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浅谈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1]。供应室工作人员由护理人员、消毒员、技术工人三部分组成,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及预见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2]。护士在处理这些回收物品时面临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消毒供应室护士提高安全意识及掌握各种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1 职业危害因素

1. 1 环境因素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热力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每日把各科室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分类、整理清点,造成回收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脓液、唾液、引流液的致病菌可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及空气污染;制作各种敷料等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损坏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供应室存在各种噪声污染源,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室发出的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1. 2 针刺伤及刀割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子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使职业病防护设施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一、主要工作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责任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使用防护设施要求 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的 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2、购置防护设施要求 不得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3、防护设施效果检测 自行或委托有关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

计和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防护措施,不得使用。 4、建立技术档案 对防护设施应当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 技术参数等); (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5、日常维护 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6、知识培训和指导 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 施。 7、拆除或停用 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 及时恢复原状。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敷料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工作量大,而且是污染物最集中、最多的区域。其工作性质决定着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化学消毒剂、各种电器、压力容器及环境中的噪音、高温潮湿等因素,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措施。 1、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所用过的一切诊疗用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处理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高于其他人员。回收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被血液、体液及其他污物污染过的器械、敷料等,而临床科室大多未作初步处理。若自身防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皮肤有损伤时,病原微生物就可能通过呼吸道、受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物理因素: ①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把临床各科室回收来的敷料、器械等物品在回收间分类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空气污染。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达134℃,洗器械的水温达60℃以上,造成供应室的高热潮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②噪声:消毒供应室存在着多种噪声污染源,如超声波清洗机、空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排气时、下收下送时车轮产生的噪声。长期处在这种噪声环境中易导致听觉迟钝、头晕、耳鸣、失眠、情绪焦虑、血压升高等症状。噪声干扰严重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使人体产生疲倦不安等表现。 ③烫伤:清洗器械、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及爆炸等。 ④锐利器械损伤: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深最多的锐器。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而健康的医务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⑤身体、心理因素:消毒供应室护士由于特殊工作环境,加上人员少劳动强度大,造成其躯体症状及负面情绪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搬运、装载过程中由于姿势不当或超负荷引起工作人员脊柱、关节损伤。据意大利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疼痛发生率为80%,护士站立时间长,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服务的对象是全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高,期望值也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压力大、年龄也偏大,使之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热情。 ⑥微粒:消毒供应室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包布时,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污染室内空气,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人员从事涉及到易燃,易爆、触电、中毒、高坠、机械伤害、灼烫,淹溺,透水、物体打击、粉尘伤害、噪声、振动、窒息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危害的成因及危害的类型 危害的成因分为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的成因: 1.粉尘伤害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产生这些粉尘的作业主要有: a)矽尘: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b)水泥尘: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c)电焊尘:电焊作业。 d)石棉尘: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e)其他粉尘: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

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2. 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噪声的作业主要有: a)机械性噪声: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 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b) 空气动力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 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3. 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作业。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4.窒息 许多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导致窒息主要包括: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着装。 (1)病房:污染物品回收时应戴圆帽、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2)去污区:机械清洗装载时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换专用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还需加戴护目镜/面罩。 (3)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时戴圆帽、换专用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无菌物品卸载时可戴防烫手套。 (4)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物品时戴圆帽、换专用鞋。 2、工作人员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使用安全。设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 3、热力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着长袖工作服,防止皮肤的灼伤。 4、环氧乙烷灭菌应专人负责,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关严柜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燃烧和爆炸。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或面罩及橡胶手套;满或空的环氧乙烷气瓶应专门放置。 5、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按规定要求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发生消毒剂、污染水误入眼内时,用洗眼装置反复冲洗眼睛;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眼喉干涩、皮肤瘙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滴眼药水、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 7、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全出口通畅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备用状态。 8、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工作结束关闭水、电、汽及设备开关,注意用电、用汽、用火安全。 9、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16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对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消毒供应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多的科室,在操作中,会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以及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另外,还可能遇到污染洗涤的操作中接触到含有污染物质的气溶胶、有害化学气体损害,受到高温损伤、锐器伤等职业危险。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防护的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1.1.1 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供应

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噪音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 dB,超过了对工业

