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迁---媒体的变化

时代的变迁---媒体的变化
时代的变迁---媒体的变化

从人类出现的时候开始,传播仿佛也随之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传播的需要,传播媒体便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使时代的变迁,媒体的变化。

近两年,微博腾空出世,并风靡全国,甚至全球。就像卓传伟先生说的一样,新浪微博是驱动传统媒体和新闻媒体的新力量。

“Change”一词概括了微博对传播带来的影响。微博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入口,社交网络、品牌信息等都在围绕微博发生变化。卓经理在讲座中也有讲到,在中国微博影响的不仅仅是互联网,而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的全过程。从网友发出信息到群众围观转发和舆论领袖评论到媒体快速反应,新闻稿件的推出与引导讨论网络舆论的初成,再到网络舆论与主流媒体的结合,最后形成微博平台对微博的持续引导改变话语权。作为准媒体的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了解微博给人类传播带来的改变。

微博的主要用户70、80、90后,这些用户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活跃者,同时不难发现这一年龄阶层的人也是现在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某种曾度上说,微博对主体用户的影响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在微博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差异,70后为维系关系,80后为自我表达,90后为闲暇放松。当然差异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不同年龄层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社会传播的信息不同。作为媒体人,为了传播的信息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传播手段,让受众更容易接受信息和再次传播信息。

微博在中国的流行,其实与中国的国情有着一定的关系。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来表达自己,传播自己,甚至是宣传自己。每个用户既可以发布信息,同时又是接受其他用户信息的节点,他们之间的互动又会增加新的消息,改变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另外,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实现了自媒体与实时扩散的直播。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新闻信息通过微博的形式告之于受众,不仅可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还可以即时了解受众的反馈,与受众的互动。从某种层度来看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

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有促进作用的。微博的即时分享性,也提高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确保新闻事件的新鲜。

对于我们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来说,接触的更多的是一些传统媒体。虽然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的,没有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但是,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比起新媒体来说,传统媒体报道的消息更具有权威性,有更加丰富的经验。网络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但网络媒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乏严谨性,深刻性和权威感,成为了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的绊脚石。然而传统媒体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所以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坚持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综合的传播信息,让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说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运用,引起我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关系的思考。有人这样解释,网络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出现与兴起都是传统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网络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网络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反过来说,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面对网络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总而言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分析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态势,作为准媒体

的我们,选择正确的媒体和恰当的传播方式对信息的传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信息、不同的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媒体,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点会提高信息传播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改变运用媒体的类型和方式。紧跟时代,灵活变更,这是一个媒体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媒体人。

新媒体语境下同理心运用与媒介素养提升

新媒体语境下同理心运用与媒介素养提升 摘要新媒体时代同理心运用考验着受众的媒介素养。本文通过对“汤兰兰”与“张扣扣”事件的分析,了解新媒体语境下同理心表达存在的问题,认识媒介素养中同理心的作用。认为合理运用同理心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对于培养受众批判性思维、建设良好的网络人文环境以及凝聚新时代社会共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同理心运用媒介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ZW17-004。 作者简介:纪颖颖,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王丽文,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6415771353.html,ki.1009-0592.2018.06.294 2018年1月30日,澎湃新闻发表了《寻找汤兰兰:少女称遭亲友性侵,11人入狱多年其人“失联”》的文章,将一则陈年旧案引向舆论的风口浪尖。1月31日,澎湃新闻与新京报等媒体再次相继发文寻求旧案“真相”,同时呼吁网友寻找汤兰兰,并曝光了汤兰兰的户籍信息。1月31日,五

