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

英文:Fine and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课程号(代码):30002803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48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容。其任务是介绍作为精细高分子主要内容的功能高分子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的方法。本课程涵盖了功能高分子的主体内容,将理论贯穿其中并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的方法,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

(1)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4;

(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5;

(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3;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

难点)

第1章绪论(3学时)

简要介绍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区别及分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功能高分子的设计、制备和加工。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对不同种类结构功能高分子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的方法建立整体概念。

要点: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区别

功能高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功能高分子制备的方法

第2章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6学时)

在概述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共性中介绍影响吸附分离功能的因素(内因、外因和其它因素),讲解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合成的通用方法,包括成球技术、致孔技术,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形态。在此基础介绍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高吸水树脂和高吸油树脂。使学生对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有较系统、深刻的理解。

1. 概述吸附分离基本概念

2. 吸附树脂吸附树脂的定义,分类,制备(举例各种类型的吸附树脂)

3. 离子交换树脂结构和分类,合成各类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应用

4. 螯合树脂结构和分类,合成各类螯合树脂,应用举例

5.高吸水性树脂结构特点,吸水机制,吸水率的影响因素,各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6. 高吸油树脂结构和性质,制备聚(烷基)丙烯酸酯系,聚烯烃系,应用

(每部分各一学时)

要点:影响吸附分离功能的因素,成球技术、致孔技术,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形态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

各类吸附树脂的定义,应用

t与吸附剂粒径的关系

1/2

计算公式:吸附平衡(2-1)(2-2),(2-4)(2-5)

吸液率(2-25)(2-26),吸油倍率(2-27)

第3章反应型功能高分子(选学)

第4章光功能高分子材料(8学时)

通过对高分子光物理及光化学原理的复习,了解电子激发态的产生和失活,从而引出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光固化材料和光致抗蚀剂的主要组分及其应用,并简单介绍其他光功能高分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使学生对光功

能高分子材料有较系统、深刻的理解。

1、高分子光物理及光化学原理(2学时)

要点:分子价键结构理论(分子轨道)

光的吸收和透过

激发态的产生、电子跃迁的四种方式

*激发态的失活、电子激发态的损耗方式(Jablonsky图)

2、光固化材料(3学时)

要点:紫外光固化材料、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特点、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用途、*光敏涂料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

光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的类型及引发机理、阳离子光引发剂

稀释剂:常用的稀释剂类型、特点及应用

低聚物:低聚物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紫外光固化材料的应用:涂料、油墨、粘合剂,配方设计

紫外光源:汞灯: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

3、光致抗蚀剂(3学时)

要点:光致抗蚀剂(光刻胶)、正性光刻胶、负性光刻胶的定义

*主要的负性胶的类型及特点

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类、聚酯型、环化橡胶-叠氮类、主要结构

式和交联反应方程式。

*主要的正性胶的类型及特点

邻重氮萘醌-酚醛树脂、主要结构式、作用方程式及特点。

了解化学增幅型光刻胶光致抗蚀剂的光刻工艺

第5章电功能高分子材料(6学时)

电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热点。本章通过讲述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结构特点,导电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内容,让学生对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兴趣。该部分授课内容主要及要点如下:

1.电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述(0.5学时)

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材料导电过程,载流。

材料的导电能力及分类

2.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1.5学时)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概念、分类及结构

常用导电填料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制,三种理论

渗滤阀值现象,PTC效应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3.电子性导电高分子材料(1.5学时)

背景介绍,导电高分子/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发现及发展

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派尔斯(Peierls)过渡理论,掺杂

聚合物结构对导电性的影响

常见电子导电聚合物种类及制备

4.离子性导电高分子材料(1.5学时)

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组成及特征

离子型高分子导电机理

高分子电解质导电性的影响因素

高分子电解质的种类及特征

5.导电高分子的应用(1学时)

电致变色,智能窗,无炫反光镜

金属防腐和防污

电磁屏蔽和隐身

高分子抗静电剂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第6章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6学时)本章重点讲解生物惰性、生物降解两种医用功能高分子。

1. 概述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讲述生物惰性医用高分子(2学时)

