③④⑤ 25.常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我自豪。①②③④⑤ 26.我没考上好大学很愧疚。①②③④⑤ 27.我很高兴学习。①②③④⑤ 28.我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①②③④⑤ 29.我会为听不懂课而恼火。①②③④⑤ 30.我总能专注于学习。①②③④⑤ 31.学习使我苦恼。①②③④⑤ 32.我憎恨学习。①②③④⑤

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修订)

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这是一些有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调查,不会记入你的学习成绩,不需填写姓名,请你如实的填写。由于人各有差异,每个同学的回答自然是不同的,因而对问题的回答没有对与不对之分。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谢谢你合作!本调查只做研究之用,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我们会绝对加以保密。 专业年级性别上一年度综合测评分数: 编号题目完全 不符合 基本 不符合 一 般 基本 符合 完全 符合 1 我经常发现自己做的事,几天前就该做了。 2 我总是在作业要交的时候,才开始写作业。 3 当我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看完后,会立即归还而不管是否到期。 4 到了早上起床的时间,我会马上起床。 5 我写完一封信后,总是过几天才寄出去。(我收到邮件,总是过 几天才回复。) 6 当有电话打来时,我一般会立即接听。 7 即使任务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完成,但我还是很少在几天内完成。 8 遇到问题时,我通常会立刻作出决定。 9 我经常拖延一会,才开始真正开始工作。 10 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我经常临时加班加点。 11 准备出门时,我很少还有什么事必须马上做。 12 在完成作业的最后几天里,我还经常浪费时间。 13 我喜欢约会时提前到。 14 我经常在任务布置下来很短一段时间内,就开始进行这项工作。 15 我经常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 16 我总是在节假日的最后几天去买节日礼物。 17 我通常在最后时刻,才去买对我很重要的东西。 18 我通常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计划的任务。 19 我经常对自己说“这件事,我明天会做的。” 20 我通常只有完成当天所有任务后,晚上才会睡觉。 21 我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正确的。 22 我通常把每天的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

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人反驳,要么你就是个不负责人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实际上不用你多说,孩子就会自然受到影响。而父母每天粗话连篇,打牌赌博,你如何严厉的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啊。这也是不少家长不解为什么自己对孩子管得那么严(甚至是打),可就是没什么用的一个原因了。为什么有很多农民的孩子那么懂事,有不少农民小学都没毕业,根本不懂什么教育,因为他们自己每天以勤劳朴实来影响着自己孩子。因此,家长首先要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即使你有很多坏毛病改不掉,当着孩子也要克制自己。 二、学校 孩子入学后,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进了学校,老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把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孩子还没定型的情况下是尤为重要。所以就有“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一说法,就是指老师对孩子品格的影响。 三、社会

社会的影响不仅是指社会风气,包括报刊、电视、网络等。或者说就是孩子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介绍到的各种信息对他产生的影响。近年来,讲得很多的“网游”对青少年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影响的代表。面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和家庭都显得是很无力,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孩子让他们避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在,青少年犯罪率之所以上升主要就是社会不良风气和电视网络上暴力、色情信息造成的。 实际上,除了上面的三个因素外,与孩子自身也是有关的,这是实事,并非推什么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在相似家庭环境下;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甚至是同一班读书的孩子会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原因了。家庭、学校、社会这3个方面在孩子还没定型的时影响是巨大的,可在孩子长大了后,自身的原因就占主导地位了。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员学习的各类因素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a、心理因素: (1)学习动机 ○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就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 ○4对学习成就的归因学习情绪:情绪、情感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利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1\学生上学时的状态,高兴与愁眉苦脸,所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对任课老师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吸收的效果。 【注】兴趣和情绪是相符相承的,开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一般会以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困扰,缺乏责任感。 【注】对待这样的孩子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并承认学生这种情况。目的有助于后期责任的划分,孩子在学习认知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往往这样的学生只要认知度提高了,成绩会飞速上涨的。 (3)学习态度:由3部分组成: ○1情感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2认知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3行为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高中分科)

