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奈静物画

马奈静物画
马奈静物画

伟大的静物画家——马奈

陈晗韩亮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法国官方博览会展出的两幅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将马奈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一方面,官方沙龙的保守派一时难以接受他的“惊世骇俗”,另一方面,马奈却被新兴的印象派画家们追奉为印象派之父。时至今日,马奈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已毋庸置疑,但他在静物画上的成就还未被众人熟知,本文从静物画的角度,剖析了马奈静物画中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还原一个全面的艺术家——爱德华·马奈。

关键词:马奈静物画主题笔触

1832年1月23日,马奈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富有的家庭。18岁正式学习美术,接受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训练,同时,他还潜心专研了前人和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曾去过各国的各大博物馆研究和临摹大师的作品。1863年因展出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两幅作品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挑战世俗的题材内容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先锋派领头人物,他对光和色彩的研究影响了印象派的画家们,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但鲜为人知的是,马奈还是一位伟大的静物画画家,马奈的那些以身边题材为创作主题的静物画,以及一些含有静物的肖像画,足以引发观众对艺术表现传统惯例的反思。一、深刻的主题

1864年,马奈画了一系列表现牡丹的画,牡丹是他的最爱,但是很难画,因为它凋谢得很快,马奈曾在一幅画中把不同成熟度的牡丹花放在一只花瓶中,来表现从花蕾至花瓣凋谢的生命周期。此后,他又画了一幅较小的画,画中只有两朵牡丹花,被剪枝后放在桌上,画家选择的深色背景烘托出轮廓朦胧的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瓣,更衬

托出花瓣的娇嫩和质感,颜料浓厚、一挥而就,简明的绿叶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但是剪下来的花注定要死亡,这里突出的主题就是死亡。短暂的生命让人不免感到惆怅。《折枝牡丹》里正渐渐枯萎的牡丹面向墙内耷拉着花头,不免一死的涵义油然而生。《一束折枝牡丹》(1864年)里苍白的花瓣已枯萎、凋谢,由辉煌逐步走向衰败,花瓣的边缘刻画简略,微微染有玫瑰色或黄色的奶白色花瓣轻轻卷起,与坚挺的葱翠的绿叶对比鲜明,马奈用画笔魔术般地展现一束行将枯朽的花朵。他的晚期作品中充斥着芬芳花香和腐烂之气的混合味道,难以琢磨的阴影笼罩着即将步入死亡的灰色气氛,他的作品中蕴藏了一个极为深奥,非言语所能表达的观念:静物画中一个看似肤浅,的生活场景,却蕴涵着有关生和死的态度——一个必将死亡的自然法则。

《白色牡丹花》1864年马奈的其它作品中也蕴涵着关于死亡的比喻。《兔子》(1866),那惹人怜爱的小脑袋、交错的前肢,蓬松的腹部,更像是一张特写,伤感、拨人心弦,一八八一年创作的《野兔》的情感基调更为灰暗,它的身体僵硬地垂吊着,后脚爪被残忍地钉在门框上;马奈从未像籍里柯那样在画中赋予死亡题材的作品更多的文学性内容,同时,也未如荷兰画派与塞尚晚年静物作品那样采取更明显的空洞乏味的修辞,可以说,马奈是一位“民主”地从平民角度描绘死亡的画家。

晚年的创作中,马奈力图避免结构层次,就像他回避“表现性”与“趣味性”一样,这在后期的花卉作品里尤为明显,例如他死前不久完成的名作《瓶中的玫瑰和郁金香》(1882),花瓶孤立、冷傲,光滑的茎干、花根相互穿插于透明的玻璃瓶中,水里盘曲着一条难以理解的类似龙的动物,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璀璨艳丽,这些花

朵与凡高的《向日葵》所展现的喧嚣的痛苦形成强有力的对比,平静、简约,减弱了画面的绘画性与庄重性,马奈追求的是一种自信的冷静,单就这一点上看,凡高等画家的作品似乎有一些过火,有一点强迫性。同样,马奈笔下的桌布也没有塞尚静物画中的几何学含义,亦未寻求“更高的”结构抽象效果,白色的亚麻布上面保留了熨斗留下的微妙的矩形折痕,从中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宁静。

二、轻柔却极富表现力的笔触

马奈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气质,他的静物画更像出自女性之手,无论题材(瓶子里的桃子、牡丹、丁香等),还是风格上,马奈的静物画均流露出柔弱的女性气质,他用笔轻柔、技巧熟练,笔触肯定、自信,在刻画细节时,常常追随自己的直觉。凋零的花朵、飘落的花瓣,如此令人心旷神怡,正像马拉美的颂词所言:“这是牧歌的情调,却生动逼真,因光的存在而处处生辉……如同无法忘怀的暗语……图像语言创造了诗歌,它们直接呈现给观众,没有多余的赘饰,正是那光唤醒了艺术最深处的秘密。”有些人认为这些描绘水果与花卉的作品毫无技巧可言,其实则不然,马奈的伟大之处是让这一切看起来非常自然,并不着眼于技法创造。触手可及的肌理,饱满的笔触,明亮的高光都是他的表现手法。

