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XX 大学200X ——200X 学年第一学期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1份,共20分)

1. 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是 获取有用信息 。

2. 从时域看,系统的输出是其输入与该系统 脉冲响应函数 的卷积。

3.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t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f 为

独立变量。

4. 如果一个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0Hz ,为了防止在时域采样过程中出现混叠现象,采样频

率应该大于 100 Hz 。

5. 在桥式测量电路中,根据其 激励电压 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直流电桥与交

流电桥。

6. 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利用形变效应

引起的电阻变化,后者利用 压阻效应 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7. 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压电效应 而工作的。

8. 带通滤波器的上下限截止频率为fc 2、fc 1,其带宽B = 12c c f f ;

若其带宽为1/3倍频程则fc 2 = fc 1。

9. 属于能量控制型的传感器有 、 等。

10 根据载波受调制的参数不同,调制可分为 调频 、 调幅 、 调相 。

11 相关滤波的工作原理是 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同频检测原理

12 。

12 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可以用 传递 函数、 频率响应 函

数和脉冲响应 函数进行数学描述。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空格上,每题1分,共10分)

1. 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 d 信号。

A 复杂周期

B 非周期

C 瞬态

D 随机

2. 平稳随机过程必须 b 。

A 连续

B 统计特征与时间无关

C 各态历经

D 统计特征等于时间平均

3.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c 。

A 固有频率

B 阻尼比

C 时间常数

D 灵敏度

4. 系统在全量程内,输入量由小到大及由大到小时,对于同一个输入量所得到的两个数值

不同的输出量之间的最大差值称为 a 。

A 回程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误差

D 非线性误差

5. 电阻应变片的输入为 b 。

A 力

B 应变

C 速度

D 加速度

6. d 用于评价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因果性。

A 传递函数

B 互相关函数

C 互谱密度函数

D 相干函数

7. 为使电缆的长短不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应选用 b 放大器。

A 电压

B 电荷

C 微分

D 积分

8. 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是 d

传感器。

A 电容式

B 压电式

C 电阻式

D 电涡流式

9. 信号分析设备可分析的频率低于磁带记录仪记录信号的频率,可将磁带 b ,

也可达到分析的目的。

A 重放速度放快

B 重放速度放慢

C 重放速度不变

D 多放几次

10.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d 。

A 存在,但<5%

B 存在,但<1

C 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D 不存在

三、判断题(用√或×表示,在正确的题目对应的括号里填√,反之填 ×,每题1分,共

10分)

1. (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2. ( )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3. ( )调幅波是载波与调制信号的叠加。

4. ( )涡流传感器属于有源传感器。

5. ( )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不适于微小位移量的测量。

6. ( )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

7. ( )恒带宽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越高,其带宽越宽。

8. ( )随机激振属于宽带激振法。

9. ( )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

10.( )若系统是完全线性的,则输入输出的相干函数一定为1。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已知周期方波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式为

??

? ??+++= t t t A t x 0005sin 513sin 31sin 8)(ωωωπ 试绘出该周期方波的单边幅值谱,并说明其频谱特点。

2. 二阶测试装置的两个动态特性参数是什么?为了实现不失真测试,如何确定其取值范

围?

3. 何谓不失真测试?实现测试不失真的测试装置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应如何?

4. 信号的预处理包括那些环节?

5. 为什么在动态电阻应变仪上除了设有电阻平衡旋钮外,还设有电容平衡旋钮?

6. 测得两个同频正弦信号的相关函数波形如图1,问:

图1

(1) 这一波形是自相关函数还是互相关函数?为什么?

(2) 从波形中可以获得信号的哪些信息?

五、计算题(共14分)

1. (6分)已知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ωτωj H +=

11)(, 式中 s 05.0=τ 当输入信号为)45100cos(5.0)60cos(6.0)( -+=t t t x 时,求滤波器的稳态输出)(t y 2. (4分)有一信号)cos()(?ω+=t A t x ,初始相角?为一随机变量;

试求 1)求其自相关函数;2)确定其均值和方差。

3. (4分)以阻值Ω=120R ,灵敏度5.2=S 的电阻丝应变片与阻值为Ω120的固定电阻

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 ,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的应变为1000με时,

分别求出单臂、双臂电桥的输出电压

六、 应用题(共16分)

1. (6分)某车床加工外圆表面时,表面振纹主要是由主轴箱转动轴上齿轮不平衡惯性

力使主轴箱振动所引起,实验测得振纹的频谱如图2(a )所示,主轴箱内的传动示意图

如图2(b)所示,传动轴Ⅰ、Ⅱ和主轴Ⅲ上的齿轮齿数分别为Z 1 = 30, Z 2 = 40, Z 3=20, Z 4=50,

传动轴Ⅰ的转速为 n 1 = 2000转/分(根据传动比计算可知:传动轴Ⅱ的转速为 n 2 = 1500

转/分,主轴Ⅲ的转速为 n2 = 600转/分),试分析哪一根轴上的齿轮不平衡量对加工表面的振纹影响较大?为什么?

