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doc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doc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doc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糸统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的增长要求工农业迅速发展,从环境中取得食物、资源、能量的数量必然要增大,其中一部分供人类直接消费,有的经人体代谢变化;废物"排入环境,有的经使用后降低了质量。然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允许的极限,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可以认为,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

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化学防治

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等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危害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采用方法有浸种、拌种、毒饵、喷粉等。但是,这些化学药剂都直接时人畜有害,施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化学吸附

吸附剂的责面和被吸附物质的分子间,是一种不可逆的类似化学键的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亦称活化吸附或原子吸附。同时由于表面上伴有解离作用,故亦称解离吸附。化学吸附的速度较之物理吸附显著缓慢。

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例如: 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用萃取法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酚;用吹脱法除去废水中有害的溶解性气体以及对含有大量病菌的医院及制革工业)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等,均称为此学处理法。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n。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COD的测定方法,不仅有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也包括高锰酸钾低温氧化法(氧吸收量)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间一条件下测定COD,否则不能进行对比。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60%,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状况不同,COD的排放标准均不一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00毫克/升,但造纸、制革及脱脂棉厂的排水应小于500

毫克/升。日本水质标准规定,COD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60毫克/升(日平均为120毫克/升)。

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又称环境影响分析。

1969年,美国首先提出环j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定为制度。随后,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澳大和亚、法国等也陆续推行。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这种制度要求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学科。

环境指示物

表示环境条件的生物标准,被称为环境指示物。即包括土壤的PH值值、含氮量、地下水位、气温及阳光等重要指标,也包括土地的生产力、气候等复合因素。近年来,对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的环境指示物已引起重视。

环境毒理学

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背景值

指未受污染的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该值对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制定环境标准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镜保护工作中一项新发展起来的学科,目前这一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尚不统一,更不完善。例如,美国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采用“地学环境制图法”,即对一地区各种环境要索编制成图,再绘出现有地学环境图,

从两图对比中找出问题,用以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许多国家对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研究还处于间接阶段,因此,大气和水质的质量评价标准也在不断修订。

环境管理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环搅管理的内容涉及土壤、水、大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环境管理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环境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1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主要讲究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以及噪声控制等。环境工程学还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区域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地质学

为了人类生存和健康,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地质数据和地质要素进行收集和研究分析的一门科学。它是由地质学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地质学角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物质组成的影响在地球化学上的意义,研究这种受污染的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健康影响的可能程度等。

环境地质学包括有水文地质学、地形学以及工程地质和经济地质的研究,它与地球生存、起源和组成等有关,同时,还与建筑结构、运输设施、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埋、水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矿藏资源的估计和勘测以及土地的规划、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极大地改变

着自然界的本来面貌。无计划地滥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河流枯竭;盲目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例如埃及阿斯旺水库的兴建给尼罗河下游带来了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和血吸虫病等问题;印度纳加尔朱纳萨加尔水坝的兴修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膜内翻病。这些也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个方面。

环境标准

根据工业“三废”及噪声等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不同污染条件和原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订的外界环境中含有主要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称为环境标准。这个标准在各个国家都不一致,一方面是制订的方法不同,另一方面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也不一样。当前,随着工业品种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产生,为此,我国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了有关的环境标准及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

环境医学

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的一门科学,是环境科学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和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所研究的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讲究人和生存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和转化规律以及人类生态系的演化和发展;重点研究与人们健康直接相关的人们生活的和从事生产的环境,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保护。

分贝,dB(delcibel)

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强度范围很广,因为人耳有把听到的声音能量压缩的本领。如使人感到难受的钢板焊接,就比人刚刚听到的声音最轻声音强一万亿倍。这种强度以能量和音压来表示很不不方便,所出常用对数强度(声级)来表示,其单位就是分贝。所谓分贝,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和标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的二十倍。在空气中,零分贝的声音的标准声压为2x10E-5牛顿/平方米,这个数值在平面波中,大约等于10E-2瓦/米,这就是人们刚能听到出声音,每加10分贝,强度就增加10倍,人耳朵听起来只响一倍。

