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课堂

素养课堂
素养课堂

立足学科素养践行素养课堂

成纪中学郭晓明

一、素养课堂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核心素养是个人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个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培养逐步转移到聚焦公民能力、关键技能和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来培养21世纪的合格公民。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中的突出地位,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完成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阐释。随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至此,核心素养开始正式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课堂,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素养课堂应运而生。

二、素养课堂的内涵

素养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突破单纯的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注重主体精神的生命体验、群集性评价的科学态度为重点,以生成性、发展性、创造性为典型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形成具有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别在价值观念上要具有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德性和智性圆融发展,颐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风范。

三、实施素养课堂的目标

1、学科认知。教师要结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独特的学科视角,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2、思维启迪。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体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关键能力。

3、审美涵养。每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情趣和涵养精神的价值,教师要充分挖掘各自学科内在的精神价值,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真正体现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4、生活导向。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

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指导生活、创造生活,提升生活品位,铸就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必备品格。

四、素养课堂构成要素

1、素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解决好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学科思想方法的关系,开展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2、情境创设

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情境是学生认识的桥梁,也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而知识的过度符号化和抽象化必然导致知识的惰性化和僵化。因此,构建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的认知途径,让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动化、背景化、问题化,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是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

3、知识对接

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不仅包括学科事实、学科术语、学科概念、学科原理等,也包括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精神等,也是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础。为了使学科知识及其学习具有核心素养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科知识的选择、组织、设计上要突出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及学科本质。

4、关键环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应成为素养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个性化表达。

环节一:阅读(导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目的对话。在此环节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面向学生展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包括德性领域的因素,如主体精神,进取意识,也包括具体的学习技能技巧,让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学习主体,这是素养课堂教学最具本质意义和基础价值的教学环节。

环节二:思考(互学),就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对话,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自我参与,学生要对在阅读教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教材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弄明白疑难性问题,还要弄明白质疑性的

问题。能否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是该环节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一些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学习个体之间合作、交流,共享解决。此环节从德性领域来看,包括有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共享、共创精神等因素;也有合作互学的组织、交流、交际的技巧和程序等智性因素。

环节三:表达(悟学),就是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表达意味着倾听、意味着分享。在阅读特别是思考基础上,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和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表达环节就是要解决学习中的生命体验问题,关注知识学习与生命体验的共同衍生,从中产生智慧顿悟、内化学习过程,“生命体验”更重视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精神成长和智慧潜能的释放和个性的塑造,更能体验出以生为本的理念。

环节四:应用(研学) ,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教学的学科性,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直接转化为素养,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同时,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核心素养的考查也离不开情境。课堂上,教师必须围绕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情境要实现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问题的统一)引导学生在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内化,转化和升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环节五:总结 (评学),就是在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针对教材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拨讲解,达到解疑答惑的目的。通过“评学”,能知长短、明得失,培养科学的态度。从德性领域看,就是弘扬科学精神,从智性领域看,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辨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阅读-思考-表达-应用-总结,这五个环节构成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也是素养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但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课型和内容、不同教学阶段和任务,要凸显教学的随机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随机组合展开教学。

5、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师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2)学生方面:包括学习状态、思维状态、参与程度、素养达成

(3)教学效果: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等方面是否完成教学

任务;学生的必备品格是否得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升。

总之,“素养课堂”的实施应该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结构、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建立在教师的个体素质高低上。素养课堂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与行为、思维与方法、课内与课外的变革,更要做全方位的思考,多角度的透视,尤其不能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重要价值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完整版)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保山市实验小学:董翠艳 小学语文的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语文水平和素养。因此,,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 尽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这个十分关键,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好不好,与阅读的时间够不够、多不多有直接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说要多阅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在增加孩子阅读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终落脚点是落在增加阅读上,如何增加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呢?作为家长,要学会引导阅读和利用时间,比如在孩子学习之余,多给孩子买点课外书让孩子看。另外,在孩子上床睡觉之前,或者早晨孩子起床之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 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如何教其实,关键是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

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分层设计”,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学不躐等?《礼记学记》提出 二是处于同一层次差异,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水平) 再有针对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 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 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 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 “事实——概念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性质(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习体会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 习体会 一、学习收获 .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

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二、个人反思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李红莲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高新四小李红莲 摘要: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语文教学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

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架构 1.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2011 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它所体现出的课程价值则体现在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四个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的建构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使语

