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doc

电离平衡.doc
电离平衡.doc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

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l)是动态平衡——“动”。(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电解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

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题讨论:(1)是非辩论。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③单质是非电解质。(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讨论:试比较0.1L 2mol/l 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可逆过程,具有。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

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3.思维发展与反馈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 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编号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布置作业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表格填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化合物类型与结构电离

过程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实例电离方程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着重复习:(l)强、

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l)是动态平衡——“动”。(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电解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电

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题讨论:(1)是非辩论。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③单质是非电解质。(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讨论:试比较0.1L 2mol/l 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可逆过程,具有。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电离方程式 2.重

点、难点剖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3.思维发展与反馈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 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编号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布置作业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表格填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化合物类型与结构电离过程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实例电离方程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

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l)是动态平衡——“动”。(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

分步写。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电解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题讨论:(1)是非辩论。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③单质是非电解质。(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讨论:试比较0.1L 2mol/l 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可逆过程,具有。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3.思维发展与反馈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 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编号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布置作业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

1.2. P61三、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表格填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化合物类型与结构电离过程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实例电离方程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

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l)是动态平衡——“动”。(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

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电解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题讨论:(1)是非辩论。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③单质是非电解质。(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讨论:试比较0.1L 2mol/l 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可逆过程,具有。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

例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3.思维发展与反馈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 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编号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布置作业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表格填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化合物类型与结构电离过程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实例电离方程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

用知识的能力。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l)是动态平衡——“动”。(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

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电解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题讨论:(1)是非辩论。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③单质是非电解质。(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讨论:试比较0.1L 2mol/l 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可逆过程,具有。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3.思维发展与反馈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 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

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大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大全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 + CO2 ==== Na2CO3+ H2O 2、在标准状况下 2.24LCO2通入1mol/L 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NaOH +SO2==Na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 2CO2══Ca(HCO3)2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 (NH4)2 CO3+ H2O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a2CO3+ SO2Na2SO3+ 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 +H2O══2 NaHCO3 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Na→C6H5OH+ NaHCO3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Cl32Fe Cl2+ I2+2 H Cl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 H2S==2 FeSO4+ S↓+ H2SO4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 +2SO2+ 2H2O══Na2 SO4+ 2HCl+H2SO4 13、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15、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 NaOH══NaClO+NaCl+ H2O 16、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Br2+ 3Cl2══2FeCl3+2 Br2 17、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反应:6FeBr2+ 6C124FeCl3+2FeBr3+ 3Br2 18、足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I22FeCl3+2I2 19、在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FeI2 +Br2FeBr2+ I2 20、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6FeCl2 + 3Br2══4FeCl3+2 FeBr3 21、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 22、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2Al+ 2NaOH +6H2O 2 Na [Al(OH)4]+3H2↑ 23、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Fe 3 FeCl2 24、FeCl3溶液与Cu反应:2FeCl3+ Cu CuCl2+2FeCl2 25、硫氢化钠溶液与碘反应:NaHS+I2S↓+ HI+NaI 26、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7、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Cu(NO3)2+ 2NO2↑+ 2H2O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俗名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胶体 B.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40gNaOH固体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现有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OO-) A.c(H+)=c(CH 3 B.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C.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但电离常数Ka不变 3.在室温下,0.1mol/L100m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B.通入少量HCl气体 C.升高温度D.加入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电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电解质是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导电性强,而弱电解质难溶于水导电性弱 5.已知常温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点表示的溶液中c(H +)等于10-3 mol·L -1 B .b 点表示的溶液中c(CH 3COO -)>c(Na +)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 D .b 、d 点表示的溶液中33c CH COO c H c CH COOH -+?()()() 均等于K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H S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22H S 2H S +-+,向2H S 溶液中加入少量2CuCl 固体,电离平衡 正向移动 B .4KHSO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244KHSO K H SO ++- =++,向醋酸中加入少量4 KHSO 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 .向稀氨水中滴加少量432mol /LNH NO ,溶液,4NH +与OH -结合生成 32NH H O ?,使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常数增大 D .常温下,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7.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BaSO 4 B .CH 3COOH C .C 2H 5OH D . Cu

高一化学第一课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安全教案(第1课时) 姓名班级教案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对常见的操作和仪器进行复习和熟悉 【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模式,观看视频、自学、讨论。 【教学过程】课件播放化学安全事故案例,阅读课本P4 【知识点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化学药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 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K、Na除外);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设计意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的教学,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必不可少.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是科学精神. 【知识点二】了解安全措施 【相互交流】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眼睛被化学物质灼伤,立即用,边洗边眨眼睛。 (4)若浓酸(碱)洒到实验台上,应先用(或)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5)若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干抹布擦去, 再用后,涂上3%~5%的。 (6)若被玻璃割伤或有创伤时,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杂物,再用稀双氧水擦洗,后到卫生 室包扎。 设计意图: 人人都必须要有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课件展示答案 【知识点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的视频后回答以下问题) 1.药品取用和存放: (1)固体药品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取用;块状药品:用取用。 (2)液体药品 少量液体:用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取; 较多量液体:可。 (3)取用药品,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只要 _______________ ⑷.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一 课 时 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 T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C ——离子共存 C ——离子反应过量问题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规律以及离子共存的规律。 3.能正确书写与量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 掌握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和离子的鉴别。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知识点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1)定义:离子反应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体现了某一类反应的实质。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限时小测 T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 A."写、拆、删、查"四步法(举例说明:BaCl2和CuSO4反应) ①先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将方程式两边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强电解质(三类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则保留化学式。微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若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则改写为离子,若以浊液的形式存在,则应保留化学式;H2SO3、H3PO4通常也保留化学式。注意不是所有的强电解质都要“拆”写成离子的形式。HSO4-要“拆”写为H+和SO4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一律不能拆写。如:HCO3-、H2PO4-、HPO42-、HS-等。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

