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课题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课题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课题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组长:郑秀杰

组员:陈明魏常艳孙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农民走入城市,于是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了更清楚的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我们小组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了调查。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及对象

1.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研究对象:莲青山小学的留守儿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查找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当前的留守儿童数量及目前的状况。

2.调查研究法。在研究中运用问卷调查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如何看待父母在外工作”的差异性,对个别孩子的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及时做好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写好心得。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6个月。

(二)研究步骤:

1.2014年10月: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相对应的策略。

2.2014年10月——2015年月2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3.2015年3月:课题的总结阶段

六、研究结果分析

1.数量大。经过近半年对我们莲青山小学在校216个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其中有91人为留守儿童,达到了42.1%,可见留守儿童的群体是多么的庞大。小组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

2.心理问题严重。我们通过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以及谈话调查,了解到有21%的孩子存在着心理的问题。

(1)性格孤僻。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没有安全感,因此长期的封闭自己而变得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行为偏激。这些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2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祖父母的说教力度不强、溺爱纵容,容易使他们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别人非打即骂。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3)认知偏差。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还有的孩子则认为他们的父母眼里只有钱而没有他们,认为父母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而痛恨他们。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3.解决对策。针对留守儿童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和我们查找资料以及向老师请教,得出这么一些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1)

让家长和孩子经常联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2)观看在外打工的视频、图片,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从而理解父母。(3)老师要加大关心爱护这些留守儿童的力度,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爱;及时的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的疏导;班级活动、同学们的关怀,能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山亭区店子镇莲青山小学六年级小课题教研组

(指导教师张莉)

2015-3-10 附:教研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父母在外挣钱的?()

A为了我们能有好的条件 B为了他们自己能吃好穿好有面子

C逍遥自在,不用在家照看自己

2.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

A爱 B不爱 C他们爱钱

3.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怎么办?()

A找人说说 B闷在心里 C想扔东西或找人打架

4.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了,你会怎么办?()

A告诉老师 B揍他 C忍受着

5.你觉得学习重要吗?()

A重要 B 无所谓

6.爷爷奶奶教育你的时候你的态度是()A认真听取 B根本不理 C反抗、不听

7.班里组织活动时()

A积极参加 B不理睬 C应付过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5年4月1日一6月1日,我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这一群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三、四年级共12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60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三、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60份,60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 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 、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单亲和孤儿:%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 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勺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勺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勺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 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勺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试验场学校杨冬梅734000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目前,全国有2290.45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

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老师们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妥安乡岭岗小学李福明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儿童心态不正成绩低劣,有的厌学逃学荒芜学业,有的遇到困惑自杀,有的经不住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严重影响了民族的振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破解的一个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我们学校为了让留守儿童能“沐浴阳光的温暖”,“祖国之花”更加娇艳,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现在对其中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辅导谈几点看法。 一、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对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的观察,发现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情绪明显消极,逆反心理强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

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研究显示,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对老师,监护人的教育产生误解,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性格比较孤僻、内心发展失衡 父母双方外出后,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 有调查显示,在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中,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3.认知水平较差 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

复习2013——2016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doc

寸塘口小学2013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走访调查活动报告 一、调查背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 岁以下占86.5%,江西约有一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本次的调查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镇。镇雄经济比较落后,以农村人口为主,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与老人留在家中。又由于村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原因,当地的教育水平也较落后。大多数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就和家长一起外出打工,导致升学率较低。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很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地不大乐观。我们此行调查的对象,年龄在7~18岁,这些孩子正处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发育阶段,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具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闭、意志薄弱、人格扭曲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并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影响。 三、调查问卷内容 问卷共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后面数字为题号): 人际关系1,6,14,23,30(5) 心态2,4,7,19,22,28,29(7) 自我意识15,18,25,37,38(5) 控制力3,5,24,26,27,31,32(7) 身体状况16,17,20,21,34,35,36(7) 家庭关系8,9,10,11,12,13,33(7) 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 (注:调查问卷附于后) 四、研究方法与调查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现状的呼唤——根据2007年5月、2008年10月、2009年12月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14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好:13%;一般:57%;差:22%;很差:8%)。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 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本人从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学教书,在这里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有些留守儿童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1、要尽可能的保持和留守儿童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

劳动等,这也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尊重、理解、宽容与激励教育 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宽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孩子是被教育者,而老师是教育者,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教育学生是国家赋予教师的职责,教育好学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教师只接受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难以接受,采取粗暴、压抑、禁锢的教育方式效果只能适得其反。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认为,打骂、惩罚是为了让他有出息,旧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与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是背道而驰,是绝对不可取的。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仅仅因为他们年纪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无论谁都无法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学生对自己的名誉很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因而教师不宜宣扬学生的过错,若教师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会越淡薄。事实证明,受到教师良好的尊重、理解、宽容的学生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教师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何晓燕时间:2014年4月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上省级重点高中。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