阅读素养

资料图片: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阅读不仅仅是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书面文章,还包括获取信息以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所得出的数据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还亟待进一步加强,因为阅读素养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 阅读素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温红博辛涛 如果把教育质量比作一条生命之河,那么基础教育的质量肯定是这条生命之河的开端。如果把基础教育看作那奔腾不止的源头,那么阅读素养则是这个源头的精华,形成那滔滔不绝的生命之水,并贯穿这生命之河的始终。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孩子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阅读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则需要通过阅读。培养有素养的社会成员,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正是因为阅读素养关系到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所以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项目都将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的测评内容。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NAEP)早在1969年就开始对多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200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开始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青少年进行阅读监测评估。在2009年以阅读为重点的评估中,我国上海地区首次参加并独占鳌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于2001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了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以此来监控国际范围内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我国也在今年开始了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情况的试点监测。 阅读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考试 【阅读者通过阅读可以达到个人娱乐、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拓展个人的知识储备、丰富精神世界,还可以通过阅读参与社会活动。】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起也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

. 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和价值,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生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学生反而会失去兴趣。教师要用心思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 一、帮助学生选择读物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推荐读物,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推荐的读物应该思想性、规范性和知识性兼顾,思想内容健康才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才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推荐的读物还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联系,可选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

其他文章等,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等进行选择。 万事开头难。开学时,每天我都利用课余进行调查,哪些孩子买了书,哪些孩子还没有准备。第一周,我们班有二几个买了书并开始了阅读。对没准备书的孩子,我一个个与孩子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到了第五周,我们班38名同学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书。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能为学生持续阅读提供了内因。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1、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主要是认读能力的训练,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注重学生的读,尤其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默读和浏览,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还应该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教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和鼓励会使他们内心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适时表扬鼓励,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语文课上有些同学用了佳词妙句,有些同学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人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学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阅读素养应该是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 一、多种举措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平时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为了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内注重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在班级前面黑板上设置“美文诵读”、“每日一诗”等小栏目,在班级的墙壁和后面的黑板上贴满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激励人发愤读书的名人名言,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感受祖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置身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每天抽出20分钟作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你喜欢的书”。每到这时,教室里便鸦雀无声,每名学生都会全身心徜徉于书海之中。

(二)巧设悬疑,诱导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通常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我卖个关子,然后告诉学生,故事内容都在某某书里,如果想知道详细的内容和结果就去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从而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的说教都有效得多。 (三)举行活动,稳定兴趣 为了稳定和保持住学生被激起的阅读兴趣,我采取“讲故事”、“好书推介”、“诗词大赛”、“经典诵读”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比赛活动,既有效地检查了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慎重推荐阅读材料,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当学生读自已喜欢的书时,他们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融入其中,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当学生读自已不喜欢的书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我们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想读、愿读、乐读,并能从中享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解答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 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 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一一有可能只

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一一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朱前树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同的人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科学素养,对于生物课程来说,希望学生们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命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 研究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JCJYC17041615)的研究成果。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核心 素养理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 使教师形成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知识层面上的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知识背后隐藏的方法,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感受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数学思考的基础。 1. 更新教学观念,感受数学人文。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 要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引?АT诮?行课堂教学

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参考核心素养的理念,提高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开展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除 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 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 据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质量,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2. 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有效的课堂评价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由此,促 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拓展课堂教学,贯彻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中,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选择合适的内容有方法地进行拓展。由此,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 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 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 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 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 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落 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 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 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 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 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 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 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 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 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 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 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过本次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悟了教育理念,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构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就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用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

习方向,帮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阅读素养是什么呢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什么呢? 阅读素养是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则需要通过阅读。 阅读素养对于个人与国家都这么重要,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要清楚阅读目的 有人为了消遣娱乐而进行阅读、有人为了文学体验而进行阅读、有人为了获得信息而进行阅读、有人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阅读、有人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阅读…作为学生,要知道通过阅读要做什么。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白通过阅读要达到的目标。如在讲授《鲸》这篇说明文时,一开始,老师不妨就把阅读这篇课文的目标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学得有方向,老师教的有重点。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语