同时,力求写实的传统视觉理论被马奈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完全打败了,《牡蛎》(1862)、《有鱼的静物》(1864)、《桌上的水果》(1864)、《有鲑鱼的静物》(1866),还有《鳗鲡与鲻鱼》(1864),多数作品在水平线上斜放着一把小刀,它成为联系画面与显示世界的桥梁,并且打破了构图的稳定,避免了构图的四平八稳带给人们的唏嘘平常感。《鳗鲡和鲻鱼》以其干练、简约的构图吸引了众多目光,桌子左方一把锋利的尖刀暗示了一场“厨房中的谋杀”,这些东两摆在一块白色的台布上或地毯上。静物正如传统所定义的,从未被降低为对实物的简单模仿,而总是表达隐含的哲学思想或宗教思想。很多荷兰的画中出现完全成熟的花和水果,它们在堆积的材料和颜料下坍塌了,还常常与其他凋谢的花或被虫子吞食的水果并排着。实物的短暂的美只有通过画

家的画笔才能够长久保留下来,提醒人们死亡的境遇。

《鳗鲡与鲻鱼》(1864)马奈的静物画成就斐然,他利用纯熟轻柔的笔触来表现寓意深刻的主题,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用生动的画笔平静地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令人在欣赏的同时又陷入深层次的思考之中,这些画也引发观众对艺术表现传统惯例的反思。作为伟大的静物画家,马奈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马奈静物画中的“死亡”和“性别暗示”》《美国艺术》2001年5月刊

2. 《马奈》[英]史彭斯著长春出版社 2001年4月

3. 《马奈》[英]De Agostini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1年1月

4. 《西欧近代画家(从马奈到劳特累克)》 [意]文杜里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11月

外国肖像画、静物画

外国肖像画 肖像画: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 丢勒:不仅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欧洲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达芬奇式的人物,既是版画家也是油画家、建筑家,同时对水粉画也很。 凡高,荷兰画家,生于1853年,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再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凡高短暂的一生历经磨难,极具悲剧意味。1890年7月29日,凡高在法国自杀身亡。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德兰,扬.凡.艾克。 《法国公使双人像》德国,小汉斯.荷尔拜因。 《杜普教授的解刨学课》荷兰,伦勃朗 《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西班牙,戈雅。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西班牙,委拉斯贵之 《马拉之死》法国,达维特 《朵拉.玛尔的肖像》西班牙,毕加索《戴帽的芙劳》法国,莫迪里阿尼外国静物画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以及猎获物。 《向日葵》荷兰,凡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尤其是他用最耀眼的金黄色画出的《向日葵》就像一簇簇火焰,光芒四射。 《静物》法国,塞尚。静物是塞尚最喜欢描绘的对象。他完全抛弃了以明暗造型的传统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变化来造型,画家没有表现物体的质感,而是刻意塑造了每个物体的结构,使物体具有坚实,永恒的性格。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最多的艺术家之一,除绘画艺术外,还在雕刻、版画、舞台、布景设计、陶艺等创作上,留下许多杰出作品。是立体派先驱。 《鹧鸪与铁臂铠》意大利,巴尔巴里。《果篮》意大利,卡拉瓦乔。 《瓶子中的郁金香》荷兰,博兰格。《有玻璃和银器的静物》荷兰,彼特.克莱茨。 《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荷兰,彼尔特。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荷兰,德.海姆。 《静物》西班牙,安东尼奥.佩雷达。《静物》法国,雅克.林那德。 《静物》法国,卢宾.保金。 《铜壶》法国,夏尔丹。 《静物》意大利,莫兰迪。

第九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九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课时计划2课时:1.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寻找画中的玄机,给学生一些思考机会,调动参与情绪。2.在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这一历史背景着重介绍,并欣赏一些出手不凡的荷兰静物画家的作品。3.以质朴的生活美、探索的思想之美、创造的个性之美来概括17世纪之后的静物画历史发展阶段的独特魅力并认识代表画家和作品。 第一课时

苏少版 七年级 美术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和中国画的对比赏析,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静物画的发 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 2、难点: 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相关材料。 学生:搜集静物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

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鹧鸪与铁臂铠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 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走近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古罗马帝国时期,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展示庞贝古城壁画作品)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 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 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 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凡.高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丁托列托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 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 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 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 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高更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 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 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列宾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卢梭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达利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米勒米勒是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了欢乐与痛苦,也分尝着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使得米勒成为伟大的田园画家。 怀斯安德柳·怀斯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说课稿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装点生活》,我将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和谐,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说学情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教材的各种图片,解读每一张图片呈现的色彩感觉、主体色调、各种工具材料运用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构图产生的各种不同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以体验、问答、欣赏等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体验情感、欣赏图片、师生交流、评述来了解色彩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渗透色彩知识与表现方法,理解艺术作品能较好地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静止的生命》。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恼媸担?/P> ⑤画家为何选择在船上画睡莲? ⑥小结:

