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问题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问题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问题分析报告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部分 (1)

I差不多分析 (1)

II差不多评价 (3)

下篇:行业分析讲明部分 (4)

I银监会政策走势分析 (4)

一、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监管 (4)

二、重拳严控银行贷款流向 (6)

三、股市房地产成风险操纵重点 (7)

四、重点彻查固定资产3000万以上的贷款项目 (8)

五、全线监管银行票据业务 (10)

六、政策悄然改变外资银行扩张提速 (11)

七、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几成定局 (15)

II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 (19)

一、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体制保障性要素分析 19

二、我国银行业建立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 (24)

III银行贷款利率走势及对上市银行阻碍分析 (29)

一、实际货币利率有望上浮 (29)

二、利差水平扩大阻碍大 (32)

IV我国银行业进展的方向选择分析 (35)

一、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35)

1 / 71

二、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38)

三、必须大力进展网上银行 (39)

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创新 (40)

五、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 (41)

V银行业热点分析 (44)

一、中国银行改革差不多进入了全面加速的时期 (44)

二、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五大挑战 (49)

三、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加强 (51)

四、国家对都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大 (62)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部分

I差不多分析

2004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接着呈现资产快速扩张势头,资产总额达到4.09万亿元,增长34.3%。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最快,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行业降温,银监会最近频出重拳严控银行贷款。银监会提出,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借给关联企业作为项目资本金,严禁将流淌性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严格操纵都市建设等各类打捆贷款。

银监会提出信托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当前要严防公募、保底、挪用、关联交易等违规风险,紧密关注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操纵。

银监会决定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其中重点是对总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流淌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票据业务监管,防范银行票据业

1 / 71

务风险,促进银行票据业务健康进展,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日前就银行票据业务监管工作出台一系列措施。

II差不多评价

强势: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屡创新高,同时我国政府目前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努力操纵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

弱势:不良资产比率过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也不足,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机会:今年我国将推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这将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进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风险:银行目前存在的最大经营风险仍是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和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3 / 71

下篇:行业分析讲明部分

I银监会政策走势分析

一、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监管

中国银监会5月9日表示,日前差不多公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目标、范围、方式、频率和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规范。

中国银监会官员解释,非现场监管是有效的审慎银行监管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持续性监管手段,关于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风险预警以及指导现场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

2004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接着呈现资产快速扩张势头,资产总额达到4.09万亿元,增长34.3%。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最快,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同样是一季度,在境内要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接着呈现“双降”的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却比年初还有所上升。依照中国银监会4月底公布的统计数字,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18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12%,比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

一位监管人士讲,长期以来,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中,由于准入的工作量差不多专门小,因此对其业务的监管便成了重点,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抓降其不良贷款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却恰恰相反。

这位人士讲,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高速扩张时期,准入是监管的重点,在机构设置、合理布局、高级治理人员准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支持其进展起到了专门重要的作用。由因此新兴商业银行,其业务和资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还不太突出,因此监管部门在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方面下的功夫远不如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展过程中,问题不断涌现,举报信件也越来越多,加强现场和非现场工作已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认为,在往常的非现场监管上,监管部门大都流于收集报表、统计数字的工作,在风险分析、推断上下的功夫较少。而银监会此次推出的《规程》明显提高了非现场监管的水平。

《规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监管信息为主线,

5 / 71

建立了监管部门持续识不、监测和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的操作规程。监管部门将严格遵循程序采集监管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持续监测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相机采取监管措施。

《规程》对监管人员走访商业银行、约见商业银行高级治理人员谈话、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补充讲明材料等监管行为都有明确的程序要求和文书格式规范,幸免了以往监管工作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监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化,有助于更好地树立监管权威。

二、重拳严控银行贷款流向

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行业降温,银监会最近频出重拳严控银行贷款。银监会提出,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借给关联企业作为项目资本金,严禁将流淌性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严格操纵都市建设等各类打捆贷款。

银监会还提出了银行信贷支持的方向。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关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产品有市场、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和企业,银行要接着给予大力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高科技产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和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

事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求农村信用社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支农服务。

三、股市房地产成风险操纵重点

近日,银监会提出信托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当前要严防公募、保底、挪用、关联交易等违规风险,紧密关注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操纵。

据统计,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完成重新登记信托公司共计57家,从业人员4602人。57家公司自营资产944亿元,自营负债463亿元,所有者权益481亿元。57家公司共治理信托财产1635亿元。57家公司利润总额15。5亿元,信托业务收入比2002年增长97%。通过四年的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恢复了活力,已登记公司充实了资本,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原有的负债业务有所下降。然而,一些信托公司原有风险清理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重新登记后的公司违规经营又发生了新的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银监会提出,信托业目前存在的要紧问题是,信托投资公司尽管是现代法人,但有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有的高管人员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有待提高;信托投资公司经营机制虽

