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渔歌子》
《渔歌子》

《渔歌子》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孩子了,古诗词我们学过不少。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呀,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景色的诗词——《渔歌子》。这首词可了不得。老师啊,先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读课题——《渔歌子》。这个“子”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读轻声,比如说儿子、孙子,但是在这里可不能读轻声,应该读第三声,渔歌子。齐读!再读!那老师要问了,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春晓》啊,《咏柳》啊,这些古诗的名字就叫作《春晓》《咏柳》,哎,这个《渔歌子》是一首诗歌的名字吗?举手回答!

对了,不是的!《渔歌子》是一首词的词牌名。说到词,咱们班的同学可不陌生,二年级下的时候咱们班的经典诵读老师选的就是两首——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哎呦,别秀啦,同学们在那个时候,采用的是唱的形式进行诵读,因此,词是可以唱的旋律,词牌名就是为了将这些旋律固定下来。找个同学问下,你来,词又叫做?长短句!真不错,记得真清楚!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渔歌子》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二、新课

(一)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渔时唱的歌。老师,先请一位唱歌唱得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这首诗。你来!

嗯,这首词里有个多音字,塞(sai,sai,se),老师请个同学找一找他们的好伙伴!在这里,读sai,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老师感觉出来你是一位正在打渔的渔夫,但是,你这个渔夫啊,怒气冲冲的,好像吃了火药一样。老师没有感受到春天的美呀,好像只感受到了夏天的热!你来读一读!

这个同学读得就有点味道了,老师好像感受到了一种美丽的意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朗读时,不仅有多停顿,而且比较缓慢,声调拉得比较长,读出了一种悠闲、飘逸的感觉。现在,老师化身这首词中正在打渔的渔夫,把我的悠闲与宁静读给大家听一听。

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得缓慢一下,语调拉长一些。

(二)刚才我们在韵律上感受了这首词的美,现在我们就要从内容上看看这首了不得的词。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老师根据这首词作的画,这座山叫——西塞山。

1、那这座山是巍峨的高山呢?还是低缓的小土丘呢?

2、老师现在想给这幅粉笔画加上颜色,那我应该给这座山加上什么颜色呢?

绿色。你来说一说,老师是给它加上青翠欲滴的翠绿色呢?还是颜色暗淡的墨绿色呢?(为什么啊?)

3、西塞山前有什么啊?白鹭飞!那这白鹭是一只一只孤孤单单地低低地飞呢?还是成群结队地高高地悠闲地飞呢?

4、为什么是白鹭飞?难道燕子不飞吗?麻雀不飞吗?

一只白鹭,正舒展双翅,优雅地向上飞翔,羽毛展开,如春天的云朵一样雪白、松软。它纯洁、悠闲、舒适、舒展、自由,不像一些小鸟,飞的时候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5、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跟同桌讨论一下,西塞山上除了有白鹭还能有些什么呢?

6、我们远远地看到了西塞山,听到了白鹭引吭高歌的声音,那么我们再把目光移近一点,我们低头看看山脚下有什么。俗话说“有山有水好风光”,美丽的西塞山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河的两岸种满了桃花,这些桃花是什么颜色的呀?

对啦,是粉红色的。老师找几个同学描述一下眼前的桃花林。(争奇斗艳,含苞待放,花团锦簇,芳香扑鼻)

那老师想问了,同学们,西塞山是静的,是安静的,白鹭是动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板书:动静),那这些争奇斗艳的桃花是静的还是动的呢?

好嘞,同学们认真听,呜呜,刮过了一阵微风,桃花树的枝干在风中轻轻摇摆着,娇嫩的桃花瓣随着微风缓缓落入流水中,这真是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美景啊!(板书:结合)

7、桃花瓣轻轻地落入水中,在这一潭湖水中挑逗起阵阵涟漪。那聪明的孩子们,请举手告诉老师,这会湖水是什么颜色的?它可能有哪几种颜色呢?

(蓝,绿,粉红。蓝蓝的天倒映在流水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手指桃花,微风中桃花瓣飘落入水中,这水就变成粉红色。)

8、词人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是我们却从桃花流水中听到了流水的叮咚声,看到了这么多的颜色,(板书:有声有色)这可证明了老师说这首词不得了吧!岂止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鱼呢!你往水里一瞧,(板书:鳜鱼)鳜鱼在流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与桃花瓣嬉戏玩耍呢!当鳜鱼变成盘中餐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图片示意),哎呦,口水都流出来了。用词中的一个字来形容鳜鱼是什么?对,肥!请您给肥找个好朋友,对啦,肥美!鳜鱼是肥美的。

9、看着眼前这美景,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我们想象着画面,跟着老师的手指来尝试背诵一下前两句。

(三)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山水环绕,微风荡漾,鳜鱼肥美,词人张志和该去垂钓啦!