第九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案

第九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和中国画的对比赏析,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静物画的发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 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 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相关材料。 学生:搜集静物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腊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

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 说说你的感受。(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 《鹧鸪与铁臂铠》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 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 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

外国静物画

三、发展、探究阶段“走近印象派”——说一说,猜一猜: 1. 出示一组莫奈《草垛》作品,说说每幅作品的异同,猜猜画的什么季节什么时段? 说说是否像当时的评论家所说是随便的、无知的?猜猜他在哪里画画在研究什么?师:他们在户外画画在研究光与色的关系,那在印象派之前的风景画是怎样的呢?画家又是在哪儿画画,在研究什么呢? 2. 出示《蒙娜丽莎》《雪中猎人》和《林间小道》.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幅画中人物在画面中的变化,并注意老师图片下方作者的生活年代。你们有没有发现风景画发展的秘密呢?师总结:起初风景画中都有人物,到17世纪中期才真正成为独立的绘画体裁。 3. 比一比色彩:出示巴比松画家米勒作品《春》《林间小道》与毕沙罗作品比较 师:随着风景画的独立有些画家不再满足在室内画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就是聚集在法国巴比松小村的一群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他们的作品中热情洋溢地倾诉了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感受,作品也明亮了许多。如果说印象派为西方近、现代绘画打开了一座大门;那么巴比松画派就是为西方风景画打开了第一座大门。他们对景写生深深启发了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印象派画家不仅在户外作画,并由此开始研究光与色在绘画中的运用。 那么印象派之前的风景和印象派有什么不同呢?出示《林间小道》《春》与毕沙罗的风景作品,从色彩上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样的差异及其带来的不同感受? 师总结:色彩的差异:印象派之前的作品主要关注的是物体固有色,亮部为固有色加亮,暗部多为褐色与黑色;印象派强调在外光下写生,主要研究光色的关系和环境色,他们发现亮部为固有色加光源色,暗部为固有色加环境色。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莫奈所言,绿色的草地有时在夕阳下会闪耀着红光,蓝色的衣服有时也会被橘红色的阳光吞没,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色彩的变化可以表现作者本人的情感,色彩的变化充满了跳荡的诗意和抒情的灵性.总之,色彩的解放使色彩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无限空间,色彩脱离物象形体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印象派画家们的这套色彩理论在写生色彩领域被沿用至今。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印象派对色彩颜料的处理方法,还记得上课前的“眼力测试”吗?画家们发现颜料混合后的失去了鲜明的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印象派的表达;于是他们不再进行颜料本身的混合,而采用了“视网膜上的混合”——用小笔触将鲜明的颜色涂在画布上,当欣赏者离开一定距离来看画的时候,就发现作品上的颜色是如此明亮而又紧紧抓住了现实,是谁开创了这种画法的先河呢?修拉,印象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 出示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师:修拉就是这样执着于这些色彩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新印象派的理论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2)比一比造型、构图与肌理。出示《林间小道》与《日出印象》比较造型与构图的差异和画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印象派之前的作品画面厚重、圆浑轮廓清晰更讲究物体的明暗造型和画面的组合、构成,有时带有情节性。印象派作品不十分关注素描造型,更多的关注色彩,很多作品看上去形和轮廓是模糊的,画面松散而自由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印象派之前的作品细腻几乎看不出笔触,印象派作品笔触明显且多变。他们认识到色彩、线条、肌理等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3)请你从色彩、构图、笔触等方面来评述下面两幅作品。出示《辛格拉温的磨坊》与《睡莲》作品。 四、实践体验阶段(约12分钟) 可以说印象派是一场绘画的革新,色彩被强调、造型被松绑,情绪在多变的笔触中涌动、流淌,我们一起来通过作品来感受吧。两人组合作临摹一件作品,教师课前打印并分割好临摹稿--莫奈《干草垛》4.“考考你”:出示一批作品辨别是印象派之前的作品,还是印象派作品?其中包括2件印象派之后作品。设计意图:为第二课时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把握风景发展的整体脉络。 五、评析阶段(约5分钟)“评述印象派” 师:经过学习临摹现在你们对印象派又有什么认识呢?小组讨论:对印象派的认识。要求:每组再用2-3个词语描述,用油画棒写在彩色纸上并贴到展示板上。 师:有哪位同学能根据大家的印象来对印象派做一个总体的评述呢? 六、拓展 课后思考: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在出现时间、材料、表现方法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案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2、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课前装备: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设计: (1)分析静物画的构成要素 静物画从美学角度讲,它所传达的语境和情绪,往往可使复杂趋向单纯,使躁动与嘈杂悄然退缩,使所表现的物体本身那种固有特质更加坦然和从容。它不仅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品种,也是专业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2)静物画画面的构成要素 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所以分辨一幅画的优劣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以具体图例进行分析,并通过以下图表的总结加强认识。 (3)欣赏精美绝伦的静物画 当一幅优雅的静物画展现在眼前时,你会看到那透明玻璃杯中的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