大连池市委政法委做出官方回应――此次事件是其母借助 少数媒体进行的炒作行为;2018年2月15日陕西南郑张扣 扣持刀杀死邻家父子三人,并自称“为母报仇”,随即引起 了部分网友的认同与拥护,他们甚至把极其残忍的杀人行为美化,将舆论引向“英雄行为”、“侠义精神”。 新媒体语境下,媒介素养在同理心运用方面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合理的同理心运用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但“同理心”并非只有积极意义,日渐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环境使媒介生存的生态条件遭受考?, 在此基础上的同理心表达也会产生问题。本文以“同理心”作为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媒介素养的切入点,通过两则网络热点事件为例,对媒介素养中同理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同理心在媒介素养中的作用,探析通过同理心运用提升媒介素养的合理路径。 一、新媒体语境下同理心表达产生的问题 (一)理性与感性偏差中的“同理心失衡” 同理心指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情感方面)与视角(认知方面),并且运用这个理解来指 导我们的行为”①。由此可见,同理心并不等同于同情心,同理心是换位思考的情感共鸣,同时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的同理心表达,在感性的“情感同理心”与理性的“认知同理心”之间存在失衡现象。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作者:————————————————————————————————日期: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新闻学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范妍妍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及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媒介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由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过传统传播渠道发布,到现在由每个屏幕后的人在网络上发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与转发,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报道及再次传播。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表现入手,从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担负的各个角色,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公域私域 英国学者汤普森和李维斯在80 余年前首次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形态的变化,媒介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以往媒介素养的研究往往研究受众或传媒人或官员这样单一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进入21 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之后也有研究公众在参与传播过程中的表现所带来了各种问题,进而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院彭兰教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一文,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三者的关系,从制度层面更深刻地理解媒介素养的意义及媒介素养科学体系的形成。探究在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与媒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担负的各种角色,所面临的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素质与能力,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这也是本文所要追寻的答案。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下) 课程的考试100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 B.文化基础 C.政治基础 D.社会基础 2. 邓科主任指出,社科院的量化说明中指出,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概()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3. 邓科主任指出,中国采用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模式,而首先伸出去的是()“这条腿”。 A.社会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政治建设 4. “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武器、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这是下列哪位的话? A.郑必坚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5. 邓科主任指出,曾被誉为“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是()

A.昆明市委书记仇和 B.日照市委书记杨军 C.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 D.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 6.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言人王慧曾指出,最傻的新闻发言人说() A.长话 B.短话 C.重话 D.假话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邓科主任指出,中国目前处于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 B.邓科主任指出,中国三十年来的一切重大变化都是从社会领域开始的,并且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 C.邓科主任指出,西方国家目前处于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 D.邓科主任指出,中国三十年来的一切重大变化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并且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 2. 郑必坚先生曾指出,在现代条件下党的执政工作如果同互联网相结合,就是同()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 A.新的认识工具 B.新的交流工具 C.新的生产力 D.新的生产技术 3.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4-19T09:58:20.00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8期作者:文莉君 [导读]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这个背景为主要前提,探索适应这个大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新的创新发展策略。 文莉君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6级 摘要: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万事万物都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已经适应不了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速度,若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存活下去,必须寻求新的转型之路。如今,网络直播平台多种多样,播音主持的身份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特征之下,找到新的创新发展道路刻不容缓。本文以新媒体时代这个背景为主要前提,探索适应这个大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新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发展策略 1.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 自1967 年,美国率先提出新媒体的概念之后,社会各界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并以美国为起点,向全世界扩散开来。但“新媒体”到底定义的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结论。广泛认可的是两种定义:一是技术层面上,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二是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定义,是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就是传播渠道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基于网络进行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者从权威人士变成了普通大众。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发迅猛,在中国,以微信、微博、美拍、微视、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传播平台受到大众的喜爱。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主持的平台多种多样,播音主持的身份也各不相同,不再必须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天下。这种大环境下的改变导致许多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播音主持的要求也不再严格。在以前传统媒体的环境下,播音主持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播音主持必须进行创新发展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新环境下,很多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跟不上节奏,节目形式也是各种大抄小抄不够创新,导致这个行业每况愈下,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使播音主持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2.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特征 2.1主持身份多样化 以前的播音主持行业里,主持人的身份多为新闻联播主持人,体育频道主持人,法制频道主持人等等较为固定的专业人才,没有新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播音主持人的身份也逐渐多样化。比如近几年大热的《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歌唱节目的主持人,以及《朗读者》、《诗词大会》等文学艺术节目的主持人,还有其他电影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等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有的是专业出身,有的不是,然而并不影响舞台的氛围,他们努力发展自身,让自己尽可能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比如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介绍广告的速度非常之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也收获了大批的粉丝。 2.2主持平台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没有到来的时候,信息的传播多依赖于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播渠道,这导致传播的局限性很大。但是,在当下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平台也大范围的更新换代,由之前的QQ、微博、微信到现在的抖音、美拍、微视等APP。这些平台的更替依靠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色各样有才华的播音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许多有唱歌特长的人在抖音平台上直播自己唱歌,发布自己的专辑,获得大批粉丝的支持,也使得这些歌曲受到大众的关注,像《学猫叫》、《沙漠骆驼》、《往后余生》等抖音神曲一度成为大众欢迎的歌曲。还有一些写作能力,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建设自己的APP,做一个播音主持人,比如梁文道的《看理想》。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平台越来越多样化发展,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推动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进步。 3.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平台多元化,播音主持身份多样化,但是这些并不代表播音主持行业的标准就会不严谨规范。这个时代下,播音主持要想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必须要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无论是哪种主持身份,都要尽可能的认真负责,工作上争取不出现错误。比如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主持人,不仅要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还要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统领全场。对于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则要求不仅要能够带动舞台的娱乐氛围,也要能够有一些文化常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而对于歌唱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会读音乐,也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每次都是好听、非常好听、特别好听等没营养的文字。播音主持人作为行业的核心,一切都围绕他们转动,这就要求主持人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不能哗众取宠,传播假消息、假新闻造成恐慌,必须要以身作则,传播社会正能量,让这个行业越来越清澈,朝气蓬勃。 3.2把观众的需求作为关注点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平台各式各样,播音主持要想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收视率,也就是必须保证吸引观众的眼球。如何保证收视率,就要求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根本立足点,做好节目内容的创新,节目形式的多方位变革,以及主持人风格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节目的质量必须有保证,不能大量灌水,抄袭其他节目,保证节目形式的独创性,而且要传播有价值有思想的信息,为青少年创造干净和谐的成长环境。比如《中国好声音》作为歌唱界节目的鼻祖,请了许多实力歌手作为导师,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歌唱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很有看点,让观众能看到不一样的点评,很有看点,当然收视率是同个直播时间段最高的,开启了各种歌唱节目的热潮,蜂拥而起。 3.3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进行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技术多种多样,播音主持行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添加新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如抖音、熊猫直播等在主持人直播的同时就利用了新媒体技术,使得观众可以同步与主持人交流沟通,完全增加了趣味性和真实性,这些平台

