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2021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2021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2021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74~76页,自主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阻碍植物垂直结构的要紧因素是光照,阻碍动物垂直结构的要紧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应用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要紧因素分别是( )

A.食物、温度 B.光照、湿度C.光照、食物D.食物、光照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鸟类、兽类、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应用2:下列各项能说明池塘中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是( )

A、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生活在底层

B、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

C、池塘群落中全然没有垂直结构

D、生活于池塘中的水草高矮出现参差不齐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势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阻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要紧受“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要紧受“温度”制约。

应用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靠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摸索: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势)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种间关系和谐进展与坚持生态系统稳固性。

应用4: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分解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2.探究问题:能够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能够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能够考虑在不同时刻(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

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探究过程:

(1)预备:①制作_取样器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巧力,而且躯体微小。因此

不适用于_样方__法或__标志重捕__法进行调查,常采纳_取样器_取样进行采集、

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地势___和___环境____的要紧情形。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

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

倒入_ 塑料袋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地点__和___时刻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

挑拣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能够用___吸虫器____采集。

(4)观看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看:体型大,直截了当识别;体型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看。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运算法和目测估量法。应用5: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间隙的

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要紧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

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能够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

溶液中

验 收 落 实

2.某生物爱好小组预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纳 取样器 法,而不适用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法,缘故是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躯体微小;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运算法和目测估量法,前者一样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 的电灯,如此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能够放入 酒精 溶液中储存,也能够放入 试管 中。

(5)在观看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运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6)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能够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研究。 课堂检测B (基础题)

1.(双选)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 .光照强度较弱

B .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 .湿度较高

D .温度较高

2.阻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光照的明暗B.地势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点

3、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说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阻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之间有直截了当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地幸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作用产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课堂检测A(提升题)

5.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池塘中垂直分布要紧受食物阻碍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各类分布有差异

6.光是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渤海湾沿岸不同深度的水中生长有不同的藻类,这与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有关,下列藻类生长在最下层的是( )

A.绿藻B.褐藻C.红藻D.无法确定

(2)我国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要紧缘故是(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B.CO2浓度高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雨量充沛

(3)都市的绿化地带安装了许多绿色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得格外翠绿。这要紧是为了( ) A.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的氧含量,改善都市空气质量

B.减弱呼吸作用,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幸免引起温室效应

C.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降低都市气温,为市民带来凉快

D.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7.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 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阻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刻会阻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参考答案:

摸索: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势)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应用:1~5:CACCC

验收落实:

2.(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取样器取样样方法和标志重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躯体微小(3)目测估量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酒精试管

(5)动物种类、数量、土壤类型;果园土壤;菜园土壤。

(6)不同深度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

课堂检测:1~7:AB D A D C (C A D ) AD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7课 诗歌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名题分解 (备注:无。) 1.(2011年北京卷,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 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考点】近现代世界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理解。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选B项。【答案】B 1.(2011年浙江文综,23)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 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组合类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答案】B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试题 必修三模块综合 1.(2011年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 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17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文科) 【内容标准】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 【课前自学】 一、(旧)三民主义 (一)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1)鸦片战争后,不断加深;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危机(2)无情的现实面前,方案屡屡碰壁,以为代表的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孙中山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二)概况: 1、提出:(1)年,孙中山等人在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纲领:“、、、”。 (2)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支持的。(2)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推翻,建立。(3)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现有地价归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评价:1、性质: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积极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上的利益和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和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 (一)背景:1、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捍卫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使他认识到救国必须。 2、的胜利,使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3、和的帮助 (二)概况: 1、提出:年1月,中国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一为自求解放;二为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凡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的政策。 (三)评价:1、性质:比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范畴。 2、积极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反对,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课中研学】 1、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历史必修三第17课笔记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教师:刘娟老师笔记版本:YF版笔者:佚名(该课笔记仅供参考)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现实需要:近代救国探索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个人转变: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等文章主要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 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 革命实际: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接连失败,“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实 际。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 争》-192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主要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意义: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形成成熟 革命实际: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在分析中 国国情的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进程 文章:《论持久战》-1938年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内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17

人教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广东省韶关北江中学语文科组朱智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 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 (五)教学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请大家想象老师讲的故事的画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

老眼浑浊、蓬头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这位老人,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位老人,才华横溢,“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位老人,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大家应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 (《春望》、《望月》、《春夜喜雨》、《绝句》) (2)老师补充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特点: (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诗歌全面、真实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诗史”、“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 2、背景交代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联系解题 联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 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 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 B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4.某文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 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 B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 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材料中的“共性”是( ) A.采用瑰丽的想象 B.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答案 B 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 2、▲原因 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经济: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出现 3、代表人/性质 影响最大儒、道、墨、法→儒、墨、法,重政治道德→道家重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归宿)→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春秋(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有优秀学生七十二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①思想观: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仁: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②政治观:以德治民 →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性 ③教育观: a.首创私人讲学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性相近(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e.整理《诗、书、礼、易、春秋》言行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前372-前289)亚圣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①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性本善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前313-前238)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 ②“仁政”“王道”(秩序化、有序化),礼法并重?董仲舒继承和发展荀子思想 ③“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④人之性恶(人性本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历史必修三笔记整理

百家争鸣时期(社会转型时期) 背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力量强大起来(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礼崩乐坏”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的出现;私营手工业工商业兴起。 阶级关系:士活跃起来,不断探讨转型时期的关系 文化教育: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学术下移,教育平民化,培养了大批人才 目的:管理好变化着的社会,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重建社会秩序。 出现:时代巨变——阶级利益冲突——不同阶级的代表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春秋晚期鲁国人,尊称“万世师表”“至圣”。“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1、思想主张: (1)思想体系:倡“仁”(爱人,宽恕待人,也强调自身修养,是内外兼修的道德概念)重“礼”(克己复礼,恢复等级制度) 讲“德”。 核心是“仁”(或“礼”),“仁”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政治见解:以“德”治民(进步),以“礼”治国(保守),逐步改良 (3)教育思想:教育观“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教法“因材施教” 学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 学习目的“学而优则仕” (4)世界观:存疑鬼神,对鬼神敬而远之 2、影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孟子(地主阶级立场) 战国时期,“亚圣” 1、思想主张 (1)伦理:性本善——天赋四德(仁、义、礼、智) (2)政见:“仁政”(建立小农经济,给农民以土地,不犯农时,宽刑减税) (3)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荀子(地主阶级立场) 1、思想主张 (1)哲学: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可以利用的(“天行有常”“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 (2)伦理:性本恶 (3)政见:王霸兼用。治国仁义为先,以礼为本,以法为用,礼法兼施,王霸并用。(承儒家习百家,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被视作儒家异端) 【道家】 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春秋晚期楚国人。著《老子》,即《道德经》。 1、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客观唯心论——“道”(“无”)是万物之源(核心) 朴素辩证法——万物不停地运动、变化;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 化(精华) (2)政治见解:“无为而治”(针对暴政提出,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小国寡民”(消极、落后、保守) 2、影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将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发展成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不满地主阶级夺权,提出“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法家】 韩非子(地主阶级立场) 1、思想主张 (1)社会观:社会在发展,政治要改革 (2)政见:法、术、势相结合,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思想适应了统一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秦始皇采用) 【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