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

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

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

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招待所、培训中心、旅馆、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Q h=

()

86400

C

m r

h

r

l

r t

t

q

K

ρ

-

Q h-设计小时耗热量(W);

q r-热水用水定额(L/h);

t r-热水的温度(℃),取60℃;

t l-冷水温度(℃),取4℃;

ρr-热水的密度(Kg/L);

N o-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住宅、旅馆、医院、疗养院病房,卫生间内浴盆或淋浴器可按70%~100%计,其他器具不计,但定时连续供水时间应不小于2h。取

C-水的比热,C=4187(J/Kg·℃)。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 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 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 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⑴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 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仁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 量(W八面积(m2)、传热系数[W/ (m2?K )卜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C)、 采暖室外(C)。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 Q2=acp p wnLlm(tn -twn)(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W)、 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 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丨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tn和twn 与上同、p 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 )、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 p wnL(tn -twn) (4)式中tn和twn、p 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用水量计算

一、用水量计算 1.现场施工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1——施工用水量(L/s ); K 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 1——年(季)度工程量或日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 N 1——施工用水定额; T 1——年(季)度有效作业日(d ); t ——每天工作班数(班); K 2——用水不均衡系数(现场施工用水取1.5)。 2.施工机械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2——机械用水量(L/s ); K 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 2——同一种机械台数(台); N 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K 3——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施工机械、运输机械取2.00,动力设备取1.05~1.10)。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 P 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人); N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一般为20~60L/人·班,主要视当地气候而定); K 4——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取1.30~1.50); t ——每天工作班数(班)。 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L/s ); P 2——生活区居民人数(人); N 4——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每一居民每昼夜为100~120L ; K 5——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生活区生活用水取2.00~2.50); 5.消防用水量(q 5)。最小10 L/s ;施工现场在25ha 以内时,不大于15 L/s 。 6.总用水量(Q )计算: (1)当(q 1+q 2+q 3+q 4)≤q 5时,则Q= q 5+2 1(q 1+q 2+q 3+q 4) (2)当(q 1+q 2+q 3+q 4)>q 5时,则Q= q 1+q 2+q 3+q 4 (3)当工地面积小于5ha 而且q 1+q 2+q 3+q 4)<q 5时,则Q= q 5最后计算出的总用水量,还应

1 用水量计算表说明书

第一节设计用水量计算表说明书 基本数据: 由原始资料该城市位于湖南,在设计年限内人口数12万,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计算;1.1.1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 : Q1=qNf Q1―—城市最高综合生活用水,m3/d; q――城市最高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 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所以:Q1。1 =230×12×104×100%/1000 =27600 m3/d 1.1.2 铁路车站每天用水量Q1.2 = 2000 m3/d 。 得Q1= Q1。1 +Q1.2 = 29600 m3/d 。 1.2 工业区的用水量计算 由所给资料得知,工厂No.1企业总用水量为2400 m3/d, 工厂No.2的企业总用水量为3600m3/d。 总计,Q2 = 2400+3600 = 6000 m3/d。 1.3 浇洒道路用水量计算 按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标准q=1L/(㎡.次),每天两次, 用水量公式: Q=qNn/1000(n代表次数,N代表浇洒道路面积),3 =1*1434721.162*2/1000 =2870m3。 1.4 绿化用水量计算

按城市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定额q=1.5L/(㎡.次),每天两次,用水量公式 Q=q N n/1000(n代表次数,N代表绿化用水面积),4 =1.5*454356.5206*2/1000 =1360 m3。 1.5 未预见用水量的计算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算。而最高日的用水量包括居民的综合生活用水量;工业区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相应的未预见用水总量。 1.6 最高日设计流量Q d: Q d=1.2×(Q1+Q2+Q3+Q4) =1.2×(29600+6000+2870+1360) =47796 m3/d 1.7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 h Q h=K h×Qd/86.4(时变化系数由原始资料知K h=1.46) =1.46 ×47796/86.4 =807.66 L/s 1.8 消防用水量: 城镇、居住区室外的消防用水量: 火灾次数:2 一次灭火用水量:45L/s 城镇消防用水量为90 L/s

