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作品分析

还珠楼主作品分析
还珠楼主作品分析

1932年李寿民与1932年在天津的《天风报》上首次连载《蜀山剑侠传》,大受欢迎,毕生共写出50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以《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最为经典,并屡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

中国的武侠小说从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再经宋元话本小说,最后又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到了民国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并且有多个流派,同时又受传统的影响。

民国时期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则非还珠楼主莫属。

章回体的武侠小说结构形式,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语言,独特的武侠们的狭义精神,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这些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基础有联系。

《蜀山剑侠传》开笔于伪满政府成立之后,当是时,日本窃据东北,成立傀儡的未满政府,又策划华北事变。楼主在第一回便借李宁之口发出慨叹:“那堪故国回首月明中!如此江山竟落入了满人之手,何时才能重返吾家故园啊!”“国破家亡,气运如此,我还有什么目的呢,无非是来这远方避祸而已。”其忧国爱民之情可见一斑。

而书中的侠士皆是忠良之后,受到迫害,天生异骨,忠正孝义,有过一番不寻常的经历,尝过鲜果,吃过仙丹,斗过剧毒怪兽并无意中得到异宝。终于拜倒在名门正派仙人门下,学会飞剑仙法,下山后匡扶正义,除魔卫道。

这种故事架构类似于自创神话可是又结合民间,对当时深处国祸之中的老百姓来说是相当于有了一个思想寄托。书中少有小说中必不可少的爱情描写,却也注重因果前缘。虽算不上“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笔,却也平添一些生气。

还珠楼主的书在当时是十分受知识分子欢迎的。当时虽然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但是大部分人任然是读过私塾,精通文言文,因而不只是在故事架构上吸引大众,其语言形式也颇为受欢迎。

在笔法上,还珠楼主擅长从各个角度进行精描细绘,尤其描写雄奇险怪的自然风光和灵异聪敏的神兽上,动辄上千字,令人时而心神俱醉,时而须发皆张。

对各位仙人的洞府有的是雪中神殿,有的山居幽谷,有的是湖中天色,有的是奇险异常,往往都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中凡正派之人必是忠孝之士,嫉恶如仇;而其师又是心静隐居之人,注重修道养生、炼丹法门、符篆驱鬼、神仙飞升、太上感应、天人合一;所有的故事以及灾难都是因果巡回报应,诸家思想相互糅合,兼容并包,饶有兴趣,甚为和谐。

小说肌理(整体结构)颇为不足,布局松散而有大多枝蔓;尤其是在技巧上运用“转移观点”之错乱,以及滥用间接复述法等。以至于我想起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兔子在森林里找食物,忽然遇见了一只老虎,老虎饿了,便开始追兔子,兔子没命的跑,忽然兔子看见前方的一个大树下有一个小树洞,于是兔子跑过去钻进了洞里。可是老虎不甘心,也钻进洞里,但是它钻进去后没有看见兔子。当它再次爬出树洞的时候,却被树上掉下来的果子砸死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觉得很合理,但是老师却问:兔子到哪里去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的话,无论是《青城》还是《蜀山》都是这种感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