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下面请看本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qq炫舞印象唯美句子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

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错呢。但应当说,过早分文理科看来在教育上确实是不大可取的。

四、哲学中真与善的冲突

哲学中的争论,有的是内部争论,有的则属于外部争论,但更多的是外部争论。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避免在外部争论上花太多没有必要的力气,从而直接应对真正的有好处的讨论。

罗素的看法是: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一向是由两个不调和地混杂在一齐的部分构成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清楚,自来是超多混乱想法的一个根源。”

这是说,哲学中的真与善一向有冲突。这个争论可能也是不可能结束的。罗素更倾向于求真,但不反对求善,估计反对的是态度决定立场,以善代替真的那种蛮干。对于“愚蠢的好人”,罗素可能没有好感。

“从道德上讲,一个哲学家除了大公无私地探求真理而外若利用他的专业潜质做其他任何事情,便算是犯了一种变节罪。”

这一个观点颇似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大家也熟悉。但是,对罗素的这种价值中立态度,我基本认同,但仍然有些犹豫。

总体上说,此书带给的材料丰富,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讨论和说,还对东方哲学给予了较高的期盼。对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尤其对亚里士多德、康德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也颇使我瞠目结舌。亚氏的三段论推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都基本上否定了其地位。如亚氏和康德这样的权威,罗素竟然也没有客气,这是需要哲学上的实力和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到的。而且,说的都是地方,不能不服。尤其结合现实,把哲学与政治思潮和政治人物的传

承关联,都进行了一个描述。这些观点对于某些人物的思想颇有忌讳的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罗素的观点是,在某种好处上,写哲学史需要你是个哲学家;我看,读懂哲学史著作,可能你也得是半个哲学家吧,否则根本是读不懂的。由于之前的偏见,使我迟迟未读此书,写这几句,算是对罗素的一点歉意。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2 前段时间,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此书名为哲学,但西方所谓哲学乃为科学之科学,统率一切之思想,因此将此书视为欧洲文明发展简史亦不为过。通读犹如囫囵吞枣,却也得出了些心得,现依据阅读时的随手旁批成文,不求全面,但求脉络清晰而以。本文相当枯燥,请选择性阅读。

按照欧洲历史学派对古代社会的划分观点,将近代之前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两者分界线是公元476年欧洲奴隶制社会的灭亡,中古与近代的分界是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光辉照耀整个欧洲。也就是说分成这么几个阶段:史前——公元476年是上古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左右是中古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世纪,1500年之后又划分为近代、现代等。

对照中国历史年表,发现东、西两个当时几乎决裂的、独立发展的文明之间竟有如此巧合。

公元420年,晋朝灭亡,至此中国文化最高速发展的时

代结束。

公元十四世纪,明王朝建立,中国在经过短暂的元代统治之后,传统学术界遭到毁灭性打击,继而进入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上古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文明犹如人之青春期,均呈高速发展状态。

中国传统汉文化思想体系得到建立和确认,形成了以儒、道、墨、法为主,尤其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体系,此种体系绵延至今,之后数千年,中国再没建立新的完整思想体系,只是对先秦思想体系得承袭、融和、分支和发展。史学上的极端观点认为,秦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思想家了,而晋以后连真正的知识分子都很难找到了。

西方社会将古希腊称为经典时代。那时期建立起来的哲学、科学体系被称为经典哲学、经典数学等。丢番图创建了代数学,欧几里德著有《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穷举和趋近概念是微积分的原始思想。经典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结束了“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单一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体系,从此,哲学将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开始了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等重要社会学科的研究。

对比之下,虽然在时间划分上有很大巧合,但顺序的颠倒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近现代的世界格局。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建立的严格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残酷刑罚,教皇与欧洲各国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无上权威。首先,教会把持着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所有违背圣经教义,或者说违背当时教会所解读的教义的人们都被列为异端、邪教。因此当时的思想界死气沉沉,文明发展停滞。

而彼时的中国,在经过南北朝二百多年的短暂分裂后,隋大一统中国。唐朝财富得到迅速积累,初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学艺术盛况空前,诗歌绘画成就最为璀璨夺目。宋时期,尽管边境战争不断,军事实力不济,但当时中国的文学艺术继初唐之后达到第二个高峰,自然科学飞速发展,财政收入巨大,工商业迅速发展,工商业税收普遍超过税收总额的一半,政治上也较为清明,没有汉朝的外戚专权,也没有明朝的宦官摄政,没有突出的社会矛盾,生活富足,应该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夜。直到蒙古人的铁骑彻底打破汉文明,中国进入政治、经济、文化最为黑暗的时期。