(4)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学生成绩高,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尤其是积累型学科:如英语) 【注】在学生一来清大的时候就要给他立下学习习惯的规矩,知识点要在走出清大之前解决,在学校遇到问题要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例:准备两个本,知识点记录本和错题本,教师与学管师配合在开始的时候要不定时抽查,以一周内为限,到后期要形成定期检查的模式。 (5)自我观念: ○1自尊心:是指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轻视,并希望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心理。学生缺乏自尊心就会不求上进,也不会注意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放任自流。 ○2自信心: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成功的基石、奋发的动力。大部分孩子成绩提高就是建立在自信心强的基础上。 ○3独立性:是指学生进入一定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追求独立人格、独立志向、独立要求和活动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 【注】独立性的培养空间很大,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极端性也很强,一定注意方法方式。(这三点也是后期加大课时消耗量和续费时常用到的方法。) b、环境因素: ●家庭:是指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的气氛和情调,它直接影响学生发育和成长。家庭和睦的学生会心不浮、气不躁地用一颗平常心去善待他的周围。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使孩子也跟着发愁,甚至造成心理不平衡而无心学习,并使其在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对抗性较强,把不学习作为报复父母的手段。 【注】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告知家长不要把他们在工作当中的不高兴带回家,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教育学生的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冷漠型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54 收稿日期:2012-05-25 作者简介:陈博文(1991-),女,江苏南京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吕传振(198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研究 陈博文,吕传振 (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69) 摘要: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学习结果 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对自我的归因,以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两种方式的结合将能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业不良;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130-03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竞赛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考试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最客观、最量化的表现形式, 每个学生对考试成绩都比较关心,这不仅是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评奖、评优,还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将能帮助他们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一、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到大学,学校里都有学生存在学业不良现象,这个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对其有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者集中于研究中小学学生的学业不良情况,较少有研究者研究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象,对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够,因为研究者认为大学期间是学生自由发展的时期,大学课程的学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学生考试成绩能够合格就行,即使不及格通过补考合格后也能完成学业;其实不然,大学生学业问题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是教育基本理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学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对学业不良这些特殊群体的研究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有关“学业不良”概念的表述有很多,不同学者、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以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定义“学业不良”,本研究采用钟启泉教授的界定,他认为:“学业不良是指学业成绩尚达不到某种既定标准,是对某一时刻的成绩结果所作的事实判断,这个成绩结果是暂时的、可逆的、具体的,在一 定情景下发生的, 并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且它不涉及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品德问题。 ”[1] 这个概念较准确地界定了学业不良的范围, 它只涉及学生的成绩,不涉及其他问题,这就使得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选取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建工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总体,其中5个专业266名学生有87名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现象。本研究对这87名学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87名学生全部进入研究样本,研究者在晚自习时间统一对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7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 [2] ,对影响大学生学业情况 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大学生学业情况调查问 卷》[3]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归因 分析,每位学业不良的学生需写出自己学业失败的两点原因以便研究者进行分析,同时问卷还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查,以便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其次,为了从侧面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研究者还对被调查学生所在班的班干部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 — 031—

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和原因的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和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和走访等调查方式,分析总结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常见表现和原因,为课题组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业不良现象提供有效的参考残料。 调查时间: 2012年6月 调查对象: 陕西省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法 调查内容: 1、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 2、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常见原因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常见表现 学业不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千差万别,特点较多,但是经过梳理分析,无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动目的,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不够清晰。通过对我校学生上学目的的调查统计(图1)我们可以发现:26%的学生选择A、学本领,获得新知识;42%的学生选择B、将

来找个好工作;3%的学生选择C、喜欢读书;2%的学生选择D、学校好玩;17%的学生选择E、考上大学;甚至还有5%的学生选择F、得到老师的表扬;3%的学生选择G、父母让我来的。国内研究者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只是上学,不知为何上学,也可能是因为同学上学或父母的要求而上学,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第二类学生则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读书,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消极被动外,还可能出现抵触行为,如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等。 图1 (二)、学习兴趣不浓厚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通过对我校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情况的调查统计(图2)我们发现:28%学生选择A、积极举手回答问题;55%的学生选择B、老师叫,才回答;还有17%的学生选择C、很少回答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干脆逃避或回避学习。

大学生学业情绪范文

大学生学业情绪 《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这本书由马慧霞教授著写,里面谈及了许多关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情和情绪问题。它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学业情绪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她主持的“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课题,对学业情绪在未来的日子里所遇到的挑战、发展作了分析与预测。 一、学业情绪概述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的对象犹指学生,同时发生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学业情绪可以以效价和唤醒度为标准进行划分。但是从国外的研究角度来看,学业情绪也可以按与其诱发事件的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情绪、预期性情绪和结果性情绪。这里简单阐明一下,过程性情绪如学生享受学习生活的情绪(愉快),预期性情绪和结果性情绪可以放在一起,比如与学习生活有关的情绪如焦虑、厌学等情绪。国内研究则把学业情绪分为这四类:正性高唤醒学业情绪、正性低唤醒学业情绪、负性高唤醒学业情绪、负性低唤醒学业情绪。 当然学业情绪的研究很有意义。第一、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首先,深化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其次,在特异的学习情境中研究学生的学业情绪,拓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再次,研究学生学习生活中如何驾驭情绪,教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增加情绪研究的应用功能。第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首先,丰富和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其次,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再次,培养学生良好而稳定的学业情绪;然后,有助于教育与课堂的教学设计。最后,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首先,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良好学业情绪是青少年正常学习的保证;其次,良好学业情绪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再次,知、情、意协调发展是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最后,良好学业情绪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从情绪智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培养和增进良好的学业情绪,然后可以自我管理学业情绪。 总结上面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学业情绪的研究对我们的理论意义很大,同时它又具有实际意义。第一,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第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促进学生正常发展。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群,学业情绪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业情绪只要是丰富而强烈的,两极性明显,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稳定性与波动性共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 张锦坤,陈 璐,黄育艺

