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元素名称锂钠钾铷铯元素符号Li Na K Rb Cs

原子结构示

意图

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 碱金属原子结构特点:

2. 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3. 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①钠、钾与氧气反应

②钠、钾与水反应

反应钠与水的反应

钾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不停游动;发出

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

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Na 金属的活泼性:K>Na

(2)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

从Li到Cs,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均小于水(×)

(2)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

(3)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4)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5)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依次增强(√)

(6)钾比钠原子半径大, 钾比钠活泼, 所以钾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单质(×)

(2018·北京汇文中学月考)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85.5, 与钠同主族, 回答下列问题:

(1)铷位于第________周期, 其原子半径比钠元素的原子半径________(填“大”或“小”)。

(2)铷单质性质活泼, 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铷单质易与水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表明, 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

(3)同主族元素的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别写出①过氧化铷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量的RbOH 与AlCl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五 大 (2)2Rb +Cl 2=====点燃

2RbCl 2Rb +2H 2O===2Rb ++2OH -

+H 2↑ 剧烈 (3)①2Rb 2O 2+2CO 2===2Rb 2CO 3+O 2 ②4OH -

+Al 3+

===AlO -

2+2H 2O

解析 (2)Rb 的密度比水大, 遇水后沉在水底与水反应, 铷的还原性比钠强,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3)可根据钠的相应化合物发生的反应进行类推。

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ROH, 且均为强碱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①与氧气反应

从Li →Cs, 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 与O 2生成Li 2O, Na 与O 2生成Na 2O 2, K 与O 2生成KO 2。 ②与H 2O(或酸)的反应

从Li →Cs, 与H 2O(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 与H 2O 反应能发生轻微爆炸, Rb 、Cs 则遇水会发生爆炸。因Na 、K 等活泼的金属易与H 2O 反应, 故不能从水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能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LiOH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二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含义。 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7.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突破陷阱 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突破陷阱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重难点专题突破 3

3 元素推断题的主要类型与解题方法 解答原子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间的推断试题的思路一般可用下面的框线关系表示: 推断题大体有下列三种类型: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性质。方法为 要注意一些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殊性(短周期元素)。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4)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素:Li。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2.已知元素的特殊性质推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下是元素具有的特殊性质: (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2)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3)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4)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5)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s(放射性元素除外)。 (6)电负性最小的元素:Cs(0.7);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4.0)。

3.已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的特殊性推断元素的结构。 有些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等具有特殊性,可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通常氢化物呈液态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有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常见氧化物、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无氧酸)可腐蚀玻璃或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Cs。 (7)焰色反应呈黄色、紫色的元素:Na、K。 (8)最轻的单质元素:H;最轻的金属元素:Li。 (9)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化合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10)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11)单质易溶于CS2的元素:P、S。 (12)单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Br、Hg。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相互推断 (1)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①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l-、S2-、P3-、K+、Ca2+。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①阳离子:Na+、Mg2+、Al3+、NH+4、H3O+;②阴离子:N3-、O2-、F-、NH-2、OH-;③分子:Ne、HF、H2O、NH3、CH4。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①阳离子:K+、Ca2+;②阴离子:P3-、S2-、HS-、Cl-; ③分子:Ar、HCl、H2S、F2、H2O2、PH3、SiH4、C2H6、CH3OH、N2H4。 (4)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粒子 ①Na+、NH+4、H3O+;②F-、OH-、NH-2;③Cl-、HS-;④N2、CO、C2H2。 【典例6】元素A、B、C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为A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1)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7) 《化学键》说课稿 (9)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7)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0) 《甲烷》说课 (2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0)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39)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 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④通过交流 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观念。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书写冶炼Ag、Mg等金属的化学方程式时,要让学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加深对冶炼实质的理解,同时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讲铝和铁的冶炼时,可让学生观看高炉炼铁和氧化铝电解槽的图片或录像,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理解金属单质的活泼性与选择冶炼方法之间的联系。 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常识性介绍金属的回收和利用,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保意识。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介绍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和环保理念。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这一章主要学习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下面我们进行系统复习。 推进新课 第四章复习课,一、金属的冶炼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投影: 1.在自然界中少数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 2④CuO⑤H 2 O ⑥Fe 2 O 3 (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1)单一分类法: 。 (2)交叉分类法: 。 (3)树状分类法: 。 [迁移应用]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2O、CaO、SO 2 、CuO________________。 (2)NaCl、KCl、NaClO 3、CaCl 2 ______________。 (3)HClO 3、KClO 3 、HCl、NaClO 3 __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电池的原理作了C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处理 一、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便于教和学,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如在实验中要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小闹钟、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除实验外,还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肉眼看不见的电子运动情况,这样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