再说欧洲,十三、四世纪,起源于中东国家的黑死病席卷欧洲,死亡人数无法统计,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欧洲失去了至少一半的人口。历史再次产生交集,当时蒙古人的正在统治中国,而很多欧洲人认为,黑死病是由蒙古人带去的。可蒙古人给中国带来的是长达数世纪的黑暗,给欧洲带去的黑

死病却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因为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瘟疫中,传统教会统治力量被极大削弱,欧洲政治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百废待兴之际重新建立秩序的机会放在欧洲人面前。

当文艺复兴之光传遍整个欧洲的时候,中国进入明王朝。明早期,经济上国库极端空虚,民不聊生,政治上君主集权极端化。洪武时期,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亲手制造了大面积的白色恐怖,锦衣卫的建立和文字狱的兴起,与其说是朱元璋在为子孙后代清君侧,不如说是对新王朝的致命打击。靖难之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明王朝得到短暂复兴,郑和下西洋开始了庞大王朝远征的第一步。然而,复兴是短暂的,随后的仁、宣两朝,虽然国力得到加强,却开始了最为恐怖的宦官摄政。之后的明朝,开始出现了一些比大臣还要“声名显赫”的宦官,王振、汪直、刘锦、冯保、魏忠贤等等。皇帝们大多数沉湎于声色犬马,炼丹方术,还有个别的喜欢做小生意,干木匠活儿,总之自从叛逆青年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以后,后面的皇帝们更是放心把权利交给大臣、宦官,自己玩儿去了。明朝的自然科学其实也得到了发展,但多限于科学技术范围,没能带来广泛影响,建立体系。

而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尚处次要。主要的是建立了完整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从此,欧洲进入理性社会。以那时期欧洲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为例,说说当时欧洲的文化特点。此人名叫莱布尼兹,罗素在其著作《西方哲学史》中称此人

是“千古绝伦的大智者”。他涉猎之广之深极为罕见,首先,他是阿尔特多夫大学的法学博士,并受聘为该校的法学教授;其次,在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同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从此现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数学分支诞生,这就是数理逻辑学,它不仅仅是数学的,同时也是哲学的,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共同产物和纽带,虽然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的名词,但它使用数学的形式语言去论证逻辑问题的方法,创造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而此种方法,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没有数理逻辑,就没有现代计算机技术;第三,莱布尼兹始创描述运动与变化的“无穷小算法”,现代对其的通用称呼就是“微积分”,微积分是一切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工具,并成为全世界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第一课。此外,他涉足的学科领域还有,物理学、材料力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四大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罗马科学数学院、柏林科学院都以他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成员。

为了便于理解中西文明差异,可以用现代社会学概念加以描述。欧洲文明是经验派的,善于以定量分析为方法,依靠微观的累积得出普遍的结论,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理性成为欧洲文明追求的目标。中国文明是批判学派的,善于以定性分析为方法,以意识形带、社会结构、家庭伦理、人际

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宏观的观察得到宏观的结论,缺少健全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的文明中缺少了数量概念,缺少了唯一标准,从根上说,就是善于变通的。

欧洲文明的脉络,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哲学家们从来都试图用数学方法证明哲学、神学命题,最著名的就是牛顿晚年花大量时间用数学方法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事实上很多人都做过类似证明。中国文明从一开始就偏重于描述性,经典学派著作基于的是作者大量的观察和个人感受,成文都是充满文学意味的感性描述,对此类文献的解读非常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因为时空变换而来的不同意义赋予,因为这种语言不像科学符号那样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从创造的时候就具有极大随意性。欧洲文明的符号统一性和中国文明的随意性,涵盖范围及其广泛,甚至可以上溯到两种文明的文字起源:以拉丁文为代表的字母文字体系和以汉字为代表的象形文字体系。

所以,中国从一开始就疏于建立自然科学理论体系,虽然后世科学技术同样拥有伟大成果,比如四大发明,以及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等。但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根本就是两个层面的概念。科学理论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世界,而科学技术解决的是如何改变世界,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逻辑上是顺承关系。按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普遍观点,西方文明以科学理论为世界观,产生相应方法论是顺其自然,而