数字钟的电路设计

题目_________数字钟的设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机设12(4)班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201210310422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卞旺武_____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__鲁老师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2014.6.16--2014.6.19____ 景德镇陶瓷学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数字钟的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 . . . . . . . . . . . . . . . . . .a 3、秒、时计数器电路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4、译码器芯片与逻辑符号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5、秒、分、时校时电路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6、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7、总体电路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8、元件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9、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10、设计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1、建筑占地面积计算: 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和有关规范计算 (1)单层、多层及以上建筑物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地下室、半地下室等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等)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3)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独立柱的雨逢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R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二层以上建筑物出挑形成走廊、檐廊的按上述原则计算,未形成的不计算。(6)穿过建筑物的通道或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两个建筑物间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8)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室外楼梯按其投影面积计算。 以下部分不计入建筑占地面积: (1)无顶盖的花架等建筑小品不计算。

(2)亭、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等建、构筑物不计算。 (3)城市公共通道不计算。 (4)骑楼不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划计算: (1)对高度为2.2m以下(含2.2m)的设备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由福州市城市规划局核定 (2)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高度为2.5m以下(含2.5m)的架空层(作为停车库等用途的),可不计算建筑面积。 (3)封闭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3、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但地下室作为商场或其它营业性公共场所的,应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屋面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m的不计。 (2)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m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生活和公共用水量定额及标准

生活和公共用水量定额及标准 资料来源于:GBJ13—86、GBJ15—88、SHJ1060—8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X》、JGJ49—88、JGJ62—90、JGJ48—88 GB11730—89、GBJ13—86、GBJ15—88、SHJ1064—84、TBJ10—85 —————————————————————————————————————一生活用水 二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三公共建筑用水 四农村生活用水 五.浇洒和冲洗用水 一.生活用水 1.1城镇居住区生活用水定额 GBJ13—86规定了城镇居住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饮用、洗涤和冲洗便器等用水和居住小区内分散性公用建筑用水的用水量和水压等,是规划、设计城镇给水工程的重要依据。 居住区生活用水定额,一般可采用下表的规定。当居住区实际生活用水量统计资料预该规定有较大出入时,其用水定额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可按当地生活用水量统计资料适当增

注:①居民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②综合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但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和其它市政用水。 ③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 中、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50万的城市。 ④一区包括:、、、、、、、、XX、、、、、、; 二区包括:、、、、XX、、、、、、、XX河套以东和XX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XX、、、XX河套以西和XX黄河以西的地区。 ⑤经济开发区和特区城市,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定额可酌情增加。 1.2农村居民最高日用水量 注:1 分区X围参照上表。 2 为计量收费供水。 1.3住宅建筑生活用水定额 GBJ15—86规定了民用建筑的室内生活用水定额,其每个人每日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与GBJ13—86基本一致,唯时变化系数高于GBJ13—88的规定。实际上

12小时数字钟电路设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12小时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实现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34010104 学号:2013040101164 姓名: 指导教师:胡光元 完成日期:2016 年 1月 13 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2) 1.1设计原理 (2) 1.2设计思路 (2) 1.3设计环境 (2)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2) 2.1算法与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3) 2.2流程图的设计与实现 (4) 第3章程序调试与结果测试 (7) 3.1程序调试 (7) 列举出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3.2程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7) 参考文献 (9) 附录(源代码) (10)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设计原理 通过Verilog语言,编写12小时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实现的Verilog程序,一般的做法是底层文件用verilog写代码表示,顶层用写的代码生成的原理图文件链接组成,最后在加上输入输出端口。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顶层设计采用原理图设计输入的方式。 1.2设计思路 1.实时数字钟显示功能,即时、分、秒的正常显示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上,下午显示。 2.手动校准。按动方式键,将电路置于校时状态,则计时电路可用手动方式校准,每按一下校时键,时计数器加1;按动方式键,将电路置于校分状态,以同样方式手动校分。 1.3设计环境 (1)硬件环境 ?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 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由……… ?COP2000集成调试软件 COP2000集成开发环境是为…………. (2)EDA环境 ?Xilinx foundation f3.1设计软件 Xilinx foundation f3.1是Xilinx公司的可编程期间………….