1)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历程

医用高分子的分类

医用高分子的特殊要求

2)生物惰性高分子

定义

特殊要求与设计理念

聚氨酯

硅橡胶

聚醚

其它生物惰性高分子

前沿研究举例与分析讨论

本章重点讲解生物惰性、生物降解两种医用功能高分子。

1. 概述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讲述生物惰性医用高分子(2学时)

1)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历程

医用高分子的分类

医用高分子的特殊要求

2)生物惰性高分子

定义

特殊要求与设计理念

聚氨酯

硅橡胶

聚醚

其它生物惰性高分子

前沿研究举例与分析讨论

2. 讲述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2学时)

1)医用高分子的生物降解与结构设计

天然降解医用高分子,重点为壳聚糖、胶原、环糊精等

合成降解医用高分子,重点为聚乳酸、聚己内酯等

前沿研究举例与分析讨论

2)医用高分子的发展趋势

第7章高分子液晶材料(6学时)

从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定义、分类、结构特征,及主要的应用与发展。通过详细阐述液晶态与通常物质三态区别,分子链特性不同的各类高分子液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合成及物理特性,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高分子液晶材料的结构特点,基本物性,和研究应用领域。

高分子液晶简介(1学时)

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定义,命名,结构单元

要点:液晶态、液晶基元。

第一节高分子液晶的化学结构、分类(2学时)

分子的形态,有序性,结构类型及分类,表现特征

要点:三种结构类型:近晶相、向列相、胆甾相;

晶相结构和特性;

以生成条件分类的液晶高分子种类。

第二节高分子液晶合成路线、物性、实例(2学时)

典型的高分子液晶,合成方式,表征方法,应用

要点:主链型液晶,侧链型液晶;

溶致性和热致性主链型液晶高分子;

改变聚合物链结构方法;

高分子液晶表征方法。

第三节小节(1学时)

重点回顾,课外知识补充,课堂习题及讨论。

第8章高分子功能膜材料(6学时)

从膜的定义开始引入膜的类型、功能,介绍高分子功能膜。

1.功能膜概述(3学时)

高分子分离膜的分类:膜的形态、形状、材料

要点:均质膜,非对称膜,多孔膜致密膜

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被分离物质的粒度大小与膜孔的关系

渗透、反渗透、渗透平衡与反渗透膜透析膜、电渗析

膜分离原理:筛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溶解扩散机制,选择性吸附

膜分离驱动力:压力差驱动力,浓度差驱动力,电场驱动力

高分子分离膜的性能表征:透过性,在不同膜中的表达形式,公式(8-2)(8-3a)(8-3b)(8-4)

分离性能的几种表示方法(8-5)(8-6)(8-7)

2.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2学时)

要点:致密膜制备的三种方法

多孔膜制备的五种方法,其中相转换法为重点又包括四种实现方法

复合膜的制备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液膜的制备

3.特殊的高分子分离膜(与应用部分一起1学时)

4.高分子分离膜的应用

第9章环境敏感高分子材料(3学时)

本章重点各种刺激敏感的功能高分子。

1)环境刺激敏感的类型

2)环境刺激敏感高分子的分类

3)智能凝胶的分类和特性

4)pH、温度、光等刺激敏感高分子

5)前沿研究举例与分析讨论

总复习(3学时)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

主编:罗祥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出版日期2012

五、主要参考资料

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

主编:马建标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第一版

出版日期:2000.7

其它有关功能高分子的书籍

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

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期末成绩为卷面试题分数,占5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共占50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31028 课程英文名称:High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是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获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简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应用、加工成型方法及工艺,是该专业学生学习高分子材料工程知识的入门课程,使其明了高分子材料工程的内容和学习本专业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高分子材料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 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3.熟悉各类高分子材料的选用、成型加工等基础知识; 4.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能、选用,及加工基本方法和工艺。 2.基本能力:具有能根据应用要求选择高分子材料类型和根据结构要求选择高分子材料制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基本能力。 3.基本技能:高分子材料鉴别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可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仿真模拟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现场参观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 2.教学手段:本课程以理论为主,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先修课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对习题课和实践环节无要求。 2.作业题内容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践大纲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31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16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7版); 2.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 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的教学经验和现有的实验条件; 4.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5.卓越工程师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和运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合成过程对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材料、分析检测手段以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标定的基础; 4.本实验以《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为先修课; 5.本实验为后续的创新周和毕业设计奠定实践基础。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 1.实验目的、任务 (1)巩固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是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实验室各项操作入手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将化学与物理的知识综合应用于高分子领域扩大知识面,启发创新思维。 (2)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独立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与加深对高分子科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了解高分子性能表征的各分析测试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分析影响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因素。 (3)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评估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2.实验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综合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能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会常用高分子材料合成装置和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设备的使用,能够运用高分子材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分子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的科学。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的科学。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高分子链的构型有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种类型。 旋光异构是由于主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形成的,有全同、间同和无规三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高聚物中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称为等规度。)。 全同(或等规)立构: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的一侧或者说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间同立构:取代基相间地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键接 几何异构是由于主链中存在双键而形成的,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构象:原子或原子基团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分布。 链段: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 链节(又称为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

