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

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

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深知责任重大,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本学期,本人努力

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

阅读状态。]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二道星级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是:(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

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

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⑤居里夫人拥有0.1克镭价值一百万法郎,再加上两次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够两个女

儿一辈子享受。可居里夫人把这些全部赠给了实验室。居里夫人说:“优裕的生活,奢侈

的恶习,会耽误你你们的前程。”

[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

漂亮。]

六、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

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

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

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

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本学期,我又担任x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

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内伸向课外,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

六、教学反思:

答案:表达了作者的"憾恨"之情。因为其他的石头都没有"我的宝石"给予我的深刻教益。(这个教益是"得与失"不能从表面来衡量,或者说,要珍惜自己所得到的)。

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二)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注意优生的培养和潜能生的转化。对于优生要提高要求,额外补充营养,让他们成为班内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潜能生要发现其闪光点,多鼓励,让他们找到自信。多辅导和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爱上学习。当然也不能忽视中等生。

五、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6.小组交流汇报:

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7.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8.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9.分小组读3—8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1、跟大家一起学了《失物招领》这一课,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丢失东西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失物”。爱护环境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