建筑单方造价指标汇总供参考

1、全现浇结构住宅楼: 包括建筑、装饰、采暖、给排水(含中水)、消防、通风、照明、动力、消防报警、电梯、可视对讲、有线电视、电话、防雷接地等十四个专业。含电梯、消防、通风设备,普通灯具;公共部分粘贴地砖,天棚、墙面刷耐擦洗涂料,普通洁具、喷洒头。外墙外保温粘贴聚苯板,泰柏板隔墙,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土方运距20公里以内。 每平米造价元,其中:建筑工程:元;电气工程:元;管道工程:元;通风工程:元; 2、全现浇结构板式小高层住宅楼: 包括建筑、装饰、采暖、给排水(冷水、热水、中水、排水、雨水)、消防、照明、动力、弱电、电梯、防雷接地等十个专业。外墙保温聚苯板随混凝土浇注,外墙内保温粘贴水泥聚苯板,单层轻质陶粒混凝土条板隔墙,双侧通常采光井,采暖系统为分户计量,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不含消防报警、配电箱及多功能户门。土方运距5公里以内。每平米造价元,其中:建筑工程:元;装饰工程:元;电气工程:元;管道工程:元;通风工程:元; 3、全现浇结构板式住宅楼: 包括建筑、装饰、给排水(含泵房)、通风、照明、动力、弱电、电梯、防雷接地等九个专业。公共部分粘贴地砖,天棚、墙面刷耐擦洗涂料,本工程采暖用电膜采暖,只做埋管,外窗为落地窗。含消防、居室门、卫生洁具,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土方运距20公里以内。

每平米造价元,其中:建筑工程:元;装饰工程:元;电气工程:元;管道工程:元; 4、全现浇结构塔楼: 包括建筑、装饰、采暖、给排水、消防、通风、照明、动力、弱电、防雷接地等十个专业。公共部分楼梯间、电梯间地面为水泥砂浆整体面层,天棚、内墙面底层刷耐水腻子,面层擦洗涂料。含给排水、消防、通风设备,不含电梯、卫生洁具,弱电(电视、电话、综合布线)只埋管不穿线。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土方运距5公里以内。 每平米造价元,其中:建筑工程:元;装饰工程:元;电气工程:元;管道工程:元; 通风工程:元; 5、框剪结构住宅楼: 包括建筑、装饰、采暖、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照明、动力、消防报警、综合布线、安全防范、有线电视、防雷接地等十三个专业。含热交换站、消防、空调设备,中高档卫生洁具,普通灯具,外窗为落地窗,不含电梯,居室门。公共部分楼梯间、电梯间地面粘贴地砖,天棚做轻钢龙骨装饰石膏板吊顶,外墙外保温粘贴聚苯板,单层轻质陶粒混凝土条板隔墙,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土方运距30公里以内。每平米造价元,其中:建筑工程:元;装饰工程:元;电气工程:元;管道工程:元; 通风工程:元; 6、框剪结构商住楼: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

(三)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1-35) 式中q 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 q H·T——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m2; q INF——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2; q I·H——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对于住宅建筑,取3.80W/m2。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1-36) 式中t i——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o C; t e——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εi——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K i——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 F i——围护结构的面积,m2; A0——建筑面积,m2。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1-37) 式中C p——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 ρ——空气密度,kg/m3,取t e条件下的值; N——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次/h; V——换气体积,m3。 (4)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四、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术语 (1)采暖度日数(HDDl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o C时,将低18℃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空调度日数(CDD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o C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3)典型气象年(TMY):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热水日用水量计算