(a) (b)

图2

2. (10分)欲测试图3(a)所示简直梁的动态特性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1)请从现有设备中选择,并用框图表示测试系统构成,简述测试过程;

(2)测得该梁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根据该曲线如何确定简直梁的动态特性参数(给出原理、公式并在图中表示)

(现有设备:压电式加速度计、压电式力传感器、磁电式速度计、电阻应变片、电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激振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显示设备)

图3 (a)

图3 (b)

xx大学200X—200X学年第一学期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学院 _ 年级 _ 考试班级 ___

一、填空( 每空1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共20分)

1.获取有用的信息

2.脉冲响应函数

3. 时间(t )、频率f 或)(ω

4. 100Hz

5. 激励电压(或工作电压或桥压或电源)

6. 导体机械形变、半导体电阻率的(或半导体压阻效应)

7. 压电效应

8. 12c c f f - 、32(或1.26)

9. 电阻式传感器、涡电流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等,答对任何两

个均得2分

10. 调幅、调频、调相

11. 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同频检测原理

12. 传递、频率响应、脉冲响应

二、 选择题(每题1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共10分)

1—5 D B C A B

6—10 D B D B D

三、 判断题(每题1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共10分)

1—5 ×√×√√

6—10 √×√×√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5分)

2分

频谱特点:离散性、谐波性、递减性 3分(每答对一个得1分)

2.(5分)

固有频率(n ω)和阻尼比(ξ) 3分(每答对一个得1.5分)

为了实现不失真,阻尼比(ξ)取值0.6 ~ 0.8; 工作频率取值小于等于0.58n ω

2分(每答对一个得1分)

3. (5分)

输出y(t)与输入x(t)满足关系y(t)=A 0x(t-t 0), 其中A 0和t 0为常数,

则为不失真测试。 2分

或者用文字描述上述关系,描述正确2分,不完整1分,错误不得分。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测试装置的

幅频特性为 A(ω)= A 0 = 常数 1.5分

相频特性为 φ(ω)=ω0t - 1.5分

或者用文字表述,表述正确同样得分。

4. (5分)

(1)电压幅值调理(或者放大) 1分

(2)滤波(或者滤去高频) 2分

(3)隔离直流分量(或者隔直) 1分

(4)如原信号进行调制,则应先进行解调(或者解调) 1分

5. (5分)

动态电阻应变仪采用的是纯电阻交流电桥(1分),即使各桥臂均为电阻,由于

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1分),相当于在各桥臂上并联了一个电容,因此,除了电阻平

衡外,还须有电容平衡(3分)。 5分

其它的表述酌情给分。

6. (5分)

(1)互相关函数,因为是非奇非偶函数。 2分

(2)频率信息:正弦波形的频率与此波形频率相同 1分

相位信息:两正弦波形之间的相位差就是此波形中的初相位 1分

幅值信息:此波形的振幅是两个正弦波振幅乘积的一半 1分

五、 计算题(共14分)

1. (6分) )45100cos(5.0)60cos(6.0)(?-+=t t t x

令)60cos(6.0)(1t t x =,)45100cos(5.0)(2?-=t t x

根据线性系统频率保持性和幅频相频特性

2)(11

)(τωω+=A ,)tan()(τωω?-=

由601=ω,可以得到:

316.0)

6005.0(11)(21=?+=ωA 1分 ?-=?-=-=565.71)6005.0()()(1arctg arctg τωω? 1分

)565.7160cos(1896.0)565.7160cos(316.06.0)(1?-=?-?=t t t y

由1002=ω,可以得到: 196.0)

10005.0(11)(22=?+=ωA 1分 ?-=?-=-=69.78)10005.0()()(2arctg arctg τωω? 1分

)69.123100cos(098.0)69.7845100cos(5.0196.0)(2?-=?-?-?=t t t y

由线性系统的叠加性可得

)69.123100cos(098.0)565.7160cos(1896.0)()()(21?-+?-=+=t t t y t y t y

2分

2.(4分) 自相关函数:?+?=T x dt t x t x T R 0)()(1lim

)(ττ 1分 =dt t A t A T

T )])(cos[)cos(1lim 0?τω?ω++?+? =)cos(2

2

ωτA 1分 均值:?-=22000)(1T T x dt t x T μ=?-+22

00

0)cos(1T T dt t A T ?ω=0 1分 方差:2

])([12220200

A dt t x T T T x x =-=?-μσ 1分 3. (4分)单臂:

36000105.241010005.24

141414--?=????==??=??=u S u R R u R R u y εV 2分

双臂:

3600010541010005.22

121212--?=????==??=??=u S u R R u R R u y εV 2分 六、 应用题(共16分)

1. (6分)转动轴I 的转动频率为:2000/60=33.3HZ ; 1分

转动轴II 的转动频率为:1500/60=25HZ ; 1分

转动轴III 的转动频率为:600/60=10HZ ; 1分

与实验测得振纹的频谱图比较可知轴II 上的齿轮不平衡量对加工表面的振纹影

响最大。 3分

2.(10分)