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安全与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安全与防护 发表时间:2016-07-16T16:00:16.0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陈淑燕陈秀凤[导读]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多方面职业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363000 摘要: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员工降低职业风险。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分析,制定安全防护控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教育。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得到完善和提高,有效控制或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多方面职业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危害;防护教育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院各种诊疗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工作。随着中心功能的扩大及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引进,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顺应形势,增加外来员工的配给,外来员工并不像护士一样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自我防护意识相当薄弱,常淡化了职业暴露及病毒感染的危害性,而其工作大多是接触污染的器械、器具、物品,所以更易成为职业危害的易感人群。为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1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危害因素 1.1心理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实现集中管理后,承担了全院各种诊疗器械、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身体有害,而一些员工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送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夏季手套不透气,有的员工工作时图方便不愿戴,直接用手接触污物,这些物品上面带有许多病原微生物,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 生物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灭菌、发放临床使用物品的过程中,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预处理,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环境因素 1.3.1化学性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酶洗剂、除锈剂都具有腐蚀性、刺激性,使用过程中容易挥发,易污染空气,手工操作的过程中易导致呼吸道水肿、过敏等症状,常用含氯消毒剂释放出氯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1】。 1.3.2物理性因素: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噪音大,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卸载灭菌物品时,易发生烫伤,煮沸槽在使用过程中易致高温、高湿,清洗间工作期间潮湿等,容易发生关节炎,这些因素都会给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2对策 2.1加强培训科内制定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考核的主要内容,使科内所有员工熟练掌握职业防护知识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规范处理流程,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标准预防知识,强化安全第一的理念, 2.2开展心理疏导,经常与员工交心谈心,引导其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培养正能量,时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每一天的工作,营造积极乐观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3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在回收、分类、清洗的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的观念,要穿戴防护用品:如戴圆帽、面罩、口罩、橡胶手套,穿隔离衣,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规范收集锐器、刀片的规程,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挤压受伤部位,挤出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采用2%碘伏消毒,并规范填报职业暴露卡,跟踪检查,注射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或者预防用药,如污染液溅入眼中,立即用洗眼装置充分冲洗,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并预防使用眼药水。 2.4环境因素的防护 2.4.1合理配备通风系统,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空气的流向由洁到污,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配制,配制和使用时戴口罩、眼镜、手套,配制后的液体存放于带盖的容器内,减少消毒液的挥发而污染空气。改进消毒物品,用无毒代替有毒,用低毒代替高毒【2】。 2.4.2高压蒸汽灭菌间安装降温设施,在卸载灭菌物品时,戴隔热手套,穿长袖衣服防止烫伤【3】。配备噪音小、性能好的设备。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自动做好防护,在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前提下,也要保障自身安全,同时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赖美玉,李晓玲,陈碧英,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9,7(8B)2134. [2]临床医学论文,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2015,01,26. [3]丁惠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医学前沿,2013,29—0152—02

医院消毒供应室应急预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院消毒供应室应急预案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停水应急预案及程序 1、各种原因引起的停水,导致无法正常清洗和灭菌等工作。 2、接到停水通知,立即告知相关人员,优先处理急件、要件。 3、同时做好储水准备,保证急诊、重要器械的清洗。立即通知外科、妇产科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 4、突然停水,立即通知总务科,关闭水龙头,一方突然来水,造成泛水和浪费。 5、启用常规储存,立即联系、调整、组织货源,保障供给。 6、立即汇报给总务科,及时查找停水原因,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7、程序: 接停水通知→做好停水准备→通知相关科室安排好工作→突然停水→通知水管维修部门→关闭水龙→启用常规储存水→汇报总务科→查找原因→供水。 二、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 1、突然停电,立即通知电工。协助查找原因,尽快恢复供电。 2、接到停电通知,立即告知相关人员,优先处理急件、要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

3、汇报给总务科,立即调整、组织可供电货源,保障供给。 4、关闭相关仪器,以防突然来电,损坏相关仪器。 5、使用应急照明设备,启用常规存储,保证正常供应。 6、程序: 6.1突然停电→通知电工→查找原因→尽快供电 6.2接到停电通知→告知相关人员→通知相关科室调整手术和治疗时间→关闭仪器→使用应急照明设备 三、火灾应急预案及程序 1、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报告医院总务科;根据火势情况拨打119,准确报告火灾地点、部位、目前情况。 2、初步判断着火原因,进行紧急处理。电起火,马上关闭总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禁用水扑火,以免触电;易燃物资着火,立即用灭火器或水扑火。 3、火势较小使用灭火器或其他方式灭火。尽快转移贵重物资。 4、平日应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易燃易爆物品有警示标示,保持安全通道畅 6、程序: 发生火灾→通知医院消防安全科→拨打119→关闭总电源→积极扑救→尽快撒出易燃物资,转移贵重物资→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四、泛水应急预案及程序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方法从引起职业危害的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心理性这几个因素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果从不同的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要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各种职业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职业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可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任务。其工作的特殊性要经常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敷料接触,从而使消毒供应室护士面临多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就尤为重要。 1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1化学性因素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清洗酶、除锈剂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皮肤、黏膜、呼吸道均具有损伤。 1.2生物性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回收全院各类治疗包、手术器械、布类、橡胶类物品,每件物品均有可能带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在清点回收过程中,由于工作忙乱、光线不充足或操作不熟练都有可能被污染的针头、刀片、锐利器械损伤,而造成工作人员受到感染。 1.3物理性因素 1.3.1紫外线、臭氧频繁接触紫外线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角膜炎,严重者可诱发皮肤癌。在臭氧照射及监测过程中,由于臭氧既有强氧化性,它对人体眼睛黏膜、肺组织具有强大的刺激性,可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和哮喘。 1.3.2噪音超声机、全自动清洗机、脉动真空灭菌器、空气压缩机都会发出强度可达到65~90 dB的噪音(我国对医院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是35 dB,极限值为45 dB),长此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使人感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心跳加快、焦虑等不适症状[1]。 1.3.3高温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温度在132 ℃~134 ℃,在灭菌结束开锅取物时最易烫伤,尤其是在夏季,工作人员因穿短袖更易被烫伤。全自动清洗机在工作过程各种管道温度也高达95 ℃及以上,清洗完毕开机打包时也及易造成烫伤。 1.4心理因素在医院中供应室往往不被医院所重视,认为是后勤部门,技术

