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临床表现

(一)关节表现

1.疼痛及压痛:关节疼痛的最常见部位是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特点为持续性和对称性关节疼痛和压痛。

2.肿胀: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最常受累。

3.晨僵:是指关节部位的发紧和僵硬感。清晨起来时明显,活动关节后改善。

4.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破坏和畸形。关节畸形最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

5.骨质疏松

(二)关节外病变

1.类风湿结节:多发于易受摩擦的骨突起部位,一般为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硬性结节,不易活动,无疼痛及触痛。

2.血管炎:临床上出现指(趾)坏疽、梗塞、皮肤溃疡、紫癜、角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肝脾肿大。

3.心脏:可出现心包炎、心内膜炎和心肌炎。

4.胸膜和肺:常见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炎。

5.肾损害:本病可出现膜性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淀粉样变性等。

6.神经系统损害。

7.淋巴结病: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8.其他关节外表现:胃肠道、肝脏、脾及胰腺损害。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清及细胞学检查

1.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

(2)其他自身抗体,抗核周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等。

2.HLA-DR4/DR1

3.急性时相反应物CRP,ESR

4.血液学改变可伴有贫血,多与病情活动程度有关。

(二)滑液

滑液多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000个/mm3。C3多下降,可检测出RF阳性。

(三)影像学

1.X线检查典型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的梭形肿胀、关节面模糊或毛糙及囊性变。晚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甚至消失,普遍骨质疏松。

2.CT

3.MRI

(四)关节镜及针刺活检

诊断要点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分类标准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②至少3个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手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⑦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受累关节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符合上述7项中至少4项者即可诊为RA。

鉴别诊断

1.骨关节炎:其特点包括:①中、老年人多发,起病缓慢;②膝、髋、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和其他关节较少受累;③活动后疼痛加重;④晨僵小于半小时。⑤无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⑥RF阴性。

2.反应性关节炎:其特点为①青年男性多见;②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③以外周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④关节外表现为眼炎、尿道炎、龟头炎、溢脓性皮肤角化病及发热等;⑤HLA-B27多阳性;⑥RF阴性。

3.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特点为:①青年男性多发,起病缓慢;②以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③常伴有肌腱病的表现;④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⑤X线可见骶髂关节侵蚀、破坏或融合;

⑥H LA-B27阳性;⑦RF阴性;⑧有家族发病倾向。

4.银屑病关节炎:本病患者RF阴性,关节受累比类风湿关节炎少,有特征性银屑疹和指甲病变。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关节外的系统性表现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降低。

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3.类风湿因子(RF)。

4.抗核周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

5.关节X线检查。

6.关节液检查。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时应注意休息与制动,缓解期应注意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抗炎药一线抗风湿药。

②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羟氯喹等。

③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作为首选。

④免疫及生物治疗

⑤OTC国药曹清华胶囊

3.外科治疗

题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5岁,因多关节肿痛4月余来诊。4个月前出现右手近端指间关节(PIP)(4、5)、掌指关节(MCP)(1、2)肿痛,晨僵10分钟。此后右膝关节肿痛,逐渐加重,伸屈明显受限,局部皮温增高,抗感染治疗无效。2个月前双腕、右踝及右足跖趾关节(MTP)肿痛,伴双肩、左足MTP、左手PIP(3)及颈部疼痛。无皮下结节、光过敏、雷诺现象及口眼干。既往患“白癜风”6年。

查体:一般状况可,颜面、颈背、四肢远端见多发大小不等片状色素脱失斑。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双腕关节肿(+),压痛(++),背伸受限;右手PIP(4、5)、左手PIP(3)关节肿(+),压痛(+);右手MCP(1、2)关节压痛(+);右膝关节

肿(++),压痛(++),伸屈受限;右踝关节肿(++),压痛(++);右足MTP关节(++),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正常;ESR97mm/h;CRP 13.8 mg /dl;RF

265.1U/ml。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依据:

(1)中老年女性,慢性病程,隐匿起病。

(2)患者多关节对称性、持续性肿胀、疼痛4个月,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

(3)既往无皮下结节、光过敏、雷诺现象及口眼干。

(4)查体多关节肿胀、压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

(5)辅助检查RF明显升高,ESR、CRP明显升高。

2.鉴别诊断

(1)骨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膝、髋等负重关节,手以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为特点,ESR、CRP增高不明显,RF阴性。