高分子可以分为线性、支化和交联三种类型。其中支化高分子的性质与线性高分子相似,可以溶解,加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支化破坏了高分子链的规整性,其结晶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支化高分子的结晶度、密度、熔点、硬度和拉伸强度等,都较相应的线性高分子的低。 交联高分子是指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交联高分子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加热也不能熔融。 高分子链的构象就是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单键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呈卷曲构象的根本原因,内旋转越自由,卷曲的趋势就越大。这种不规则的卷曲的高分子构象称为无规线团。 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有键角和空间位阻的限制。 自由结合链的内旋转没有键角和位垒限制;自由旋转链有键角限制,但没有空间位阻的限制。自由结合链和自由旋转链都是假想的理想链,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的高分子链既不是自由结合链,也不是自由旋转链,但可以看作是一个等效的自由结合链。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末端距:线性高分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把1mol液体或者固体移到其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则称为内聚能密度) 聚合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结晶,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 聚合物的单晶一般只能在极稀溶液中(浓度小于0.1%)缓慢结晶才能形成。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1、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点能否用蒸馏的方法提纯高分子化合物 答: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特点有:(1)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在104~ 106之间;(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简单,分子结构有规律性;(3)各种合成 聚合物的分子形态是多种多样的;(4)一般高分子化合物实际上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 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只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及多分散性;(5)由于高 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具有与低分子化合物完全不同的物理性质。 不能。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往往超过高分子主链内的键合力,当温度升高到汽化 温度以前,就发生主链的断裂和分解,从而破坏了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因而不能用蒸 馏的方法提纯高分子化合物。 2、何谓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如何表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 答: 聚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是一平均值. 这种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性称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可以用 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来表示.这一比值称为多分散指数, 其符号为D. 即D =M w/M n. 分子量均一的聚合物其D为越大则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程度越大. 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更确切的表示方法可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表示.以相对分子质量 为横坐标, 以所含各种分子的质量或数量百分数为纵坐标, 即得相对分子质量的质量或数 量分布曲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宽窄将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加工和物理性能.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产生的原因注意由聚合物形成过程的统计特性所决定. 3、各举三例说明下列聚合物 (1)天然无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生物高分子。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3)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 答:(1)天然无机高分子:石棉、金刚石、云母;天然有机高分子:纤维素、土漆、天然橡胶; 生物高分子:蛋白质、核酸 (2)碳链聚合物: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杂链聚合物:聚甲醛、聚酰胺、聚酯 (3)塑料:PE、PP、PVC、PS;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 化学纤维:尼龙、聚酯、腈纶、丙纶;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光敏高分子、高分子催化 剂 4、什么叫热塑性塑料什么叫热固性塑料试各举两例说明。 热塑性塑料是指可反复进行加热软化或熔化而再成型加工的塑料,其一般由线型或支链型聚合物作为基材。如以PE、PP、PVC,PS和PMMA等聚合物为基材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是指只能进行一次成型加工的塑料,其一般由具有反应活性的低聚物作基材,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固化剂经交联而变为体型交联聚合物。一次成型后加热不能再软化或熔化,因而不能再进行成型加工。其基材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脲醛树脂等。 5、高分子链的结构形状有几种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何不同 答: 高分子链的形状主要有直线形、支链形和网状体形三种,其次有星形、梳形、梯形等(它 们可以视为支链或体形的特例). 直线性和支链形高分子靠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 分子间力较弱.宏观物理性质表现为密度小、强度低.聚合物具有热塑性, 加热可融化, 在溶剂中可溶解. 其中支链形高分子由于支 链的存在使分子间距离较直线形的大, 故各项指标如结晶度、密度、强度等比直线形的低, 而溶解性能更好, 其中对结晶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网状体形高分子分子链间形成化学键, 其硬度、力学强度大为提高. 其中交联程度低的具有 韧性和弹性, 加热可软化但不熔融, 在溶剂中可溶胀但不溶解. 交联程度高的, 加热不软化, 在溶剂中不溶解.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课程编码:02100090英文名称:Molding Theory for Polymer material 学时:56学时学分:3.5学分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高分子物理 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王贵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育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生产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绪论 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机械, 2、聚合物加工性质 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性能、可挤出性、可模塑性、可纺性,在加工过程中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与加工条件的关系; 3、聚合物的流变性质 了解聚合物流动和变形的特征和基本分类,掌握粘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特别是成型加工工艺有关的参数 4、聚合物流体在管和槽中的流动 掌握聚合物流体在圆管和狭缝通道中流动的特点, 5、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 6、成型物料的配制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

