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之熏蒸

中医特色疗法之熏蒸
中医特色疗法之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

一:中药熏蒸的功效:

祛风寒湿邪,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保健防病。

二:中药熏蒸的适应症:

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慢性腰痛,股骨头坏死,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各类骨折、脱位后功能恢复,手脚麻木冰冷。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乳腺炎,更年期综合症。

月子病:产后留下的腰、腿痛综合症,头痛,眩晕,浑身无力,四肢冰凉,怠惰嗜卧,身重酸楚等。

男科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盗汗。

呼吸科疾病:老慢支,咳嗽,气喘,风寒感冒。

消化科疾病:慢性胃痛,腹泻,胃寒,腹胀。

其它:免疫力低下,易疲劳,易上火,失眠,神经衰弱,湿疹,痤疮。

三:中药熏蒸的禁忌症:

(1)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心绞痛、精神病、青光眼等;

(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4)急性传染病;

(5)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四:中药熏蒸的疗程:

每次40分钟,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五:中药熏蒸的优点:

效果独特——药物施布于皮肤、孔穴、腧穴等直达病灶,迅速取得内服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原理科学——促使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驱邪而不伤正气,发汗而不伤营卫,内病外治,通经活络。

绿色高效——药物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有效增大药物浓度,最大限度提高药物利用率,真正达到完全吸收。

环保安全——“皮肤吃药”,毒副作用小,肝肾受损少,不伤肠胃,它既能防病治病,又不需“良药苦口”。

六:中药熏蒸的注意事项:

1,掌握好熏蒸温度,以60—70度为宜,避免烫伤,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2,某些患者在熏蒸过程中,可能发生头晕,恶心、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应当立即停止熏蒸,卧床休息。

3,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切忌过劳。

4,空腹与饱食后均不宜熏蒸。

5,治疗过程中患者适当饮水。

6,治疗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

7,老人和儿童应有专人陪护。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中药熏蒸处方

中药熏蒸配方(仅供参考)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熏蒸药方 民间验方①: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当归、蝉蜕、皂角刺、丹参各百克,加水1升浸泡60分钟左右,用小火煎熬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民间验方②:苦参、黄岑、菊花、丹参、当归、熟地黄、黄芪各30克,冰片1克。煮法同方①。 熏蒸用法:将药汁倒入太空养生舱加热炉内,春秋冬季温度低可先预热再进舱,夏天皆可以。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宽衣进入舱内,只有头部露在舱外。计时以药气进入舱内为准,每次30分钟上下,在熏蒸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变化和及时控制温度。熏蒸完成后必须尽快擦干汗液,而后穿衣,当天不可洗澡,延长药物的吸收,且防寒气入侵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 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康复科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发挥中医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扎实推进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康复科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房洪波 副组长:焦金保、刘景荣、 成员:高瑞婷、王宏辉、王淑萍、王素香、毛仲歧、张东优、崔亭兰、范晓贝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评选。 二、实施中医特色疗法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实施优势,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 三:实施计划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 开展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中医特色疗法实施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每月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实施操作学习和考核两项,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针灸、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治、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辨证诊疗及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将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外,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2.中医理论基础: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其一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其二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现代研究基础: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其二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n级,...。全息胚的级越高(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其三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其四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成。耳廓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 总之,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 4.耳穴诊疗的取穴法: ①中医辨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 ②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取穴。 ③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高血压病,取降压点。 ④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耳穴有两套,一是国内的,一是国外的。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神经、体液等理论,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皮质下、交感穴等。 ⑤时间取穴法:人是一个整体,体针的处方取穴原则同样可以运用于耳穴治疗上。如时间治疗学上的子午流注,《针灸大成》十二经络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进行配穴,即十二个耳穴与十二个时辰相配,依据这种配穴方法,如寅时针刺耳穴肺,卯时针刺耳穴大肠。 5.操作程序: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处方一:草乌克川乌克透骨草克杜仲克牛膝克金凤花克红花克蜂房克土虫克附子克干 姜克细辛克花椒克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温经补肾止痛. 主治病症: ()腰间盘突出及软组织劳损性腰、背、腿痛. ()腰、臀、腿部骨折及严重地软组织损伤后遗症. ()骨质增生性慢性腰痛.损伤性增生 性踝膝关节病. ()慢性虚寒性胃肠性腹痛及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病症. 处方二: 川乌克草乌克麻黄克透骨草克桂枝克桑枝克白芍克葛根克蜂房克红花克土虫克附子克 干姜克功能: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病症: 颈椎病、肩周炎及顾肩部软组织劳损性颈肩痛. ()颈、肩、臂部骨折及严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 ()损伤性增生性肩肘腕关节病痛. 说明:以上熏蒸治疗地中药方是我们多年应用确切有效地方剂,可按传统地方法供熏洗用也可配合中药熏蒸床作熏蒸治疗用但切记内服. 在配合熏蒸治疗床使用时可提一付方剂地量包在沙布袋里,然后把沙布袋包地中药放 在熏蒸床中相应地熏蒸箱内加水烧开后即可做熏蒸治疗,治疗一人次一般至分钟即可,一付药可连续使用至人次. 处方三: 川乌克草乌克细辛克全蝎克地龙克蛇床子克红花克桂枝克寄生克透骨草克 主治: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性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地熏洗外用.注意:此方有毒,严禁内服.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中药熏蒸组分为: ()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薏苡仁,红花,川乌,威灵仙,艾叶,木瓜,牛膝,茯苓. ()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生半夏,制南星,艾叶,红花),王不留行,大黄,海桐皮,葱须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威灵仙,川芎,丁公麟,马钱子 ,羌活、独活各 ,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条,制川乌、制草乌各川芎,防风 ,麻黄 ,细辛 ,制乳、没各鲜姜片,'白酒 浸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 ,地龙 ,娱松条,僵蚕 ,玄驹(黑蚂蚁),桂枝,附片.麻 黄 ,熟地,酒白芍 ,当归,甘草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地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特色疗法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 —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特色治疗室