一般来说(因人而异),噪声级在50分贝以下时,是安静的,到80分贝左右,就认为较吵闹,而到100分贝时就使人感到了非常吵闹,达到120分贝时耳朵字则难以忍受。1分贝以下的音强变化,人的听觉难以辨别,1分贝以上

的音强变化可辩别。不同分贝的音强以及音压或分子速度比分别列于下表:

分段曝气法

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类型,又称逐步曝气法。在曝气糟内使污水分段流入,这样可使曝气槽内的全部污水的耗氮均匀,在此条件下,回流污泥从曝气槽的端部送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适应BOD负荷的变动,同时比较容易调整曝气时间和污泥浓度。

反渗透

反渗透亦称逆向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用来从水中除去溶解固体、大部分的溶解性有机物和胶体物质,目前,采用加压法进行反渗透处理(42~70公斤/平方厘米),可得到较大的渗水率和较高的溶质除去率。采用反渗透洽可使海水淡化(加压为100~105公斤/平方厘米),亦可处理生产污水使之适应循环使用,但不能过滤酒精、酚、硼等污染物。

风化作用

是指含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其结晶水的一部分成全部,使其原有结晶形式转化或破坏的一种现象。如地球表面上的岩石,经年暴露于大气阳光之下,受风雨之侵蚀,逐渐失掉结晶水,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块或粉屑,这是自然界常见的风化作用,而其过程是漫长的。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的风化作用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风洞试验

在人工造风的风洞内,模拟预测的地形及烟囱(1/3000)等,进行污染物质扩散情况出试验,称为风洞试验。按照烟囱高度的烟源位置等各种条件的变化,求出浓度出分布。进行适当计算和修正后,而在现实环境中加以利用。进行这种试验,可以预测出将要建设的工厂周围的污染浓度。

气候带

根据气候条件,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一个热带,两个温带和两个寒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及北寒带。由于气候带之不同,对环境污染的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选择厂址,规划工业区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

气候要素

构成气候的气象,如温度(包括辐射)、湿度(包括降雨量、云雾)、风向、风速(包括风暴)、气压、蒸发以及其他大气层的化学、光学及电学现象等均属气候要素。

气溶胶

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和气体为分散介质形成的溶胶称为气溶胶,亦称气体分散胶体。如雾是水滴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烟是固体粒于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等。尘埃、飞沫、烟雾及雾气等进入大气形成气溶胶,与大气污染有密切矢系。化学烟雾也是气溶胶的一种。当气溶胶粒子数在每立方厘米中超过10e7时,粒子相互间凝聚数减少,因而这种状态下的气溶胶很不稳定。自然的气溶胶粒子半径一般为10e-3~10e2微米,其中可分为三类:小于10e-1微米的称为埃特肯粒子;10e-1~1微米的称为大粒子;1~10e2微米的称为巨大粒子。埃特肯粒子与气象、电气有密切关系,大粒子与视程云物理学、地球化学等有密切关系,巨大粒子与云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也有密切关系。

气体浓度

是指一定容积中含有某种气体的容积数量,一般用ppm表示其单位,即相当于1立方米的大气中混有1立方厘米的其他某种气体的状态。

汽车废气

汽车每燃烧一升汽油,可产生10立方米的废气,废气的成分约有150多种,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饱和烃、醛、烟黑、苯并(a)芘、硫化物、氮氧化物和铅的氧化物等。汽车废气经阳光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