什么是_新媒体语境_程曼丽

2013年第08期 专栏 曼丽新视野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新媒体语境”一词被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借助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可以看到不少相关题目的论文,例如“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 、“新媒体语境中的广播应对之策”、“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营销”、“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新媒体语境下的危机传播与应对策略”等等。然而细察之下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将“语境”一词一般性地等同于“背景”、“时代”、“环境”,而未对 “语境”,尤其是“新媒体语境”进行必要的界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语境”一词来源于希腊文“contextre ”,英文为“context ”,是“交织在一起”的意思。“语境”是语言学的概念,指的是各种词汇的交织,强调的是一个单词或者一句话的意义,是由它存在于其中的语段 或对话决定的。现今人们使用的“语境”概念是由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将“语境”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一种是“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a ),前者被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解读中,后者则用以分析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文化背景。 1976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对语境与文化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高语境” (high context )和“低语境”(low context )的概念。在他看来,在高语境中,绝大部分信息或者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个人,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 在低语境中,境况正好相反,大量信息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这意味着,在低语境交际中,人们更多地依靠语言使用本身来 达到交际目的,而在高语境交际中,语言使用的作用可能就要小多了,人们对于微妙的环境提示相对敏感。在霍尔的研究中,他将大部分亚洲文化(他认为中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拉美文化、非洲文化 列入高语境文化范畴,而将美国、德国、瑞士以及多数北欧国家的文化列入低语境文化范畴。 在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的基础上,路斯迪格(M.W.Lustig )等学者对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其交际的特点作了进一步的概括。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6)人际关系不密切;(7)低承诺;(8)时间高度组织化。这种对比意在 说明不同语境文化主导下的交际活 什么是“新媒体语境”? 程曼丽 90