高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高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来源:网络资源 | 作者:未知 | 本文已影响1237 人 1、酸的电离(H2SO4、HNO3、HCl、HBr、HI、H3PO4、HF、H2SO3、CH3COOH、H2CO3、H2S、HNO 2、C6H5OH、HCN、HClO) H2SO4==2H++SO42- 或:H2SO4+2H2O==2H3O++SO42- HNO3==H++NO3- 或:HNO3+H2O==H3O++NO3- (以下雷同) HCl==H++Cl HBr==H++Br HI==H++I H3PO4 H++H2PO H2PO H++HPO HPO H++PO HF H++F H2SO3 H++HSO HSO H++SO CH3COOH H++CH3COO H2CO3 H++ H++ H2S H++ H++ HNO2 H++NO C6H5OH H++C6H5O- (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CN H++CN HClO H++ClO H2O H++OH 2H2O H3O++OH 2、碱的电离(NaOH、KOH、Ba(OH)2、Mg(OH)2、Al(OH) 3、NH3?H2O) NaOH==Na++OH KOH==K++OH Ba(OH)2==Ba2++2OH Mg(OH)2 Mg2++2OH Al(OH)3 Al3++3OH 酸式电离:Al(OH)3 H++ +H2O NH3?H2O +2OH Ca(OH)2==Ca2++2OH (澄清石灰水) Ca(OH)2 Ca2++2OH (石灰悬浊液) 3、盐的电离(NaCl、Na2SO 4、NaHSO4、Na2SO3、NaHSO3、MgSO4、CaSO4、Al2(SO4)3、CuSO4、AlCl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NaHCO3、Na2S、NaHS、NaH2PO4、Na2HPO4、Na3PO4、KI、NaBr、NaClO、AgCl、CaCO3) NaCl==Na++Cl Na2SO4==2Na++ NaHSO4==H++Na++ Na2SO3==2Na++ NaHSO3==Na++HSO3- (错误书写:NaHSO3==Na++H++SO42-) MgSO4==Mg2++ Al2(SO4)3==2Al3++3 CuSO4==Cu2++ AlCl3==Al3++3Cl AgNO3==Ag++NO3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专题复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大多数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 BaSO 4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抑制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则促进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 ++B -Ki=[A +][B -]/[AB] 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 >H 2CO 3>H 2S>HClO 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D ) A.干冰 B .氯水 C.铜 D. 氯化氢 2.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B ) ①固体食盐②溴水③CuSO 4·5H2O④液溴⑤蔗糖⑥氯化氢气体 ⑦盐酸⑧液态氯化氢 A .①④⑤ B .②⑦ C .⑤⑥⑧ D .④⑧ 3.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D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C )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如SO 3 、CO 2 、C 6H 12O 6 、CCl 4 、CH 2 =CH 2 ……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

新版高中化学电离平衡课时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课时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化学电离平衡课时练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是( )。 A.Ca(OH)2 B.CH3COOH C.BaSO4 D.CH3COONa 答案:B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H3H2O=NH +OH- B.KClO3=K++Cl-+3O2- C.H2S2H++S2- D.NaOH=Na++OH- 答案:D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加足量的苛性钠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B.二氧化碳通人碳酸钠溶液中:CO2+CO +H2O=2HCO C.硫化亚铁固体中加入稀硫酸:FeS+2H+=Fe2+H2S↑ D.氯气通人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 答案:AD

4.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非电解质 B.A是强电解质 C. A是离子晶体 D.A是弱电解质 答案:B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只由它的浓度决定 B.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没有本质的区别 C.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答案: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能溶于水的电解质,在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 B.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过程都是离子键被破坏的`过程 D.氯化氢是电解质,因此盐酸和液态氯化氢都能导电 答案:B 二、填空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时教案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时教案新课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 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 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强调解题规范化,单 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 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关 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一章分课时)

第五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学案导学 【回顾复习】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2 【新知探究】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100 mL 1.0 mol·L-1 NaCl溶液的配制 液,就要选用与其容积相近的500mL容量瓶来配制。 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 )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进行搅拌。 )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将容量瓶加热。 )观察所加溶液是否达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转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NaCl固体的质量: g