中医特色治疗室简介 中医特色治疗室是针灸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项痹、腰痛、面瘫、尫痹病等进行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室开设以来,合计每年治疗针灸科各类疾病患者近10000余人次,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现将我科已开展以下几类中医特色治疗室: 一、足浴治疗室:运用中医足浴的传统方法,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该特色治疗室有足浴木桶10个,一次可接受治疗人数10人,足浴疗法的适应症:疲劳、健忘、腰酸腿痛、记忆力减退、手足冰凉、高血压、失眠、足跟痛、遗尿等。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收费:30元/次。 二、中药熏蒸室: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通过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采用电脑控制的中医理疗,直接对中药进行蒸煮,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

中药熏蒸配方

中药熏蒸配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特效中药熏蒸药配方2009年12月01日星期二 13:24特效中药熏蒸药草木经典 【主要成份】檀香、丁香、独活、桂枝、当归、艾叶、菖蒲、薄荷等 【作用】清净宁神、防病强身、安神睡眠 人参滋补 【主要成份】人参、当归等 【作用】滋补强壮、舒筋活血、扶元固本 苗药香体 【主要成份】五倍子、拳参、芙蓉叶、皂角刺、独脚莲、透骨香等 【作用】强筋壮骨、除臭止痒、爽身香体 老中医 【主要成份】红景天、藏红花、雪莲、三七、当归、人参、香樟叶、丁香等 【作用】缓解人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敛汗除臭、杀菌止痒 神农百草 【主要成份】金银花、檀香、丁香、独活、桂枝、当归、川芎、艾叶、菖蒲、薄荷等【作用】爽足香体、清净宁神、通经活络、辟秽除瘴、敛汗除臭、强身健体

金银花 【主要成份】金银花、檀香、丁香、当归等 【作用】调节皮肤表面酸碱平衡、改善肤质、美体塑身 祛湿除热型 【主要成份】菖蒲、木香、羌活、独活、红景天、独一味、川芎、苍术等【作用】祛湿除热,其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能起到扶正驱邪保健强身之效减肥降脂型 【主要成份】菖蒲、木香、羌活、独活、红景天、独一味、川芎、苍术等【作用】减肥降脂,其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能起到扶正驱邪保健强身之效消除疲劳型 【主要成份】菖蒲、木香、羌活、独活、红景天、独一味、川芎、苍术等【作用】消除疲劳,其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能起到扶正驱邪保健强身之效滋阴强肾型 【主要成份】菖蒲、木香、羌活、独活、红景天、独一味、川芎、苍术等【作用】滋阴强肾,其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能起到扶正驱邪保健强身之效美肤养颜型

中医特色疗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外,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2.中医理论基础: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其一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其二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现代研究基础: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其二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n级,...。全息胚的级越高(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其三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其四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成。耳廓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 总之,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 4.耳穴诊疗的取穴法: ①中医辨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 ②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取穴。 ③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高血压病,