热水用量的计算 1.1.热水用水定额法 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定额(L)×使用单位 1.2.热水用水量根据生活用热水定额来确定,热水用水定额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内部卫器具的完善度程度来确定,其水温按60℃计算;二是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和内部卫生器具的单位用水量来确定。 热水用水定额表3.3 序号建筑物名称单位最高日用水定额 (L) 使用时间(h) 1 住宅 有自备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 有集中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 每人 每日 40~80 60~100 24 2 别墅每人每日70~110 24 3 单身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招待所、培训中 心、普通旅馆 设公用盥洗室 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 设公用盥洗室、沐浴室、洗衣室 设单独卫生间、公用洗衣室 每人每日 每人每日 每人每日 每人每日 25~40 60~60 50~80 60~100 24或定时供 应 4 宾馆客房 旅客 员工 每床位每日 每人每日 120~160 40~50 24 5 医院住院部 设公用盥洗室 设公用盥洗室、沐浴室 设单独卫生间 医务人员 门诊部、诊疗所 疗养院、休养所住房部 每床位每日 每床位每日 每床位每日每人 每班 每病人每次 每床位每日 60~100 70~130 110~200 70~130 7~13 100~160 24 8 24 6 养老院每床位每日50~70 24 7 幼儿园、托儿所 有住宿 无住宿 每儿童每日 每儿童每日 20~40 10~15 24 10 8 公共浴室 淋浴 沐浴、浴盆 桑拿浴(沐浴、按摩池) 每顾客每次 每顾客每次 每顾客每次 40~60 60~80 70~100 12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和制作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准点报时。 方案设计与论证 1.数字钟设计原理 数字电子钟一般由振荡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电路组成,这些电路都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的基本电路。振荡器产生的1Hz 的方波,作为秒信号。秒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把累计的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秒”的计数、显示由两级计数器和译码器组成的六十进制计数电路实现;“分”的计数、显示电路与“秒”的相同;“时”的计数、显示由两级计数器和译码器组成的二十四进制计数电路实现。所有计时结果由七段数码管显示器显示。用4个与非门构成调时电路,通过改变方波的频率,进行调时。最后用与非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整点显示部分。 2.总体结构框图如下: 图14 总体框图 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3.脉冲产生电路 图15 晶振振荡器原理图 图16 555定时器脉冲产生电路原理图 振荡器可由晶振组成(如图15),也可以由555定时器组成。图16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1HZ 的自激振荡器,其原理是: 第一暂态2、6端电位为Vcc 3 1 ,则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不导通,电容C 充电,此时2、6端电位上升。当上升至大于 Vcc 3 2 时,输出为低电平,三极管导通,电容C 放电,此时2、6端电位下降,下降至 Vcc 3 1 时,输出高电平,以此循环。根据公式C R R f )2(43.121+≈得,此时频率为0.991。 图17 555定时器波形关系 图18 555定时器产生1Hz 方波原理图 4.时间计数电路 图19 74LS161引脚图 74LS161功能表 O

采暖设计热负荷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副本

民用建筑采暖设计规范民节能标准差异比较分析 摘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地区建筑部分)》JGJ26-95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及其修订稿都对采暖部分作了一些规定,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其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以下简称上设计规范),是在1976年颁布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经国家计委1987年12月30日以计标[1987]2480号文批准发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标准"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暖通规范管理组对旧设计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新设计规范"采暖部分"已于2001年3月19日,经建设部建标[2001]59号文件批准,自2001年4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地区建筑部分)》JGJ26-95(以下简称节能标准)自1996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本文对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采暖部分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2 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采暖部分的基本介绍 在与节能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时,新旧设计规范相近的部分以设计规范进行表述,而有差异的地方则以旧设计规范和新设计规范进行单独表述。 2.1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1) 式中Q ,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 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 Q2=acpρwnLlm(tn-twn) (3) 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 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 Q2=0.28cpρwnL(tn-twn) (4) 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5) 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

