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一、抗日战争前半期:苦撑待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1、从争取南北夹击到苦撑待变

(1)南北夹击政策的失败

七七事变之后,南京政府的策略:

军事上:“全力以赴,务求一胜”

外交上:“南北夹击,速停速了”

与日本交涉:使战争限于局部范围

7月1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了两阶段作战方案:

第一阶段,海军配合陆军在华北的作战;

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在上海进行作战,将战争从华北

扩展到华中和华南地区。

7月29日,已经占领平津地区的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

作战计划》,进行了多个方向开展进攻、后备部队陆续投入

的全面部署。

要求国联讨论

英法美继续执行“静观和忍耐”的政策。

1937年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对中国表示道义支

持”,决定召开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并邀请其他在远东有

特殊利益的国家参加。

1937年11月3日,布鲁塞尔会议召开。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世界局势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专政体制确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10月24日,德意成立“罗马—柏林轴心”;

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

侵略集团初步形成。

请求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1937年9月12日起,宋美龄在南京通过美国广播网,直接向

美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

美国:如果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就得承受沉重的经济负

担。

苏联:吸引日军南下,可减轻自身压力。

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贷款,提供军事物资,派出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

员。

日军侵占华北华中

(2)苦撑待变的实施

中日实力对比悬殊

“远东慕尼黑”

1939年7月24日,英、日达成《有田-克莱琪协定》;

7月12日,英国应日本要求,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

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蒋介石(1938年1月):“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

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1938年2月):“我们

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

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

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胜利!”

1938-1941年的世界局势:

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

4月9日,占领丹麦;

6月10日,占领挪威;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开始;

5月14日,荷兰投降;

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6月22日,德法停战协定;

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下台,丘吉尔出任首相;

1940年7月,德国进攻英国;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缔结《三国同盟条约》,轴

心国集团正式形成。

中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苏联:再次提供贷款和军火;

美国:提供贷款和军火,并有志愿航空队参战;

英国:开放滇缅公路

2、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政策的分析

(1)害怕对日制裁会影响美日贸易

美国陆军部长、前国务卿史汀生(1937):“日本的侵略得到了

我国的大力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仅受到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若断绝援助,这种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2)孤立主义的制约

1940年美国《幸福》杂志作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

主张绥靖的占40.1%

主张听其自然的占35%

主张实行强硬政策的只占11.1%

(3)“先欧后亚”的战略考虑

1940年9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也就是在

欧洲问题解决之前要尽量避免与日本开战。

(4)临战前的缓兵之计

以马尼拉为基地的美国亚洲舰队和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

太平洋舰队拥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4艘。

日本却拥有9艘航空母舰,战列舰10艘和巡洋舰35艘。(5)破坏德日意集团的计划

1941年初,德国急切希望日本在远东采取行动,以削弱英国和牵制美国。

而美国恰恰担心这一点,便想通过谈判争取日本不因美国参加欧

战而援引三国公约在远东开火。

二、抗日战争后半期:联合作战

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0年9月,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

1941年8月,美英发表联合声明《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美英三国代

表会谈,签订了战时第一个三国协定:《对俄国供应第一号

议定书》,实际确认了三国同盟关系;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

式建立;

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联合作战计划

(1)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0年7月底,日本近卫内阁开始积极推行南进政策,日、美之

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940年7月,美国宣布废除日美通商条约,对日本限制出口飞机

燃料、润滑油和废钢铁。

10月,对日全面禁运废钢铁。

1941年3月,日、美之间开始谈判。

7月底,日军侵入越南南方。英美立即冻结了日本在两国的资

产;美国宣布禁止除棉花粮食以外的一切物资对日出口。

10月,日本东条内阁上台,一面加紧准备对美作战,一面继续日

美谈判。

11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递交“赫尔备忘录”,要求日本

从中国和越南撤军,日美双方不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支持中国国民

政府以外的任何其他政权等。

日本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并于12月1日的御前会议上,做出了对

美、英、荷开战的决定。

珍珠港事件

战争迅速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向英美宣战。

德意等轴心国也在12月11日向美国宣战。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随之,“自由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拉丁美

洲国家也对日宣战。

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向德意两国宣战

(2)中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

1942年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

1943年8月14-2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上美英中三国共同制定了美英苏中四国关于创立常设的联合国组织的宣言草案。

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正式签署《中苏美英关于普遍安全

的宣言》(“四强宣言”)。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完全承认。

1943年11月,蒋介石应邀参加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的“开罗会

议”。

组建中国战区:蒋介石为最高统帅,美国将军史迪威成为参谋

长。主要任务是入缅作战。

2、中美中英新约的订立

(1)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内容

1. 废除美英的领事裁判权;

2. 废除美英在中国的租界和使馆区;

3. 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取消庚子赔款,取消了

在华驻兵特权;

4. 废除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权,废除领水权,废除外国军舰

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

5. 废除由英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的规定。

(2)新约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中国政府的努力

美英维护其在远东利益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 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 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 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 答案:A 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9月 C.1939年9月 D.1914年12月 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最新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