(1)(6分)

测试系统组成框图:(4分)

测试过程(2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由功率放大器放大后传送给激振器,激振器通过

压电式力传感器对简支梁激振;压电力传感器拾取激振力信号,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振动

信号,分别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数据采集系统,最后由显示设备显示频率响应函数。

(2)(4分)

幅频特性峰值0A 对应的频率为简支梁的固

有频率n ω;2分

半功率点(或者021

A 或者0.7070A )对应

的频率分别为1ω、2ω;阻尼比如下方法估计:

n ωωωζ12-=

2分

要求能在图中正确表示,否则酌情扣分。

复习题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

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 ,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信号和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 、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对

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T t T t t t x ||0||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

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

为 。

(1))()(21ωωQ Q (2))()(21ωωQ Q + (3))

()()()(2121ωωωωQ Q Q Q +(4))()(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 (4)阻尼比

7、 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倍所经过的

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1)0.632 (2)0.865 (3)0.950 (4)0.982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 的正弦信号,则必然

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

2、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称为

传递函数。( )

3、 当输入信号)(t x 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 y 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 H ,而与该系统

的物理模型无关。( )

4、 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

5、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就越大。( )

6、 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什么叫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它和系统的传递函数有何关系?

2、 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各包括那些?

3、 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

4、 某测试装置为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其传递函数为1

005.01)(+=s s H 。求其对周期信号)45100cos(2.010cos 5.0)(?-+=t t t x 的稳态响应)(t y 。

5、 将信号t ωcos 输入一个传递函数为s

s H τ+=11)(的一阶装置,试求其包括瞬态过程在内的输出)(t y 的表达式。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填空题

1、 属于能量控制型的传感器有 等,属于能量转换型的传

感器有 等(每个至少举例两个)。

2、 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物理基础的区别在于:前者利用 引起的电阻

变化,后者利用 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3、 为了提高变极距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及减小外部条件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

响,实际应用时常常采用 工作方式。

4、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即前置放大器)有两种形式: 放大器和 放

大器,后接 放大器时,可不受连接电缆长度的限制。

5、 涡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是利用了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中的 效应。

6、 磁电式速度计的灵敏度单位是 。

7、 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而工作的。

(二)选择题

1、 电阻应变片的输入为 。

(1)力 (2) 应变 (3)速度 (4)加速度

2、 结构型传感器是依靠 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的。

(1)本身物理性质 (2)体积大小 (3)结构参数 (4)电阻值

3、 不能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

(1)位移 (2)材质鉴别 (3)探伤 (4)非金属材料

4、 变极距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成 关系。

(1)非线性 (2)线性 (3)反比 (4)平方

5、 半导体式应变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其电阻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1)长度 (2)截面积 (3)电阻率 (4)高通

6、 压电式传感器输出电缆长度的变化,将会引起传感器的 产生变化。

(1)固有频率 (2)阻尼比 (3)灵敏度 (4)压电常数

7、 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的是 传感器。

(1)电容式 (2)压电式 (3)电阻式 (4)电涡流式

8、 自感型可变磁阻式传感器,当气隙δ变化时,其灵敏度S 与δ之间的关系是:S

= 。

(1)δ1

k (2)δk (3)2-δk (4)2--δk

9、 光电倍增管是利用 效应制成的器件。

(1)内光电 (2)外光电 (3)光生伏特 (4)阻挡层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不适于微小位移量测量。( )

2、 涡流式传感器属于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

3、 压电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 )

4、 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哪些传感器可选作小位移传感器?

2、 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与其它位移传感器比较,其主要优点是什么?涡流式传感器能否测

量大位移量?为什么?

3、 电涡流传感器除了能测量位移外,还能测量哪些非电量?

4、 电涡流传感器能否测量塑料物体移动的位移?若能测量理由是什么?不能测量理由是

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就可以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了。

5、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与压电式力传感器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6、 试用双螺管线圈差动型电感传感器做成一个测力传感器。

(1) 用简图说明该传感器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原理;

(2) 两个线圈通常应该接在什么电路中?用图说明如何接法。

7、 某电容传感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圆形极板半径)(4mm r =,工作初始极板间距离

)(3.00mm =δ,介质为空气。问:

(1) 如果极板间距离变化量)(1m μδ±=?,电容的变化量C ?是多少?

(2) 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1001pF mV k =,读数仪表的灵敏度52=k (格/

mV )在)(1m μδ±=?时,读数仪表的变化量为多少?

