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试卷·A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

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雅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文明仍在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脉相承翻天覆地举手投足仓廪实而知礼节

B . 一脉相通日新月异举手投足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C . 一脉相承日新月异一颦一笑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D . 一脉相通翻天覆地一颦一笑仓廪实而知礼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 . 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 . 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 . 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 . 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 . 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 . 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一下·庄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 .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

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 . “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 . 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2)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 . 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B . 中医的“望、闻、问、切”。

C . 《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 . 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 . 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是认知,当然也有身体践履,但是一种生命体验。

B . 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 . 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 . 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3. (9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

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

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C .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

D .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中国制造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

B . 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 .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D . 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

(3)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12分) (2017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 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 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

再询问我几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

(4)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密

B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C . 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D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然而不王者

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则修文德以来之

D . 既来之,则安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 . 极娱游于暇日

D . 何以伐为

(4)下列说法中正不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冉有的观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C . “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

D . 乙文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些属于“王道之始”;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

(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 . “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 . “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 . 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

E . 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

(2)本诗前六句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20高二上·惠州期末) 根据下面的信息,请你代某中学青果文学社拟写一个春游通知,100字以内。

出游对象:各班文学社的社员。出发时间:3月7日早上8点半

出发地点:学校门口旅游地点:象头山

旅游时间:1天注意事项:车票和午餐自费

9. (5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

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则思考的一群人!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像恶狗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到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5-5、

5-6、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