(2)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外表现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ANA抗体阳性。

(3)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常有家族史,以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为特点,血清RF阴性。

3.进一步检查

①抗核周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

②关节X线检查。

③关节液检查。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时应注意休息与制动,缓解期应注意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抗炎药

②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4、在二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照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第2--5项必须有医师观察认可。第2--4项必须持续存在6周以上。此标准在国外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九。国内经初步检验此标准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八。 以下内容参考:(8)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

浸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损而远端指间关节常不受累,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约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腕部多间隙受累,尺骨茎突处肿胀并有触痛和背侧伸肌腱鞘有腱鞘炎,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征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部关节也常受累。跖趾关节常发生炎症,而远端趾间关节很少受累。跖骨头向足底脱位时可形成足趾翘起来的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组织。该病无独特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KA\APF\CCP是近几年来很重要的化验依据。其他类型的慢性关节炎有时可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也可不典型。 RA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1.1.2.1RA分期: 1、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片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2、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同程度骨质侵蚀。 3、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 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ACR 2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2002年版) 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患者还有关节外受累的表现。RA的治疗指南和药物治疗监测始于1996年。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遵循循证医学,结合RA治疗的进展,对1996版的RA治疗指南作了更新。2002版的RA治疗指南包括治疗目标、起始评估、疾病活动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各级医师在RA治疗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费用考虑等多方面内容,现摘译如下。 RA的治疗目标 图1.RA治疗示意图。粗线框代表治疗过程的关键点。MTX反应欠佳指MTX不能耐受,剂量加大至25mg/周仍疗效不满意,或者有药物禁忌证。DMAR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RA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图1总结了RA治疗的途径。治疗开始时要向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的教育,为控制症状,可适当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 、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并用或单用小剂量泼尼松。大多数新近诊断为RA的病人应该在明确诊断3个月内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RA常用的DMARDs见表2。

因为DMARDs作用主要是改善病情,而并非治愈RA,所以RA的治疗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患者应该定期随诊,评估疾病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在使用DMARDs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不可接受的疾病活动 如在接受最大强度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病情仍进行性发展 、或关节进行性的破坏,则须考虑对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活动仅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须尽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可在短期内加大剂量。终末期关节破坏导致的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或由于关节解剖结构显著改变而导致的功能受限,可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 经过足疗程单独或联合使用DMARDs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提示病情顽固。RA最终治疗目标是达到病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的定义如下:①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并非机械性关节痛 ;②无晨僵;③无疲劳;④关节检查中未发现滑膜炎;⑤影像学资料不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破坏;⑥血沉 ESR 及C-反应蛋白 CRP 水平正常。如病情不能完全缓解,则应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维持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的治疗中要避免麻醉性止痛药物的依赖。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规范 一、病证名 中医诊断:痹病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持续6周以上。 2、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 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6周。 5.有皮下类风湿结节。 6、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7.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符合上述7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证候分类: 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质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 2、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3、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5、肝肾亏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口渴不欲饮或饮不多,舌质红或淡,舌苔白或滑或少津,脉沉细数或沉细弱。 6、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泛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入院指征:

1、患者有潮湿地居住史; 2、初起以小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或关节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则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 3、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或关节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五、治疗常规: 1、针灸治疗以补虚泻实为主; ①虚证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补益气血。 ②实证如关节疼痛,肿胀取:肩骨禺、曲池、合谷、八邪、犊鼻、膝眼、中封、丘墟、昆仑、太溪、以祛风除湿通络。 ③对于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者应调和营卫,祛风通络。 风池膈俞曲池委中 昆仑中脘天枢血海 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④风寒湿阻:治疗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温阳之穴: 风池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关元命门 ⑤痰瘀互结: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互相结合,配以祛痰化瘀之穴: 阴陵泉三阴交丰隆血海 ⑥风湿热郁:以局部取穴外配合祛风除湿清热之穴 风池曲池阴陵泉三阴交大椎 ⑦肾虚寒凝:局部取穴配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之穴 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神阙( 隔姜灸) ⑧肝肾阴虚:局部取穴配合补益肝肾之穴: 太溪太冲 ⑨气血亏虚:局部取穴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足三里阴陵泉天枢膈俞膻中血海 另:在治疗总则上应遵循针灸:"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的原则,对于关节红肿热痛当用三棱针局部点刺放血或刺络拔罐,手法均用泻法;对于关节因寒凝疼痛者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深刺留针;对于关节顽固性疼痛者可采用水针,药用当归注射液或雪莲注射液,每次0.5-1ml,每隔1-3日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发表时间:2010-09-18 发表者:张昌丽 (访问人次:310) 目标人群:有下列表现的患者: 1、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肿胀)【新标准目的在于给新症患者分类。另外,具有侵蚀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表现,其病史符合2010标准的,应该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长期疾病,包括那些疾病处于非活动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基于回顾性的可以获得的资料,先前符合2010年标准的,也应 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2、具有滑膜炎,用其他疾病不能得到更好解释的【不同表现的患者鉴别诊断也不同,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应该可以包括在内。 如果不清楚应该考虑哪些相关的鉴别诊断,应该咨询风湿病学专家】 RA分类标准(评分算法:A-D的项目评分相加;患者如果按下列标准评分≥6/10,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患者评分不足6分的不能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但是他们的状态可以再次评价,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符合标准。】 A:受累关节【指的是查体时发现的任何肿胀或触痛的关节,可通过滑膜炎的影像学证据证实。在评估中,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和第一跖趾关节除外。关节分布的分类根据受累关节的位置和数量,划 入最可能受累关节类目。】 - 1个大关节(0分)【大关节指的是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 关节和踝关节】 -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小关节指的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2-5跖趾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和腕关节】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在这一条中,至少一个受累关节必须是小关节;其他关节可以包括任何大的或额外的小关节的组合,如其他别处未特别列出的关节(颞颌关节,肩峰锁骨关节,胸锁关节)】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阴性指的是低于或等于当地实验室正常值的上限。低滴度阳性指的是国际单位值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是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高滴度阳性指的是国际单位值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当RF值只能得到阳性或阴性时,阳性结果应该应该被评为低滴度阳性。】 -RF和ACPA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正常或异常根据当地实验室标准确定。】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指的是评估时,患者自己报告的受累关节滑膜炎体征或症状(如疼痛,肿胀,触痛)的持续时间,不论是否经过治疗。】 -<6周(0分) - ≥6周(1分)

2015 年 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2015 年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新疗法的出现、方法学的改进以及出于对类风湿关节炎(RA)推荐意见范围扩展的需求,2015 年ACR 对2012 版ACR-RA 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制定了最新的2015 版ACR-RA 药物治疗指南。 在此次指南制定过程中所用到的核心条款和药物分类主要有以下内容: 表1 核心条款

表2 药物分类 2015 版ACR-RA 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生物类DMARDs(生物制剂)和托法替尼的使用以及相关的递减疗法、间断疗法和达标治疗(T2T);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 生物制剂和DMARDs 在高危RA 患者(RA 患者伴随肝炎、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中的使用; 4. 疫苗在接受生物制剂或DMARDs 治疗的RA 患者中的使用; 5. 在使用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的RA 患者中结核病的筛选; 6. 使用传统DMARDs 时,RA 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管理。 所有的专家意见分为两类:1 强烈推荐;2 条件性推荐。强烈推荐意味着专家组相信遵循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远大于不良反应(反之亦然),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而只有少数患者不适合。条件性推荐即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可能大于不良反应,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不适合。 一、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早期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二、针对已确诊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强烈推荐;2:条件性推荐 三、针对RA 患者在接受DMARDs 治疗期间,实验室监测指标(全血细胞计数、肝脏转氨酶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的最佳随访时间间隔的推荐意见 四、针对伴有中、高度疾病活动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既往恶性肿瘤史或严重感染高风险因素的RA 患者的推荐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项目五任务七风湿病(1)类风湿关节炎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说法欠妥者是 A.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B.关节腔有积液 c.滑膜可肥厚 D.关节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 E.关节晚期出现活动受限、功能丧失 2.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缓慢起病 B.类风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活动后减轻 c.滑膜肥厚不会导致疼痛 D.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 3.慢性关节疼痛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描述是 A.急性期不应卧床休息 B.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c.合理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 D.创造舒适环境 E.遵医嘱用药 4.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害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关节 C.心血管 D.肺和胸膜 E.皮肤 5.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关节痛 B.肌肉痛 C.软组织痛 D.神经痛 E.关节致残 6.下列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心肌病 B.心包炎 C.风湿热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性关节炎 7.属于风湿热关节痛特点的是 A.固定于少数关节 B.游走性关节疼痛 c.活动后减轻 D.活动后缓解 E.常致关节畸形 8.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致躯体活动障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限制活动 c.缓解期限制活动 D.活动量越大效果越好 E.关节应保持在伸展位 9.风湿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自杀 B.悲观 c.躁狂 D.抑郁 E.焦虑 10.不符合风湿性疾病共同特点的是