中国并没有整套科学理论作为世界观,因此产生的科学技术,并没有为主流思想界所重视,认为那都是些奇技淫巧罢了。是否拥有科学理论体系,也是造成中、西文明重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代中国,初接触世界便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当然必须遵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原则。以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是无法按照西方的方法论行事的,因此科学技术就只是科学技术,人们可以用它修建房屋、铺设铁路、制造武器等等,却无法用它解决传统世界观提出的问题。没听说有我国人拿微积分计算玉皇大帝存在不存在的吧,当然这个命题荒诞与否不在讨论范围内,只是以此为例来说明我国人并没有拿“改变世界的工具”去解决“认识世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代中国,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可惜仍然仅限于方法论层面。当代科学技术研究,承袭的是西方科学理论体系,沿用的是欧洲方法,人们将数学作为实现科学技术的工具进行学习,而从未将其视作关于所有问题的普遍方法,这其中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不影响政治经济发展,也不影响中国文化的自成体系,更不能作为衡量两种文化孰优孰劣的标准,却的确是产生中西方文化鸿沟的最主要原因。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3 哲学著作大多沉闷难懂,暑假随意翻开的《西方哲学史》却仿佛有一股魔力,把我带进了哲学的世界,这里没有冰凉的说理论述,反而充满了哲

学家们对美好的向往,上善若水,形而上的追求令人神往,畅游中,我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一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引以为豪的一部作品,凭借它罗素获得了 1950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很好奇一本纯哲学著作如何能获得文学奖?怀着疑问我开始对这本著作的探索。从古希腊的神庙,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法国大革命到十九世纪的思潮,涵盖内容惊人,而作者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简洁诙谐,引人入胜。

遗憾的是我你并没有很快找到答案,由此,我开始了第二遍的品读。整本书中有很多哲人的思考,其中的几位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博闻强识自不必多说,博学者未必智慧,但博学而慎思的苏格拉底称得上智者。有一次和朋友去做客,朋友到了人家后发现苏格拉底没有跟来,着急的回去找却发现原来苏格拉底在想一个问题,竟不知不觉忘了走路,呆立雪中一动不动,朋友很是震撼,连忙带他回去取暖。我也为这个老者深深震撼,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后来面临死亡的审判时,他选择了真理,他倒下了,而一代代渴求真理的哲人们继承了他的勇敢和抗争精神。他的弟子柏拉图最为人们熟知,我们记得他乌托邦的向往,记得他和老师折麦穗的爱情释疑,记得他的博爱的心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在我们向往着柏拉图式的爱的时候,哲学似乎有了它浪漫和温柔的一面,多么神奇!

向后翻着书,时间在指尖流逝,下一个时代的天才如一颗最亮的星星跃然出现在哲学的天空—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成就,他的成就如此之大,以至于千年之间无人匹敌,然而这却也成就了他最大的错误。这是权威之于人们的危害,因为无人反驳,反驳者必不得好下场,于是文艺复兴前的欧洲显得停滞不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正义不包括平等,在追求善良的时候,非理性的感情也被看作是鲁莽而不应该的,青年因此变得保守而缺乏爱和浪漫的情怀。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世界,欧洲哲学的发展和其宗教的发展密不可分,犹太教的出现,以及后来直至现在欧洲的主流宗教——基督教的开端,都给这种哲学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宗教和教皇的权利因此扩大,也开始了国家和教皇的权利争夺。“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当时情形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但古老宗教对人类的发展显现出一些阻碍,路德的宗教改革应运而生,这期间总的来说即是教皇的没落,国家权利的强化。下一个出现在哲学史上的是意大利的哲学家们,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佛罗伦萨,富商、贵族和平民的斗争,造成了一个比较自由的氛围,艺术家和哲学家得以呼吸自由之空气,而少担心权威的压迫。后来的美蒂奇家族和崇尚人文的宗教的帮助,使这场少数艺术家和哲学家的运动得以成气候。这些新生代的学者崇尚科学和人文,勇敢的挑战亚里

士多德的权威,科学上,很多的成就竟然都来自对亚里士多德的反抗,这种对科学的态度没有随着文艺复兴结束而消失,反而成为了后来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文艺复兴学者的人文和仁爱似乎和亚里士多德前的古希腊遥相呼应,社会中一股青春力量蓄势待发!