新媒体VS旧媒体

新媒体VS旧媒体 2006年8月中旬,“haofeng”使用手机拍摄了台风“桑美”袭击自己家乡的场面,并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把第一手现场视频用最快的时间展示给了关心该事件的人。 广东的“霏霏”今年8岁,自2006年8月起,她坚持把自己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视频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内容包括演出、外出游玩,甚至外婆临终前的视频也上传到网上——她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并展示自己的生活历史。 北京的“唉呦V”自2006年3月份开始在中国播客网上安家落户,并几乎每天上传一个做菜的视频,截至8月20日,累计上传视频155个,被上万人所观看。 2006年8月初,中国播客网的麦蒂ROCKETS通过在自己的卡丁车教学视频上放置广告,获得了来自于中国播客网的第一笔广告收入。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他们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已,然而,从市场角度来说,他们却是这场新媒体运动的主角。 目前,在中国有上百万人开始自己制作视频并在互联网上通过播客的方式进行共享。如果说文字形式的博客拉开了新媒体的序幕,那么语音和视频形式的播客则全面带领着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形式发出冲击和挑战。 针对新媒体,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定义方式。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也同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后者是他们的本质区别,这也是传统媒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为新媒体的原因。 在表现形式上,新媒体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就是指大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受益者。分众是媒体的一种全新型形式,但是分众也只是增加了更多的信息终端而已,是一种媒体的量变——还不属于新媒体。 新媒体的形成孕育在web 2.0中,web 2.0网站的兴起以及他们对于用户参与和创造的推崇,使得草根阶层也积极参与到媒体中来,彻底改变了媒体固有的“中心”形式。 美国公共电视公司在一篇文章中对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在以下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旧媒体以信息的整理、过滤以及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于大服务大众,提高用户体验。 旧媒体依靠专业的编辑进行内容制作和筛选,由他们确定大众应该知道什么,而新媒体则将话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进行信息的整理,并由大众决定他们接收什么样的信息; 旧媒体要求大众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来获取信息,新媒体则允许用户随时获取感兴趣的内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 欧阳学文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在生活、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多数”找到

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播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全新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机带来的讯息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时效性和娱乐性的要求,纷纷转身小屏幕,由此带来日渐低下的开机率。如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是我们??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48-02 一、应运而生的网络新媒体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这个行列中,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网络世界给予了人们随心所欲的权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则是最直接的方式,在网络节目中制作精良的节目,相比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更节省成本,更有趣,传播速度更快,并且能让网民们同时一起参与到网络节目的互动中。过去传统电视节目还没发展有回看这个功能的时候,网络媒体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新闻媒介中,网络点对点的新型传播方式,加上分享与链接这两大工具,造就了类似博客这样的工具,也产生了无数的网络作者。

新闻的撰写不再仅仅是“5个W1个H”的规范,而是将原汁原味的故事和事情直接呈现给受众;更重要的是,受众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媒介传递的新闻,而是同时也可以主动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今天,网络媒体已经能够和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传媒形态,但是,互联网依然无法代替其他媒体的存在,不会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唯一渠道,吸收、借鉴传统媒体雄厚的人力资源、社会经验、强大的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的充分融合,才更能适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媒体给节目主持人带来的挑战 (一)主持人整体竞争力降低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视媒介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核心影响力,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媒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观众更热衷于花1-3分钟的“碎片式”时间,随时随地通?^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来浏览新闻或者观看视频,这类网络自制节目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并且内容生动有趣,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娱乐大众,打破了电视节目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导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因此对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主持人角色定位模糊化

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

从媒体型态发展角度看,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扩展传播信息、加快传播速度、丰富传播方式并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3G 手机、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进入新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在信息传播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传统的传播形态、通道是固定的,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这些随时进行的信息,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或信息来源。 1信息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大众信源特征 1.1以人为本的互动传播 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特点。这种传播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二是个人的。也就是说,新媒体使用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他的媒体使用行为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获取何种信息。媒体传受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者中心”代替“传者中心”,受众 地位受到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增强。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还获得了发布权:“沉默的螺旋们”可以说话了[1]!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可以利用第二代互联网技术把自己的信息内容用于填充和丰富其他媒体,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媒体空间,更可以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空间中实现与其他使用者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通过展示与讲述,通过上传经验与知识参与创建,从而实现新媒体共享。 1.2大众声音力量的体现 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广大媒体受众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普通受众在传统媒体社会中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比如报纸、广播和电影等一些传统媒,它们所提供给大众话语发布的平台是相对有限的。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博客、手机上网、以及各种数字用品都是功能变得更强大、使用方式更便捷,大众的声音通过网络平台(例如短信群发、个人博客和网络论坛等)可以随时发送,由音频和视频承载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的便利,个体主体地位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显着提升,广大受众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从没有过的自由、自主权力。另外,广大受众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表达思想和发表意见,大众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及时、丰富、全面和生动。借助新媒体提供的自由平台,越来越多的个体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评价者、管理者和把关者。 1.3海量信息的负载 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而新媒体通 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 刘德群 (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大众信源在带来信息传播新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关键词]新媒体;大众信源;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1)04-0057-03 收稿日期:2011-03-27 作者简介:刘德群(1981-),男,山东诸城人,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2011年8月第25卷第4期Aug.2011Vol.25No.4