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章末检测卷(三)

章末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和Y分别可能是() A.钠和氯化铝溶液 B.铝和烧碱溶液 C.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 D.锌和稀硫酸 答案 A 解析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与过量的AlCl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A正确;2Al+2NaOH+2H2O===2NaAlO2+3H2↑,无沉淀生成,B错误;2Na2O2+2H2O===4NaOH+O2↑,NaOH与过量FeCl2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C错误;Zn+H2SO4===ZnSO4+H2↑,无沉淀生成,D 错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答案 C 解析铝因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耐腐蚀,我们日常用的铝制品常采用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保护作用更好,并不是铝不活泼。 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Na2O2、Fe(OH)3、Fe(SCN)3、CuSO4·5H2O的颜色分别是淡黄色、红褐色、红色、蓝色。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人教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整理)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4) 第一讲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4) 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 第三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9) 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5)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第二讲离子反应 (30)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36) 第三章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一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二讲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45) 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1) 第四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5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9) 第一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59) 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62) 第三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67) 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71)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7) 第一讲原子结构 (77) 第二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80) 第三讲化学键 (85)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88)

第二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92) 第三讲电解池金属腐蚀与防护 (96)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2) 第一讲化学反应速率 (102) 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 (104) 第三讲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107)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11) 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11) 第二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5) 第三讲盐类的水解 (121) 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5)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128)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128) 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133) 第十章化学实验 (137) 第一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37) 第二讲常见物质的制备 (141) 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45) 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50) 第一讲原子结构与性质 (150)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155) 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161)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166)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166) 第二讲烃与卤代烃 (174)

高2020届高2017级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学案第一章第4讲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 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 V 。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 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w (B)=m (B )m (aq )×100% (1)1 mol·L -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 1( ) (3)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 1( ) (4)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 2SO 4、MgSO 4、Al 2(SO 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 2-4浓度之比为3∶2∶3( ) (7)0.5 mol·L -1的稀H 2SO 4溶液中c (H +)为1.0 mol·L - 1(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氨气溶于0.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 3, 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1.2《元素周期律》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 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 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 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 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 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一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 P 2O 5 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 碱性氧化物:如Na 2O 、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 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 O 4 、Na 2 O 2 、H 2 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 、H 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 4 (3)液化石油气:以C 3H 8、C 4H 10为主 (4)裂解气:以C 2H 4为主 (5)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 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 17H 35COONa (9)碱石灰:NaOH 、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 2的混合物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课稿_0501

2020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 课稿_0501

EDUCATION WORD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课稿_0501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专题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课堂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

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贯穿本章始终的核心观念。 以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为例,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以及这些过程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背景和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作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右;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因此,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内容编排 本节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分为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二、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通过前面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从这两方面入手比较容易; 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为本节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学生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应用的意识,通过这一节

完整版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4 2015高中化学人教版

电化学基础第四章原电池第一节了解2.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目标要求 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半反应、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3. 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1原电池定义:.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实质:3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获得电流。以铜锌原电池为例:+2进入溶液,Zn形成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电子,1.在ZnSO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4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2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CuSO溶液中,Cu4+-2;-2e===Zn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 ===Cu。+2e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总反应式为Zn+CuCu===Zn 闭合回路的构成:2.外电路: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溶液。溶液,阳离子移向CuSO内电路: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ZnSO44盐桥 3.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当其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Zn棒中的Zn+++222获得电子ZnCu过多,带正电荷。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ZnSO进入溶液中,使溶液中4+-22过多,溶液带负电荷。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过少,SO沉积为Cu,溶液中Cu4-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盐桥的存在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Cl向ZnSO溶液迁移,4+K向CuSO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4 知识点一原电池 )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1. B 答案 解析A、D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原电2,2H+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为 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2、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难点是: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三、教学方法 1、学法引导 (1)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2)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三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跳出“五大”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HCl―→Cl2,氯元素被氧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H2O HCl+HCl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H2SO4具有氧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HClO的氧化性高于HClO4。 2.理清概念线索 题组一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所以Fe3+的氧

化性比I2的强(√)(2016·江苏,13C) (2)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2014·山东理综,7C) (3)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2014·山东理综,7D) (4)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2016·上海,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 答案 C 【解析】A项,海带提碘是由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项,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项,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项C正确。 题组二基于“双线桥”分析陌生反应 3.(2016·上海,13)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 D 【解析】A项,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错误;B项,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是还原剂,错误;C项,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正确。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其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2-4,常用作脱氯剂,主要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制取Na2S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2O3只有还原性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4×6.02×1023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