7、挤出成型 普通型、三段式单螺杆挤出机基本原理:固体塞简化假设和固体输送原理;融化段的物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熔体输送段最简流动方程的意义 8、注射成型 移动螺杆式注塑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成型时熔体进入型腔内部流 动情况,及在此期间制品的内在质量与成型工艺的关系 9、其它成型加工方法 其他成型加工方法, 如:吹塑、旋转模塑、热成型、热固模塑{压缩和传递模塑}发泡塑料加工、冷成型、共混和增强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绪论 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机械,了解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2、聚合物加工性质 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性能、可挤出性、可模塑性、可纺性,在加工过程中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与加工条件的关系;聚合物加工过程中聚集态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 与加工条件的关系 3、聚合物的流变性质 了解聚合物流动和变形的特征和基本分类,掌握粘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特别是成型加工工艺有关的参数,如温度、剪切以及与多相体系配制工艺有关的因素等。 4、聚合物流体在管和槽中的流动 掌握聚合物流体在圆管和狭缝通道中流动的特点,了解可测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着重掌握热塑性塑料加工过程的取向、结晶等结构变化及对制品的影响,从而了解改进制品的质量的方法。 6、成型物料的配制 掌握混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及混合效果的评定,了解常用的混合设备。 熟悉常用的几种配料工艺。 7、挤出成型 了解单螺杆挤出机的基本结构。 掌握普通型、三段式单螺杆挤出机基本原理:固体塞简化假设和固体输送原理;融化段的物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熔体输送段最简流动方程的意义。 结合上述理论,联系挤出实践,了解工艺和结构参数对挤出流量和质量的影响。 8、注射成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一、实验课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二、实验项目: 三、实验教材: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程》,卢神州,自编 四、主要仪器设备: 膨胀计20个

稀释型乌氏粘度计20个 GJY-III型光学解偏振仪2台 RL—11B1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2台五、实验教学课件

实验1 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 实验目的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 2 试验仪器、工具及试样 (1)试剂和试样: 乙酸乙烯酯(化学纯),过硫酸铵(化学纯),聚乙烯醇(PV A1788)(化学纯),乳化剂OP-10(化学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学纯),碳酸氢钠(化学纯) (2)试验仪器和工具: 水浴锅(1000ml),增力搅拌器,聚四氟乙烯搅拌棒,变压器(1KV),滴液漏斗(磨口,60ml),球形冷凝管(磨口),温度计(0~100℃),量筒(100ml,50ml,10ml),烧杯(250ml,50ml,10ml),移液管(10ml,5ml,1ml),三口磨口烧瓶(250ml(19×3)),玻璃棒,封闭电炉(1000瓦)、氮气瓶(高纯氮),电子天平 3 基本知识 聚乙酸乙烯酯是由乙酸乙烯酯在光或过氧化物引发下聚合而得。根据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的不同,可以得到分子量从几千到十几万的聚合物。聚合反应可按本体、溶液或乳液等方式进行。采用何种方法决定于产物的用途。如果作为涂料或粘合剂,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聚乙酸乙烯酯胶乳漆具有水基漆的优点,即粘度较小,而分子量较大,不用易燃的有机溶剂。作为粘合剂时(俗称白胶),无论木材、纸张和织物,均可使用。 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机理与一般乳液聚合相同。采用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均需分批加入。聚合中最常用的乳化剂是聚乙烯醇。实践中还常把两种乳化剂合并使用,乳化效果和稳定性比单独用一种要好。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和OP-10两种乳化剂。 单体纯度、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和转化率等都对产物分子量有很大影响。另外,由于乙酸乙烯酯自由基活性很高,容易对聚合物发生链转移而形成支链或交联产物。 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与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加入乳化剂[注1](6g聚乙烯醇溶于78ml 蒸馏水及1g乳化剂OP-10)及20ml乙酸乙烯酯。称1g过硫酸铵[注2],用5ml水溶解于小烧