新旧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新旧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文四班刘婷 2013141041178 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由于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媒体被人们接受的情况各异,人们对不同媒体的使用情况也可以说各有差别。在这次采访中,我主要选择从性别、学历、年龄和性格、需求等因素对媒体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展开进行而选择了五位采访对象。 首先我将就他们的性别、学历、年龄等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及分类。A性别男、学历为高中水平、年龄在30--40岁之间、目前是一名普通工人;B性别男2014年高中毕业生,年龄18岁左右,成绩较为优异,对文学有较大的喜好;C 性别男,本科大三学生,年龄岁20岁左右,见识较广、理性、自主;D性别女,本科大一新生,年龄18岁左右,性格开朗,思维较开放。 对于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对新旧媒体的界定是什么?也即是说你认为哪些属于新媒体,哪些属于旧媒体。”几乎不受年龄、学历、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大家的回答几乎都差不多,无外乎都是电脑的介入使得新旧媒体产生的分歧,而旧媒体也几乎都是报纸杂志之类的回答,而手机客户端、电视、电脑之类则属于新媒体。这说明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应用深入人们的生活,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我发现在这期间几乎没有人提到收音机、录音机等应该属于新媒体或是旧媒体,因为在人们的直觉或是潜意识中,旧媒体应该是例如报纸杂志等书面媒体或者说是纸质媒体;而新媒体则是在计算机介入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收音机、录音机等媒体两方面的条件都不符合,因此似乎不能强行将其归入哪一类。就我看来,它们应该是介于新旧媒体之间,属于新旧媒体的过度。 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目前你还使用旧媒体吗?如果有,使用的频率如何?如果没有,为什么?。”A的回答如下:“在同龄人中来说,我应该是读书看报比较多的吧,虽然工作很忙,并且现在手机、电脑之类的使用的人特别多,不过我还是坚持每天都会读书看报。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很多年了的原因吧,并且我觉得读书看报比用电子产品,读电子书之类的感觉更像是读书,。”B的回答:“在上高中之前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比较多,进入高中之后使用旧媒体的比例大大增加,首先出于应试需要阅读了大量与考试有关的东西;其次,在高中期间由于对文学的喜好我也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包括一些有名的小说以及名著都有看,但是由于学校和家长都是尽职使用电子产品的,所以几乎都是阅读的纸质版的,所以在旧媒体的使用上我可能会比较多。”C的回答:“会读书看报,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所占比例肯定是很小的。首先因为旧媒体的劣势刚好被新媒体所弥补,旧媒体更新慢,信息不够全面,而且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取,可以省去读书看报的很大一笔开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书面媒体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书面阅读更适合深层次阅读,而网络则因为其信息量太杂而不能创造深阅读的环境,所以如果是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是尽量选择纸质媒体更好,这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D也做了如下的回答“看报的话几乎是没有了,因为现在网络已经十分发达了,想要获取信息的话随时都可以从网上得到,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信息丰富、全面。不过鉴于我自己是中文系的学生,我读书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因为网络文学会让人感觉浮躁,无法融入其中,也就是说网络不能创造