A.慢性起病 B.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c.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不大 D.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 E.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11.类风湿关节痛的部位理 A.多累及少数或单一关节 B.影响指近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c.影响指近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D.影响指远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E.影响指远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12.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处理,错误的是 A注意姿势,减轻疼痛 B预防褥疮 C保持关节功能位 D禁止病变关节活动 E使用支架,避免关节畸形 13.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症状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E.后期关节无畸形 14.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受损外还有关节外病变,主要是 A.中度贫血 B.血沉快 c.抗Sm抗体(+) D.低热 E.类风湿结节 15.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较重时可发生 A.关节外表现 B.梭状指 c.类风湿结节 D.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E.关节畸形 16.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近几天来手、足及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其处理不应 A.卧床休息 B.取平卧位,脊背挺直 c.必要时使用夹板 D.足底放护足板 E.经常维持膝关节屈曲位 17.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指标的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肿胀 C.晨僵 D.关节畸形 E.关节功能障碍18.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属于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19.类风湿因子(RF)的滴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是 A.滴度与活动性成正比,与严重性成反比 B.滴度与活动性成正比,与严重性成正比 c.滴度与活动性成反比,与严重性成反比 D.滴度与活动性成反比,与严重性成正比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4 月1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 : RA 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 发布的RA 分类标 准与2010年ACR/EULA 既布的RA 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 床丧现、实骚莹检巻、影爍学检查提不町绘九类凤湿抉韦炎 注承生猶方武的调整. 包桔桂烟*摊制怵輕. 會理炊食和适当运动? 2010SF ACR/ElllAli 由/离欢病佰或度 弟老朕用小捫詁 短疗程能皮质激 盍和/或詈MID 站 单用来軌光特或 ?*??? 2种或址种恂统舍成 € 抨他打 堆將观有忙疗,麻 DMARDs 联用 X. ____________ _______ -J 达标 > 弘^个月监测1枕 k _ _ _J 疗做评佶. 疗效评佔’治 疔达标& 厠创剂DMARDs 或靶向舍床 生剧制捌D 鼎R 血威翳向 舍戎DMARD 営逐淅减量* 产密监連,谨肪蔑发 符合 符合 诊断芙风陵关D 炎 酊氨嫌吟无象忌 单同甲氟螟吟 13个月监攏1机 否(特别是存崔預护不良闵素} 是 否 是 1种桂统存成WARM"种环物 制剂DM 杠D 皆威1种毎嫌合Jft DKARD 屛童向合咸观ARM 餵持现有治疔,毎 3"个月监测】次 轨用另一种怦用申L 嗣不同的生勒制刑 DtfARD 営或矍鬥舍域DMARD M 厅达标= F _ _片 耨者赴于持线检床 缓脾 状壶1年以上 DMARDi'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关节表现:主要累及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应包括受累关节部位、晨僵、痛与压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除发热、食欲减退、乏力、贫血等周身症状外,伴随关节炎随时皆可出现以下表现: (1)类风湿结节; (2)类风湿血管炎; (3)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改变、胸膜炎); (4)心(心包炎、类风湿心脏病); (5)神经系统(脊髓受压、周围神经炎/病); (6)肾(药物性肾损害、淀粉样变); (7)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 (8)Falty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伴脾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关节体征:肿胀、压痛、表面温度、畸形、活动度、双手握力; (2)关节外体征:皮下结节以及受累器官的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滴度、抗核抗体、抗ENA抗体; (2)必要时做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RA33抗体等。 2.器械检查: (1)应做手足关节X光正位片、胸部X光正位片; (2)必要时做心电图、心脏及肝脾B超、CT、MRI。 3.特殊检查:必要时做关节穿刺滑液检查和类风湿结节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4)关节肿对称性; (5)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手X线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及脱钙。 2.类风湿关节炎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强直性脊柱炎; (2)骨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 (5)痛风; (6)结核性关节炎; (7)风湿性多肌痛。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选用1种,不可同时用2种。 (2)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金诺芬、氯喹、青霉胺、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霉素A、雷公藤多甙等,应视病情选用一种甚至2种以上的联合应用,强调个体化。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可滥用,只适应于有关节外症状或关节炎明显又不能为非甾体抗炎药控制或慢作用药尚未起效时的患者。 3.实验性治疗:一些生物制剂初步用于临床的有抗白介素Ⅰ、抗肿瘤坏死因子、抗CD、单克隆抗体以及抗白介素Ⅰ和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抗体或这些细胞因子的抑制物,Υ-干扰素等。 4.本病目前应坚持西医正规治疗为主,必要时适当使用中草药辨证施治,辅助治疗。 5.其他治疗:可酌情应用蝮蛇抗栓酶、血浆置换、周身淋巴结照射、局部关节用药。 6.外科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关节畸形、强直、功能丧失或无菌性骨坏死,药物未能逆转或改善者。 7.特殊合并症的治疗: (1)类风湿血管炎:应用激素、青霉胺、细胞毒药物及血浆置换治疗,近年来有应用静脉环磷酰胺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2)Felty综合征:脾切除适合于反复发作的严重感染、血小板减少、贫血、痛性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或严重的慢性小腿溃疡。药物治疗可用金诺芬、甲氨喋呤及环孢霉素A。【疗效与出院标准】 临床缓解标准为下述6项中,至少有5项保持至少2个月: 1.晨僵≤15分钟; 2.无乏力;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1-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 候: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M06.991)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概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 【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5、手X线的改变。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分级标准】 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Ⅱ级: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Ⅲ级: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Ⅳ级: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X线分期】 I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Ⅳ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证候】 1、湿热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次症: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2、寒湿痹阻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3、肾气虚寒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面色咣白,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4、肝肾阴虚证 主症: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次症: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咽干,潮热。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 5、瘀血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涩。 【检查项目】 1、一般体检项目检查。 2、血、尿、粪常规检查。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原因、作出判断和处理并记录。 【入院指证】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2、实验检查 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仅在30%左右。 3、X线检查 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 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RA的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Ⅳ期(表1) 表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 I期(早期) 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 2 可见骨质疏松 II期(中期) 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 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 3 邻近肌肉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 III期(严重期)