最新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复习课程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1.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内容 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约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一般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这个范围的又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英文中“高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两个词,即polymers和Macromolecules。前者又可译作聚合物或高聚物;后者又可译作大分子。这两个词虽然常混用,但仍有一定区别,前者通常是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而后者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也包括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 与低分子相比,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1)相对分子质量大,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往往存在着分布; (2)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自由度使分子链弯曲而具有柔顺性; (3)高分子结构不均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 (4)晶态有序性较差,但非晶态却具有一定的有序性。 (5)要使高聚物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 高分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高分子结构是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结构层次(见表1-1): 表1-1高分子的结构层次及其研究内容 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如上特点,使高分子具有如下基本性质: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绝缘性,耐腐蚀性,抗射线。 此外,高分子不能气化,常难溶,粘度大等特性也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 (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是碳以共价键相连:不易水解 (2)杂链高分子,主链除了碳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由缩聚或开环得到,因主链由极性而易水解、醇解或酸解(3)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上全没有碳:具有无机物的热稳定性及有机物的弹性和塑性 (4)梯形和螺旋形高分子:具有高热稳定性 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称为高分子链。聚合度: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数目; 除结构单元的组成外,端基对聚合物的性能影响很大:提高热稳定性 链接结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的联接方式(主要对加聚产物而言,缩聚产物的链接方式一般是明确的)。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悬浮共聚合的方法及特点。 2.通过对共聚物的磺化反应,了解高分子反应的一般规律。 3.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净化方法和交换当量的测定。 二、实验背景 2.1 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介绍 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称由分类名称、骨架(或基因)名称、基本名称组成。孔隙结构分凝胶型和大孔型两种,凡具有物理孔结构的称大孔型树脂,在全名称前加“大孔”。分类属酸性的应在名称前加“阳”,分类属碱性的,在名称前加“阴”。如: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还可以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苯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首先区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类,阴离子树脂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两类(或再分出中强酸和中强碱性类)。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方式:离子交换产品的型号以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分类,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的差异,第三位数字为顺序号用以区别基因、交联剂等的差异。 2.2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 (1)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这两个反应使树脂中的H+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强酸性树脂的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处理,即用化学药品使离子交换反应以相反方向进行,使树脂的官能基团回复原来状态,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阳离子树脂是用强酸进行再生处理,此时树脂放出被吸附的阳离子,再与H+结合而恢复原来的组成。 (2) 弱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弱酸性基团,如羧基-COOH,能在水中离解出H+ 而呈酸性。树脂离解后余下的负电基团,如R-COO-(R为碳氢基团),能与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种树脂的酸性即离解性较弱,在低pH下难以离解和进行离子交换,只能在碱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如pH5~14)起作用。这类树脂亦是用酸进行再生(比强酸性树脂较易再生)。 (3) 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强碱性基团,如季胺基(亦称四级胺基)-NR3OH(R为碳氢基团),能在水中离解出OH-而呈强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阴离子交换作用。 这种树脂的离解性很强,在不同pH下都能正常工作。它用强碱(如NaOH)进行再生。(4) 弱碱性阴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弱碱性基团,如伯胺基(亦称一级胺基)-NH2、仲胺基(二级胺基)-NHR、或叔胺基(三级胺基)-NR2,它们在水中能离解出OH-而呈弱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填空题精选