环保术语大全

第一部分常用词义 1、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3、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4、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6、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7、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8、环境破坏: 指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总资源的破坏。 9、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10、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管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risk):又称风险,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例如疾病发生率、损伤发生率、死亡率等。 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定性阶段,目的是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产生损害作用,作用性质、强度。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是危险度评定的定量阶段。通过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外源化学物接触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人类资料往往很有限,常要用到动物试验的资料,而危险度评价最为关心的是处于低剂量接触的人群,这一接触水平往往低于动物试验观察的范围。这样需要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及从动物毒性资料向人的危险性外推的方法,这也构成了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主要方面。由于将动物实验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存在着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外推,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特别是存在着种属差异这些不肯定因素,因此将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外推时必须非常慎重,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就成为更重要、更关键的资料,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必须重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类型不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可分为有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接触评定要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部分。接触评定也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人体可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如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等,在不同阶段,接触化学物的种类及量也不同,且接触往往是长期的,有许多接触需要靠历史资料来评估。 接触评定首先要确定化学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及人群的可能接触途径,然后估算出每种途径的接触量,再得出总的接触量。对于接触量的估算既要有一般人群,也要有特殊人群(高危险人群)的评价,对于不同接触情况的人群经常需要分别进行评定。接触评定主要靠对化学物的监测资料,在缺少足够的监测资料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行估计。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监测资料(接触生物学标志),可用于人群过去及现在接触情况的评定。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收进入体内或到靶器官的剂量,在危险度评价中基于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可描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 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亦称危险度裁决(risk judgement),是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一步。将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中进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综合在一起,对人体危险度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估计,说明并讨论各阶段评价中的不肯定因素及各种证据的优缺点等为管理部门进行外源化学物的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指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控制对人体及环境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 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TVOC来表示。按照世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环保-名词解释1

1、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的位置 2、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3、生态平衡(自然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4、循环经济: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5、。清洁生产:联合国定义:为提高生态效率和降低人类及环境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战略措施中国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部分组成。 7、ODP:臭氧损耗潜势:为了评估各种臭氧层损耗物质对全球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所采用的参数 GWP 8、物种灭绝:一个物种在整个地球上丢失。不可以恢复。物种消失:一个物种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内丢失,但在个别分布区有存活。 9、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赤字,期待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值。生态盈余: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10、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1、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3、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组分通过降水等方式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组成分在气流的作用下,或者通过重力沉降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 14、城市热岛效应:由于空气组成成分和下垫面改变等原因,导致太阳段半波反射,反射率、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等均不同与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即随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有城市内向外逐渐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 15、城市冠层:直接受到下垫面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部流场结构被该变的地面至建筑屋顶层的大气层。表现为内部分文特征复杂,湍流运动紊乱,风速降低 16、生态衍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17、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是自然资源的三大基本属性。 18、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

一、环境管理类 1、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3、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4、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

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7、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8、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9、污染治理: 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1-16 10:49:37 一、单选题 1.(5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是由()提出。 ? A. 瑞典 ? B. 美国 ? C. 英国 ? D. 日本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5分)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三级。 ? A. 基础 ? B. 方法 ? C. 行业 ? D. 质量 纠错 得分:5 答案C 解 3.(5分)()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 A. 警告 ? B. 开除 ? C. 没收 ? D. 记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5分)()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 A. 过失责任 ? B. 连带责任 ? C. 无过错责任 ? D. 故意责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5分)依据环境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环境。 ? A. 自然 ? B. 人工

? C. 原生 ? D. 生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5分)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期限两个方面。 ? A. 对象 ? B. 目标 ? C. 内容 ? D. 功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5分)环境保护法在()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 A. 人 ? B. 时间 ? C. 空间 ? D. 地点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85分)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11-08 00:17:44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下列属于环境伦理学思想的是()。 (5分) A人类中心主义 B动物中心主义 C生物中心主义 D生态中心主义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1.1 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不影响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提起诉讼 B已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被告均无需举证证明,但原告对该事实有异议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C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就被告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等所作的认定,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主张适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被告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D被告主张直接适用对其有利的认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支持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3. 下列关于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B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C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0 危害环境犯罪制裁法 4.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将协议内容公告 B调解协议公告期间不少于十日 C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审查认为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出具调解书 D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协议内容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5. 环境与自然资源规划的内部效力表现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3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9-04-09 15:33:27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行为 B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C生态系统服务利用行为 D环境教育资源利用行为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2. 下列哪些属于新环保法赋予环保主管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5分) A拘留 B限制生产 C停业、关闭 D停产整顿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3.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人民法院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公告案件受理情况 B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不予准许。 C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为由申请参加诉讼的,将其列为共同原告D检察机关、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4. 非法采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5分) A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 B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 C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D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属于环境财产权的是()。 (5分) A排污权 B碳排放权 C用益物权 D抵押权