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方式 礼记中孔子曾说过,人其国,其教可知,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可见正是书籍记录了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与道德品质,正是阅读陶冶出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即便是在几千年以后的今天,阅读仍然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在今天,阅读的方式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从以龟甲,竹简为代表的原始媒体,到携带方便造价低廉的纸质媒体,再到信息技术下,视、听、触多种感觉融为一体的新型媒体,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 提到新媒体,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便捷,没错。相对于传统纯文本的形式,新媒体可以快速提供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在内的多样的阅读内容。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阅读的效率和检索功能,在新媒介提供的庞大的信息资源中,大学生可以借助更加广泛的阅读获得自我认同,并不断丰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但是新型阅读虽然带领我们进入更广阔的信息空间,却造成了看完就马上扔到一边,从此不再理会的快餐阅读现象。这就违背了读书本身应有的内涵。一本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将书中的智慧与自身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这样看来似乎两种阅读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劣之处,那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式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以传统阅读为主以新媒体阅读为辅,结合自身的实际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对一些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思考的材料最好应进行纸质文本的阅读;对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最新信息的,应该选择网络阅读;在阅读纸质文本时,要善于“纵向深入”,在网络阅读时则要注“横向比较”,如果能够把传统阅读中细致深的入信息分析和与网络阅读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起来,就一定会趋利避害,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老师们,同学们当代社会,处于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的是“自由穿梭”,从新媒体阅读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张扬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从传统阅读中沉淀智慧,获取知识,领悟美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在阅读当中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真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前方我们将收获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青春和更加广阔的未来。 11级人资一班都琳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

2019.7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在 社会发展中,播音主持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在媒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播 音主持语言艺术有了新的特点。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方面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应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提升主持的从业素养。 一、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特点(一)时代特点 新媒体语境为播音主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播音主持艺术性有着较强的时代特点。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不同的信息,多数人倾向于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播音主持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内容制作方面可搜集人们自身的兴趣点,找到人们的兴趣所在,制作人们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达到吸引更多人的目标,获得人们对播音主持的认同感。 (二)开放特点 网络环境下,播音主持并不是封闭的,其与外界有着较多的联系。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只有将自身融入到外界,听取外界的声音,对自身进行持续改善,才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播音主持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该行业有明确的认识,找到播音主持的特色,结合人们的不同需求,打造吸引力强的播音产品。相关人员可加强播音主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情感上与人们产生共鸣,激发人们对播音主持的兴趣,促进播音主持进一步发展[1]。 (三)审美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播音主持有了一定的审美要求。因此,播音主持人员要注意语言的审美特点,加强语言的美感,提升播音主持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播音主持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审美特色,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播音主持自身的价值,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倾听体验[2]。 二、播音主持艺术特点(一)重视真实 重视真实是媒体从业者应严格遵循的准则,由于人们通过播音主持获取信息,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会影响人们对播音主持的印象,因此,播音主持人员在传播相关内容时,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能够让人们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指导自己的决策。若是播音主持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传播力,忽视信息真实性,则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重视声音 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声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应该坚持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训练,增强声音的感染力,让人们能够对声音有着较强的接受度。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可以通过独特的声音,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传播,播音主持人员可根据需要传播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表现情感的声音,激发起人们的内心情感,但也存在不足,用声音对信息进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思考空间[3]。 (三)先进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网民,在网络世界,也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这种语言有着一定的先进性,被人们广泛使用,播音主持人员应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主持过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特点,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其影响力。 (四)重视创新 通常情况下,播音主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大多使用标准普通话,以便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加强人们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员结合时代特点,运用创新意识,将艺术感加入到普通话中,探索不同的播音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从中获得语言 【作者简介】孙健玮,德州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 孙健玮 (德州广播电视台山东253000) 【摘要】如今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新媒体形势下,播音主持语言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播音主持有着自身特点,其在社会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对其语言艺术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点进行分析,随之介绍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特点,进而分析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存在的不足,最后探究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提升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特点;艺术性;措施 174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每天人们都淹没在不同的媒体信息中,媒体素养对人们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现今的媒体素养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性,它包括人们面对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的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又指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所用的能力。当代大众在媒体接触消费、媒体认知理解等方面能够比较适应新媒体时代,但是也存在对媒体批判能力较弱和网络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故对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质;现状与建议 一前言 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们公认的大众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新兴媒体——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向世界各地传播;具有整合性,可以将以往旧媒体几乎所有功能都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进行数据化处理、储存和传播;具有互动性,双向互动交流是新媒体的最重要特征和最突出优势之一,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即使受者也是传者。[1]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媒体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传播的环境也日益复杂。然而某些媒体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想法的影响下,为了迎合某些受众或利益集团,丧失传播道德和职业操守,向社会中传播各种劣质、错误、不良的信息,这就造成了大众所处于的信息获取环境变得复杂。 为了使大众能够在变得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辨认排除不良信息,获取自身需要的有利的信息,大众的媒介素质必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于是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所需要的媒介素质和当代大众的媒体素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可提出提高大众媒介素质的策略。 二当代大众媒介素质现状 (一)大众使用的媒体呈多样化趋势 当代,大众获得信息和新闻的途径大多超过两种以上,在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竞争中,网络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大学生为例,新闻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其中 在经常接触的媒介选择上,高达100%的人选择了网络,同时还有80%的人选择了手机。[2]目前,新兴的互联网主要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的信息渠道,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使用的便捷性的提高,新媒体在各个阶层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足以说明大众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二)大众对媒介认识理解上有一定认识又认识能力不足 大众对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主要媒体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传媒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多。大部分人知道媒体对于自身知识架构和思维观点上的影响,但是对于媒体信息对与深层价值观的影响相对忽视。如以“媒介素质”这一词为例,大部分人对其内容了解模糊,即使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对其也不是非常了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语用转型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语用转型 互联网带来技术手段的改变和传播观念的创新,包括传播方式以及各种传播符号的变异,其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传播手段,随着社会语境、媒介的变化而转变。如何从语用转型推动主持人转型以适应媒介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持人语言与时代语境共变 主持人语言与时代语境这两个“变数”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就是“共变”。《节目主持语用学》作者应天常指出:“任何语言形态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所谓文化语境,是指影响语言变化的特定社会氛围,包括时代精神、知识范型、价值体系等等。这种氛围渗透于人们的认知与感受,由普遍存在的求同内驱力形成一种需要、一种压力,从而无形中规定着公共语言的一般形态和语言范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最鲜活的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存在,适应并研究这个存在。” 二、传播形式和节目内容变化推动主持人语用转型 (一)传播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变化 在传播形式上,电视传播经历了由单向传播转化为以介入、融合