一、填空题 1. 聚合物有两个分散性,是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和聚合度多分散性。 2. 聚合反应按机理来分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大类,如按单体与聚合物组成差别分为加聚反应、缩聚反应和开环反应。 3.阻聚和缓聚反应的本质:链自由基向阻聚剂和缓聚剂的链转移反应,可能生成没有引发活性的中性分子,也可能是活性低的新自由基。两者的区别是程度上的不同,前者使聚合反应完全终止,后者只是使聚合反应速度降低。 4. 在自由基聚合中,具有能同时获得高聚合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实施方法有乳液聚合 5.乳液聚合的特点是可以同时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和反应速率,原因是: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对乳化程度的强化而可以同时达到较高的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目的。 6.合成高聚物的几种聚合方法中,能获得最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是阴离子聚合 7. 线形缩聚的核心问题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体形缩聚的关键问题是凝胶点的控制。所有缩聚反应共有的特征是逐步特性 8.在自由基聚合和缩聚反应中,分别用单体的转化率和反应程度来表征聚合反应进行的深度。 9. 线形缩聚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手段有加入单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端基封锁和控制反应官能团加入的当量比。 10.所谓的配位聚合是指采用的引发剂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过渡化合物的络合体系,单体在聚合反应中通过活性中心进行配位而插入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之间,最后完成聚合过程。所谓的定向聚合是指指能够生成立构规整性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反应。 11.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阳离子的聚合特征是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易转移。阴离子的聚合特征是快引发、慢增长、易转移、无终止。 12.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溶液聚合、界面聚合、熔融聚合。 13.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组成方程时做了五个假定,分别是等活性理论、稳态、忽略链转移、双基终止、无解聚反应和无前末端效应。 14.推导微观聚合动力学方程,作了4个基本假定是:链转移反应无影响、等活性理论、聚合度很大、稳态假设。 15.自由基聚合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而增高,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转化率。缩聚反应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无关,延长反应时间是为了提高聚合度。 16. 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正十二硫醇的目的是调节相对分子质量,原理是发生链转移反应 17. 悬浮聚合的基本配方是水、单体、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影响颗粒形态的两种重要因素是分散剂和搅拌。乳液聚合的配方是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 18.Ziegler-Natta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IVB~VIII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共引发剂是IA~IIIA 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19. 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纤维、橡胶。 20. 非晶高聚物随温度变化而出现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1. 影响聚合物反应活性的化学因素主要有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 22. 两种单体的Q、e值越接近越易发理想共聚聚合,相差越远易发生交替共聚聚合。 23.熔点是晶态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而玻璃化温度则主要是非晶态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 24. 室温下,橡胶处于高弹态,粘流温度为其使用上限温度,玻璃化温度为其使用下限温度。 25.高分子,又称聚合物,一个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 26.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是评价聚合物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lymers) 课程号(代码):30007002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专门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一门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运用生命周期思维系统介绍高分子材料和产品在原料合成、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废物产生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阐述高分子材料的再生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新技术,并详细讨论高分子材料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生物基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将来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 (1)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 (2)毕业要求4,分指标点4.3; (3)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1和6.3; (4)毕业要求7,分指标点7.1、7.2和7.3 (5)毕业要求8,分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分子材料的战略性问题(3学时) 简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分子材料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评价高分子材料对环境影响的方法与工具等。使学生充分了解对本课程的基本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及要求等。 要点: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重要性及研究方法 3.课程学习的目的、方法、要求

2011级高分子化学及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2011级 答卷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 4、本卷共 5大题,总分为100分。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化学名称(每小题2分, 10分) 1. PA-610 聚癸二酰己二胺 H —[NH(CH 2)6 NH-CO(CH 2)8CO]n --OH 2. PVA 聚乙烯醇 3.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C n HO COO(CH 2)2O H CH CH 2OH n CH CH 2OH n CH 2C CH 3 COOCH 3 n