第四章 信号调理、记录和显示

(一)填空题

1、 电桥的作用是把电感、电阻、电容的变化转化为 输出的装置。

2、 在桥式测量电路中,按照 的性质,电桥可分为直流和交流电桥。

3、 在桥式测量电路中,根据工作时阻抗参与变化的 可将其分为半桥与全桥测

量电路。

4、 调幅是指一个高频的正(余)弦信号与被测信号 ,使高频信号的幅值随被测信

号的 而变化。信号调幅波可以看作是载波与调制波的 。

5、 调频波的解调又称为 。

6、 调频是利用信号电压的 控制一个振荡器,使其输出为等幅波,而 与信

号电压成正比。

7、 常用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1c f 、2c f 的定义为 ,其带宽B

= ,若为倍频程滤波器1c f 与2c f 的关系为 。

8、 RC 低通滤波器中RC 值愈 ,则上截止频率愈低。

(二)选择题

1、 设有一电路,1R 是工作桥臂,2R ,3R ,4R 是固定电阻,且4321R R R R ===。工

作时1112R R R ?+→,则电桥输出电压≈y e ( )。0e 为电桥的电源电压。

(1)0114e R R ? (2)0112e R R ? (3)011e R R ? (4)01

12e R R ? 2、 调幅过程相当于在时域中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1)相乘 (2)相除 (3)相加 (4)相减

3、 电路中鉴频器的作用是 。

(1)使高频电压转变成直流电压 (2)使电感量转变为电压量

(3)使频率变化转变为电压变化 (4)使频率转变为电流

4、 一选频装置,其幅—频特性在∞→2f 区间近于平直,在02→f 区间急剧衰减,这叫

滤波器。

(1)低通 (2)高通 (3)带通 (4)带阻

5、 一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是0f ,-3dB 带宽是B ,则滤波器的品质因数Q 等

于 。

(1)B f +0 (2)B f -0 (3)B f 0 (4)B f 0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平衡纯电阻交流电桥须同时调整电阻平衡与电容平衡。 ( )

2、 调幅波是载波与调制信号的叠加。 ( )

3、 带通滤波器的波形因数λ值越大,其频率选择性越好。 ( )

4、 将高通与低通滤波器串联可获得带通或带阻滤波器。 (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何谓电桥平衡?要使直流电桥平衡,桥臂参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交流电桥应满足什么条

件?

2、 调幅波的解调方法有哪几种?

3、 抗混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它选用何种滤波器?其截止频率如何确定?

4、 相关滤波器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工程应用。

5、 以阻值Ω=120R ,灵敏度2=S 的电阻丝应变片与阻值为Ω120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

供桥电压V V 30=,若其负载电阻为无穷大,应变片的应变μεε2000=。

(1)求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及其灵敏度。

(2)求双臂电桥的输出电压及其灵敏度

6、 若)(t x 为调制信号,t f t y 02cos )(π=为载波,)(t x m 为调幅波(如图所示)

(1)利用傅里叶变换性质说明调幅过程的原理。

(2)画出载波与调幅波的双边频谱图。

第五章 信号处理初步

(一)填空题

1、 为了识别信号类型,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2、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3、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为避免频率混叠,应使被采样的模拟信号成为 ,

还应使采样频率满足采样定理即 。

4、 如果一个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0Hz ,为了防止在时域采样过程中出现混叠现象,采样频

率应该大于 Hz 。

5、 若x(t)是均值为u x 为零的宽带随机信号其自相关函数τ=0时

R x (τ) ,τ→∞时R x (τ) 。

6、 用于评价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因果性。

7、 若某一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cos(ωτA ,则该信号的均方值为2

x ψ= ,均方

根值为x rms = 。

8、 最常用的功率谱估计方法为 。

9、 )(f S x 为信号的 沿频率轴的分布,2)(f X 称为 。

10、巴塞伐尔定理表示在 中计算的信号总能量,等于在 中计算的信号总能

量。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泄漏误差越小。( )

2、 A/D 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 )

3、 对于周期信号,经整周期采样后,可完全避免栅栏效应。( )

4、 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 )

5、 互相关函数是偶实函数。( )

6、 利用系统输入x(t)与输出y(t)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可求该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 )

7、 若系统是完全线性的,则输入-输出的相干函数一定为1。(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已知信号)sin()cos()(2221110?ω?ω++++=t A t A A t x ,求信号的自相关函数)(τx R ,并画出自功率谱)(ωx S (双边幅值谱)。

2、 求频率相同的单位方波和正弦波的互相关函数。

3、 相关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工程应用。

4、 试根据一个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图形,讨论如何确定该信号中的常值分量和周期成分。

5、 某一系统的输入信号为x(t),若输出y(t)与输入x(t)相同,输入的自相关函数)(τx R 和输

入—输出的互相关函数)(τxy R 之间的关系为)()(T R R x x +=ττ,试说明该系统起什么

作用?