1、同学们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身打扮啊?

青箬笠,绿蓑衣。这箬笠是用竹子编成的草帽,这蓑衣是用草编的雨衣,所以箬笠是竹子头,蓑衣的蓑是草字头,(板书:箬笠、蓑衣)。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箬笠和蓑衣和词人描述的有什么不一样啊?词人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为什么图片中的是棕色的,而词人要说是青箬笠,绿蓑衣啊?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是刚做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刚做出来,就钓鱼去,还散发着青草的香味呢;还有一种可能是碧绿的湖水、蓝天、西塞山映的。)

2、这个时候,没有人言语,只有风在轻轻地摇摆,只有桃花在缓缓地摇曳,风吹到你脸上带给你什么感觉?你感觉风是(指名:柔柔的。指名:轻轻的。)伸出手,雨丝落到手中你有什么感觉?(凉爽、痒痒的、很舒服。)柔柔的微风,

蒙蒙的细雨,这些景物在蒙蒙细雨中,好像笼罩了一层纱,好像来到了仙境。此时此刻你就是渔翁张志和,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你愿意回家吗?(生:不愿意。)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戴了青箬笠,穿了绿蓑衣。

生2:他被景色迷住了,所以不想回家,所以词人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那这个不“不须归”的归,除了表示不想回家,他还不想回到哪里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结合张志和的生平经历了。

(出示幻灯片:张志和,浙江人。本名龟龄,精通书画、音律、作诗。少年时便深得皇帝器重,被皇帝赐名“志和”。后来,因事降官。他干脆辞官回家,整日泛舟垂钓,漫游于山水之间,并自号“烟波钓徒”,从此再也不愿踏进官场。)师:有个性的人!那这样看来,这个“不须归”还表示不想回归官场。对了,不想回到纷争不断的官场中去,只愿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只愿意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中。来,让我们看着简笔画,尝试着背诵下这首优美的词,渔歌子,唐,张志和,开始!

3、哎呀呀,老师要问啦,这张志和真的是来钓鱼的吗?他是要钓几只大鳜鱼回家蒸煮炒煎,还是说,他是来欣赏春天的景色,在景色中放松心情呢?对呀,那面对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来说!

生1:开心愉快的。(那请你来诵读下这首词,读出来张志和的开心愉快。)生2:轻松自在的。(那请你来诵读下这首词,读出来张志和的轻松自在。)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展现词人的感情,那词人的感情要怎么展现呢?要通过诵读时候的语音语调,还有停顿,在这里张志和的感情明明是轻松愉快的,咱们非要把《渔歌子》读得跟《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样的气势汹汹,合适吗?哎,读《渔歌子》就应该柔和轻缓。老师给大家诵读一遍哈。

(师读)

来!同学们试试!渔歌子,唐,张志和,开始!

不错!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渔翁在垂钓!要不然,我们加点音乐吧!

(生配乐读)

嗯,有点味道啦!我们眼前好像真的有个渔翁在优哉游哉地垂钓。看这老头儿,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哎,就这么一个老头儿,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啊?在哪里呢?蓑,笠,蓑,笠,蓑笠翁,孤舟蓑笠翁。

(四)同学们都想起来啦,这就是柳宗元的《江雪》。我们对比一下《渔歌子》和《江雪》,看看有什么区别?

生1:一个是下雨的,一个是下雪的。

生2:一个渔父是愉快的,另一个是孤独的。

师:孤独?我们看一看《江雪》的用字,绝、灭、孤、独,看看这些字,读起来什么感觉?什么味道?

生1:凄凉。

生2:孤独。

师:是的,惨呐,就是这凄凉的、孤独的感觉。那我们是不是要问问柳宗元,你怎么回事呀?为什么会如此不高兴呢?天这么冷,怎么还不回家?

师:学习诗词,离不开作者的经历。来,我们再来看看柳宗元的资料。

(出示幻灯片: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少年时就有报国大志。他性格坚

强,有骨气。为官之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是,后来改革失败,他被贬官到偏远荒凉的永州。《江雪》一诗便写于这个时期。)

师:此刻,刚才的那些问题,有没有答案了?谁来说说?