数字钟电路设计

本次设计题目:数字钟电路设计 1 简述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它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在控制系统中也常用来做定时控制的时钟源。 2 题目要求 (1)具用时、分、秒十进制数字显示的计时器功能; (2)具有手动校时、校分的功能; (3)通过开关能实现小时的十二进制和二十四进制转换; (4)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主要集成芯片: 计时单元74160 报时单元74192 3 总体方案设计 数字钟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显示、报时等电路组成。其中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秒信号发生器,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计时系统。将标准秒信号送入采用60进制的“秒计数器”,每累计60sec就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min,发出一个“时脉冲”,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12或24进制计数器,可实现对一天12h 或24h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通过6位7段译码显示器显示出来,可进行整点报时,计时出现误差时,可以用校时电路校时、校分。数字钟的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时显示器校分控制电路 校时控制电路秒计时器 分计时器时计时器秒显示器 分显示器报时分频 晶振 图2.1 数字钟原理框图 4 单元电路设计提示 本题目的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电路设计法。先设计单元电路,再设计总电路。 (1) 秒脉冲产生电路 秒脉冲产生电路在此例中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脉冲信号,二是可提供整点报时所需要的频率信号。可用1Hz 的秒脉冲时钟信号源替代。 V11 Hz 5 V 图2.2 1Hz 的秒脉冲时钟信号源 (2) 秒、分、时计时器电路 秒计时器本质上为对1Hz 的秒脉冲时钟信号源进行60进制计数的计数器,其由一个10进制计数器(个位)和一个6进制计数器(十位)串接组成。个位与十位计数器之间采用同步级联复位方式,将个位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RCO 接至十位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LK ,完成个位对十位计数器的进位控制。十位计数器选择Q B 和Q C 端做反馈端,经与非门输出至控制清零端CLR ,形成6进制计数形式。十位

房地产开发规划指标计算整理版版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1.建筑面积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主要指标。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密度的表示公式为: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m2/hm2) 2.容积率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3.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 4.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5.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 人口净密度= 居住总人口÷居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6.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建筑的正面间距,也适用这一原则。 7.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1993年7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教程文件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 荷指标的区别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 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 [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 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 pρwnL(tn-twn) (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 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L0lmb

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综合应用数字电路知识; 2、学习使用protel进行电子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 3、学习电路板制作、安装、调试技能。 二、实验任务及要求: 任务:设计一个12小时或24小时制的数字钟,显示时、分、秒,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准确时间。可以根据兴趣增加其它与数字钟有关的功能。 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及参数选择,PCB文件生成、制板及实物制作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设计: 1、设计方案与模块框图 利用74LS161和74LS00 ,555,数码管,开关来设计24小时数字时钟,构造它们主要实现时钟的显示,以及对时、分、秒进行调整,即实现调时的功能。其数字钟系统整体结构 ①74LS161和74LS00计数器:用来设计24小时

②开关与74LS00结合:用来校时,校分,校秒。 ③利用555振荡器:产生脉冲信号 ④数码管:用来显示时分秒。

2、各子模块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74LS161 :十六进制的计数器,当秒到60时要进位当分上利用74LS161与74LS00的结合,当秒、分到60时对其进行清零,进位。当时24时,对其进行清零。当时分秒个位到9时,对其本位(时分秒)清零和进位。 74LS00 与开关:74LS00与开关的结合,以此来控制校对。 555振荡器:利用555设计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以此来控制信号的进行与停止、时间的校对。 数码管:显示时分秒。 3、仿真图及仿真方法说明 连好图,按一下仿真键,

①若能仿真且准确无误,会出现24小时的显示则成功了。 ②若不能仿真,数码管不会显示出来示数,或者显示紊乱,则失败,检查电路是否正确,有没有连错,少连错连,不断地改正,不断改进,直到可以仿真,可以显示无错。 ③对校时、校分、校秒:按一下开关,脉冲过来就可以,增加一个数,依次按键对其进行时分秒校对。 四、主要实验元件及器材清单: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钟)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实现功能 (1) 三.制作过程 (1) 四.原理框图 (3) 4.1 数字钟构成 (3) 4 .2设计脉冲源 (4) 4.3 设计整形电路 (5) 4.4 设计分频器 (5) 4.5 实际计数器 (6) 4.6 译码/驱动器电路的设计 (7) 4.7 校时电路 (8) 4.8 整点报时电路 (9) 4.9 绘制总体电路图 (10) 五.具体实现 (10) 5.1电路的选择 (10) 5.2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 (10) 5.3 电路原理 (11) 六.感想与收获 (12) 七.附录 (14)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定时启闭电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石英数字钟,具有电路简洁,代表性好,实用性强等优点,在数字钟的制作中,我们采用了传统的PCMS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配上LED发光显示屏,用石英晶体做稳频元件,准确又方便。 二、实现功能 ①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②显示时、分、秒; ③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④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⑤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三、制作过程 1.确立电子数字计时器的制作思路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有一个能自动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的信号源。还需要有一个使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的分频器电路,即频率为1HZ的“秒脉冲”信号。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