6、 应用巴塞伐尔定理求?∞

∞-dt t c )(sin 2的积分值。

第六章 振动测试

(一)填空题

1、 单自由度系统质量块受力所引起的受迫振动,位移共振频率 系统固有频率,速度

共振频率 系统固有频率,加速度共振频率 系统固有频率。

2、 单自由度系统质量块受力所引起的受迫振动,在相位共振处位移始终落后于激振力

度。

3、 单自由度系统基础运动所引起的受迫振动,当激振频率 固有频率时,质量块和壳

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和基础振动近于相等。

4、 激励方式分为 , , 。

5、 按所测的振动性质可将拾振器分为 和 。

6、 阻抗头的前端是 ,后面是测量激振点响应的 。

7、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即前置放大器)有两种形式: 、

和 。

8、 机械系统的主要振动参数是 , 和 。

9、 相对法校准传感器时,经国家计量等部门严格校准过的传感器起着“振动标准传递”的

作用,称为 传感器。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 )

2、 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 )

3、 压电式加速度计手持探针法测振时,加速度计的使用上限频率最低。( )

4、 压电式加速度计的重量越轻,使用上限频率越高,灵敏度越低。( )

5、 涡流位移传感器属于绝对式拾振器。( )

6、 低频激振时,激振器的安装固有频率应比激振频率高3倍以上。( )

7、 快速正弦扫描激振属于宽带激振法。( )

8、 脉冲锤的锤头越软,则激励的频率范围越大。( )

9、 在振动测试中,测得的激励和响应之间的相位差包括了测试系统中所有仪器的相移。

(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对单自由度系统质量块受力所引起的受迫振动,分别写出其位移频响函数、速度频响函

数、加速度频响函数。

2、 对单自由度系统基础位移所引起的受迫振动,分别写出其相对位移频响函数、绝对位移

频响函数。

3、 对于压电式加速度计,画出其工作原理图,并说明为什么其上限频率取决于固有频率?

4、 对于磁电式绝对速度计,画出其工作原理图,并说明为什么其下限频率取决于固有频

率?

5、 如何用实频曲线估计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画图说明。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1、信号;2、时间(t ),频率(f );3、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4、准周期,瞬态

非周期;5、均值x μ,均方值2x ψ,方差2x σ;6、偶,奇;

(二)1、√;2、√;3、╳;4、╳;5、√;

(三)1、π0

2x ,20x ;2、0,22

0x ,)cos(10?ωπ+t x ;3、f j a A π2+;4、()()T f c T T f c T )2(sin )2(sin 00ωπωπ-++; 5、fa j f a πωπω

44202220+--;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1、1/2,2/1, 45-;2、123;3、傅立叶变换法,滤波器法;4、00t j e

A ω-;5、

被测量;6、线性;

(二)(4)(3)(2)(4)(2)(3)(1)

(三)╳ √ √ √ ╳ ╳

(四)略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1、电阻、电感、电容、涡流;压电、磁电;2、金属丝的几何变形,半导体材料的电

阻率变化;3、差动;4、电荷,电压,电荷;5、涡电流;6、mv / (m/s);7、压电效应。

(二)(2)(3)(4)(2)(3),(3)(4)(4)(2)

(三)√ √ ╳ ╳

(四)略

第四章 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

(一)1、电压或电流;2、激励电压;3、桥臂数;4、相乘,相乘;5、鉴频;6、幅值,频

率;7、幅频特性曲线降为最大值的21倍时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12c c f f B -=;122c c f f =,8、大;

(二)(1)(1)(3)(2)(4)

(三)√ ╳ ╳ √

(四)略

第五章 信号处理初步

(一)1、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2、带通滤波法,傅立叶变换法;3、有限带宽,h s f f 2>;

4、100;

5、2

x σ,0;6、相干函数;7、A A ,;8、周期图法;9、功率密度,能谱;10、时域,频域;

(二)1、╳;2、√;3、√;4、√;5、╳;6、╳;7、╳; (三)1、τωτωτ22

212120cos 2cos 2)(A A A R x ++=, [][])()(4)()(4)(222

2112120ωωδωωδωωδωωδω++-+++-+=A A A S x ; 2、ωτπτsin 2

)(=xy R ;

3、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

4、信号的常值分量为其自相关函数均值的开方,周期成分与其自相关函数周期成分的频率相同、幅值成比例关系;

5、该系统的作用是使信号幅值不变、相位提前T ;

6、??-∞

∞-==ππππ2/12/1221)(sin df dt t c ;

第六章 振动的测试

(一)1、小于,等于,大于;2、90;3、远大于;4、稳态正弦激振,随机激振,瞬态激振;

5、相对式,绝对式;

6、力传感器,加速度计;

7、电荷放大器,电压放大器;

8、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

9、参考。

(二)1、╳;2、╳;3、√;4、√;5、╳;6、√;7、√;8、╳;9、√;