模式为特征的双向互动传播;互联网又以全新的互动和立体化传播,发展成为人们获取影视剧、电视节目等视频内容的媒体平台,形成多向传播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 在语言形态上,播音员与主持人身份在经过“播音涵盖论”与“主持取代论”之争后,播音员不可避免地向主持人蜕变、转化,话语操作也从文本操作、文本加工操作转变为纲目文本、意图文本。主持人的语用形态从复现型、加工型转变为本色、能动的纪实性语言形态,语用方式则由播报体转化为谈话体,由静态播报转化动态演播,语体风格也由书面语改为口语体。更大的变化是话语内容——政治话语强势形态逐渐减弱,精英独白脱离语境显得另类小众,而平白通俗的市民话语、方言、网络语等,以其鲜活、流动的语言形态与主流话语并列、抗衡甚至胜出。在媒介整体的变革中,语言以其生活的逻辑自由演化,丰富着电视传媒的语言形态。 (二)节目形态与节目样式的多样化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在“主持人泛化”方面有成功的尝试。节目中参赛歌手承担了“主持人”的串联任务;主持人演变为歌手的“经纪人”;导演出现在镜头前。再如浙江卫视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中似乎没有明确的主持人,控场转换语言串联由参加节目的演员合作推进,使节目内容更真实、自然,更具期待感和参与性。竞技或比赛的节目内容又造成一定的悬念,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可见,在媒介变革中,新的电视节