这是属于科学和人文的时代,人类开始认识到个体存在的意义,古已有之的关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开始被一些激进的哲学家讨论,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至今占据政坛主角,卢梭和伏尔泰的论战愈演愈烈,启蒙运动萌芽,从此,世界开始向另一个方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腾飞。有太多故事要说,这个时期是那么富有色彩,哲学家们的论战此起彼伏,绝不比后来牛顿爱因斯坦的世纪争论逊色。笛卡尔是这个时期的先行者,“我知故我在”尤在耳畔回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破不立,这种精神惊天动地,笛卡尔另起炉灶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是继亚里士多德后一个新哲学体系,笛卡尔有科学的严谨求实,兼具人文情怀,文笔平易近人,他奠定了一个新哲学时代的基调。莱布尼兹是笛卡尔的继承者,微积分的发现让他名扬数学课本;斯宾诺莎尤其给了我更深的印象,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简单的一生中,斯宾诺莎这种高尚的道德让他更加与众不同。

经验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下一段优美旋律的演奏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实证思想是我对经验主

义的第一次接触,而大洋彼岸的学者亦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实证精神对近代西方各国的宪法都很有影响。一切以事实说话,制定出一套实用的体系。理性之眼帮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世界的美好,于是世界欣欣向荣。卢梭的出现,掀开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大幕,对个人力量的相信,对英雄的崇拜和叛逆精神的滋养,开启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战斗的哲学课堂,卢梭、拜伦尽情挥洒,世界仿佛被英雄的精神感召。浪漫与轻浮却无法分离,浪漫者总是崇尚意志而轻视知识,权力意志是他们的极端向往。理性和激情的争斗从未停止,人们在争论中成长,哲学也是,世界飞驰不停,哲学家轮番登场,功利主义着边沁,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依次出现在了这个舞台上,他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铭记,历史的大车踏着时间的洪流,浩浩荡荡亦从容不迫地行进,人类的未来无限美好亦荆棘满地!

合上书,脑海中各种思想宛如极光在空中穿梭,一幕幕精彩纷呈,而我也陷入沉思,或者说是更多的矛盾和迷惑。何为正义?何为公平?何为自由?历史给出了问题却没有明确答案。纵观这段磅礴的历史,人们从无政府的个体到契约国家,个人与国家的微妙关系,不偏不倚,只有在放任和约束达到一个很好的比例时,自由得以发挥其力量,乱世之间艺术百花齐放,思想充满活力。民国时的中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乃至启蒙运动,无不在一次次地验证

着,而一个更加宽容的世界,将使文化和艺术尽显魅力。思想者推开未来之门!

我似乎找到了刚开始的问题的答案,贯穿全书的自由的气息,爱的精神感动人们。我们祈望和平,向往正义,我们爱着自由,却也常常心怀疑惑,我们踌躇着却不怕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她终将到来!爱你所做的,做你所爱的,勇者不惧。生活色彩缤纷,旅行的人,收拾起行装,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4 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

点。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

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啊,理智固然好,但作为血肉之躯的人,理智只能是“与可感觉的对象相对立的理想对象”罢了,正如对近代数学理论有巨大贡献的毕达哥拉斯,这个集理智与个人情怀于一体的天才一样。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和算学的奠基人,可他身上又总能找到神秘主义的影子。例如他的教派里有这样看起来不近人情的规矩:不能吃豆子,不能碰白面包,不要在大路上行走,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等等。理性的东西

和神秘的东西统统体现在毕达哥拉斯教派的身上,让我再一次认识理性和感性这对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摈弃彼此的。

我最近一直沉浸在对自己过于感性的自责中。在责任和权利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的选择大抵是责任。明知权利的好处可又不忍辜负使我负担责任的人之期望的眼神。无奈的选择之后便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人生消极视角的确立。然而当我看到如此之多光辉人物亦有情感、踌躇、敬畏充斥内心的时候我才稍觉释然。