(三)略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4、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是以夸美纽斯、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5、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7、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著的《教育学》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9、布鲁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最有价值的提出“发现法”。10、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11、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12、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即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13、社会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14、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发展与努力的方向,而教育目的是提出教育的质量要求。1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16、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教育制度的构成有: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20、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21、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22、我国现代学制如于清末。1902-1903年间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现代学制。23、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5、课程标准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6、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27、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28、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2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3、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1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重要的方面。1、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1)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2)可以为学 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2、教育的 特点(教育本质)(1)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2)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与系统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4)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 制性的结合(5)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 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 现代化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 模、速度和结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5、现代教育的本体 功能(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2)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的传递性是教育的基 本属性(3)教育的筛选功能6、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 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 经济效益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A、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有尊严的人)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8、 学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 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增强对人影 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 不走和少走弯路。10、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 基础(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11、我国的教育方针 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 神实质(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人的素质的内在提高以及全 民素质的全面提升。(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 定的(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需要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 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分工造成的(3)人的发展是大工 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6)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世 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17、思考: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 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你是怎么看待的?:各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 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 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1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19、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 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20、课程的实施(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是普及、强迫性的。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擅自取消国家 课程计划之内的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 尽可能尊重学生差异、满足每一个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运用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 培植孩子的学习信心。2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 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2、教学的本质(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 征。(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 性的认识23、课外活动的特点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 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24、未来教师专业素养(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 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1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 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 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个性差异性、独 一无二的个体。(2)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 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3)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 力 A、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管理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 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2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1)新 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 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6、如何促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1)、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 的师生伦理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加 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关系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孩子是神圣”)B、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

运筹学基础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小于或等于(≤)不等式,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 A.基变量 B.非基变量 C.松弛变量 D.剩余变量 2.对于供求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若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为了转化为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往往虚设一个 A.供应点 B.需求点 C.仓库 D.运输渠道 3.对计划项目进行核算、评价,然后选定最优计划方案的技术,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4.在网络图中,两个活动之间的交接点,称之为 A.线路 B.结点(事项) C.活动 D.流量 5.网络图中,正常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6.在一个网络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图的点旁或边旁标上数,这个数也可称之为 A.树 B.杈 C.枝叉 D.最小枝叉树 7.单纯形法作为一种简单解法,常用于求解线性规划的 A.多变量模型 B.两变量模型 C.最大化模型 D.最小化模型 8.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9.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费用,称之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0.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A.随机数 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 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接受咨询的专家之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与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这种定性预测方法是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12.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 A.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具有提供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炊事员试题题库

炊事员培训试卷 单位(项目)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15分 1.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上的“三违”指的是()、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4.热力消毒的温度是()度,时间是1--2分钟 5.储存食品应做到四防是:防尘、防鼠、()、防潮二.单选题25分 1.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必须先办()方可开业A。卫生许可证 B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C 从业人员培训证明 D 就业证明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 年必须健康体检一次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3.经过热力(煮沸、红外线加热或蒸汽等)消毒的餐用具,其 感官卫生应达到()。 A 光洁涩干 B 允许有水迹C允许有些油腻 D 只要没 有食物残渣即可 4.强调公共饮食餐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 )

A 杀死餐具上的微生物 B 漂白餐具 C 防止传播肺炎 5.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受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 救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 )报告 A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公安部门 C 政府部门 三.判断题25分 1.职工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应该认 定工伤() 2.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安全装置对操作带来的不便时,可以不 用或者拆除() 3.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首先应迅速切断带电设 备的电源,再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4.在打扫卫生擦拭电气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拭 电气设备,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5.食堂严禁使用工业盐() 四.问答题35 1.食品安全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叫生熟分开?

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历年试题和答案

第1章导论 【真题演练】 1、(12年4月)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为( A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2、(12年4月)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属于( c ) A.经济预测 B.科技预测 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11年7月)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 B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4、(12年4月)对于管理领域,运筹学也是对管理决策工作进行决策的___计量___方法。 5、(11年7月)运筹学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为制定最优的管理决策提供___数量___上的依据。 6、(11年4月)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_数学模型_,预言未来作业,然后制定方案,并推荐给经理部门。 7、(10年7月)运筹学把复杂的功能关系表示成_数学模型_,以便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8、(10年4月)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筹学和信息技术方法的分界线将会____消失____,并将脱离各自原来的领域,组合成更通用更广泛的管理科学的形式。 9、(09年7月)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定量决策、___混合型决策___三类。 10、(09年4月)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____人机系统____的科学。 11、(09年4月)名词解释:定性预测 12、(11年7月)名词解释:定量预测 【同步练习】 1、运筹学研究和运用的模型,不只限于数学模型,还有用___符号___表示的模型和___抽象___的模型。 2、在某公司的预算模型中,__收益表__是显示公司效能的模型,___平衡表__是显示公司财务情况的模型。 3、运筹学工作者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应包括___部___环境和___外部___环境。 4、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是___作出决策___,首先确定问题,然后__制定目标___,确认约束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运筹学基础历年考题汇总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更多科目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636598696.html,/zikao.htm)(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向量中的概率向量是( A ) A.(0.1,0.4,0,0.5)B.(0.1,0.4,0.1,0.5) C.(0.6,0.4,0,0.5)D.(0.6,0.1,0.8,-0.5) 2.当企业盈亏平衡时,利润为( C ) A.正B.负C.零D.不确定 3.记M为产品价格,V'为单件可变成本,则边际贡献等于( B ) A.M+V'B.M-V'C.M*V'D.M/V' 4.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 )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期望利润标准就是现实主义决策标准 B.最小最大决策标准是乐观主义者的决策标准 C.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 D.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把每个可行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好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定为1 6.下述选项中结果一般不为0的是( D )