生:柳宗元是参加改革之后被贬官的。

师:为什么这么冷,他还是没有回去?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他性格永远那么坚强,那么有抱负,如今依然是这样的。

师:是啊,报国大志在他少年时就扎根在心中,何曾改变?即使改革失败!即使遭遇贬官!让我们带着这种坚强不屈的感情,一起再来读一读《江雪》,读出诗中的味道。

生:(齐读《江雪》)

师:这两位诗人,同在唐代,同是被贬,同在垂钓,但是,两个人的心境却完全不一样,两首诗的味道也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

生1:因为在《渔歌子》里,他身处世外桃源,景色非常美丽,还有飞鸟;而《江雪》里面,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只鸟也看不见,一个人也没有。

师:这位同学从景色方面感受的,很有新意。还有其他同学吗?

生2:他们是不同性格的人。

师:你来具体说一说。

生2:张志和的性格是淡然的,是寄情于山水的,因此他面对大自然的景色觉得自己是逍遥快活的;但是柳宗元胸有大志,心系国家大事,而被贬后面对大自然的场景觉得孤单,但是仍然不失坚强。

三、作业

同学们,抬头看,眼前出现了同样的场景,一山一水,一花一人。如果时空任意变换,你变成了张志和,而你的同桌变成了柳宗元,你俩相遇了,面对同样的场景,你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跟着配乐进行对话,这可是两个高贵灵魂的对话,你可别问他鳜鱼好不好吃!

(音乐起。)

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两个高贵灵魂之间的对话!

张:柳宗元啊,你我都是一样被贬,但没有关系,你看我,每天在这优美的山水之中,不照样过得悠闲自在?

柳:张兄啊,如今我被贬官至此,的确好凄凉,但是,我不会屈服的。

张:天这么冷,哪能钓什么鱼啊?你看我在西塞山这里,多美啊,鳜鱼又多又好吃,不如你也来这里,我们一起开心过日子啊!

柳:张兄的日子就是过得滋润啊!可是,我被贬官至此,每天只能钓鱼度日子,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朝廷一定会再把我召回去的!

张:啊,不要这么固执了,如今的朝廷,早已是贪官的天下了!你这是何苦呢?你看我,早已不把当官的事儿放在心上了,多自在!(笑声,掌声)柳:没有关系,我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要让朝廷看到我的一片忠心啊!(掌声)

师:其实不管是流连山水、乐而忘返,还是顽强执着、积极向上,都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没有对错之分。也正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才能有这样的不同风格,但同样经典的诗词!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写在张志和和柳宗元中,你更喜欢谁呢?写一写!不是说一说哦!200字左右哈!

来,同学们,下课!

教师解说:

在有幸聆听了老师的《》公开课教学,我深受启发,萌发了攀援古诗词教学这条蹊径的想法。加上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被誉为词碑,冠绝古今,如今再读《渔歌子》,读出别样的景致与风味!

张志和其人富有传奇色彩,其诗词又颇具超然气度,尤其是这首《渔歌子》,出世淡泊的心态呼之欲出。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学习词面色彩明丽,词调柔和,悠扬,寥寥27个字却写遍山光水色,田园风情;色彩精雕细琢,青山,白鹭,红桃,绿水,尤其是“青箬笠,绿蓑衣”,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神来之笔,这正是张志和被眼前美好春光所陶醉,浑然忘我,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妙笔所在!

再大一点的阶段我们可以学习词的“用韵”,还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桃花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独特含义。等到更久的以后,这首词还将教会我们的学生张志和文辞干净,纤尘不染,与其道学渊源关系密切。

在上学年的经典诵读中,我给同学们选择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进行唱和诵的演绎,因此这群孩子即使处于三年级,对“词”并不算陌生,而此次《渔歌子》的教学,正是为了巩固同学们对词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能为同学们的诗词文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渔歌子》赏析(张志和)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一引《西吴记》说,西塞山在湖州磁湖镇,即今浙江吴兴县西。 ③.鳜鱼:亦称“桂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④.白鹭:一种水鸟。 ⑤.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篛,同“箬”,竹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借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寄托了作者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 词的开头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西塞山前”点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地点在太湖附近。这里的春景如何呢?作者以生花之笔勾出:在黛色的山峦前,白色的鹭鸶在翱翔,粉红的桃花在怒放,清澈碧绿的江水在潺潺的流着,鲜美名贵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潜游,真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