熏蒸药方

熏蒸方: 卵巢养护坐浴 益母草15克,茜草10克,当归15克,川穹5克,鸡血藤20克刺五加15克,肉桂10克,黄芪15克,杜仲15克,茯苓10克,淫羊藿15克,葛根10克,肉苁蓉15(分二次用量) 用法: 1.将以上中草药研制成粉末或放入药包中绑好,加入清水1000毫升,煮约20分钟至煮沸。 2.捞出药包,将药汁或药粉倒入浸浴水中即可浸泡。3.浸泡前若先进行熏蒸,令药物的气味先发挥作用,结合坐浴,将使效果更强、更理想。 适合人士:女性养生保健,宫寒,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等。 功效:温养子宫、卵巢,促进内分泌作用。 产后养护坐浴 附子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覆盆子20克,刺五加15克,杜仲15克,小茴香5克,当归5克 用法:1.将以上中草药研制成粉末或放入药包中绑好,加入清水1000毫升,煮约20分钟至煮沸。2.捞出药包,将药汁或药粉倒入浸浴水中即可浸泡。3.浸泡前若先进行熏蒸,令药物的气味先发挥作用,结合坐浴,将使效果更强、更理想。 适合人士:产妇,清宫术后的子宫修复,产后受风寒等。 功效:温经散寒,促进子宫血液循环。 防止女性阴痒或白带多

蛇床子20克,艾叶15克,白芷15可,青蒿15克,苦参10克,大黄10克 用法:1.将药材放入药包中绑好,加入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转小火煎煮20分钟,捞出药包。2.将药包再加入5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再以小火煮15分钟,捞出药包,加入第一次煎出的药混合拌匀,倒入盆内。3.先浸洗外阴部,再加入适量温热水搅拌匀,以坐浴方式浸泡约20分钟。4.亦可将原药液装在空瓶中,每次取出200毫升加热水冲洗外阴部,可局部抑制阴道滴虫和微菌引起的各种阴部痒症。 适合人士:外阴痕痒,白带过多,或有异味等。 功效:消炎杀菌,增强自我免疫系统。 防止痛经及经前综合症:中医认为,通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虚,另一个是瘀。气血不足,经脉得不到充盈,因虚而痛,寒气凝结在经脉,不通而痛。月经期间,气血更虚,更寒,更瘀,所以容易发痛经,它的根本于营血失调,导致经络失调,筋肉失和。 益母草20克,香附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夏枯草10克,肉桂10克 用法:1.将以上中草药研制成粉末或放入药包中绑好,加入清水1000毫升,煮约20分钟至滚沸。2.捞出药包,将药汁或药粉倒入浸浴水中即可浸泡。 适合人士:通经,宫寒,经期综合症,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疾病等。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中医特色治疗简介(优选资料)

拔罐疗法简介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拔罐历史源远流长,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是最早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的文字记载。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 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目前我院内科采用拔罐辅助治疗于咳喘、腹痛、头痛、肩颈部酸痛等不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运用透皮吸收原理,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从原始时代使用植物等外敷治疗蛇毒、虫咬,到近代穴位敷贴治疗胸腹水、咳喘、发热、腹泻及腹痛、腰痛等各种疼痛疾病、冬病夏治等,穴位敷贴治疗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简便安全、诛伐无过,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等优点。 耳穴压豆疗法简介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具有调节患者脏腑功能、镇静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患者体

泡脚中药配方(最全整理)

中药养生泡脚配方大全 泡脚的作用:1、清洁皮肤的作用。2、扩张血管作用。3、降低血液粘稠度。4、缓解肌肉痉挛。5、镇静作用。 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0度。 泡脚容器的要求: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3、结构可买一些微电脑浴脚器。 泡脚时间的要求: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2、每天什么时间泡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泡脚与按摩的关系:传统的泡脚不包括按摩,现在有了新变化,有些厂家已生产出泡脚与按摩同时进行的泡脚盆,如没买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这样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泡脚的注意事项:l、注意卫生。2、切忌求快。 3、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断才能受益终生。4、儿童禁止泡脚。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脚。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脚,包括急性外伤出血,如泡脚会引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泡脚水的组成:泡脚水—般取自来水、河水、等为基水。通过泡脚治病的可根据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 高血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肝脾肿大:三棱15克、莪术15克、延胡索15克、乌梅10克。 遗精、早泄:仙鹤草4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芡实30 克、女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 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将泡脚方剂煎汤至2000毫升左右,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上下为宜。 泡脚中药组成:双花10g、大黄15g、元柏20g、红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 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凉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特色疗法修订版