A.关键结点的结点时差B.关键线路的线路时差 C.始点的最早开始时间D.活动的专用时差 7.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基本上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下列方法中不能正确缩短工程周期的是( D ) A.搞技术革新、缩短活动,特别是关键活动的作业时间 B.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等 C.组织平行作业D.改多班制为一班制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 ) A.(1)(2)(3)(4)B.(2)(1)(3)(4) C.(1)(2)(4)(3)D.(2)(1)(4)(3) 9.求解需求量小于供应量的运输问题不需要做的是( D ) A.虚设一个需求点B.令供应点到虚设的需求点的单位运费为0 C.取虚设的需求点的需求量为恰当值D.删去一个供应点 10.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运输问题的求解程序的是( B ) A.分析实际问题,绘制运输图B.用单纯形法求得初始运输方案 C.计算空格的改进指数D.根据改进指数判断是否已得最优解11.若某类剧毒物品存货单元占总存货单元数的10%,其年度需用价值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15%,则由ABC分析法应称该存货单元为( A )存货单元。 A.A类B.B类C.C类D.待定

学校食堂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测试题(后附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于()通过,自( )起实施。 2、食堂从业人员做到四勤:() 3、地沟油的鉴别一般通过:( )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4、食堂食品留样不少于()克,置于冷藏设备保存( )小时以上。 5、三无食品指的是:( ) 6、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有:( )等。 7、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等。 二、单项选择题: 1、餐用具煮沸、蒸汽消毒应:( )?A.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 B.保持100度5分钟以上? 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D.以上都不对 2、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的条件下存放。( ) A.高于60℃低于0℃ B.高于60℃或低于10℃ C.高于70℃或低于0℃D.以上都不是 3、下列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方式哪种是正确的?() A.任何方式均可以 B.离地2米悬挂 C.离桌2米悬挂D.靠顶悬挂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5、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 A.5CM以上B.10CM以上 C.15CM以上 D.20CM以上 6、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________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A.分别 B.分池C.分时D.分人 7、需要_________的熟制品,应尽快_________后再__________。( )?A.冷冻冷却冷藏B.冷藏冷却冷藏?C.冷藏冷冻冷藏D.冷冻冷却冷藏E.以上都不是 8、下列哪种厨师的操作做法可能引起细菌污染。( )?A.生、熟食品分开存放B.鱼肉蔬菜同一个砧板切配? C.消毒好的餐具摆放在保洁柜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9、需烧熟煮透,否则极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是下列哪组食品。()? A.豆浆、四季豆B.豆腐干、白菜? C.榨菜、酱菜D.虾、牛肉E.以上都不是 10、食品加工场所应距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A.15米以上B.25米以上 C.35米以上 D.100米以上E.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活动性肺结核D.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2、下列场所中属于食品处理区的是:( )

2013年7月运筹学基础试题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未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若某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这个最优解必定是某个基变量组的 A.可行基解B.最优解C.特解D.可行解 2.在工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中,燃料动力费属于 A.车间经费B.半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企业管理费 3.综合运用计划评核术和关键路线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计划管理方法,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B.图解法C.最短路线法D.单纯形法 4.在箭线式网络图中,以箭线表示的作业或工序,称之为 A.线路B.结点(事项) C.活动D.流量 5.网络图中,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最长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B.最乐观时间C.最保守时间D。最可能时间 6.在网络图中,如果所有的点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连线而连通,则这种图形称之为 A.连通图B.不连通图C。树图D.最短路线图 7.对于概率矩阵P,当n—o。时,Pn称之为P的 A。固定概率矩阵B.马尔柯夫向量C。概率向量D.概率方阵 8.对单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B.宏观经济预测C.科技预测D.社会预测 9.随着企业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称之为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预付成本D。计划成本 10.如果一个随机变量允许在某个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何个数的数值,则它就是一个 A.随机数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决策时,需要掌握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各方面的变化和预测资料。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而采取的定性预测方法属于 A.指数平滑预测法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D.特尔斐法 1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 A.决策者不知道将要面对哪些自然状态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13.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只占全部存货台套数的10%,而就其年度需用价值而言,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70%,这类存货台套称为 A.A类存货台套B.B类存货台套C.C类存货台套D.经济存货单元 14.在库存管理中,“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亦可称为 A.再订货点B.前置时间 C.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D.经济订货量 15.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中,全部可行解所分布的区域称之为 A.可行解B.可行解区C.最优解D.等值线