第31卷第4 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1 No.4 2009年8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Aug. 2009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 张锦坤,陈璐,黄育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以大一和大四学生为被试,考查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在年级和性别上的不同变化,以及年级、性别、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完美主义等变量对学业拖延的预测力。结果发现:(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样本中存在学业拖延现象的大学生占较大比率(48%);(2)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存在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大四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大一男生,而女生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自尊、完美主义和性别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自尊的预测力最大。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预测变量;回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9)04﹣0054﹣06 已有研究发现,相当比率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现象,即总是或几乎总是拖迟完成作业,并因此而体验到消极的情绪。[1]例如,Solomon和Rothblum早期的一项针对342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46%在写论文时、27.6%在准备考试时、30.1%在完成每周阅读作业时会拖延。[2]Milgram经调查发现,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拖延现象。[3]从国外各时期的调查研究来看,大学学习中的学业拖延现象似乎是日趋严重的。学业拖延不但使大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失去许多完成任务的良好机会。另外,这种优柔寡断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拖延者的心理健康,容易使其产生自我怀疑、内疚、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分析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最终帮助大学生纠正这一行为(倾向)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拖延问题,促进其积极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国外较早时期就已对学业拖延现象做了调查研究,但国内研究者于新近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且多为综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4~7]从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多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动机等方面对学业拖延展开探讨。如Beswick等的研究发现,不论是自我报告的学业拖延还是实际的拖延行为本身,都与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8]Haycock等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的缺失是产生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9]另外Onwuegbuzie等关于动机与拖延关系的研究表明,学业拖延主要是由惧怕失败以及任务难度引起的。[10]Lee的研究发现,高拖延与缺乏自我决定的动机相关。[11] 此外,新近有关完美主义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完美主义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表现或行为设置高标准的人格特质,即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倾向。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高标准的追求却伴随着与任务完成有关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低自尊。例如Eerde通过元分析发现,拖延与完美主义之间有一定的相关。[12]Pullen研究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发现,完美主义与拖延、完成学期论文相关显著。[13] 综上,学业拖延是一种与多维因素相关联的消极行为,现有研究分别从若干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了学业拖延的有关因素和特点。本研究将结合国外关于学业拖延的新近研究结果(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综合考查自尊、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性别、年级等各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 收稿日期:2008–12–1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ABA060004)。 第一作者简介:张锦坤(1979-),男,福建永定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摘要】中学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在这一阶段对个体人格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依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关键词】中学生;人格发展中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将经历青春期的动荡,同一性的形成,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一直备受瞩目。在这一时期,个体的人格将会如何发展,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身心发展特点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将中学阶段视为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将经历巨大的变化。初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将达到人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要经历性的成熟。随着个体身高、体重、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体内机能的迅速发展,个体从生理上越来越接近成人,因而产生成人感。二三十年前,由于生理方面的教育相对落后,信息也相对闭塞,中学生会在身体迅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的变化产生惶恐的感觉,但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现代的中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网络媒体早在身体发展之前就已经对可能在自己身体上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甚至会对这种变化有所期待,因此中学生对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困扰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个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材、容貌,部分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不够理想而患得患失,进而影响心理的感受,更有甚者可能造成严重的自卑。也有些中学生会因为身体发展的不够理想而进行整容、塑身等行为,这些中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通常会影响到个体同一性的正常形成,于是造成了中学生的怀疑感、自卑、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因而对其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在心理发展层面,个体发展相对于生理发展在这个阶段总会有部分的滞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使个体面临种种困扰,进而出现一些极端性的表现。中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生理上的成人感会使中学生们从心态上要求获得独立和尊重,并为争取同成人平等的地位和权力而进行反抗。尽管中学生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愿望和要求,但在实际行为上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他们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2 因此就会产生孤独和压抑的心理状态。如若长此以往就会对人格的发展造成消极的作用,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学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状况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二、家庭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一直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随着个体青春期的到来,现代的中学生们越来越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因此在亲子关系上悄悄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情感上中学生希望脱离父母的影响;在行为上力争摆脱父母的控制;在思想上尽量远离父母的干涉。中学生个体为了证明自己的成人感,甚至有时会故意与父母进行抗争。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异常表现,如果父母依然沿袭着传统的亲子方式与个体交往,除了会在亲子关系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外,还会给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加上沉重的羁绊。研究发现:近20年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对青春期个体发展研究的广泛,以及现代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大部分现代的家庭之中已经越来越少,父母不再会过分严厉的控制子女,即使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突然改变时,虽然不知如何处理,但也会知道不去与孩子直接碰撞。回避敏感话题,以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为主寻求共同语言,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信任、鼓励成了现代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新模式。家长的宽容和理解无疑能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新的亲子交往模式将为中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预留更大的弹性。三、学校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中学生的生活氛围中,随着课业要求的增加,中学生大部分的清醒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影响的比重在逐渐增大。这种影响会具体表现在与其交往并相互作用的教师及同学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中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