环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保护法》)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 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 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11.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所做的规定,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者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12.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包括:(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3)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中国境内所有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两者以外的未利用土地) 13.土地征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推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 14.水污染: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其他活动,使污染物或者能量进入水环境,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5.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入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或者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财产损害的现象。 16.环境标准强制性:是指律约束性的技术性法律规范。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完整版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3)、(N2O4)和(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常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化学防治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等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危害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采用方法有浸种、拌种、毒饵、喷粉等。但是,这些化学药剂都直接时人畜有害,施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化学吸附吸附剂的责面和被吸附物质的分子间,是一种不可逆的类似化学键的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亦称活化吸附或原子吸附。同时由于表面上伴有解离作用,故亦称解离吸附。化学吸附的速度较之物理吸附显著缓慢。 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 胶体物质,例如: 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用萃取法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酚;用吹脱法除去废水中有害的溶解性气体以及对含有大量病菌的医院及制革工业)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等,均称

为此学处理法。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n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 )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 的单位为ppm 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COD 的测定方法,不仅有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也包括高锰酸钾低温氧化法(氧吸收量)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间一条件下测定COD ,否则不能进行对比。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 ? 60% ,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状况不同,COD 的排放标准均不一致,我国《工业废水排 放试行标准》中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00 毫克/升,但造纸、制革及脱脂棉厂的排水应小于500 毫克/升。日本水质标准规定,COD 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 于160 毫克/升(日平均为120 毫克/升)。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2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09 15:23:33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权的基础包括()。 (5分) A自然的权利论 B自然享有权论 C公共信托理论 D环境支配权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2.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排放污染物 B享受优美风景 C利用环境容量 D开发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3. 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 (5分)

A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B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 C组成环保团体 D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4. 下列关于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法院 B损害结果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原告住所地法院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哪项公约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5分) A《内罗毕宣言》 B《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C《蒙特利尔条约》 D《奥尔胡思公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撤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B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使原告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C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C回答正确展开 7. 公众参与中的过程参与对象包括()。 (5分) A法律、法规的制定 B政策、规划的制定 C计划的制定 D开发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8. 贯彻公众参与原则,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5分) A居民 B各类专业人士 C社会团体 D与拟议行为有关的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9. 下列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5分)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图文稿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 表示。 氨氮(NH 3-N )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和(NH 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 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 2O)、(NO)、(NO 2)、 (N 2O 3)、(N 2O 4)和(N 2O 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 (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 表示,它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

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地大17春秋学期《环境资源保护法》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A. 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 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 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 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2.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 国务院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3.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A. 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 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 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 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 许可证制度 C. 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 经济刺激制度 5. 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A. 19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6. 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A. 强制取得 B. 法定取得 C. 自然添附 D. 天然孳息 7. 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A. 法典化 B. 复合法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1-16 10:49:37 一、单选题 1.(5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是由()提出。 A. 瑞典 B. 美国 C. 英国 D. 日本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5分)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三级。 A. 基础 B. 方法 C. 行业 D. 质量 纠错 得分: 5 答案C 解 3.(5分)()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 A. 警告 ? B. 开除 ? C. 没收 ? D. 记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5分)()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 A. 过失责任 ? B. 连带责任 ? C. 无过错责任 ? D. 故意责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5分)依据环境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环境。 ? A. 自然 ? B. 人工

? C. 原生 ? D. 生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5分)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期限两个方面。 ? A. 对象 ? B. 目标 ? C. 内容 ? D. 功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5分)环境保护法在()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 A. 人 ? B. 时间 ? C. 空间 ? D. 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