浅谈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浅谈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分析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职业安全。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确保职业安全、健康。 标签: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着整个医院的消毒物品回收、清洗、分类、灭菌、储存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会经常接触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等污染物品。因此要提高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医务人员健康。 1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 1.1.1噪声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清洗机及超声波清洗机等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相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中,容易导致亚健康状态,使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紊乱。 1.1.2高温及烫伤消毒清洗烘干机、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燥柜等工作过程中会使室内温度显著升高,相关人员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完毕后锅内温度可达130℃,消毒清洗烘干机使用完温度也达90℃,操作不慎即会烫伤[1]。 1.1.3粉尘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巾的折叠包装,其棉絮纤维、粉尘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可损伤呼吸道功能。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含氯消毒剂及酶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很多物品是采用人工清洗,手工清洗时需接触具有腐蚀性、挥发性的多酶清洁剂、含氯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眼结膜发炎,对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 1.2.2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高效、对消毒物品损害轻但穿透力强的消毒灭菌剂,过量吸入或长期接触会导致急性中毒,表现出头痛、头晕、呕心、呕吐,严重的甚至出现生殖病变、癌变等。环氧乙烷蒸发的气体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角膜和呼吸道黏膜有一定损害[2]。 1.3生物性危害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简易版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提高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 1. 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所污染。 2 .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 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 1. 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 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 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 二、安全防护工作 (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参考文本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提高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 1. 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 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 毒等所污染。 2 .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 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 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 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 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 1. 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

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 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 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 二、安全防护工作 (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另外,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27-90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对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消毒供应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多的科室,在操作中,会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以及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另外,还可能遇到污染洗涤的操作中接触到含有污染物质的气溶胶、有害化学气体损害,受到高温损伤、锐器伤等职业危险。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防护的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1.1.1 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供应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

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噪音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 dB,超过了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 dB。长期受噪声刺激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2.2 辐射紫外线及三氯消毒机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及皮肤过敏。

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确保项目部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二、本项目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职业性危害因素即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本项目经理部存在以下:接触粉尘、电气焊、防水、高温、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本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将有效保护接触以上危害性因素的劳动者的健康。 三、防治方针和目标 一)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项目部监督、各分部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二)目标 杜绝重大职业伤害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 四、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一)管理组织 1、项目部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组织,负责项目部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和各分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安质部负责,办公室给予协助。 二)管理职责 1、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3、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减少职业性危害因素。 4、定期组织项目部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部的职业危害共分为六大类:生产性粉尘、缺氧和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焊接金属烟雾、高温和噪声。 1、生产性粉尘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凿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 在建筑物地下或狭窄空间通风不畅情况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 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_职责_操作流程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职责、操作流程目录 第一部分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1) (二) 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1) (三)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2) (四) 消毒供应室沟通协调制度 (3) (五) 消毒供应室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4) (六) 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4) (七) 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度 (5) (八) 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 (6) (九)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6) (十)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工作制度 (7) (十一) 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7) (十二)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8) (十三) 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8) (十四) 消毒供应室物品召回制度 (9) (十五) 消毒供应室缺陷管理制度 (9)

第二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消毒供应室各级人员职责 一、护士长职责 (10) 二、主管护师职责 (11) 三、护师职责 (11) 四、护士职责 (12) 五、灭菌员职责 (12) 六、洗涤员职责 (13) 七、质检员职责 (13) 第三部分操作流程 (一)下收操作流程 (14) (二)回收操作流程 (14) (三)清洗操作流程 (15) (四)检查与包装流程 (16) (五)灭菌操作流程 (19) (六)灭菌物品的卸载操作流程 (20) (七)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20) (八)下送操作流程 (21)