浅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焦虑、厌烦、失望、生气等不良学业情绪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目标缺乏、学习方法不当、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是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快乐学习可以减少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对策 0引言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包括快乐、期望、自豪、放松、生气、焦虑、害羞、失望、厌烦等,它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良好的学业情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的开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反之,不良的学业情绪会阻碍认知资源的激活,抑制学习的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状态不容乐观,厌烦、失望、焦虑、生气等不良学业情绪正在蔓延,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 (1) 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大学生学习焦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学习目标模糊导致的焦虑。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样学,然而人内心都有一个超我,都有向上、追求进步的愿望,因而当人处于茫然、浑浑噩噩的状态时,容易产生自责、焦虑的情绪体验。二是学习动机过强导致的焦虑。学习动机过强,坚持一些绝对化的信念,如“我一定

要……,我必须……”,而外界环境的某些因素是不受人主观控制的,因此潜意识就会担心自己犯错,担心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能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结果是使人长期处子紧张状态,导致焦虑。 (2) 厌烦。厌烦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感到厌倦。厌烦分为三 种情况:一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过高,认知资源、心理能量消耗过度,身心疲 倦,感到厌烦;二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过低,学习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继而缺 少愉快感,产生厌烦情绪;三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缺少兴趣,学习内容过于单 调、枯燥,学习形式机械、重复。厌烦会抑制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兴奋性,使 大部分认知资源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激活,从而削弱学习能力。 (3) 失望。大学生对学习的失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式的失望。大学的学习跟想象中的学习有较大差别,一部分学生感 到难以适应,继而产生失落和失望情绪;二是对学习效益的失望。由于近几年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学习的重要性在人们心中的地 位逐渐下降,对学习效益的失望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生气。生气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生气主要是由于对 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而引起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 展和提高,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实中的高校教育体系还需耍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高额的学费、严峻的就业形势、落后的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的教学内容。 2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 (1) 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寒窗苦读已经结束,进入大学,就意味着放松、好玩,没有必要再努力学习。再加上拜金主义思潮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进而产生厌烦、失望等不良学业情绪。

1影响学习的因素一-----------------教学内容

1影响学习的因素一-----------------

一、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如图5-3)。 图5-3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模型 图5-3显示出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规律。当环境中的内外刺激引发学习者的各种需要时,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这些需要作出评判,确定哪些重要、哪些具有实现的可能、哪些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当断定某种需要有价值、可以实现且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时,这种需要便转化为动机,推动学习行为发生;同时,学习者还会对学习行为的结果产生某种预期,产生目标期望。目标期望产生后,不仅能反过来促进需要向动机转化,而且指引行为的方向。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影响需要向动机转化的重要变量,而且还会对目标行为进行调节,使其不偏离目标价值。动机驱使行为,而目标则启动行为,行为最终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目标达成或没有达成。目标如果达成,行为成功,产生需要满足后的满足感。满足感产生后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层次较高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增强,原有的需要继续得到强化,行为持续进行;另一种是当层次较低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消失,原有的需要弱化和新的需要出现,原有的行为停止或被新的行为所取代。同理,目标若没有达成,行为失败,出现挫折感。无论行为成功还是失败,学习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对成功给予积极归因的产生自我效能感,对失败给予消极归因的产生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使人对今后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态度,习得性无力感则使人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消极态度,不管是自我效能感还是习得性无力感,两者都会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就会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