曾经庆幸自己在北外投出了那张简历才得以今天坐在这教室里,也使我意识到我也似乎具备那些在我看来曾经不可企及的潜能,我也可以忍受深夜备课到两点的孤寂,也可以将每天在讲台站立十个钟头的疲惫当成一种享受。但我不想证明什么,勤奋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懒惰的人也许会更辉煌。成功了或许也无需感谢谁,因为在我们看来似乎确凿的因果关系里往往无非是神意使然。笛卡尔说:此钟走到正点,彼钟鸣叫起来,于是人们得出结论:此钟是彼钟鸣叫的原因。看似荒诞却发人深省。还是让我回到勤奋和懒惰的话题吧,笛卡尔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爱睡懒觉、不到中午不起床的人。后来瑞典女王要他每天清晨进宫为自己讲学,笛卡尔才不得不早起。一年后他就死了。

生命没有生死之忌,只有轻重之分。谁也不能否认笛卡尔的生命是实而重的。但他却是一个懒人。也许像罗素所说

的那样,他为了维持绅士派业余哲学家的面貌,假装比实际上工作的少亦未可知。不管怎样,这个秉承“我思故我在”为哲学第一原理的永远衣冠楚楚,佩挂一柄宝剑的绅士让人觉得那么可亲可近。

然而在所有罗素称之为“哲学家”的人里,我最为信奉的一个是康德。不仅由于康德是一个生活习惯非常有规律的人,以至于大家惯常根据他作保健散步经过各人家门前的时间来对表,而我自己也有着类似执着的生物律,还在于他诉诸于感情的自由主义思想。这又合了我素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浪漫情怀。我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而康德的一句“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深合我意。然而人的思想和人的行为常常背道而驰,就如我经常给人留下“循规蹈矩”的印象一样。我不知道这是心灵对于长期行为守旧的一种背叛还是行为为叛逆心灵做的一种掩饰。我想知道的是康德日常生活的行为是否如他的思想一般自由飘逸、无拘无束。从书中得到的答案是:他没有。

在书中带给我同样温暖感觉的还有杜威。他相信通过暴力革命造成独裁统治不是达到良好社会的方法,因此即使列宁的后继者不是斯大林而是托洛斯基,苏维埃制度也不会是完美的制度。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的首领罗伯特将军。当南方军失利,有人劝他转入游击战的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我今天看完《西方哲学史》之后的第一感觉。这是我最艰难看完的一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所幸现在将它看完了。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你看懂了这书吗? 我的回答恐怕将很让你失望。因为以我目前的底蕴来看这书是不可能看懂的。可以这么说这书我看得一塌糊涂。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几乎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这么些字所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我不明白它的意思。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的是,我看的《西方哲学史》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部,作者是英国的罗素。这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讲这同类问题的书中最经典的。如今市面上,有很多个版本。即使是这个罗素这个版本的也有是选译的。而我是照全文来看的。 我一直很疑问,甚至直到现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是一样疑问。这疑问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难道哲学就真是像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上所学到那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吗?如果真是,我还是无法理解。 坦率的说,就是连咋们中国自己的哲学我也不太清楚。更何况本书的内容是西方的呢。所以我自己的底蕴是不足以使我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是认为我能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但是读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原因,一就是我之前已经说过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哲学;二是关于之前的哲学的定义。哲学是涉及多门科学的,我自己本身对于数理方面的一直是不大感兴趣的。这增加了我理解的难度;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西方的历史文化等背景,这不是我们只在中学时学世界历史认识了西方的一些重大人物就能理解的;四,本书从卷一古代哲学的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的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写到卷三近代哲学的第二篇从卢梭到现代的最后一章逻辑分析哲学。时间上穿插几千年,地点上写遍整个西方。确实是作为对西方历史文化没有一定了解的人是不可能读懂这本书的。 说到这,就不能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伯爵了。不读这本书,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

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学习资料:赵敦华_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除了体观点: “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 义,现了以上第3 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 、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 : 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 “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 、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 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班级:研究生一班(S11E01) 姓名:杨海源 学号: 课程班级:西方哲学史②班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在有限的这一学期时间选修完了这门课程,但让我说学到了、精通了多少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我觉得思维还是停留在一种印象的脚步,因为我觉得西方哲学史的确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很深奥。尤其是对于我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长大,又信仰佛教的我,有时更加有点难以理解西方的观点。哲学就是对世界和人的根本问题的无穷追问、终极思考。它的特点是大而深、但并非无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因为太复杂,我们不会去深究,但哲学家却专门思考这些不可深究的问题。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冒险,学习西方哲学史就是跟随西方大哲去经历思想的探险,在这种探险中了解当时人们对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取智慧,提升思想水平,开拓智力空间,挑战传统观念,颠覆陈腐价值。所以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有利于我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我们每个人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引导我们解决人生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最理想的向导。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西方哲学史》这门课后的体会。 一.生命的意义 这个古老的问题难倒了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曾有位作家轻松而又激情的做出了回答:“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我们很多

