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90 解决文字类材料作文的瓶颈问题(含解析)

难点 90 解决文字类材料作文的瓶颈问题
考生要想解决文字类材料作文的瓶颈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 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2)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就要概括其中 心,明确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则要选取一点来确定写作角度,从而确 定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考生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对于材料后的写作要求,考生 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那么作文里最好要巧妙地体现材料的内容,即要巧 妙地“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此外,考生还 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写作。 2.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重要纽带,因此作文的主题一 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试题中所给的材料 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力求做到文章主题鲜明。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那么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 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那么体现文章主题部分的描写要尽量细致、形象,从而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中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 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但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凸 显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送奶工和邮递员,马克·吐温总是热情地亲自打开房门,微笑着从送奶工或邮递

员手中接过东西,并且说些感激的话。他的一个朋友在他家小住几日,朋友一连几天看见
马克·吐温这样对待那些送货人员,但送货人员总是冷淡或粗暴地对待马克·吐温。终于
有一天早上送奶工离开之后,朋友忍无可忍地说:“他们不在乎甚至粗暴地对待你的礼貌, 文 字 类 材
你为什么还好言好语?”马克·吐温对朋友微微一笑道:“我岂能因为他们不好的性格改变 料作文中的材
我好的品行呢?”
料一般来说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 为两大类: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话题
式”的材料。所
给的文字表达
一个相对集中
的中心,或者是
一个相对明确
的指向。考生如
果把这一中心
总结出来后,按
照“中心”来构
思、写作,就完
全是在围绕“材
料”来写了。
2 .“选择
【佳作展台】
质本洁来不惧污
“我岂能因为他们不好的性格改变我好的品行呢?”这是马克·吐温对粗暴和无
礼的回答,掷地有声,令人深思。真理是没有国界的,东方的孔子有着同样的观点,
他说:“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是:白的东西用涅也染不黑,比喻人品德高尚,
式”的材料。所 给的文字中涉 及几个方面,但 考生只要选择
不会被外部环境影响。
其中的一个方
美好品行的坚守者,有大无畏的勇气,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叔孙武叔曾经毁谤孔 面来写就可以
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回答道,你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吧,孔子是诋毁不了的,他的品行 大家有目共睹。人们不会因他人的诽谤诬蔑而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孔子的光辉如同 日月,无比炫目。“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而孔子也没有 被这些诋毁之言影响,他周游列国,为改变乱世而努力;他开办私学,将儒家学说广
了。材料多是格 言、哲人说的话 等。

布天下。孔子没有纠缠于叔孙武叔的毁谤之言,毁谤也没有伤害孔子的济世之心。几
句坏话,又岂能遮盖太阳的光辉呢?因为这个世界最终是处在太阳的笼罩之下的。
具有美好品行的人,心胸宽广,故不受琐事之“污”。有些事情,有些人,别人
都看在眼里,不用你去辩解,若用口才去征服,就算赢了也只是表面。马克·吐温是
写小说的,他计较的只是文章的好坏,怎会去与送奶工和邮递员吵架?专心于小说,
内心犹如莲花,即使身处污泥之地,也能清莹洁白,傲然尘世。诗仙李白因谗言遭贬,
他不辩不争,傲然离京游历名川,因为他相信清者自清。因为不曾做那些污浊之事,
内心无愧,心中坦然,所以对那些无谓之事,轻轻一笑,留给世人一个洒脱的背影。
审题立意
苏格拉底不与“悍妻”争吵,也正是因为深得洒脱之妙。一份底气,一份坦然,这是 的四种方法
高尚者的智慧。
1.抓住关
方舟子与崔永元,把一场关于“转基因”学术的争论,演变为骂战,就是为学术
键词句。 之外的“琐事”所误,他们争的不是崔永元的主持人问题,也不是方舟子的科学问题,
他们的争论变成了“骂”,为的是争“气”,这就是为“琐事”所污了。
2.因果分
具有美好品行的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是公正的,千秋功业自有后人评述。 析法。
还记得明尼·沃特琳吗?那个破城之时挺身而出接纳城中难民的美
3.辩证分
析法。
4.联系生
活实际。
荀子曰:“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因此我们不畏他人的谗言,因此我们可 以按自己的心意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得以立身于世。
1.文章开 头引用名言,开 门见山,提出论

点。观点明确, 给读者深刻的 印象。
2.文章中 间三段,分别论 证了“美好品行 的坚守者,有大 无畏的勇气,能 坚守自己的理 想”“具有美好 品行的人,心胸 宽广,故不受琐 事之‘污’”“具 有美好品行的 人,经得起时间 的考验”。
3.文章结 尾再次引用名 言,照应开头, 点明论点。同时 增加了文章的 文采。
1.(2020 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十一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2.(2020 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八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国去世,享年 76 岁,人类世界永远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记得有一次当 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面对这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 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一片肃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 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此文,首先理解名句,然后分析立意。先看近义组合:(1) ①⑤⑥可以组合在一起,就是追求人生的惬意,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人生应当有诗意,抛开生命中 的烦恼,远离世俗的喧嚣,让生活慢一点,让人生旅途的风景多一些……(2)②④或③⑦或其中 三 句 组合。适 用话 题:爱国 ,理 想,追求 ,信 念,志 向,社会 责 任,人 生价值 ,进 取心 … …再 看反 义 组 合 :① ⑤ ⑥ 中 的 一 句 或 两 句 可 以 同 ② ③ ④ ⑦ 中 的 一 句 或 两 句 组 合 ,适 用 的 立 意 可 以 是 :辩 证 看 待进取与退隐,逃避还是面对,如何看待人生中的不如意,责任与处境、遭遇的关系,个人得失与

家国责任……对两类名句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或观念可以肯定或否定。 2.【 命 题 指 津 】 本 题 考 查 写 作 能 力 。这 是 一 道 任 务 驱 动 型 作 文 。 理 解 材 料 的 内 涵 要 抓 住 “ 人 们 深 受 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