下 装 订 线 上 装 订 线 5. POM 聚甲醛 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25分) 1. 连锁聚合反应中, (聚合与解聚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称之为平衡温度,它是(单体浓度)的函数,其计算公式为(T e =○一 / S ○一 + Rln[M] ) 2.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说明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的竟聚率和单体的浓度) 有 关,而与(引发和终止速率)无关。 3. 影响开环聚合难易程度的因素有:(环的大小),(构成环的元素),(环上的取代基); 4.界面缩聚所用的单体必须是(活性较高的单体);不必严格(要求两种单体高纯 度和等物质的量配比)。 5. 从聚合机理看,HDPE 属于(配位(阴离子))聚合,LDPE 属于(自由基)聚合, LDPE 密度低的原因是在聚合过程中(发生了向大分子的链转移,形成支链); 6. 在Ziegler-Natta 引发体系中,凡能使丙烯聚合的引发剂(一般都能使)乙烯 聚合,能使乙烯聚合的(却不一定能使)丙烯聚合。 7.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主要为 (酸),它包括(质子酸)和 (路易斯酸),用 (质子酸) 一般只能得到低聚物。 8. 本体聚合应选择(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应选择(水溶性)引发剂。 9.使聚合度增大的反应有(接枝、嵌段、扩链、交联) 10. 下列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比较聚合热的大小(填>或<) A. (a). CH2=CH2 (b) CH2=CHCl (a) (<) (b) B. (c) CH2=CH-ph (d) CH2=C(CH3)ph (c) (>) (d) C. (e) CH=CH-COOH (f) CH2=CH-COOCH3 (e) (<) (f)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O H 2C n

高分子化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 单体:能通过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合物。 高分子或聚合物:由许多结构和组成相同的单元相互键连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 000 000的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主链:构成高分子骨架结构,以化学键结合的原子集合。 侧链或侧基:连接在主链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集合,又称支链。支链可以较小,称为侧基;也可以较大,称为侧链。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做~. 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又称为链节。 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性质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 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而键合的电子状态不同的单元称为~。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线型聚合物:指许多重复单元在一个连续长度上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s Plastics):是线型可支链型聚合物,受热即软化或熔融,冷却即固化定型,这一过程可反复进行。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等均属于此类。 热固性塑料(Thermosetting Plastics):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交联结构,再加热也不软化和熔融。酚醛树脂、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X100038 学分:2 学时:32(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课内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英文名称:Analytic Methods of Polymer Materials 选用教材:邸明伟、高振华. 生物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1、张美珍.聚合物研究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汪昆华等.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董炎明、高分子材料实用剖析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近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主线,围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波谱分析、热分析、热力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显微分析、分子量分析、表界面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阐述它们的结构、测试原理、制样技术、影响因素、谱图解析、数据处理和它们在高分子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应用。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主要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了解现代分析方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够结合数学、物理、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和适当表述之中,并理解其局限性,并尝试改进; 2、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能够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前言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该讲义的实验内容包含了两类内容。一类是基础性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单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由基聚合,缩合聚合,高分子反应等化学反应的实施方法以及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综合性实验,以研究某种聚合物的合成、改性和材料制备为目的,并非增加了难度,而是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了解研究方法。这样,原来单个、孤立的实验通过完成某种目标联系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也使其学习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他们今后完成毕业论文和开展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将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基本安全与防护的知识也写入了本讲义,这是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应该学到并牢记的。 本讲义所有实验的选取和编排都是基于教学大纲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知识的扩展。 该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相关院校的实验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批评指正。此外,本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王自为老师,郝俊生老师的指导,他们的宝贵意见和热情鼓励,使这本讲义能够编写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0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高分子化学实验基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化学试剂使用中的安全和防范...............................................................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1) 第二章基础高分子化学实验 (3) 实验1 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白乳胶的制备 (3) 实验2 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5) 实验3 聚乙烯醇的制备 (7) 实验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8) 实验5 脂肪二胺与二元酰氯的界面缩聚 (9) 实验6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1) 实验7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 (13) 实验8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相对分子量分布 (15) 实验9 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速率 (17) 实验10 熔融缩聚制备尼龙66 (19) 第三章试剂的精制 (21) 一、常用单体的精制 (21) 二、常用引发剂的提纯 (21)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1人评价)|95人阅读|8次下载|举报文档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 (1人评价)|96人阅读|8次下载|举报文档 1 高分子物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1.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内容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约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一般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这个范围的又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英文中“高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两个词,即polymers和Macromolecules。前者又可译作聚合物或高聚物;后者又可译作大分子。这两个词虽然常混用,但仍有一定区别,前者通常是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而后者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也包括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与低分子相比,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点是:(1)相对分子质量大,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组成,相对

