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洞遗传学习题答案6说课讲解

刘祖洞遗传学习题答案6说课讲解
刘祖洞遗传学习题答案6说课讲解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1、在番茄中,圆形(O )对长形(o )是显性,单一花序(S )对复状花序(s )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

得到下面4种植株:

圆形、单一花序(OS )23 长形、单一花序(oS )83 圆形、复状花序(Os )85 长形、复状花序(os )19 问O —s 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解: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 )和长形、复状花序(os )为重组型,故O —s 间的交换值为:%20%10019

85832319

23=?++++=

r

2、根据上一题求得的O —S 间的交换值,你预期

杂交结果,下一代4种表型的比例如何? 解:

OS 0.1 Os 0.4 oS 0.4 os 0.1 OS 0.1 OOSS 0.01 OOSs 0.04 OoSS 0.04 OoSs 0.01 Os 0.4 OOSs 0.04 OOss 0.16 OoSs 0.16 Ooss 0.04 oS 0.4

OoSS 0.04 OoSs 0.16 ooSS 0.16 ooSs 0.04 os 0.1 OoSs 0.01

Ooss 0.04

ooSs 0.04

ooss 0.01

O_S_ :O_ss :ooS_ :ooss = 51% :24% :24% :1%, 即4种表型的比例为:

圆形、单一花序(51%), 圆形、复状花序(24%), 长形、单一花序(24%), 长形、复状花序(1%)。

3、在家鸡中,白色由于隐性基因c 与o 的两者或任何一个处于纯合态有色要有两个显性基因C 与O 的同时存在,今有下列的交配:

♀CCoo 白色 × ♂ccOO 白色

子一代有色

子一代用双隐性个体ccoo测交。做了很多这样的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有色68只,白色204只。问o—c之间有连锁吗?如有连锁,交换值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上述交配:

♀ CCoo白色? ccOO白色♂

有色CcOo ? ccoo白色

有色C_O_ 白色(O_cc,ooC_,ccoo)

4

1

68

204

68

=

+4

3

68

204

204

=

+

此为自由组合时双杂合个体之测交分离比。

可见,c—o间无连锁。(若有连锁,交换值应为50%,即被测交之F1形成Co :cO :CO :co=1 :1 :1 :1的配子;如果这样,那么c与o在连锁图上相距很远,一般依该二基因是不能直接测出重组图距来的)。

4、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一交配如下:

问:(1)独立分配时,P=?

(2)完全连锁时,P=?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解:题目有误,改为:

)

2

1

(

)

2

1

(

aabb

aaBb

Aabb

AaBb

p

p

p

p-

-

(1)独立分配时,P = 1/4;

(2)完全连锁时,P = 0;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 r/2,其中r为重组值。

5、在家鸡中,px和al是引起阵发性痉挛和白化的伴性隐性基因。今有一双因子杂种公鸡

al

Px

Al

px

与正常母鸡交配,孵出74只小鸡,其中16只是白化。假定小鸡没有一只早期死亡,

而px与al之间的交换值是10%,那么在小鸡4周龄时,显出阵发性痉挛时,(1)在白化小鸡中有多少数目显出这种症状,(2)在非白化小鸡中有多少数目显出这种症状?

解:上述交配子代小鸡预期频率图示如下:

♀W Al

Px ? al

Px Al px ♂

在雄性小鸡中,由于从正常母鸡得到Px 、A 基因,既不显px ,也不显al ;只有雌性小鸡中有可能显px 或al 性状。很据上述频率可得:

在白化小鸡中显阵发痉挛性状者为:

)21( 6.1%1005.25.225.216只-=??

?

???+?

在非白化小鸡中显阵发痉挛性状者为:

)1817( 4.17%100755.22)1674(只-=??

?

????-

6、因为px 是致死的,所以这基因只能通过公鸡传递。上题的雄性小鸡既不显示px ,也不显示al ,因为它们从正常母鸡得到Px 、Al 基因。问多少雄性小鸡只带有px ?多少雄性小鸡只带有al ?

解:根据上题的图示可知,有45%的雄性小鸡带有px ,45%的雄性小鸡带有al ,5%的雄性小鸡同时带有px 和al 。

7、在果蝇中,有一品系对三个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 、b 和c 是纯合的,但不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品系对显性野生型等位基因A 、B 、C 是纯合体,把这两品系交配,用F1雌蝇与隐性纯合雄蝇亲本回交,观察到下列结果:

表型 数目 a b c 211 ABC 209 a B c 212 AbC 208

(1)问这三个基因中哪两个是连锁的? (2)连锁基因间重组值是多少?