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1987年美国风湿病会所修订的诊断标准,对本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0%以上,为目前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条件是①早晨关节僵硬至少持续一个小时。②具有三个以上关节肿胀。③手关节掌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④关节肿胀呈对称性。⑤包括手部关节X线照片上的变化(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⑥皮下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中一、二、三项应持续6周以上。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一)强直性脊椎炎Anky Losing spondylitis以往认为是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强直性脊炎的特点有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二)Reiter氏综合征又称Reiter氏病,多侵男性20-40岁,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症。腹泻、结膜炎、虹膜炎、粘膜及皮肤病变也较常见。关节炎以膝、踝、蹠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跟腱炎achilles tendinifis或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后跟综合征Painful heeli syndrome.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三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三)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atic arthrieis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母指指间关节及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常受侵。当皮肤病变发展到指甲时指间关节炎相继发生。早期的关节病变就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四)肠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疡炎和局限性迥肠炎,约20%合并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约10%合并肠病。说明这些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方面有某些联系。肠病性关节炎可分二型;①周围关节炎,先有慢性肠炎,后发生关节炎。不对称性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现侵蚀性病变,若出现也很轻微。以膝、踝及腕关节最常受侵,但髂关节、肩及肘关节也可发病,往往同时伴发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②肠炎并发强直性脊椎炎,病变主要在脊椎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与典型强直性脊椎炎没有区别。(五)感染性关节炎有两种类型一为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尤其发生败血症时。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受累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X线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局部脱钙、骨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另一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在感染过程中,由于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菌痢后关节炎、脑膜后关节炎及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等。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红肿,一般经1-2周自愈。(六)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肘、肩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阳性。(七)结核性关节炎为全身性结核及低热、盗汗等结核病毒性症状。初期关节肿及瘘管形成。另一类型为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好发于青年而有肺或淋巴结结核病者。急性期关节有轻度红肿热痛,呈游走性,有周期性好转与恶化。主要侵犯指、腕、肩、踝及膝关节,可有结节性红斑,无骨质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面部有蝶形红斑,有心、肾、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