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普照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围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围。希望能有点用。 有一个故事,是我上课时老师给我讲的,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曹中平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10年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数量巨大: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区域分布:留守幼儿为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集中于中西部 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比例为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据调查,农村留守幼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 这7个人口流出大省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65.97%。 教育问题:监护人重视不够,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健康问题: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1.单向视角分析: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人口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入沿海城市,造成未成年儿童滞留农村。人口学家首先觉察到这个问题。 2.多向视角分析:进入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我国优先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受到全方位的关注。 3.多元整合分析:2007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开始整合。随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开放,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日益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的绝对数在下降。同时,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失控”状态基本上得到遏制。 (一)单向视角分析 2000年以前,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视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成与发展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四年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近1.5亿农民离家在外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总数达2290多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因素的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远行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社会、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 1、社会因素。“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的消极影响。但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一般条件都较差。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部分老师忽视了与“留守儿童”沟通,据调查,75%的“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家访过,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3、父母因素。“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更多的是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而较少给予孩子精神食粮(书籍及心理上的沟通等);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很多成为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4、监护人因素。通过实践证明,无论是将“留守儿童”放在祖辈家里还是放在亲戚家里。由于他们相对缺乏管理经验或有所顾虑,均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分析了以上因素,接合实际情况,我觉得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培训目的: 1.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 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 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结成对子, 他们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照顾留守儿童。 2.为了给孩子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照顾、 教育与鼓励, 使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 成长,并且弥补有的孩子因为内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动与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问 题,建立“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对子,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在每一天都 对他们进行照顾。 3. 通过对代理家长的培训,使代理家长在工作中能系统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 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 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保护、 自我生活, 健康成长。 4.通过上课讲解、图片、 视频等形式,让受训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 多,更深刻。 . 培训方式:集体培训 培训对象:志愿参加“大手拉小手”活动,并愿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其他家长等。 培训地点:庾岭初级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 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 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 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 反过来, 还要关照小孩生活, 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 亲 戚、“保姆”都是本着 不同 的目 的来 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 童”日益成为社会, 然而导至性格孤僻, 就需要我们从社会, 童”的成长呢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趋势。 诚然, 这样可 有一些学生因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变得越来 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 纪律散漫等问题。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 家庭方面着手, 更需要我们 学校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2、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现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给了年长的爷爷奶奶, 以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越懂事,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们勤奋拚搏,争 取走进高级学府的大门来改变其生活轨迹。 但不可否认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造成 的很多教育缺陷更加重了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的责任。 “留守儿童” 的教育问题呢这 作为教师怎样来关爱 “留守儿 1、了解身边留守儿 童的实际困难。 爱的奉献》多媒体视频。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差异并不大,其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 根据我们对我区216名留守儿童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往往要比别的孩子强烈得多,绝大多数的留守家庭经济情况都不是很乐观,这在孩子眼里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就已经明显的比别人矮一截了,再加上别的同学父母都在自己身边,而自己的父母却在遥远的他乡,这无形中又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活动中自卑心理一旦产生,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交往活动的非正常性,然而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自卑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制止的话,就像疯长的野草,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自我封闭。

2、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留守儿童多数喜欢独来独往,遇到困难他们习惯于自己解决,在我区对216名留守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或闷在心里的占到了61%,觉得自己孤立无助的占到了52%,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随时用不信任的眼光冷漠的看着这个世界。 3、渴望亲情,但不知如何沟通,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越来越强。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能够常有父母陪伴,不希望父母长年在外。在我们开展的“留守儿童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的活动中,我们见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羡慕小伙伴高高兴兴的和父母在一起,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看到这样的话,不知这些父母有何感想。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66%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而且次数少得可怜,一般是一个月二到三次,更多的孩子不会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就算父母打电话回来他们也觉得无话好说,更为让人心酸的是,一些留守儿童的妈妈外出打工三年未归,当她回来时,儿子已经不认识他了,见面只是礼貌的喊了声“阿姨”。在我区的留守儿童中父母打工一两年未归的相当常见,在长期的分离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已在默默地发生了变化。孩子并非不想父母,但是一两年未见,他们觉得有些陌生,羞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壮大,留守问题的不断加剧,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前言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不合群 ,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 ,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据调查发现 ,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1] (一)、心理问题 1、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柔弱内向、不合群 你只要到学校去观察,就会发现:非留守儿童普遍要比留守儿童活跃得多。留守儿童均由监管人代为照顾,而监管人总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都会代劳,也缺少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当遇到一些麻烦事情时他们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的心理障碍 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学校里经常性的能见到一些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经常听到学生之间“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没有哦......”“我也有,我还有哥哥姐姐,你没有哦......”等之类的对话。而此时那些留守儿童就只是默默地走开或者默不作声,这 种情形通常会激发起他们的自卑心理,应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壮大,留守问题的不断加剧,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前言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

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不合群 ,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 ,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据调查发现 ,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1] (一)、心理问题 1、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柔弱内向、不合群 你只要到学校去观察,就会发现:非留守儿童普遍要比留守儿童活跃得多。留守儿童均由监管人代为照顾,而监管人总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都会代劳,也缺少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当遇到一些麻烦事情时他们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的心理障碍 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学校里经常性的能见到一些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经常听到学生之间“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没有哦......”“我也有,我还有哥哥姐姐,你没有哦......”等之类的对话。而此时那些留守儿童就只是默默地走开或者默不作声,这种情形通常会激发起他们的自卑心理,应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修订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问题的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众多的留守儿童,在漫漫的等待与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形成的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极为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对孩子的将来,对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纳入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之中,是一种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 引言:面对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孩子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面对这样一群孤独无助的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心灵的呵护。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心理健康 一、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现状,发展趋势,监护及家庭教育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孩子被留在家里,出现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长期与子女分离,缺乏联系,导致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产生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重等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长期的分离状态,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着空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