7 / 71

比商业银行更为灵活,但内在的扩张冲动使得一些信托投资公司违规经营产生风险。信托投资公司防范风险的任务更为突出。此外,有些公司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四、重点彻查固定资产3000万以上的贷款项目

银监会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其中重点是对总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流淌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

据悉,此次全面清理对象是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市商业银行、都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营业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04年3月末对所有在建项目已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对拟建项目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

银监会强调,在全面清理中,重点是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都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都市建设(打捆)等重点项目及其2004年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清理,包括已发放和承诺的固定资产贷款的在建、拟建项

目情况,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在建、拟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内部治理情况以及风险状况和资产保全措施。

据了解,关于不同的情况,银监会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国家明令禁止建设、违反土地治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停止建设的在建项目,要立即停止发放新贷款,对已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予以清收,临时无法收回的,要尽可能进行债权保全;对不符合环保规定、都市规划、项目审批等建设程序及信贷政策要求暂停建设限期整改的在建项目,要暂停发放新贷款,并依照项目的整改情况,审慎安排贷款发放;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要取消的拟建项目,一律不得发放任何贷款,并撤消贷款承诺;对未经国务院批准,年内拟新开工的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一律不得发放任何贷款。对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的在建和拟建项目,要在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贷款治理要求和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安排好贷款发放。

据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6月上旬完成自查,之后银监会将组织督查组分赴部分地区进行督查。银监会要求各银监局和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把手要亲

9 / 71

自挂帅,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区不对待。同时,还要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

五、全线监管银行票据业务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票据业务监管,防范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促进银行票据业务健康进展,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日前就银行票据业务监管工作出台一系列措施。

监管制度建设方面,银监会将建立监管会谈制度,把银行票据业务作为监管会谈的重要内容,对银行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督促银行加强票据业务风险治理和内部操纵。同时,将银行票据业务作为银监会监管工作重点,对违规情况比较严峻或风险比较大的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加大现场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银行票据业务统计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非现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完善和规范对票据违规行为或重大案件的通报制度并建立披露制度。依照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结果,严格实施对票据违规行为的处罚,进一步树立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为提高票据业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银监会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修订《票据法》,在新的法律框架下进

一步完善银行票据业务监管规定,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对银行票据业务监管的具体分工,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

为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研究和培训,银监会内部还将成立跨部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接着对银行票据业务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为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支持;同时,在银监会系统进一步开展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治理及监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政策悄然改变外资银行扩张提速

监管当局可能发觉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要比他们当初想的要大得多,对外资银行政策的悄然改变,或许正是期望外资“输血”中资银行而做的必要努力。

“外资银行的春天差不多到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不久前进行的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上如此表态,而一些要紧外资银行纷纷“领情”,加速扩张。上周,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几乎同时宣布在沪各新添一家支行,而渣打、恒生和东亚等多家外资银行均表示考虑今年在沪续增其支行数目。

11 / 71

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另一方面,银监会选择现在力挺外资银行,个中深意颇引人关注。

1、治理层加快审批

5月31日,汇丰银行在淮海中路开出了其在沪的第2家支行,由此成为“目前沪上拥有支行数目最多的外资银行”,然而,这一“纪录”专门快就在6月3日被花旗银行“打平”,有味的是,花旗银行在上海新天地新开的支行离汇丰淮海中路支行仅几步之遥。

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峰表示,监管机构2002年颁发了《在华外资银行同城营业网点条例》,条例规定,一家外资银行每年在同一都市,一次只能申请一家支行或至多3家ATM自助银行,条例对外资银行在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立ATM机则许多目限制。从实际操作来看,过去一般从向地点银监局递交支行筹建报告到最后验收,大约需要3到4个月时刻,因此,理论上来讲,目前一家外资银行在同一都市一年可获准新开至多3到4家支行,花旗银行一位治理层人士介绍。

但现在这一扩张的速度差不多快了许多。条例刚颁布时,外资银行申办支行都较缓慢,有时甚至一年都开不了一家,只是从去年年中开始,外资银行在沪支行扩

张已明显提速,一位美资银行驻上海人士表示。

2、外资行网罗“旺辅”

按照中国政府在2001年“入世”时的承诺,最晚于2006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的一切业务限制将被全面打破。“尽管现在有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名目繁多的渠道,但分支机构无疑是内地居民最易同意的,只是这也是成本最昂贵的一条渠道。”李峰讲,依照规定,一家支行须至少有1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备案,而这一条件并不是所有在华外资银行均乐意承担的。