中医特色疗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 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当然脾系疾病还可应用的特色有效疗法远不止推拿,如刺四缝应用于小儿厌食、积滞和疳证;温中化湿类中药敷脐对于寒湿和脾虚泄泻疗效卓著。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遍应用。 3、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祖国医学认为喘有宿根,痰为致病关键。而本病又和小儿生理特点关系密切,小儿脾常不足,“脾为生痰之源”;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2)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处方一:草乌15克川乌15克透骨草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金凤花15克红花10 克蜂房10克土虫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花椒10克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温经补肾止痛。 主治病症: (1)腰间盘突出及软组织劳损性腰、背、腿痛。 (2)腰、臀、腿部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后遗症。 (3)骨质增生性慢性腰痛。损伤性增生性踝膝关节病。 (4)慢性虚寒性胃肠性腹痛及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病症。 处方二: 川乌15克草乌15克麻黄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20克桑枝20克白芍20克葛根20克蜂房10克红花10克土虫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功能: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病症: (1)颈椎病、肩周炎及顾肩部软组织劳损性颈肩痛。 (2)颈、肩、臂部骨折及严重软组 织损伤后遗症。 (3)损伤性增生性肩肘腕关节病痛。 说明:以上熏蒸治疗的中药方是我们多年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可按传统的方法供熏洗用也可配合中药熏蒸床作熏蒸治疗用但切记内服。 在配合熏蒸治疗床使用时可提一付方剂的量包在沙布袋里,然后把沙布袋包的中药放在熏蒸床中相应的熏蒸箱内加水烧开后即可做熏蒸治疗,治疗一人次一般30至40分钟即可,一付药可连续使用10至15人次。 处方三: 川乌30克草乌30克细辛20克全蝎20克地龙30克蛇床子30克红花20克桂枝50克寄生50克透骨草50克 主治: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性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熏洗外用。注意:此方有毒,严禁内服。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最新整理比较全的中药熏蒸配方讲课教案

比较全的中药熏蒸配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的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12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中药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治疗,方剂为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艽、四叶参、丁香各30g,桂枝、木瓜、黄芪、石斛、姜半夏、丹参、姜黄各15g。 关节疼痛--阴虚化热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们之灼热,僵直不利,活动受限,或身热而赤,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洪实有力。治则:育阴清热活络。组方:细生地15g,嫩桑枝30g,京知母12g,忍冬藤20g,伸筋草15g,地骨皮12g,川牛膝10g,土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 (一)中医特色疗法1:清、温、滋、调四法辨治及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病,本病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故列为癌前疾病之一, 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突变发展成为胃癌的病因不十分明了,故目前西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中医采用个体化辩证治疗,我科创立清、温、滋、调四法辨治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清胃法 1.1治法:清肝泄热,降逆和中 1.2 方名:清胃饮(协定处方) 1.3组成:丹皮15g 、栀子10g 、浙贝10g、泽泻10g、黄连8g、蒲公英 15g、青皮10g、郁金15g、白芍15g、炙甘草3g。 1.4适应证:肝胃郁热证 主证:胃脘灼痛,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次证:反酸烧心,胸痛连及两胁,口臭,尿黄,大便不爽。 1.5 加减:1、大便不爽:+大黄6g,枳实10g 2、胃痛甚:+川楝子9g,延胡索10g 3、恶心呕吐:+佩兰10g,竹茹10g 2. 暖胃法 2.1治法:温中健脾,消痞和胃 2.2 方名:暖胃饮(协定处方) 2.3组成:制附片6g(先煎)、干姜8g 、党参20g、炒白术15g、台乌10g 、 炙黄芪20g、当归15g、枳实10g、白芍12g、炙甘草3g。 2.4适应证:脾胃虚寒证 主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胃脘痞闷,纳呆,便溏,舌质淡,舌边有

齿痕。 次证:肢软乏力,气短懒言,呕吐清水,脉细弱。 2.5 加减:1、腹胀便溏:+炒扁豆10g,薏苡仁15g,莲子肉15g 2、腹胀、嗳气:+佛手10g,炒三仙各10g 3、泛吐清水:+姜半夏10g,乌贼骨15g 3.滋胃法 3.1治法:滋阴和胃,兼清虚热 3.2 方名:滋胃饮(协定处方) 3.3组成:生地20g、麦冬10g、石斛15g、玉竹15g、太子参30g、百合12g、知母12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3g。 3.4适应证:胃阴亏虚证 主证:胃脘胀满,灼痛,嘈杂,饥不欲食,舌红少津,少苔。 次证:食少干呕,大便干燥,口干,脉细。 3.5 加减:1、大便秘结:+何首乌15g,火麻仁15g,枳实10g 2、胃痛甚:+川楝子9g,延胡索10g 3、纳呆者:+麦芽10g,乌梅10g、山楂15g 4.调胃法 4.1治法:理气健脾,疏肝和胃 4.2 方名:调胃饮(协定处方) 4.3组成:柴胡12g 、白芍12g 、党参20g 、白术15g、半夏10g、佛手10g、丹参15g、枳壳10g、仙鹤草15g、炙甘草3g。 4.4适应证: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证 主证:胃脘胀痛,嗳气,嘈杂,泛酸,脉弦。 次证:胸闷,食少,大便不畅,舌质淡,苔薄白。 4.5 加减: 1、偏寒:+干姜8g、乌药10g 2、偏热:+川黄连6g,栀子9g 3、胀甚:+木香6g,炒玉片12g

中医特色疗法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传统、有效、密切、自觉、合理、配合、发现、措施、突出、安全、重点、作用、标准、把握、调节、保护、指导、发挥、促进、加强、适应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