人很多时候,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他给了我们这个一直存在最大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实现自己的理解才是生命的意义。很多次,我也这样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我活着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又为什么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诱惑的世界里苦苦挣扎,越想弄清楚就越糊涂,人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明白的。这个世界有太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也不例外,花半辈子时间读书,忙来忙去就是为了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这样的生活不痛苦吗有些人生来就富贵,不愁吃穿,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大四挥霍与灯红酒绿之间,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思我们佛教中说人的一生便是一个轮回,但也仅仅是一个轮回罢了。每次想到这句话时却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悸动。人的生命是否会有下一轮回?或许没有人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不过是这一世的轮回,“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的生命似乎太过渺小,似乎尚没来得及折射出太阳似得光芒,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的一生的确是太短暂了,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的意义在哪里?生命止于何处,人该如何对待自己有限的一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可贵的,更有人说,生命的确宝贵,但最宝贵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人的生命的长短可以用时间来衡量,但对信念的执着和奋斗精神是人世间任何测量单位都无法计算的。当你明白人们活着的信念,多半是为了得到赞美,获得更多人的承认;当你发现你所承担的角色有高低之分时,你要快乐、勇敢、自珍,不要因为职业的低微而轻放自己,不要因为些微的不如意而自卑自弃,更不要因生活中出现的某种小插曲而暗淡生命。你要怀有健康而珍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你应该用自己的热情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著作,看原著。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打印版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得精神与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得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得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得西方思想体系得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与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得所有得问题与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得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得体系得一个最好得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就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得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得,应在历史中理解它得地位。 二、希腊哲学得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得积累与生产技术得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得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就是希腊哲学产生得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得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与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与世界得眼界,活跃批评与思索得精神。 2、政治制度得特性有助于理性得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得哲理就是古希腊哲学重要得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得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得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就是诞生出来得,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得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得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得问题由外在得自然向内在得人类本身转移得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得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得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得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就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得范畴得含义得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得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 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得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就是什么? 3、分析希腊哲学得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就是一且变化得: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与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就是多且不变得: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就是一且不变得: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就是多且变化得:元素派与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就是万物得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得本原就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得生成就是得“无定”分化,万物得消亡则就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 3、认为事物得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得消亡。她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她第一次明确得表达了运动必然性与原因得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就是世界得本原。 2、认为气有冷与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得浓聚与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得哲学观点得联系: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感想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 感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感想 虽然上学期西方哲学史的课程结束了,但我对一些哲学的知识还不是完全弄明白,有些还是比较模糊的,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感觉自己对这些哲人的思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而这学期在继续学习现代哲学过程中,慢慢对这些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批判是哲学的本质,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近代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我对以前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更深入的的认识。在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大半学期下来,感觉学习现代西方哲学比西方哲学史轻松很多,因为它从近代西方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把转向现实生活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例如,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等,这说明它更关注现实生活本身。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新流派,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感悟最深的三位哲学家的一些思想,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的超人学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认为人生就是苦难,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的结果。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意志越旺盛,痛苦也就愈深重。因而他认为要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摆脱意志,即把自己的欲望、生存意志束之高阁,避免它们实际接触任何东西,力求在自己内心中对一切事物保持冷漠的态度。 我觉得这种思想无论是对于当今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先是对于个人来说,不可否认我们的人生当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甚至是苦难,想想我们80后这一代也有很多可悲之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在百万就业大军激烈竞争中勉强找到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该对生活失去信心,抱着对工作,房子等的欲求,更应奋起。让快乐、幸福、爱与善填满自己的心以消除人生痛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对社会来说,如果社会成员对生活没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着作,看原着。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