第四部分质量监测 (一)清洗质量监测 (22) (二)消毒质量监测 (22) (三)灭菌质量监测 (22) (四)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23) (五)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23) (六)空气消毒设施监测 (23) 第五部分监测资料保存 第六部分应急处理 (一)停水、停电设备发生故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的应急处置 (24) (二)泛水、火灾应急处置 (25) (三)锐器刺伤的防护 (26)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 一、提高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 1. 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所污染。 2 .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 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 1. 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 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 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 二、安全防护工作 (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另外,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 2.防止烫伤: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程序。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时,操作者应站在锅门背后,取消毒包时应穿长袖、无菌袖套,可戴隔热、无菌手套;开放蒸汽阀门时应避开阀门开口处,防止压力过高蒸汽喷向脸部;清洁灭菌器内室时应在锅内室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3.防止化学因子污染致伤:清洗、消毒、保养器械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防水围裙,必要时戴眼罩,防止各种化学因子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因意外情况致使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果喷射至衣服上浸湿内衣要立即更换。 (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的重要部门,也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每位护士都要不断更新知识,把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关,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改进操作水平,推进医院发展。在防止仪器与器械受损害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因工作原因而致个人伤害。 1. 提高对职业危险性的认识:对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自觉地把防护措施用于日常工作中,减少安全隐患发生。操作时严格执行正规操作流程,确保个人安全和使用中的仪器安全。 2. 岗前教育:对新上岗的护士加强岗前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并掌握受伤后的相应处理措施及上报程序。如:被刺伤出血应及时处理伤口:挤压出血-清洗-消毒:上报至院感办做好登记,必要时注射疫苗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3. 把好洗手关: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的规定执行,洗手后使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擦手用物,如一次性纸巾、清洁毛巾、烘干机等。 4. 加强设备检修工作:如,每次进行高压灭菌前、消毒过程中常规检查与观察器械各部位性能,及时发现设备不安全因素,以便及时上报维修,排除故障,杜绝安全隐患。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应知应会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应知应会 一、概念: 1、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2、集中式的管理: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3、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5、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洁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6、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7、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8、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震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9、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和消毒功能的机器。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害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12、湿热消毒: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13、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14、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15、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摄氏度的时间(秒)。 16、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L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7、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物。 18、硬水:含有可溶性的钙盐、镁盐较多的水。(日常饮用水) 19、软水:去除钙、镁离子,但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我科灭菌器、锅炉的用水) 20、去离子水:去除了绝大部分的离子,仅剩余H+ 、OH-。 21、纯化水:去除了所有的离子、热源及绝大部分的微生物。(我科清洗最后的漂洗程序用水及超声机、清洗消毒机的用水)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作者:林典惠黄悦珊徐桂媚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是从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影响到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存在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工作人员在污染区进行分类、处理、洗涤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病人污染在物品上的血液、体液等,如防护不当可直接传播疾病,如HBV、HCV、HIV,部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为此,本供应室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使职业防护行为得到落实。现报道如下。 1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 1.1职业暴露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目前医院将所有手术器械、医疗护理用品都回收到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供应室人员在回收交换物品的过程中要清点数目,这些物品往往带有血液、体液等污物,其中还经常有一些针头、手术刀片、缝合针、锐利器械等,稍有不慎就有刺伤的危险,特别厩ぷ鞯幕だ砣嗽保ぷ髁看螅痔资背F扑鹞醇笆备唬募臼痔撞煌钙惺惫ぷ魅嗽迸侣榉持苯佑檬纸哟ノ畚铮谇褰嗲ぷ鞯幕だ砣嗽币话悴淮魇痔捉哟バ矶嗥餍导拔锲罚灿懈腥靖髦执静〉目赡堋?1.2物理因素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烘干箱等仪器操作不当极易烫伤。真空泵、超声清洗机都会发出不同程度噪声,紫外线对人体危害以及压力灭菌器存在爆炸危险。本供应室包装材料大部分是棉布,操作时可产生大量棉絮对工作人员造成吸入性危害。 1.3化学性因素目前我院没有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所有物品均采用人工清洗,化学消毒剂为健之素,清洁剂有多酶、除锈剂、润滑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还有些化学性危害因素尚未被人们所认知。 1.4运动性因素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 1.5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我院供应室人员除护士外,还有工人、临时工,这些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技术知识缺乏,感染机会要高于专业人员[2]。 2防护措施 2.1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 2.1.1组织学习《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掌握防止职业感染的相关知识,重视职业感染的预防。各工作区域制订相应防护流程并张贴职业感染防护流程图,进一步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使所有工作人员能自觉地把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应按标准预防作好防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 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