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大全

4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4.0.2 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 2 套内使用面积应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 套型阳台面积应等于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4 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 5 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过道、贮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的总和; 2 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3 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4 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 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应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 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 6 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 4.0.4 套型总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 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2 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 3 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 4.0.5 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 2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大于3.00m时,应对大于3.00m 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0m时,多出部分不应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0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算; 3 层高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 4 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自然层数。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

热负荷是只室内18C,室外-9C(北京)的条件下,供暖需求量,用这个值去配置供暖设备,相当于在最大条件下的出力,也就是汽车最高时速200公里的能力极限;北京通常每平米50瓦左右。 指标是在整个冬季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下,冬季实际总耗能除以时间得出的平均功率,相当于汽车的平均时速,在北京能开到40公里就很不错了。北京冬天室外平均-1.6,室内保证16,这时的规定平米指标20.6瓦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指标与设备配置??即热负荷没有太大的关系,例如我设备给的很大,像日本鬼子那样不问功能一平米给配200瓦的量,但是温控做的好,实际输出不大,最后指标依然正好。 再往深了说,指标就是约束墙体保温的,只要保温达到要求,指标就能达到,系统浪费它不管,就算室温高了,也折合到标准温度下了,没有影响。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indexOfdesignloadforheatingOfbuildin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单位:W/m。 2.1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 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 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 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ρwnL(tn-twn) (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 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由式(4)和式(5)可知,新设计规范对公式的形式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上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的计算将更加合理和精确。3)加热由门、孔沿及相邻房间浸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4)建筑内部设备得热;5)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2.2节能标准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多功能数字钟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多功能数字钟

多功能数字钟 摘要:实验作品名为多功能数字钟,具有校时、清零、保持、整点报时、闹钟五大功能。整个实验以QuartusII 7.0为软件设计基础,结合Altera公司研发的Cyclone系列可编程逻辑器件工具箱进行实际测试。整个数字钟的开发完全遵照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这个设计因为该方法可移植性强、逻辑符合一般规律、可多人共做等优点而得以为设计人员省去大量时间和精力。 本作品在防抖动电路和蜂鸣器鸣响时长控制上拥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性和理论证明,同时由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适当地对每个器件进行了有机的封装,所以电路图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现在数字钟因其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而成为可盈利的商品,在金钱的驱动下数字钟的设计方法与本实验作品相比功能和效率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故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设计者充分了解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流程和具体软件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数字钟,可编程逻辑器件,防抖动电路,学习型设计 The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lock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al product is called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lock. It has five major functions such as time setting, resetting, holding, alarming, and beeping when it comes to an addition to the hour. The whole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software of design called Quartus II 7.0 and is tested by combining the Cyclone series of programmable logical device provided by Altera. The clock is designed under the process of ‘from the top to the end’. The method spares designers lots of time and energy for its flexibility to be transplanted, easiness for ordinary logic reasoning and availability for cooperative designing. The product is self-creative and provable in terms of turbulence mu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the period of bee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diagrams of the circuits are apparently logical thanks to well-organized sealing of each part of device during the design. In this era of common concept of inexpensiveness of digital clocks,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designing a clock are improved due to its profitability. Hence, this experimental design is aimed at letting the participant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digital logic circuits designing and to get to familiar with the usage of particular software. Keyword: Digital Clock,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mute circuit, design for lear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