然而对花旗和汇丰如此的银行业巨头来讲,钞票显然不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好的地段来开支行,否则,我们将开出更多支行。”汇丰银行中国区总裁叶迪奇告诉记者。有味的是,记者获悉,在花旗内部,最近专门成立了一个“支行建设团队”,有专人负责找“地盘”,专人负责为支行申请“攻关”。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表示,“假如找得到更多类似新天地如此的高档场所,花旗今年在上海新添的支行数目绝不止一两家。”

“不管是花旗依旧汇丰,现在几乎都舍命在高档场所抢地盘开支行无疑差不多上想赶在2006年前尽可能多

13 / 71

地完成同城网络建设,方便届时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一位中资银行人士评价讲。这位人士分析,对外资银行来讲,来到中国最要紧的目的是“赚钞票”,“因此,他们可不能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情愿承担基础金融服务。”他讲。

3、以市场换股东?

4月下旬,银监会在京进行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据一位与会外资银行代表透露,许多外资银行高官均对刘明康“外资银行的春天差不多到来”这句感言感到相当快乐:“这甚至能够讲是一种‘暗示’。”这位外资银行代表分析讲。

更“凑巧”的是,5月31日美国新桥成功入股深进展接近18%股份,从而实现外资对中资银行的首度控股,而在此消息公布前一天,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银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外资入股中资银行。

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银监会负责人近日再次强调,欢迎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按照自愿和商业的原则,参与中国银行业的重组和改造,同时,也将许多原本必须由银监会批准的审核权限进一步下放给当地银监局自行处理。

国有银行改革正在紧要关头,宏观调控又另中资银行新增生存压力,银监会什么缘故现在为外资行松绑鼓劲?“中行和建行被选作两大上市试点,交行也在蠢蠢欲动,但都动作缓慢,至少比当初财政部刚刚注资450亿美元至中行和建行时,改组的速度已明显趋缓,这讲明专门多缘故,最要紧的是监管当局可能发觉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要比他们当初想的要大得多。”一家港资银行驻沪代表表示。

假如事实果真如此,不难看出银监会在现在力挺外资银行的“良苦用心”。对外资银行政策的悄然改变,或许正是期望外资“输血”中资银行而做的努力。

七、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几成定局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近日召开的在华外资银行会议上明确表示,治理层正在“酝酿和研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治理公司的准入”的方案,那个让商业银行蓄谋已久、基金公司提心吊胆的政策举措终于将要落锤了。

基金业内人士普遍的反应是: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必将会使基金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直接表现为基金业的人才流淌、资金流淌,最终结果是使一些实力不足的基金公司倒闭或破产。

15 / 71

而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法规的限制,只能做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假如不放开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依靠单一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将无法应对金融业全面放开后的国际挑战。“其结果只能是国外金融机构逐步蚕食掉国内资产治理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与国际金融集团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国际业务不同的是,国内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条件尚不成熟,在此情况下,对国内金融市场寸土必争就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进展之道,而资产治理业务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资产治理业务是一项最没有风险而收益最为丰厚的业务,商业银行早就垂青这块业务,暗地里也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对此项业务的争夺。

这种争夺在2003年5月和7月浮出水面。南京商业银行分不联合了江苏省内11家中小银行和省外6家都市商业银行,成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项目的投资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合计治理的资金总额为11.8亿元。

此项目被称作货币市场基金的雏形,但商业银行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当时南京商业银行的人员就表示,

此项目为“推出真正货币市场基金奠定良好的基础”,图谋以后资产治理市场的雄心昭然若揭。

依照当时票据市场规模,有人预测货币市场基金的容量也就几百亿,对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来讲,谁抢先一步谁就占据有利位置。

因此在2003年初,数家基金公司将差不多成熟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方案上报给证监会,之后,由于银监会和证监会在政策协调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出炉一推再推。

直到2003年11月份,招商、华安、博时三家公司拿到第一批有关货币市场基金的批文,并顺利发行了将近150亿元的货币市场基金,而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呼声却慢慢平息了。

“显然,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差不多涉足到商业银行的领域,确信阻碍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和评价中心的杜书明博士表示。

而商业银行在抢夺货币市场基金中失利没有阻碍到其参与资产治理业务的激情,他们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治理层对商业银行介入资产治理业务进行松绑。

17 / 71

现在看来,这种推动终于得到了结果,同意商业银行进入基金公司等于给商业银行从事资产治理业务开了闸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