鹭飞”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头两句中,作者写了五种事物,有静的,有动的,它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山耸、禽飞、鱼游、水流、花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作者又如一位极善调色的画家,在十四字所构成的画面上,就有黛(山)、白(鹭)、红(桃)、绿(水)、青黄(鱼)等颜色,色彩明丽,浓淡相宜。 就在这明丽清新的背景中,一位烟波钓徒头戴青色蒻竹叶编的大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这是多麽洒脱倜傥啊!“青篛笠,绿蓑衣”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的特点,简洁明快的勾出一位渔民的形象。“蒻笠”之青,“蓑衣”之绿又给前面的画面涂上了清雅的色彩。“斜风细雨”描绘出春雨的特点。“不须归”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由于陶醉在清新、怡静、安逸的大自然怀抱里,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这个艺术形象是作者对渔民生活理想化的描写,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相传张志和往来江湖,垂钓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山水。作者在这里以深情托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也就是寄托了自己不再留恋仕途,一心遁迹江湖、怡情山水,享此隐居之乐的情趣。 《渔歌子》一词,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婉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无斧凿之痕,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逸美超脱的意境。王国维在谈到诗词的意境时说;“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这首词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谈之令人心旷神怡。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白红青绿)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8.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2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配乐梦江南 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 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 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词牌名。(课件)5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 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 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 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 生:长。 师:有的—— 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课件7)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 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 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 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 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 师示范、领读、生拍手读。(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古诗)10 师:示范、领读,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 师:真好 师:词的节奏大家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 生情不自禁地试读起来。 师:不——需——归——一声字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词的韵味。 师: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 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 真卿协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 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 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 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 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 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 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 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 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 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 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 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仅仅概括地叙述了渔夫 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能够体会到词的言外 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能够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 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范文最新推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白以后,唐代文人填词的渐渐多起来。仅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词人就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人。 张志和(756年前后在世)有《渔歌子》五首。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这几首词,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说它极能道渔家之事,我以为不确。因为张志和在词中表达的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趣,并非当真描写渔民的生活。张志和之所以把当时的渔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与恶浊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像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已习见不鲜,无须赘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词人兼画家的张志和,肯用民间词抒写自身的审美感受,并努力把诗意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词的艺术水平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 / 4

今天我们读这首词,仍觉得它清新可爱,活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卷诗情浓郁的山水画幅。我们从中除了能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外,还可以借鉴到许多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见,次句写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前句以青、碧显白;后句以桃红衬绿。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面呈立体感。它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既没有用秾艳的词藻,也没有作过度的夸饰,而色彩却无比绚丽,且透露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词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在一首统共才二十七字的词 中,竟勾勒出如此引人入胜的风光,并把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思活生生地显示在画里,其艺术功力之高确不由人不叹服!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简析] 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江南烟雨,优美迷人。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

武凤霞渔歌子教学课件.docx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和听。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 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交流交流: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用词语或者是句子来形容这些画面,你怎么说呢? 2.刚才的歌好听么?我听到有的同学还跟着音乐唱呢。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找学生念。 3.还有谁知道?也来念念。 4.真好,你们刚才念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 二、读,读出词的味道 (一)读出节奏 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再

来试试。 3.指名读。 (二)读出味道 1.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一幅美丽如画的景: (读出了美丽)作者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景色很美)我们来看看画中都有什么? 2.填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 ( )西塞山 ( )桃花 ( )箬笠和蓑衣 流水( ) 鳜鱼( ) 白鹭( ) ( )斜风 ( )细雨 3.把这首词中省略的词句补充出来,连起来说一说。 4. 好一幅江南的景色!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美丽) 5. 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北国的大雪纷飞是美丽,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是美丽,南国的满目的翠绿也是美丽。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我们抓住这里景色的特点来说: 6. 填空:——————的江南 7.所以我们说,这真是美丽的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细雨,真是让人感觉“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谁再来读?让我们感受到着美丽的景色。 6.还读出了什么? 一份愉快的心情: 7.感受到作者心情很愉快。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渔歌子》教案资料讲解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的主体是“热爱田园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代表到。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一个“不须归”唤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眷恋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进而背诵这首词。 2、通过品味文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的心灵。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进行想象,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以及了解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不须归”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4、教具准备: 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方法:借助注释、看插图、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应继续巩固提高这些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手,走进文本 课前播放歌曲渔歌子的录像,让学生去感受,然后与学生讨论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么?”

