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谈班级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谈班级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谈班级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学校的教育管理除了学校领导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艺术之外,主要依靠班级管理来实现。班级管理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一个好的班主任,就能造就一个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除了教师必备的自身素质以外,必须要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几个方面去管理班级,从而形成一个品质健全、具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一、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养成教育在本文中是指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养成教育、社会养成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而学校的养成教育主要落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上,特别是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上的态度和策略。

1、班主任良好的师德修养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

首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性格特点千差万别,有积极进取的,也有消极颓废的,有开朗活泼的,也有沉默文静的,但不论他们来自何方,性格特点有多么的不同,甚至与自己的性格有多么的难以融洽。作为教师,对这样那样的学生都要有一颗爱心,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爱而有方。这个“爱”字充满感情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包含着严格要求,要体现“严中有爱、爱而有格、严得合理”。特别是对“差生”要更加给予厚爱,多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告诉他“你真棒、你真行”,以清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有包容心。有原则的原谅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及时纠正;有原则的肯定同学们取得的成绩;用爱的理由拒绝学生的不合理要求;用对职业的热爱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给自己经常充电;还要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榜样模范作用。

2、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和方法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通过模仿、简单重复和有益训练形成并培养起来的。作为班主任和各课任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计划的学习;在学科上不偏科;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得失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2)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作为学生,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校,应该以育人为本。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首先,在行为习惯上,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守时守信。这种培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关系着一个学生各种品质的养成,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形象。因此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其次,应规范约束。现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相关的教育方针和法规,对学生教育起着规范作用。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反复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并接受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树立了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达到自觉接受规范的目的。同时,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经常开展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要对照规范,及时矫正,使规范落到实处。

再次,榜样引导。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班主任的榜样,可以说,班主任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无疑就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班主任的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学生的榜样,要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宣传,优秀学生具有生动、具体、实在的教育性。三是社会上的榜样力量,在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许多杰出人物和感人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的。运用这些榜样,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学校教育贵在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保证,而品德教育的内容深而宽泛,重在操作。

1、教师素质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保证

第一,教师应具备教书育人的人格品质。在现代教育中,强调优秀的人格品质是班主任的首要素质。这是因为班主任肩负着“以人育人”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应该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秀人格品质,并用这种品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第二,广博而崭新的知识水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该永不自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自我。班主任应对所教学科有精深的认识和理解,也要力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这样才能担当“学高为师”的声誉。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包括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应具备振奋向上的精神、宽广开朗的心胸、乐观豁达的情绪和刚毅坚强的意志。

2、品德教育的途径

第一,加强美德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中华文明五千年,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现在所提倡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正是对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第二,品德教育重在操作。首先,全方位实施学科德育。它有以下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形成自觉主动的德育意识;挖掘教材知识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45

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目标和德育任务;合理选择和运用好的教法,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爱学习爱集体的良好品德;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其次,开展多方面的班级活动,以巩固德育成效。

三,心理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养成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以至身体素质,都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等。这一切心理品质的形成,关键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培养。

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他们平等相处,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师生思想情感上相互渗透。特别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孤独、自卑心很强。所以,对他们更要关爱,把教师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并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帮助,这样做,既能消除心理有障碍学生的思想包袱,又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体的心理健康的真正保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与行为反应,保持一种开阔的心胸和乐观的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开朗、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他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情绪状态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并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控制情绪,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的心态之中。

第四,鼓励学生多交流、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总会找好朋友、同学、亲友倾诉,这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因为在倾诉的过程中,不良的情绪能得到发泄,压抑的心境可以得到缓解,失去的心理平衡能逐步得到恢复,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认识,从而能增强信心。

班主任对学生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交友方式,让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这些学生有了亲密可信的朋友,就可以避免他们形成孤僻的心理意识。

第五,加强“后进生”的帮助教育。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的特征。这就要求班主任切忌偏爱“尖子生”,不能把工作重点只放在“尖子生”的身上,而更应该热忱帮助“后进生”,给他们多吃“偏心饭”,鼓励他们消除惰性,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找到和掌握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其特长,让他们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消除精神上、心理上的重压,树立勇于承受磨难和挫折的信心,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迎头赶上,完成学业。

因此,只有进行了心理教育的班级管理,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班主任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教育方法的恰当与否,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是班主任工作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