教育概论练习题

《教育概论》模拟练习 Ⅰ导论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 1、《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教育学研究范式----范式这个概念代表了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不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教育学的研究方式,也不仅仅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取向。 二、问题简答 1、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还没有系统的理性认识,没有成为教育之“学”。因此,可以把这一教育认识活动阶段称为“前教育学时期”。这一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2、教育学形成一门学科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普通教育学》这本教育学的巨著已经完全脱离了哲学的体系,形成了教育学自身的话语体系。其次,赫尔巴特还指出:“假如教育学希望尽快地严格地保持自身的概念,并进而培植出独立的思想,从而可能成为研究范围的中心,而不再有这样的危险——像偏僻的、被占领的区域一样受到外人治理,那么情况可好得多。”总之,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这一论著中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出发,应用一系列的教育基本概念,建构了完整的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系和研究典范。 3、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某一个问题构成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运筹学研究和应用的模型是() A.数学模型 B.符号和图像表示的模型 C.数学和符号表示的模型D.数学模型、图形表示的模型、抽象的模型 2.以下不属于运用运筹学进行决策的步骤的是() A.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B.分析定义待决策的问题并拟定模型 C.提出解并验证其合理性 D.进行灵敏度分析 3.问题域的外部环境一般是指() A、问题域界面与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B、问题域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C、问题域界面与问题域内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D、问题域界外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4.科技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间为() A.1~3年 B.3~5年 C.5~10年 D.3~7年 5.已知一组观察值的平均值为x=15.8,y =49.5,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b=2.5,则回归方程在y轴上的截距为() A.-10 B.10 C.89 D.107.95 6.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 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7.存货台套的运费应列入() A.订货费用B.保管费用 C.进厂价D.其它支出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1)(2)(3)(4)B.(2)(1)(3)(4)

食堂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公司食堂人员安全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司厂区内严禁携带烟火,禁止吸烟,不准末成年人进入,在班前、上班时不准喝酒。 2.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采用梯子登高要有防滑措施,梯子斜度以60度为宜。上下梯子要检查是否牢固,下面要有人扶持。人字梯中要用结实的牵绳拉住。 4.灭火器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正常,当指针指在红色区域表示压力不足。 5.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二、简答题 1.干粉灭火器的扑救范围是什么?如何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范围: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拔掉铅封,拉出环状保险销;一手紧握喷管,一手按下压把,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 2.简述灭火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⑤室外

站在上风处进行灭火。⑥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用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3、从业人员有哪些症状时应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答: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疥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因为这些症状都潜伏着病后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可能性。 4、什么叫生熟分开? 答:有3方面:⑴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⑵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应分开或有明显标记。⑶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5、食品加工流程应当怎样布局才符合卫生规范? 答:餐饮食品加工流程的布局应符合食品从高污染区向低污染区 方向流动的要求,并设定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一般按照:粗加工、洗涤区—食品工具、容器和餐具清洗、消毒区—不同食品类别次加工区—烹饪区—备餐区等来划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02375_运筹学基础试题及答案_201007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线性盈亏平衡图中,当企业产量大于盈亏平衡时产量,且不断增加,则利润( D ) A.为正且增加 B.为负且增加 C. 为正且减少 D.为负且减少 2.不属于 ...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是( B ) A.产品规划 B. 订货时间的确定 C.推销渠道的选择 D.厂址选择 3.相对而言,下列哪种商品销售量预测较少考虑季节变动趋势?( B )4-59 A.羊毛衫 B.洗衣机 C.皮衣 D. 空调 4.当据以计算回归方程式y=a+bx的一组实际数据点大致在回归直线上下接近于正态分布时,实际值落入预测值y?t+1上下区间内的概率达到95%的置信区间是( C )2-44(注:S为标准偏差) A.y?i+1±S2 B.y?i+1±2S C.y?i+1±2S D.y?i+1±3S 5. 以下方法中不宜 ..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是( A )3-54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 C.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D.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6.对一决策问题,两种决策方法的结果一定完全一致的是( C )教材上没有,是第3章内容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C.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360docs.net/doc/636598696.html,/

D.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7.避免缺货的方法不包括 ...( B )教材上没有,是第4章内容 A.增加订货量 B.订货催运 C.设置安全库存量 D.缩短前置时间 8. 关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解和基解,叙述正确的是( D )5-81 A.可行解必是基解 B.基解必是可行解 C.可行解必然是非基变量均为0,基变量均非负 D.非基变量均为0,得到的解都是基解 9.在求最大流量的问题中,已知与起点相邻的四节点单位时间的流量分别为10,5,12,8,则终点单位时间输出的最大流量应( C )教材上没有,是第八章内容 A. 等于12 B.小于35 C. 小于或等于35 D. 大于或等于35 10.在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中,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 B )5-85 A.0 B.极大的正数 C.绝对值极大的负数 D.极大的负数 11.运输问题的解是指满足要求的( B )6-97 A.总运费 B.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费 C.总运量 D.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量 12.某个运输问题中,有m个供应点,n个需求点,总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则( D )6-98 A.独立的约束方程有m+n个 B.所有的运输方案都呈阶石状 C.所有的运输方案中数字格的数目都是m+n+1个 D.当存在最优解时,其中数字格有m+n-1个 13.网络中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为a天,最保守的估计为b天,最可能的估计为m天,则该作业的三种时间估计法的估计值是( D )7-125 A.a+b-m B.(a+b+m)/3 C.(a+b+2m)/4 D.(a+b+4m)/6 14.网络时间的表格计算法中,表格的每一行代表( B )教材上没有,是第7章内容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360docs.net/doc/63659869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