分子质量往往存在着分布;(2)主链有一定的内旋自由度使分子链弯曲而具有柔顺性;(3)高分子结构不均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4)晶态有序性较差,但非晶态却具有一定的有序性。(5)要使高聚物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高分子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高分子结构是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结构层次(见表1-1):表1-1高分子的结构层次及其研究内容 名称内容备注链结构一级结构(近程结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键接方式构型(旋光异构,几何异构)几何形状(线形,支化,网状等)共聚物的结构指单个大分子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二级结构(远程结构)构象(高分子链的形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指由若干重复单元组成的链段的排列形状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聚态结构、超分子结构)晶态非晶态取向态液晶态织态指在单个大分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许多这样的大分子聚集在一起而成的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如上特点,使高分子具有如下基本性质: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可塑性,耐磨性,绝缘性,耐腐蚀性,抗射线。此外,高分子不能气化,常难溶,粘度大等特性也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1)碳链高分子,主链全是碳以共价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 1)缩聚反应(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缩聚反应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能生成高聚物的逐步聚合反应。 线型缩聚:单体都只带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分子链在两个方向增长。获得可溶可熔的线形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 体型(支化、交联)缩聚反应: 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获得不溶不熔的交联(体形)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 2)反应程度:参加反应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3)平均官能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型反应阶 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各种官能团(有效官能团)总物质的量与单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4)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反应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增加,突然 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此时的反应程度被称作凝胶点。 5)热塑性聚合物:非交联型的,加热时会变软或流动。加工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可进行 再加工。 6)热固性聚合物:交联型的,加热时不会流动。聚合反应的完成和交联反应是在加工过程 中进行的,成型后不能再次加工。 7)熔融缩聚:在单体和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以上将它们加热熔融,然后在熔融态进行的缩聚 方法。 8)溶液聚合: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 9)固相缩聚:在单体及聚合物熔点一下的惰性气体或高真空下加热缩聚的方法。 10)界面缩聚: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 第五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为另一 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转变。 2)邻近基团效应:分为以下两种 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加反应。 静电效应: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可降低或提高功能基的反应活性。 3)概率效应(功能基孤立化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应时,由于成 对基团反应存在概率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应,因而不能100%转化,只能达到有限的反应程度。 4)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受空气、水、光等大气条件,物理—化学因素综 合的影响,引起不希望的化学变化,使性能变坏,这过程叫老化。 5)解聚:聚合反应的逆反应,聚合物首先从末端开始裂解,生成相当于增长链自由基的自 由基,然后按链式机理逐个脱落下单体。 6)降解: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称,其中包括解聚、无规断链、侧 基和低分子物的脱除等反应。 第六章聚合物的结构 1)链节:链节指组成聚合物的每一基本重复结构单元。 2)链段:由于高分子链中的单键旋转时互相牵制,即一个键转动,要带动附近一段链一起 运动,这样每个键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而是由若干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单元。 3)构象:高分子链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4)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5)均方末端距:末端距是指线形高分子链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线距离,用h(矢量)表示。 其平方的平均值即是均方末端距(标量)。 6)均方旋转半径:从分子质量中心到分子中各链段m i的距离s i的平方平均值(详见P230 右下角)。 7)高分子链的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 8)结晶度:试样中结晶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2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聚合物材料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学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高分子材料自身的特点,结合高分子材料的各类助剂,主要讲述了各类高分子材料的特征、物理性质(如力,电,摩擦学等性质)及应用领域;此外,也介绍了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主要品种,应用范围及其加工工艺。 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针对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合成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主要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并进一步掌握当今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本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辅以资料查阅文献调研及习题解答。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高分子材料这门课以高分子导论为基础,某些章节与高分子导论有紧密的联系,应课程要求,需要具备化学合成及高分子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高分子材料导论》主编:张留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目: 1.《高分子材料》第二版,贾红兵,宋晔,杭祖圣,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高分子科学教程》主编:韩哲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程》主编:赫立新、潘炯玺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4.《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主编:焦剑、雷渭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高分子化学》主编: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6.Hall C. Polymer Material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概述 第一节材料科学及其发展现状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的命名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