xx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xx“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xx(概念)分析。 第一章 xx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xx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xx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xx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xx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xxxx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苏格拉底在其一生中没有写下只字片语.他的思想完全是通过他的两位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以谈话录等形式记录下来.色诺芬是个军人,他的思想是因袭守旧的,他对于对苏格拉底不虔诚以及错误引导青年人的指控是不能接受的.在色诺芬的笔下他的老师是一个虔诚的人,但问题就在于如果苏格拉底正如他笔下那般虔诚,他是不会受到公民大会审判的.而柏拉图相对于色诺芬,在哲学上的造诣显然更高.但柏拉图又是一个着名的小说家.他的问题在于很难分清究竟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他老师的还是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名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因此划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苏格拉底曾被德尔斐神坛(希腊人占卜问卦的官方神坛)的女巫认定 为当时最具有智慧的人.他得知此事之后相当诧异,因为他认为他唯一知 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从此他便开始寻找那些被公认为具有智慧和知识的所谓贤达,向他们讨教.他总是提出问题,提出那些似乎众所周知的问题,然后不停地诘问,而那些贤达没过几轮便招架不住,丢尽颜面,也正是以这批人为首,向苏格拉底提出控告.苏格拉底最终被推上了审判席,他放弃了流放外地的轻判,选择饮鸩自尽.他相信灵魂不朽,他死之后便能与奥尔弗斯,荷马,赫西俄德谈话,获得更高的智慧,与此相比肉体之死又何惧.苏格拉底之死对于文明的影响似乎要比耶稣之死之于宗教的影响来得更加重要. 苏格拉底的辩证的方法源于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他始终相信回忆说,因此他希望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去重新获取被遗忘的知识.他的辩证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 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 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 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 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 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 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 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 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 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 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 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 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希 二,早期自然哲学 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希希希希希希希自自自自“自”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一,智者学派 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三,苏格拉底 1,认识你自己。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 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 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希希希希希希希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2,认识论的回忆说 “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西学中的心得体会

西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一:西片区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西片区“送教送培”活动学习 心得体会 教师:刘廷美2016年5月20日 5月20日有幸参加镇中心校组织的西片区“送教送培”活动,此次活动虽仅一天的培训,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如黄兴绒老师上的四年级习作指导——心理描写。她幽默风趣又朴实可亲。徐华老师知性优雅又严谨踏实,王天琴老师自然挥洒如行云流水,让我在惊叹他们专业研究的精深,文化底蕴的丰厚的同时,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多么的匮乏,明白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有多远,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第一节听了徐华老师上的是四年级语文《纪昌学射》一课,《纪昌学射》这

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徐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 一、干净利索、板块清晰 无论是从教学预案还是从课堂呈现上来看,徐老师的课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干净利索、版块清晰。从谈话导入到整体感知到交流问题,再到复述故事最后到拓展引申,环节之间清晰明了,又不失整体感。 二、凸显“实践”,层层递进 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徐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这一点从课堂展现就可见一斑。徐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时,

是这样展开的:理解“盯”—根据图片了解“梭子”和织布的情形—亲身体验,联系实际,体会品质—追问“纪昌想过放弃吗?”。就这样层层递进,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品词活动,重点学习了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也让学生感悟到了纪昌的品质。 三、尊重多元化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徐老师在让学生理解寓意时,没有以老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课堂上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做任何事要坚持,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 四、注重方法渗透 学习课文,不仅仅是学习文章内容,也应该要注重方法的渗透。徐老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根据板书让学生观察思考:故事的哪一部分最重要?不用老师告诉,答案在学生的口中就很明朗,那就是过程。老师顺势渗透方法:在复述故事时重点讲过程,所以一切水到渠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

西方哲学史 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姓名:xx 学号:xxxxxx

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 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 时间:2019、09、12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 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 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原子论 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 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 阿布德拉地区的原子论哲学 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倾向哲学 (一)泰勒斯 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哲学思想: 1、关于世界的产生 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 结构:大地浮于水上 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 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 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 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去对自然的起源和统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 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 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 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 (二)阿那克西曼德 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思想简评:“无定”比泰勒斯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 (三)阿那克西米尼 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的生长过程 关于灵魂的思想 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 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质形态来解释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四)赫拉克利特总体特征:流变 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 2、万物变的普遍性 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 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5、变的总体特征(循环和平衡) 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 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素性,自发性,神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 是荒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