最新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材料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不断催促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目的是配合德军合力夹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这一时期,经过几次会战,日军损失惨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自戴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上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上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上填“未涉及”。 ①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 ③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 ④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未涉及 (2)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6000多万人民死亡。(写出两点即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①据“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可知,“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②据“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③据“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可知,“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违背了材料。故题干表述错误。 ④据材料可知,“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材料未涉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 导火线 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公开挑战《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后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诺门罕战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后,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阅读答案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给这篇小说命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最后一句有一个空缺,根据上下文意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A.严密 B.严峻 C.严谨 D.严厉 3.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粗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发起的原因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056R37AGP 课程名称:欧洲五百年史改卷教师: 学号:103010015 姓名:侯芳芳得分: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发起的原因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是由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为什么在德国会出现法西斯专政?其根源是什么?本文通过从经济危机,德国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来探讨德国法西斯的兴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关键词:德国;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破坏剧烈、情况复杂、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爆发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经济危机引起的,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的,经济危机只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其中,德、意、日法西斯的兴起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导致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经济危机只是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加速了法西斯的兴起。法西斯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危机是德国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地袭击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次的危机持续到1933年,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使它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德国对美国经济的严重依赖,自1929年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到德国后,德国遭到了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要沉重得多的打击,成为了危机的主要受害者。 面对德国历史上最尖锐、最深刻、最持久的危机,资本主义原来的自由放任主义显然已经失去了效力。德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运动的过程中,其影响和威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最终同盟国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希望对你有用! 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民族独立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两极阵营 华约阵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北约阵营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 科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重炮坦克 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猖狂一时,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军事科技对提高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性。出于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从而使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大领先于盟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虽然其军事发展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暗地里仍秘密研制各种武器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其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支持法西斯 C.人民厌恶战争 C.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2、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A.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C.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 D.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和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对日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改变 C. 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 D.英美为了中国的领土而对日作战 4、漫画图5中的文字部分是:“原谅 我,同志,但这机 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 误的是() 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 条约》 B.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 势的根本原因 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 果 D.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5、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原因是() A.它是欧洲最主要战场,抗击着德军绝大部分兵力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C.苏德战场面积最大,时间最长 D.德国在该战场遭到第一次重创 7、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战术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法西斯国家结盟以“反共”作招牌,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 B.苏联援助西班牙共和国对它们不利 C.打破共产国际倡导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英法美都受经济危机困扰 9、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侵华的反应主要表现为() A.保持中立 B.经济制裁为主 C.纵容侵略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 A.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 B.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 C.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 D.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 11、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败 亡。这一军事行动是根据() A.开罗会议的决议进行的 B.德黑兰会议的决议进行的 C.雅尔塔会议的决议进行的 D.波茨坦会议的决议进行的 12、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 好转主要表现在 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②北非战事结束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3、对于《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条约都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重大调整 B.条约的签订与美国的周旋密切相关 C.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条约的签订保证了欧洲的和平和安全14、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 * 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 * 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 * 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 * 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四、 * 国家蓄谋发

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 * 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五、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面对 * 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 * 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 * “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 * 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 * 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为打破英法“祸水东引”战略,在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后,苏联采用了“祸水西指”的方法,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中立自保的措施进一步促使了大战的爆发。六、局部反 * 战争的失败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二战爆发前就遭受 * 侵略的国家尽管进行了抵抗,但由于这些国家不是力量过弱、便是战略失误,又未能及时得到大国援助,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的境地,被 * 国家各个击破,未能形成国家反 * 联盟去遏制 * 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从原始社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约1万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工具来种植农作物,开启了经济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与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可以说,农业是人类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

最新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单元 试卷

最新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种,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四: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

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一、抗日战争前半期:苦撑待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1、从争取南北夹击到苦撑待变 (1)南北夹击政策的失败 七七事变之后,南京政府的策略: 军事上:“全力以赴,务求一胜” 外交上:“南北夹击,速停速了” 与日本交涉:使战争限于局部范围 7月1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了两阶段作战方案: 第一阶段,海军配合陆军在华北的作战; 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在上海进行作战,将战争从华北 扩展到华中和华南地区。 7月29日,已经占领平津地区的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 作战计划》,进行了多个方向开展进攻、后备部队陆续投入 的全面部署。 要求国联讨论 英法美继续执行“静观和忍耐”的政策。 1937年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对中国表示道义支 持”,决定召开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并邀请其他在远东有 特殊利益的国家参加。 1937年11月3日,布鲁塞尔会议召开。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世界局势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专政体制确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10月24日,德意成立“罗马—柏林轴心”; 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 侵略集团初步形成。

请求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1937年9月12日起,宋美龄在南京通过美国广播网,直接向 美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 美国:如果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就得承受沉重的经济负 担。 苏联:吸引日军南下,可减轻自身压力。 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贷款,提供军事物资,派出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 员。 日军侵占华北华中 (2)苦撑待变的实施 中日实力对比悬殊 “远东慕尼黑” 1939年7月24日,英、日达成《有田-克莱琪协定》; 7月12日,英国应日本要求,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 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蒋介石(1938年1月):“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 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1938年2月):“我们 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 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 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胜利!” 1938-1941年的世界局势: 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 4月9日,占领丹麦; 6月10日,占领挪威;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总体概述) 本节课是复习课,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世界并不太平,需要我们谨记战争。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1937 年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能力目标: 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分析有关战争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纵容侵略的后果是自作自受。 2、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体现今年中考新理念,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教学策略、学情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的是() A. 推行“以工代赈” B. 整顿金融体系 C.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D. 调整农业政策 2. ( 2分) 下列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 ②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3. ( 2分) 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令人瞩目。下列关于美国历史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B. 南北战争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D. 三次科技革命都是从美国开始的,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4. ( 2分)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 ) A. 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B. 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C.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5. ( 2分)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1933年,通过《紧急银行法案》,调整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有效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1933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