师:“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的歌中隐藏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 引出课题,板书:渔歌子 (二)品读文本,读出味道 1、读得正确。 首先,全班齐读,重点认读:鳜鱼、蓑衣、箬笠,并在读中指导“鳜、蓑、箬”的写法。 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大家跟着老师来试一试!” 2、读出内涵分两步:a,读出词中画面 b.读出作者的心情。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副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语言文字训练: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渔歌子张志和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 在今xxxx西面。③xx: 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 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 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 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季,地点是在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桃花的颜色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1.(xxxx) 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xx前xxxx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渔歌子1 张志和 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 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 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启示】

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张志和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

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张志和的诗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张志和的诗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 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胖。 青箬笠,绿蓑衣,歪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山 水秀丽、花红柳绿的春天长卷。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飞行,使这个 鱼米之乡更显得生机盎然。春天是一年中最富生机与活力的漂亮季节,有山的地方便少不了流水,当然也少不了桃花。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 桃花如何美艳,流水如何澄碧,仅以“桃花流水”四字概括。桃花盛 开的时候,雨水比较多,几场春雨过后,河水上涨,鱼群也多了起来,正是“鳜鱼胖”的时候。“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 大鳞细,呈黄褐色。既有如此胖美的鳜鱼,渔夫怎会不流连忘返呢? “青箬笠,绿蓑衣,歪风细雨不须归”三句,描写了一位典型的 渔翁形象。他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歪风细雨中,悠 然地垂钓。他似乎已经沉迷在优美的春景中了,以至于下雨都不想回家。“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人物的衣着,这青绿之色都是大自然 的本色,符合渔翁寄情山水的心境;“歪风细雨”则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歪风”不是狂风,是那种轻微柔和的春风,“细雨”当然也不 是大雨,而是那种细密轻柔的春雨,在这和风细雨中,又有着箬笠、 蓑衣遮风挡雨,“不须归”就显得极其自然了;“不须归”则状人物 的心理,这是全词的点题之笔,也是作者的明志之笔。相传张志和垂 钓时,常“不设饵”,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也。所以,词

中所刻画的遁迹江湖、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正是作者的自 我写照。 扩展阅读:张志和的诗词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 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 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 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 语中。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 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 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 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 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 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 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 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这种文体,学习《渔歌子》这首词的知识,如特点、来历、地位等。 2、学习生字“鹭、笠、蓑”,根据词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 3、在朗读中找出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词意。(重点) 4、有感情朗读词,并结合对词的了解,学会吟唱,从中体会词人悠闲、愉悦的心情。(重点) 一、认识词牌名 师: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还记得是哪一首吗?生:《忆江南》 师:不错。《忆江南》的学习,让我们对“词”这一种文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词的特点? 生回忆。(教师出示“词”的课件,适时补充:1、词句式不相等,有长短句。2词的题目是词牌名)(《忆江南》本就是讲回忆江南风光,因此词牌名表本意,也作为了词题。) 师:在刚刚的课前三分钟,两位同学同样给我们分享的是一首词,而且啊,还和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颇有渊源,让我们快速进入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手指课题) 师:刚刚老师听见了两种不同的声音,给你们模仿一下。(读《渔歌子》中“子”的不同读法。)你们认为是哪种?

师:(出示课件:区别“汉子、鬼子”和“孔子”)汉子、鬼子中的“子”是后缀,无意,读轻声;孔子中的“子”表示“老师”,有实际意思,应读z?。在《渔歌子》中的“子”即“曲”,有实际意义。所以读……生:子z?。 师:再一起齐读课题。(手指黑板) 师:预习过的同学会发现《渔歌子》里有长短句,所以这是一首词(师生一起回答) 师:这里的《渔歌子》是这首词的……?生:词牌名。 师:词牌名下还有没有另外的题目?生:没有。 师:所以渔歌子就是表明本首词的本意。那谁来说说,“渔歌子” 是什么意思? 生:1、渔翁唱的歌曲。2、渔歌曲3、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 师出示课件,解释“渔歌子”含义。这首词原来不叫《渔歌子》,它叫《渔父》,又叫《渔父乐》,后来,配上了曲子,可以唱了,才改叫《渔歌子》,即《渔歌曲》。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板书:曲) 二、吟诵古诗,学习生字。(请生读,给出评分85、90、95分)(一)自由读词,学习生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多读几遍,注意字音,读正确、流利。开始吧。 师:有谁来为同学们帮帮忙,读这首词需要注意哪些字音? 生:蓑平舌;鳜的读音;塞的读音。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释词】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简单的意思】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