(2)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g。 (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3次,洗涤液也注入。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 (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cm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误差分析 ①浓度误差的判断方法是将称量(或量取)误差和定容误差纳入公式 c B = V n B= )] ( [ ) ( ) ( aq B V B M B m ,由m(B)和V[B(aq)]判断误差。 Ⅰ V一定。n B 偏大,c B 偏;n B 偏小,c B 偏。 Ⅱ n B 一定。V偏,c B 偏;V偏大,c B 偏。 ②定容误差的判断方法:定容的目标是容量瓶的容积,相关主要方法是以平视式。以容 量瓶的刻度线为目标、观察液面与刻度的位置关系,标准是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齐平时,液体体积恰好等于容量瓶的容积。 Ⅰ仰视式观察,溶液体积偏。 Ⅱ俯视式观察,溶液体积偏。 ③几种常见的操作误差(填“偏大”、“偏小”) 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 电离平衡 教案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案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整理提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

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归纳总结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查方式: 本章为历年高考考试中考点分布的重点区之一,主要的题型为选择题,偶有简答题,尚未出现过综合性的大题,涉及此内容的考点将基本不变,热点将常考常新,跨学科的综合性大题将有可能出现。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规律来看,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出来的概率仍然很高,这是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关PH值的计算、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将仍是必考点。 命题规律: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理论应用的X例,在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年高考均受到重视,近五年的高考题也承继了这个传统。 考查的主要内容集中点 比较某些物质导电性强弱; 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依据电离平衡移动理论,解释某些问题。 同浓度(或PH)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如氢离子浓度大小,起始反应速率,中和碱的能力、稀释后的PH的变化等。 2.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以水的电离和溶液pH 计算为考查内容的试题能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判断、推理、运算等思维能力,仍将是将来考试的热点。 考试内容包括: (1).已知pH 的强酸、强碱混合,或已知浓度的强酸、强碱混合,计算溶液的pH (2).已知pH或c的强弱酸碱混合,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3).已知混合溶液的pH,推断混合前的酸碱的各种可能,或已知溶液的pH及强酸、强碱的pH,求混合比例。 (4).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溶液pH计算。 (5).在新情景下,考查水电离平衡及K w。 3. 盐类水解 考查的内容有: 1.盐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做定性判断或定量计算 2.盐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的判断; 3.pH大小的比较; 4.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 另外,判断离子共存、配制溶液、试剂贮存、化肥的混用、物质鉴别推断、某些盐的分离除杂等内容在高考中也涉及到盐的水解。其中命题的热点是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在高考试题中,特别是选择题,常常将盐类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pH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第3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 称 ①1 H氕(H) 1 ②2 H氘(D) 1 ③3 H氚(T) 1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看看下面的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吧!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播放动画:离子键 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 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 板书: 一、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如何理解静电作用?

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两点说明: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说明:(1)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 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 电离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可根据此原理分析电离平衡的移动情况. CH 33COO -+H + NH 3·H 24++OH - ②将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增多,但电解质的分子数减少,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 ③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升高温度,可使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④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相同的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如,在0.1mol ·L -1”滴有氨水的溶液(显浅红色)中,存在电离平衡NH 3·H 24++OH -.当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 a .NH 4Cl 固体.由于增大了c(NH 4+),使NH 3·H 2O 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 -)减小,溶液红色变浅. b .NaOH 固体.NaOH 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OH -抑制了NH 3·H 2O 的电离,从而使平衡逆向移动.

[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弱酸的电离常数用K a 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K b 表示. (1)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①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例如,一定温度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为: CH 3 3COO -+H + 一定温度下NH 3·H 2O 的电离常数为: NH 3·H 2 4++OH -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常数表达式: a .分步电离.是几元酸就分几步电离.每步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 +,每一步电离都有其相应的电离常数. b .电离程度逐渐减小,且K 1》K 2》K 3,故多元弱酸溶液中平衡时的H +主要来源于第一步.所以,在比较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时,只需比较其K1即可.例如25℃时,H 3PO 4的电离; H 3PO 2PO 4 -+H + 343421105.7) ()()(-+- ?=?=PO H c H c PO H c K H 2PO 4 42-+H +842242102.6) () ()(-- +- ?=?=PO H c H c HPO c K HPO 4 2 4 3-+H + 132********.2) ()()(-- +- ?=?= HPO c H c PO c K 注意a .电离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 b .多元弱酸溶液中的c(H +)是各步电离产生的c(H +)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H +)是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c(H +). (2)电离常数的特征.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离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 值不变;温度不同,K 值也不同.但由于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时,可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3)电离常数的意义: ①表明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程度.K 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该电解质越易电离;反之,电解质越难电离. ②比较弱酸或弱碱相对强弱.例如在25℃时,HNO 2的K =4.6×10-4,CH 3COOH 的K =1.8×10-5,因此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的酸性强. 6.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像酸一样电离出极少量的H +,又能像碱一样电离出少量的OH -(这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 2O+H 2 3O ++OH - 简写为:H 2 ++OH - (2)水的离子积K 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