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区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地方时区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地方时区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课题】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为“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活动要求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观察某种天文现象(观测家乡所在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刻和正午太阳高度),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本节内容中地方时的相关内容是教学难点,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应多展示相关图片,并广泛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由于我校生源较差,学生这些能力普遍较差,所以教学中应降低教学难度,并多通过图像材料及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掌握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

方法与过程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2、掌握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

教学难点:

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主要教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读图,讨论、探究等。

主要学法:观察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地球自转的意义包括昼夜更替、地球的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本节课选取的是地球的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对于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处理,直接按照教材的顺序。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该内容在第二课时已经讲解;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需要结合时区分布图、经线分布来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在讲授计算方

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

“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如双胞胎出生时间问题)来说明;三是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河水中漩涡的旋转方向、导弹发射中方向的确定等,由于学生对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难以理解,因此该部分内容教学中主要是讲清偏转规律,并使学生认识到促使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力是地转偏向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投影上述图片,讲解时区构建

【讲解】划分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西各7.5°,经度跨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叫做中时区或者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经度跨度为

7.5°;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经度跨度也是7.5°。

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这样,全球就划分出24个时区。

【设问】每个时区的时间如何统一呢?

【讲解】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该时区的“标准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世界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

【过渡】我们中国疆域辽阔,领土的最西端位于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领土的最东方端位于黑龙江的黑瞎子岛(135°E),同学们知道这两个地方各在哪个时区吗?

【板书】3 区时的相关计算

①计算某地所在时区

边板演边讲解计算方法: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商……余数

余数>7.5,商进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余数<7.5,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设问】116°÷15的商为7,余数11,时区数就是7+1,即东八区,为什么余数>7.5商就要进一呢?

【板图】

112.5°E 120°E 127.5°E

如果要计算120°E在哪个时区,我们用120÷15,商为8,再向东7.5°,刚好到该时区的边界,再继续向东则超出该时区的范围进入东九区,其他的时区也是相同的道理。

【设问】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西端区时相差几个小时?(4小时)如何计算?学生回答9-5=4,继续设问(学案上例题),如果要计算北京和纽约的时差呢?还是用8-5吗?(学生回答不是)

【板书】②计算两地时差学生

齐答

采用

中央

经线

上的

地方

学生

计算

并回

学生

算,

单个

回答

利用图像

讲解清晰

明了,易于

理解

讲明原因,

利于理解

记忆

用计算结

果使学生

知道中国

领土最东

端到最西

端时差4

投影上述图片,刚刚计算的东5区和东9区同在东时区,现在

西5区和东八区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通过时区的分布

图我们知道西5区与中时区时差5小时,中时区与东八区时差

8小时,所以两个时区的时差应该当是5+8=13小时。

【讲解】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发现中国领土境内有四个小时

的时差,为了统一全国的时间,我们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

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我们称之为北京时间,即

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因此北京时间和北京

的地方是是不同的。

【总结并板书】两地时差=A 地时区数±B 地时区数

(A,B两地以 0 时区为参照,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设问】已知北京时间是10月1日9:00,请问东京的区时是?

纽约(西五区)呢?

【讲解】先计算两个时区的时差,再根据两个时区的相对位置

确定符号

【板书】③已知一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时区)

【讲述】

a.符号的用法:东“+”西“-”。

b.该计算中东西方向的确定:

我们认为东时区西时区的东边(此处不考虑劣弧原则);

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在东边;西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在西边。

【设问】时区和区时都规定好了,这样的时间的计量还有没有

问题?

投影下图

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时差多久?(学生简单计算,24小时)通

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者在同一个时区,区时应当是相同的,

这样时间还是有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东西十二区的

中央经线180°规定为日界线,即国际日界线。

学生

自行

算,

教师

提问

结果

及思

学生

思考

【板书】4 日界线

(1)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讲述】投影下图

我们来看看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情况,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自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我们可以这样简单记忆: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通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则加一天。

为了方便附近国家居民的生活,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于是就有了几处弯折,所以我们发现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思考】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有个孕妇她坐飞机自西向东飞

行,就在穿越日界线之前她生了个女孩,穿越日界线之后她又生了个男孩,若干年之后,男孩长大了,他说:“我出生的日期早,我应当是哥哥。”同学们可下思考他说的到底对不对,为什么?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有趣的现象。

【投影】请同学们看教材20页最下面的内容,思考、自由组合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我国河流沿岸建房,为什么人们通常选择左岸还而不是右岸?

2 南半球某国一条河流中沙金含量较多,许多人在河中淘金,有人在左岸,有人在右岸,谁的收获会大些?

3 为什么深圳地铁龙岗线益田往双龙方向的铁轨总是右侧比左侧磨损严重?

【总结并板书】

二、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的原因及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转

南半球:向左偏

【提问】前面那个淘金的问题,同学们说应当选择在哪一岸?【讲解】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的河水会向左偏转,于是河流的左岸水流冲刷较强,水流速度较快,反之,右岸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也就有利于沙金的沉积,所以右岸沉积的沙金较多,在右岸的人收获更大。

以上是偏转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简单地判断物体的偏转方向学生

自由

论,

回答

是地

转偏

向力

作用

的结

果,

学生

回答

投影时区

分布图,形

象直观

总结规律,

利于学生

掌握

展示一些

跟现实相

关的例子,

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

有趣的实

例激发了

学生的学

习热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