文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学目的明确化,要让学生也知道阅读这一课的目的。这样有的放矢,才不会射偏,或者空放。 二、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应时刻注意培养,且要常抓不懈,而并非到了考试,才临阵磨几下枪,这远远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 1、激发阅读的兴趣 2、多阅读课外的文学作品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阅读理解各有侧重,有的重在获取信息,有的重在启迪思维,有的重在激励人生。如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课文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这几篇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文中所给的启示。提高阅读理解力,应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三、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鲸》这一课时,让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在文中找一找写了鲸的哪几方面?在学习《松鼠》一课时,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其实是上一课知识的迁移,这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 定陶王纪媛各位老师大家好: 作为语文骨干老师,我十分有幸参加了这次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学习期间聆听了许多小语界神坛级老师们的经典课例,震撼之余,让我获益良多,借此机会,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一点感受。 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们便听了清大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在整体构建课堂的处理方式上,窦老师把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基本都交与了孩子。借助表格梳理阿长的故事(列小标题)、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关键词),小以组为单位,用词卡贴、关键词板书呈现讨论结果,老师相机引导梳理、提炼,教授把长文读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谋死隐鼠(憎恶) 2、打小报告(讨厌) 3、睡“大字”(无法可想) 4、吃福橘(磨难) 5、教规矩(不耐烦) 6、买《山海经》(敬

意) 至此,文章内容部分的梳理告一段落。 下一环节便是窦老师的预设——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鲁迅对待阿长的态度,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质疑文章的写法——既然喜欢,为什么要写阿长那么多的不好;既然不喜,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篇幅写她的好。 看着黑板上板贴的纷杂的小标题事件和鲁迅对阿长的感受关键词,窦老师引导学生做个小游戏,在黑板上画下一数轴,指导学生依据鲁迅的态度,把几件事进行“正负”分类。 很显然,买《山海经》归为正项类,其余六件均为负项。学生便会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写?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读懂了什么——鲁迅究竟怎样写阿长。 课堂上学生主要品析了三个事件:“摆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 阅读教学中窦老师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聚焦关键词,读懂字面意思;联系生活,想象补白,并通过角色表演,还原情境,从而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事件与人物的内部。 学生感受“摆大字”事例中鲁迅的态度由憎恶变成一种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逼吃福橘”部分,学生分角色表演少年鲁迅与阿长的对话,从而感受阿长乐观善良的性格特点。 买《山海经》”部分,通过虚拟表演买到《山海经》的阿长如何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以下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要拥有提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乘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32×25 、47×15、25×32、15×47…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乘数的位置相反,但是乘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乘法交换律的内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让学生大胆合理提出自己的猜想,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渗透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02T16:06:25.7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作者:孔丽芳[导读]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先阐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再提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 在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其他的学习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用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让这种思维方式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全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只着重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不会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1]。实际上,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不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很容易让学生掌握到的知识不全面,也就是即使学到了一部分语文知识,但是如果题目或者概念发生转变,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知识,就更不说将其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了,这也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缺乏对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基本上就在课堂上,课后可能就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再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讲解,虽然有对题目进行讲解,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可能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而且如果不打好语文基础,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很不利,这也不符合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要求。(三)缺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所谓的静态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没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而在语文学习后期,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需要运用综合语言学习能力的方法,比如阅读和写作,如果学生仍旧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方式,就会让学生在遇到和这两者有关的问题时不知所云,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也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真正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应有的收获,以下以《坐进观天为例》。(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不要过分注重课文的背诵而忽略语言的应用;其次,要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使语文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最后,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将语文知识和现代信息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含义,但在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生硬的将其教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和实际景色的对比中得出结论,并且让学生将这个寓言故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且不断深入的进行语文学习。(二)让学生占据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就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对语文课外拓展的素材整理、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汇总,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实践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但是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使整个语文教学结构和内容有很强的互动性,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更深入的来讲就是教师要利用准备好的语文教学素材,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言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仍以《坐井观天》这个案例来说,这篇文章属于一个寓言故事,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三)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整体的教学情况,适时的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再次,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整个讨论中,这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如果青蛙从这个井中跳脱出去,会看到什么景色。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如果青蛙遇到羊、牛等其他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是如果青蛙出井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又会怎么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1讲解学习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研讨会学习汇报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在三月17-19日我有幸在几位领导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由重庆市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宣布未来的课堂将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带来了三方面的变革:第一,新定义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师生关系将是互为支持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个体独特学习经历的知识、能和素养,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第二,重新定义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还要转向拥有更多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生活;第三重新定义教学,从有局限的书本转向更广阔的时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可能。 研讨会汇聚全国名师,通过分享展示实践成果,交流研究心得,为我们实现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拓展视野和提供操作路径。接下来我就将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跟大家汇报、分享。

一、六大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数学抽象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数学运算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