解:(a)、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和AABBCC ,F1雌性杂合子的ABC 来自一个亲本,而abc 来自另一个亲本。在此基础上,观察亲本表型组合是保持(如AB ,ab ),还是改变(Ab ,aB ),对回交(雄蝇亲本是隐性纯合的,所以相当于测交)子代进行分类,看它们对每一对基因分别属于亲本型还是重组型。

基因对 回交(相当于测交)子代表型 重组值 亲本型 重组型 A-B 420=+AB ab 420=+Ab aB

50%

A-C 840=+++AC ac AC ac

0 0 B-C

420=+BC bc 420=+bC Bc

50%

A-B 之间的重组值是50%,说明A-B 是自由组合的;B-C 之间的重组值也是50%,说明B-C 之间也是自由组合的;但基因A-C 之间的重组值是0,说明A 和C 是紧密连锁的,所以没有重组发生。

上述实验可图示如下:

P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 ↓

F 1 ♀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 ♂ ↓

B 1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0%。

8、在番茄中,基因O (oblate = flattened fruit ),p (peach = hairyfruit )和S (compound inflorescence )是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 1,用对这三个基因是纯合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1)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4)并发系数是多少?

解:对这三对基因杂合的个体产生8种类型配子,说明在两个连锁间区各有单交换发生,同时也有双交换出现。由于每交换只发生在四线体的2条中,所以,互换率<50%,于是,各型配子中,亲本类型最多,++s 和op+一组即是;而双交换是两个单交换同时发生,所以最少,+p+,o+s 一组即是。在双交换中,只有位于中间的基因互换,所以前两组比较推知基因o 在中间。于是:

三基因的顺序应是pos 。

而二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po+/po+和++s /++s 两个间区的重组值是;

%21%10010002

211096)(

=?+++=-o p RF

%14%1001000

2

26373)(=?+++=-s o RF

P 21 o 14 s ?+??????????+???????+?

%

6.13%100100141002110002

2=???

?

?????? ??+==预期双交换率实测双交换率并发系数

9、下面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的隐性基因连锁图,并注明了重组频率。

如果并发率是60%,在αβγ/+++×αβγ/αβγ杂交的1000个子代中预期表型频率是多少?

解:因为

%100?=理论双交换率

实际双交换率

并发系数,

所以,实际双交换率 = 并发系数 × 理论双交换率。 αβγ/+++ ? αβγ/αβγ

∣ ↓

表 型 个体数 ↓ αβγ

(10%)2

(60%)/2 +β+ 0.3% +β+/αβγ +β+ 3

0.3% α

0.3% α+γ/αβγ α+γ 3 (10% - 0.6%)/2 +βγ

4.7% +βγ/αβγ +βγ 47 4.7% α++

4.7% α++/αβγ α++ 47 (10% - 0.6%)/2 αβ+

4.7% αβ+/αβγ αβ+ 47 4.7% ++γ 4.7% ++γ/αβγ ++γ 47 40.3% αβγ 40.3% αβγ/αβγ αβγ 403 40.3% +++

40.3% +++/αβγ

+++

403

10、如做一个实验,得到重组率为25%,请用Haldane 作图函数,求校正后图距。如得到的重组率为5%,求校正后的图距。

请根据上面的重组率与校正后图距的关系,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作图函数校正,并说明为什么? 解:)1(21

2x e R --=

公式中R 为重组值,x 为交换值,交换值代表真实图距。 cM 7.34%7.34347.0)25.021ln(21

1===?--=x

cM 3.5%3.5053.0)05.021ln(2

1

2===?--=x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当重组率较大时,必须进行校正;而当重组率较小时,校正后的图距与未经校正的图距相差不大。

11、突变基因a 是杂合的链孢霉所形成的子囊,现把子囊中的孢子排列顺序和各种子囊数目写在第208页下面(见下表),请计算突变基因a 与着丝粒间的图距。

解:分析表列子囊得知:后面4类型子囊是由于突变基因与其等位的野生型基因(+)发生交换,而使它们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分离(M 2)。然而它们属于同一类型,各自子囊孢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是由于着丝粒的不同取向形成的。 因此,突变基因a 与着丝粒间的交换值是:

%4%1001232484412322121=???

? ??++++++++=??? ??全部子囊数交换子囊数 也就是说,突变基因a 与着丝粒间的图距是4个遗传单位。

12、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时候。我们

已经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既然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时减数,为什么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可以在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呢?

提示:参考图6-21。 解:同源染色体的异质等位基因有可能通过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互换位置,是姊妹染色单体异质化。只有到细胞第二次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离时,这对异质基因才能分离。

13、设第一次交换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2—3间,如第二次交换可发生在任意两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机会相等,请画出四种可能的双交换,并分别写出子囊的基因型。

解:

(1)

a + c a

b

c + + ++ b +

a + c

+ b +

(2)

a + +a

b

c + + c + b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