新媒体时代下重新解读宣传的含义

106 传媒论坛 第2卷第2期 一、引言 宣传的概念由来已久,而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因其具有众多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特征,因而也影响了现代宣传的含义。 二、宣传概念的由来 英语中首次使用宣传是在1718年,英语中的“propaganda”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有借植物栽种的意思,含有强行传播之意。而正式的宣传的概念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进行的宣传是近代以来规模最大并且是面对全社会公众的,使得宣传完成了由简单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说服传播到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方式的总体宣传的转变,公众也开始普遍使用宣传一词。 三、宣传概念的不同理解 以杜威和宣传分析学会为首的人本主义者,从民主和思想自由的角度出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宣传提出了批评,宣传分析学会第一任会长坎特里尔把宣传定义为:“宣传是个人或组织有意设计的意见或行动,以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意见或行动,达到事先安排的对被宣传者希望达到的目的。”他们认为宣传的含义就是运用宣传技巧左右公众认知,从而达到目的。而著名学者爱德华·伯内斯在其著作《宣传》一书中所讨论的传播行为既包括商业宣传,还包括政治宣传、妇女运动宣传、教育宣传、媒体宣传。伯内斯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公众都是乌合之众,必须由社会上的少数精英来主导他们的思想,社会才能按照正常的秩序进行,因此宣传对于社会是有利的,是现代民主制的必然结果。 四、新媒体时代下宣传含义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大众报纸是最主要的大众媒体,当时美国报业达到鼎盛,发行量达到顶峰。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受众具有较强自主选择权,新媒体时代因其具有众多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特征,也因此影响了现代宣传的含义。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第一,主动互动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精英主义已不再具有发布和选择信息的绝对权威。受众有更多选择,自主意识增强,新媒体还使得原来传统媒体中对立的传受双方得以平等交流和反馈信息,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互动环境,信息控制的现象逐渐减少。第二,全媒体格局形成。体制内舆论场包括国家电视台、官方新闻网站和党报,民间舆论场包括口头舆论场、自媒体和网络空间等,两个舆论场相互交织,互有联系。各方意见都能及时准确地得到交流,同时对于信息的理解也能得到很好的意见交换。第三,信息及时化个性化。传 统媒体的一大缺点就是制作播出的周期较长,而在新媒体 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受众主动在其中选择和搜索信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送信息机制形成,分众的概念由此产生。 (二)宣传概念的重新解读 现代宣传与传播的概念界限越来越模糊,而笔者认为,宣传的概念是从属于传播的,具有传播研究中的某些共通性。在大众传播研究确立后,传播及大众媒介成为了工具和技巧,媒介的接触者不是公民,更多的是劝服对象和消费者,传播媒介就是劝服工具。 而新媒体时代宣传的含义发生了一些转变:宣传就是通过故事、报道、视频、图片以及其他大众传播手段,给大众呈现出宣传者最初想要塑造的媒体形象以及利用一些技巧使受众形成一种直觉印象,影响他们的认知以及指导其行为。技巧是宣传工作的起始点,而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理想的宣传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宣传实质是认知结构,研究宣传本质上就是研究如何运用宣传技巧影响他人的认知思维或指导他人。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庞大信息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每个个体都是具有丰富精神和复杂心理活动的主体,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传播障碍和隔阂的产生,从而大大弱化了宣传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宣传,主要分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我们党的宣传工作就是为了贯彻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而进行的各种劝服、解释和鼓动活动。商业宣传主要表现在现代广告的传播和公关等方面,宣传的概念域值变窄,被宣传对象分众化。 新媒体使原来传统媒体中对立的传受双方得以平等地交流和反馈信息,信息控制的现象逐渐减少。现代受众具有自己的思想,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发表自己的想法,所以越是客观公正的宣传报道,越能够赢得人心。基于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思维转变,“两面提示”宣传技巧发挥较大作用。 五、结语 所以从时代变迁的角度看宣传的转变,在传统媒体时代,宣传的受众较为集中,属于总体宣传,新媒体时代受众分众化,讲究针对性。新媒体时代的时代特征,使得宣传报道的篇幅也愈趋短小,宣传视频时长也越来越短,广告越来越讲究创意,以及新媒体时代宣传讲究的是两面提示,宣传事件主角平民化,主张以情感人。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宣传的理由:重读伯内斯的《宣传》[J].国际新闻界,2014,36 (04):32-41. 摘 要:宣传的概念由来已久,而现代宣传的概念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战争反省,到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完成了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选择、主动发布信息的转变,大众传播媒介形成较强的交互性,以及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宣传的含义较之前发生转变,宣传对象分众化,宣传技巧也开始趋于平民化和情感化。本文将从现代宣传概念的产生,不同学者对其的定义出发,重新解读新媒体时代下宣传的含义。关键词:宣传;新媒体时代;宣传技巧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2-0106-01 新媒体时代下重新解读宣传的含义 黄 蕾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作者简介:黄蕾,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